《藏羌彝走廊研究》雜志,半年刊,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文化產業與旅游發展、人文歷史與民族文化等。該雜志是一本專注于藏羌彝走廊地區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省級學術期刊,以弘揚藏羌彝文化、推動學術研究為宗旨,致力于為學術界提供一個交流與展示的平臺。
該雜志以中文為主,便于國內廣大學者和研究人員閱讀與交流,也適當引入一些英文內容,以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設有藏羌彝歷史文化研究、民族宗教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生態與環境研究、語言文字研究、藝術與民俗研究等多個欄目,涵蓋了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各個方面。
藏羌彝走廊區域不僅自然景觀獨特,而且民族宗教文化、生活習俗等各方面極具多樣性,形成了特色的藏羌彝文化體系。該雜志聚焦這一區域,深入探討熱點與難點問題,為促進該區域的和諧發展、文化傳承與創新、生態保護與治理等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對推動藏羌彝走廊地區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 文化產業與旅游發展 人文歷史與民族文化
(1)如果論文涉及的是有關基金項目的研究內容,頒注明基金或資助機構的名稱、項目編號,交稿時需附交項目批準工件復印件或電子文檔。
(2)所有投稿在形式上應當符合國家著作權規定、公認學術規范和本刊編輯體例。
(3)本刊強調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和學術價值,其中,只限專業領域通用詞匯的表述部分,不能存在完整句子的復制現象,核心觀點嚴禁有任何重復(含自引)。
(4)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5)題名應簡明、具體,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應避免使用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6)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1][2][3]……,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7)本刊要求所引用參考文獻不得少于10篇,其中應包括一定數量的國外文獻和近5年的文獻。
(8)圖題、表題應表述清晰、簡明;圖題位于圖下方;表題位于表上方。圖題號和表題號應用阿拉伯數字在全文中統一排序。
(9)摘要中文摘要400~500字,必須標明: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有對應的英文,英文摘要須包括: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最好將本文創新點寫在結論部分。
(10)正文應中心明確,分層論述。各層次標題格式為一級標題:一……;二級標題:(一)……;三級標題:1……;四級標題:(1)……;五級標題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