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的創辦有著深厚的背景和重要的意義。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于 2017 年 12 月正式成立,立館宗旨為 “以中華為根,譯與學并重,弘揚優秀文化,促進中外交流,拓展精神疆域,驅動思想創新”。《中華譯學》的辦刊宗旨與中華譯學館的立館宗旨相一致,特別注重 “以中華為根” 的學術導向,旨在傳承中國優秀文化,通過對中國傳統理論資源進行挖掘與轉換,豐富中國特色譯學話語體系。
雜志的主要欄目豐富多樣,包括翻譯家心聲、學者訪談、翻譯理論、中國典籍翻譯、翻譯史、文學翻譯、應用翻譯、翻譯教育、翻譯批評、翻譯技術、觀察與爭鳴、研究生論壇等。這些欄目體現了辦刊導向的 “傳承性、現實性、人文性、創新性、對話性、多元性” 六方面。例如,“傳承性” 體現在植根中華文化,展現中國特色;“現實性” 表現為服務國家所需,解決現實問題等。
雜志的編輯團隊由國內外知名的翻譯學者和專家組成,確保了每一篇刊發文章的高質量。其首發式于 2024 年 6 月 8 日在 “第二屆中華翻譯研究青年學者論壇暨《中華譯學》出版發布會” 上舉行,吸引了翻譯學界一百余位資深專家與青年學者齊聚一堂。《中華譯學》為翻譯學者、翻譯愛好者等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致力于推動國內翻譯理論建設,助力中國翻譯學學科發展以及中華文化對外譯介與傳播。
中國典籍翻譯 文學翻譯 翻譯批評 翻譯教育 翻譯技術等
(1)如論文屬于基金項目,需注明基金項目類別、項目名稱及編號,多個項目間以“、”分隔。格式如下:基金名稱“項目名稱”(項目編號)。
(2)本刊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如編輯部收稿后三個月內未發出用稿通知,請作者自行處理。
(3)圖要清晰、精確。坐標中的物理量及單位要使用規定符號標注。同一內容或同一組數據,如列成表,不再作圖;已用圖示的不必列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金相照片請提供原件并標明放大倍數。
(4)如論文屬于基金項目,需注明基金項目類別、項目名稱及編號,多個項目間以“、”分隔。格式如下:基金名稱“項目名稱”(項目編號)。
(5)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6)本書采取頁下注的方式(不是尾注),每頁的注重新編號。本刊注號為圓圈注號,即“①”,勿用其他注號
(7)論文若多作者署名時必須排序,應注明每位作者的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第一作者還須提供性別、出生年、學位、職稱、是否為研究生導師等方面的信息。通信作者應注明聯系電話及其電子信箱。
(8)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9)摘要與關鍵詞采用第三人稱表述,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具體的研究結果、結論以及重要的數據,中文摘要字數200~300字,中英文摘要文意一致。
(10)本刊保留依《著作權法》獲享的所有權利。未經本刊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刊進行翻印、網絡轉載或其他形式的傳播,違者將依法究責。
中華譯學雜志在線訂閱 半年刊
主辦單位: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
¥236.00/1年
人氣:6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