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播》雜志,半年刊,由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院主管,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前沿理論、國際傳播、新媒體研究、傳承研究、經典案例等。該雜志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旨在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文化傳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為中國文化傳播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
《中國文化傳播雜志》收錄情況包括知網收錄(中),并榮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的榮譽。該雜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需求,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自創刊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贏得了廣泛的學術認可與社會關注。
在內容設置上,該雜志涵蓋了國際傳播、前沿理論、新媒體研究、傳承研究、經典案例等多個欄目。這些欄目不僅探討了中國文化的內涵與外延,更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文化比較與交流領域,特別是對中國文化發生學以及各種不同文化系統的參證比較研究,展現了其開放包容的學術態度和追求卓越的學術精神。
此外,《中國文化傳播雜志》還致力于推動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它強調理論研究的探索性和引領性,通過發表一系列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深入探討了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揭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同時,該雜志還注重實踐性和前瞻性,鼓勵跨學科研究,為實踐提供借鑒和指導。
前沿理論 國際傳播 新媒體研究 傳承研究 經典案例
(1)正文中的圖或表分別按圖1、圖2、圖3、……或表1、表2、表3、……順序編排,圖的標題位于圖的下方,表的標題位于表的上方,并注明數據和資料來源。如有補充說明,應以“注:”的形式進行說明。
(2)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摘要,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少于150個漢字)。
(3)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4)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市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應標注于文章參考文獻后,書寫內容包括: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或影印件。
(5)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加以補充、說明,一律采用“頁下注”的形式。注號用“①、②、③……”或 “(1)(2)(3)……”。
(6)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必須健康守法,積極向上。投稿3個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7)務必于稿件文題前注明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最后學位、當前職稱、專業方向、通信地址、聯系電話,E-mail,如為博士生導師或碩士生導師,亦請注明)。通信作者與第一作者簡介相同。
(8)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9)引用的參考文獻,如期刊論文,應按作者、題名、刊名、年、卷、期順序標注;如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應按編著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順序標注。
(10)文章主題明確,數據可靠,書寫準確,圖表清晰,文字簡練,內容齊全完整。
中國文化傳播雜志在線訂閱 半年刊
主辦單位: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院
¥192.00/1年
人氣:9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