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公共傳播》雜志,半年刊,由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鄭州大學新媒體研究院主管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城市傳播、聚焦新媒體、鄉村傳播、數字治理、文化傳播、業界觀察等。
《新媒體公共傳播》雜志以公共領域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新趨向等為研究對象,以公共治理、公共事務、公共事件、公共人物等具體議題為研究切入,聚焦新媒體技術發展應用與公共傳播。常設 “嵩山論劍”“回眸網年”“學界前沿”“個案研究”“人物訪談” 等欄目。其中,“嵩山論劍” 圍繞新媒體公共傳播熱點話題進行探討;“回眸網年” 專注于公共傳播研究的年度綜述等。還圍繞 “新媒體公共傳播” 開設 “鄉村傳播”“城市傳播”“環境傳播” 等多個專欄,就公共傳播中的豐富議題展開討論。
該雜志以推進新媒體研究與公共傳播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高質量成果的不斷產出為目標,助力社會發展,增進學術研究的公益性和建設性,以公共傳播理論建設和實踐創新推進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發展。現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 AMI 入庫集刊、中國知網 CNKI 檢索學術集刊,在學術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城市傳播 聚焦新媒體 鄉村傳播 數字治理 文化傳播 業界觀察
(1)稿件若屬科學基金資助或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者,請在稿件首頁頁腳內寫明項目名稱及其編號并附相關項目文件。
(2)圖表每篇文稿附表一般不超過4個。表題置表的上方,表注置表的下方。一般使用三線表(即頂線、表頭線、底線),如有合計項,可以加一條分界欄線。
(3)緊扣主題,有獨到見解,論證嚴密,表述嚴謹,內容充實,數據準確,文字精煉,未在正式刊物發表。文責作者自負。本刊編輯部對來稿可作必要修改。
(4)如若出現學術不端行為,將根據情節輕重區別對待,并采取黑名單制度予以警示。
(5)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應盡量使用敘詞,無法用敘詞的則應根據文章內容合理提取反映主題的自由詞。
(6)腳注用宋體小五號字。中國年號、古籍卷數請用中文數字。其他如公歷年份、期刊卷期號、頁碼等,均請用阿拉伯數字。
(7)來稿請附第一作者的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身份證號碼、性別、籍貫、民族(漢族免)、學位、職稱、工作單位、主要研究方向;并注明通訊地址、電話、電子郵箱及郵政編碼。
(8)來稿要有參考文獻,內容必須是公開發表的,參考文獻需詳細標注,例如:(1)參考專著: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2)參考期刊:請注明作者、文章名稱、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9)正文部分小標題一般單獨占一行;段首小標題,前空兩格,后空一格。層次編碼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10)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等,或者采用1、1.1、1.1.1等,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新媒體公共傳播雜志在線訂閱 半年刊
主辦單位: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鄭州大學新媒體研究院
¥294.00/1年
人氣:15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