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雜志,半年刊,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管,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人口、壽命與家庭、網絡分析與距離分析等。作為一本專注于歷史學研究的學術期刊,其背景與定位在學術界具有顯著的重要性。該雜志旨在推動歷史學研究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為國內外史學研究者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
在內容上,雜志主要刊載歷史學領域內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和評論等,涵蓋了國家形成與國家能力、量化歷史研究新趨勢、人口、壽命與家庭、網絡分析與距離分析等多個欄目。這些欄目設置旨在探討史學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史學史的發展脈絡,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史學思潮和史學方法,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實踐案例和行業信息。
此外,《新史學雜志》還注重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已與多個國際知名學術刊物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獲得翻譯許可。這種國際化的視野使得雜志能夠及時了解國外史學的最新發展,尤其是理論方法上的新發展和新變化,從而推動我國史學與國際史學的對話與交流。
作為一本享有很高聲譽和影響力的學術期刊,該雜志在推動史學研究的學術交流、促進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為史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也為歷史教育和實踐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未來,《新史學雜志》將繼續秉承“立足學術前沿,關注史學創新,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史學發展”的辦刊宗旨,努力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史學研究平臺,為推動史學研究的繁榮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人口 壽命與家庭 網絡分析與距離分析等
(1)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參考文獻置于文末,按國家標準GB/T 7714-2005規定的著錄規則。
(2)來稿請附200字以內的文章摘要,摘要應客觀地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不需評論、解釋,關鍵詞不超過5個詞。
(3)稿件中的圖片、照片應單獨提供,并注明來源。圖表、照片應有編號和說明文字,線圖、拓片應統一排列好并附線段比例尺。
(4)正文各層次內容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同級標題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不加標點。如:正文一級標題序號用1,二級用1.1,三級用1.1.1,均左頂格書寫,后空一格寫標題。
(5)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修改或刪節,但對內容的實質性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
(6)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領域、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包括手機)、E-mail 地址等。
(7)題名應簡明、具體,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應避免使用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8)基于委托課題形成的論文,需征得課題委托方同意公開發表。杜絕為規避重復率檢查采取變相抄襲行為。因抄襲等原因引發知識產權糾紛,作者將負全責,編輯部保留追究作者責任的權利。
(9)題名應簡明、具體,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應避免使用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10)注釋的方式,序號用①、②、③、④……的形式,注釋格式為,著者:文獻名,出版社名(或雜志名),出版年(或雜志期次),頁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