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合適期刊 投稿指導 助力快速見刊免費咨詢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是生物學領域的一本優秀期刊。由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出版社出版。該期刊主要發表生物學領域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創刊于1986年,該期刊主要刊載工程技術-生物工程與應用微生物及其基礎研究的前瞻性、原始性、首創性研究成果、科技成就和進展。該期刊不僅收錄了該領域的科技成就和進展,更以其深厚的學術積淀和卓越的審稿標準,確保每篇文章都具備高度的學術價值。此外,該刊同時被SCIE數據庫收錄,并被劃分為中科院SCI4區期刊,它始終堅持創新,不斷專注于發布高度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不斷推動生物學領域的進步。
同時,我們注重來稿文章表述的清晰度,以及其與我們的讀者群體和研究領域的相關性。為此,我們期待所有投稿的文章能夠保持簡潔明了、組織有序、表述清晰。該期刊平均審稿速度為平均 約3.0個月 。若您對于稿件是否適合該期刊存在疑慮,建議您在提交前主動與期刊主編取得聯系,或咨詢本站的客服老師。我們的客服老師將根據您的研究內容和方向,為您推薦最為合適的期刊,助力您順利投稿,實現學術成果的順利發表。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 | 4區 |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生物工程與應用微生物 | 4區 | 否 | 否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3區 |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生物工程與應用微生物 | 3區 | 否 | 否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3區 |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生物工程與應用微生物 | 3區 | 否 | 否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3區 |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生物工程與應用微生物 | 3區 | 否 | 否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3區 |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生物工程與應用微生物 | 3區 | 否 | 否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3區 |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生物工程與應用微生物 | 3區 | 否 | 否 |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 SCIE | Q2 | 75 / 174 |
57.2%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 SCIE | Q3 | 113 / 174 |
35.34% |
學科類別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大類: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小類: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Q1 | 26 / 127 |
79% |
大類: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小類:Biotechnology | Q2 | 79 / 311 |
74% |
大類: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小類:Bioengineering | Q2 | 54 / 162 |
66% |
年份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年發文量 | 181 | 151 | 150 | 144 | 95 | 148 | 89 | 75 | 30 | 45 |
國家/地區 | 數量 |
CHINA MAINLAND | 142 |
USA | 112 |
South Korea | 28 |
Japan | 17 |
GERMANY (FED REP GER) | 14 |
Canada | 12 |
Denmark | 10 |
England | 10 |
Brazil | 6 |
Chile | 6 |
機構 | 數量 |
JIANGNAN UNIVERSITY | 27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25 |
TIANJIN UNIVERSITY | 15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 14 |
TIANJIN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 12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 11 |
COGNOGEN BIOTECHNOL CONSULTING | 9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YSTEM | 9 |
UNIVERSITY SYSTEM OF GEORGIA | 9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 8 |
文章名稱 | 引用次數 |
Genetic tools for reliable gene expression and recombineering in Pseudomonas putida | 18 |
Natural product drug discovery in the genomic era: realities, conjectures, misconceptions, and opportunities | 15 |
Microbial platforms to produce commercially vital carotenoids at industrial scale: an updated review of critical issues | 13 |
Dynamic metabolic control: towards precision engineering of metabolism | 13 |
In vivo biosensors: mechanism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 12 |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3-butanedio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11 |
Barriers to genome editing with CRISPR in bacteria | 11 |
Emerging evolutionary paradigms in antibiotic discovery | 10 |
Genome mining for lasso peptid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10 |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ANAMMOX bacteria adaptation to salinity stress | 10 |
SCIE
影響因子 1.1
CiteScore 2.4
SCIE
影響因子 2.6
CiteScore 6.6
SCIE
影響因子 2.9
CiteScore 5.2
SCIE
CiteScore 9.1
SCIE
CiteScore 3.7
SCIE
影響因子 9.4
CiteScore 15.7
SCIE
影響因子 2.6
CiteScore 4.5
SCIE
影響因子 1.7
CiteScore 3.3
SCIE
影響因子 3.1
CiteScore 5.2
SCIE
影響因子 1.8
CiteScore 3.7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SPRINGER HEIDELBERG, TIERGARTENSTRASSE 17, HEIDELBERG, GERMANY, D-6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