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出版發行的科技期刊數量僅次于美國,每年發表在世界科技期刊上的科技論文數量僅次于美國,我國高質量科研論文數量僅次于美國,我國科技論文的寫作者人數更或許是世界及時。事實證明,我國科研成果在全球科技版圖上迅速崛起,我國科研機構正在引領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快速增長,然而,我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科技期刊還很少,能夠像英國《自然》、美國《科學》那樣為國家的科技進步豪邁代言的刊物沒有幾家,我國的高水平科研論文大量外流,我國科學研究呈現出“儀器買進來、論文發出去”的兩頭在外的問題,科技期刊成為我國科技體系中的突出短板。究竟是什么影響了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筆者試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一、科技期刊在我國科技體系中的發展現狀
科技期刊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科研論文的支撐。科技創新、科研論文產出、科技期刊發展三者息息相關。科技期刊的質量取決于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科技期刊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研能力的強弱。一個國家某個領域擁有很多的人士,自然某個領域就會強大,就會誕生這個領域高水平的期刊。然而,我國科技創新與科技期刊、科研論文之間的關系卻復雜多樣,既有適應協調的一面,也有不適應與不協調的一面。
1.我國科研產出水平基本上反映了我國科技創新水平
隨著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持續開展,創新驅動戰略的持續實施,我國科技創新取得引人矚目的豐碩成果。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整體性、格局性的深刻變化,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藍以及對地觀測衛星、大飛機、導航、新材料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總的來看,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我國科技創新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我國科技創新的大爆發促進了科研產出的迅猛發展,兩者發展速度基本相當。“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顯示,中國的科研產出數量首次超過美國,居榜單及時位。中國有40家科研機構進入全球科研產出增加最多科研機構100強,其中24家連續4年增幅超過50%。過去四年來,中國一直是自然指數中科研產出增加最顯著的國家,正引領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快速增長。我國科技發展日益縮小與美國等國的差距,在某些領域甚至實現了超越。
2.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緩慢不能有效服務我國的科技創新與科研創新
與科研論文在國際上令人矚目的表現相比,作為科技形象“代言人”的科技期刊質量、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相對遜色,具有品牌效應的科技期刊較少,與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情況極不相稱,成為我國科技體系中的一個痛點。
我國期刊一直在進步。湯森路透旗下的《期刊引證報告》ISIJournalCitationReports(簡稱JCR)是期刊評價的重要工具之一。2017年JCR的《期刊引證報告》中,我國進入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Q1區(前25%)的期刊數量由2016年的28種提升至38種,超過72%的本土期刊影響因子較2016年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高影響因子的期刊都呈現顯著的增長。但是,影響力的提升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期刊質量的提升。2014年,中國大陸共有170余種期刊被JCR引證報告收錄,中國SSCI期刊影響因子在2以上的期刊只有3種。2015年,收錄有8000種期刊的SCI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被收錄的有148種,進入本學科領域總被引頻次排名前1/3行列的期刊只有25種。我國擁有龐大的SCI論文數量,而他國學者引用我國學者的比例卻非常低,甚至有近1/4的論文從來沒有被引用過。
相對而言,我國主辦的英文科技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比中文科技期刊要好,原因在于國內僅有的200多種英文科技期刊約有60%是被SCI收錄的,多數國內期刊影響因子都有不同程度上升。2016年統計顯示,中國科學院主辦的NationalScienceRe-view躋身綜合期刊前5,影響因子為8分;CellRe-search影響因子近5年持續上升,增至14.812分,高踞榜首。而相對我國科技期刊5300多種的總量,這樣的比例太小。我國高水平科技期刊的整體性缺乏影響了高水平論文在國內科技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外流進而極大影響了我國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期刊的進程,成為我國期刊無法有效滿足我國科研成果產出的重要障礙。
3.提升國內科技期刊國際化水平進入戰略機遇期
隨著我國科技創新爆發式增長,我國支持科技期刊發展的政策力度也在加大,我國科技期刊迎來跨越發展的拐點。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先后多個科技期刊管理部門設立專項資金,補貼資助部分重點期刊發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中科院是較早采取行動支持科技期刊發展的機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1999年起設立了“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金”,每年劃撥300萬元。中國科學院從1989年開始設立“科學出版基金”,以小額、廣泛的資助方式資助期刊,2004年以后改為將每年的學術期刊專項基金(約400萬元)用于對少數重點期刊的支持。中國科協2006年啟動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為國內對科技期刊支持力度較大的支撐項目,其設立了沖擊國際知名期刊(A類)、爭創國內精品期刊(B類)、培育精品后備期刊(C類)項目。2012年,中國科協又與財政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共同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重在支持本土英文科技期刊(D類)項目。各類支持期刊發展的計劃,促進了各家主管主辦的科技期刊發展。2015年,國際上27個重要數據庫收錄中國期刊2428種,其中中國科協主管主辦期刊718種。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在本學科排名及時的期刊中,中國科協期刊均占50%以上。
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了《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我國科技期刊迎來了跨越發展的拐點。根據新一輪的頂層設計,政府的支持政策更加清晰,經過資質認定、質量評估達標的學術期刊,將得到有區別的政策傾斜、政策扶持。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