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編輯的成長是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結合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青年編輯業務能力的幾條主要途徑:參加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加強自我學習,閱讀編輯方面的書刊;開展傳幫帶,提倡在實踐中學;借助編輯職業資格的契機,夯實編輯技能;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廣交科學家朋友;積極撰寫編輯學論文;發揮青年編輯的特長,培養媒體融合能力。青年編輯通常指的是從事編輯工作未滿5年或年齡在35歲以下的編輯[1]。隨著我國科研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畢業后選擇加入到了科技期刊編輯隊伍中,這些青年編輯具有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但在校學習期間并未接受專業的編輯技能培訓,對于編輯業務生疏,難以立刻承擔編輯任務。做好這些青年編輯的培養,使其盡快完成從學生到編輯的轉變,并熟練掌握編輯業務,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科技青年編輯生力軍,對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1、參加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目前科技期刊的大部分編輯都不是編輯專業出身,他們擁有專業背景,但對于具體編輯業務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對于青年編輯,在入職之初有必要進行全面的編輯業務培訓。為了滿足上海市科技期刊編輯人員上崗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需求,上海市科技期刊學會每年都會定期舉辦針對青年編輯的上崗職業培訓,學會邀請科技期刊出版行業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對期刊出版的相關法律法規、編校規范及實際工作中常見問題進行解讀梳理。除此之外,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及各級行業學會都會舉辦相關的培訓。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的培訓主要側重政策法規解讀、期刊發展態勢分析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親自到場授課。又如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面向全院期刊編輯舉辦的期刊沙龍,今年已是第18屆,會議聚焦當下熱門領域——人工智能以及媒體融合出版。來自超星集團和中國知網的專家從理念、觀點、實踐等方面進行系統闡述,對所有到會編輯提供了很好的啟發。而且,會后的座談氣氛活潑,參會編輯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由其他專家答疑解惑。沙龍為與會代表提供了自由思考、充分交流的平臺,達到“理念可引領,觀點可討論,實踐可借鑒,經驗可分享”的目的。編輯部要多為青年編輯提供參加這種培訓的機會,對編輯了解期刊發展現狀和趨勢,明確自身定位,確定努力方向大有裨益。
2、加強自我學習,閱讀編輯方面書刊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了書籍,人類文明才得以記錄和傳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于青年編輯來講,閱讀編輯出版方面的書刊可以了解其他資深編輯的所思所想,借鑒他們的經驗,迅速提高自己。如《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編輯學報》《學報編輯論叢》《科技期刊發展與導向》等期刊、集刊發表的有關編輯出版方面的優秀論文涵蓋編輯行業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好的參考材料。另外,上海市期刊協會編著的《掃葉留痕——上海期刊編校差錯辨析365例》,由歷年來參與編校質量檢查的各學科專家將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差錯案例進行分類評析,從字形、字義、語法、邏輯、知識、規范等多個維度詳細講解,舉一反三,讓更多的編輯在工作中能夠有所借鑒和啟發。上海市科技期刊學會在兩屆上海市科技期刊編輯技能大賽的基礎上,編著出版了《科技期刊編輯技能大賽試題解析》一書,以辨識并糾正常見編校差錯為主要內容。這些書刊非常適合做青年編輯的“手邊冊”,時常翻閱,以提高編校水平。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的載體不再局限于印刷版的書籍,自媒體的出現讓每一個人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許多資深編輯也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發表或分享編輯出版領域的最新政策法規、編校規范及其他編輯工作相關的信息資訊。如科學網上任勝利老師的博客“任勝利的編輯之家”、趙大良老師的博客“和諧出版”會經常分享發表有關期刊行業發展的思考,針對青年編輯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袁林新老師的微信公眾號“啄木鳥的天空”也是青年編輯獲取知識的非常好的渠道。袁老師在公眾號中分享了日常工作中的編校案例,并能對國家最新的法規標準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解讀。關注并經常瀏覽這些編輯學專家的博客、公眾號對青年編輯提升自己的編輯素養和境界,提高業務能力大有幫助。
3、開展傳幫帶,提倡在實踐中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學習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編輯實務中,在實際的編輯業務中帶著探究的精神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陳麗華等[2]提出了編輯在干中學的四個步驟:工作學習化、學習問題化、問題課題化和課題成果化。這就需要青年編輯有主動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處處留心皆學問,學會發現問題,并能深入鉆研探究,抓住問題的本質,最終解決問題,構筑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知識結構。青年編輯入職后,由一名資深編輯對其進行編校規范標準方面的培訓,并負責在實際工作中答疑解惑。遇到不確定的問題,老編輯要協助青年編輯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直至解決問題。另外,編輯部可以定期召開內部會議,聚焦近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探討解決方案。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有的放矢迅速補足青年編輯的短板,在短時間內提高青年編輯的業務水平,對于老編輯來講也是破除思維僵化,更新知識結構并完善自身能力的過程。
4、借助編輯職業資格考試的契機,夯實編輯技能
中國從2001年開始實施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3]。考試要求參考人員結合平時工作實踐,按照現代出版行業的要求進行基礎和實務兩方面的測試,只有考試合格并達到一定出版行業要求的人員才能獲得出版職業資格證書[4]。很多青年編輯視編輯職業資格考試為負擔,認為考試內容不實用,考試只為拿證書。然而,事實則不然。編輯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為《出版專業基礎知識》和《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這兩本專著內容豐富,系統、全面地介紹了出版專業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剛入職的青年編輯對編輯術語了解較少,如印張、紙張開本等;對欄目策劃、稿件組織、編校理解不深。對于科學專業水平較高,而不了解出版編輯知識的入門青年編輯來說,這兩本書是很好的編輯入門參考書。青年編輯應該轉變態度,以職業資格考試為契機,一舉兩得,積極應試的同時,將編輯職業資格考試視為提升編輯技能、深入了解編輯學知識結構和框架的機會。
5、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廣交科學家朋友
作為科技期刊編輯,雖然不再從事一線的科研工作,但要想提高雜志的學術質量,密切跟蹤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科技期刊編輯必須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了解重點學科方向、專家的研究進展,并據此指導組稿。《生命的化學》是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主辦的期刊,學會及其下屬分會每年都會主辦多場學術會議,如每年一屆的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年會,編輯部都會積極參與。從前期的會議宣傳、會議手冊制作,到會議期間的雜志宣傳,與專家交流溝通、約稿,直至會議結束后會訊的以及專家約稿的落實等,對于青年編輯來講都是非常好的鍛煉。與傳統期刊編輯坐在辦公室中被動地等著作者投稿相比,主動出擊,充分利用學術會議上眾多領域內專家云集的機會,與專家進行面對面溝通,建立感情。另外,在學術會議期間還可以會見重要作者,很多情況下,雖然作者在雜志發表了多篇文章,但是平時與編輯的溝通方式主要是郵件、電話,或者是微信,彼此沒有見過面。學會會議正好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我們可以邀請我們的作者,一起討論稿件,討論雜志的發展,了解作者研究進展,爭取投稿,同時也可以讓青年編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身工作對科研人員帶來的幫助,提升自我認同和價值感。要想約到好的稿件,編輯需要了解前沿領域有哪些比較活躍的專家,他們研究的重點及大致進展情況,并應該在約稿前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利用各種途徑盡量多地掌握受邀專家的信息[5]。然后,跟學會辦公室聯系,提前了解專家們的日程安排,在會議期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找到目標專家進行溝通約稿。
6、勤于總結,積極撰寫編輯學論文
學而不思則罔。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學會總結,做筆記。很多知識在接觸的時候覺得很簡單,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隨時進行總結、分析、檢討、反思,研究編輯工作的新問題,找到編輯工作創新的途徑[6]。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就會對某一方面有所感悟,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就需要動筆將所思考問題寫下來,并整理成論文,爭取正式發表。寫作是青年編輯迅速成長的絕佳途徑[7]。
7、鼓勵發揮青年編輯的特長,培養媒體融合能力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不斷發展壯大,學習和掌握新媒體技術相關知識成為期刊編輯的重要任務[8]。新入職青年編輯一般比較年輕,是在網絡世界和移動通訊中的陪伴下成長的一代。他們對計算機網絡很熟悉,尤其擅長移動通訊信息的獲取、制作、傳播等,并且敢于創新和嘗鮮。在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青年編輯擅長信息技術和移動通信正是他們的一大優勢。鼓勵青年編輯發揮其優勢,在媒體融合發展、新媒體搭建方面大膽嘗試、不斷創新,積極探索利于科技期刊發展新模式、新途徑。
8、結束語
青年編輯是科技期刊編輯隊伍的生力軍,也是科技期刊平穩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青年編輯要心懷使命,不忘初心,在工作實踐中做個有心人。“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青年編輯要從工作的點滴做起,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科技期刊編輯,服務科研,服務社會,服務國家。
參考文獻[1]韓嘯,趙瑩瑩,張祥合,等.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成長的有效途徑[J].編輯學報,2017,29(增刊1):S141-S143.[2]陳麗華,于海洪,王坤.21世紀我國科技期刊編輯人才的培養[J].編輯學報,2003,15(6):458-460.[3]陸嘉琦.面向實際與時俱進:簡述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的修訂[J].中國編輯,2011(4):79-83.[4]房蕊,高崇升,李晶.淺談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的備考經驗[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28(2):156-158.[5]吳虹麗,吳小林,武英,等.科技期刊編輯約稿的工作策略:以《中國抗生素雜志》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7(8):37-39.[6]楊美群.學習能力: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的必備素質[J].編輯學報,2010,22(6):547-548.[7]金偉.寫作:青年科技編輯快速成才的一條有效途徑[J].編輯學報,2003,15(5):383-384.[8]李志,王一琳,張肇聿.媒體融合背景下期刊編輯的能力培養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9(14):107-113.
作者:管興華,廖光勇,常安妮;作者單位:《生命的化學》編輯部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