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有30多種海洋科技類中文期刊,這些期刊長期以來服務于海洋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為海洋學術圈和技術產業界提供交流討論的平臺。海洋科技期刊編輯作為實際運營這些平臺的專業學者,既保證了合法規范辦刊,也為期刊的質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編輯自身的學術能太、提升是期刊進步乃至國內海洋編輯出版事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本文結合《海洋技術學報》的辦刊實踐,總結了一些有利于編輯學術能力提升的路徑,并梳理了為保證這些路徑暢通,主辦單位應給予的必要支持,希望可為編輯學界帶來一些探討和借鑒。
1、引言
國內的30余種海洋科技期刊大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期刊依托出版社或是學會進行市場化運營。此類期刊能夠更好地適應編輯行業的變革、更有效地利用學術資源,更容易實現良性循環,取得學術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例如《海洋學報》和《海洋湖沼學報》。而占絕大多數的第二類期刊由科研單位附屬的期刊編輯部出版。這些科研院所在歷史上取得了辦刊資格,有的甚至持有多個刊號,但編輯部沒有獨立法人資格,大多掛靠在單位的研究室下接受科研崗位管理。在此情況下,第一主辦單位的支持對期刊質量和長久發展就有決定性作用。無論是哪一類期刊,都要靠持職業資格上崗的責任編輯維持業務運轉,編輯是期刊出版業務的中心環節,將主編、編委會成員、審稿專家和作者等有機地聯系起來,并以其編輯出版業務能力控制、影響著刊物的出版質量和學術價值。因此,編輯的學術能力提升是科技期刊長遠發展的關鍵,也是任何編輯部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編輯學術能力提升的動力和效果如何,以及這一學術能力提升的路徑是否暢通,可作為判斷一個期刊當前質量水平和發展前景的晴雨表。本文主要就第二類期刊進行探討。
2、編輯學術能力提升對策
2.1持續學習,將編輯能力與專業領域結合
編輯入職后的首要任務是熟悉編輯出版工作流程、掌握出版管理政策法規,并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和訓練,通過全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實現持證上崗。這是合法辦刊與規范化辦刊的最重要前提。編輯是重在實踐的科學,跨越多個學科領域,既要求培養起宏觀視野、前瞻性思維,又要求具備嚴謹細致的專業精神。在持續的主動學習過程中,編輯應重視理論與編輯業務實踐的結合,內化并持續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形成因人而異的最有效工作方式。編輯實踐涵蓋選題策劃、約稿、集稿、審稿、編輯加工、校對、出版發行、聯系作者和專家等的關鍵環節。經過超過1年的持續學習和積極實踐,編輯的職業素質必定會發生顯著飛躍⑴。除了取得職業資格、具備編輯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素質之外,海洋期刊編輯還應努力熟悉掌握一個甚至數個海洋學科分支的基礎知識和研究現狀,這既是順利開展編輯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儲備,.也是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內在要求。簡而言之,科技期刊編輯應進行二次學習,將編輯能力與專業領域相結合,向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在編輯的日常工作中,專業知識的運用無所不在。例如,編輯需要對學術論文進行審稿評價,在同行評議過程中需要和審稿專家交流,面對多份意見不一致,甚至結論迥異的審稿記錄時需要能夠藤別判斷、公正地進行取舍。因此,編輯技能和職業資格是編輯執業的人場券,而個人學術素養的提升才是編輯職業實現飛躍的關鍵。科技期刊編輯只有實現編輯業務能力和專業學術造詣的雙優,才能勝任所有的科技期刊工作,成為髙水平編審和期刊未來發展的中流破柱。
2.2合理分工,實現編輯專業化發展
每個人在智力結構、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和興趣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現代教育學和管理學認為,沒有無用之人,只有放錯位的人力資源。尊重多樣化、興趣能力和工作方向統一、最大限度發揮專業價值,是優化期刊編輯人員配置的明智選擇。傳統觀念認為,科技編輯應成為“萬金油”式的通才,但太過理想化的期望卻往往帶來不盡人意的結果。人的精力,特別是學術鉆研的精力是有限的,成為通才的要求并非適用于所有人才,結果造成很多編輯非但學術不精,連基本編輯業務也差強人意。編輯成為“萬金油”的傳統觀念已經不太適合倡導創新、人文關懷和效益最優的當代精神[2]。編輯工作范圍廣闊、業務多樣,囊括學術評價、語言文字加工、開拓稿源、外聯宣傳等眾多環節,而這些環節對知識結構和技能有著不同的要求。據《編輯學報》記載,國內某期刊在與外刊洽談合作過程中,外方的學術團隊、著作權團隊、編校團隊、市場發行團隊依次出場,而我方始終是一個編輯部主任帶著幾名年輕編輯應對所有的事務,將兩者專業水準相比較,高下立判。在一些發達國家,出版業早已實現了術業有專攻,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促成不同方向編輯間高質量、高效率的協作。如此,除可提高工作效率外,更有益于青年編輯自身的職業發展,是對青年編輯成長和個人價值的人性化關懷。因此,編輯在工作一段時間并掌握全套編輯技能之后,宜留意并發掘自身的興趣專長,選定某一工作領域深人下去直至業務精深,從而成為既能擔當全套業務,又學有所長的專業化編輯,努力成為某領域的專家,也對出版行業變革的大方向有所準備。
2.3培育核心競爭力,突出寫作和選題策劃
編輯業務雖涵蓋廣闊,但它們的重要性也并非同一。在眾多編輯業務之中,寫作能力和選題策劃的能力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也是很有生產力的兩個領域。此外,編輯加工能力也很重要,是出版物質量的重要保障。無論編輯專業化如何發展,一名高水平編輯也無法繞開寫作和選題策劃的任務。期刊日常工作中,霈要撰寫輔文(例如在專題刊期的策劃中,前言的撰寫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需要修改中英文摘要,需要與作者和審稿專家日常通信聯絡,也需要簡明清晰地總結撰寫審稿意見,將論文修改的要點準確無誤地傳達給作者。因此,編輯宜博覽文字優美的作品,并時常練習,改善自身漢語言表達功底,讓自己的寫作水平成為所辦期刊的一大亮點。在科技期刊的內容設計中,選題策劃是值得編輯投入心力的一個方向,優秀的選題有助于期刊落實辦刊宗旨,也可對期刊的發展起到助力的作用。在策劃和落實選題的過程中,編輯的核心能力可得到鍛煉、學術人脈可得到擴展,有利于編輯的長遠職業發展。例如,《海洋技術學報》以海洋觀測監測為重點方向,持續追蹤海洋高技術進展,注重海洋科學研究成果向海洋技術能力和產業能力的轉化。與其他海洋類科技期刊相比,《海洋技術學報》緊密跟蹤國內海洋科技發展形勢,并利用有利時機,現已策劃推出了多期專題特刊,通過作者自投、會議集稿、約稿等方式,集中刊出特定學科領域的優秀論文,在涉海期刊中獨具特色。例如,在2015年,《海洋技術學報》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評審專家組約稿,外加部分投稿,組織了“海洋環境監測技術預測專題”,內容涵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的主要方面,包括海洋傳感器技術、海洋觀測平臺技術、海洋遙感技術、海洋聲學技術、海洋觀測通用技術、海洋環境預報技術和發展戰略研究。該期專刊包括很多戰略性、前瞻性的技術預測及大量研究綜述,具有文獻參考價值,成為《海洋技術學報》在2015年出版的最大亮點,該期的引用率超過常規刊期的3倍,是期刊后來進行選題策劃的重要參照。以主辦單位舉辦的多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年會暨論壇”為契機,《海洋技術學報》還策劃組織了多期“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題,成為國內唯一集中關注海洋新能源發展的期刊。2019年,《海洋技術學報》同南海技術調査中心合作,依托學術會議共同組織了“海洋測繪”專題策劃。此次策劃強調高標準審稿,每篇論文有3位以上審稿專家給出詳細修改意見,經3輪以上審稿、返修后落實成刊,于2019年10月底出版。
2.4適度拓展業務,及時實現學術成長
期刊編輯可在自己擅長的海洋學科領域或人文社科領域有所鉆研,結合編輯業務實踐,積極撰寫跨學科研究的學術論文,為海洋編輯出版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充實海洋社會科學研究的文獻積累。在自身專業能力儲備充足、得到主辦單位資源支持的條件下,編輯甚至可以積極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將自身專業方向與編輯出版傳播學相結合,取得跨學科成就。編輯還應盡可能多地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既包括科技專業研討會,也包括編輯同行交流[3]。通過這些活動,編輯可獲得在書本和文獻上學不到的寶貴信息、經驗,接受高水平專業人士的指導,大幅提升學習曲線并少走彎路,實現更好更快進階的效果。科研單位的期刊編輯部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大多只有辦刊資格,而不能出書。主辦單位可與綜合性出版社合作,讓期刊編輯也有機會參與到圖書出版的業務中。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國內當前的出版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標準,不具有圖書業績的期刊編輯人員極難晉升到副編審。主辦單位應充分考慮到編輯工作的特殊性,根據出版行業職業資格管理要求為期刊編輯的學術成長創造條件,因為長期沒有高級編輯人才的期刊必然走向衰落。
3、保障編輯學術提升之路暢通
在編輯學術提升的路徑上,個人努力很重要,但主辦單位的支持也很關鍵。期刊編輯部隸屬于科研院所,一切資金支持、辦刊條件、人員配置、學術資源等都要靠主辦單位做出決定、提供支持。期刊所在單位的學術氛圍奠定了期刊發展的總基調,主辦單位的科研水平從根本上決定了期刊的辦刊水平,而絕不是期刊的水平決定單位科研的水平。在國家收緊刊號的大背景下,學術期刊的辦刊資格成為日益寶貴的資源,學術期刊的存在事關科研單位的學術交流討論平臺、學術話語權和長遠的發展利益。因此,為確保期刊的做優和編輯學術提升之路暢通,主辦單位應給予必要的支持。
首先,在編輯部建設方面,應配備足夠的編輯人員,實現高、中、初級編輯從業人員的人才梯隊,并與所辦期刊的體量和刊期出版情況相適合。唯有這樣,才能確保期刊事業的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如果刊期頻繁,而編輯卻甚少,那么前文提到的分工效益、專業化發展和學術能力提升就成了鏡花水月。有了足夠的編輯,才能實現分工效益,整合學術資源,實現期刊的質量提升;如果專業編輯不得不身兼數職,將大部分精力投人到校對甚至是編務工作中,期刊的前景就不容樂觀,而且也容易出現人才斷層。
其次,主辦單位應實施制度創新,為編輯工作者的職業資格晉升創造條件。科研院所可實行靈活的人才政策,鼓勵編輯人員崗位成才,同時與有相關資格的單位合作,解決編輯高級職業資格評定中的難題。順暢的晉升通道是促進編輯學術能力提升的強大動力。再次,主辦單位宜利用好現有學術資源,組成專家組參與到期刊發展業務中,拓展更多優質稿源、進行更有效的學術把關,合力推進期刊發展。
4、結語
海洋科技期刊是國內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也是國家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學術資源。為保障海洋科技期刊健康發展、做優做強,編輯工作者必須發揮自身積極性,做好職業規劃,把握成長關鍵點[4]。在取得職業資格后,編輯應進行“二次學習”,將編輯技能與專業方向結合,成為高水平學者。結合世界優秀期刊的辦刊經驗,編輯應充分發揮專長,選定鉆研方向,實現合理分工和專業化發展。編輯在業務工作中還應培養寫作能力、突出選題策劃,特別是從事專題刊期的策劃,將專刊作為期刊質量和影響力的增長點和亮點。適度拓展業務、參與科學研究和圖書編輯出版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選項。為保證編輯學術能力提升之路的暢通,主辦單位的支持非常關鍵。健全的編輯部和人性化的人才政策是實現期刊長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1]黃雅意,黃鋒.科技期刊青年編輯自我進階3步走[J].編輯學報,2016,28(2):181-182.[2]劉偉,吳迪,許莉,等.論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的職業困境和成長對策[J].編輯學報,2018,30(SI):189-191_[3]代艷玲,朱挫成.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實踐[J]?編輯學報,2016,28(1):92-94.[4]張欣蔚.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成長中應抓住的關鍵點[J]?編輯學報,2016,28(SI):S68-S70.
作者:劉偉、王祎、許莉、吳迪;作者單位: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