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科技期刊中優質審稿人如何其辦刊實力

摘要:為盡快提升科技期刊整體辦刊實力,采用文獻分析法,并結合湖北省科技期刊編輯人員學術水平難以滿足期刊發展要求的現狀,提出科技期刊應選擇優質審稿人,特別是學術水平高的優秀青年審稿人充實編委會隊伍,并對他們實行契約化管理、強化考核、動態調整、精細服務,切實發揮編委辦刊的作用。通過不斷優化科技期刊編委會結構,使科技期刊的編委會真正承擔科技期刊改革和發展重任,整體增強科技期的辦刊實力。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省科技期刊有了巨大的發展,現有207種科技期刊,其中162種是在改革開放期間創辦的,占78.26%。目前中文科技期刊和英文科技期刊的數量規模均居全國第4位,辦刊質量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近5年來被SCI、Scopus、Ei Compendex等國外知名數據庫收錄的湖北省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呈上升趨勢。據湖北省中文科技期刊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2011版、2014版的情況統計,每版均有62種及以上的刊入選,占比32%以上,高出全年核心期刊評選比例(三版的最大值為20.77%)。第一至第三屆(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湖北省科技期刊獲得中國百強報刊獎(科技期刊獎)分別為5種、3種和4種[1]。我們為湖北省科技期刊發展取得驕人成績而慶幸時,不免要思考,新時代湖北省科技期刊如何才能整體進入一流刊的行列。一流的科技期刊需要一流的編輯人才。據197種湖北省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的學歷統計,以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為主,全部在碩士及以上的期刊有27種,占13.71%[1]。期刊界按稿件由編委送審還是編輯送審的方式,分為編委辦刊和編輯辦刊兩種不同的辦刊策略,前一種是國外科技期刊普遍采用的。周俊和劉崗等[2-3]認為,因我國的編委會存在機制不健全、責任不明晰,編委掛名、官員化嚴重,編委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編委會辦刊不適合國內期刊界。徐軍等[4]認為適合中國國情的辦刊思路是依托編輯辦刊,通過提高編輯隊伍的學術水平,使編輯科研化和學者化,讓他們成為能承擔編委大部分工作的學科編輯。如果根據湖北科技期刊現有的編輯人員學歷結構,編輯人員全部實現學者化和科研化轉變還須假以時日,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面對科技期刊激烈的競爭壓力、生存發展壓力,對編輯人員培訓提高的同時,加緊對編委會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建制度、調結構、明責任等方式,充分發揮編委會辦刊效能,不失為一個可取之策。筆者認為,將優質審稿人充實到編委會隊伍是優化科技期刊編委員結構,增加辦刊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1、審稿人:科技期刊編委結構調整的優選資源

科技期刊的編委和審稿人對期刊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職責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編委和審稿人都承擔為期刊審稿的責任,兩者都是期刊優質稿件的貢獻者。不同是的編委責任更大,他們首先要根據期刊的辦刊特點,凝練辦刊方向,其次要根據專業研究的熱點問題,極力邀約稿件開辟特色欄目,再次要把關與自己研究領域內相近的論文質量并決定最終是否發表。利用自身的學術影響力宣傳期刊也是編委不可推卸的責任[5-6]。因體制障礙,科技期刊編委的許多職能空心化,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編委會要真正引領科技期刊的發展,必須吸納一些想為科技期刊做事,也能為科技期刊做事的優秀專家學者進來。筆者所在的刊曾經有這樣一個編委,他是某學科的知名學者,為提高期刊的影響力,開辟了一個特色欄目,親力親為邀約高質量的稿件,并且認真評審,欄目的影響力在國內迅速提升。幾年后,該學者不再任編委后,欄目也隨之停辦了。可以說,一個負責任的編委可以拯救一個欄目甚至一個刊物。科技期刊的審稿人有的是自由來稿或邀約稿件的作者,因其稿件質量高,被邀請為審稿人;有的是因為學術影響力大而被聘為審稿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為科技期刊方便快捷找尋、發現審稿人提供了便利。科技期刊的審稿人構成較編委而言,來源廣、人數眾、專業結構和年齡、職稱結構多樣化。科技期刊能便捷地從中發現、挑選優質的審稿人進而發展為編委會成員。事實上,這也是國外學術出版界的做法,如美國的Science PublishingGroup[7]。

2、科技期刊優質審稿人的特點

2.1敬業精神強

科技期刊眾多的審稿人中,有些人確實表現很強的敬業精神。他們淡泊明志、潛心科學研究,在學術界享有一定的威望。對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掌握較全面,能站在學術至高點,對稿件的優缺點進行全面中肯的評價。多年的編輯實踐中,筆者經常遇到某些專家的評審意見詳細、深刻,有時除審稿意見單外,還在文稿上批注具體的修改意見,其敬業精神深深感染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

2.2尊重愛護作者

科技期刊的來稿許多為青年作者的處女作,邏輯結構、語言表達、引文格式等方面難免存在許多瑕疵。優質審稿專家不是高高在上對文稿進行批評,而是充分保護青年作者的科研熱情,耐心地引導青年作者閱讀相關的科研文獻,給作者提出具體的、建設性意見,幫助作者提升文稿的質量,使作者在文稿的修改、補充完善中接受一次科研精神的洗禮。同時也為期刊培養了大批潛力作者。

2.3契約意識較強

科技期刊的優質審稿人有的是從國外回來的知名學者,有的身兼國外著名期刊的編委或審稿人。國外期刊對審稿人的契約管理,讓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審稿習慣。具有很強的保密意識,對文稿的學術規范嚴格把關,對評審稿件認真負責,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評審完稿件,如有特殊情況,能及時告知。而不是久拖不審,或者將審稿工作當作負擔應付了之。

2.4積極支持科技期刊的發展

科技期刊優質審稿人積極協助科技期刊組稿,將自己高質量的稿件投到科技期刊、推薦優質稿件,并且樂于發揮學術團隊的力量,助力科技期刊開辟專題研究欄目。對于科技期刊的加急處理稿件,能犧牲休息時間,及時評審,確保科技期刊的正常出刊。對科技期刊發展中遇到的棘手問題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8-11]。

3、科技期刊以優質審稿人優化編委結構的管理方式

科技期刊的編委和審稿人都是辦刊的重要依靠力量。科技期刊的審稿人與期刊之間是一種松散聯結的關系,而編委會是一個正式的組織機構。科技期刊每年可以通過網刊、QQ群、微信公眾號評選的優秀審稿人,然后從中選擇合適的人進入編委會這個正式組織,加強考核管理及服務以發揮他們對期刊發展的更大效用。

3.1加強聘用管理

將優質審稿人充實到編委中來,并不是要將原來委任的“官員化”編委馬上擠兌出去。期刊的編委往往30~70人較為合適[12],而目前科技期刊的編委人員大多在20~30人,是有增容空間的。原來委任的編委采用“老人老辦法”管理,通過退休或不擔任行政職務而自然退出。新增的優質審稿人按“新人新辦法”———聘用制管理,明確聘用的期限,聘期的權利和義務,將編委的職責落到實處,使新增編委成為一支科技期刊發展壯大可依賴的力量。3.2考核激勵制度化對新增編委的考核可以半年或一年一次。考試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編委自評和科技期刊編輯、作者評價為依據。對于表現優秀的編委頒發榮譽證書[13],并輔以相應的物質激勵。通過考核激勵新增編委的責任感,同時對科技期刊委任的編委也是一種鞭策,激發科技期刊編委會的整體活力。新增編委在聘期中考核成績不佳的,科技期刊領導應及時和編委溝通,分析原因所在,協助新增編委做好相關工作。

3.3結構調整常態化

結構調整既包括每年新增優質的審稿人,又包括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編委委員根據原因分類處理,還包括對于聘期滿的編委續聘或終止聘用。通過動態調整,使科技期刊編委會的結構始終處在優化的過程中。同時,科技期刊應重點挖掘中青年優質審稿人。對那些學術水平較高的青年作者,提供科技期刊的辦刊宗旨、影響因子、被知名數據庫收錄及期刊獲得各種榮譽獎勵情況等信息及科技期刊的質量管理辦法等,讓他們對科技期刊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將他們發展成審稿人,最后擇優聘為編委。讓青年編委充實到編委隊伍中來,一是可以優化編委的年齡結構,二是青年編委處于學術生涯上升期,會珍視編委這個榮譽,從而積極協助推進科技期刊的各項工作[14]。

3.4服務精細化

新調整的編委對期刊編輯人員是陌生的,對辦公流程也不是太熟悉。相關學科的編輯要做好細心的服務工作,將稿件的儲備狀態、近期的組稿計劃與編委仔細溝通,積極協助編委組織相關的學術活動,并協助編委組稿。對編委組來的高質量稿件,及時認真處理。對編委自己及組來的稿件發表后的下載及引用情況定期向編委反饋,并對熱點文章通過多種媒體向讀者推介,提高編委的學術影響力,激發編委的學術成就感,從而讓編委自發地感到為期刊工作的神圣感和榮譽感。隨著新時代創新驅動進程的加快,科技期刊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編委會是科技期刊改革發展的掌門者,辦刊質量的把關者。將優質審稿人充實到編委會中來,不斷優化編委會結構,既能對我國現有的編委會體制進行穩步改革,也契合科技期刊辦刊發展的需要,使科技期刊一步一個腳印地提高辦刊影響力,實現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1] 顏昌學.改革開放40年湖北科技期刊發展回顧及展望[R].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會刊,2018,62(2):17-33.[2] 周俊,彭文彬,余毅.適合中國國情的編委辦刊策略———將編輯培養為專職編委[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93-96.[3] 劉崗,魏海明,王婉,等.編委在科技期刊發展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39-243.[4] 徐軍,陳禾,張敏.提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策略與實踐———以Friction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8):853-859.[5] 朱曉文,宋冠群.編委會對提高期刊質量所起的作用[J].編輯學術期刊,2013,25(6):56.[6] 張艷霞.編輯視角下學術期刊編委會的職能與實現[J].北京印刷學院學術期刊,2017,25(8):141-143.[7]Science PublishingGroup.Become a reviewer[EB/OL].[2018-10-25].[2018-02-24].[11]段為杰,段桂花,于洋,等.如何提高審稿效率而保持科技期刊的競爭力[J].編輯科技期刊,2017(S1):95-96.[12]朱大明.科技期刊編委會人數規模的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33-38.[13]劉嶺.科技期刊審稿專家審稿中的需求與服務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5(10):1242-1245.[14]吳學軍,王亞秋,彭文彬.優化科技期刊編委會構架[J].科技與出版,2017(9):51-53.

作者:鄒小榮 鄒菁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學報》編輯部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