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怎樣判定科技期刊差錯率

摘要:科技期刊差錯率代表了刊物的編校質量水平,對刊物的社會評價有重要影響。目前,科技期刊差錯率認定以《期刊出版質量管理規定》為政策依據。其中《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是針對所有期刊而制定,立足點是規范所有期刊的共性問題,它的計錯標準對期刊質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每種期刊各具特點,其記錯應該針對性強、重點突出,具有警醒作用。科技期刊在不斷實踐中形成了《科技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筆者對其中的一些計錯標準:Ⅰ(1)、Ⅰ(3)、Ⅰ(5)、Ⅰ(7)、Ⅰ(8)、Ⅱ(10)及Ⅲ(16)等條款表述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相應計錯標準認定的修改建議,可為科技期刊編校工作的不斷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

科技期刊的差錯率是衡量刊物出版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準確與合適的計錯標準是差錯率認定的核心內容。期刊的管理制度、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局限性均與差錯率有關[1],差錯率直接代表了刊物的編校質量水平,并對刊物的社會評價有重要影響。目前,科技期刊的差錯率認定是以《期刊出版質量管理規定》為政策依據,以其中《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為參考標準,具體按照《科技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執行的,屬于結果計錯法。結果計錯有利于全面提高期刊的質量,有利于定量“適當多計差錯”,有利于定位差錯性質[2],有利于強化和指引編校是非。科技期刊要求文章語言簡練,用詞準確,敘述邏輯性強,列舉實例真實、可靠,對其計錯既不能太寬泛,失去對質量的基本控制,毫無約束可言,使低劣文章泛濫;也不能太嚴格,讓作者難以下筆,使編輯矯枉過正。為更好地保證刊物的出版質量,應對其進行合適的計錯,在滿足語法規則的前提下,從表述的邏輯性、專業用詞的規范性、列舉實例的充分性等方面加強約束,制定針對性適當的計錯標準。減弱對語言文字表述、用詞及標點符號的文學性要求的計錯,特別強調語言文字的簡練和準確。刊物對社會及讀者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對相關行業學術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領與參考作用,應采用合適的記錯標準,恰當認定差錯率,達到高效控制刊物出版質量的目的。筆者針對《科技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進行了分析,對其中的一些計錯標準表述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相應計錯標準認定修改的建議。

1、差錯類型

科技期刊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載體,應該始終保持其準確性、科學性及導向性。內容的導向性是其出版的靈魂,只有對內容的高度重視,才能保證呈獻給讀者的知識是準確、規范、具有參考價值和可以引用的。衡量期刊內容質量的重要方法就是對其差錯率的控制,它包含差錯類型的判定及計錯標準兩方面的內容。科技期刊與圖書一樣,除了必須重視涉及國家機密、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等方面的差錯,還包括文字差錯、詞語差錯、科技名詞差錯、語法差錯、標點符號差錯,漢語拼音差錯,量和單位、數字用法差錯,插圖、表格差錯,解題差錯、輔文差錯以及知識性差錯等[3]。應針對科技期刊的特點加強專業知識、科技用詞的準確性、量和單位的規范使用、解題中公式的正確性以及語法中的邏輯性表述等方面的計錯,適當放寬對標點符號、漢語拼音、英文字母大小寫等的計錯,以高效、適當而不失嚴格地控制科技期刊的出版質量。

2、計錯標準

科技期刊在不斷實踐中形成了《科技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其立足點是規范所有科技期刊的共性問題,它的計錯標準對科技期刊質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領域的科技期刊各具特點,不應把所有差錯籠統分類,統一計錯,對相關的編輯工作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指導作用,導致一些與期刊特色相關的差錯屢禁不止。科技期刊的計錯應該針對性強、重點突出,能起到警醒作用。以下針對《科技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中的一些條款進行具體分析。方法Ⅰ(1)條中,錯別字每處只記1個差錯,略顯寬松,科技期刊編校中發現,有時可能就是一字之差,其意義卻大相徑庭,所以對此應嚴格計錯。如果只有一處,其他相同之處為正確,屬于粗心大意和疏忽造成的,可以只計1個差錯;但是如果所有相同之處均為錯誤的,歸為原則性犯錯的,建議計1.5個差錯。本條其余計錯較為合適,可以不變。將其中的錯別字單獨列為“原則性的錯字、別字,每處計1.5個差錯”。方法Ⅰ(3)條太籠統,應該分門別類對待。科技期刊的內容具有引導讀者了解并獲取相關知識的作用,知識性差錯應該加強計錯,建議計為1.5個。科技文章的邏輯性是其主體構架的基本保證,是準確表達的重要依托,邏輯性差錯在科技期刊中舉足輕重,不容小覷,除了給人混亂的感覺,還是正常閱讀文章的絆腳石,建議計錯為1.5個。語法性差錯屬于寫作基本功要求,政治性差錯屬于對內容的原則性規定,方法中計錯均為1個,可以采用本辦法執行。改為“知識性、邏輯性差錯,每處計1.5個,語法、政治性差錯,每處計1個”。方法Ⅰ(5)條中,每處計0.5個錯,對于科技文章來說稍顯嚴格,只要敘述無原則性差錯,不影響主體意思的準確表述,本條建議改為“每處計錯0.1個,同一差錯全刊計1次”。方法Ⅰ(7)條中,科技期刊的專有名詞、術語是正確傳達科學知識的基石,不能誤導讀者,破壞了科技語言的環境,隨意亂用或自創都是不允許的,建議改為“每處計1.5個差錯,同一差錯全刊計1次”。方法Ⅰ(8)條中,一個組合單位符號幾處出錯的,都只計0.5個差錯,同一錯誤該期最多計1次,這種計錯顯而易見是不全面的。我們知道,標準是規范所有行業的重要保證,是行業發展的有力支撐。標準的貫徹執行是否準確、徹底也是編輯工作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鑒于此,建議改為“每處計1.5個差錯,最多計錯1次”。方法Ⅱ(10)條中,建議關于小數點及運算符號的計錯部分改為“小數點標注錯誤,運算符號錯用及誤用,每處計錯0.5個,最多計錯5次”。科學技術各學科中的科學符號、數學符號運用的正確與否,對相關行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大到涉及國家建設、人民生命安全,例如小數點標錯了位置,計算符號的錯用等,造成設計的失敗,導致不能彌補,甚至不堪設想的后果。方法Ⅲ(16)條中,參考文獻屬于格式、標點及譯文首字母大小寫的差錯可以參照本條計錯,但對譯文字形錯誤或隨意翻譯文獻標題名稱及相關專用名詞的做法,應該嚴格規范,任由其發展,混亂了參考文獻的正確著錄,也是對原創者的一種不尊重行為。發現類似錯誤,應引起重視,建議改為“每處計錯0.5個,每期最多計錯2次”。另外,科技期刊中經常會出現公式表述的內容,作為理論闡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式表達必須準確無誤,建議增加公式表示的計錯。公式中量符號、數學符號、單位及式號的差錯,建議“每處應計錯1個,最多計3次”。屬于格式差錯,建議“每處計錯0.1個,最多計錯2次”;科技部件結構圖能幫助讀者形象理解文章的內容,圖形的差錯也應引起足夠重視,建議增加計錯為“影響圖形準確表達的差錯,每處計錯0.5個,圖中線型和字體格式差錯,每處計錯0.1個”。

3、討論

(1)《期刊出版質量管理規定》是期刊計錯的原始依據,它是針對所有期刊的綜合情況制定的較為寬泛的計錯標準,對期刊的編輯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筆者認為在實際執行中可以根據每種期刊自身特點進行適當改變,提高針對性,達到不斷規范編輯工作、提高出版質量的目的。(2)筆者對《科技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中的Ⅰ(1)、Ⅰ(3)、Ⅰ(5)、Ⅰ(7)、Ⅰ(8)、Ⅱ(10)及Ⅲ(16)等條款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計錯標準認定的修改建議。 (3)建議增加公式表示計錯,具體為“量符號、數學符號及單位的差錯,每處應計錯1個,最多計錯3次;格式差錯,每處計錯0.1個,最多計錯2次”。(4)建議增加科技部件結構圖計錯為“影響圖形準確表達的差錯,每處計錯0.5個,圖中線型和字體格式差錯,每處計錯0.1個”。本文所述計錯標準認定的修改建議從科技期刊特點出發,以更好地控制刊物出版質量為目的,可為科技期刊編校工作的不斷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1] 王豐年.論學術期刊差錯率的類別和改善對策[J].科技與出版,2011(4):44-45.[2] 黃健.基于結果導向的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以醫學圖書為例[J].學報編輯論叢,2016(00):87-91.[3] 中央宣傳部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圖書編校質量差錯案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3

作者:楊曉峰,謝守平,丁莉萍,南麗華;作者單位:中石油江漢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