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參考文獻是科技期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對前人科技成果的繼承,是真實地反映論文中某些論點、數據、資料的依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有一些參考文獻著錄不規范的情況。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參考文獻著錄錯誤,并對這些錯誤進行總結,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參考文獻是科技期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對前人科技成果的繼承,是向讀者展示文獻出處,是真實地反映論文中某些論點、數據、資料的依據,是鑒定和確認論著者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據,更是研究人員自我表現和確認自己在科學中的地位和手段,是促進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活動的重要激勵因素。雖然現階段科技期刊編輯比較重視參考文獻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但是根據個人的工作經驗,發現還有一些參考文獻不規范的情況,這些都需要引起廣大編輯的注意。本文結合編輯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和體會,結合示例總結了幾種常見的參考文獻錯誤,并對這些錯誤進行分類總結,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1、參考文獻著錄中常見問題
1.1引用文獻類型問題
文獻類型標識碼和文獻類型是一一對應的,常用的文獻類型:M表示普通圖書,C表示會議錄,G表示匯編,J表示期刊,D表示學位論文,R表示報告,S表示標準。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常常遇到以下情況:如,作者對一篇文章的引用,分不清是匯編還是會議錄,常常將兩者混淆、錯用。其實在相關專業書籍中,已經明確規定了兩者的區別:會議錄包括座談會、研討會、學術年會等會議的文集,匯編包括多個著者或個人著者的論文集。還有一個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在引用論文時,文獻類型標識碼是D,即引用的為論文時,是不需要寫出“碩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學位論文”的,直接寫出學校即可[1-2]。
1.2主要責任者與其他責任者問題
主要責任者是指對文獻的知識內容或藝術內容負主要責任的個人或團體[3]。主要責任者包括著者、編者、學術論文撰寫者、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報告撰寫者、標準提出者、析出文獻的作者等。對于這一類,作者在寫論文時經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是作者超出3人時未用“,等”或者作者只有一人就在其后面接“等”。示例1:錢東等.美國海軍UUV的任務與能力需求[J].魚雷技術,2005,13(4):7-12.在示例1中,在只有1個著錄者的情況下,在其后加上等字,是錯誤的。對于3個以內的責任者,應全部照錄。超過3個時,只著錄前3個責任者,其后加“,等”。示例1應改為:錢東,孟慶國,薛蒙,等.美國海軍UUV的任務與能力需求[J].魚雷技術,2005,13(4):7-12.在主要責任者中,譯者的著錄次序,易出錯。常見錯誤是將譯者放在著者之后,如:示例2:霍布斯.姚中秋,譯.哲學家與英格蘭法律家的對話[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120.“譯者”屬于其他責任者,新舊版《規則》都規定了“其他責任者”著錄的次序是在版本項(版本項缺省時即為出版項)之前。因此,正確著錄為:霍布斯.哲學家與英格蘭法律家的對話[M].姚中秋,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120.在主要責任者的著錄中,外國作者姓名著錄是參考文獻中非常容易犯的錯誤。根據新標準規定,個人著者采用姓前名后的著錄形式,歐美著者姓全大寫,名可用縮寫字母,縮寫名后省略縮寫點。如:GOBATJI.Thedynamicsofgeometricallycompli-antmooringsystems[D].Massachusett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0.
1.3期刊的年、卷、期及頁碼問題
凡是作為參考文獻引用的文章,應在刊名之后注明所有的年、卷、期、頁碼[4]。在期刊論文中,常見的問題是缺少卷號、期號、頁碼、或者是卷號和期號標注顛倒,或者頁碼數字標錯。示例3:陳強,王霜.水下無人航行器任務可靠性要求論證[J].論證與研究,2015(3):15-20.在示例3中,缺少了引用期刊的卷號,在與作者溝通后,示例3改為:陳強,王霜.水下無人航行器任務可靠性要求論證[J].論證與研究,2015,31(3):15-20.示例4:程榮濤,傅軍.慣導信息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艦船電子工程,2015,35(9).在示例4中,缺少了引用期刊的頁碼,在與作者溝通后,示例4改為:程榮濤,傅軍.慣導信息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艦船電子工程,2015,35(9):106-110.示例5:程麗,張亮,吳德銘,等.無升力雙體水動力干擾計算[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6,26(1):1000-1006.在示例5中,引用的文獻頁碼數字特別大,經與作者聯系,溝通,作者發現是自己誤寫,仔細查閱后,改為:程麗,張亮,吳德銘,等.無升力雙體水動力干擾計算[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6,26(1):1-6.1.4著錄編碼制問題在編輯實際工作中,作者需將參考文獻按順序在文中依次標出,雖然大部分作者都能按要求完成,但還是有作者沒有按要求標注。總結一下主要是以下錯誤[5]:1)參考文獻在文后出現,但是并沒有在文中標出;2)參考文獻標出的順序有誤,沒有按順序標注,比如文獻[5]出現在文獻[3]之前;3)同一文獻在文中多次引用時,未按照標準全部使用首次引用;4)文中同一處引用不同文獻時,若序號連續,則方括號內用短橫線連接文獻的起止序號,例如:“…[1,2]”應改為“…[1-2]”。
2、問題產生的原因
2.1作者缺少參考文獻著錄知識
很多作者著錄參考文獻的形式正確而內容錯誤,原因是他們不知道參考文獻著錄各項的含義和著錄要求,他們沒有認真閱讀和理解參考文獻著錄的相關要求,對于不懂的地方,也不去查閱資料、努力思考學習,就憑著自己的印象和想象去完成參考文獻著錄[6-7]。
2.2作者對參考文獻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科研人員相對于參考文獻,更注重論文正文部分,他們主要鉆研論文的論據、論點,對正文的理論和仿真做了大量的研究,由于時間、精力的限制,作者就忽略了對參考文獻的關注,對參考文獻的著錄沒有足夠的重視,覺得可有可無,錯與不錯都對論文本身沒有特別大的關系,因此導致容易出現參考文獻著錄的若干問題。
3、應對措施
要從根本上解決參考文獻著錄問題,應該從作者和編輯兩個方面去著手處理,僅靠一方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3.1加強作者規范著錄意識
作者作為文章編撰的主體,其引用行為對參考文獻有著最直接的影響。所以提高參考文獻質量,要從作者抓起,必須提高作者正確運用參考文獻規范的意識,促使作者養成良好的參考文獻著錄習慣,樹立高尚的學術道德理念。首先,編輯部可以在期刊上定期登載一些參考文獻知識,包括參考文獻引用原則和規范、參考文獻各著錄項含義、外國人名構成知識、外國刊名縮寫知識等;其次,可以在期刊的征稿簡則和投稿須知里對論文的引用標準和各種類型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進行說明,加強宣傳力度;再次,可以在期刊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上開設關于論文寫作規范的欄目,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留言等對作者提出的參考文獻規范問題進行解答,還可以引出一個參考文獻話題,供大家集體討論等多種形式,以提高作者對參考文獻知識的掌握,為規范著錄參考文獻提供幫助。
3.2編輯嚴格把關
編輯應嚴格審查參考文獻各項內容,將參考文獻與正文中的內容一一核實,若發現參考文獻與正文標注處敘述內容不符,應請作者核實或編輯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找出問題并解決。作為編輯,對參考文獻的著錄一定要嚴格把關,注重引文的準確性,把用而不引等可能造成侵權的行為直接否決。此外,編輯應熟練掌握參考文獻新舊標準的相關要求,在審文時,若發現參考文獻有錯誤,應該將錯誤一一的給作者指出來,并形成修改意見交給作者,讓作者按照具體要求逐個修改。在編輯校對時,要仔細地查看文獻著錄項,逐條的仔細審核。在遇到問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每條參考文獻的內容進行核實。編輯可以利用“中國知網”“百度”“萬方數據庫”一類的搜索引擎,對參考文獻的著錄信息進行學術搜素。比如,當一篇論文缺少卷號或者頁碼等要素時,編輯可以在這些網站上搜索被引用文章,一般這些網站中都會有這些論文的詳細信息,可以將缺失信息補充完整。如果編輯自己無法查閱到,可以要求作者自己查閱,并修改參考文獻;若作者自己也無法查詢到結果,則建議作者刪除該條參考文獻[8]。作為學術論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參考文獻的著錄準確與否對于整篇論文的成功與否起著很大的決定性作用,它直接決定了學術期刊的質量。因此,在論文寫作和編輯工作中,要盡量減少論文參考文獻的錯誤。這要求作者在寫論文時,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參考文獻的著錄,其次在實際撰寫中認真對待每一條參考文獻,仔細查閱資料,杜絕虛假參考文獻,以科學性、準確性的要求對待參考文獻。而編輯在工作中,要合理利用各種搜索引擎工具,更好的審閱參考文獻,還要大力宣傳參考文獻的相關專業知識,幫助作者修改、補充、完善參考文獻,提高作者的參考文獻著錄能力。編輯要和作者一起共同努力,提高論文參考文獻的準確性,提高整篇論文乃至整本期刊的學術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1]桂金星.科技期刊參考文獻著錄常見錯誤及對策分析[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7,33(S1):53-56.[2]張濤,郝建華,朱原諒.論文寫作中參考文獻著錄錯誤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期刊,2012,24(5):53-55.[3]溫鳳英.芻議國內主流林業科技期刊參考文獻著錄亂象[J].農業圖書情報期刊,2015,27(7):129-132.[4]王友富.文后參考文獻著錄常見錯誤分析與新版規范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24(5):86-91.[5]李宗紅.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幾種隱性錯誤辨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1):79-84.[6]包雅琳.對文后參考文獻的核查不容忽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5):412-414.[7]郭智臣,張秀珍,王喜榮.科技論文中參考文獻常見錯誤原因分析[J].2008,6(6):65-67.[8]彭桃英.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隱性錯誤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68-371
作者:肖楚楚;作者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