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科技期刊出版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摘要:近兩年人工智能技術得到迅猛發展與應用,科技期刊也應積極嘗試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編輯出版工作中。探討科技期刊在稿件流程處理、編輯校對以及期刊服務與廣告營銷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減輕編輯工作量,提高編輯工作效率,提升期刊與廣告的營銷水平。

1、概述

人工智能(AI),主要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種新的技術科學[1],是自然科學進入信息時代的產物,是在解分類認知的基礎上生產出一種新型的、以類人智能模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其本質是對人的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通過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具體科學,實現判斷、推理、證明、識別、感知、理解、設計、思考、規劃、學習和問題求解等思維活動[2]。隨著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的到來,人工智能技術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應用[3]。例如,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制造的人工智能系統AlphaGo自2016年來多次戰勝國際圍棋界的頂尖選手;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并結合最新的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和視覺圖像處理的技術,通過語法合成與排序學習生成新聞的新聞寫作機器人已在各大主流媒體應用[4-5];能夠實現自動駕駛的汽車已經上路行駛,能夠與人對話并由語音操控的智能音箱已進入千家萬戶。在出版領域,不少業內同仁在內容的生產、呈現、傳播方面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進行了一系列探討[6-10]。人工智能技術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與工作體驗,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科技期刊出版涉及流程多,且單調重復,從事的編輯工作強度大[11],更應緊緊抓住新技術發展的契機,積極探索期刊出版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數據、云計算、自動程序設計、深度學習、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等技術在科技期刊的稿件處理、編輯校對、期刊及廣告營銷等環節展開應用,以優化編輯流程、提升編輯工作效率、促進科技期刊傳播。

2、稿件處理流程環節

2.1投稿

目前科技期刊編輯部的稿件管理軟件應用較廣泛的是瑪格泰克和勤云稿件采編系統,作者注冊后即可在線投稿。投稿時除了上傳全文,還要填寫文章題目、作者單位以及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如果有基金項目也要填寫,這些項目在上傳的文章中都有注明,再填寫一遍等于給作者增加不少麻煩。利用人工智能的自動識別技術,可從投稿的文章里提取這些內容并自動填寫,以提升作者的投稿體驗。

2.2自動化稿件處理流程

文章投稿成功后進入稿件處理第一個環節是,采編系統可以做到自動,通過后經編輯部初審,符合期刊刊登的文章送外審,根據審稿專家的意見決定是否刊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對稿件處理流程進行自動化處理。對于超標的文章自動退稿,對通過專家審稿擬錄用文章,自動計算版面費,并生成錄用通知后自動發送給作者,收到作者版面費后自動通知作者,期刊出版后自動發送郵寄通知。流程的自動化一方面簡化了流程,減少了編輯的手工操作,降低編輯工作量;另一方面及時主動告知作者稿件處理進度,提升期刊的服務水平,有利于獲得作者的口碑。

2.3稿件送審

學術期刊的文章一般都要送外審,確定一篇文章的合適審稿專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對于編輯來說也是一項重要工作。首先要在期刊數據庫檢索與送審文章研究接近的文章,然后還要進一步分析該論文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如果發表相關論文較多且多發表在核心期刊,則可以確定為審稿專家??萍颊撐挠捎谟袑W科知識結構和專業語料庫的支持,人工智能可以通過關鍵詞搜索、詞義距離計算、知識結構樹等輔助要素,形成對內容的判斷[12]。特別是學術期刊,作者提供的摘要、關鍵詞和參考文獻可以對機器學習起到支撐作用,還可以將學術期刊內容作為智能計算結果的對比參照物,從數據庫中搜索關聯度最高的文章依次排列供編輯篩選,同時提供候選專家的基本情況,包括研究領域、發表文章、研究成果、聯系方式。編輯根據列出的文章了解國內外的研究進展,初步判斷文章的創新性,對于達到本刊要求的從列出的文章的作者挑選適合的送審專家。目前情況人工智能的語義理解功能還不能替代人類大腦,因此需要編輯對自動篩選出的參考文獻及其專家進行判別,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對文章理解匹配度的不斷提高,文章送審完全可以做到智能化。

3、編輯校對環節

3.1編輯

編輯對文章的處理主要論文格式的統一規范以及內容方面的修改??萍计诳撐牡母袷较鄬潭?,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對論文中的數量單位,很少有作者通讀各個期刊的征文要求,期刊間又有所不同,而且有時還涉及不同單位的轉換,比如畝轉換成公頃,需要同步改變文中及表格的數字,這對編輯來說是相當繁瑣。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把作者論文中的單位轉換為本刊統一的標準單位,相應單位的數據也隨之改變,大大降低編輯工作量。各級標題是論文的骨架,比較長的論文可會出現四級或五級標題,而標題序號標錯讓人防不勝防,在修改過程中編輯需對標題序號一一核對,尋找這個可能出現的大海撈針的錯誤,對編輯的工作效率影響很大。參考文獻也是編輯修改的一大“重災區”,關注點一個是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是否正確規范,一個是參考文獻與原文是否一致,還有一個是在文中是否按順序標注。應該說格式上的修改對論文質量影響不大,但對編輯來說是不能容忍的錯誤。人工智能學習了期刊的格式要求后完全可以替代這些編輯工作,將編輯從這種僵化、單調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精力投入更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中。編輯對文章內容的修改需要編輯對該學科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熟練程度,但由于目前國內期刊大多是小規模的編輯部辦刊模式,少則兩三個人,多則十幾人,一個人要承擔多個學科的稿件,修改稿件過程中難免會由于知識儲備不足或者對核實某些數據需要檢索文獻,而傳統的檢索方法往往獲得的文獻較多,需要人工一一篩選,找到需要的文獻要花費編輯不少精力。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功能則可準確找到需要參考的文獻。

3.2校對

科技期刊實行三校制,有紙質校對和電子版校對,紙質版校對要人工一一核對,編輯部沒有專門的校對人員,基本由編輯承擔,工作量大。利用人工智能的智能學習功能,飼喂系統校對符號,在學會識別校對符號的基礎上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對紙質校對稿的人工替代。電子版校對一般采用校對軟件,以目前占主流的黑馬校對軟件為例,該軟件可以實現對錯別字、語法與語義錯誤以及英文拼寫錯誤進行校對[13],但誤報率比較高。筆者在使用過程中,每期校對顯示標紅錯誤的有一百多處甚至幾百處,經人工一一核對,真正歸于錯誤的不過幾處,徒增不少工作量。經分析,誤報的錯誤經常反復出現,運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技術,對經常出現誤報的字詞進行設置,不再標紅,則可大大降低誤報率,從而減少校對工作量。

4、科技期刊服務及廣告營銷環節

4.1文章精準推送

隨著科技期刊與新媒體的不斷融合,期刊紙質發行量不斷下降,但期刊的傳播方式不斷擴展,懂經營的期刊打破時空上的限制,與讀者與作者的距離更加接近。不少科技期刊建立網站,并在網站提供全文下載服務,有的建立微信公眾號,實現了用手機隨時隨地下載全文。但這均需要讀者主動去網站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往往導致被讀者“遺忘”的風險。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讀者按專業進行分類,每期期刊全文上傳后臺后,根據讀者關注的專業分別主動發送相關專業的文章,滿足讀者的個性化定制,同時培養讀者群體,對于科技期刊來說讀者就是潛在的作者,有利于拓展稿源。

4.2與讀者溝通

不少科技期刊的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都設有讀者反饋欄目,但由于編輯沒有精力管理成為擺設。另外,編輯工作中重要一項是接聽電話,回答作者的稿件處理、版面費、期刊出版進度等問題,不僅占用了編輯大量時間,也經常使工作中斷,無法集中精力做好編輯工作。利用智能語音系統與稿件采編系統實現無縫對接,將具有固定回答格式或者采編系統可以查詢到的問題設計為自主語音服務模式,減少這些瑣事對編輯工作的占用與打擾,從而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

4.3征稿

期刊征稿是樹立期刊品牌的重要舉措,但征稿策略至關重要,策略的制定來源于對行業數據的分析以及趨勢的把握,科學的決策能滿足生產需求、引領行業發展趨勢。仍以農業期刊為例,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抓取各地農業網站關注的熱點以及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征稿;根據刊發文章中的試驗數據,發現有苗頭的作物新品種,向有關專家征集相關品種的栽培技術,提前為這些品種在生產中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儲備。

4.4精準廣告營銷

不少技術類期刊有開展廣告經營,除了紙質版的彩頁進行宣傳,也有通過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進行展示營銷。但目前廣告推廣無法根據對讀者的細化進行差異化顯示,廣告推廣效果不理想[14]。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智能定位讀者的性質從而顯示不同的廣告。仍以農業技術類的期刊為例,當讀者在瀏覽水稻栽培技術文章時,可以判斷其大概率從事水稻種植的技術人員或者推廣人員,在其閱讀界面顯示水稻新品種的廣告;當讀者瀏覽植物保護方面的文章,則顯示新型藥劑的廣告。也可以在給作者發送全文時推送與讀者專業相關的廣告,更易引起讀者的關注與興趣,提高廣告營銷效果。

5、結束語

人工智能技術在出版行業的應用還處于初步階段,在稿件流程處理、編輯校對以及期刊服務與廣告營銷方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減輕編輯工作量,提高編輯工作效率,提升期刊的營銷水平。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期刊出版的不斷融合,人工智能將深度參與到期刊出版的各個流程,甚至會出現創新的運營模式[15-17]??萍计诳庉嫅摮浞掷萌斯ぶ悄軓姶蟮臄祿幚砗头治瞿芰?,在降低工作量的同時把更多時間投入到更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1]周雅凡.人工智能的哲學反思[J].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2]張福平.數字時代編輯出版動態與展望[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1):51-59.[3]武菲菲.人工智能技術與出版行業的融合應用[J].出版廣角,2018(307):26-28.[4]劉瀅,蘇慧文.國際媒體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路徑與未來走向[J].中國期刊,2018(3):33-35.[5]趙禹橋.新聞寫作機器人的應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頭條新聞機器人張小明(xiaomingbot)為例[EB/OL].(2017-01-11).[6]徐麗芳,樂征帆.機器學習:出版業的下一個引爆點?[J].出版參考,2017(1):25-28.[7]李晶晶,汪薇.新技術與新出版——技術雙擎推動下的出版業變革與重構[J].中國出版,2017(14):20-24.[8]趙鑫,趙盼超.文化人類學視野下人工智能新聞內容生產再思考[J].中國出版,2017(9):46-49.[9]孫慶生.讓出版事業與人工智能共舞[J].中國出版,2017(17):16-20.[10]劉瀅,蘇慧.文國際媒體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路徑與未來走向[J].中國記者,2018(3):33-36.[11]林士平.數字化編輯環境的構建——基于學術期刊視角的分析[J].編輯出版,2016,7(24):258-260.[12]孫赫男.人工智能技術與學術和專業出版的融合發展[J].出版廣角,2018(313):34-36.[13]張淵.黑馬校對軟件應用芻議[J].出版廣角,2018(3):58-60.[14]劉新永,林玲娜,王景輝,等.利用信息化提高農業科技期刊廣告經營能力——以《福建農業科技》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68-770.[15]何慧媛,賀俊浩.人工智能時代,媒體如何創新轉型——“人工智能與媒體未來”研討會綜述[J].中國期刊,2017(2):47-48.[16]沈珉.人工智能技術再造出版生態[J].出版廣角,2018(307):20-22.[17]湯雪梅.人工智能與數字出版的創新應用[J].編輯之友,2015(3):15-18.

作者:劉新永 ,林玲娜 ,柯文輝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