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秀的專家編委會是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吨袊兴庪s志》編輯部以編委貢獻度為依據,對編委會成員進行量化績效考核,實施末位淘汰制;同時建立優秀青年學者選拔機制,在量化績效考核基礎上擇優選入編委會,加強編委會的專家梯隊建設,使編委會成為一個富有生命力、具有實效性的學術保障機體,有效促進期刊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專家編委會是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中文科技期刊認可度較低,使得國內科技期刊的優質稿源嚴重缺乏,經營管理陷入被動,期刊質量出現大幅下滑,漸成“弱勢群體”[1-2]。在這些因素的交互影響下,部分科技期刊編委會作用不強,專家編委難以履行應盡義務和職能,不利于期刊學術質量的提升。
對此,國內科技期刊應積極嘗試切合本刊實際情況的措施,通過主觀努力來扭轉現狀。制度上的調整對于提高效能來說行之有效。《中國中藥雜志》通過調整管理機制,進行以績效考核編委會制度為特色的大膽嘗試與改革,同時強化編委會中的青年專家學者梯度建設,激發編委會活力[3],取得顯著成效。本文對《中國中藥雜志》編委會管理改革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力圖給業界同行一些啟示。
1.確立調整編委會管理機制的方法
1.1精準定位辦刊理念、指導思想
2016年2月14日,國務院第123次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就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將中醫藥列為國家戰略。而作為中醫藥領域中處于較高水平的代表性學術期刊,《中國中藥雜志》多年來各項期刊數據名列前茅[4],一直致力于為本行業提供優質的信息與服務、提升期刊學術質量。然而,《中國中藥雜志》在編委會管理過程中發現,國內優秀稿件外流、編委會作用明顯趨弱。對此,該刊主動對編委會和編輯部施行績效考核制度,力圖調動編委會專家和期刊編輯部成員的職能意識,有效促進期刊學術水平和編校質量的提升[3,5]。
1.2關注國家最新出臺的有關科技期刊的法規、政策,分析導向,及早布局
目前,國家決策層已經注意到當下我國科研評價體系所帶來的弊端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負面效應[6]。為此,相關部門通過試點分領域構建科技期刊評價體系,以支持我國科技領域自主學術評價、科技成果認證、人才評估和科學決策[7];設立多個基金項目支持不同層次科技期刊的發展,如通訊作者。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登峰行動計劃、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設計劃、英文新刊創辦項目遴選等;組織高層次座談會,向國際一流出版機構取經,如世界科技期刊論壇。為適應政策變化,做好提前布局,《中國中藥雜志》編輯部兼顧業內知名專家的同時,開始重點關注業內優秀的青年專家,搭建《中國中藥雜志》青年學者沙龍平臺,適時調整編委會的構成,并以編委貢獻度的績效考核為切入點,結合末位淘汰機制,變被動為主動,轉變期刊發展格局,鼓勵編委會專家將優秀稿件發表在本刊,積極為本刊審稿,明顯增強了編委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編委會管理機制方法的具體落實
2.1建立并完善專家編委會的績效考核制度
編委會與期刊編輯部之間存在著雙向調節的關系,編委會指導編輯部,而編輯部也要善用編委會。調節機制發揮得好,就能夠形成共贏的局面。在專家不充分履行編委職責的情況下,編輯部也要對他們給予適當提醒甚至施加壓力,換言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發揮編委會的職能[3]。在績效考核機制建立的原則方面,《中國中藥雜志》堅持實用主義路線,依靠可予統計的客觀數據,如直接貢獻度(在本刊發表文章數量、文章的下載頻次、引文頻次、為本刊審稿篇數和審稿質量、是否積極協助舉辦或參加本刊的各種學術活動、作學術報告、協助搭建平臺、聯系企業贊助等),間接貢獻度(對期刊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介紹辦刊所需資源、通過其他平臺推廣期刊品牌等),量化考核編委會專家對期刊的貢獻度。直接貢獻度通過分析投稿系統的后臺數據和出版平臺的公開數據得出。間接貢獻度由各欄目責任編輯匯總數據報編輯部主任,編輯部主任對其進行核對、修訂。在《中國中藥雜志》每兩年一次的編委會換屆時,通過大權重考慮專家對期刊的貢獻度(直接貢獻度和間接貢獻度),較少考量專家個人學術成就和身份地位,實行末位淘汰,每屆編委會都保持了較大的調整幅度。例如,2017年《中國中藥雜志》第12屆編委會換屆改選時,對30余位編委進行了調整,當時編委會成員共162人,調整幅度達到20%左右。如此歷經10年5次編委會的換屆,編委會專家不僅欣然接受了這種以績效考核為機制的管理理念,并紛紛付諸行動,關注《中國中藥雜志》的建設與發展,為期刊學術質量的提高做出實際貢獻。同時,歷屆主編每年都會為《中國中藥雜志》撰寫對中醫藥行業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專論[8-10],并帶頭發表優質論文或策劃學術專題。主編的表率作用帶動了編委會專家的積極響應。以2017年為例,在《中國中藥雜志》榮獲的“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領跑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優秀論文”等各類獲獎論文中,編委署名論文占比近60%。
2.2著眼于青年,加強編委會的專家梯隊建設
梁啟超先生在其名篇《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鼻嗄昕茖W家是國家科技創新的希望,是行業未來的領軍人物,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相關的學術機構、團體提供更多的認可與機會,從而充分發揮其才能,擴大其在業界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對青年科學家事業上升期的“雪中送炭”,遠勝于對其功成名就后的“錦上添花”??萍计诳粌H應積極發現富有潛質的優秀青年學者,還可借助期刊平臺與其保持緊密聯系,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必要的助推力。《中國中藥雜志》通過搭建“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平臺,并組織大量學術活動,配備各種所需行業性資源,使優秀青年學者有機會借助期刊平臺展示最新成果、發揮個人優勢,進一步加深了青年學者與期刊的“情感紐帶”,為編委會注入了新鮮血液,為期刊積累了潛在的專家人脈資源。《中國中藥雜志》自2012年起至今,已策劃舉辦了10期以學術交流為主題的“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活動,充分調動了青年學者對本刊的關注和貢獻,成功地建立了一支對本刊高度認可的青年科學家團隊,以此作為編委會梯隊建設中的重要組成環節。
2.2.1入選“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的條件
“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的品質定位與《中國中藥雜志》的行業品牌地位相對應,目標人群系高級學術群體,兼顧專業與學科分布,故對參與學者的甄選在年輕化的基礎上突出“德才兼備”原則,要求其具有高級職稱,以“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青年千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長江學者”以及各學會、協會、?。ㄊ校﹥炐闳瞬庞媱澋娜脒x人員為核心,同時吸納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已經初步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學術深度,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學者參與?!爸嗅t藥青年學者沙龍”的主要遴選途徑為:①行業內知名專家推薦;②編輯推薦;③歷屆青年學者沙龍成員推薦。每次沙龍活動均在保證核心團隊參會的基礎上,根據會議主題調整其他參會代表人選。
2.2.2“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的特色
為打造一個活躍、純粹的學術交流平臺,《中國中藥雜志》不斷摸索,使“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逐漸形成品牌活動特色:①形式為小規模(50人左右)邀請制的圓桌會議,無主次之分,人人有桌牌;②學術報告前,每位參會代表均有自我介紹時間,加深彼此了解與溝通;③報告內容不拘泥于純學術論文,分享思想為主,展示成績為輔;④每屆沙龍主題由承辦方(大學或研究所)根據所在單位的學術科研特色確定;⑤承辦單位獲取承辦權需經由參會代表積極報名,按順序排隊獲得;⑥充分創造有利條件,活躍氣氛,鼓勵參會專家利用會議、閑暇等各種時間進行深度交流,便于今后開展多種途徑的合作。通過搭建以期刊為主體、形式豐富、內容精彩、充滿活力的學術沙龍平臺,“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系列品牌活動為優秀青年學者創造了展示真我、碰撞思維火花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國中藥雜志》帶來更加開放的品牌效應。
3.編委會管理的經驗總結
(1)科技期刊應密切關注本行業最新政策、法規,適時調整辦刊方向,并根據現階段學科進展動態和期刊發展需求,靈活規劃編委會委員專業構成比例,盤活編委會專家資源。(2)科技期刊應使相關專家知悉本刊編委會考核制度,鼓勵專家針對考核項目為期刊作出相應貢獻,如推薦優秀學術稿件、積極為本刊審稿、配合學術活動等。(3)編委會“考核制度”應堅持實用主義路線,強調專家對期刊的實際貢獻,依照客觀數據打分評定,各打分項及其權重可根據期刊的實際情況進行取舍。(4)編輯部在審稿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優秀的青年投稿人,并邀請相關編委推薦優秀青年學者,搭建適合青年科學家的交流平臺,力促青年學者、專家、科技期刊的合作共贏。(5)編輯部在策劃合適的平臺活動時,可近距離觀察接觸青年學者,借助考核制度遴選出合適的優秀青年學者進入期刊編委會,以此優化編委會成員的年齡結構,做好梯隊建設。(6)如何搭建合適的平臺,需要編輯部結合期刊實際進行思考和探索,通過“青年沙龍”將青年專家凝聚在一起是一種選擇。(7)在編委會管理過程中,編輯和專家是主體,期刊的精神內核需要通過編輯來傳達,因此期刊可敦促編輯發揮主觀能動性,為編委會的創新改革做好鋪墊。
4.結語
自主創新是民族進步和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所在[10]。中醫藥學科融醫學、化學、生物、信息等多門學科于一體,具有鮮明的學科優勢、文化優勢,是我國最具原創優勢的科技領域之一,亟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隨著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藥在醫療實踐和健康保障上的日漸重視,中醫藥科研與學科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吨袊兴庪s志》是一本創刊于1955年的老牌期刊,在中醫藥學科的學術期刊中處于領先地位,擁有很強的學科優勢和行業影響力。為了保障期刊質量,《中國中藥雜志》不斷嘗試,革新辦刊理念,通過建立績效考核機制、末位淘汰制,在兩年一屆的編委會換屆改選中,堅決剔除作用不突出的編委,吸納積極活躍、貢獻度更高的青年學者。自“中醫藥青年學者沙龍”建立并開展活動以來,已有約30位青年學者,以及多名經過量化考核、各項評價指標較高的特邀審稿專家和熱點學科領域的作者加入《中國中藥雜志》編委會的隊伍,形成了期刊與學者緊密交流、共同成長的大好局面,并奠定了未來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國中藥雜志》與時俱進,不斷拓展新思維、新機制,創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編委會專家團隊,為增強中醫藥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傳播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1]張彤,劉丹,羅曉琪.論科技期刊編委的職責劃分[J].傳播與版權,2014(5):68-69.[2]朱曉文,宋冠群.編委會對提高期刊質量所起的作用[J].編輯學報,2013,25(6):564-566.[3]馬超一,李禾.建立績效考核制度促進編委會職能發揮[J].編輯學報,2017,29(1):52-54.[4]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8.[4]李禾,呂冬梅,周馳.《中國中藥雜志》量化績效考核機制的建立與實踐[J].編輯學報,2013(5):448-45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EB/OL].(2018-11-08)[2019-01-16].[6]中國科協.中國科協關于印發《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中國科協規劃綱要》的通知[EB/OL].(2019-01-04)[2019-01-16].[7]張俊華,李幼平,張伯禮.循證中醫藥學:理論與實踐[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1):1.[8]程翼宇,錢忠直,張伯禮.創建以過程管控為核心的中藥質量控制技術體系[J].中國中藥雜志,2017,42(1):1-5.[9]程翼宇,瞿海斌,張伯禮.中藥工業4.0:從數字制藥邁向智慧制藥[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1):1-5.[10]石平.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何堅持創新發展[EB/OL].(2015-04-30)[2019-01-16].
作者:丁廣治 馬超一 陳玲 呂冬梅 李禾 作者單位:中國中藥雜志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