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高質量的文章對具有重要的影響,SCI論文正是所有論文的極為重要的一種論文,影響因子是對高質量文章的一種評價形式,影響因子越高代表其文章的含金量越高,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影響因子是指期刊的影響因子,并不代表文章的質量,不過能在期刊上發表,這也說明其文章質量是經過期刊的認可的。查詢其影響因子方式眾多,現介紹幾種種較簡單查詢方式。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ISl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公布的一項數據,自1975年開始,JCR每年公布一次上一年的數據。影響因子指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以2010年某一期刊影響因子計算方法為例,IF(2010年)=A/B,其中A為該期刊2008-2009年所有文章在2010年被引用的次數,B為該期刊2008-2009年發表的所有文章總數。影響因子不僅是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也是測度期刊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和學術刊物地位的主要因素,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通常,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其學術影響和作用也越大,學術水平也越高,期刊的重要性也越高。每年期刊的影響因子數值是動態變化的,與期刊總數和被引用量相關,個人、出版社和期刊無法掌控其變化。圖書館可以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客觀評估期刊質量,制定期刊引進政策,而作者可以據此決定投稿期刊。對于期刊中發表的單篇論文,是沒有影響因子的,只能通過該論文的被引用次數相對評價論文質量。
目前期刊影響因子的查找方法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方法是在 Web of Science數據庫進行查找。該數據庫內的檢索信息非常強大,結果比較權威,但需要購買后才能使用。一般高校和科研機構在購買之后,其IP地址可以進入該數據庫。進入數據庫界面后(圖1),在檢索對話框內輸入期刊名稱進行搜索,檢索結果顯示發表在該雜志上的文章,單擊任一文章名后,則看到文章全名和摘要,在摘要右側有“查看該雜志影響因子”,單擊鏈接后顯示雜志影響因子。比如要查找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 NATL ACAD SCI USA)這本雜志的影響因子,首先在檢索框內輸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并在檢索范圍內選擇“出版物名稱”進行檢索,單擊其中任一論文名稱后,出現該論文名稱和摘要的顯示界面,在論文摘要的右側,可看到“查看期刊的 impact factor(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R中)”,單擊該鏈接后出現圖2所示界面,可以看到P NATL ACAD SCI USA雜志2012-2016年的影響因子數據和走行趨勢。該方法看似比較繁瑣,但在使用時有其獨特的優點。首先該數據庫公布的影響因子數值來源于JCR,是官方統計的,權威性比較高,并且給出了期刊5年的影響因子數值,有助于判斷期刊質量;其次,在該數據庫內檢索論文時,在論文摘要的右側均出現查詢影響因子的鏈接,可以隨意查找的期刊影響因子,從側面反映檢索論文的質量,使用時非常方便。
第二種方法是通過醫知網數據庫,該數據庫需要注冊、登錄后才能使用。該數據庫是中國人開發的專業醫學信息服務平臺,除能夠提供醫學外文文獻檢索、全文傳遞、館際互借及其他醫學、藥學信息服務外,還有文獻摘要的在線中文翻譯等功能,比較適合中國人使用。進入數據庫后,在期刊導航界面,可以利用期刊名稱、刊號ISSN或主題范疇快速查找醫學類期刊,另外還可以看到按影響因子高低排列的期刊,單擊相應的期刊名稱、期刊簡稱或參考中文名稱等鏈接,就可以查看期刊的基本信息。
第三種方法是利用百度或 Google搜索引擎,在檢索框內輸入期刊影響因子或 Impact factor后出現多個鏈接,在鏈接界面的對話框內可輸入期刊名進行查找。該方法是利用 Internet的網上檢索功能,使用時比較方便、簡單,缺點是可信度不高,而且有時檢索結果不能及時更新。
第四種方法是登錄JCR網站,輸入期刊名進行查找。但是該JCR數據庫需要訂購后才能進入,個人在使用時不方便。
除了上述四種方法,在網上還有各種下載文件可以利用,但下載文件一般不是最新的數據,在查詢時只能作為參考顯然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與期刊的影響力和作用大小以及學術水平相關,但簡單地認為期刊影響因子高,其影響力就大,論文質量就一定好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影響因子的高低與多個因素相關。首先,影響因子是一個整體統計概念,反映的是整個期刊兩年內發表的論文在一年內的被引用量,是一個總體指標,而與單篇論文沒有關系,且與學科有關,不同學科的期刊相互比較沒有任何意義。比如某個領域的研究論文越多,該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可能相對高些,研究較少時影響因子則略低。而且由于期刊發行間隔及的數量不同,也能對其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評價期刊和選擇目標投稿雜志時,一定要客觀看待期刊的影響因子。還有最后一種方式如下:
1.通過知網或百度學術查找自己文章的期刊名字,如圖所示,輸入文章名后會顯示期刊名字。
2.知道期刊名字后(這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為例子,在網頁打開梅斯查詢系統。
3.輸入期刊名字查詢其影響因子,其會顯示與您所輸入期刊名字相近的所有雜志,選擇自己需要的雜志,最左側的IF為其影響因子英文的速寫,點金自己所需要的雜志可以查看雜志的要求,審稿周期等諸多信息。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