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CI核心期刊發表知識:SCI分區介紹
目前,根據JCR分區表對SCI論文進行評價的模式已被國內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采納,因為它有利于鼓勵科研工作者向本學科的高級區域投稿。國內主流參考的SCI分區依據主要有中科院JCR分區表以及湯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分區兩種。其中,中科院期刊分區表則被更多的機構采納以作為科研評價的指標。
1.中科院JCR分區表概況
由于不同學科之間的SCI期刊很難進行比較和評價,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世界科學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對目前SCI核心庫加上擴展庫期刊的影響力等因素,以年度和學科為單位,對SCI期刊進行4個等級的劃分。一般而言,發表在1區和2區的SCI論文,通常被認為是該學科領域的比較重要的成果。
2.期刊學科劃分
科院JCR分區表對所有期刊的學科劃分作出如下規定:大類學科:醫學、生物、農林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地學、地學天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共13個大類。小類學科:即JCR學科分類體系Journal Ranking確定的176個學科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本期刊只可屬于一個大類學科,但是一本期刊卻可以屬于多個不同的小類學科。例如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只屬于“工程技術”的大類學科,但具體可進一步細分為5個小類學科。
3.期刊分區方法
中科院期刊分區依據也是基于一個期刊的影響因子,但是采用的是三年平均影響因子,優點是減少了有些期刊影響因子逐年波動較大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具體方法:根據13個大類學科,分別將各大類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響因子劃分為1區(較高區)、2區、3區和4區四個等級。中科院分區的1區到4區的期刊數量不等,呈金字塔狀分布。前5%為該類1區、6%~20% 為2區、21%~50%為3區,其余為4區。
中科院分區表的大類分區中還會遴選出一些的Top期刊:1區期刊直接劃入Top范圍內;2區中2年總被引頻次指標位于前10%的期刊也歸入Top期刊集合。二、中科院JCR分區與湯森路透JCR分區的比較
學科劃分不同:
湯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沒有設置大類學科,只分為176個具體學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區表中所指的小類學科。
分區方法不同:
Journal Ranking以當年的影響因子為基礎,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當年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湯森路透分區中期刊的數量是均勻分為四個部分,而中科院分區表四個區呈金字塔型分布,缺點是一區期刊數太少。
合并/更名期刊的處理方式不同:
中科院分區表是基于JCR的數據,但對于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并的情況進行數據規范處理。對于變更刊名的期刊,JCR會保留兩個刊名,會計算兩個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表會將變更前期刊數據合并到變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計算影響因子,只保留變更后刊名和ISSN。
三、3.期刊基本定位:
從嚴格意義上說,期刊雜志并無部級、省級的區分標準。因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早就聲明:中國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沒有所謂部級、省級等的等級。區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通常將某刊物說成是部級的,某刊物是省級的或市級的。這種劃分,在實際生活中還有一些用處。這種劃分的標準,大致是:
1.部級期刊:一般說來,“部級”期刊,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及國家一級專業學會主辦的會刊。另外,刊物上明確標有“全國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樣的刊物也可視為部級刊物。
2.省級期刊:即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各部門、委辦、廳、局、所,省級社會團體和機構以及各高等院校主辦,在新聞出版部門有登記備案,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
3.核心期刊:簡單地說,核心期刊是學術界通過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對于期刊質量進行跟蹤評價,并以情報學理論為基礎,將期刊進行分類定級,把最為重要的一級稱之為核心期刊。
4.CN類刊物:是指在我國境內注冊、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該類刊物的刊號均標注有CN字母,人們習慣稱之為CN類刊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