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的結構是論文內部的組織和構造,是論文作者思路的反映。期刊發表對格式要求往往也是比較嚴格的,對于常常只注重論文內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來說,期刊格式的要求直接影響編輯的審稿印象和成功通過與否,因此格外重要。
根據有關部門頒發的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及《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等文件精神,現列出以下論文著錄規范細則,以供作者參考。各個學術期刊要求雖不一致,但大體規范一樣。
一、題名
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于選擇關鍵詞和分類號。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在每篇文章首頁下以腳注形式注明文章收稿日期,如:收稿日期:2006-05-20
二、作者
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如下寫法: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寫,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不用連字符。姓名均不縮寫。如:ZHANG Ying(張穎),WANG Xilian(王錫聯),ZHUGE Hua(諸葛華)。外國作者的姓名寫法從其慣例。對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三、作者簡介及工作單位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以及研究方向。在簡介前加“[作者簡介]”作為標識。例如:
[作者簡介] 江濱(1979-),女,湖北仙桃人,武漢大學法學院200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學習和研究國際經濟法學。
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作者簡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簡介]”標識后相繼列出,中間以分號隔開,以“。”結束。
英文作者簡介用“Biography:”(單一作者)或“Biographies:”(多作者)作為標識。
四、內容摘要
文章均應附中文和英文摘要,100-250字以內。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不應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并應盡量避免“本文認為”之類的空洞內容。以“。”結束。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中文摘要前加“[內容摘要]”作為標識,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為標識。
五、關鍵詞
關鍵詞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對文獻檢索有重要作用,按學科級別從上至下選取3~8個,不得少于3個,并以分號隔開。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中文關鍵詞前冠以“[關鍵詞]” 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冠以“Key words:”作為標識。
六、中圖分類號與文獻標識碼
分類號,應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 )對每篇論文標引分類號。涉及多主題的論文,一篇可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分類號排在關鍵詞之后,其前以“[中圖分類號]”作為標識。
七、參考文獻
(一)參考文獻著錄項目
1.主要責任者(專著作者、論文集主編、學位申報人、專利申請人、報告撰寫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主要責任者只列姓名,多個責任者
之間以“,”分隔,其后不加“著”、“編”、“主編”、“合編”等責任說明。
2.文獻題名及版次(初版省略)。
3.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
4.出版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文獻出處或電子文獻的可獲得地址。
6.文獻起止頁碼,在正文中緊隨指示序號以(第X-X頁)形式標出。
7.文獻標準編號(標準號、專利號……)。
(二)正文中參考文獻指示序號的編排格式
1.每一引文對應一個指示序號,以數字加方括號標示,手動插入,設定上標。如:[1]、[2]、…。
2.引文前有冒號及引號的,指示序號放在句號與引號外。如:他說:“知是知非而實無是無非,知是知非者應用之跡,無是無非者良知之體也。”[4]
3.引文作為一段話的一部分,則指示序號放在引號與后面一個符號之間。如:可惜的是,因修持不足,從而牽引陽明學之高妙玄遠一途百義無反顧,“
龍溪竟入于禪”[21],“躋陽明而入禪”[22],遂至于流為禪狂。
在有引號的情況下指示序號始終跟在引號之后。
八、正文后參考文獻表的編排格式
參考文獻按引文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參考文獻]”(居中)作為標識;參考文獻條目的序號左頂格,并用數字加方括號標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一致。正文中的指示序號通常在與引文對應的標點符號的右上角,文獻的起止頁碼在正文中緊隨指示序號以(第X-X頁)形式標出。參考文獻條目中的標點符號全部自動在宋體狀態下輸入。
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著時所參考引用的文獻書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一般排印在該頁地腳。參考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標注,手動輸入;而注釋用數字加圓圈標注,自動插入等等。
九、投稿要求
1、請使用IE瀏覽器8.0以上版本提交稿件,IE高版本建議進行兼容性視圖設置,添加投稿網址,稿件格式采用DOC、DOCX格式。
2、在線投稿請登錄我刊網站進行用戶注冊,根據相應欄目設置進行投稿。
3、稿件請以網站要求格式投稿,同一稿件只能一次投稿,不得跨欄目投稿、反復投稿。
4、作者請根據在線投稿的界面要求填寫各項信息,上傳稿件全文,投稿后登陸查詢是否提交成功。
5、所有稿件需經過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審會、審讀等環節。擬采用的稿件編輯會與作者聯系修改。作者可以注冊用戶名查詢稿件審稿進展情況。
6、擬用文章一律進行學術不端系統檢測。經檢測,主要內容與已公開發表文獻重復率超過10%的,作者將被列入“學術失范登記庫”。
7、請投稿者一定要留下聯系方式(手機號碼),以便聯系修改,不留者一律不予采用。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