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圖書館中外文期刊紙質資源及其學科分布現狀進行了統計分析,并指出了圖書館在館藏期刊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何面向學科需求優化館藏期刊結構的措施。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圖書館期刊部承擔著全校期刊的建設、管理與服務工作。目前館藏紙質期刊合訂本8.9萬余冊,絕大部分為中文期刊,語種包括中、英、日、法等。2017年采購紙質期刊1613種,共1714冊,其中中文期刊1516種,共1617冊;外文期刊97種,共97冊。學科涉及我校現有的部分專業,其中經濟和管理類期刊收藏比較豐富,所訂紙質期刊分別陳列于報刊閱讀室和各二級學院系資料室。期刊館藏數據全部錄入圖書館管理系統,讀者均可通過圖書館主頁查閱各種期刊的信息。一、紙質期刊館藏結構分析
(一)紙質期刊文種結構。從過刊合訂本冊數情況來看,截至2017年12月31號,我館合訂本期刊8.9萬余冊,其中中文期刊8.5萬余冊,外文期刊0.4萬余冊;從現刊情況來看,以2017年現刊數據為例,共有中文期刊1516種,外文期刊97種,外文期刊又包括91種英文期刊,5種日文期刊,1種法文期刊,分別占總數的93.99%,6.01%,5.64%,0.31%,0.06%。依此不難看出,我館紙質期刊中,中文期刊占了比例,極少量的外文期刊以英文為主。我校有27332名在校學生,外國語學院在校學生人數為3241名,占了我校總人數的11.6%。外國語學院所開設的專業有英語、日語、西班牙語、朝鮮語、商務英語5個專業,其分別開設了包括英語、日語、韓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朝鮮語等數門專業課程,我們僅有的97種外文刊除了5種日文刊,1種法文刊,91種英文刊,就絕無其他語種了。因為經費的原因且一直也不敢增訂。外文期刊的目標讀者群除了外國語學院學生,還有國際學院的學生、各專業搞科研的博士生們、申報部級課題的教師們、其他外語愛好者。文獻文種的結構與我館該具備的各文種的文獻量及我校各文種的讀者受眾量是極不相符的,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科研的需要。
(二)紙質期刊的學科結構。我校按照服務地方經濟和市場需求的思路進行學科專業布局,現有12個二級學院開設了49個本科專業,14個專科專業,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8個學科門類。擁有車輛工程專業及國際貿易專業兩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學、設計藝術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計算機軟件與管理共7個校級重點學科。我館中文紙質期刊的建設雖然涵蓋了中國圖書分類法所有的22大類,經濟類的期刊種類相對來說比較豐富,工科類的期刊相對來說較少。由于經費的限制,多年來我們的刊種并沒有隨著學校新增專業而進行合理的增加,導致中文期刊的刊種結構和我校學科建設不能很好地匹配,館藏期刊資源不能很好地實現為教學科研服務。如:工科類的期刊相對較少,省級重點學科車輛工程專業所開設的23門專業課,我們能與之相匹配的學術性專業刊物僅僅只有3種。校級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軟件與管理等專業其專業期刊種類也很少。我館外文期刊的建設很大程度上沒有根據我校學科建設基礎來進行,僅有的97種外文刊,其中社會科學種類的資源占了絕大多數,自然科學類(含工科)的刊種幾乎沒有,而自然科學類專業(含工科)是最需要外文期刊來提供文獻支撐的學科類別,因為外文期刊能快速反映世界近期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科技發展動態。
(三)紙質期刊館藏的結構。我館紙質期刊分別收藏于報刊閱覽室、過刊閱覽室和各院資料系,且有一定的復本量,復本量存在于各院資料系。這是由于現代科學的發展,促使一大批交叉學科出現,各個學科相互滲透并相互支撐,使得各個專業對期刊文獻的需求不僅局限于本專業,還涉及相近學科門類。
二、分析結果
我館期刊可分為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中文紙質期刊占了我館紙質期刊的絕大部分,基本上是根據我校升本初期的學科模式來進行館藏刊種建設的;部分重點學科及部分新增專業的學術刊物在沒有經費保障的情況下無增訂;現有中文紙質期刊館藏資源館藏地的分布基本上是合理的,各二級學院的館藏地多多少少都分配了一定的文獻資源供其教學科研所用。外文紙質期刊是我館紙質期刊極少的一部分,我館紙質外文期刊除了文種、刊種類別嚴重失衡,現有的刊種質量也較差,與我校的學科建設不匹配。由于外文紙質期刊本身就少,加之價格昂貴,館藏地統一設在圖書館報刊閱覽室,各二級學院無分藏。有統計資料顯示:在高校教學和科研的文獻需求中,期刊容納了當今文獻信息總量的65%—70%,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文獻檢索、專題服務等都是以期刊作為主要信息資源和工作對象的。那么紙質期刊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何提高紙質期刊文獻資源的質量呢?結合我館紙質期刊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應該更多地從紙質期刊的文種結構建設和學科結構建設這兩方面來提升其質量。一方面,學校應該在資源建設上加大經費投入;另一方面,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及服務提供機構,應該提升文獻資源服務能力,讓紙質期刊文獻資源在教學科研中發揮其較大效益。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