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揭示當前學術期刊環境下地方高校學報的真實現狀,探析其價值所在和影響因子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建議。【方法】通過文獻調查、網絡調查、數據統計及電話咨詢,并結合工作實踐,客觀分析人們習慣性給予地方高校學報的“標簽”。【結果】在目前學術評價體系導致我國學術期刊整體水平不盡如人意的現狀下,地方高校學報所作出的努力應該得到肯定。【結論】習慣性給予地方高校學報的學術垃圾、閉門辦刊、亂收版面費、專為職稱論文服務等“標簽”有失偏頗,“小而全”有益于地方高校學報實現其存在價值,地方高校學報整體學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學術期刊是我國科學研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播和記載學術成果的重要工具。學術期刊結構與其他自然結構一樣呈金字塔型,地方高校學報則處于金字塔型結構的底層。長期以來,我國學術期刊飽受詬病,地方高校學報最為嚴重。地方高校學報因數量眾多、群體特征明顯、學術影響力較弱,在各種期刊評價中均處于劣勢,基本與核心期刊的評選無緣,因此學術垃圾、閉門辦刊、亂收版面費、為職稱論文服務、小而全等特征雖非地方高校學報所特有,但似乎已成為其特定“標簽”。隨著201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12年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的,地方高校學報面臨著更大的轉型發展的生存壓力。為更好地發揮地方高校學報的價值,學者們從期刊評價模式下的發展對策、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的途徑、轉型背景下辦刊模式的創新、品質稿源流失的對策等方面對地方高校學報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然而,在當前的期刊環境下,處于社會輿論和轉型發展雙重壓力下的地方高校學報現狀卻鮮有報導,筆者認為值得探析。
1.我國學術期刊現狀堪憂
探析地方高校學報現狀首先應了解我國學術期刊的整體現狀。學術期刊的整體學術水平取決于稿源的整體質量,即主要取決于較高學術水平作者的投稿意愿。眾所周知,較高學術水平作者主要集中在“985”“211”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些部門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科研重鎮,其基礎設施、研究經費以及科研人員整體素質是其他部門無法比擬的。以高校為例,僅占本科院校數量14.3%的“985”“211”高校,卻拿走了全國七成政府科研經費。此外,在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下,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的論文評價分值也遠遠不如SCI、EI收錄期刊,科研人員及其機構又希望提高自身的國際學術知名度,因此高水平作者向國內學術期刊投稿的意愿并不強,特別是“985”“211”以及科研實力較強的老牌高校學者,從而導致我國大量的科研成果外流,國內學術期刊的稿源匱乏。據劉麗英統計,僅有16.39%作者選擇向國內中文期刊投稿;丁佳等的統計表明,2016年國內作者作為及時作者在海外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達26.5萬篇,與2000年的1.34萬篇相比,增幅達1877.61%,并呈逐年上升趨勢。大量科研成果的外流以及語言方面的因素,使得即便是中國科學院系統主辦的專業期刊,或“985”“211”高校主辦的綜合學報,其影響力也遠不如世界級學術期刊。這些處于國內學術期刊金字塔結構頂層的學術期刊也如其他下層次的學術期刊一樣,需要爭奪稿源;而一些中、下層次的學術期刊為了爭奪稿源,不得不高價約稿。但稿源爭奪戰并不能提升我國學術期刊的整體水平,只會產生學術亂象,為世人所詬病。我國學術期刊明顯落后于我國科技發展的現狀,也直接影響到處于學術期刊金字塔結構底層的地方高校學報。在無法與專業學術期刊和“985”“211”高校綜合學報相抗衡的情況下,地方高校學報為爭得一席之地,一直在苦苦探尋存在的價值。
2.對地方高校學報“標簽”的辨析
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隸屬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普通高等學校。1999年以來,為配合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戰略轉變,一大批專科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高校學報,即地方高校主辦、以“校名+學報”為刊名的學術期刊。通過查閱北京大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以下簡稱“北大核心”)、南京大學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CSSCI)來源期刊(以下簡稱“CSSCI核心”)和武漢大學的《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可知,福建省的高校學報處于全國各省高校學報的中等水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報的創刊時間多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創刊時間較短,主辦單位的科研能力相對較弱,在地方高校學報中較具代表性,故本研究以福建省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報為例、以《莆田學院學報》為特例進行分析。通過網絡調查和電話咨詢可知,福建省9個地市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報有《莆田學院學報》《福建工程學院學報》《閩江學院學報》《福建江夏學院學報》《泉州師范學院學報》《廈門理工學院學報》《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龍巖學院學報》《三明學院學報》和《武夷學院學報》。筆者從分析地方高校學報的特定“標簽”著手,探析其背后的深層價值,明確地方高校學報是否有所改進。
2.1關于學術垃圾
學術垃圾與學報價值相對應,許多學者已對地方高校學報的價值進行了研究,除了展示學校的科研與教學成果外,還具有弘揚地方文化、服務地方經濟、培養年輕作者及地方人才等功能,在此不再贅述。《莆田學院學報》是莆田市具有CN號的期刊,與其他地方高校學報一樣,擔負著弘揚地方文化、服務地方經濟、培養地方人才等重任。在此,筆者以《莆田學院學報》在特色欄目設置和服務地方經濟兩個方面的辦刊實踐作為佐證。莆田湄洲島是海上女神媽祖的故鄉,是全世界2億媽祖信眾的朝圣地。媽祖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凝聚世界華人族群意識、服務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消除“臺獨”影響、促進兩岸和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揚媽祖文化,不僅是地方所需,也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為此,《莆田學院學報》于2004年設立“媽祖文化”特色欄目,截至2017年,該欄目共刊發55期161篇論文。同時據筆者之前的調查統計發現,“媽祖文化”欄目刊載論文的整體學術水平較高,列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索引目錄的比例高達90%。莆田市“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區面積占陸域面積的七成。枇杷是莆田的傳統名果,適合莆田山區種植,但未科學種植管理時,枇杷產量低,無法形成產業鏈。自20世紀末,莆田學院教師及當地科研人員開始對枇杷的品種引進、品種改良、果園管理、品質分析、果實保鮮及深加工等進行一系列研究,《莆田學院學報》的“生物技術”欄目也進行了一系列跟蹤報導。如今,莆田已形成完整的枇杷產、供、銷、深加工產業鏈,并成為莆田市經濟支柱之一;吳錦程教授帶領的枇杷研究團隊也因此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由此可見,地方高校學報在弘揚地方文化、服務地方經濟時,同樣可以刊發具有一定學術含金量的論文。在目前高水平稿源先流向國外,再到國內專業核心期刊,才投向高校學報的狀況下,處于學術期刊金字塔結構底層的地方高校學報走弘揚地方文化、服務地方經濟與提高學術水平并舉之路,無疑是明智之舉。筆者認為,我國科技事業的興旺發達不但需要深度的研究,也需要此類接地氣、有“溫度”的研究,并且隨著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逐步提升和產學研合作工作的逐步深入,兼具深度和“溫度”的學術成果必將成為地方高校學報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2.2關于閉門辦刊
閉門辦刊所帶來的問題包括稿源和編委主要來自主辦高校、發行和傳播途徑閉塞等,但廣受詬病的是稿源主要來自主辦高校,故本研究著重論述稿源問題。許多學者對地方高校學報稿源情況進行統計:周覓等統計了4家地方高校學報的刊文情況,發現外稿比例為60%~91%;張英健等統計了6家地方高校學報的刊文情況,發現外稿比例為29.3%~61.7%。為了更詳細地說明問題,筆者將稿件按及時作者單位分為校內稿、省內校外稿和省外稿3類,對《莆田學院學報》2017年刊文情況進行統計。由于各期欄目設置不盡相同,內外稿比例有些變動,以整年用稿情況看,三者比例為47.0…40.1…12.9,校外稿共占53.0%,其中省外稿占12.9%。筆者調查發現,隨著福建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水平的逐步提升,許多高校(如福建工程學院、閩江學院、莆田學院和泉州師范學院等)為留住校內稿件、支持本校學報發展,推出“每位教師在每一職級期間在本校學報發表的文章認定其中1篇為B類核心”的扶持政策;此外,還有的高校(如福建江夏學院)鑒于省內同類院校學報辦刊水平的逐步提升,規定教師在每一職級期間在省內同類院校學報發表的文章也認定其中1篇為B類核心。所以,福建省地方高校學報的稿件質量要求雖然在不斷提高,但省內稿件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而省外作者由于不了解情況,投來的稿件大多是學術創新性較差的教學改革和管理類文章,純粹學術研究的文章較少,錄用率低下也在所難免。
2.3關于亂收版面費
我國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始于20世紀80年代,大多數學報版面費在100元/頁左右,以提高審稿質量和學報整體水平。在我國學術評價盛行、稿源競爭劇烈的情況下,地方高校學報亂收費的尋租空間較小。學術期刊是國家資源,任何單位和個人利用學術期刊亂收費,甚至中飽私囊的行為,都屬違法違規行為,已曝光的核心期刊《求索》原主編、編輯受賄一案更是明證。值得一提的是,人們不能因為個別違法違規事件而全盤否定整個學術期刊體系的純潔性。筆者調查前述13家福建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報的收費情況,其中12家學報為雙月刊或季刊,均不收取版面費;只有《武夷學院學報》為月刊,收取少量版面費以補充學報正常經費開支。筆者調查發現,福建省高校學報免收審稿費和版面費大多是近5年的事,福建省外高校學報也大致如此。
2.4關于專為職稱論文等服務
為作者服務是所有學術期刊編輯的職責,而編輯選擇論文的依據是論文的學術水平是否達到所辦刊物的質量標準,以及論文是否符合刊物的辦刊方向,不會特意關心作者的發文目的。在普遍缺乏自主科學研究的現狀下,作者的目的確實多與職稱評聘、課題結題、學位申請等有關,這不單是地方高校學報的問題,也不是學術期刊界能夠解決的問題。地方高校學報被負面地冠以專為作者發表職稱論文、課題結題論文和研究生畢業論文服務的標簽,是與地方高校學報向作者收取版面費來維持學報運行聯系在一起的,而目前地方高校學報收取版面費的現狀已作論述,此論調不攻自破。
2.5關于小而全
我國學術期刊的性質與主辦單位密切相關,高校學報的最初定位是“展示高校科研與教學成果的窗口”,所以學科綜合是高校學報的特色。地方高校學報大多是一校一刊,文理大綜合成為地方高校學報的獨有特色,但多數學報將文理稿件分期出版。小而全即“全、散、弱、小”,的確是高校學報,特別是地方高校學報的現狀。隨著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的逐步深入,服務地方經濟的社會功能逐步提升,服務地方經濟自然也成為地方高校學報體現其社會價值的必然選擇。以莆田學院為例,學校緊密對接莆田市的支柱、特色產業,組建醫療健康、電子商務、電子信息、工藝美術、裝備制造、食品與化工6個產業學院,為莆田市的產業發展和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也為學校科研服務社會開辟新途徑。《莆田學院學報》緊密跟蹤并刊發一系列相關科研成果,在此不一一列舉,其他地方高校學報多有相似舉措。可見,不論是“展示高校科研與教學成果的窗口”,還是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全學科的地方高校學報比專業期刊更為合適。
2.6關于影響因子低下
地方高校學報的“影響因子低下”,但其有一定的特殊性,故單列分析。眾所周知,我國最的核心期刊數據庫主要有北大核心、CSSCI核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CSCD)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等,查閱以上核心數據庫發現,文理大綜合的地方高校學報基本無緣入選。而查閱中國知網的年度統計報告可知,地方高校學報的綜合影響因子基本在0.15~0.45,期刊影響力低下。筆者認為,地方高校學報影響因子低下,除整體學術水平確實有待提升之外,還與作者引用習慣、作者投稿意向、論文專業分散、小眾研究論文太多等因素有關。小眾研究被引頻次和下載頻次低下的問題,在一些“211”高校學報上同樣有所體現,如《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以下簡稱《福大學報》)和《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福大學報》立足地緣優勢,先后開辟“閩臺經濟與社會”“福建文史研究”“福建區域發展研究”“福建船政文化研究”“閩臺文化研究”等欄目,引領福建地域文化和閩臺地域文化研究潮流;目前,《福大學報》設立“福建當代文學研究”欄目,開創該方向研究先河。但過多的小眾研究,導致《福大學報》的影響因子有所下降,并最終退出以期刊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等數量指標為主要評價依據的CSSCI核心,而該刊仍是對學術期刊進行綜合評價的北大核心。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期刊的學術價值并不等同于其影響因子的大小,《福大學報》這份社會責任重于影響因子的擔當精神無疑更值得尊敬。
3.結語與建議
綜上可知,在我國學術期刊整體環境堪憂的情況下,處于社會輿論和轉型發展雙重壓力下的地方高校學報,正在努力探索提升自身價值的途徑。地方高校學報現狀研究結果表明,人們習慣性地給地方高校學報冠以學術垃圾、閉門辦刊、亂收版面費、為職稱論文服務的“標簽”,這有失偏頗;地方高校學報的小而全和千刊一面是現實所迫、政策使然,事實表明,地方高校學報的小而全更適合當前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更方便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刊登過多的地方性小眾文章、作者的引用習慣和投稿意愿等,也是造成地方高校學報影響因子低下的重要原因。隨著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產學研結合的不斷深入,地方高校學報必將逐步挖掘出更多兼具深度和“溫度”的成果。盡管地方高校學報在追求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道路上作出許多努力,但期刊整體影響因子仍然普遍低下,整體學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關于提升地方高校學報辦刊水平的論述已有很多,不再細述。在此,筆者僅就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相應建議。
(1)地方高校學報整體學術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我國學術期刊整體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門必須正視我國大量科研成果嚴重外流問題,探索既能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我國科研成果,又能將這些科研成果留在國內的有效途徑。
(2)地方高校學報編輯應充分了解地方文化和地方經濟建設熱潮,辦好品質特色欄目,以弘揚地方文化、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跟蹤學校、社會研究熱點,避免刊發學術含量低的“關系稿”,在“小而全”中辦出特色和水平。
(3)地方高校學報編輯因勞動成果不被社會廣泛了解與認可,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導致多數期刊人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培養地方高校學報編輯追求、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的工匠精神。
(4)地方高校學報由于影響力較低,普遍缺乏深諳新媒體技術的專業人才,在媒體融合方面明顯落后于時代。以微信平臺為例,如何為“小而全”的地方高校學報設立吸引作者、讀者廣泛關注的微信平臺,大幅提升地方高校學報學術水平,還有待深入探討、大膽實踐。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