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期刊融合的發展規律來看,學術期刊的融合應該包含點、線、面3種方式的融合,或者說,學術期刊的融合將經歷“點”“線”“面”3個過程。
1.點的融合:學術期刊與新媒體之間的相互滲透
在最初的融合階段,學術期刊與新技術的結合,還只是點上的結合,即學術期刊在編輯出版發行環節各個節點,開始逐漸利用新技術,初步與新媒體、新技術進行融合。這一階段的典型特點是新舊媒體之間界限清晰,但其業務范圍開始相互滲透,開始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具體而言,這一階段“點”的融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術期刊與新媒體新技術之間的相互滲透。一般情況下,融合發展之初,是學術期刊與一些新媒體平臺,如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網等這些大型數據平臺進行合作,把自己的數字版權交由這些大型數據平臺,實現簡單的數字出版。之后,隨著數字化的進一步發展,一些學術期刊不再滿足于簡單地將數字版本提供給數據庫進行數字出版的形式,開始嘗試自己探索新媒體之路,如推出二維碼服務、開發微信平臺等。但是總體來說,在這一階段,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結合,還只停留在點與點的對接狀態,即在編輯、出版、發行各種環節上某一節點上的結合,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一階段只是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準備階段,真正的媒體融合尚未開始。
(2)學術期刊與學術期刊之間的相互滲透。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學術期刊已經開始意識到自身生存環境發生變化,除主動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外,也積極尋求內容方面的新突破。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定位相似的學術期刊開始相互聯合,進行戰略合并,把自身內容的數字版本進行整合,打造一批新的網刊。例如,目前在知網首頁以電子期刊形式出現的由國內幾十家知名學術期刊聯合組建的“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開創了學術期刊成功相互滲透的先河,成為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典型范例。目前大多數學術期刊的融合發展都處于“點”的融合階段。
2.線的融合: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契約合作
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學術期刊和新媒體都不再滿足于點上的滲透與合作,開始尋求更進一步的合作方式,雙方合作開始進入“線”的階段。這一階段,學術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的各個環節都開始與新媒體進行多方位的合作。二者通過建立契約關系,進行戰略上的長期合作。這種線上的合作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
(1)一些發展較好的學術期刊,開始嘗試以契約的方式與新媒體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雙方以契約的形式建立合作關系,學術期刊負責按照市場的需要重新規劃設計并分類生產自身的內容產品,新媒體負責期刊的出版發行和市場拓展工作。雙方相互合作,利益共享。
(2)大多數學術期刊,由于自身發展規模和實力有限,無法與大型數據庫平起平坐,直接建立契約關系。因此,這些學術期刊可以首先通過一種聯盟方式相互結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契約上的聯盟關系,形成學術期刊聯盟,再以聯盟的形式與新媒體進行結合,形成一種總體上的契約關系。
這兩種形式的合作,都是單個學術期刊或學術期刊的聯合體與新媒體(大型數據平臺)以一種契約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在這種契約關系下,學術期刊放棄自身不擅長的出版發行環節,只專注于新媒體形式下的內容生產;而新媒體承擔了學術期刊的出版發行和市場拓展職責。例如,對學術期刊的讀者市場進行深入調查,進行市場細分及潛在客戶挖掘,并據此對學術期刊的數字內容進行深度的、多樣化的加工,生產出符合細分市場的不同數字產品,并對這些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在這種線上的合作過程中,學術期刊和新媒體是一種戰略聯盟的關系,雙方利益共享,是一種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合作關系。
3.面的融合: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為一體
無論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相互滲透,還是傳統媒體之間的相互合作,其初衷都是不同媒體為了更好地銷售自己的產品,實現雙贏。借助于媒體互動,媒體之間優勢互補,從而共同擴大各自的受眾群體。但無論是“點”的融合還是“線”的融合,發展到一定程度,最終都繞不過的一個問題就是合作雙方的利益分配問題,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最終都會意識到,單純依靠內容上或者營銷上的淺層次的滲透遠遠不夠,更深一步的整體上的融合成為必需。因此,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進一步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二者通過所有權的重組進入組織結構性的融合,融合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這種面上的融合存在幾種可能性,可能是最終學術期刊發展成強大的學術期刊集團,最終兼并了新媒體,成立學術期刊新媒體集團,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性,即在媒體融合的發展過程中,新媒體兼并了傳統學術期刊,成立傳媒公司或集團,把傳統學術期刊變成自己的一個內容生產部門。無論哪一種合作,其特點都是一個傳媒公司或者集團既擁有一家或多家學術期刊資源,也同時擁有數字化平臺及終端營銷平臺,各媒體在統一的目標下較大限度地實現學術資源的共享、開發與整合,各媒體平臺協同合作,最終實現“1+1>2”的效果。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成一體的最終目的,是將各自所擁有的有限資源實現效益較大化,使學術期刊和新媒體都將自身優勢發揮到,分工合作的同時又彌補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自的先天不足。在這種形式下,由學術期刊生產的內容產品,經過新媒體工作人員的加工和處理后,產生出多樣化的內容產品并提供給讀者。最終的產品并不是以幾種分離的互不相干的形式呈現,而是以一個完整組合的形式呈現出來。目前大多數學術期刊的融合都停留在“點”的融合階段,“線”和“面”上的融合還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構想。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