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期刊編輯的現狀,介紹《地震研究》期刊推出績效考核制度的做法,通過績效考核制度,有效地提升了期刊編輯的工作效能。
0前言
編輯有兩層含義:一是從事編輯工作的人,二是指編輯工作,本文研究對象為前者。無論是期刊的出版工作,還是期刊所刊載學術信息的傳播,編輯在其中始終都處于主體地位。然而,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不僅對傳統期刊,甚至對期刊的編輯人員都產生了很大沖擊。針對新媒體對傳統期刊的沖擊,已有眾多研究及對策,但對于期刊編輯人員來說,如果快速適應當前的形勢,尤其對于科技期刊的管理者,在新形勢下如何轉變工作思路,使用何種手段,激發編輯工作積極性,提升編輯工作效能,是一個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1.期刊編輯現狀
主體是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對于期刊客體而言,編輯主體就是對編輯責任、內容、流程等有明確的認識,并能夠進行信息篩選、主題策劃、組織評審、編輯加工、設計宣傳等工作的人。一方面,我國的期刊發展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尤其在1978年后,我國的期刊發展迅猛,由900多種上升至萬余種。伴隨期刊的發展勢頭,一方面,編輯從業人員激增,大量年輕人才加入到編輯隊伍中[3];而另一方面,編輯行業存在老一輩編輯的退休、行業入門條件低、收入不高、離職率高、在主管主辦單位屬于邊緣化等等不良現狀。在這種情況下,還不時充斥著中國出版業活不下去、傳統紙媒終要被新媒體所替代等等的論調[4]。基于以上種種,對于編輯而言,從業十年以上已屬不易。這其中,又有不少編輯是抱著相對穩定、做的年頭越久越有安全感的想法在維持著這一份工作。這是所謂編輯的生存現狀之一。而作為期刊的管理者,既要面對新媒體對傳統期刊的沖擊,又要突破行業多家期刊社的競爭,還要想方設法提升編輯的從業積極性,更加難上加難。
2.編輯部績效考核制度的提出與制定
現狀再殘酷,每一期的出版時間都是如期而至,現實容不得我們推諉懈怠。在與現狀的不斷都斗爭和嘗試中,《地震研究》編輯部終于在2015年底作出了轉變,以期能主動掌握競爭能力,提升工作效能。如何讓編輯團隊對刊社有歸屬感,形成凝聚合力,只能轉變工作方式。
2.1分析人員結構,細化工作任務
《地震研究》期刊專職編輯4名,其中副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1名,初級職稱2名;學歷方面,本科2名,碩士2名;年齡方面,80后2名,90后2名。我作為刊社負責人,從事編輯工作14年,我的編輯經驗來源于從1978年創刊就從事編輯的一位老編輯的言傳身教,其余3名編輯都為我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帶出來的。這個團隊是較為年輕有活力的團隊,但相應的也缺乏經驗,更多的都是在負責人的安排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這樣也導致作為負責人,更多的限于日常的行政和業務管理,無法抽身考慮更多事業發展和創新。從工作任務角度分析,期刊的工作流程相對清晰,較容易細化。業務工作方面,主要可以分為期刊策劃組稿、編輯出版、宣傳推廣幾個大的方面;管理工作方面,主要有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工作部署推進、財務管理等。從期刊發展角度分析,中國地震局主管主辦的地球物理類刊物約有30種,《地震研究》期刊在其中排名居中偏上,在省級地震系統認可度較高,但在中國地震局相關研究院所以及綜合性大學都被歸為二三類刊物。隨著期刊行業的競爭壓力增大,各家刊物都在想方設法提升刊物影響力,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將在發展的洪流中迷失自己。目前,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如何提高幾位年輕編輯的工作積極性和提升業務技能。在幾年的探索中,我們編輯部也考慮過很多方法,比如個人的傳幫帶,將每一篇待刊的文章發送給個人,他們編校后,負責人針對其中的問題個別講授;請其他刊社有經驗的編輯以及出版局的審讀員來為我們上課,針對某一期刊物,進行評鑒;派員參加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以及新聞出版總署組辦的多期期刊培訓班等等。以上的嘗試,都有一定的效果,使年輕編輯很快進入角色,明白了編校的重點,但也存在缺點:一是部門負責人承擔的工作較多,耗費大量的精力,有時候會顧此失彼;二是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單方面的,沒有形成合力。鑒于以上現狀,從2015年底,我們通過調研、咨詢等前期工作積累,開始嘗試制定績效考核制度。
2.2建立績效考核制度
績效考核制度是指對職工工作績效的質量和數量進行評價,并根據職工完成工作任務的態度以及完成任務的程度給予客觀評價,進行獎懲的考核制度,旨在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提升工作效能。
2.2.1確定指標
根據本刊工作內容,將期刊編輯部部門和個人的績效考核縱向指標分為三級,即一類指標、二類指標和三類指標。部門的一類指標分為管理類、業務類和工作態度類,這三類指標按重要性所占分值分別為22、70和8分。管理類又分為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工作部署及推進、財務管理、安全生產;業務類只有編輯出版、策劃組稿、宣傳推廣以及編務工作。三級指標,則根據不同工作內容,進一步細化并賦予分值。在個人績效考核方面,我們先根據崗位性質分別設置了責任編輯崗、采編崗和編務崗。根據崗位工作內容不同,分別設置三級指標,各有側重。比如責任編輯崗位側重擔任每期刊物責任編輯的職能職責、采編崗側重稿件的管理、編務崗側重財務結算等。將側重部分,單獨列出來,用二類和三類指標具體明確,但作為編輯,共性就是編校類工作,這一部分作為共性指標列出,不同崗位的共性指標是一致的。
2.2.2核定任務及扣分標準
在核定具體到部門和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上,統一將所有的工作任務列出來,然后再對應三級指標,進行修訂。以共性指標編校類來舉例,一級指標為編校類,二級指標為編輯出版、其他工作;三級指標為策劃組稿、編校出版、宣傳推廣和上級部門交辦的工作。在核定任務及扣分標準時,如策劃組稿,年初制定欄目組稿計劃,未按時提交扣2分;按計劃組到相應專欄稿件,未組到一個專欄扣1分;因組稿不及時耽誤出版時間,扣4分等;在編校出版上,按時完成編校工作,未完成,扣1分/次;出版后,有明顯編校錯誤,責任編輯扣2分/次,其他編輯扣1分/次;刊物宣傳,按要求撰寫刊物宣傳和推廣的相關計劃和文稿;在學術會議等場合推廣刊物。未按要求完成,扣2分/次。
3.編輯部績效考核制度的實施與改進
從2016年編輯部開始實行績效考核制度,年初,刊社負責人先將績效考核表各級指標、任務和標準制定出來,交由每個崗位個人核定,修訂無問題后,提交主管部門人事管理部門備案。考核分年中和年終兩次。年中主要目的是督促指導,根據績效考核任務分解,按時間進度進行工作檢查,此項工作由主管部門人事管理人員會同部門負責人進行。根據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對于未按要求完成的崗位人員進行約談督促。年終考核是最終考核。首先由部門負責人對部門各項工作進行自評,各崗位人員對各自工作進行自評,填寫自評分,作為定量考核分值;主管部門成立考核委員會,對部門及各崗位的工作進行民主測評和評鑒,作為定性考核分值;定量和定性分別賦不同權重分值,再加上有特殊貢獻項目的加分,最終構成部門以及個人的年終考核分值,以此依據,考評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幾個等次。通過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實施,發現績效考核的實施對部門以及個人的工作都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對于工作效能的提升非常明顯。舉例而言,過去當有一個特急事安排下來時候,負責人很難進行下一步工作安排,基本都是自己承擔,而現在有了績效考核的一級指標工作態度,以及三級指標的上級交辦其他工作,既有依據可以向下安排工作,職工又有積極性干活,因為干了就有分拿,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氛圍;而對于年終考核,過去都是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民主測評上統一打分,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而現在,各項指標已明確,做好了拿分,做不好扣分,這樣的考核總分算出來,按排名評選出的員工,其他人都不會再有異議。但是在績效考核的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現如今的工資體系還不能很好的將績效考核成果體現出來,差距不大會影響積極性等等。現有績效考核體系,過于注重分值,沒有體現編輯團隊建設的問題,對青年編輯的培養還需體現在績效考核中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今后要努力和解決的方向。
4.結語
近年來,《地震研究》期刊的影響因子、被引頻次等統計指標在逐年上升,編輯部實行的績效考核制度在其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實踐證明,通過適當的激勵機制,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才能提高期刊的核心競爭力。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