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印刷期刊已經十分成熟、比電子期刊有著獨特優越性、改革發展潛力大和電子期刊還很不成熟、受閱讀條件制約的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印刷期刊與電子期刊長期共存的格局。
近年來,一種新的期刊(eleetornicjour-nllz)的興起,成了期刊領域討論的熱點,對印刷期刊的發展前景表示困惑。勿庸置疑,電子期刊比印刷期刊有著獨特優勢。但是,印刷期刊比電子期刊也有著獨特優越性。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將與電子期刊長期共存。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印刷期刊是主體,并逐步向印刷期刊和印刷版出版相應電子版的期刊及電子期刊三足鼎立的格局發展。一、電子期刊還處于初始階段,很不成熟
電子期刊是指以連續性方式出版并通過電子媒體發行的期刊。它是信息和電腦技術的產物。自1985年世界上及時片CD一ROM光盤問世以來,電子期刊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僅有幾年的時間。目前,10萬種外文期刊中,有約3000種期刊發行電子版,而且極大多數是相應印刷版的電子版,但電子版不等同于其印刷版。因為電子期刊往往不收錄短文、會議信息等邊緣資料。極少數期刊沒有印刷版,且主要在i,lter】飛et網上發行。我國與in-etmet聯網中心五家,只有82萬用戶,數據庫建設滯后,處于有“路”無“車”的局面?,F在,一些網絡期刊缺乏嚴格的審稿制度,論文質量沒有保障;發行的穩定性、可獲性、檢索、過刊的保存及維護資料安全的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困難和問題。電子期刊還處于初始階段,很不成熟,又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制約其發展。1993年至1995年,美國網絡建設迅速發展。1996年以來,美國網絡建設放慢,甚至出現了int二et服務商“舉步維艱”的局勢。繼續拓展的空間日漸減少,同時,對新媒介也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各國出于保護本國文化與方向的考慮,對美國的“文化帝國主義”亦存有戒心。電子期刊的發展,有賴于其標準化、規范化的研究與探索取得突破性進展,有賴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電子期刊的發展道路將是艱難曲折且漫長的,但是,電子期刊發行快、在自己的家里就可閱讀、套錄、打印或剪輯的優勢是不可低估的,發展潛力大。
二、印刷期刊發展歷史久遠,十分成熟
印刷期刊是刊載不同著者的不同作品,在固定的題名下,以統一的裝幀形式按序號(卷號、期號)或時序號(月號、季號)無限期出版的文獻。印刷期刊自1815年由法國人創辦世界及時種《學者雜志》,變成當今的形式和功能,經過了300多年的千錘百煉,它的方方面面已經十分成熟,形成了傳統。目前,全球有外文過刊和現刊約60萬種,其中現刊18萬種。現刊中有利一技期刊約6萬種,社科期刊2萬種,其余為一般性、時政性和消遣性期刊。我國約有現刊1萬種,其中公開出版發行的約6200種,有臨時刊號或準印證的內刊約3200種。印刷期刊以傳播快、內容新、信息多、質量高、開發易的優勢,為人類文化和社會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印刷期刊繁花似錦,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印刷期刊比電子期刊有著獨特的優越性
印刷期刊戶內戶外均可閱讀。電子期刊必須借助電腦才能閱讀,無“路”、無“車”、無“機”、無“電”和室外均不可閱讀,限制了讀者的閱讀自由。閱讀印刷期刊無附加條件,戶內戶外均可閱讀,具有隨意性和開放性。人們在郊野、公園,在一切有光亮的地方均可閱讀。在室外閱讀,呼吸著新鮮空氣,沒有室內的沉悶,沒有城市的喧鬧;旅客在火車、輪船、飛機上閱讀,使旅途愉悅而又充實。印刷期刊具有直觀性。印刷期刊從封面到封底,都是精心設計、精心制作的,圖文并茂,賞心悅目、看得見、摸得到、用得著,具有直觀性,尤以美術期刊為佳。目前,我國公開出版發行的美術期刊就有208種,既可以欣賞,又可以臨摹,電子期刊就沒有這種功能。隨著紙張質量、版面和裝幀設計及印刷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印刷期刊的直觀性和欣賞性將更上一層樓。
四、改革印刷期刊潛力大
印刷期刊的主要缺點是出版周期長,論文時滯時間長,應在期刊定義的前提下,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競爭力,且潛力大。
1、增加年出版期數。目前,印刷期刊有半年刊、季刊、雙月刊、月刊和半月刊五種,若將其改為月刊或旬刊或周刊,就縮短了出版周期。當然,年出版期數增加以后,相應的版面、字體等應做相應改革。比如,當前各種期刊的字體相同,中老年人閱讀很吃力,甚至須借助于放大鏡閱讀。我國已進人人口老齡化大國,若將部分中老年人喜歡的期刊增大一號字體,將老少咸宜,更受青睞。
2、加快成書速度。當前,一臺電腦每小時可輸人15000漢字,洗片、曬版速度快,幾乎淘汰了現代鉛印技術;一臺“高寶”四色膠印機,每小時可印15000張,四色一次印成。只要期刊編輯部的稿件一次到廠,定期出版,廠方協調組織,即使印量大的期刊.三、四天就可以成書出廠。
3、加快投遞速度。隨著空運快速發展,火車提速,高速公路增多,交通條件日益改善,期刊雜志社發行部門盡量減少中轉環節,可提高印刷期刊投遞速度。
五、中國經濟落后,制約電子期刊的發展
任何事物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電子期刊的閱讀利用方式及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既是電子期刊發展的潛力和優勢,同時,經濟條件是電子期刊發展的重要障礙。中國經濟落后,制約了電子期刊的發展,使印刷期刊具有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1、建網費用高。電子期刊要通過電子媒體發行,必須建立網絡系統,但建網費用高。清華大學“金智工程”,即中國教育科研網cemet一次就注人800萬元。上海圖書館引進HOR1ZON系統,僅入網費就花38萬美元,并且每年要維護費3萬美元,還要花重金購買軟件,不斷注人外匯才能維護系統的正常運作和先進性。全國沒有幾家單位具有這種經濟實力。即便建立局域網(LAM)、城域網(MAN)、校園網(CNI)S,一般單位也可望不可及。
2、家用電腦少。電子期刊要借助電腦才能使用,但我國家用電腦少。我國經濟落后,且發展極不均衡。目前,城市居民擁有家用電腦的家庭才接近2%,農村擁有彩色電視機的家庭僅占10%,我國才剛剛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很多鄉、村,連黑白電視機的普及率都很低,對電腦只能是一種奢望,待彩色電視機基本普及以后電腦才有可能發展。
3、國民知識能力差。使用電子期刊,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能力、文獻檢索能力,才能操作計算機終端,從網上獲取信息。我國經濟落后,國民文化素質懸殊,絕大多數知識能力差,只能望機興嘆。對一些有網上經濟實力的用戶,由于知識能力差,閱讀電子期刊也無能為力。要使民眾正確使用計算機終端,必須進行培訓,否則,只能做一個忠實的印刷期刊的讀者。
4、閱讀網上文獻費用高。讀者閱讀網上文獻,一般都必須交費。目前,我國科研教育網eCmet收費是低的,收費包括初次人網費和每月5小時的座機費,每月5小時的以外的閱讀費,按電話費標準收費。本地服務器中的資料,按市內電話費標準收費;外地服務器中的資料,按長途電話費標準收費。北京inetmet服務商愛德華?曾的系統,按每小時30元收取。聯機檢索的收費,有主機的座機費、打印費、通訊費,檢索一個課題平均收費300元以上。這種收費,一般用戶難以承受。
綜上所述,印刷期刊和電子期刊各有所長,閱讀方式迥然不同。前者十分成熟,后者很不成熟。城市和農村、民眾經濟能力、知識能力和年齡差異,對兩種期刊各有所愛,各有取舍或兼而有之,說明印刷期刊擁有大量的讀者,將與電子期刊長期共存。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印刷期刊將是主體,并逐步向印刷期刊和印刷版出版相應電子版的期刊及電子期刊三足鼎立格局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