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期刊的主要任務是刊載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的近期研究成果,肩負著傳播和發展我國社會科學理論的重要使命。社會科學的研究必須從理論高度去分析研究社會現實中的各類情況,即以理性的目光審視社會中的一切,從而提出獨到的見解,這是全社會知識的精華,在某種意義上帶有輿論的先導性?;谏鐣茖W期刊的這一特性,其組稿和出版往往會遇到某些難題,而這又是社會科學期刊成長、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社會科學期刊正是在不斷克服難題的進程中,不斷得到發展與完善,成為學術界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軍,起到代表全社會社會科學研究的總體水準的作用。
1.社科期刊兩難境地的必然性
社會科學期刊一般都登載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探討前人所沒有研究過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因此在社會發展進程加快的前提下,社會科學期刊必須較為迅速地作出反映,刊發學術理論界的近期研究動態的文章,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發揮社會科學期刊應有的先導作用。反之,若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社會科學研究就不可能有突破性的發展,社會科學期刊只發表較為陳舊的學術理論文章,也就談不上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作用。正因為理論來自于實踐,所以社會科學期刊應該及時刊發研究現實社會問題的新的科研文章,以體現自身存在的價值。
當今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社會經濟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促使意識形態領域演示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正面臨著一系列的新問題,頗有應接不暇之感,致使學術理論界的研究呈滯后狀態,導致社會科學期刊不能對社會各類現象作出及時的反映,影響其社會效應。這是社會科學期刊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年代所必然遇到的難題。
社會科學期刊又因其高品位的特性,決定其作者群和讀者群范圍相對狹小,經濟效益差。社會科學期刊不可能像通俗性讀物那樣投普通讀者所好,刊發科普文章或淺層次的知識性文章。社會科學期刊必須以所刊文章的研究深度和廣度來體現自身刊物的價值,這些知識并不帶有普及意義,只具有探索性的效果。這些探索性的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中理論發展的動力。但曲高和寡,某一社會科學理論剛產生時,往往得不到全社會的共鳴,這就是社會科學期刊的發行范圍狹小,不能及時返回應有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致使辦刊經費緊缺,這是社會科學期刊面臨的又一難題。
然而社會科學期刊的學術性和時間性又是其他出版物無可替代的,因此雖然刊辦社會科學期刊有一定的難度,各雜志社仍努力尋求擺脫困境的多種途徑,并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力爭達到新的學術理論高度,從而促進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逐步發揮科學理論對現實的導向作用。
2.社科期刊兩難境地的對策
目前,各家社會科學期刊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自身所面臨的難題,若不能迎難而上,必將失卻社會科學期刊在科研領域中的優勢,被社會發展的大潮淹沒。因此解決好面臨的難題,是關系到社會科學期刊存亡的大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能否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乃至對社會發展起導向作用的大事。因此深入探討社科期刊當今面臨的難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與歷史意義。
2.1學術理論品位的提高
社會科學期刊種類繁多,各自肩負著不同的任務,應針對各類期刊不同的性質和任務,采用相應的對策克服難題,使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上一個新臺階。在社會科學期刊中占主導地位的是黨政期刊,其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在新時期的各項方針政策。它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輿論導向,為黨和國家現階段的中心工作服務。黨政期刊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似乎不存在難題。實則不然,黨政期刊必須將黨的近期政策與人們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緊密聯系,從理論的高度加以闡發,將黨的政策具體化為指導社會發展的正確的輿論導向。若黨政期刊不能及時聯系現實社會問題,就無法真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那么人們即便訂閱了黨政期刊,也未必能收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因此黨政期刊必須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將黨的政策與社會現狀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讓讀者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戰略決策,明確奮斗目標,使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全社會的行動,統一步伐,齊心前進,真正起到輿論的正確導向作用,完成黨政期刊所肩負的使命。只有這樣,黨政期刊才能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學術地位,成為廣大干部群眾所喜聞樂見、真心推崇的社會科學期刊。
在現今商品經濟大潮中,最受人注目的是經濟類的社會科學期刊。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一大批經濟類期刊應運而生。經濟學期刊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但其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尚不能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導向作用。經濟學期刊一般只能為已經出臺的政策尋找理論上的依據,或對新政策進行宣傳詮釋,或對經濟發展中的新模式作理論上的總結,這似乎失去了經濟理論研究的現實意義。例如,在對鄉鎮企業這新的經濟實體的研究中,往往偏重于對其發展作某些總結,或作一些膚淺的分析,如部分鄉鎮企業在商品經濟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是因為產品質量不高、產品沒有及時更新換代等,而忽視對鄉鎮企業日后發展作理論上的指導,更沒有深入研究鄉鎮企業存在著封建性質的經營方式———這是妨礙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的致命之處。不能否認的現實是,目前農村的農業經營方式尚帶有一定的封建性,即地域與家族的局限性。鄉鎮企業是農村土壤上開出的花朵,其經營方式不可避免地夾雜著封建色彩,這并不是故意挑剔,而是理性的透析。鄉鎮企業中的管理人員與廠長經理大都有親戚關系,如果說這在建廠初期尚能起到一定的凝聚作用的話,那么幾年以后“家庭治廠”的弊端就日漸暴露出來了。近年來,蘇南鄉鎮企業由于迅猛發展,本地勞力已不敷使用,便大批雇傭外地民工,形成了本地人士為管理人員、外地民工為生產工人的局面,而管理人員往往不懂生產技術,這就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與經營效益。欲使鄉鎮企業的生命力持之以恒,必須走出家庭治廠和本地人治廠的誤區,引入現代企業經營的競爭機制,不分人員親疏,消除地域偏見,唯才定舉,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生產技術水平,則一視同仁加以錄用,才能使鄉鎮企業的經營步入現代企業的軌道。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者應在對鄉鎮企業的一片贊揚聲中,冷靜地分析潛在的不利因素。經濟類期刊登載這類文章,才能真正起到經濟理論的先導作用。越是經濟迅速發展的年代,越能體現出經濟學期刊存在的價值與作用。
相比而言,高校文科學報所遇的問題難度更大。因高校文科學報是反映本校學術科研水平的期刊,它刊發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近期研究成果,反映一所高校在某個學科領域的優勢,帶有一定的“學院派”風格。高校文科學報所發表的基礎理論研究的文章,在本學科領域中往往帶有先導性,但在短時間內難以推廣應用。高校文科學報應在保障刊發部分基礎理論文章的前提下,注重發表對社會現實問題研究與探索的文章,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高校中研究當前重大社會問題、市場經濟轉軌等問題的專家學者大有人在。他們對市場經濟、法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其中部分成果可以為領導機關的決策提供咨詢服務。高校文科學報還可根據所在地的區域優勢,側重發表研究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現狀的文章。例如,《中山大學學報》發表了一系列研究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的文間,對經濟建設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高校文科學報組編各類不同的論文,既顯示出高校文科學報居于基礎學科研究的前沿陣地,又能呈顯出學術理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2.2經濟效益的新途徑
社會科學期刊頗難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如何走出這一困境,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形成,社會科學期刊幾乎都遇到了棘手的經濟問題,辦刊經費不足,不得不降低印刷質量和稿酬,吸引不到名家稿子,導致學術質量滑坡。社會科學期刊必須拓寬辦刊思路,具有經濟意識和社會意識,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社會科學期刊應走出編輯部,深入社會,在加強基礎研究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現實的各項研究,建立橫向聯合研究項目,與某些企業集團合作,由企業集團提供研究課題和經費,社會科學期刊組織專家學者分析研究,從理論上給予指導,解決企業經營的新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健全的發育。這種社會聯合辦刊的方式,個別期刊已在試行,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例如,《社會科學輯刊》聘請了兩位“總顧問”。其中一位是遼寧省社科院研究員、省專家、省作協副主席。有了這兩位顧問,既得到了經濟上的支柱,又保障了刊物的學術風格和高品位,較為有效地擺脫了社會科學期刊的兩難境地??梢?社會科學期刊只要積極開動腦子,充分發揮自身的能量,真正走向社會,深入社會,利用自身知識密集型的優勢,走與地方、企業聯合辦刊之路,既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解決辦刊經費問題,又保持了刊物的理論學術性和文化品位。當然,采用什么方式能更有效地加強合作,具體操作過程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
總之,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新時期,社會科學期刊所處的兩難境地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問題,不必為之沮喪,也不用埋怨時人的急功近利,冷落了科學理論的研究。各社會科學期刊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不斷更新辦刊觀念和辦刊方式,與當今現實社會緊密結合,相信一定能走出新時期辦刊的新路子,還創建新的理論體系,提高學術水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步發展,共同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獻計獻策,奮斗不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洪流中,社會科學期刊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克服自身所遇的難題,發展新的理論,更能體現出社會科學期刊存在的必要性和社會價值。社會科學期刊若處于經濟停滯不前的社會中,何談有理論上的創新,只能反復高唱同一種單調的理論,無法產生任何社會效應。這樣,社會科學期刊即便連續出版,也失卻了存在的活力。只有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進程中,在創新和奮斗中,才能使社會科學期刊充滿生氣和活力,成為社會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理論刊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