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蒙古文科技期刊的互聯網傳播力還處在較弱狀態,當前,蒙古文期刊數字化過程是紙質版掃描成PDF格式后上傳數據庫實現互聯網傳播.因此,各大數據庫收錄蒙古文科技期刊的工作量大、效益低,無法及時上線.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提升蒙古文科技期刊傳播力的有效途徑,彌補現有蒙古文科技期刊傳統模式的缺陷,促進蒙古文科技期刊多元化互聯網傳播渠道的良性發展.首先從采編系統的在線投稿、在線審稿、在線稿件處理以及在線稿件查詢等4個模塊展開分析其優點;其次,闡述蒙古文科技期刊網絡數據庫建設的現狀,以及被網絡數據庫收錄時應注意的事項.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躍發展,我國的漢文或外文學術期刊在出版傳播發行等模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然而,因蒙古文科技期刊語言文字的特殊性,至今還未普及互聯網數據庫的共享傳播.蒙古文科技期刊仍以傳統的郵局發行和交換等紙質媒體為主,以自建網站和數據庫平臺為輔的傳播渠道影響著期刊的時效性和受眾面.蒙古文科技期刊紙質版印刷后通過郵局發行到圖書館或訂閱用戶,耗費幾天時間后才能送達指定區域內的傳統發行方式與現代互聯網時代的傳播速度及范圍無法相提并論.由于蒙古文期刊的排版軟件(方正)還未開發“轉換PDF格式”功能,期刊數字化過程是紙質版掃描成PDF格式后上傳數據庫實現互聯網傳播.目前運用第三方軟件也能把蒙古文PS格式的大樣文件轉換為PDF格式,但是轉換速度緩慢,操作繁瑣.所以各大數據庫收錄于蒙古文科技期刊的工作量大、效益低,無法及時上線.針對這些問題作者從另一角度提出了提升蒙古文科技期刊傳播力的有效方法,首先使用采編系統,試圖完成在線投稿、在線審稿、在線稿件處理及在線稿件查詢等功能的設想,進而更有效地利用各大數據庫傳播蒙古文科技期刊論文.換句話說,先在編輯部內部通過采編系統把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網絡化困難逐步解決,再推送到各大網絡數據庫.
1.采編系統
當前,蒙古文科技期刊的投稿及編輯審理過程中主要使用電話、微信、短信和郵箱,尚未投入使用采編系統.采編系統是期刊數字化的關鍵一步.采編系統由于統一管理投稿、送審、修改或退稿、撤回、再送審、編輯加工、校對、排版等全部流程,實現了稿件的投稿到發行的一體化管理.因而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同時也做到了作者、編輯、讀者及審稿專家之間的時效性交流.實踐證明,采編系統縮短期刊編輯加工周期,便于審稿專家的反饋與作者的及時修改稿件,減少編輯的工作量,提高了審稿的效率、性和性,縮短了期刊出版周期.蒙古文科技期刊試圖做到在線投稿、在線審稿、稿件處理、稿件查詢等4個功能的實現.
1.1在線投稿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投稿方式采用傳統的電子郵件和現場辦公室投稿,這種投稿方式有以下弊端:(1)由于作者投稿郵箱地址拼寫錯誤導致編輯部收不到稿件;(2)編輯部收到的稿件沒有其他聯系方式時只能用郵箱反饋信息,時效性差,操作繁瑣,效率低;(3)非本校作者無法現場投稿,投稿郵箱的宣傳力不夠,很難被作者發現;(4)編輯接收、整理、修改、退回、送審稿件都依賴電子郵件,操作繁瑣工作量大;(5)紙質稿件占用率高,浪費資源不利于環保.然而在線投稿系統有效解決以上弊端.作者投稿時必須填寫必要信息,比如,作者簡介、研究方向、蒙漢文的作者姓名、蒙漢文的論文標題、課題相關信息、聯系電話、標準格式的參考文獻等一并提交,減輕編輯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網絡在線投稿系統有利于提升期刊影響力,便于作者投稿,提高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稿件來源.
1.2在線審稿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稿件外審工作也停留在電子郵件與電話交流上,更多時候找不到研究領域相吻合的專家而影響外審環節.針對這個問題所有的蒙古文科技期刊統一采用在線審稿系統,各編輯部錄入專家信息,并詳細記錄專家的個人簡介、研究方向及聯系方式,然后各編輯部互相共享外審專家,有效解決找專家難的問題.稿件送審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并且不再做反復地發送郵件與電話交流的瑣碎工作.編輯可以設定在線審稿時間限制,特定時間內未能審稿時系統自動撤回編輯部,避免稿件的延誤.外審專家對于不合適的稿件可以轉送其他專家或退回到編輯部.在線審稿系統完成稿件多種流轉任務,方便編輯與審稿專家.
1.3稿件處理
蒙古文科技期刊稿件處理過程中對于不錄用的稿件不能及時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有時溝通不暢出現延誤,稿件整理過程中會有遺漏稿件的情況.針對這些問題稿件處理系統可以有效解決,所有的稿件集中在稿件處理系統中避免遺漏問題,編輯對不錄用的稿件批量做出反饋.對于錄用的稿件實時跟蹤處理,及時完成單篇文章的編校任務,避免整期稿件集中編輯校對的繁重工作.
1.4稿件查詢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稿件處理過程中作者跟蹤不到稿件流程,對稿件的錄用、修改或退稿、費用、發票等情況需要與編輯電話查詢,編輯的稿件登記、整理、查詢、相關信息的記錄等工作繁瑣,效率較低.采編系統的稿件處理過程中作者與編輯隨時都可以查看稿件流程和相關信息,并及時做出響應.
2.數據庫
蒙古文科技期刊的網絡數據庫平臺建設進程較滯后,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目前網絡數據庫傳播途徑較為單一,主要依靠內蒙古大學創辦的《中國蒙古文期刊網》、內蒙古師范大學建立的《館藏蒙古文資源書目檢索數據庫》、維普網和超星期刊網等數據庫的傳播.《中國蒙古文期刊網》和《館藏蒙古文資源書目檢索數據庫》是以高校館藏資源為基礎的自建數據庫,《中國蒙古文期刊網》全文收錄12本用蒙古語言文字出版的學術期刊,基本含蓋了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的蒙古文版學報,目前讀者可以免費下載全文.《館藏蒙古文資源書目檢索數據庫》是內蒙古師范大學圖書館收藏書刊為基礎的,服務于在校師生的局域網檢索數據庫.維普網已收錄8本蒙古文期刊,超星期刊網已收錄11本蒙古文期刊.以上數據庫的共同缺點是:由于逐一掃描期刊原文,人工錄入相關信息,后期處理工作量大,所以數據還未收錄完整,數據庫信息量小,正在不斷地收集錄入當中.維普網和超星期刊網的蒙古文檢索功能欠缺,用戶無法檢索蒙古語言文字的相關論文,導致關注度與下載率的偏低.經多方努力,《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蒙古文版和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與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書,成為首批少數民族文字試點刊源期刊之一.這是少數民族文字版期刊的互聯網傳播新高點.蒙古文科技期刊被萬方數據庫收錄時應做好以下準備.
2.1參考文獻格式的規范化
蒙古文科技期刊長期以來缺乏統一規范的編排格式,尤其是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不規范、不、數據不完整、檢索不到原文.這些情況影響著參考文獻的價值,也影響著期刊質量和編校水平.對于學術期刊而言,參考文獻的著錄不僅是論文格式的要求,而且對科技論文具有極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是評價科技論文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2].參考文獻的被引率是科技論文學術水平影響因子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是被引的保障.
2.2充分利用
Doi標識符DOI是指國際通行的數字對象標識符,由國際DOI基金會創立并管理,被稱為“互聯網上的條形碼”,在學術出版領域也被稱為“學術論文的身份證、出生證”.作者充分認識到DOI的重要性,并使用DOI的優勢做出了分析.(1)能夠解決蒙古語言文字的特殊性而無法檢索的困難,用戶根據參考文獻的DOI碼,能夠精準地定位于原文,不再需要搜索引擎.(2)目前通過DOI實現了中文文獻之間、中西文文獻之間的引文鏈接.同樣可以運用DOI實現中文、西文、蒙文文獻之間的引文鏈接.(3)有利于參考文獻格式的標準化,避免著錄時的差錯.(4)編輯人員通過批量查詢功能,能夠快速查找一篇論文的所有參考文獻的DOI.(5)利用期刊DOI為期刊官方網站貼上“防偽標簽”,做到保護作者、讀者和期刊編輯出版單位的權益,同時以DOI作為期刊的標識,還能夠克服ISSN、URL等傳統標識和鏈接方法的缺陷,起到對期刊進行終身標識、保障官網長期鏈接的作用.
2.3完善檢索信息蒙古文科技期刊被網絡數據庫收錄時必須補充完整相關信息.例如,蒙漢英文的標題、關鍵字和摘要,作者簡介,研究方向,課題信息等不同方面實現多角度檢索.
3.結語
針對當前蒙古文科技期刊的互聯網傳播現狀,首先投入使用采編系統,逐一完成在線投稿、在線審稿、在線稿件處理以及在線稿件查詢等4個模塊的功能,有效彌補現有蒙古文科技期刊傳統模式的缺陷,進而充分利用各大數據庫傳播蒙古文科技期刊,促進多元化互聯網傳播渠道的良性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