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學術期刊也紛紛加入了技術革新的大潮,然而,“內容為王,質量及時”仍然應該是我們辦刊人需要秉持的辦刊理念。發達國家的學術期刊的發展歷程已經向我們證明了期刊發展在經歷了“技術崇拜”后,仍然會回歸到“內容為王”上來。“內容為王”則需要有豐富而品質的稿源做支撐。沒有豐富品質的稿源,即使編輯工作再努力,內容傳播技術再先進,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以說,品質稿件是學術期刊的生命之源,因此,吸收高水平的來稿是編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維持稿件儲備的穩定也是期刊賴以生存和取得長足發展的基本保障。
1留住“老”作者
留住“老”作者,指的是留住期刊已有的作者群。無論作者通過何種方式接觸到該本期刊,并將其作為投稿期刊,都表明了作者對期刊的認可。因此,期刊編輯應該通過品質和細致的服務,給作者留下良好的印象。這不僅有利于樹立期刊的品牌形象,培養一批忠實的作者群體,也是學術期刊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1.1與作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
每個學術期刊都會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期刊作者群不斷積累壯大的過程。每一期的組稿工作都十分艱難,不僅因為可挑選的稿件數量少,而且國內作者的英文寫作水平遠不如現在,很多稿件的英文需要較大地修改才能出版。對每篇稿件的內容進行認真檢查,對語言進行潤色。經過編輯部審稿和修改的稿件,文章水平均有明顯地提高。同時,編輯在與作者的溝通過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作者也對編輯部的工作質量越來越信任。
1.2縮短審稿周期
很多研究也指出,期刊的審稿周期是影響作者對期刊滿意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獲得更多作者的肯定,近年來著力縮短期刊的審稿周期。以往的觀念認為縮短期刊的審稿周期就是單純地要求審稿專家在更短的時間內返回修改意見。而實踐證明,單單這樣做其實作用并不顯著。有效縮短審稿周期,首先要選擇審稿專家,盡量選擇小同行評議專家。專家對稿件越熟悉,審稿積極性越高,審稿時間越短。
1.3做好學術成果的傳播
學術期刊是學術成果傳播的載體。因此,編輯部應在對作者的學術成果傳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加大力度對作者的學術成果進行宣傳推廣,從而提高作者對期刊的滿意度。對作者學術成果傳播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期刊進行宣傳推廣的過程。隨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期刊除了傳統的出版發行渠道外,文章學術成果的傳播方式也更加快捷和多樣。除了運用期刊網站、郵件推送等傳統的學術成果推廣形式外,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等新興的宣傳推廣平臺對期刊發表的學術成果進行傳播。總之,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快,學術期刊應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學會利用多種多樣的網絡信息平臺廣泛傳播作者的學術成果,并及時給予作者反饋。對作者學術成果進行展現和有力推廣,是期刊編輯部對作者的認可和信任的好回報。
2發展“新”作者
發展“新”作者,指的是期刊編輯部定期地、有針對性地查找期刊潛在的、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作者,并對其進行邀稿。
2.1尋找期刊的潛在作者
尋找期刊的潛在作者的方式很多,包括在文章后的參考文獻列表中尋找,在作者推薦的審稿專家中尋找,利用CrossCheck等重復度檢測軟件在檢測結果的相關文獻中尋找,還可以在網絡搜索引擎和文獻數據庫中查找,甚至可以使用一些付費服務來定制查找相應領域的潛在作者等。
2.2利用大型網絡數據庫查找高學術影響力的潛在作者
查找期刊的潛在作者的主要目的是進行邀稿,而邀稿對象一般要求其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
2.3給潛在作者發約稿信
向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潛在作者約稿,約稿信要由主編親自撰寫。在約稿信中應著重強調對其約稿的原因,如研究方向與期刊的發表方向高度契合,期刊的讀者會對其研究感興趣等。其次,要在信中突出期刊的辦刊特色和優勢,尤其是在學術成果推廣方面的優勢,說服潛在作者將品質的稿件投給期刊。對于有資金資助的編輯部,可以考慮根據邀稿文章的引用和下載情況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
3結束語
學術期刊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稿源的競爭。的稿源來源于的作者,期刊要想根基穩定,需要不斷努力培植忠實而的期刊作者群。本文以編輯部在辦刊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為基礎,討論了編輯部通過為作者提供品質服務、縮短審稿周期、做好學術成果傳播來提升作者對期刊的滿意度,增強期刊對作者的吸引力。并主動向其約稿,為期刊贏得了品質的稿源,促進了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提升。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