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期刊是面向大眾傳播科技知識的載體,肩負著傳播科學信息、提升大眾科學素養及為科技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的職責。1980年以來,對該領域的研究一直是我國科技期刊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普期刊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缺少對該領域的總結與歸納,目前尚未出現兼顧時間跨度和科普期刊行業跨度來審視我國科普期刊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研究側重延循時間線對我國科普期刊研究成果做爬梳與集中分析,致力于剖析已有研究的階段性特征。對科普期刊研究的分階段梳理和歸納是本研究的主要路向,其創新性在于審視我國科普期刊研究流變,勾勒已有成果的整體樣貌,使科普期刊后繼研究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參照圖譜,從而為深化研究提供基礎支持。
1.科普期刊市場變化與趨勢
針對科普期刊市場變化與趨勢的研究集中在2個方面:(1)科普期刊從計劃經濟下的國家撥款和宣傳為主,走向了直面競爭的市場經濟和買方市場,這造就了期刊社兼顧期刊主業與他類副業多元經營的“一體兩翼”模式和招聘人才與原有體制內人才兼有的“一社兩體”機制;(2)科普期刊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科普期刊間的競爭,而是“作為整體的科普媒體與其他大眾媒體的競爭”。一些研究試圖勾勒出科普期刊的未來趨勢,如對其“報紙化”趨勢的分析其實便是從報紙開始囊括部分科普雜志功能的實際出發,認為科普期刊應及時應對,嘗試縮短出版周期,提升競爭力,進而將其發展趨勢概括為“經營規模化”“管理企業化”“定位市場化”為了應對網絡媒體的挑戰,傳統科普期刊應進行網絡化改造,以網絡形式探索出版主體大眾化和出版載體全球化。積極開拓新的出版形式,實現紙質出版與網絡出版同步推進、優勢互補。在此基礎上,科普期刊應求新求變,通過編輯隊伍的專業知識化、科普作品的時代化與作者隊伍的年輕化來改變因循守舊的局面,以此來保持科普期刊的科學性與時代性,使其真正成為傳播科學知識的有效載體。科普期刊應選任能人并爭取有關部門的資金扶持,放權改制并漸進改革,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2.科普期刊評價體系建設
從科普期刊市場變化吁求新的期刊評價體系出發,指出科普期刊已有評價體系和指標存在歸類不合理以及未能考慮市場屬性等問題,主張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區分綜合性評價和單向指標評價。綜觀這一時期的研究,科普期刊發展道路和策略的探討仍在繼續,特別是在編輯隊伍建設和市場營銷策略提升等方面不乏真知灼見。同時,我國科普期刊研究的疏漏和不足也逐漸凸顯,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1)研究成果相似度高。多數文章陷入了較僵化的研究思路,如對科普期刊應對市場變化方面,絕大多數研究都從人才建設、加強溝通與體制改革切入,千文一面,缺乏新意和深度。(2)研究方法多停留在情況描述與一般探討,尚缺乏較規范的研究模式與路徑。如對期刊受眾的傳播學梳理尚不多見,相關成果多停留在“要重視讀者”的層面。
3.數字化轉型與應對
新媒體時代數字化是科普期刊的必然發展趨向,這符合世界范圍內傳統出版向新興出版轉化的潮流動向。科普期刊數字化轉型要堅持幾個基本立場。
(1)將強化科普期刊傳統優勢與打造數字化傳播優勢相結合。科普期刊的品牌優勢和編輯人才優勢理應堅守,同時還要兼顧期刊內容數據庫建設與多類型出版形式轉化工作。(2)將提升辦刊質量與跨媒介合作模式結合起來。科普期刊應繼續深化定位,提升編輯水平,注重期刊專題策劃,重視網絡平臺的拓展,構建數字化核心競爭優勢。(3)應結合數字化轉型需要,轉變與調整科普期刊生產運營體系。編輯要樹立先進的數字化出版理念,善于收集受眾信息,成為意見領袖并引領知識消費。科普期刊在開設微博類網絡平臺時,應注意避免因網絡平臺拓展而造成紙質受眾流失的情況發生,以內容為基礎,以技術為依托,整合資源并樹立公信力與影響力。在運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新型出版運行機制時,應致力于變革期刊內部的編輯出版架構,借助新平臺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傳統科普期刊應對新媒體時代豐富變化的必由之路有“以讀者為中心,轉變編輯策略”“媒體聯動,多媒體模式發展”“技術升級,提升大數據營銷能力”3個方面。新媒體時代,在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全媒體傳播成為期刊雜志拓展自身的重要路徑。科普期刊將堅持細分創意的內容策略、個性與創新的品牌策略、媒體整合與產品延伸并重的平臺策略,以及拓展產業鏈條并爭取多次售賣的商業策略,如此才能贏得未來。
4.結論
應對上述問題,科普期刊研究應注重研究視野和方法的革新。在研究視野上,應更多地跳出自我審視的局限,使用比較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時歸納國外科普期刊在渠道運作、傳受關系打造與互動機制建設方面的經驗,為國內科普期刊發展提供策略支持。在研究方法上,應積極引入多學科的思路與視角,比如經濟學的計量經濟學模型驗證、傳播學的大數據庫建設、社會學的訪問法與參與觀察法,乃至跨學科的焦點小組法等都應當在新媒體時代的科普期刊研究中占一席之地,以此涉足科普期刊評價模型建構、科普期刊傳播話語解析、科普期刊受眾畫像與數據梳理等專題化研究領域,獲取來自大眾、社會與文化角度的發展策略調適依據,推進科普期刊研究。科普期刊研究與科普期刊發展一樣,均需應時而變,兼容已有優勢和培育深化新的專長。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