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初,就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科技期刊要走集約化、集團化的路線,但是由于我國科技期刊數量多、分散性強的特點,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之路舉步維艱。為此,在新時期,借助有利的環境,通過對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脈絡分析,加強對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策略研究是當前迫切要解決的課題。
1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1.1市場活力不足
市場活力不足是影響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的重要原因,在西方國家科技期刊領域的資源配置是在市場的規范運作下完成的,并且實現了產業化、規?;拈L期積累過渡。但是在我國經濟市場控制下,雖然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也受到了市場的有利調節,但是整體層面的集約化發展還是在行政主導下開展的,因此由于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阻礙,這其實也是計劃體制下的一種固有弊端,如當前的市場之中,期刊經營權不用經過激烈的競爭就可以輕易的獲得,這樣輕而易舉獲得委托,正彰顯出了市場自身建設動力的不足?;蛘咴诂F下的市場中存在著一些轉制而來的企業,這些企業雖然比期刊編輯部門擁有更多的靈活自主權,但是仍然會受到行政方面的制約,同時也顯示出現下市場活力不足的特點,而這無疑對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響。
1.2經營模式弊端
傳統的科技期刊存在著很多經營模式方面的弊端,這也是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具體而言,在以往的科技期刊發展過程中主要分為4種經驗模式;第1種是“被養”式,也就是指在期刊辦刊的過程中,所有的辦刊經費、人員工資以及日常的辦公費用等,都是由主辦單位承擔,比較常見的主辦方有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第2種是自負盈虧型,簡單的說就是指以上提及的費用由期刊社自行支付,最常見的是由學會或者代管機構創辦的科技期刊;第3種是自籌經費加補貼,就是當自籌經費出現不足時,再由主辦單位給予一定的補貼,最常見的就是科研院所或者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第4種是上繳利潤型,就是除了上述所提及到的費用,期刊單位還要向主辦單位上繳一些管理費或者收入利潤等。而這四種模式都存在一個最主要的弊端,就是科技期刊的受眾面很小,可謂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訂閱數量與發行數量都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科技期刊想要賺到錢并非易事,因此若是想使科技期刊走上集約化的發展之路,對科技期刊經營模式的轉型是必然的。
1.3科技期刊缺乏科技引領
科技期刊引領科技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但是通過現下的科技期刊發展,我們卻發現科技期刊成為了一種功利途徑,發表學術成果的人雖然也是一些科技創造人才,但是發表文章的目的卻是為了評職稱等,更有甚者只是為了單純的賺錢,在這種形勢下科技期刊成為了一個“俾奴”,而從某種方面也顯示出了科技期刊辦刊主體的缺失。除此之外,當前雖然各期刊都有屬于自己的編輯委員會,但是編輯委員會的職能卻發揮得并不充分。對于期刊而言,質量是其發展生存的法門,而對于科技期刊而言,應該是在質量的基礎上,注重新科技、新領域、新生產力的引入,但是很顯然當前的科技期刊大多缺乏科技引領,重復性辦刊嚴重,這對科技期刊的集約化發展所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
1.4缺乏高素質科技期刊人才
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建設,但是很顯然當前科技期刊之中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首先是人力資源結構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少有針對性,在這種情況下科技期刊內部人員難以適應市場以及集約化的發展要求。第二,社會大環境功利性過重,在此種氣氛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人員也因為一些利益上的得失從而丟失了自身作為科技文化弘揚者的使命感與科學精神。第三是在科技期刊企業內部缺乏核心領軍人才,這使得整個科技期刊領域行業凝聚力下降,制約了科技期刊的集約化發展。第四是在科技期刊內部缺乏高素質并且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管理型人才,同時也缺乏具有營銷、傳媒技術、英文翻譯的復合型人才,由于這些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與不足,使科技期刊集約化發展之路舉步維艱。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