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鑒國際化的辦刊模式
所謂辦刊國際化, 是指作者、審稿者、讀者三位一體的國際化。美國《工程索引》副總裁 Peter Kats 認為, 國際性期刊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國際化的編委會、國際化的作者群、國際化的發行、的出版程序、被著名檢索機構收錄等。如英國的《自然》雜志在 40 余年的歷史中, 曾刊發過遍及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160 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撰寫的 1 200 多篇論文, 其讀者遍及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 并擁有數千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審稿隊伍。中國學術期刊要實現辦刊國際化, 就要走作者、審稿者、讀者國際化的道路, 就要積極策劃重大的國際學術選題, 開展國際學術對話, 廣泛聯系國際上各學科及時線上從事科研工作的學術帶頭人。在期刊的編排、印刷以及總體策劃上采用國際標準, 借鑒并采納世界期刊的辦刊模式。
2.辦刊內容特色化并注重質量創新
一是品牌特色。期刊的專業定位應是主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國家科研基地、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國家及省級重點學科、博士點涉及的專業, 應長期連續地設欄目、發表相關論文。編輯應對國內有關大學、科研院所的有關重點學科的發展、研究動向以及學科帶頭人的工作重點、研究項目、課題完成情況等, 進行詳細、及時的調查分析, 積極約稿。
二是欄目特色。期刊的欄目往往最能體現刊物的內容特色, 因此應精心策劃設計特色欄目, 對專業影響較大的問題要設立特別的專業欄目進行重點探討。如有些學術期刊以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社會資源作為研究對象, 設計欄目既有地方特色, 又有學術價值。《齊魯學刊》以孔孟儒學及齊魯文化為刊物欄目核心,《殷都學刊》則以甲骨文, 殷商史, 夏、商、周考古作為刊物重點,《紅樓夢學刊》以專門發表與研究紅樓夢有關的文章為重點, 其發展成果不斷引起海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三是以論文質量作為的錄用標準, 杜絕人情稿件。學術期刊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期刊選用文章的學術性上, 對學術期刊來說, 重要的是學術研究水平、研究的深度。高質量論文的關鍵是作者能夠站在學科前沿研究解決學科建設中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 提出具有原創性的觀點理論, 做出具有科學性的深刻論述。
3.充分發揮編委會和學術顧問的作用
應聘請相關領域內的國內、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作為期刊的編委, 向編委約稿, 請他們撰寫高水平的稿件及對刊物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用他們對專業的發展和前沿問題的把握引導作者對專業的發展方向的把握, 幫助作者更新已有的專業知識, 吸收新的專業理論和研究方法, 并對期刊的論文質量把關。要真正起到顧問和專家的作用, 提高學術期刊的辦刊水平, 要充分利用編委的社會活動能力, 通過他們宣傳刊物, 擴大刊物的影響力。////////
4.注重刊物的宣傳與營銷
學術期刊要更新管理模式, 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及化, 應實行市場調研、選題策劃、編輯制作、推廣發行、廣告宣傳的整體運作模式,形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 從各個環節上保障刊物的整體成功, 形成一個完整的經營模式。學術期刊首先要改變計劃經濟條件下“重編輯、輕發行”的辦刊模式, 改變過去那種編輯兼職搞發行的工作局面, 要配備專職的發行人員來搞期刊的發行。要努力開創以郵局發行為主、其他多種自辦發行渠道為輔的發行方式, 積極開拓發行市場。
加強廣告經營是學術期刊整體營銷的重要環節。學術期刊是溝通讀者和相關領域產品的橋梁, 讀者群比較穩定, 廣告受眾明確, 這正是吸引廣告商眼球的地方。實踐中, 醫藥類期刊、建材類期刊、時尚類期刊、汽車類期刊、計算機類期刊、電力類期刊等的廣告就相當多。在國外, 廣告收入是期刊經營的重要環節。例如, 英國的《自然》雜志在許多國家都有廣告商, 其廣告收入占其總收入的 50%~60%。日本的學術期刊也十分重視廣告經營, 有的期刊廣告甚至多達 100 多頁。廣告經營是國外學術期刊經營成功的一條渠道, 也是我國學術期刊今后要大力加強的經營環節。
5.學術期刊應該在數字化方面跟上時代的發展
學術期刊應該建立自己獨特的網站, 通過網絡宣傳本刊, 便于讀者對本刊物的檢索。在網站上要有本刊的欄目介紹、在線投稿和交流、與編輯的聯系方法及每期的內容提要等, 如果可能還應該經過一段時間后開放原來的文章, 供讀者下載閱讀, 同時利用開放獲取的方式來擴大期刊的被引用率, 擴大刊物在本專業的影響力。在注意內容的更新的同時, 方便用戶的回溯性檢索, 對用戶反饋問題要及時給予答復。要有專人對網站進行日常維護, 對相關網站需要建立鏈接來擴大刊物的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