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科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分析
1.1以期刊名稱來命名
為便于檢索和品牌推廣,大多數社科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大都以期刊名稱命名。不過,由于微信公眾號注冊門檻較低,很多好的期刊名稱跟商標一樣,存在被無關人員搶先注冊為微信公眾號的可能,從而造成無法再利用的情況。因此,社科學術期刊在準備開通微信公眾號之前,就應先盡早注冊和認證同本期刊名稱一樣或自己最心儀的微信公眾號名稱,以便以后開發利用。
1.2部分功能與結構待完善
有些期刊開通微信公眾號后,即使有不定期、不規律地推送內容,但內容很有限,而且沒有設置欄目,基本上只是把期刊紙質版的內容原文上傳,相當于把微信公眾號變成雜志電子版,不利于讀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影響訂閱。不過,有些期刊微信公眾號則功能結構完善、欄目設置清晰,如在行業中享受很高聲譽的“探索與爭鳴雜志”等。這些微信公眾號在信息內容上既有紙質期刊內容,又有相關行業資訊,而且內容推送有規律,信息檢索方便,大受訂閱者的歡迎;在表現形式上既有文字、圖片,又有語音、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可以更好地激發訂閱者的興趣。
1.3服務與用戶需求不匹配
社科研究人員關注期刊微信公眾號,都希望能夠了解有關期刊的信息并獲取相應的服務和資訊。因此,用戶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信息,用戶對怎樣的知識感興趣,是社科學術期刊提供微信公眾號服務時需要明確的問題。目前,部分微信公眾號的服務與用戶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況,比如,很多用戶最希望獲得“審稿進度”“熱點文章推薦”“當期目錄”“過刊目錄”等信息,但通過微信公眾號卻難以獲取。因此,微信公眾號在運行之前,應該首先對主要受眾的服務需求進行調查,從而盡量使提供的服務與用戶需求想匹配。
2社科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定位與欄目設置
2.1功能定位
如何對微信公眾號進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是社科學術期刊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我們認為,微信公眾號應建立在紙質期刊的基礎上,但又不受制于紙質期刊,而是與紙質期刊既相輔相成,又創新突破,可以更好地為期刊服務,推動期刊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以《城市觀察》雜志為例,其辦刊宗旨一開始就定位為:“集聚全球城市研究智慧資源、構建城市科學發展公共智庫”,這也是“城市觀察雜志”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定位。在明確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微信公眾號應構建以下3大平臺。
1)綜合服務平臺。
紙質期刊是一個單純的閱讀和獲取學術知識的平臺,而期刊微信公眾號應是一個綜合服務平臺,為訂閱者提供信息查詢和下載等服務。這種方式與以往的電話聯系和郵件聯系相比顯得更為快捷有效,也更符合當前科研工作者溝通交流的習慣。訂閱用戶通過登錄手機客戶端,即可迅速、直接地查閱刊物的欄目設置、選題策劃、用稿需求、投稿須知、期刊目錄等信息,下載近期和往期論文,了解學術成果發表進展等。同時,它還為訂閱者提在線咨詢和交流、意見反饋等服務。
2)新媒體傳播平臺。
雖然期刊微信公眾號也不可能滿足用戶的一切需求,因為它不符合深度閱讀需求模式、能承載的信息量也有限,然而它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優勢非常明顯,它應該做的就是把紙質期刊在新媒體語境下實現不了的服務功能盡可能實現。它不是紙質期刊的替代品,而是紙質期刊的新媒體傳播平臺。通過文字、圖片、動畫等多媒體立體傳播方式,定期將近期期刊和有關學術觀點、熱點資訊推送給用戶。
3)學術研究交流平臺。
在紙媒傳播時代,學術期刊與科研工作者的關系就是期刊與作者或讀者的關系。在互聯網時代,互動交流已經成為一切傳播的共同特征,社科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應成為學術活動、了解學術信息和參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通過該平臺,加強學術期刊與讀者、作者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構建一個以刊物作者群和讀者群為中心的學術共同體,吸引和穩固讀者、作者用戶群體。
2.2欄目設置
期刊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定位確定后,其欄目設置和優化同樣重要。以“城市觀察雜志”為例,一級欄目分為“對話廣州”“雜志精選”“其他”三類,其中“對話廣州”欄目重點推送聚焦城市的熱點話題、難點話題;“雜志精選”主要摘編精選《城市觀察》雜志刊登的文章,最精煉、最直接、化地呈現文章觀點;“其他”欄目主要呈現一些重要的專題研究,比如“城市觀察”圓桌會議、“設計城市”圓桌研討會、粵港澳大灣區專題、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等。通過該公眾微信號的功能定位和欄目設置,《城市觀察》雜志實現了在新媒體平臺的內容生產和傳播常態化。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