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紙媒時代,期刊經歷了初創、成熟、發展的百年進程,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相繼出現了網絡期刊、期刊微信公眾號等出版形式。出版形式的演變并未改變期刊的特點,即連續出版、各期的內容相關聯、具有相對固定的讀者群等。期刊的特點決定了期刊編輯工作的內在規律,既同其他形式出版物的編輯工作有相同之處,又有自身特點。筆者結合多年的實際工作經歷,通過對期刊編輯工作的研究,總結出五項期刊編輯工作應遵循的原則。
導引性原則
導引性原則是指期刊編輯在選題策劃、組稿、編輯加工等工作環節中,應注重發掘、編輯、刊發具有導向價值、引導價值的稿件。期刊作為某一領域較高水平研究成果、近期理論知識的展示平臺,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價值。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期刊刊載的文章都具有“前沿性”的特點。“前沿性”不僅是期刊刊載文章內容最顯著的特點,也是期刊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基礎,是期刊的生命力所在。在編輯工作中遵循導引性原則,不僅需要主觀認識,也需要知識裝備。期刊編輯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是成為所編輯期刊涉及領域的專家,對專業知識有廣泛深入地掌握,從而能夠從專業角度對一篇稿件的水平和價值作出評判。期刊編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重師從前輩,學習寶貴經驗;要注重通過多種渠道不斷學習領悟專業知識;要注重對工作經驗、專業知識的積累;從點滴做起,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為以導引性為原則做好編輯工作做好準備。
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是指期刊編輯在各個工作環節中,應注重發掘、編輯、刊發具有創新價值的稿件。從本質上看,后一期期刊是對前一期期刊的承接與延續,更是對前一期期刊的創新,這反映在期刊的內容、形式、風格等多個方面。“創新”一詞的核心要義不是“不同”,而是變化出新,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后一期期刊與前一期期刊內容的關聯性反映出期刊具有連續性的特點,而后一期期刊對前一期期刊內容的發展、出新則更反映出期刊與時間同步引領學術領域、思想領域前沿研究成果的獨特價值。由此可見,創新性是綜合衡量期刊價值的重要標準,是期刊編輯工作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則。期刊編輯如果能做到不斷在思考中探知答案,帶著問題審讀稿件,就能較容易地識別發現具有創新價值的稿件。在日常工作中,要將較多的時間、精力分配在對該類稿件的審讀、編輯加工中;要能夠、客觀地評判其創新價值,不能因稿件觀點與現有觀點不同,或與編者的觀點不同就否定其價值,而要認真分析稿件的論點、論據、論證過程是否科學、嚴謹、,只要經得起推敲,就要勇于推薦;要對確有創新價值的稿件進行精細編輯,保留、突出其具有創新價值的部分,刪減其對已有觀點、認知的引述,以突顯其引領價值,使讀者更容易直接領會并作出思考。
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期刊編輯應注重審讀稿件的內容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即概念、定義、論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分,實驗材料、實驗數據、實驗結果是否等。無論是對自然科學領域的稿件,還是對社會科學領域的稿件,期刊編輯都要從科學性的角度進行審讀。期刊編輯作為獨立的審讀者,有條件、有責任、有機會幫助作者發現自身的局限性,進而對作者提出修改建議或對擬采用稿件作出編輯加工與修正。為具備對稿件進行科學性審讀的能力,期刊編輯必須注重通過多種渠道不斷加強自身科學素養;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培養科學思考的習慣;對于社會事件,要克服從眾心理,善于從獨立角度作出判斷。科學、縝密、客觀的思維習慣是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期刊編輯對稿件科學性的審讀、把關是保障期刊整體出版質量的必要環節。
嚴謹性原則
嚴謹性原則是指期刊編輯在審讀時,應從政治性、思想性、知識性、邏輯性、語言文字的正確使用等多個方面對稿件進行嚴格把關。做好編輯工作,必須具有一絲不茍的求實精神。嚴謹性原則必須嚴格貫穿于編輯工作的始終。在期刊編輯工作中,來稿篇幅較為固定,多為幾千字;出版周期較為固定,一般為月刊,也有部分周刊、旬刊、雙月刊。期刊編輯工作的嚴謹性通常表現在對具體稿件編輯工作的把握和對出版周期的把握兩個方面。在具體工作中,在從導引性、創新性、科學性三個方面對稿件進行審讀后,期刊編輯還要對稿件從語言文字使用、邏輯性、表述性等方面進行把關。編輯在各個出版環節的嚴謹工作是期刊出版質量的重要保障。
指導性原則
指導性原則是指期刊編輯在各個工作環節中,應注重發掘、編輯、刊發具有指導價值的稿件。在各類出版物中,期刊因兼具時效性和知識性,對讀者的工作、學習、生活具指導價值。讀者也多是因具體的閱讀學習需要而購買期刊。認識到期刊這一重要作用,期刊編輯在工作中就要特別注意發掘稿件的指導價值。無論是理論類稿件還是實務類稿件,都具有指導價值。前者是知識層次的指導,后者是實際操作層次的指導。前者為后者提供理論基礎,后者為前者提供實踐證明。期刊編輯在與作者交流的過程中,要提醒他們重視加強稿件的指導價值,引導作者逐步建立出版思維,樹立服務讀者的意識,提高稿件的出版價值。
總結
導引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嚴謹性原則、指導性原則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補充,互為支撐。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