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分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從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顯少數的重點期刊,故一般分級層次不多,大多為2--3級,少數在4級以上。
(1)按主管部門劃分為全國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4)稱一級期刊、二級期刊、三級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質量考評,評定1998年全省期刊質量為一級期刊179種,二級期刊93種,三級期刊6種)。
(5)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舉行的期刊評獎活動中,《文學遺產》等八種刊物被評為“期刊”)。
(6)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如1992年國家科委、、新聞出版署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期刊評比中,設期刊一、二、三等獎。
(7)十佳期刊,如江蘇省社科類十佳期刊,首屆全國高校社科學報雙十佳。
(8)來源期刊,如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9)國內刊物,如《湖南大學校定國內刊物目錄》。
(10)重要學術期刊,如《湖北大學一級和重要學術期刊目錄》。
由于給期刊定級的機構、院校很多,定級的出發點、目的和標準各不相同,期刊分級的稱謂也就顯得五花八門。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辦者越來越重視期刊分級的結果,對分級中獲得的好成績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標注,而稱謂的復雜多樣使得讀者難以辨明。如“期刊”,在某次定級中可能是較高級別,而在另一個定級中可能是第二級或第三級,最典型的如全國高校社科學報評獎,在“學報”上還疊著兩級,分別是“百強”(第二級)和“雙十佳”(及時級)。而“核心期刊”的標注方式竟有19種之多,出處不一但又未標明,讀者很難弄得明白。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