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數據時代帶來的環境變化挑戰,期刊主辦者應審時度勢,對辦刊目標和價值進行合理定位,以受眾為中心,以作品質量為首要任務,以作者為本位應對挑戰,以不變(高質量辦刊)應萬變(辦刊環境),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創立自己的期刊品牌特色與盈利模式,在出版業態的多媒體化與評價規則的多元化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1.以受眾為中心
大數據平臺以其強大的發行與檢索功能為刊物登載的論文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大數據時代,各種出版信息的辨識、獲取、存儲和加工都極為便捷。在大數據平臺這個巨大的市場上,刊物及其登載的文章是供應方,受眾(讀者)是需求方,期刊主辦者不能無視受眾的消費需求與閱讀習慣。學術刊物要贏得受眾(讀者),在被引量、他引量、影響因子和Web下載等期刊分級指標中取得成績,同樣應該在研究閱讀市場規律、贏得受眾(讀者)方面下功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及時,期刊應緊跟時代熱點。辦刊者應博古通今,具備敏銳的眼光,把握時代熱點。期刊要選取并刊載有價值的品質文章,吸引受眾(讀者),提高刊物的影響因子,提高下載量與引用率,憑借這些硬性指標的經驗豐富數據躋身于核心期刊之列,更好地實現期刊刊載文章的全流程傳播。為此,大數據時代的辦刊者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知識、敏銳的信息意識以及較強的信息能力,即信息素養或信息素質。
第二,期刊應關注大眾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辦刊者不應關門辦刊,躲進制度蔭蔽的象牙塔,而應順應市場變化,培養市場意識,具備信息素養與市場經濟頭腦,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辦刊觀。重視讀者與作者,關注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現實存在的熱點問題提供真實的調查、分析及解決方案,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的多渠道信息,充分考慮讀者的需求,以提高受眾的接受度和關注度,增強文章的傳播力,進而擴大刊物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使自己的刊物在期刊分級中占據相對有利的地位。
2.以作品質量為首要任務
期刊分級制度雖然利用的是大數據平臺的數據,但實際是紙媒時代的產物。在大數據平臺上,讀者搜索的是文,而不是刊,確切地說,是期刊中的品質文章。因此,編好每一篇文章,提高其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成為辦刊者的首要任務。
及時,辦刊者應該注重文章的學術質量。辦刊者應該認識到,無論在紙媒時代,還是在大數據時代,文章都是刊物的基本要素。注重刊物的學術質量與創新價值,才能使刊物立于不敗之地。辦刊者應該從制度入手,嚴把學術質量關,杜絕關系稿、人情稿;應該利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避免刊發欠缺新意的重復稿;應該堅持三審制度,謹慎對待每篇稿件,避免各種形式的稿件錯判。
第二,辦刊者應該抓好文章的編校質量。大數據平臺使文章的任何疏漏都會在讀者面前暴露。為了防患于未然,辦刊者應以優化編輯流程為前提,嚴把審讀、校對關,將知識性、語法性和邏輯性錯誤消滅,嚴格將文章差錯率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
保障文章的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是辦刊者應對大數據時代期刊發行新形式的重要對策之一。已經晉級為核心期刊或者CSSCI的期刊應該利用期刊分級帶來的等級優勢,在眾多品質稿源中優中選優,保持并努力擴大自己的優勢;沒有晉級為核心期刊或者CSSCI的期刊也不用氣餒,畢竟大數據時代為這些刊物的品質文章提供了同等的廣闊平臺,使其能夠在眾多流通傳播平臺上共享多元化評價標準與評價規則帶來的機遇。
3.辦刊者的學術眼光能夠幫助他們從海量投稿中遴選出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章,從而有效保障刊物質量。
及時,辦刊者要擺脫編輯本位理念,樹立作者本位理念。辦刊者應該擺脫按部就班的惰性思想,以良好的職業操守克服高高在上的心理,從編輯本位向作者本位轉變,實現審稿、編稿、校稿動態化和全流程參與。
第二,辦刊者要成為專業領域的內行或者知情者。改變目前刊物與學術共同體割裂現狀的一個辦法就是把編輯培養成為專業領域的內行或者知情者。辦刊人學者化能夠提高刊物的審稿、用稿品位,有利于刊物的長遠發展。
第三,辦刊者要主動約稿并為作者提供專業指導。辦刊者對尚未達到期刊刊發標準或與刊物辦刊取向不一致的品質稿件,應該本著對作者負責任的嚴謹態度,指導作者修改完善或轉投其他合適的期刊。對本刊常設欄目、特色欄目和專題欄目的稿件,辦刊者應該主動向相關領域內的研究者約稿。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期刊雖然面臨諸多因素挑戰,但只要辦刊者堅守辦刊宗旨與特色定位,把握機遇,掌握數據化轉型策略,以受眾為中心,以作品質量為首要任務,以作者為本位,期刊經營就能走上集約化發展與國際化發展之路,大數據時代的期刊仍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