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三線三邊匯報材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引導學生探究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性質。
教學準備:課件一套,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1 探索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1.1 談話導入。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剛才發給你的兩根小棒,請同學們觀察這兩根小棒有什么特點?生:一長一短。師:如果老師想讓你們用它們圍成三角形,怎么辦?生:把其中的一根剪成兩段。師:是不是不管剪長的的這一根還是短的這一根都能拼成三角形呢?生:(兩種情況)可以或者不可以。師:那下面我們來個比賽,這樣我們請這幾組把短的這一根剪成兩段,請這幾組把長的這一根剪成兩段,我們來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圍成三角形,那一組就獲勝。請準備,比賽開始!
1.2 學生動手實驗。
1.3 造成懸念:師:時間到,我們祝賀圍成的同學,你們獲得了勝利,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獲勝的同學表示祝賀。生1:老師,比賽不公平。生2:材料不一樣。生……師:有的同學說了剛才的比賽不公平,是因為材料的問題。看來不是隨隨便便的三根小棒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這里面肯定藏著什么秘密。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與小棒的長度有關,也就是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板書課題)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自己剛才剪小棒和圍三角形的過程,然后結合自己是否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個結果,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看看你們都有什么發現?
1.4 學生討論。
1.5 匯報。生1:我發現我是把短的這一根小棒剪成兩段,這兩段的長度的和比長的那一根的長度要長,就不能圍成三角形。而我同桌的是把長的那一個剪成兩段,這兩段的長度的和要比短的那一根的長度要長,能圍成三角形。生2:也就是說,如果三根小棒中的兩根小棒的長度和比第三邊的長度要長,這樣的三根小棒就能圍成三角形。(師板書)三角形(任意)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怎么幫幫剛才沒有圍成三角形的同學們,把他手中的小棒加工一下,讓他們的小棒也圍成三角形?生:把長的那一根剪短。師:剪多少?生:剪得比另外兩根小棒的和要短。師:請同桌互相合作完成。
設計意圖:通過一場不公平的比賽和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操作,學生發現有些(三根棒)能圍成三角形,有些(三根棒)不能圍成三角形,學生產生質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精神。通過進一步驗證,初步了解構成三角形的條件,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教給了學生探索幾何問題的方法。
2 驗證并完善結論
師:剛才我們通過一個不公平的比賽,得出了“只有當三條線段的兩條線段的之和大于第三線段時,這三條線段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那么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的小棒,請你們觀察一下這些小棒與剛才的小棒有什么不同?生:小棒上有數據。師:看來這些數據是有用的。現在我們來進行一次公平的比賽,請同學們在老師給你的小棒中迅速的找出三根小棒來圍成三角形,看看誰圍得最快。學生匯報,說明自己的理由,并說出自己的方法。(出現簡單的判定方法:“兩條短的線段的長度的和大于第三條線段的長度就能圍成三角形”)師:(設疑)用3cm、6cm、9cm這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嗎?為什么?(引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不太準確”,要加上“任意”(用不同的顏色注明)。師(小結):通過剛才的這個比賽,我們知道了不是說只要兩條線段的和大于第三條線段就可以圍成三角形,要保證任意兩條線段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才行。同時我們還學會了一種簡單的判定方法,就是只要兩條短的線段的和大于第三條線段就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通過第二場公平的比賽,學生在比賽、討論中總結出了簡單的判定方法,并且通過用“3cm、6cm、9cm”三根小棒圍三角形的活動進一步完善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性質。學生在比賽中學習知識、完善知識,同時也對知識加深了印象。
3 鞏固練習
同學們學的怎么樣呢,我們來做幾道鞏固練習。
3.1 課本“做一做”。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厘米)學生匯報(要求說出判斷的方法及簡單的判定方法)
3.2 最短路線。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以走?哪條最近?為什么?
3.3 如果姚明的兩條腿分別長1.3米,他邁一大步的長能達到3米嗎?(動畫演示姚明“劈叉”,讓學生在開心愉悅中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遍”這一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加深了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了解,同時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知道了數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運用到生活中去的。
4 拓展練習(滲透取值范圍)
(出示)學校的木工小組現有兩根木條,分別長7厘米和10厘米,要選擇第三根木條,釘成一個三角形木架,你能幫助確定第三根木條的長度可以是多少厘米?(結果是整厘米數)師: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討論。(學生匯報)生:可以是4cm、5cm……一直到16cm。師:可以是3cm嗎?17cm嗎?為什么?生:不可以,要保證兩邊之和要大于第三邊。師:也就是說第三根的長度要比3cm大,比17cm小,也就是說在3cm和17cm之間才行。生:我發現3cm是7cm和10cm的差,而17cm是7cm和10cm的和。師:也就說是要比兩邊之和要小,比兩邊之差要大。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習題是一道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同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加深,同時又讓學生通過找可以圍成三角形的第三邊的長度來學習已知三角形兩邊的長度來確定第三邊長度的取值范圍。
5 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匯報。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邊的一些知識,其實三角形還有很多的知識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希望同學們在后面的學習中也能學的開心和快樂。
篇2
勐汞佤族鄉地處滇西邊陲,永德縣的西南部,位于東經99°14′,北緯23°58′。東與大山鄉隔河相望,南與明朗鄉相連,西與鎮康縣的忙丙鄉接壤,北與德黨鎮毗鄰,距縣城德黨10公里。勐汞鄉是一個以佤族為主體,傣、布朗、傈僳、彝、白、回、納西等10多種民族聚居的佤族鄉,是全縣僅有的三個民族鄉之一。鄉內最高海拔2423米,最低海拔1020米,氣候屬南亞熱帶低緯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日照在22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1200毫米。境內盛產水稻、玉米、小麥、茶葉、畜牧產品、核桃、烤煙、白花木瓜、水果、藥材。資源豐富,蘊藏著煤、鉛、鋅、銅等10多種礦產資源。全鄉總面積147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5%,總耕地面2.62萬畝,其中水田1.12萬畝,旱地1.5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3畝。全鄉共轄6個村民委員會,79個自然村,113個村民小組,5178戶農戶,21226人,其中農業人口20683人,占總人口的97.2%。2003年全鄉糧食總產量8357.9噸,農民人均生產糧食404公斤,人均占有糧食272公斤。全鄉經濟的主要來源是茶葉、烤煙、泡核桃、蔬菜、建筑建材、畜牧業。農村經濟純收入14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4.6元。
二、“青山綠水工程”各項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天藍、水清、地綠、景美、民富的“青山綠水工程”是退耕還林與扶貧式開發,產業結構調整,培植財源和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一項系統工程,是保持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的良好機遇,始終堅持“治水改土興佤鄉”的戰略,依托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建設,抓好“三線”(勐—忙保埡口,勐汞—鉆山洞公路,勐汞—忙丙埡口公路)、“兩河”(勐汞河,紅山河)的退耕和治理,全鄉共完成退耕還林7717.1畝,占任務7154.9畝107.86%;完成植樹造林11217畝,占任務112%;完成沼氣池建設367口,占任務300口的122.33%;四旁義務植樹完成14.01萬株,占任務13萬株的107.77%;森林火災控制率達100%;完成高優生態茶園建設2721畝,占任務2500畝的108.84%;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13平方公里。通過組織實施“青山綠水”工程建設,使全鄉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得到進一步改善,實現全鄉人均1畝經濟林果園,1畝基本農田地、2畝以上林地,實現人均增收50元;實現綠色通道3條25公里,治理河道2條,改善基本農田地建設1500畝,使全鄉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0%。
(一)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全面完成了以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為主的退耕還林工程。
鄉黨委、政府始終把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培育新財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按照“集中連片,統籌規劃,重點扶持”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落實政策,完善配套措施,搞好種苗供應,規范工程管理,強化檢查監督,在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區涉及的勐汞、大草壩兩個村委會實施退耕還林。
一是認真組織工程的實施。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工程建設是臨滄地區2002年18個項目31個工程之一,是2002年永德縣七大工程之一,是縣委、政府貫徹落實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勐汞片區的工程建設項目,圍繞“青山綠水工程”實施,結合我鄉“東煙西茶”的經濟發展戰略,認真落實“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的政策,按照“統一規劃、突出重點、相對集中、連片治理”的原則和“各方協作、密切配合、合力攻堅、共創精品、各論其功”的要求組織實施,鄉黨委、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合力攻堅,認真組織實施這一重點工程。勐汞鄉園區建設涉及2個村委會,26個村民小組535戶。全鄉規劃經營面積7154.9畝,于2002年3月14日開工建設至2003年9月20日全面結束,共完成退耕還林7717.1畝,完成任務的107.86%,其中:荒山造林3458畝,退耕地4259.1畝。主要實施高優生態茶園2721畝、泡核桃1570畝、高優生態茶園間種雪梨1000畝。分年度完成情況:(1)2002年完成封山育林1135畝;退耕地1686.1畝,退耕還林2586畝,其中:高優生態茶園完成1221畝,泡核桃465.1畝,茶園間種雪梨1000畝,荒山造林865畝。(2)2003年,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建設任務完成5163畝,其中:完成西南樺樹種荒山造林2593畝,退耕地2570畝,主要實施泡核桃1070畝,高優生態茶園1500畝。
二是嚴把苗木供應和質量關。在造林過程中,嚴格按作業設計要求,落實退耕農戶,完善林地管護制度,配套基礎設施,抓好種苗供應,把好“栽植關”,提高造林質量。為確保退耕還林工程如期順利進行,在苗木供應方面,遵循種苗先行的原則,確保苗木供應到位。對2002、2003年萬畝經濟林果園退耕還林苗木的供應,嚴禁弱苗、病苗和等外苗上山造林。
三是認真落實政策兌現。按照“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政策,落實林地權屬,將國家糧食補助、現金補助和種苗補助政策兌現到戶。在確保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做到“住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為政策兌現提供科學依據。
四是嚴把“驗收關”。定期不定期對退耕還林區造林質量和苗木成活率進核查。經縣、鄉核查組和省林業廳檢查組核查,勐汞佤族鄉退耕還林區苗木成活率達87%,對達不到退耕還林要求的地塊,限期進行補植補造,共補植茶苗28萬株,核桃1.5萬株,確保了退耕還林區造林的質量。
五是切實搞好工程后續管理。通過鄉黨委、政府精心組織實施,退耕還林工作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為確保工程建設的后續管理,鄉上成立了退耕還林實施管理細則,村上成立了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護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任小組長,并制定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管理措施,加強完善了村規民約管理制度,村委會與退耕農戶簽訂管理責任書,抽調了15個村民代表專門管理退耕地和育林地,受益農戶每年以百分比付給看護人。使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的后續管理工作得到保障。
(二)改善生態,切實抓好了勐汞小流域綜合治理。
勐汞鄉水利基礎設施較薄弱,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兩年來,勐汞鄉把水利建設工作重點放在小流域治理上,按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集中人力、財力,實施好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工程建設。共完成總投資129萬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5件,投入勞動積累工1.2萬個,完成高標臺地400畝,完成退耕還林種植高原雪梨1000畝,封禁1383畝,架設管網6公里,修建6道攔沙壩,新建18個蓄水池,改善灌溉面積0.47萬畝,改造中低產田地0.0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平方公里,解決了210人,25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
(三)加大對生態脆弱的地區進行綜合治理,推進以路邊、河邊、溝邊為主的“三邊”工程。
綜合應用生物技術和工程措施,尊重自然規律,注意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推進“三邊”工程建設。一是認真實施好路邊工程。對轄區羊勐線183.3km—203km的19.7公里省道,勐汞糧管所至忙保埡口5.3公里彈石路兩旁,按照“前花后樹”的原則,進行了綠化,共種植福建細葉榕2600多株,三角梅1100多株,同時對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的園區道路進行全面綠化,圓滿完成了勐汞鄉綠色通道工程建設任務。二是對重點溝渠、河流進行綜合治理。對水土流失嚴重的河段、溝渠,采取生物措施進行了自然退耕,沿河、沿溝大量種植柳樹和和竹子;對水毀嚴重的地段采取工程措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治理,境內幾條重點溝、勐汞河、紅山河等兩條小河沿岸已種植成排柳樹,切實改善沿岸生態環境。
(四)以“三村”工程為重點,抓好農村能源工程。
按照地委關于全面實施“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創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向上、經濟繁榮、人民富裕”新農村為目標,以沼氣建設為突破口,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精神文明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推進農村能源工程建設。一是抓好沼氣池建設。以勐汞村為重點,充分發動群眾,加大沼氣池推廣力度。每口沼氣池在縣林業局補助500元材料費以外,鄉黨委、政府拿出100元錢,鼓勵群眾大干沼氣池建設,通過全鄉上下共同努力,現已累計建成使用沼氣池367口。二是加大農村能源替代工程建設。實施農網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了鄉村電網建設,擴大生活電的使用面;大力推廣太陽能,加大薪碳林的種植力度,共完成薪碳林種植3000畝。三是大力推廣節能灶。在大草壩、鉆山洞、松林大力推廣節能灶,共推廣節能灶423眼。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大大緩解了農村能源的壓力,逐步解決了農村能源問題,改善了生態。
(五)加強管理,切實推進生態保護工程。
一是封山育林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加強對現有林地的管理,對毀林開荒,亂砍濫伐,放牧等破壞植被的行為,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云南省森林管理實施條例》及村規民約的有關規定嚴格處理,加大封山育林力度,魚塘后山2000畝森林,勐汞糧店至青松公路沿線,大山頭和大草壩、鉆山洞后山被列為森林封禁治理區,禁止放牧和砍伐,使封山育林區1.5萬畝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管護,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1217.1畝,四旁義務植樹14.1萬株,封山育林8400畝。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林政管理。加強對各種林業違法案件的查處,特別加大對重點清理查處亂占土地,毀林開墾,亂砍亂伐,亂捕獲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加強木材林副產品采集運輸,加強經營等管理工作,嚴格控制木柴上市,減少生產生活用柴,磚瓦灰窖一律禁止用柴,發現一家關閉一家,杜絕亂砍濫伐行為的發生。三是認真做好護林防火工作。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做到“早貫徹,早落實,早計劃,”認真貫徹落實《森林消防條例》,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嚴格執行值班制度,認真落實齊抓共管的護林防火責任制,切實加強火源管理,嚴格控制野外用火和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火。兩年來全鄉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森林火災。
三、青山綠水工程建設的做法及經驗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
全縣青山綠水工作會議后,掛鉤領導縣委書記周洪勝同志多次深入勐汞,檢查指導我鄉青山綠水工程建設工作,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了四班子聯席會,對青山綠水工程的各項工作進行專題研究,部署青山綠水工程的各項工作,按照“領導重視、決策科學,責任落實,工作到位”的總體要求,把實施青山綠水工程項目建設作為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和推動全鄉經濟發展的系統工程。一是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任副組長,綜合辦、財政、農經、農業、司法、宣傳、民政、國土、教育、統計、計生等有關站所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村深入實施的工作格局。二是實行領導和站所分片掛鉤制。鄉四班子領導和對應的站所分別掛鉤聯系到6個村委會的主要河流、溝渠、道路,林地,明確責任,責任到人。三是加強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鄉黨委、政府抽調了四班子領導為組長的青山綠水工程調查組,對全鄉的大小溝渠、河流、道路、林地進行了全面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制定了要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契機,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加強對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區域、主要道路進行綜合整治的實施方案。
(二)宣傳到位,全社會共同參與實施青山綠水工程
青山綠水工程不僅要通過各級各部門合力攻堅、齊抓共管,而且還需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才能實施好、建設好。為切實加強對青山綠水工程建設工作的宣傳,加深群眾青山綠水工程以及對青山綠水工程建設工作支持,一是鄉黨委、政府抽調得力的工作隊員,深入各村、組,召開干部群眾會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我縣實施青山綠水建設工程的重大意義、政策措施,使各項具體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形成了廣泛群眾基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青山綠水工程建設上來。二是利用廣播,報刊等各種宣傳媒體,采取各種形式,廣泛宣傳青山綠水工程各項配套措施。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每一個農戶都充分了解應享受的政策、權益和應承擔的責任,提高了對此項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在全鄉上下形成加快發展,保護生態,大力實施青山綠工程的良好氛圍。
(三)措施得力,責任落實。
鄉黨委、政府以人為本,根據“青山綠水工程”的實施方案,把任務具體分解的各村、各站所,并指定專人負責,要求各村、站所嚴格按照鄉上要求組織實施。同時,鄉黨委、政府為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實施青山綠水工程的積極性,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政策,在青山綠水工程建設中制定了領導分片責任制和工作隊員獎懲制度,正科級領導每人扣工資400元,副科級領導干部每人扣300元,工作隊員每人扣200元,村干部每人扣100元作為實施青山綠水工程的風險金。
(四)突出生態建設這個重點,實現青山綠水工程五結合。
鄉黨委、政府在實施青山綠水工程建設中,以生態建設為重點,按照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原則,集中精力,切實抓好項目工程的實施,做好五個結合,一是青山綠水工程與萬畝經濟林果園建設;二是與小流域治理相結合。治理好勐汞河、紅山河流域,促進水土保持,保護好水資源,推動農業水利化。三是與扶貧開發、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通過項目建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四與退耕還林相結合。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在耕地連片建設的高優生態茶園及林果園享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五是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配套村社及林區道路建設,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五)注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的“三贏”,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實施青山綠水過程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培育支柱產業,在保護生態的同時,注重自身發展,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取而代之以“提高效益、節約資源、減少廢物”為特征的集約型經濟增長。在退耕還林區大力發展以高優生態茶園、泡核桃、高原雪梨為主的經濟林果,在荒山造林、“三邊”綠化和四旁植樹中大力發展經濟林木,在改善生態的同時,切實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的“三羸”,促進可持續發展。
四、存在的困難問題和下步工作打算
勐汞佤族鄉的“青山綠水”工程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幫助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由于我鄉是一個少數民族貧困鄉,發展不平衡,部分群眾對資源的保護與永續利用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保護生態意識淡薄,不同程度存在掠奪性砍伐森林的現象,保護生態任重而道遠;二是財政困難,投入資金不足,很多項目難以立項,制約著整個生態建設工程的快速推進;三是在科學規劃、合理實施還有一定差距。青山綠水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雖然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舉全鄉之力,真抓實干,在鞏固好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增強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共同推進“青山綠水工程”建設新進程。
一是要全面貫徹中央、省、地、縣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與時俱進,提高認識,轉變作風,把“青山綠水”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性地抓好。
二是著力抓好以退耕還林為中心的造林綠化工程。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的觀念,既注重經濟效益,又注重生態效益,不斷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加強鳴鳳山萬畝經濟林果園的后續管理,實施好“三邊”工程和植樹造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