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外貿英文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1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內容的遴選緊密圍繞典型的外貿業務活動來選取和組織,從職業工作出發,通過解構職業工作能力、提取典型工作任務來重構課程學習內容并安排教學順序,共設計了六個能力項目和相應的子項目,具體項目內容如下,項目一:開發客戶;項目二:磋商交易;項目三:達成交易;項目四:支付貸款;項目五:履行合同。
1.2.2以國際貿易流程為依托設計學習情景《外貿英語函電》以“國際貿易流程”為依托,堅持“工作過程、校企共建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指導思想,通過“仿真式項目——實務、實訓、實戰”教學體系,創設虛擬外貿工作環境場景,采用“任務導向”和“情景體驗”教學方法。實務:學習并掌握基本的貿易理論、專業術語和商務英語函電的寫作;實訓:課堂仿真模擬、外貿實訓平臺及校園數字化教學平臺電子書包;實戰:湖南HEG電子玻璃有限公司實地觀摩外貿平臺;利用外貿實訓平臺,設計仿真的貿易交易過程,將平時所學到的理論轉化為技能,而且通過綜合實訓和赴湖南HEG觀摩并操作外貿平臺,更加系統地了解國際貿易慣例和操作規則,培養學生的外貿操作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1.2.3以教學任務來選取教學方法《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是一門融知識性、實踐性為一體的英語技能訓練課,每一堂課均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任務導向、情景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教師認真做好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教學做合一”,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集成于學生的“能力實訓過程”。
1.2.3.1任務導向教學法任務導向教學法(Task-oriented)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和“從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通過設計一個具體任務,把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現場,再現任務情景。任務教學法的特點在于教學中為學生安排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活動都以教學任務為中心。
1.2.3.2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去設置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模擬的教學情境中去感受教學內容,并在最真實的模仿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真正地理解教學內容。
1.2.3.3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引導學生對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學習關于申訴和索賠的內容時,教師先提供以下案例供學生討論。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利用當前的國際貿易案例和經濟類報刊雜志的國際貿易等真實的外貿情景,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論變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操作技能,這樣學生走向社會后就可以輕車熟路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適應社會的需求。
1.2.4以實踐性為原則開拓教學資源學院的多功能語音室配備了交互式英語平臺和外貿實訓平臺等特色軟件,有效地輔助了教學,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創建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開發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電子書包與大學城空間共享案例、視頻、練習文件、學習資源鏈接等,進行師生互動交流,保證互通信息和高效交流。
1.2.5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從根本上摒棄傳統考試的弊端,以考核學生處理外貿業務環節的動手能力為主,綜合筆試、口試、實踐操作和過程考核等形式,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試與評價體系。考核評價分為知識考核(占40%)、素質技能評價(40%)和學習過程綜合評價(20%)三個方面,其中根據給定的情境撰寫相應函電、填寫相關單證、撰寫合同,采用口頭和筆頭上的虛擬實訓來進行綜合評定。
2.課程設計突出的優勢
2.1對準崗位設置課程內容,將教學內容項目化根據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就業的崗位群,提取崗位能力、分解實際工作過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務以重構教學內容,以國際貿易流程為依托,以工作項目為引導,每個項目均設若干個子任務,分步驟地呈現在單元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對各項目的學習和訓練目的更加明確,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教學的直觀性,有利于促進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形成“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2.2以“實務、實訓、實戰”為教學體系,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充分利用企業協助建設的真實職業環境,開展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本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按照“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構建外貿業務全程實踐模塊的“實務、實訓、實戰”的教學體系,即熟悉國際貿易中所包含的每個流程、依據國際貿易流程所設計的實訓項目、赴湖南HEG電子玻璃有限公司實地觀摩外貿平臺和我院電子商務協會注冊的外貿公司的運作,在教學過程當中貫穿了TAPS教學理念。
2.3以實踐性、開放性、先進性為原則,創建科學的學習資源平臺我院是國家信息化大學試點校園,這給《外貿函電》課程的多方位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本課程充分利用了本校數字化校園的優勢,運用了多媒體、電子書包、世界大學城空間等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建立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相關教學計劃、課件、教案、校本教材、實訓實驗指導書等教學資料都已上網,師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學習。此外,還建立了商務英語院級精品課程網站,語音室配有交互式英語平臺等特色軟件。
篇2
我們以GDP的增長率作為衡量世界經濟周期波動的指標分析問題,主要的采用世界總體GDP的增長率,以及中、美、歐盟的GDP增長率,為了便于和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研究,我們估且將世界經濟的周期也按照我國的周期劃分標準進行。在這里我們主要考察我國經濟周期的兩個周期階段(1980年~2001年,2002年至今)。
注:數據來源與統計局官方網站(其中2008年為IMF預測數據)
可以看出,世界經濟GDP是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的,但如前述,非周期波動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如2001年美國網絡泡沫經濟危機,世界經濟GDP增長率由2000年的4.8%下降到2.5%,美國經濟出現了最大幅度的下滑,由3.7%降到0.8%。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美國大量投資銀行破產和一系列銀行的國有化,歐洲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出現大量資產價格扭曲,冰島、巴基斯坦等出現國家危機。這些事件都說明:經濟周期性波動中非周期性波動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按照IMF給出的預測,中國09年的GDP增長率可能會在9.6%。
二、經濟周期與非周期波動下的世界經濟相關性分析
1.世界各經濟(國家)體的相關性分析
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從相關系數的結果來看:在改革初,由于我國經濟開放程度和經濟政策的滯后效應,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關性不是很大。2002年以后,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關系數高達0.7019,與歐盟之間的相關性達到了0.5772,我們與美國的經濟相關性也呈現出增長的趨勢。2001年以前美國對歐盟經濟的依賴性比較大,2002年以后呈下降趨勢,但對世界經濟的依賴性卻在增加。同一時期中國與歐盟經濟的相關性在增強,總之,各經濟體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并且在不斷地轉移和變化。
2.我國外貿依存度分析和外貿市場結構分析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經濟區域體的發展,世界經濟的緊密性越來越強。我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01年的5096.5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億,增長了4倍,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也由2001年的43.96%增加到2007年的67.1%。我國主要的貿易體還是亞洲市場,其次是歐洲和美國市場。這幾年里除了歐洲市場的貿易市場結構基本保持不變,我國對日本和美國和亞洲市場的貿易市場結構都出現了下浮,尤其是次貸危機后,2007年一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市場就下降了1.9%,對日本也下降1.1%。
三、我國外貿企業應對非周期性事件的機制
1.政府應建立應對非周期性波動預警機制
對于每一次非周期性波動,企業的靈敏度明顯落后于政府,所以政府要根據世界經濟形式的不斷變化,提供給企業準確、豐富的商業信息,同時政府應建立應對非周期性波動預警機制和指標防范體系,爭取做到建立事前防范、發生時建立合理的處理機制、事后有效治理機制,發揮政府應對危機的宏觀調空作用。
2.完善對外貿易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制度建設
對外貿易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我們主要從兩方面進行:第一:切實有效地發揮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積極配合國家宏觀產業和外貿政策,擴大出口信貸業務規模,發展進口信貸。第二:加強中小企業制度和法制建設、創立和發展信用制度、完善企業稅收制度的建設。
3.開拓多元化的對外貿易市場結構
從圖三中我們可以看出,外貿市場出口結構中我國對美國和日本的市場結構比例呈現下滑的趨勢,對歐美基本保持平穩,但也出現下降的趨勢,所以我們的外貿市場結構應該發展多元化,以防止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篇3
1.3外貿企業應根據市場需要,制定具體的發展策略根據外貿企業的業務拓展現狀,以及外貿企業的發展實際,在業務拓展過程中,要想提高業務拓展效果,就要根據市場需要制定具體的發展策略,保證業務拓展能夠有的放矢,使業務拓展能夠有針對性,能夠充分符合外貿企業的市場定位。
2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中,應打造核心競爭力
長期以來,外貿企業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貿易企業不制造產品,不需要技術,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近年來,一些在國際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業務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成功經驗證明,創建主要設備成套的內控技術標準、掌握不同廠家提供設備的配套接口技術,是促進業務發展和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基于這一認識,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只有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提高業務拓展的效果。為此,外貿企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2.1外貿企業應根據產品所屬行業,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和專業水平雖然外貿企業自己不生產產品,但是根據所經營的產品加強技術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考慮到外貿企業市場競爭的現實需要,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和專業水平,是提高外貿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對外貿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2外貿企業應根據發展方向,突出核心產品并掌握核心技術外貿企業在具體經營過程中,只有對產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并逐步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才能在產品的推銷和售后服務中獲得有力的支持。因此,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中,根據企業發展方向,突出核心產品并掌握核心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2.3外貿企業應結合市場需要,重點打造核心競爭力基于外貿企業的發展特點以及面臨的市場環境,在業務拓展和市場競爭中,只有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根據企業的產品類別以及發展現狀和市場需要,重點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保證外貿企業業務拓展取得積極效果的關鍵。
3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中,應注重產品質量,建立品牌效應
產品質量是進出口企業的生命線。生產型外貿企業,應該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有關要求,加強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確保產品質量的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標準。收購出口或出口型的外貿企業,應該在建立主要出口產品內控技術及質量保證體系的基礎上,組建專門的產品質量檢驗隊伍負責所有出口產品的質檢工作,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從外貿企業的實際發展來看,樹立企業特有的品牌,是業務拓展過程中的有力武器。根據市場發展規律,品牌效應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基于這一認識,在外貿企業業務拓展中,建立品牌效應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外貿企業應投入專項資金加強品牌建設外貿企業在實際發展中,應認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既要大力開發特色產品,同時也要構建屬于企業自己的品牌,使企業的品牌意識得到提高。外貿企業應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到品牌建設中去,是保證外貿企業的品牌建設能夠取得實效的關鍵。
3.2外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應突出企業品牌鑒于品牌效應對外貿企業的重要作用及號召力,外貿企業只有在市場競爭中學會使用品牌,并有效突出企業品牌,才能保證企業在業務拓展和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因此,突出企業品牌,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3.3外貿企業應學會借助品牌的力量實現業務拓展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既要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同時也要借助品牌的力量,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形成品牌優勢,使企業能夠在特色產品領域迅速占領市場,并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因此,借助品牌的力量,是外貿企業業務拓展的關鍵。
4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中,應采用多元化經營的策略
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外貿企業既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同時也要制定多元化的經營策略,使業務拓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強。從目前外貿企業業務拓展過程來看,應開展多元化經營,切忌盲目地、跳躍式地進入完全不熟悉的陌生領域,否則失敗的概率很大。本文認為,較為可行的、穩健的做法是,在已有業務的業務鏈的上端或下端延伸的領域尋找合適的機會,這樣既增大了成功的概率,又避免了冒不必要的風險,同時還會對現有業務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應對企業進行合理定位為了保證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中取得積極效果,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中既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時也要對企業進行合理定位,使企業的發展能夠符合現實要求,達到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有效消化吸收新業務的要求,滿足業務拓展需要。
4.2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應實現多元化經營外貿企業業務拓展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另一方面在于拓展企業的經營范圍。基于這一需求,在業務拓展中實現多元化經營,既是保證業務拓展效果的關鍵措施,同時也是提高業務拓展效果的有效手段。
4.3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應對多元化經營策略進行細化結合外貿企業的發展實際以及業務拓展的需要,在確定多元化經營策略之后,只有對多元化經營策略進行不斷的細化和調整,才能適合企業的實際需求,達到提高企業業務拓展效果的目的。因此,對多元化經營策略進行細化是十分必要的。
5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中,應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早期低層次的以價格戰為主的形式,轉變到以品牌、質量為中心的競爭上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企業文化逐漸成為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一個企業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就要做到:確定員工的價值觀。現代企業不僅要實現物質價值,還要實現文化價值。因此,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不但是外貿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同時也是保證業務拓展取得積極效果的關鍵。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5.1外貿企業應將企業文化構建與業務拓展結合鑒于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企業文化對外貿企業的有力促進,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只有將企業文化構建與業務拓展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外貿企業業務拓展取得實效。
5.2外貿企業應根據業務拓展需要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根據外貿企業的發展需要,企業文化的構建應與業務拓展結合在一起,不但要突出企業的主營業務,還要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出合理規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5.3外貿企業應重視企業文化的作用,形成對業務拓展的有力支持外貿企業在業務拓展過程中,不但要對企業文化有正確認識,還要根據企業文化的構建制定有效對策,使企業文化與業務拓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兩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
篇4
(三)雙邊、區域自由貿易相對活躍實現貿易自由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實行雙邊、區域經濟合作。雙邊區域經濟合作主要從英國和法國簽訂的科博登條約開始。隨著全球經濟轉型,近些年,在多邊貿易發展緩慢的情況下,各國提高對外貿易合作的主要途徑就成了雙邊區域經濟合作。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參與了雙邊區域經濟組織,諸如,歐洲、亞太以及北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組織、南美的安第斯共同市場等。
二、我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體制也在不斷地改革,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也在不斷加大。2011年時,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額居世界第一,進口額居世界第二。在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下,我國應該制定符合國情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
(一)提高出口貿易結構和方式我國對外貿易戰略一直都在不斷的進行調整,但是從整體上看仍然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對外貿易方式,并且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出口貿易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出口貿易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競爭力低、出口市場單一等。因此,國家需要對出口戰略做出相應的調整,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將對外貿易從數量取勝轉變為質量技術取勝;對技術密集型產品在稅收上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促進其較快發展等。
篇5
2005年7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在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的前提下,中國人民銀行了《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宣告放棄單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即日從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05%。這次歷史性的匯率制度改革,向銀行和外貿企業傳遞了應充分重視匯率風險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匯率風險的信號。
為了適應新的匯率制度和銀行、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銀監會在近兩年內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放寬對資本兌換的管制,推動外匯交易市場建設,內容包括:改革交易的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增加外匯的交易品種,先后在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推出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提供避險工具;放松外匯業務限制,放寬市場準入資格;給銀行更大的匯率定價權。到此,一個功能齊全、與國際接軌的規范化市場框架基本形成,也奠定了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市場基礎。
2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
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按照改革要求實現了雙向波動,綜觀近兩年人民幣走勢,人民幣匯率水平已經開始反映出市場供求水平,波動幅度相比匯改前明顯增強,人民幣對幾種主要貨幣亦呈現出“漲跌互現”的風險。
2.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風險
由于人民幣現在還不是國際流通貨幣,中國外貿企業同主要貿易國和地區,例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簽訂貿易合約時不得不按該貿易國、地區的貨幣作為合約貨幣,美元、歐元和日元、港元等都是主要交易結算貨幣,而我國企業更是習慣于將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的首選,我國的外匯儲備亦是以美元為主,分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從美元走勢上分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屢創新高,基本呈現“穩步攀升”的升值走勢,從短期發展趨勢看,結合人民幣匯率與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以及銀行間市場實際情況等方面考察,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壓力仍然存在,若不出意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今年會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小幅升值、速度加快、彈性增大的走勢。但從長期發展趨勢看,人民幣匯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人民幣在未來是否升值,我認為還是主要取決于國家調控的力度,而國家操縱的力度又與我國的國情密切相關。因此,在有管理浮動,參考一籃子匯率制度下,外貿企業不能憑主觀意識對人民幣的升值和貶值妄下斷言,而應不斷適應人民幣升值貶值的波動,掌握規避風險的能力,才能確保企業的穩健經營。
2.2人民幣兌其它主要貨幣匯率風險
對應于人民幣兌美元在小幅波動中單邊升值的走勢,匯改以來,人民幣兌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歐元和日元呈現出有漲有跌的走勢,但其波動曲線沒有美元平滑,變動幅度明顯大于美元,根據人民銀行的5種貨幣最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相比于匯改前,人民幣兌歐元貶值,對日元略有升值,對港幣升值明顯,對英鎊則在波動中略有貶值。
以上狀況說明,在現行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兌不同幣種升貶的風險是不同的,外貿企業不應只局限于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貶值,而應以更多的視角透視人民幣匯率才能正確理解人民幣匯率的波動。
3外匯風險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變動是我國現實環境與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匯率的變動又會使企業的經營收益、稅收狀況和長遠戰略面臨更多的不確定的因素。
3.1對內資企業的影響要大于對外資企業的影響
多年以來,我國外資企業的進出口一直多于內資企業,外資企業不但有國內提供的各項政策性優惠,還擁有信息、銷售渠道、資金、技術、管理等各方面的優勢。一方面,外資企業中,從事加工貿易的要多于內資企業,在貿易方式上外資企業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小;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可以通過內部交易、轉移定價等種種手段,來達到避稅和轉移風險頭寸的目的,加之國外的外匯市場較國內發達,金融工具手段先進,外資企業的外匯理財經驗要遠比內資企業豐富。相比之下,我國內資企業主要是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使大多數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長期依賴薄利多銷、惡性競爭,企業經濟效益不佳,利潤率較低,產品價格缺乏承受風險的空間,因此,匯率稍有變動,就會對內資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3.2對流通型外貿企業的影響要大于對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影響
流通型外貿企業北京話俗稱“國際倒爺”,是指不直接生產出口產品,專門從事商品貿易的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外貿企業,這類企業經營范圍一般較寬,基本上除國家禁止和限制商品以外的所有商品都可以做,但這類企業沒有屬于自己專門的生產基地,出口的產品都是從別處收購或接國外訂單后委托國內企業加工,進口的產品也不是由自己最終消費使用,在產業鏈中位于居中位置,占壓資金較少,所進出口的商品均出于貿易目的,以賺取國內外中間差價,主要靠掌握國外銷售渠道或國家分配的配額許可證生存。而生產型外貿企業出口、進口的商品均為自己生產加工和消費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出現,流通型外貿企業資金周轉的壓力越來越大,利潤空間也越來越窄。據河北省商務廳調查,省內流通型外貿企業的平均利潤僅為3%-5%,有的外商出于貨源穩妥的考慮,也愿意和生產型外貿企業達成交易。因此,生產型外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匯風險的影響要小。
3.3對單一出口或單一進口企業的影響要大于進出平衡的企業
這里面的道理在于單一出口或單一進口企業外匯風險的受險頭寸較大,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相互抵消,而對進出大體平衡的企業來說,風險頭寸較小,出口受損,進口能盈利,進口受損,出口能盈利。
參考文獻
篇6
(一)設計思路如下圖所示,虛擬企業教學模式是根據外貿工作崗位,設置目標崗位的關聯部門,如進口公司、出口公司、銀行、貨代、政府機構等,每3-4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其中4組分別擔任外貿相關部門:銀行方、貨運公司、政府部門(如海關、商檢)、其他相關公司(如保險公司)外,其他各組分別成立進出口貿易公司,借助網絡資源,設置企業背景和產品資料,教師搭建交易平臺,各企業借助平臺選定其他組企業開展業務。在模擬仿真的環境中,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方式,按照目標崗位工作流程(公司籌建、業務磋商、合約訂立和合約履行),體驗和模擬進出易中各種環節和實際業務的操作。在開展具體業務時,由各組長負責項目的計劃和實施,并做好任務的分配和監控,并要求創建企業郵箱進行往來信函和文件的處理,整個交易的過程可以互相設置商業難題、突發事件,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在每次完成任務后,應擬寫日志,記錄業務進展及心得,并對往來信件和文件進行歸類整理,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交易完成后由優秀學生做成果匯報和教師點評。(二)實施過程1.公司籌建階段在完成角色定位后,每個小組應掛靠實體企業網站,參考設置完整的商業背景,如仿真公司名稱、聯系方式、經營范圍、業務規模、公司所在國家,制定仿真案例選用的產品、規格、單價、技術標準,常用貿易方式和支付方式、幣種,生產周期、運輸周期等資料,并按照確定好的信息制定出相應的企業便箋,這是仿真度高低的關鍵。接著由各組合作,自主探索,學習制作公司簡介、產品目錄及價格清單等。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查閱并分析市場信息及本公司經營商品的相關資料,并撰寫市場調研分析;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市場開拓和客戶開發,可由教師搭建交易平臺(如舉行教室展銷會,建立商業平臺,或開通公共郵箱),各公司可展示產品,互相參觀和交流,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產品信息,或采購信息等,讓學生學會宣傳產品,發掘更多的潛在客戶。2.業務磋商階段各組公司取得潛在客戶的資料后,自主選擇交易對象開展外貿交易的磋商(詢盤—報盤—還盤—接受),利用網絡平臺,通過E-mail運用學過的詞語、句型等表達方式撰寫往來函電。該階段的關鍵點之一是報盤,各組收集相關資料,根據本公司經營的產品和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貿易術語,根據報價條件核算國內費用、購貨成本和出口退稅,并分別向銀行、保險和貨運等公司咨詢和協商具體工作事項,核實銀行費用、運輸和保險費用,確定外銷商品的最終成本、費用和利潤,填制“商品報價預算表”。關鍵點之二是還盤,可以鼓勵各組公司互設商業難題或突發事件,以全面培養學生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素質、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3.合約訂立階段各組公司總結前期磋商結果,根據往來函電談定的條款和條件起草合同。各組可舉行室內模擬合同談判,買賣雙方就相關條款進行面對面的商洽和修訂,并最終達成協議,最后舉行簽約儀式,雙方代表簽字并互換合同。另外,各組可結合實物投影儀、多媒體工具在完成業務的基礎上進行各環節的現場展示,由交易雙方代表分別展示完整業務流程的往來函電和合同文本供各組評點。4.合約履行階段根據外貿流程,各組公司以簽訂的合同為基礎,按外貿作業流程(信用證的催審改、訂艙、投保、報檢報關、收匯核銷等)執行合同。在該階段,銀行、商檢、海關、貨代、保險等公司可在教室現場模擬業務辦理,各出口公司到相關部門辦理業務,并根據信用證和合同的要求,完成各項工作后,填制發票、裝箱單、提單、裝船通知書、保單、報檢單、報關單和匯票等相關單證。在外貿業務流程模擬過程中,學生能身臨其境體驗具體工作的操作,有效地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三)評價體系進程性評價:虛擬企業教學模式是根據工作進程設計,并以任務驅動的,因此評價體系也應體現進程性,必須對教學項目進行分解,以任務完成的進度和質量作為評價的基本指標,學生只能在完成上個交易任務后才能進入下個任務,從而使每項任務都能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多層面評價:在每個交易任務完成后,可以采用小組成果展示、小組交叉評估、教師點評、專家點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習成果進行評估。還可由教師、外貿專家以及學生代表組成評議組,對各組公司PPT匯報作現場評議。多角度評價:堅持進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綜合考察學生在各個崗位訓練模塊中體現的各種職業能力(計劃能力,執行能力,分析能力,業務熟練度、工作獨立性和工作態度等方面),并以此評定學習效果。總體評價由平時考核、個人作業和小組任務幾部分組成,其中小組成績對各個學習階段的總結和反饋。(四)實施效果虛擬企業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信息的搜索和業務的操作,不再感到枯燥無味。這種以用促學,在做中學的方式,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氛圍。在虛擬企業的交易中,隨著任務的持續推進,迫使學生必須緊隨工作進度保持高度認真的學習狀態,這樣能有效避免學生平時不用功,臨陣抱佛腳的現象,同時可以及時運用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取得更好、更持續的學習效果。在模擬訓練過程中,仿真實踐使學生對整個外貿流程有更全面、更完整的認識,使他們更了解進出口貿易的業務操作和洽談技巧,懂得妥善處理外貿業務的各種情況。同時,在多次的往來函電中,學生不僅能很好地閱讀理解信件,還牢固掌握了各環節中出現的高頻詞匯和術語,實現語言、商務知識和實踐的良好結合。在模擬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任務的討論和分析,更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與同事的溝通合作能力,執行任務的動手能力,全方位培養綜合職業素質。
虛擬企業教學模式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篇7
1影響出口的原因
首先,外需下降導致出口減少,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衰退,使居民消費信心指數下降,國外訂單數量大幅減少,這成為導致我國出口貿易惡化的主要原因,其次,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各國政府為了減緩經濟衰退,保證產業安全,保護本國企業不受外來競爭者的影響和減少失業,利用技術、環保等各種貿易壁壘對我國商品進行阻礙,再次,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貶值,而人民幣相對堅挺,外貿企業的價格優勢減弱,這給出口企業造成巨大壓力,最后,企業融資不順,金融危機造成的信貸虧損打擊了銀行的信心,銀行收緊信貸標準,導致信貸短缺。特別是對于某些中小型的外貿企業。面對信貸融資的不顧,再加上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上漲所導致的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上升,紛紛承受不了壓力,縮小生產規模甚至倒閉。
2外貿企業的應對措施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所具備的應對變革與激烈的外部競爭并且取勝于競爭對手的集合。我國外貿企業想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穩步發展,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經營管理工作。
2.1優化管理、降低成本
我國外貿出口商品能受到世界市場的親睞。很大原因在于我國商品具有價格優勢,我國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這些優勢使得我國企業生產成本低廉,在出口時能以低價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我國外貿企業如果還想保持低成本、低價格的優勢就必須注意對企業進行優化管理,特別是節省企業開支,比如生產企業可以通過改進生產流程、降低材料單耗、增加材料的利用程度,控制管理費用等來降低成本費用,使價格優勢繼續得到發揮。
2.2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質量
我國出口商品當中,有很多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還不具有達到品牌效應的標準,這使得我國外貿企業喪失了部分贏利空間,如果外貿企業能夠深入對商品和服務質量把關、加速創新研發來提高技術水平,以形成品牌效應,那么企業不但能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還可以為自己贏得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我國的外貿企業必須通過大力推動技術創新,提升出口商品的檔次和質量,增強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能力,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競爭優勢。
2.3做好風險防范的準備
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避險工具和方案,在經營管理方面,企業應該管理好海外應收賬款,避免形成呆賬壞賬。面對匯率波動風險,在與國外企業進行賬款結算支付時,應收進硬貨幣、支付軟貨幣‘企業可以恰當運用遠期結售匯等金融衍生工具鎖定未來匯率和財務成本,通過保值方案規避風險,外貿企業在選擇出口目標市場時,還可以采用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方式,減少對其中一個市場的依賴,積極發展新興市場,開拓出口新渠道,保證出口的順利進行。可喜的是,在上海召開的第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參展商們普遍認為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其商品頗為親睞,盡管全球金融危機,但去年對這些市場的出口是穩中有升,在低迷時期轉戰新興市場不失為明智之舉。3政府應采取的措施
我國是外貿依存度很高的國家,外貿出口給人民帶來了機遇,面臨出口額的持續走低,對我國就業率產生了嚴峻影響。加上目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國際市場上的不完全競爭因素存在,為了經濟穩定和社會和諧,我國政府必須采取合理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及適度的戰略性貿易保護來支持外貿企業。
3.1鼓勵銀行對外貿企業融資
外貿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融資,企業資金周轉不順必然導致產量下降、裁員求生存,這些問題更多的體現在中小企業身上,政府應鼓勵銀行向外貿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拓寬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問題。與此同時,推進貿易融資政策的出臺,著重加強對中小型企業在出口融資、出口信用保險和出口資金擔保等方面的支持,更好的惠及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
3.2加強國際合作,創造良好外貿環境
加強各國經濟合作在有效應對國際經濟危機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十七大提出我國要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剛結束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我國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加強與他國的合作,可以為我國外貿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和空間,各國通過互相降低或減免關稅、開放市場,可以實現國家之間的互利共贏,此外,中國對外貿易產生的摩擦很多,政府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也能對此起到緩和作用。
3.3采取政府補助、出口退稅政策
當前形勢下,政府可以采取適當的補助以彌補企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部分出口損失。此外,出口退稅也是一種有效的鼓勵外貿企業出口的手段,減少企業成本和負擔,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價格優勢,當然,國際上會有反對我國采取出口退稅的聲音,認為這會對他國企業造成威脅,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出口退稅是國際慣例,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要求,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政府有權利進行政策的調整來保障經濟穩定,加強對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從而保證貿易穩定與良好的就業。
3.4穩定匯率
篇8
2.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
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只能教給學生各種套路、組合,而后學生學習、模仿。這樣以來,學生只能是一味地完全按固定模式被動學習,離開課堂,掌握的只有教師教的固定套路,沒有自主學習新動作的學習能力。目前各高校健美操教學基本上采用以國家統一標準的成套健美操作為主體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講解健美操理論、健美操基本手型和步伐。在學時分配上,理論課占總課時的12%;基本手型和步伐占總課時的12%;成套動作學習占總課時的64%;自編操占總課時的16%;考核占總課時的8%。
3.教學方法
健美操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如領做法,即教師或學生帶領這個集體統一練習;有遞加循環法:即每學習一個動作或組合后,都在與前面所學的動作或組合連接起來練習;有連接法:即講學習的相鄰的兩部分串聯起來,在整體串聯起來;講解示范法:教師講解示范,教師以自身完成的動作,作為教學的動作范例,用以指導學生學習與練習的方法;語言提示法:教師發出的提醒的、指示的語言,用于指導學生的正常學習。
4.考核方法
高校健美操考核項目通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知識,第二部分是技術評定,第三部是平時成績。評分標準主要從動作標準、身體姿態、動作幅度、節奏感、動作連貫性和有無錯誤這幾個方面來評定。
二、基于外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健美操教學改革
1.健美操教學目標
現代健美操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高綜合能力,達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我們要從新的視角去看待健美操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對健美操教學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實踐。以“學習、創編、實踐、再學習”的創造力教學模式為主,在原有的運動參與目標、身體健康目標、運動技能的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應用型外貿人才所需的細節性目標,如通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具體動作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注意力,注意力是人們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們提高工作效率和獲得新知識的必要前提。健美操動作剛勁有力,節奏明快,容易使人在短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在健美操運動上來,提高注意力,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難點動作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解決難度動作的能力;通過學生對動作的改編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學生自編健美操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等。
2.教學內容的選擇及課時分配
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課時的分配直接影響健美操的教學方法。以往健美操教學內容主要是成套動作占總學時64%的比例,而且往往一學期要教兩套成套動作。這樣一來,教學目標自然是以完成成套動作為目的,教學方法上多會采用整體師范、分解教學等填鴨式教學,缺少了對學生基本素質和各方面能力培養的機會。結合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內容的構建上,突破傳統的以成套健美操動作為主的格局,注重基本能力、基本技術和其它邊緣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在完成健美操專項技術教學基礎之上,增加自我心理品質訓練、公關能力訓練、實踐能力訓練等內容,構建多方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健美操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突出“少而精“的特點,這里說的“少而精”對一整套的健美操動作采取抽取式教學,即抽出有代表性的二至三個組合進行教學,鼓勵學生提前預習,課堂上針對重點、難點動作采取以學生為主題的分組式討論、體驗、逐拍分析等方式進行教學,突出學生的觀察能力、糾錯能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對于成套動作的其他組合,有學生根據所學的學習方法自行完成,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在課時安排上,自編操和成套動作“少而精”的學習應該占有相同比例的課時,突出學生對新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
3.健美操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重點提高學生的認識,從基本技術、科學鍛煉原理、心理訓練等方面進行理論和技術的教學,為學生下一步創編操進行鋪墊,引導學生對突出自身個性特點的自編操作準備。根據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健美操在教學方法上應采用創造力教學,即教學的實施是使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能靈活運用技術,創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創編套路、組合,并在課堂領操實踐鍛煉中增長才干,提高綜合能力。具體方法以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為前提,以課堂觀察、研究、討論、體驗為主體,在結合以往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突出音樂節拍或口令與動作一致性,從運動形成的本質(建立條件反射)出發,從肌肉控制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練習、編排。
篇9
一、引論
從不同的角度來考察綠色壁壘,含義是有所不同的。有些研究認為,綠色壁壘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以及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為由,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根本目的,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規、條例,建立嚴格的環境技術標準,制定繁瑣的檢驗、評定程序等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貿易障礙。而一些研究則強調了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指出:綠色壁壘是發達國家憑借其科技優勢,通過立法制定繁雜的環保公約、法律、法規和標準、標志等形式,對進口商品設置的準入限制,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的單方面貿易限制,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非關稅壁壘,其實際是把環境保護的要求與國際貿易聯系起來,以保護環境為由,而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事實上,盡管關于綠色壁壘這一概念存在著不同的認識,但不難發現,這些認識大同小異。它們都強調了隱含于綠色壁壘背后的貿易保護主義本質。在狹義上,綠色壁壘可以被視為一個國家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借口,以限制進口、保護國內產業為目的,對海外商品進口所專門設置的帶有歧視性的或對正常環保本無必要的貿易障礙;在廣義上,綠色壁壘可以視為以保護環境和居民健康,促進地區和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為理由而在國際貿易中形成的對海外產品進口的限制。
二、綠色壁壘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綠色壁壘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中國產品的出口構成了極大的障礙,另一方面,為我國轉變對外貿易的增長方式,提升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機遇。
1.正面影響。(1)推進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隨著全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綠色壁壘效應的凸現和擴大將無形的迫使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采取強制措施,探索建立綠色貿易制度,構建資源節約型出口結構,推進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和數量增長向主要依靠質量和效益的根本性轉變,實現對外貿易與生態建設及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2)有利于提升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實現專利與標準的融合。綠色壁壘的實施,促進了世界各國重視與環境相關的科技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的普遍提高。從實質上說,環境貿易壁壘就是綠色高科技壁壘,技術壁壘的后面是專利,它要求將環境科學、生態學、衛生學等學科的原理全面運用到工業品和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的全過程中,從而形成一個從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的無公害的管理體系。因此,誰擁有新的技術、新的專利和新的標準,誰就擁有新的、更大的貿易領地。
(3)強化本土企業的法律、法規意識。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由政府出臺強制執行法規,能有效引導國民經濟進入綠色通道。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制定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善,而且法律執行很不力。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環境標準過低。聯合國與農業組織至今已公布了相關限制標準2522項,美國則多達4000多項,其他發達國家的控制標準達數百項甚至上千項,這些都會促進我國不斷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與環保產業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標準,強化本土企業的法律、法規意識。
2.負面影響。(1)影響我國的出口市場。因為我國貿易方向很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美、日、歐盟這三個地區。例如2005年中國對外出口,美國占了21.4%,日本11.0%,歐盟18.9%,香港16.3%,香港大多是轉口貿易,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這些國家的。而這些國家和地區大多數是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與環境委員會成員”,也是綠色貿易保護主義最為盛行的地區。由于我國長期忽視環保產業的發展,出口商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發達國家制定的環境標準。
(2)影響我國外向型出口產業的發展。綠色壁壘不斷影響農、畜、水等產品的出口、紡織品服裝的出口、機電產品的出口以及醫藥產品的出口,且有加重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90億美元的出口機電產品受到有關臭氧層保護國際公約的限制而被禁止生產和銷售還有80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綠色標志。
(3)加大了我國的就業壓力。由于國外綠色壁壘的限制,一些企業限產或破產,造成職工下崗或失業。2002年,僅2億美元的凍肉雞出口受國外綠色壁壘限制就影響了105萬人的就業。由于受限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大了我國的就業壓力。
(4)惡化了我國的貿易條件。近年來,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經常采取單方面的貿易措施,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由此引發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區域自由化貿易的形式,以低于區域環境標準為由將來自區域以外的產品包括中國的產品排斥在巨大的區域市場之外。隨著世界經濟組織因為環境問題產生雙邊或多邊的貿易摩擦,惡化了我國的貿易條件,不利于我國外貿的穩定發展。
(5)加劇污染產品和污染產業向我國轉移。由于我國環境保護標準低而數目少,環境保護和管理體系不健全,環境保護門檻較低,以及缺乏對環境因素的評估。一些外商投資者為了獲取可觀的經濟利益和逃避本國高額的成本內部化和綠色貿易管制,將一些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到我國境內生產,這在化工、造紙、印染、電鍍、農藥等行業尤為明顯。污染產品和污染產業向我國的轉移,一方面損害了我國消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對我國的環境造成更為嚴重的破壞。
三、針對綠色壁壘,中國的對策
由于綠色壁壘的影響,使中國陷入了資源壓力大、環境壓力大的兩難境地,所以消費者、企業、行會、政府要相互協作,使其向有利于我國的方向發展。中國可以以消費者為核心,通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引導企業生產綠色產品,推動政府和行會督促企業生產綠色產品,使我國產品順利進入國外市場,同時將國外不符合我國要求的產品拒之門外。
1.消費者要增強綠色消費意識,增強對綠色商品的需求。據有關專家預測,綠色消費將是21世紀的消費主流。當前國際市場上綠色產品涉及的范圍和領域十分寬廣,從綠色汽車、生態住宅、生態旅游、生態時裝到有機食品,其開放前景十分廣闊。所以提高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認識,增強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這會直接刺激企業發展綠色產業,生產綠色產品。
2.從企業來說,要積極發展綠色產業,主動申請國際綠色認證,擴大出口市場,實施綠色營銷。由于綠色產業涉及范圍廣,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大,市場前景廣闊。因此,應立足當前,放眼未來,面向國際市場,確立綠色產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只有通過ISO9000產品質量、ISO14000環境保護雙綠色認證、HACCP認證、ECO-TEXSTANDARD100等等認證,才能取得國際市場準入證;改變出口商品對某些發達國家的依存度,例如紡織品可以向中東發展;發達國家構筑的綠色壁壘涉及范圍廣泛,幾乎無處不在。發展中國家唯有采取適當有效的對策,推行綠色營銷戰略,才能讓自己的產品大大方方“走出去”,實現順利出口。3.行會要起到協調、預警、服務的作用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雖然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將不得不根據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向我國更大程度地開放市場,但對我國大量廉價產品的進入,一些國家為保護本國市場,必將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綠色壁壘對我國產品進入設置障礙,同時,我國也將按照承諾進一步向國外開放市場,國外產品可能以技術和管理優勢趁機擠占我國市場,我國一些行業、企業和產品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強烈沖擊。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由行業協會,專門搜集信息,建立網站,改變目前出口企業“信息孤島”的局面。國外有操作規范、作用強大的行業協會,但目前我們的行業協會力量很弱,企業基本上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建立行業協會,為企業搜集和研究信息,為企業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4.從政府來說,要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加快推行環境標志和環境管理體系綠色認證,同時按環保的標準對企業加強監管力度,實行綠色會計與綠色審計制度,推行清潔生產,提高企業和全民的環保意識。
政府機構應充分發揮部門的技術、信息、人才優勢,加強對國際及外國綠色認證標準的研究,及時收集、整理、跟蹤國外的綠色貿易壁壘,建立綠色貿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鼓勵企業積極申請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雙綠色認證”,例如在食品出口方面,要進行HACCP體系認證等等;通過開展綠色會計和綠色審計制度,引導企業自覺調整產品結構,采取清潔生產工藝,遵守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節約利用能源和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政府應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這將有利于幫助國民樹立綠色經濟意識與綠色經濟預期,迫使企業轉向綠色產品的研究開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綠色產業體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賴明勇許和連包群:《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理論、模型及實證》,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版
[2]張錫嘏:《外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其應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申進忠:《WTO協調環境貿易關系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4]趙玉煥:《貿易與環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宋明順:《WTO〈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規則實踐及對策》,中國計量出版社,2002年版
[6]石廣生主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成思危:“新經濟與中國21世紀的發展”,《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一期
[8]田小菁:“正視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二期
篇10
在外貿業務中,每筆交易的達成,多與買賣雙方的共同努力,相互協作密不可分。同時,為了擱置各自利益,買賣雙方存在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中要有合作,合作中競爭的行業特點必然給外貿英語信函賦予鮮明的行業特點。
外貿英語最顯著的文體風格之一是用語禮貌。禮貌的用語會給買賣雙方的合作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友好的氣氛是順利進行業務交往的前提,即使交易不成,也會起到“買賣不成人情在”的效果,為以后再次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措詞用語禮貌客氣
言語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禮貌客氣的措詞用語首先就在買賣雙方之間創造一個友好的氣氛。
1.對對方的一切友好表示,如詢盤、報盤、訂貨等不管接受與否多要表示感謝
We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Oct. 27 and sh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expanding the trade with you.
感謝你方10月27日來函,并希望同你方討論擴大貿易合作的可能性。
We are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inquiry of January 10th and enclose our illustrated catalog and price list giving the details you ask for.
很高興受到你方1月10日的詢價。根據你方要求,現寄上帶插圖的目錄及明細價格單。
We thank for your quotation of March 3rd and the samples of socks sent to us.
謹對3月3日的報價及寄來的襪子樣品表示感謝。
2.提供令人滿意信息時,要用語客氣
We have the pleasure to inform you that the shipment per S.S “Nan Fang” has gone forward and hope that it will arrive at the destination in perfect condition.
欣告你方“南方”輪已順利裝載,希望到達目的港時貨物良好。
Much to our delight, our manufacturers are prepared to rearrange their production for you.
令我十分高興的是,廠家為您重新安排生產。
3.提供令人不滿意的信息或向對方表示不滿時, 更要注意措辭
Please accept our apologies for being unable to entertain your counter-offer.
不能考慮你方還盤,甚歉。
Much to our regret, the L/C for your order No 105 has not reached us up to now.
令我非常遺憾的是,貴方105號訂單直至目前尚未到達我處。
It is regrettable to see an order dropped owning to no agreement on price; however, we wish to recommend you another quality at a lower price for your consideration.
很遺憾,因為無法就價格達成協議,失去了一個訂單。但我們仍建議你們考慮較低價格的另一品級。
4.向對方提出要求,也要講究禮貌客氣
Your early reply to our request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如蒙早日答復我方要求,我將不勝感激。
We look forward with keen interest to your punctual shipment.
我殷切希望貴方準時交貨。
二、避免消極否定的語氣
1.盡量避免使用具有否定含義的詞語
The shipment will not arrive in Boston until the end of August.
這句話強調了裝載的貨不能早來這樣一個不祥的事實,如反過來用積極肯定的語氣表達,效果就不同了,看了令人鼓舞。
The shipment will arrive in Boston at the end of August.
再看下面這個句子:
Your order can not be filled unless you request a minimum quantity of 1,200 pieces.
這句話不僅強調了什么不能做,而且還有指責對方的口氣,不易為人所接受。最好改為:
Your order can be filled if you request a minimum quantity of 1,200 pieces.
再如:We are holding back your shipment until we receive your payment. 應改為:
We will forward your order to you as soon as payment is received.
2.防止“冷漠” 和“不必要條件”
Your car will be picked up on Tuesday at noon.
本句并無語意毛病,但如采用較積極說法,效果則更好。
Your car will be waiting for you on Tuesday at noon.
下面再看“不必要條件”措詞的不足之處。
a. If you send us a check for $1,200 right away, you will be able to---
b. By send us a check for $1,200 right away, you will be able to---
a句中含有對方可能不會寄交支票來的言外之意。把“if”至于句首,則更強調了條件限制。而b句雖表達同樣意思,卻無上述否定可能性的言外之意。
3.要采取對方立場
作為一個交際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使對方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受到尊重。對方會原諒你的無意疏忽或模棱兩可的態度,卻受不了你的輕視鄙薄。
高明的交際者采取對方的立場,使對方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受到尊重。他們在書面交際中,推敲詞句,尤為注意采取對方的立場。請看下例:
We have a very good selection of winter clothes in the spring at the Hua Liang Clothing Store.
上面這句話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寫的角度側重了發信人而不是收信人。如將上述句子改寫如下,則效果更佳:
You can choose from a very good selection of winter clothes in the spring at the Hua Liang Clothing Store.
這個句子強調了有各種各樣的冬季服裝可供收信人挑選,強調了收信人的利益。同時,用“You can choose”更顯得親切、直接。
在撰寫說服性信件時,采取對方立場尤為重要。因為如要說服對方購買一件商品或采取一項行動,對方必然先考慮是否對自己有利。請看下面兩例:
We advise you to order at once as our stock will soon be sold out.
To have a good supply of shoes, please order at once as our stock will soon be sold out.
第一句只表明“你的需要”,而第二句則把讀者的需要和利益考慮進去了。
以下兩例因考慮了對方的立場,句子得到明顯改進:
(1)We will deliver the order by February 10.
You will receive your order by February 10.
(2)We can allow you half of the invoiced amount for packing if you return the empty crates.
You can pay only half of the invoiced amount for packing if you return the empty crates.
以禮貌客氣求合作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則是激烈的競爭。常言道:No bargaining, no business. 在激烈的競爭和討價還價中,還必須講求策略。講究謀略的手段之一就是巧用委婉模糊表達。因此,委婉模糊的表述也是外貿英語的重要文體之一。所謂委婉模糊表述,就是把有些詞匯的有限外延巧妙結合起來,使其內涵的可塑性和外延的模糊性有機地融為一體,隱其真情于字里行間,寓其實于“弦外之音”, 把自己真正的意圖用委婉模糊的方法表達出來。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迂回表達,聲東擊西
We have concluded substantial business with many other clients at a lower price than yours.
我方已與其他許多客戶以低于貴方的價格大量成交。
這里并未直接指出對方價格偏高,只是委婉地用“其他許多”這種言彼指此的迂回方法把自己的態度明確地暗示出來。“其他”指誰?“許多”是多少?單從語義上看很不明確,但是,言者的明朗態度正是寓于這種模糊之中。
2.講究分寸,留有余地
We shall see our way clear to make shipment as early as possible. 我方將設法盡早交運。
“設法”并非承諾,盡早亦無時限,只是一種意向,既不卑也不亢,這就給自己恰當處理問題留有余地而爭取主動。
3.措詞模糊,亦此亦彼
What you said yesterda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question of agency has had our attention.
你昨天所說與有關的問題我已予注意。
“已予注意”并沒有明確的概念,進可攻—同意,退可守—拒絕。內涵可塑,需對方揣摩,外延無限,便于回旋。
4.籠統委婉,推諉搪塞
We had better put the matter aside for further discussion sometime later.
最好把此事留待以后進一步討論。
用“留待以后”這種回避目前,著眼未來,表面肯定,實際否定的委婉方式,來推托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不僅能照顧對方的感情,還能維護雙方的業務關系。
總之,在實際對外貿易業務活動中,只要根據其行業特性充分考慮外貿英語信函的文體風格,是會達到預期效果的。
【參考文獻】
篇11
1.2文化差異顯著
商務英語的本質仍是英語,其出生成長時被滋養與熏染的文化與我國并不相同,區別于根植我國文化土壤的漢語,因此,文化差異也會在其語言的使用中體現出來。中華民族自古崇尚“龍”,并以之為民族圖騰,象征著民族的優秀精神,將自己稱之為龍的傳人。西方文化卻認為龍(dragon)是貶義的惡魔、邪惡的象征,在兩種文化中不同的意義也表現于漢語和英語之中。如中國人以“亞洲四小龍”來稱呼時,英語的表達并非“thefourAsiandragons”,而是“thefourAsiantigers”。因此,在商務活動中,業務人員需要了解到語言的交流亦是文化的交流,各國文化差異需要被尊重亦需要被重視,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出現的交流誤會。
1.3語言簡潔且規范
商務英語慣用簡潔的表達,較多使用縮略語。這一點符合發過言語學家A.Martinet的言語經濟原則:人的惰性使人們在言語活動中盡量減少力量的損耗,采用熟悉的、省力的、多功能的表達形式。這一理論又符合當今商業領域的高效工作理念。由此,我們常能看到類似于“B/L”表示“海運提單”“、forex”表示“外匯”的現象,這種縮略短語的使用可以提高日常生活的效率,減少投放于溝通方面的而精力。規范且正式的語言要求在商務英語的書面用語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由于商務英語專業性強,涉及到的領域往往又牽連到法律問題,所以,商務英語的使用又必須添加規范正式的特點,以防止誤解或歧義的產生。如商務英語在表述購買的意思時通常選用“purchase”而非“buy”的原因便在于為了滿足這一特點,商務英語多選用正式用語而非口語。在書寫文件時,為了使其看上去更加莊重,撰寫人也往往使用古詞匯或拉丁語。
1.4固定句型與套語使用
商務英語正式、專業,在撰寫文件時會有一些特定表述,這是在長期的外貿業務交流中逐漸形成的固定的句式和套語。例如,如果我們用“sir”作為外貿函電的稱呼語,那么“Yoursfully”或“Respectfullyyours”則被作為結束語使用。當然,套語的使用并不局限于此,也有一些成文的套語和句式被使用在合同和外貿英語函電之中。
2、商務英語在對外貿易中的應用
商務英語作為對外貿易活動的基本交流工具,在多個方面都有運用,在此,我們針對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敘述。
2.1在國際談判中的應用
在實現對外貿易合作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定期或不定期的雙方會面,就一些事務進行磋商與交流,達成共識或簽訂合同。在談判時,雙方進行交流的語言是商務英語,簽訂合同等書面文件時依舊采用的是商務英語,由此可見商務英語在對外貿易合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在使用商務英語時必須達到準確標準的詞匯運用,以促進合作雙方談判目的的達成。
2.2在商務貿易廣告中的應用
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廣告的運用。在對外貿易廣告中的商務英語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通過廣告宣傳向外界更好的展示自身和推介自身產品,并在這兩個過程中注重對商務英語的策劃。在產品廣告中使用的是一種應用語言,文案人員要使用優美、標準、能夠準確的表達自身的風格特征的語言以激發目標受眾對產品的購買欲望,這與普通語言風格并不相同。為了將商務英語的知識、欣賞和商業價值充分展現出來,我們要勇于打破傳統思維方式,注重推陳出新,以表達出廣告的深層次含義。
2.3在商務函電中的應用
全球一體化的步伐在不斷推進,由此我們可以做出未來國際間越來越頻繁的商務合作的推測,在這一演進中,商務函電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大,商務英語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加明顯。商務函電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雙方進行有效交流,進而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它包括紙質函電、電子函件和商務電話三大類。通過使用商務英語,在函電中交換雙方意見,表達己方合作意愿與自身特點,促進雙方的互相了解,最終達成雙方意見,實現雙贏。
2.4在對外貿易翻譯中的應用
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商務英語已經成為這一商務活動不可缺少的語言工具,由于其在翻譯環節(包括書面翻譯和口語翻譯)的高要求,使得商務人員正不斷加強這一方面的學習,通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商務英語水平來完成對外貿易翻譯。書面翻譯要求達到標準化、用詞準確、清晰,使函件中的信息能夠被正確,完整的表達。口語翻譯,一般說來,難度要大于書面翻譯,因其是實時翻譯,需要在考慮到交流雙方當時的語境、了解對方用語風格與當地風俗習慣之后進行準確、及時的翻譯。我們相信,在企業不斷重視員工商業英語專業化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對外貿易的一系列活動一定可以發展的更加完善,企業在對外發展中會更加順利。
3、影響商務英語應用于對外貿易的因素
3.1商務英語的背景知識
商務英語的背景知識對商務英語在對外貿易中的應用占據一定影響,貿易背景的了解是使用商務英語的前提。在開展國際商務活動的過程中,從業人員如果對關系到貿易交流的相連環境知識(包括是時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報以業務發展歷程和未來貿易發展趨勢等)有了一定的掌握,則在對外貿易活動中能夠對商務英語的使用做到更好的運用。在針對不同文化、地理背景的人們交流時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注意不要觸碰放低敏感話題。
3.2商務英語的語言決策和交際技巧
商務英語的語言決策和交際技巧之處雖主要都是語言運用方面的策略,但語言決策更注重于在商務活動過程中對于語言方式的決策。其中的語言方式包括語句、詞匯應用、語音、語氣和表達方式的選擇。科學合理的選擇商務英語語言,無疑可以促進雙方更好的交流合作,推動貿易的完成。良好的商務英語的交際技巧在對外貿易中的主要作用在于:通過對商務英語靈活而藝術的使用避免或化解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尷尬局面,最終達成雙方合作貿易。商務人員交際技巧的高低影響著雙方交流與合作是否能順利、圓滿的進行,出于更好完成工作的考慮,我們要求商務人員能夠做到依據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交流技能、準確把握商務英語的使用尺度、增加交流經驗。
篇12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對外貿易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世界各國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近幾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額持續增長,國民經濟蓬勃發展。但是,要想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拓展,還需要積極發揮知識要素的作用,使知識成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不二要素。具體而言,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國要想順利發展對外貿易,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
1.運用新知識,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貿易商品結構
針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應該選擇一筆市場需求量旺盛、產業聯系性強的非成熟技術產品,由國家投入資金,提高R&D投入,并借助高新技術逐漸形成獨立的研發能力。與此同時,我國還要及時調整貿易結構,擴大我國短缺產品、先進機器設備的進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購買技術專利。在進口的基礎上還要多研制,形成自我發展能力,爭取推動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誕生。
2.適應知識經濟要求,創新外貿體制和外貿戰略
為了促使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軌,大中型外貿企業(集團)應該盡快建立起自己的技術開發機構,或者將現有的科研設計院所引入外貿企業,或讓其自身成為科技型企業,發展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協作關系,打通知識生產、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的各個環節,推動知識成果的應用。
3.建立健全動力機制和激勵機制
知識經濟是當今世界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其特點是經濟的繁榮不是直接取決于資源、資本等硬件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賴于知識和有效信息的積累和使用。因此,知識在工業經濟時代只是生產的要素之一,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則不僅僅是生產要素之一,而且還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性因素。有鑒于此,我國要加快改革外貿體制,充分借助稅率、利率、匯率等經濟杠桿,促使外貿企業走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桎梏,走到技術密集型的軌道上來。同時,我國還要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技術升級和創新,要充分利用知識信息資源,擴大出口產品的知識“含金量”和附加值。
4.采取技術導向型發展戰略
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導向型發展戰略就是依據世界經濟與科技發展態勢以及本國的實際情況,在本國政府宏觀調控下通過市場經濟的組織方式和實施手段,有序地開展對外貿易,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以最大限度地獲得國際貿易利益,促進我國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
5.加快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
要加強技術市場基礎條件建設,完善有關技術市場的法制法規,調動和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外貿企業等市場主體進入市場。我國外貿企業還應該提高對技術貿易的重視程度,購買亟需的高新技術,促使外貿產品出口逐漸向質量型和集約型轉變,不斷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6.擴大技術出口,推動知識成果轉化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技術雖然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存在進一步提高的空間,研究與開發力量也不十分雄厚,但我們在某些領域還是具備一定實力的,高科技開發能力和競爭優勢依然存在。因此,我國在繼續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要適當擴大技術出口,通過技術出口帶動成套設備的出口,維持現有產品的技術差距優勢,促使國內相關知識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減少對引進技術的依賴程度,使我國的外貿能更好適應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軌的時代。
7.培養高素質的外貿人才
知識經濟下的對外貿易內容更為復雜,形式更為多樣,這就要求外貿人員必須具備工程技術、外貿業務、外語及經營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為能更多地造就培養出高素質外貿復合型人才,首先,加大我國教育的整體投入,調整外貿專業課程設置,適當增加一些工程技術類的必修和選修課,拓展學生的思維。此外,課程安排上應充分重視實踐,擴大實踐的內容,豐富實踐的形式,讓外貿專業的學生具備相當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次,增加外貿在崗人員在職培訓和后續教育的機會,加快其知識更新的步伐。知識經濟時代,學習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它將成為個人或組織發展的有效工具。當然,學習型社會中的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正規教育,非正規環境下的學習與培訓變得更為重要和普遍。因此,外貿部門和企業應尋求有效的聯系方法促進企業或部門內部的互動學習以及尋找外部合作,如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這有助于這些部門和企業的創新。
篇13
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對一些污染環境,影響生態環境的進口產品課以進口附加稅、或者限制、禁止其進口,甚至實行貿易制裁。例如: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規定,所有在美國出售的魚類都須來自經美方證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二)綠色技術標準
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較高,處于技術壟斷地位。它們在保護環境的名義下,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環保技術標準,限制國外商品進口。這些標準都是根據發達國家生產和技術水平制定的,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是可以達到的,但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因而勢必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發達國家市場之外。歐盟啟動的ISO14000環境管理系統,要求進入歐盟國家的產品從生產準備到制造、銷售、作用以及最后處理階段都要達到規定的技術標準。ISO14000系列標準提供了以預防為主,減少和消除環境污染的管理辦法,是解決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世界各國在統一的環境管理標準下平等競爭提供了條件,但同時也為發達國家設置環境壁壘提供了依據。
(三)綠色環境標志
環境標志也稱綠色標志、生態標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門或民間團體按照嚴格的程序和環境標準頒發給廠商,附印于產品及包裝上,以向消費者表明:該產品從研制、開發到生產、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均符合生態和環境保護要求。綠色標志產生的時間不長,但發展十分迅速,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只有得到“綠色環境標志”才能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因而綠色標志又有“綠色通行證”之稱。從1978年德國率先推出“藍色天使”計劃以來,許多發達國家紛紛效仿,如:北歐四國的“白天鵝制度”、歐洲聯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環境選擇制度”、日本的“生態標志制度”等。環境標志制度對環境保護的獨特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也為構成貿易壁壘提供了可能。
(四)綠色包裝制度
綠色包裝是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環境的包裝。它在發達國家廣泛流行。目前,世界各國在環保包裝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規定、啤酒、軟性飲料和礦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環使用的容器;制定強制包裝再循環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廢棄物處理法”等;稅收優惠或處罰,即對使用可再循環包裝材料的廠商征收較高的稅賦,以鼓勵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五)綠色衛生檢疫制度
基于保護環境和生態資源,確保人類和動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劑等的影響,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制定了嚴格的環境與技術標志。由于各國環境與技術標準的指標水平和檢測方法不同,以及對檢驗指標設計的任意性,而使環境和技術標準可能成為綠色貿易壁壘。1986年,素以“陶瓷王國”著稱的我國,在美國陶瓷市場的占有份額僅及日本同期同類產品的1/10,致使我國輸美產品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國認為我國產品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鉛含量嚴重超標。
(六)綠色補貼
為了保護環境和資源,有必要將環境和資源費用計算在成本之內,使環境和資源成本內在化。發達國家還將嚴重污染環境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降低環境成本。使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成本卻因此而提高。更為嚴重的是,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企業本身無力承擔治理環境污染的費用,政府有時只能為此給予一定的環境補貼。發達國家又以這種“補貼”違反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為由,限制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進口。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由于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達國家對環保的標準和認識往往超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運用綠色保護來實施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和歧視行為,使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場之外。我國處在發展階段,綠色保護對我國產品出口已經產生很大的影響。主要有:(一)對產品出口市場范圍的影響
1995年我國主要的外貿出口市場是香港、日本、美國、東盟、臺灣省、韓國等,對它們的出口份額約占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4/5。這表明我國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多數都是世界貿易組織與環境委員會的成員,環保行動起步早,成效大,公眾環保意識強,環保技術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從環保立法進入了環保執法階段。如果這些國家和地區憑借自身在環保方面的優勢,在世界貿易組織中極力要求將貿易與環境兩者緊密掛鉤,并制定對發展中國家過于苛刻的統一環境標準,這將使得我國產品出口市場范圍面臨縮小的可能。
(二)對產品出口增長速度的影響
1994年我國工業制成品出口達1013.3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的83.7%,其中機電產品出口3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9%,高于總出口增長速度6%,199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為438.6億美元,比十年前增長25倍,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達到29.5%,成為我國第一大類的支柱性商品。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加快機電產品出口是今后我國擴大對外貿易,躋身世界貿易強國之列的必然選擇和重要依托。但面臨的困難之一就是發達國家制定的產品進口標準,例如防污標準、噪聲標準、電磁輻射標準等,為我國機電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增加了難度。另外,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后簽署的文件不僅包含工業品貿易,而且還包括農產品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方面的環境保護問題。如果發達國家在新的多邊自由貿易體制中肆意推進環境壁壘,以保護本國市場為目的而提高產品的環境標準,對于實現我國加快出口的戰略目標將產生影響,產品出口增長速度勢必減緩。
(三)對出口產品成本和企業效益的影響
環境壁壘的制定實施必然會涉及產品從生產到銷售乃至報廢處理的各個環節。它要求將環境科學、生態科學的原理運用到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銷售等過程中去,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無公害、無污染的環境管理體系。因此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制造商為了達到進口國的環境標準,不得不增加有關環境保護的檢驗、測試、認證和簽訂等手續并產生相關費用。產品的外觀裝潢、出口標簽和商品廣告也將作大幅度調整。因此,出口產品各種中間費用及附加費用的增多,將使我國目前出口產品日益上漲的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作為出口產品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將因此受到影響。
(四)對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的影響
近年來,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經常采取單方面的貿易措施,限制外國產品的進口,由此引發的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這兩大區域性經濟組織成員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它們的環保水平和環保標準大致接近,個別成員國存在的差距也在趨于協調一致。因此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區域自由貿易的形式,以低于區域環境標準為由將來自于區域以外的產品,包括中國產品排斥在巨大的區域市場之外。隨著世界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中國也會不可避免地與其它發達國家或區域性經濟組織因為環境問題產生雙邊或多邊的貿易摩擦。
綠色保護除對我國出口有深遠影響外,還對我國招商引資產業導向產生影響。由于發達國家推行貿易壁壘,其本國環境標準已日趨嚴格,在這些國家已被限制或淘汰的重污染產業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種轉移污染行為使發展中國家環境狀況更為惡化,國家利益受到損害,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受到影響。中國作為一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國家,在伴隨外資大量涌入的同時,少數海外投資者為了獲取可觀的經濟利益和逃避本國高額的污染處罰,利用我國寬松的環境標準,投資興建污染密集型企業(在化工、印染、電鍍、農藥等行業尤為明顯),應引起我國有關方面的注意。
此外,我國也是進口方面環境保護的受害者。近年來,國外一些廢舊的工業垃圾的進口嚴重污染了環境;舊服裝、舊磁帶等生活垃圾的進口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國目前存在的環保問題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環保法規與標準尤其是與經貿有關的尚不健全,與發達國家距離甚遠。特別是近年來,由于亂上項目,盲目開發,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質量。同時我國外貿行業還存在環保意識淡漠、行政管理簿弱、外貿發展戰略存在嚴重缺陷、政策不完善、環保投入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危及對外經濟貿易及整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具體表現在:盲目開發一些出口產品,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據不完全統計,1993年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的出口額達60億美元;污染較重的中間產品和制成品的出口額達200多億美元;其中農藥、制革、染料等高污染產品的出口額達78.5億美元,尤其是一些外向型鄉鎮企業通過土法煉焦、煉鋅、小電鍍、小造紙等,盲目開發高污染產品的出口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可怕的災難。三資企業的控制不嚴導致環保工作失控。一些國家和地區乘機把高污染產業向我國轉移,特別是港澳臺一些企業將保護臭氧層的國際公約限制和禁止的物質的生產轉移到大陸,1991年在沿海地區建立的生產泡沫塑料的企業達29家,投資額為2032萬美元,生產滅火劑、清洗劑、制冷劑等的企業有46家,投資金額達2500萬美元,這給我國履行國際公約增加了難度。據我國外經貿部公布,我國出口產品受影響的主要是以下環境標準:1.陶瓷產品含鉛量。2.皮革中五氧苯酚殘留量。3.為保護臭氧層,對使用受控的物質產品,如冰箱、空調、泡沫塑料及制品的限制,發膠將于1999年停產、禁用,這將沖擊我國50億美元的出口貿易。4.環境標志的廣泛使用沖擊我國40億美元的出口。5.我國一些食品的出口因質量特別是農藥殘留量和其它有害物質超標問題而受到嚴重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標準的差異或空白還為某些企圖保護本國市場,對我國實施貿易歧視的國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針對綠色貿易壁壘我國的對策與思考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全民環境意識的提高離不開廣泛的宣傳、教育。對外經濟貿易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特別是在國際環保公約,環境標準等法規上做文章,使得各級經貿工作者充分認識到環境在我國外經貿工作中的重要現實意義。我們應做好對外貿易與環境保護負面情況的報導,把環保導入企業的經營決策,樹立危機感、緊迫感。山東省凍雞肉由于農藥殘留量超標而失去國際市場,造成經濟損失。這些教訓應該使我們清醒地意識到環保已不僅僅是影響企業的發展,而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
(二)建立、健全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強化貿易環境執法
在污染防治方面,我國雖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但因與現實需要不相適應,可操作性差,處罰力度不夠;在征收污染物超標排污費與治理成本倒掛,實際上是用經濟手段誘導排污單位購賣排污權,而不是促使其治理。因此,今后應逐步完善各項環保法規,以預防為主,強化監督管理。要強化政府的環境管理職能,對經貿活動中違反環境法規的行為要依法懲處,發揮綠色產品和環境標志的示范作用,加強廣大消費者的社會監督作用,推動綠色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綠色產品成為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
(三)盯住國際標準,適應世界潮流
國際上各種環保法規層出不窮,我國應及時掌握信息,以便盡早采取對應措施,盡量減少損失。對于國際公認的標準、制度更要積極遵守。國際標準化組織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環境管理委員會,開展環境管理體系方面的標準化工作,制定ISO14000系列國際標準,這一方面將使不符合該標準的產品排斥在國際貿易之外,另一方面也為發達國家設置環境壁壘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了適應國際市場對出口產品環境標準的要求,我國質量認證和環境保護部門應抓緊對該標準在我國的實施進行可行性研究,并通過行政立法程序將該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在全國范圍推廣使用,與該國際標準有關的國內配套法規亦應盡早制定。該標準的采納實施,有利于促進我國出口產品在環境標準方面達到國際要求,減少國際貿易摩擦,擴大產品出口,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四)推行環境標準制度,開發環境標準產品
環境標準顯示的是人類知識和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一個巨大進步。目前世界上,約有20個國家和地區推行了環境制度,我國應盡快完善并實施“國內綠色標志”工作,在出口產品的質量標準、制造工藝和產品認證方面,應參照國際標準和準則,爭取國際社會承認。我們要認真研究主要貿易伙伴綠色產品、綠色標志方面的規定。要積極鼓勵企業爭取國際綠色認證,積極發展無污染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嚴格限制乃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產品的生產出口。
(五)發展綠色市場、開發綠色產品、開展綠色營銷
隨著保護環境與保護資源意識的不斷加強,一個以環境與資源保護為目的新興行業——綠色產業正方興未艾。同時,它帶動了綠色產品的開發和綠色市場的形成。據估計,未來10年內綠色產品將主導世界主要市場。我國應適應這一綠色潮流,改造產品設計、包裝、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環保因素,努力達到各種技術、安全、衛生、環境標準以及包裝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環保因素,努力達到各種技術、安全、環境標準以及包裝、標簽規范,順應綠色消費的需求,同時開發環保成本低、質優,符合國際環境標準的綠色產品。在這一新的國際貿易領域打開市場。
(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利用國際力量,抵制貿易壁壘
雖然烏拉圭回合作出一項《關于貿易與環境的決定》,以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并規定一些基本條款,但其中也包含保護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免受發達國家歧視的保障條款。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相關的一些條款和國際組織的協議,聯合發展中國家,抵制發達國家利用綠色保護而采取歧視政策,以保護我國對外貿易的順利發展。
(七)財政金融部門要向綠色產業傾斜,加大對綠色產業資金投入
要使我國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增強我國綠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使綠色產品和技術走出國門,離不開財政金融部門的扶植。財政部門應給予綠色產業以優惠的鼓勵政策,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投放。金融部門應在信貸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具體做法是:1.把環保因素作為銀行信貸的重要條件,審慎對待每一筆借款,拒絕有污染的產品和項目的信貸支持;2.大力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耗、少污染的產品和產業的出品;3.運用外匯儲蓄引進急需的環保技術和設備;4.試辦中國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