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產業研究報告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產業研究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產業研究報告

篇1

關于產業鏈分析,本報告的研究涵蓋了沙拉醬上游原材料和設備、下游客戶、營銷渠道、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策略建議等,更具體的分析還包括沙拉醬主要應用領域及消費、主要地區及消費、全球主要生產商、經銷商、原料供應商、設備提供商及他們的聯系信息、產業鏈關系分析等。

本報告的研究還包括沙拉醬產品參數、生產工藝、成本結構、以及按地區、技術和應用分類的數據信息等,最后包括案例模式的沙拉醬新項目SWOT分析和投資可行性研究。

總體而言,這是一份專門針對沙拉醬產業的深度研究報告。研究中心采用客觀公正的方式對沙拉醬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了深度分析闡述,為客戶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本項目在運作過程中得到了眾多沙拉醬產業鏈各個環節技術人員及營銷人員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第一章 產業概述

1.1 沙拉醬定義

1.1.1 沙拉醬定義

1.1.2 沙拉醬產品參數

1.2 沙拉醬分類

1.3 沙拉醬應用領域

1.4 沙拉醬產業鏈結構

1.5 沙拉醬產業概述及主要地區發展現狀

1.5.1 沙拉醬產業概述

1.5.2 沙拉醬全球主要地區發展現狀

1.6 沙拉醬產業政策分析

1.7 沙拉醬行業新聞動態分析

第二章 沙拉醬生產成本分析

2.1 沙拉醬原材料價格分析

2.2 沙拉醬設備的供應商及價格分析

2.3 勞動力成本分析

2.4 其他成本分析

2.5 生產成本結構分析

2.6 沙拉醬生產工藝分析

2.7 全球20xx-20xx年沙拉醬價格、成本及毛利分析

第三章 技術資料和制造工廠分析

3.1 全球主要生產商20xx年產能及商業投產日期

3.2 全球主要生產商20xx年沙拉醬工廠分布

3.3 全球主要生產商20xx年沙拉醬市場地位和技術來源

3.4 全球主要生產商20xx年沙拉醬關鍵原料來源分析

第四章 沙拉醬產量細分(按地區、產品類別及應用)

4.1 全球主要地區20xx-20xx年沙拉醬產量細分

4.2 全球20xx-20xx年沙拉醬主要產品類別產量

4.3 全球20xx-20xx年沙拉醬主要應用領域產量

4.4 全球沙拉醬主要生產商20xx年價格分析

4.5 美國20xx-20xx年沙拉醬產能、產量、價格、成本及產值分析

4.6 歐盟20xx-20xx年沙拉醬產能、產量、價格、成本及產值分析

4.7 日本20xx-20xx年沙拉醬產能、產量、價格、成本及產值分析

4.8 中國20xx-20xx年沙拉醬產能、產量、價格、成本及產值分析

第五章 沙拉醬消費量及消費額的地區分析

5.1 全球主要地區20xx-20xx年沙拉醬消費量分析

5.2 全球主要地區20xx-20xx年沙拉醬消費額分析

5.3 全球主要地區20xx-20xx年消費價格分析

第六章 沙拉醬20xx-20xx年產供銷需市場現狀和分析

6.1 20xx-20xx年沙拉醬產能及產量統計

6.2 沙拉醬20xx-20xx年產量及市場份額

6.3 沙拉醬20xx-20xx年銷量綜述

6.4 沙拉醬20xx-20xx年供應量、銷量及缺口量

6.5 中國20xx-20xx年沙拉醬進口量、出口量及消費量

6.6 沙拉醬20xx-20xx年成本、價格、產值、毛利率

第七章 沙拉醬核心企業研究

7.1 Hellmann’s

7.1.1 企業介紹

7.1.2 產品圖片與參數

7.1.3 產能、產量、產值、價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1.4 聯系信息

7.2 卡夫亨氏

7.2.1 企業介紹

7.2.2 產品圖片與參數

7.2.3 產能、產量、產值、價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2.4 聯系信息

7.3 Frenchs Classic Mustard

7.3.1 企業介紹

7.3.2 產品圖片與參數

7.3.3 產能、產量、產值、價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3.4 聯系信息

7.4 Tostitos Salsa?

7.4.1 企業介紹

7.4.2 產品圖片與參數

7.4.3 產能、產量、產值、價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4.4 聯系信息

7.5 Best Foods Mayonnaise

7.5.1 企業介紹

7.5.2 產品圖片與參數

7.5.3 產能、產量、產值、價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5.4 聯系信息

第八章 沙拉醬價格和毛利率分析

8.1 價格、供應及消費分析

8.1.1 價格分析

8.1.2 供應分析

8.2 毛利率分析

8.3 全球各地區價格對比

8.4 沙拉醬不同種類產品價格分析

8.5 不同價格水平沙拉醬市場份額分析

8.6 不同應用領域沙拉醬毛利率分析

第九章 沙拉醬營銷渠道分析

9.1 沙拉醬營銷渠道現狀分析

9.2 貿易商和分銷商及其聯系信息

9.3 出廠價、渠道價和終端價分析

9.4 各地區沙拉醬進口、出口和貿易

第十章 沙拉醬行業20xx-20xx年發展預測

10.1 沙拉醬20xx-20xx年產能及產量預測

10.2 沙拉醬20xx-20xx年產量及市場份額

10.3 沙拉醬20xx-20xx年銷量綜述

10.4 沙拉醬20xx-20xx年供應量、銷量及缺口量

10.5 沙拉醬20xx-20xx年進口量、出口量及消費量

10.6 沙拉醬20xx-20xx年成本、價格、產值、毛利率

第十一章 沙拉醬供應鏈分析

11.1 沙拉醬原材料主要供應商和聯系方式

11.2 沙拉醬生產設備供應商及聯系方式

11.3 沙拉醬主要供應商和聯系方式

11.4 沙拉醬主要客戶聯系方式

11.5 沙拉醬供應鏈條關系分析

篇2

自動駕駛指汽車至少在某些具有關鍵安全性的控制功能方面(如轉向、油門或制動),無需駕駛員直接操作即可自動完成控制動作。國際汽車工程學會對該技術劃分為5個等級,成為業界使用的主要標準(我國在定義智能網聯汽車時對智能化的劃分也采用了5級分法)。與自動駕駛伴生的概念還有無人駕駛、智能駕駛,三者的內涵所指并不相同。

自動駕駛作為顛覆人類出行方式的革命性技術,受到來自宏觀環境方方面面的影響。億歐智庫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個層面對國內自動駕駛產生、發展的宏觀背景做了較深的分析。

篇3

回顧造紙產業發展情況,*市十年來造紙產業的發展史是一段在夾縫中生存的歷史,是一段區域產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歷史,是一段由產業鼎盛邁向產業衰退的歷史。

*市造紙產業所受到的歧視性待遇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和其它地區實行的發展政策不一。國家對其它地區實行的是達標排放,對*市實行的是總量控制排放;二是對*市下達的COD濃度排放標準遠比其它地區嚴格。如上海市排放標準是300mg/L,而*市的排放標準是90mg/L;三是治理的措施不同。全國許多地區是邊治理邊生產,而*市是先治理達標再恢復生產。上述歧視性政策產生的必然結果是鼓勵其它地區造紙產業發展,扼殺了*市造紙產業的發展權。

在這種政策影響下,*市造紙業出現了很大的衰退。一是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市造紙企業最多時期近300家,十年的環保整治行動中,關閉了大批造紙企業,到20xx年全市剩余造紙企業為148家,并且全部為再生紙企業。20xx年根據上級要求,*市又關閉了50家企業,并對留下的98家企業進行了組合,目前僅剩48家再生紙企業;二是產業優勢迅速下降。目前全市造紙產量由1996年前后全國12%降到不足2.6%;三是造紙產業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在造紙產業整治中,一些企業家和產業工人產生了一些復雜的發展心態,許多企業在不公平的政策面前喪失了發展信心,沒有勇氣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只是被動地應付關閉,導致整個造紙產業技術落伍;四是造紙產業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大量外流。許多企業家紛紛攜帶資金和技術到外地承包或創辦造紙企業,有一些企業家在本地辦的是小企業,到外地卻辦成了大企業,并且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二)依靠轉型實現再度崛起的可行性

1、長期的造紙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造就了大量的人才。*市造紙業發展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明朝嘉靖年間,大隗雙洎河沿岸就開始利用本地自然資源進行手工造紙,隨著歷史的演繹,*市造紙技術不斷發展提高。正是有了這樣悠久的造紙傳統,也使*市在造紙業中鍛煉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熟練技術工人和經營管理人才。

2、多年來的造紙業發展形成了廣泛且穩固的客戶群體。

3、關閉組合后保留下的企業全部是骨干造紙企業。

4、造紙產業關閉到位后可能會有一些政策上的調整。只要積極爭取,環保政策可能從總量控制排放轉變為達標排放。

5、世界及我國紙量需求的增長給*市造紙業發展帶來了增長空間。據預測,20xx年前世界紙漿、紙品及紙制品需求年均遞增2.5%左右,我國年平均遞增6左右,造紙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6、我國紙業的高成長性為*市造紙業崛起帶來了可能。從行業發展環境分析,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環境比較優越,市場規模大、成長性高。目前我國紙業國際化進程明顯加速,突出表現為產品市場國際化,投資國際化和技術裝備國際化。中國紙業市場已成為全世界造紙企業爭奪的熱點。而*市造紙業在國內外曾有較高的知名度,業界又普遍認為造紙業是市場前景看好、利潤比較穩定的行業,這為吸引外部投資創造了契機。

二、目前造紙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規模小。20xx年底全市造紙企業數量為198家,年產量為132萬噸,每家企業年平均產量為0.6萬噸。20xx年經過關閉組合后造紙企業數量減少到48家,預計全年產量150萬噸,雖然規模有所提升,但企業年平均產量仍不超過3萬噸,與世界紙業企業平均8萬噸的規模相距甚遠。?

(二)技術裝備落后。全市部分企業裝備了80年代或90年代中后期設備,多數企業的裝備仍停留在國內70年代或更早水平。裝備最好的企業(如春光、恒豐)紙機幅寬才達到3.6米,車速最快才達130米/分,裝備差的企業還在使用1092、1450、1575和1760等老機型,幅寬不超過2米,車速在20—50米/分之間,而國內造紙企業中裝備國際一流的紙機幅寬已經達到4.5—9.7米之間,車速介于600—2200米/分之間。?

(三)生產原料結構不合理。全市造紙企業基本是以再生紙為原料,商品漿使用比例不到20%。木漿比重過底,再生紙多次重復使用,導致紙品韌度小,質量低下。

(四)產品種類少檔次低。目前,世界紙張花色品種已達15000多個,全國有600多個,河南省有110個,而*市只有幾十種,而且多為低檔的瓦楞原紙和掛面紙。低檔次產品占全部紙品的70%,中高檔紙和紙板的比例不足30,與全省、全國以及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較大。

(五)科技開發能力差。僅有個別企業有科技研發隊伍,絕大多數企業科技投入少、科技力量薄弱。自主創新能力遠遠不能適應造紙產業發展的要求。?

(六)污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不少企業治污投入不足,治污設施標準不高,治污成本高,先進治污技術難以推廣,離清潔生產的要求有不少差距。?

三、造紙產業轉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和重點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以世界市場為導向,以技術進步為核心,以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為目的,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企業,實現清潔化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用高檔次、高質量、低消耗、多樣化的產品武裝企業,促進造紙企業大型化和現代化,推進造紙產業再度崛起,把*市再次建設成為全國造紙工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循環經濟(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的發展模式,突出節水、治污和改善生態環境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達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環率,使造紙產業具有持續增長能力和與環境協調發展能力。

2、堅持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原則。強化技術創新,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高造紙科技含量,使重點企業、重點產品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堅持對外開放原則。加大外資利用力度,加快與國際紙業生產接軌。

4、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在造紙產業轉型中,企業是轉型的主體,政府發揮導向和調控作用。

(三)轉型方向

1、資源集約化。由資源粗放型轉向資源集約型。

2、生產清潔化。實施清潔化生產,逐步達到零廢水排放。

3、技術集成化。廣泛使用信息、網絡、自動化控制等技術,提高技術集成化程度。

4、產品優質化。產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紙制品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發展。

5、產業延伸化。圍繞造紙業發展相關產業。

6、經濟規模化。以規模增實力,以實力創效益。

(四)轉型目標

造紙產業轉型期為15年。

轉型的目標是使*市造紙產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市再次成為全國造紙生產基地,實現*市造紙業再度崛起。

為實現上述目標,轉型分三步走:

到20xx年,造紙業達到全國中等生產技術水平,至少有15家企業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企業平均規模提高到5萬噸/年,全市紙產品產量由20xx年占全國的2.6%增加到3.5%,中高檔紙占紙產品產量40%;

到20xx年,造紙業達到全國領先生產技術水平,至少有35家企業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企業平均規模提高到6.5萬噸/年,全市紙產品產量達到全國5%,中高檔紙占紙產品產量60%;

到20xx年,造紙業達到世界一流生產技術水平,企業普遍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企業平均規模提高到8萬噸/年,全市紙產品產量達到全國7%,中高檔紙占紙產品產量80%。

(五)轉型重點

1、政策轉型。爭取上級環保部門轉變*市造紙產業政策,使環保政策由總量控制排放轉變為達標排放。

2、生產設備轉型。加快關鍵生產設備升級換代,推進生產過程自動化。

造紙機械方面,分期分批推廣幅寬4m以上、車速600m/min以上的寬幅、高速、高效、低耗能造紙機,在20xx年前淘汰車速在100m/min以下,幅寬小于1760mm的文化紙機、幅寬小于2400mm紙板機。

檢測、控制和管理系統方面,應用先進、可靠的在線檢測儀表、數字控制電氣傳動裝置和計算機控制系統等基本部件。

在廢紙處理和環保設備方面,使用先進、高效的處理設備。

3、生產技術轉型。生產技術創新要體現高起點和前瞻性,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積極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技術,促進新產品開發和老產品更新換代,實現產品高技術含量、高質量、高附加值。

技術人才方面,促進造紙行業全員職工素質提高,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制漿方面,雖然目前*市經沒有制漿企業,但隨著造紙業再度崛起,發展制漿業仍然是重要選擇。今后上制漿項目要采用高強度、高得率、低污染以至無污染的制漿生產技術(如使用以過氧化氫為主的無氯漂白技術或者氧化清潔制漿工藝)。

造紙方面,應用低定量、高質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生產技術和先進清潔生產工藝(如運用新原料、新漿種、化學助劑、膠料、填料、涂料等,采用廢紙處理、纖維回收、節約用水和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適用技術)。

節能降耗和環保方面,加快使用熱電聯供技術、煤制氣技術、水循環利用技術、聯片治污生化處理技術等。

4、產品結構轉型。產品結構轉型要從增加市場有效供給、適應多元化需求出發,由生產中低檔紙轉變到生產中高檔紙,紙及紙板產品突出向高質量、高檔次、高效益、多品種方面發展。大宗產品注重提高質量和檔次,特色產品注重增加新品種。

鼓勵發展四大類產品。文化用紙重點發展膠印新聞紙、低定量涂布紙、銅版紙、高檔膠版紙、靜電復印紙、電腦打印紙、無碳復寫紙、特種紙及紙板等;包裝用紙重點發展各類低定量、高強度的包裝用紙和紙板,蜂窩紙板專用原紙及其他配套紙板,折疊紙等;生活用紙重點發展中高檔衛生紙、餐巾紙及一次性餐具等,并且使產品向高附加值轉變(例如高級文化用紙、薄膜涂布膠印紙、液體食品包裝紙板、細瓦楞紙等);特種用紙和紙板類重點發展各種復合紙和紙板、特殊用途的加工紙和紙板。

壯大現有的六類主導產品(白板紙、瓦楞紙、涂布紙、箱板紙、果袋紙、印花紙)規模,A級紙強質量、增優勢,B級、C級紙向A級產品提升。

限制質量低劣、市場滯銷產品的發展。

5、拉長造紙產業鏈條。圍繞造紙產業向兩邊拉長產業鏈條,著重發展一體化的公用工程、一體化的基礎設施、一體化的物流配送體系。

發展造紙制漿業。圍繞*市造紙企業原料需求,建設高強度、高得率、低污染、較大規模制漿企業。制漿項目首選目標是年產20萬噸以上,最低目標是年產10萬噸。20xx年前建設2家年產10萬噸以上規模的無污染秸桿絲制漿項目。

發展造紙機械業。以現有造紙機械企業為依托,開發生產備料、蒸煮、洗漿、篩選、漂白、打漿、配料、供漿、堿回收、在線檢測、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設備,并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

發展造紙化工業。生產以制漿化學品、造紙添加劑、涂布加工用助劑為主的造紙化學品。

發展造紙環保業。根據企業布局,建設聯接造紙企業又獨立于造紙企業的專業從事污水處理的企業,提高污水治理水平。20xx年前建設1座日處理10—15萬噸的大型污水處理廠。

發展造紙能源供應業。建設熱電聯供項目,集中對造紙企業供電、供熱、供汽,降低造紙成本。20xx年前建設1座2X2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

發展造紙信息、技術服務業。

6、調整企業組織結構。要以企業為主體,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壯大企業規模。

重點提高單機和單條生產線的規模。到20xx年,企業最小規模:造紙企業年產5萬噸,特種紙及紙板企業年產1萬噸,制漿企業年產紙漿10萬噸。

推進大型企業集團化,中小型企業特色化,企業經濟類型多元化。鼓勵企業自由組合,聯合生產,循環利用廢水,集中治污。通過企業自由組合,聯產協作,做強骨干企業,做大優勢企業,做精高新技術企業,使企業組織結構和規模結構逐步趨于合理。

7、調整企業布局。根據企業分布狀況,規劃大隗—茍堂造紙工業區,力求造紙資源配置及利用最優。今后造紙業及造紙關聯業發展上新原則上在造紙工業區內建設。

8、推進關閉企業轉型。在治理整頓中關閉的造紙企業,以發揮在造紙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為主,參與現有造紙企業改造和生產。條件不具備的,根據市場導向,利用原有的場地、資金發展其它產業,用新的產業替代造紙產業。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確保造紙產業順利轉型。

全市各級領導干部、造紙工業戰線的企業家和廣大職工要解放思想,充分認識全市造紙業關閉到位后帶來的暫新發展機遇,用觀念的更新帶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克服消極被動發展觀念,以經濟全球化的視野,以創新的意識,以頑強拼搏的精神,積極推進造紙產業實現經濟轉型。

(二)組織和引導造紙企業量身定做轉型方案。

造紙企業制定的轉型方案要起點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堅持每年邁一步,步步都扎實,最終完成質的轉變。

(三)加強科研開發和人才培養,增強造紙工業發展后勁。

引導造紙工業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開展重點造紙技術的研究開發;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企業中進行技術推廣活動,積極為企業解決生產和技術難題;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防止低水平生產研究。大力開展造紙人才培訓,通過培訓培育高層次的管理、技術人才和高水平的部門管理人員及技術工人,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隊伍。吸收造紙專業高校畢業生、采用高薪聘任等辦法引進省外和國外造紙行業的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同時營造供人才發揮才能的工作環境。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造紙企業所需人才的調入、職稱晉升、教育培訓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引導企業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市場化管理。

(四)拓展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

要有效利用外資,積極擴大利用國內資本,千方百計激活全市民間資本,不斷拓寬造紙產業經濟轉型資金來源渠道。鼓勵外資、民間資金以資金或設備等形式參與造紙企業轉型。建立造紙產業轉型項目儲備庫,利用互聯網和其它媒體定期向國內外公布,吸引投資者參與轉型。加大行業扶持力度,貫徹造紙產品發展導向目錄,對鼓勵發展的重點項目和重點產品優先給予財政貼息支持。拓寬廢紙和木漿流通渠道,協調造紙企業探索與國內外供應商建立穩定的廢紙和紙漿進口合作關系。

(五)堅持加快轉型與保護環境并重方針,促進可持續發展。

篇4

In this report, we will look into the Shanghai Zhangjiang Pharmaceutical Cluster. Located in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Pudong, Shanghai, one of the fastest developing region of China, with 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s, and dense R&D centers, this pharmaceutical cluster has taken initial shape of its unique value chain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rough “diamond” and other detailed analysis, we try to shed light on whether Shanghai is able to build a successful pharmaceutical cluster, discuss the challeng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give out our recommendations as well.

二、Cluster Analysis

2.1 Favorable Home Base

Shanghai has been a long time a manufactory city, specialized in textile. The shift occurred after the reform of 1978. Shanghai becam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several key economic sectors as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hip and car industries, machinery, steel, paper and printing products. In 1984, Volkswagen set up the first foreign car manufactory of China in Shanghai.

The growth of the GDP of Shanghai had been more than 10% annually between 1985 and 1999. Nowadays, around 10%, and it is still one of the highest of China. In 2006, the GDP per capita is around $7000 while in the rest of the China it’s on average around $1800.

Shanghai is therefore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places of China, and according to several experts, it is not going to stop. Inde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nts henceforth to set up also a main financial framework in Shanghai. They intend to make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places in the world in the next decades. Shanghai seems to have the ideal home base to set up a successful industry and to develop several clusters as the pharmaceutical one.

2.2 Diamond Analysis for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Cluster

Exhibit 1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Cluster Diamond

Factor (Input) Conditions

Shanghai is one of the most talent-intensive metropolises in China, with 8 top medical universities, 10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s and hundreds of R&D centers launched by respective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for instance, Novartis has started up its 7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in Shanghai. The cluster is also a focal area for national R&D funding. In 2009, the State Council decided to invest 32.8 billion Yuan ($4.95 Bill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together 11 high-tech research programs, with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cluded. With the joint efforts in both national and industrial level, mor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will be made by the huge talent pool in the cluster.

In terms of public services, the most notable event is the founding of Shanghai Zhangjiang Pharmaceutic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registered as Shanghai Pharma-Engine Co., LTD) in April 25th, 2009, where solutions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to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bout new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research was provided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platform was one of the governmental promotions with the yearly goal of providing 5000 consulting services to enterprises and bringing up 20 infant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e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cluster is quite well-established. Enjoying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encompassing ports (the world’s No.1 cargos handling capacity); railways, airports and highways, companies within the cluster can easily transport their materials and products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Apart from transportation, the electricity stability, abundant water supply and highly developed telecommunicating system are all key elements of the cluster’s advanc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s the comm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out China, low cost of land and human capital is easy to access. By spreading their value chain,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in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Cluster are able to reduce their total cost for hiring employees. Although this low cost will eventually disappear as the cluster itself develops further on, it is still a crucial advantage at the current stage.

Context for firm strategy and rivalry

Shanghai is a city of dynamism, providing its pharmaceutical cluster a right context for improving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The cluster is located inside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with other industries such as computer software, video games developing, etc. By the end of year 2007, some 540 patent applications have been made including 30 international ones .

Companies inside the cluster are faced with fierce competition against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by the beginning of 2008, there are 265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gathering in the cluster. The number is developing with an annual speed of approximately 10%, meaning at least 350 companies are now competing currently .

Rivalry might lead to two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of competing, namely differentiation and cost leadership. Due to the fact tha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more knowledge-based rather than labor-intensive,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will only deteriorate every single company and eventually the whole cluster. The only way to struggle through the fierce rivalry is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here presented as products upgrading and innovating. Fortunately, most of the companies are in the right track. A bunch of innovation-oriented companies have made their achievements in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 fluorescence treatment and protein drugs.

Domestic Demand Conditions

China is the country of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Thus the huge amount of patients demanding for medical treatment is the NO.1 accelerator for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estimation by population experts, Chinese population will reach its peak level of 1.6 billion around the year 2035. The growing population means the growing demand for medical treatment. It is reported that every 1% of Chinese population growth will lead to the medicine consumption of an extra 370 million Yuan. A great growth potential exists in pharmaceutical sector.

First of all, in the year 2004, China was already the world’s No.7 medicine market and prediction show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2010, the sales revenue of medicine in China will reach $24 billion. Furthermore, by the year 2020, China is likely to become the world’s No.1 medicine market. The large population base only partly accounts for this; another factor worth mentioning is the growing aging problems of Chinese society. By the year 2020, number of people over 65 years old will have accounted for 11.8% of the overall Chinese population and more than 80% of the overall consumption of medicines .

Secondly, people’s perception about medicines has now changed greatly. Conventionally, medical treatment was thought to be the last solution for patients and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first choice by Chinese people. As internalization hits China,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at western medicines are far more effective and easy to take as compare to Chinese medicine soups. Additionally, medicine becomes more a measure of prevention of illness than solutions; not only real patients, but also those suffering from sub-health, a status between healthy and sick, are willing to buy medicines.

This trend reveals the growing local demand for medicines and the growing demand for the sophistication of medicines. Consumers in China are becoming more particular and strict about the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because they view medicines more as daily articles.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tion of the cluster, it is easy to get an overview of the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around the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Cluster for the first step.

As was mentioned, the cluster is located in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together with several other clusters, which to some exte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cluster. And viewing the Zhangjiang Park from a wider perspective, that is, the whole picture of this area in Shanghai (Pudong District), a lot of other similar parks can be seen, such as Lujiazui Financial Center, Jingqiao Manufacturing Park, Yangshan Free Trade Port Area, etc. All of the industries gather together in the 1210-square-kilometer administrative region are called Pudong District . It is obvious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uster and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cluster facilitate the R&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cluster the most. And within the whole Pudong District, the Financial Center and the Free Trade Port Area are crucial to the financ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pharmaceutical cluster.

三、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3.1 Government Extraction

Looking back to the birth of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Cluster, it’s obvious that it is shaped totally by the government. It was part of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of Shanghai, and was initiated through an agreement signed by the Stat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ate Ministry of Health,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 and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1996. As has been analyzed above, Shanghai has a favorable home base and promising diamond for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t is justified to say that choosing Shanghai to develop the cluster is a reasonable and wise decision. Government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shaping the clust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Preferential Policies cover areas including: financial and tax support, capital support, human resources support, the Customs policy and so on. Those policies provide incentives for self-innovation, industry upgrade, boost service sector, encourage venture capital etc.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government, the policies created a favorable diamond for the cluster from all around.

Challenge of Extraction

Since the cluster is taking shape, with elements of “the diamond” in place, it’s time for the government to think of how to gradually extract itself out of the cluster nurturing and boost the cluster’s inner impetus of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starting a cluster should be one who constantly upgrades the diamond conditions, promotes fair competition and creates a free atmosphere for all participants. The government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beginning of Shanghai cluster, but further intervention and involvement may bring problems such as too much bureaucracy, not enough competition, and improper policies tangling with market incentives and so on.

3.2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is vulnerable for its long developing circle, large inputs and low outputs. A lack of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ill definitel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ster.

It also includes the issue of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local and foreign companies. By attracting FDI, an underlying goal is to learn the know-how from foreign companies and use that knowledge to upgrade our own companies. However, on the side of foreign companies, their ultimate reason is tax cuts and cheap labor, and may be unwilling to share the technology. This dilemma is at core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cluster, for whether it can upgrade from a cheap-labor, low cost based cluster to a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based one.

3.3 Institutions of Collaboration

A very important feature of cluster development is 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among related industries and institutions, which highly promotes innovation, sharing know-how, and competition. That’s why institutions of collaboration are an important issue when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luster.

Shanghai Zhangjiang Pharmaceutic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as a tool to encourag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oost innovation and 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luster. But the connection among all supporting industries was not self-initiated; it was designed by the government plan. At present, this platform is not utilized as much as it should have been. A better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platform needs to be addressed. Challenges of cultural gaps with foreign research institutions, technology boundaries, and lack of connection among related industries are major obstacles that require solution,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cluster.

3.4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Further upgrade the diamond b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eferential policies.

Enacting law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issue of sharing know-how between local and foreign companies.

Encourage fair competition by setting and perfecting industry regulations.

Avoid extra intervention by leaving the control to market incentives,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of collaboration.

Using policy incentives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among related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Direct the cluster to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based cluster.

For company strategies

Fully leverage the home base advantage, ally with related companies by setting up collaborated research centers and information databases.

Import new technology and learn the know-how rather than rely on the cheap cost.

Diversify the portfolio of investment by attracting capital from private sector rather than only from government lending.

Focusing on developing a unique value chain, which includes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hospitals and medical schools, transportation companies, and so on.

Setting up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s, and put efforts into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 for Chinese medicine and expand the market.

References:

1.Resource from 省略/EN/index.asp, homepage of Shanghai Zhangjiang Pharmaceutic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篇5

2、參與組織“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專項規劃”論證會。

2月2日,協助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在北京對《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進行了評審,并形成專家評審意見。

3、參與濟寧高端裝備規劃調研及規劃的撰寫工作。應濟寧市經信委邀請,對濟寧市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實地調研及書面文字調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完成《濟寧市高端裝備產業規劃》的撰寫。

4、參與“22個工業重點行業轉型升級進展情況調度”。應山東省經信委要求,對山東省22個工業重點行業中的汽車、農機、工程機械三個行業完成轉型升級進展情況調度,并完成汽車及工程機械報告的撰寫。

5、參與“山東工業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撰寫、修改工作;

6、參與“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提意見工作。應省經信委要求,對“山東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修改意見。

7、參與“汶上縣裝備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發展規劃”初稿撰寫。應汶上縣經信局邀請,對汶上縣裝備制造業企業實地調研,并參與完成《汶上縣裝備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發展規劃》初稿撰寫。

8、完成2篇政務專報。

9、參與文明創建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1、完成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究報告撰寫。開始對全省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實地調研,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及我省產業發展情況,形成研究報告。

篇6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創意產業是我國實現經濟快速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北京作為我國的文化中心,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具備發展創意產業的雄厚基礎和絕佳條件。同時北京市政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動了北京市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各行業的快速發展。在2013年,北京市規模以上的創意產業總收入超過以1萬億元,增加值約2406.7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12.3%,僅次于金融業,成為僅次于金融行業的第二大支柱性產業,同時產業集聚初步形成,至今共認定了30個市級集聚區,主要涵蓋7大領域。然而在該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

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

(一)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北京市創意產業迅速發展,在2010年~2013年期間,創意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697.7億元、1989.9億元、2189.2億元、2406.7億元,占北京市生產總值比重在第三產業中僅次于金融業。(詳情見表1-1)

表1-1 2010~2013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發展概況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目前,北京創意產業形成了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新聞出版,旅游、休閑娛樂,廣告會展和廣播、電視、電影等五大優勢行業,2013年,五大行業實現的業務收入占全市創意產業的比重達到74.6%。(見表1-2)

表1-2 2010~2013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各領域業務收入比重(%)情況表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支持現狀

北京市政府切實加大財政資金支持。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億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重點采購和后期獎勵等方式,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文化創意產品、服務和項目予以扶持。北京市市政府還積極支持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市政府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資金規模5億元,分3年投入。經認定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公共設施工程,市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予以支持。

2009年7月,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2010年3月,為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升相關金融服務,、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聯合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加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金融業與文化產業全面對接,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三)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金融支持現狀

各銀行針對創意產業推出的特色金融產品,匯總整理如下(見表1-3)

表1-3 各大主要銀行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特色金融產品表

資料來源:各銀行官網上的相關資料。

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項目組成員前往北京市包括北京798藝術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高碑店文化創意產業園、尚8文化創意產業園、77文化創意產業園、北京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等各個文化創業產業園區,對園區內的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金融支持的詳細情況。與此同時,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的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在園區內設置的營業點進行訪問,了解銀行對文化創意企業融資方面的態度和現行做法。在調查的40家企業中有30家為私營企業,10家為國有企業,私營企業運營時間大多為1~5年,服務類型包括文化藝術,廣播、電視、電影服務,網絡文化服務,廣告和會展服務及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企業無形資產的主要形式為版權,著作權及商標權,在總資產中占有率較高。對于金融支持方面,95%的企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資金缺口,資金的需求期限平均為1~2年,在面臨資金問題時企業選擇的籌資渠道主要為民間融資、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一)初創期企業融資能力弱

由圖2-1可知,超過一半的企業成立時間在1~5年,屬于初創期企業,規模小,盈利能力不穩定,財務狀況欠佳,在金融機構貸款時無法出示良好的運營狀況證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其信用評級較差或者無信用評級,認為風險較大,銀行無法為其在現有的貸款制度下無法滿足其貸款要求。

圖2-1 企業運營時間分布圖

(二)缺乏無形資產抵押類貸款

創意產業的主要資產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超過60%以上的企業有26家,占被調查企業的65%。可由于目前缺乏無形資產抵押貸款類產品以及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銀行更傾向于保證貸款和有形資產抵押貸款,無形資產質押貸款占貸款總次數的比重只有14%(詳細見圖2-2)。

圖2-2 抵押貸款方式分布圖

(三)金融市場不完善,融資渠道窄

統計結果顯示有20家企業僅靠自有資本維持企業的運轉,有12家企業僅通過向銀行貸款或者民間融資的方式籌集過資金,僅有8家企業通過除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以外的,如擔保或典當、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理財產品等其他金融產品籌集過資金。

(四)政策資金支持覆蓋面低

項目組成員統計了問卷中被調查企業獲得政策優惠的情況。統計結果如圖2-3所示

圖2-3 政策優惠情況分布圖

由圖2-3可看出國有企業中有40%的企業曾享受過政策優惠,而私營企業中卻只有16.7%的企業享受過政策優惠。在詢問沒有獲得政策優惠的原因得知,部分私營企業因為申請手續繁雜而且獲得政策優惠的希望渺茫所以放棄申請,還有些企業不知道政府有相關優惠政策。

三、A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支持情況分析

A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批被授予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民營公司,公司創建于1999年,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年生產電視劇200多小時、電影1~2部的全方位影視制作集團。它的經營范圍主要有:電影、電視劇制作;其衍生品;影視大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等。A集團作為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影視制作機構之一,近幾年來出品了《西游記》、《青盲》、《5號特工組》系列等數十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

(一)A集團金融支持基本現狀

對于資金來源,獨家制作作品主要通過集團內部撥款以及銀行貸款獲取資金。慈文傳媒經過妥善經營,拍攝了《射雕英雄傳》、《半生緣》等多部收視率極高的作品,也通過出售影視作品、外國作品引進版權等獲利許多,在原始資金的基礎上有了一定數額的后期累積,因此集團內部撥款成為獨家制作作品的主要資金來源。多方合作作品主要的合資方有企業與電視臺,在合資企業中影視制作公司為主體,當一個劇本同時被幾家公司看好但每一方的通過人脈關系等所取得的資金有限時,會出現多家影視公司合作出品一個作品的情況,作品所得利潤也會按照制作過程中的投資比例來合理分配,這一形式是多方合作作品的主要融資形式。另一種模式就是電視臺既是買家,又參與到影視作品的制作,不僅電視臺能夠獲得利潤,同時該影視作品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前期宣傳等,是一種雙贏模式。而且A集團正在積極籌備上市,計劃將在明年3~4月進行IPO第一階段,希望通過發行股票來籌得資金。再者相應國家主旋律號召,拍攝內容符合國家主旋律、符合政府支持內容的影視劇作,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如項目補貼和貸款貼息,但對于制作作品所需全部資金而言這方面獎勵金額較少。

(二)A集團金融支持的制約因素

首先,公司沒有抵押質押物,目前北京市乃至全國對非物質形態資產都缺乏價值評估體系、版權評估制度和系統的評估標準,無形資產評估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區域差異大。作為影視文化產業,A集團沒有足夠的可抵押動產、不動產用作質押,這對企業申請銀行貸款有極大的阻礙。其次,項目的經營風險較大。影視產品能否盈利取決于市場,難以保證全部作品都能盈利,企業現金流不穩定且產品生產過程的潛在風險較大且影視企業的主創風險發行推廣環節風險大。最后,專項基金規模小,各地設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規模較小,影視企業的受惠面較窄,保險和擔保機構對影視文化產業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影視發展缺陷多。

四、關于北京市金融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企業向規范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

為更好地實現文化產業與金融市場有機融合,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應該與金融市場規律相適應。文化創意企業應該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和企業內部結構,應該有較穩定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來為企業創造收入。只有文化創意企業增強了自身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和長期營利能力,銀行才有可能為企業的優質項目提供貸款,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甚至以后上市直接融資做好制度準備。比如小型初創期企業可以通過并入大企業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支持,進而在產業內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較強實力的企業集團,讓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釋放文化創意資源的整體經濟效應,圍繞“創意”這一核心環節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條來提升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競爭力。

(二)完善無形資產抵押貸款配套措施

北京市政府應該規范引導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健康發展,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和金融資源,提供文化產權交易和投融資綜合服務,適時制定文化產權交易規則;積極探索文化類無形資產確權、登記、評估、質押、流轉和變現等一系列操作規則,探索科學的無形資產評估標準,完善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無形資產流轉市場;開展文化產業征信體系建設,建立適用于文化產業的信用評價體系;鼓勵各類擔保機構探索創新與文化產業適應的融資擔保方式,分散化解文化企業融資風險,完善無形資產抵押貸款配套措施。

(三)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金融市場

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深入推進文化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機制。銀行應該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信貸融資規模,提高信貸、集合票據等融資手段對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以中小企業作為重要客戶進行市場開發;證券公司應該推動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建立并完善文化企業境內上市的培育輔導和審核推薦機制,形成文化企業上市梯次推進格局;推進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設計開發文化產業保險品種,完善保險服務體系。除此之外,大力發展擔保或典當、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理財產品等其他融資渠道,促進金融市場的全面發展,使得企業在有資金需求時,市場可以給予多樣化的渠道選擇。

(四)拓寬政策資金支持的覆蓋面

北京市政府應該加大北京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的規模,通過強有力的監管保證資金的運用效率,同時應該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性、調控性作用,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扶持對整個文化創意產業有重要影響的大企業的同時,拓寬資金支持的覆蓋面,也給予有發展潛力的小規模企業一定的資金或是特殊貸款,使企業及時得到資金,并持續跟蹤資金使用情況和企業后續發展狀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資金撤回或資金持續注入政策,使企業快速走向正軌。

篇7

皮革皮毛產業的再次興起與發展,給當地帶來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據初步統計,集寧、后旗、化德三旗縣區皮革皮毛服裝加工的產值達19.9億元,在縣城經濟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化德的羊絨絮片服裝已成為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產值達11億元,占到全縣生產總值的25%,被自治區評為“一個產業帶動百戶企業示范工程”,雪絨公司生產的“絨雪蹄蓮”牌羊駝絨絮片服裝則被認定為自治區的名牌產品,察右后旗土牧爾臺皮毛絨肉四大產業年產值達到5.1億元,上交稅金1000多萬元。

(二)帶動了縣城經濟的工業化進程

隨著皮革皮毛產業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加工戶自身積累的提高。分散的小生產已難以滿足市場對擴大再生產的需求,迫切呼喚著企業和大戶改善條件,擴大生產規模。為此,集寧等三旗縣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自2006年以來各自開始籌建設施較為齊全的皮革絨毛服裝工業園區,三個園區總規劃面積6000多畝,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500多畝,政府已投入資金2300多萬元,完成了園區的“五通一平”,企業投資自主建廠。目前,除集寧皮件園區正在建設中,后旗和化德的工業園區已竣工投入使用。入住園區企業27家,其它企業也將陸續遷入。工業園區的建成,標志著縣域經濟工業化進程跨上了新臺階,也為今后地方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擴大了勞動就業。加快了城鎮化步伐

皮革絨毛服裝產業的顯著特點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吸納大量的城鎮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集寧等三旗縣區僅此一項產業。提供了5.1萬個就業崗位,其中解決城鎮就業再就業人員3.6萬人,吸引周邊農村勞動力1.5萬人。從業人員人均月收入500-800元,高的達1500元。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勞動力通過就業已長期定居在城鎮。化德縣城鎮失業人員依托服裝產業基本得到安置,吃低保的居民人數在全市各旗縣中也是最少的。皮革絨毛服裝產業搭起了勞動大就業的舞臺,化德計劃在今后的5年內,繼續結合實施扶貧移民擴鎮、生態移民、陽光工程,依托皮革服裝產業,移民擴鎮(農轉非)3萬人。由此可見,在產業吸納就業人口的同時,也加快了城鎮化步伐。

二、產業前景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皮革皮毛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既得益于立足資源優勢,政府大力扶持的結果,更是市場需求拉動的結果。從我們調查了解的企業看,用戶的訂單接踵而至,生產供不應求。據企業業主介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費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高檔化,皮革制品、毛絨服裝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由于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也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從烏蘭察布市的自身條件看,一是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南連內地省市,北依自治區皮張絨毛牧業產區,外靠蒙古大產地,歷史上形成的皮革絨毛交易集散地造就了獨特的資源優勢。二是皮革皮毛產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培養了一支產業隊伍,積淀著一定的技術底蘊,還有著廣泛的市場網絡關系,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三是勞動力、能源充足,工人工資僅為外地的一半,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四是各地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特別是皮革皮毛服裝工業園區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五是資源產業承接了非資源產業,拓寬了產品開發領域。化德縣制作的防寒服裝,除用一部分絮片作為服裝保暖防潮填充物外,還要大量購進非資源性的尼絲紡、滌絲紡、彈力尼、美達棉等中高檔面料,這些非資源的中高檔面料及輔料占到服裝成本的60%。有的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借助現有的設備,還生產相當數量的非絮片服裝。綜合以上幾方面的市場要素,烏蘭察布市皮革皮毛產業既有發展基礎,又有資源優勢,既有市場需求前景,又有眾多企業參與,只要因勢利導,科學規劃,大力扶持,皮革皮毛產業將會成為烏蘭察布市一道新的經濟風景線。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加工經營水平低。家庭作坊式占多數

如集寧的小皮件加工,絕大多數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的發展階段,場地擁擠,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大部分皮件加工戶是“三無”、“三低”,即無營業執照,無注冊商標標識,無行業技術標準,產品低質量、低價格、低效益,處于自發無序發展狀態。

(二)龍頭骨干企業少。產業鏈條不配套

除化德、土牧爾臺有幾家較大的骨干企業外,集寧年加工小皮件20萬(雙)件以上的僅有10家,只能算得上個體加工大戶,且設備技術落后,產品改進不大,難以開拓更大的市場。從產業鏈條看,制革深加工(成品皮)處于空檔,成品皮原料主要靠外地購進,加大了生產成本。集寧小皮件加工主要從四川、浙江、河北購進下腳料。后旗生產的羊絨毯、羊剪絨拖鞋成品皮則從

河北購進,與就地加工相比,每張成品皮增加運輸加工費10元左右。

(三)營銷市場發育不夠,銷售價格較低

由于是分散小規模生產,產量少,加之無品牌,多數是訂單生產的多,坐等客商的多,大部分利益流失到外地商販銷售環節中。集寧與外地有商標廠家生產的同質量皮毛手套相比,市場價格低3--5倍。

(四)優惠政策落實不夠到位,招商環境有待改善

土牧爾臺去年以來先后有19家客商人園建廠,地方承諾的“免三減二”稅收優惠政策未能兌現,影響了客商擴大再投資積極性。條管的涉稅涉費部門縱向約束多,橫向溝通少,缺乏對企業統一協調方便的服務。另外,稅務部門為了防止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稅票管理苛刻,加大了企業與稅務部門的矛盾,致使有的企業領取稅票受到限制,甚至出現停產現象。

(五)企業流動資金短缺。貸款難度大,達不到滿負荷生產,影響了企業的效益

三、皮革皮毛產業發展建議

(一)科學規劃。強化皮革皮毛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戰略地位

各級干部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站在統籌城鄉發展、擴大社會就業的大局高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產業發展作出更好地完整的規劃。突出其在區域經濟中的戰略地位,在政策扶持上給予重點傾斜,在生產要素上給予優先配置,切實將其當作一項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針對目前全市皮革皮毛產業處于小規模大群體初級發展階段現狀,要堅持“整合資源,培育市場,以小促大,打造品牌”的發展思路和“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的原則,以建設皮革皮毛加工園區和專業批發市場為載體,以擴張群體規模為基礎,以引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為重點,高標準改造傳統產業,努力提升皮革皮毛產業水平,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把集寧建成北方地區的“大皮都”,把土牧爾臺建成全市皮革絨毛加工的“北窗口”(二連浩特的南大門),把化德建成北方重要的羊駝絨絮片服裝生產基地和銷售集散地。

要圍繞上述的產業戰略定位目標,扎實搞好產業發展總體規劃,這是產業健康發展最基礎的工作。要聘請一流的行業規劃部門,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經濟學者,從產業政策、投資環境、產業鏈條整合、重點產品開發、市場營銷體系、管理服務體系、行業市場自律、行業標準推廣、技術人才培訓等多個方面調查論證做出規劃,形成一幅可行的發展藍圖,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抓住薄弱環節,突出發展重點,分年實施,分步推進。

(二)大力培育和引進龍頭骨干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業整體水平

“骨干+群體”是產業發展壯大的基本做法和成功模式。龍頭骨干企業在設備、工藝、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個體加工戶不可比擬的優勢,有了龍頭骨干企業,不但有利于打造品牌,開拓市場,擴大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優勢的輻射,能夠帶動整個產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水平。過去集寧皮衣加工群體的發展興衰史,實際上就是集寧皮件廠發展的興衰史。化德縣引進華鵬服裝公司,建成了符合國際標準化的生產線,對化德服裝產業廣泛使用電動縫紉機、電腦刺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要把培育和引進龍頭骨干企業作為扶持皮革皮毛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強與海寧、清河、留史等發達地區、國內皮革行業研究機構、同行業企業集團的聯系合作,力求通過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孕育出一批骨干企業。集寧應重點在系列開發箱包、皮具等皮制品產品的龍頭企業上下功夫。察右后旗一是要重點扶持騰發公司,在目前園區已具備排污治污設施的有利條件下,盡快促成在加工半成品皮(藍板皮)基礎上新上年制革80萬張成品皮生產線,填補制革環節上多年來的空白。二是重點扶持雙鴻絨毛有限公司新上紡紗200噸、織衫20萬件的紡紗和橫織生產線,開發絨毛精深加工新產品。要通過培育和引進這些能填補產品空白的、精深加工的、使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龍頭骨干企業,打造品牌、擴大知名度,改變目前產品種類少、檔次低、半成品多的局面,帶動全市皮革皮毛產業上檔次上水平。

(三)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推進企業生產規范化、標準化

工業園區是適應現代化工業生產需求的產物,也是推動企業向規范化、標準化轉變的重要載體。要完善工業園區功能,力爭所建的園區成為集信息服務、產品研發、生產加工、交易流通、服務管理為一體的大平臺。凡是人園的企業,都要進行登記,確立品牌標識,建立質量標準,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生產。要引導企業學習化德的做法,組建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自律規則,推廣行業技術標準。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能力。要通過規范化管理促進企業誠實守信的規范化生產,有效扭轉目前小而散、雜而亂以及加工戶“三無”局面。

結合園區建設和規范化標準化生產的推進,繼續完善集寧皮件一條街、土牧爾臺皮毛交易市場的管理和服務,促進營銷市場的發育,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增加后續利益。

入園企業是皮革皮毛服裝行業的先鋒隊,如果忽視設備的進步更新,忽視先進技術的有序跟進和長期投入。完全有可能再步集寧皮件廠后塵。因此,要引導入園企業特別是骨干企業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積極主動參與國內外同行業的展銷會、博覽會、訂貨會,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最新科研開況,緊跟市場節拍,及時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永葆企業的生機活力,引領皮革皮毛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加大挾持力度。營造寬松的投資和發展環境

篇8

1.1 Cosplay

簡單的來說,cosplay就是“角色扮演”,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cosplay是作為動漫、游戲、影視三棲衍生物的流行活動 ,是特指時下青少年對動漫、游戲、電影,以至于各種虛擬角色的扮演模仿秀。

對于coser來說,從事cosplay要進行大量的經濟投入,華麗的服裝與道具作為衡量cosplay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所以為了塑造心目中完美的動漫形象,青少年們不惜花費重金投入到服裝與道具上。對于眾多動漫產業的商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商機,久而久之,cosplay也成為一種利高額利潤的產業。在青少年中,cosplay也漸漸成為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2 cosplay文化的流行原因

1)cosplay文化流行的致動因,即cosplay文化流行的根本原因或本質要素:

總的看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是cosplay文化流行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了區別 于傳統計劃經濟下的新的生產力和生活方式,為cosplay文化的流行提供了經濟基礎和物質支持。

另一方面,隨著傳統經濟體制的變革,人們的價值觀念開始發生變化。原有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在改革過程中逐漸“失范”,不再有統一規范人們價值觀念的作用;而同時隨著國門的打開,各種新的文化現象不斷匯聚,沖擊著傳統的文化價值。舊的文化價值體系被打破,新的文化價值體系尚未形成,為cosplay文化的流行提供了一個思想空間。

2)cosplay文化流行的原動因,即青少年對cosplay文化的特殊內在需求:

現代青少年是在新時期、新的社會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有著許多區別于父輩的新時代青年的特殊內在需求。

首先,在信息時代的的洗禮下,現代青少年個個有想法,更加有個性,他們大膽、直接而又熱烈的想要展現自我、表達自我。因此,他們不是壓抑自己的思想、隱藏自己的價值,相反,他們極力地尋求可以表達他們思想,訴求他們價值的方式,而cosplay文化以其獨特的“show”的魅力深深吸引了青少年。

其次,青少年有對理想狀態的追求。現代青少年物質條件優越,但事實上,經濟的富足并不能減輕現代青少年對自身現狀的焦心,尤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青少年大都在學習、工作上承受著各種壓力和困惑,他們不滿意于現實世界中的自我,而極力雕塑著一個理想狀態的自我。cosplay文化正是通過COS一個理想中的角色,通過角色的轉換暫時舒解心靈的壓力,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最后,現代青少年崇尚個性,追求獨特,有一種反叛傳統、突破常規的“離經叛道”的價值訴求。而cosplay以其超炫的形式和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正迎合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3)cosplay文化的選擇性動因,即cosplay文化流行的社會環境和其他因素: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發展為這種高消費文化流行提供了經濟保障;其次,現代社會信息方式的不斷增多,為cosplay文化傳播拓寬了渠道;再次,特殊的社會轉型時期,“本土文化”缺乏創新,喪失競爭優勢,使得cosplay文化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間;最后,cosplay文化本身“內顯化”的表現方式,即用一種“軟”的文化方式表達出青少年的叛逆反抗,對社會不具有特別大的實質影響,區別于非文化方式的“外顯化”表現方式更具適應性和圓通性。此外,cosplay文化本身的文化價值感召力也是其流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2 調研過程

2.1 發現問題

Cosplay主要以社團形式進行活動,國內一些現有的大型cosplay比賽(例如:金龍獎杯、cosplay超級盛典等)都要求coser以社團為單位報名參加。

本小組部分成員曾經有過cosplay經歷,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以下問題。

1)coser與社團間的矛盾

目前coser們與社會上已有的cosplay社團溝通困難,無任何平臺讓彼此相互了解。導致在社團招不到coser的同時,coser們也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社團,直接造成了目前cosplay界的內部混亂。這種混亂還表現在:大量coser不得不以小團體或者私人名義參加比賽和商演,采取個體單干的形式,缺乏統一的管理,與商家信息溝通不順暢,效率低下。

同時,我們認為,缺乏管理容易產生:cosplay業界風氣不良,cos內容低俗,相關動漫衍生產品盜版屢禁不止等問題,還會導致cosplay文化體系在中國大陸難以建立。

2)社團與商家供需不平衡

篇9

1、項目概述………………………………………………………………3

2、公司基本情況………………………………………………………4-5

3、項目的意義和必要性………………………………………………6-8

4、技術性分析…………………………………………………………9-10

5、市場預測及產品選型 ……………………………………………11-15

6、生產可行性分析…………………………………………………16-19

7、勞動安全衛生……………………………………………………20-21

8、消防 …………………………………………………………………22

9、工廠方案 ……………………………………………………………22

10、生產大綱指標………………………………………………………22

11、生產成本情況和材料來源 ……………………………………23-25

12、項目投資預算及資金籌措………………………………………26-31

13、效益及預期效果分析 …………………………………………32-33

14、進度安排……………………………………………………………34

15、附件:

生態新材專項技術入股明細表

 

 

 

1、項目概述

該項目是以“生態新材”為基礎而生產系列的環保建筑板材和工廠化生產系列房屋產品。

該項目是針對聯合國環境規劃暑所指出的目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中“土壤破壞”、“能源浪費”、“森林面積大規模減少”、“沒有不受化學污染的區域”四項重大問題而進行的革命性技術創新。

“生態新材”是以植物纖維(農作物下腳料及森林三廢所制造)為主要原料,加入資源廣泛的輕質礦石粉和特效改性劑經混料攪拌、入模固化等工藝生產各類產品。產品具有防火、防水、防蛀、防腐、保溫隔熱、抗凍、耐老化、抗壓、抗折、強度高等優異物理性能和無毒、無味、無輻射,恒久釋放負氧離子的保健作用。并且具有可鋸、可釘、可刨等加工性能。該新材以其優異物理機械性能可廣泛的替代木、鋼、石、塑、鋁、陶、磚等制品,其產品應用范圍涉及建材、整體房屋、包裝、家具、工藝品等諸多行業領域。

該項目技術通過了國家權威機構和專家的技術檢測和技術鑒定,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權保護。列入了國家五部委聯合審定的“重點新產品”推廣計劃、國家星火計劃、北京市火炬計劃,并獲得多項綠色產品證書。

目前,本項目已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公司除在北京建立生產基地外,同時在山東、云南、浙江等地建立了實驗分廠,并在北京、天津、新疆、內蒙、云南先后組裝了大量的示范樣板房,得到了客戶和專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評價和認購。所生產負氧離子裝飾板及房屋得到瑞士、德國、俄羅斯、南韓等先進國家的認可和求購。產品國內外市場潛力巨大,亟待實施產業化規模,以創造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公司基本情況

2.1、本項目承擔公司為民營合資企業,于2004年7月29日建立,注冊資本100萬元。

2.2、股權結構

公司由“北京龍源綠鎂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一手東北菜餐飲有限公司”兩家民營公司合資組建。

其中龍源綠鎂公司以專有技術、專利技術等工業知識產權入股,占總股本的25%。北京一手餐飲有限公司以人民幣現金入股,占總股本的75%。

2.3、企業管理組織機構

 

2.4、公司主導產品及經營范圍

公司主要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復合材料生產制造高性能負氧離子建筑裝飾板材和組裝式生態板式住宅房屋。

3、項目的意義和必要性

3.1、保護森林資源,減少水土流失

    “負離子生態板材”以其獨特的木質特性可代替傳統的木制品(可鋸、可刨、可釘而且握釘力超過木材)。在建筑、家具、包裝、地板四大行業中推廣應用,可將目前國內木材年均消耗3—3.3億立方米降低至1—1.5億立方米。每年可為國家節省成材林600萬畝。

3.2、節省能源消耗

    推廣應用生態板式住宅房屋,可節省能源消耗較高的傳統建材(如黏土磚、木材、瓷磚、水泥、鋼材等),如全面替代使用可為國家節省黏土磚34.5億塊,節省標煤345萬噸。且因該房屋保溫、隔熱水平較高,可節省取暖降溫的能源消耗。

3.3、節約土地

    “生態板式房屋”廣泛應用于民居住宅、旅游別墅、商業門店、廠房倉庫、救災房屋及校舍等建筑。因其整體重量僅為傳統建筑的六分之一,故對地基要求不高,非常適合用于沙地、濕地、坡地,可減少耕地的占用和基礎工程費用。并且該房屋的實際使用面積比傳統建筑擴大了百分之十五,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3.4、變廢為寶

    “生態新材”大量使用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使這些難處理廢棄物通過高技術工藝轉變為高性能的環保建材,對減少環境污染和減少政府經濟負擔起到很大作用。

3.5、防火災

    連年來火災頻繁,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的木質品及塑料制品的易燃和助燃性。本公司“生態建材”為A級防火材料,且無煙、無味、無毒,推廣應用可有效的防止火災。

3.6、防蟲災

    “生態新材”由無機膠凝料合成,其有機纖維成分被包裹起來,經實驗證明能防止蟻害、鼠害及各類菌害,克服了木制品的缺陷。

3.7、無毒、無害、無污染、無輻射

   “生態新材”經國家權威機構測試證明其無毒、無害、無輻射。其生產過程中沒有污水、廢渣等產生。被確定為“建筑施工首選環保優質建材”。

3.8、恒久釋放“負離子”,創造健康人居環境

    “生態新材”經“國家環境監測中心”和“韓國建材實驗研究院”進行的科學鑒定清晰的發現本公司新材具備恒久釋放負離子和放射遠紅外線功能。

    目前,空氣負離子是衡量空氣質量的主要指標,被稱為“空氣維生素”。自1889年德國科學家埃爾斯特等人首次發現,1902年認定了空氣負離子的生物學意義,1932年世界上第一臺醫用空氣負離子發生器誕生,100多年來,經歷了漫長的探索和開發應用的歷程。對其環保保健功能,消除空氣中正離子對人體的危害,改變人體微循環系統基本取得了一致的科學看法。而“遠紅外線”主要是殺菌消毒,是清道夫。用“負離子板”所建造和裝飾的人居住宅、辦公空間將會達到身處森林、公園的空氣質量。將會極大提高人類健康水平。

4、技術可行性分析

“生態板式房屋”是利用性能優秀的“生態板材 ”進行了力學及美學設計并采用現代化生產工藝制造而成。其房屋技術性能主要利用板材的物理性能結合科學的結構力學所組成。

?

4.1、“生態板材”是以農作物秸桿及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加入“輕燒鎂粉、氯化鎂和少量特效改性劑經特殊工藝制作而成。產品具有高強的物理性能。其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

 

 

 

?  4.2、“生態房屋”是我公司經過多年探索和反復試驗研制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技術證書和榮譽證書。通過了各項技術性能檢測和技術鑒定。目前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

 4.3、所開發輕體板式住宅近年來先后在內蒙、新疆、云南、山東、天津、北京及臺灣組裝了示范樣板房,通過樣板房的組裝和使用集累了大量的實際應用經驗。已具備了批量生產的成熟性。

4.4、本項目所研制的板式住宅充分考察了其技術經濟性,經過反復設計和試驗。克服了性能與造價之間的矛盾。產品通過了云南省科技廳主持的板式住宅技術鑒定會及立項評審會。會后“省發改委”要求迅速組建生產基地,并計劃分批解決云南省貧困地區異地搬遷住宅的建議(統計為十萬人搬遷)。“省教委”計劃利用該房實施每村建一個普及性教育的校舍。“省衛生廳”計劃實施每村建一個村衛生所。云南抗震研究所提出準備一批救災房屋。

由此可見該項目的成功對建筑人居工程,救災工程提供了一條新路。目前該項目工廠正在籌建中。該技術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已具備穩定的規模化生產基礎。

?

5、市場預測及產品選型

5.1、產品選型

5.1.1、“新型建筑材料”的界定

“新型建筑材料”所包含的內容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這個名詞要反映符合時代要求的鮮明特性。“新型建筑材料”實際上就是新的建筑材料、即包括新出現的原材料和制品,也包括原有的材料制品。

5.1.2、產品選型

本項目擬定以生態新型材料生產建筑、裝飾用板材、型材。以板材、型材之獨特功能開發系列“集裝模板式生態房屋”項目。

5.1.3、板材與型材

本項目生產的板材與型材產品主要有:外墻裝飾板、內墻板、包角板、游廊總成、天花板、戶外地板、檐口板、素板、欄桿總成、及柵欄……

5.1.4、歐式輕體住宅房屋

本新型住宅采用歐美國家優秀的設計典范、遵循木結構的成熟方案,實現本土化結合本項目材料特性進行設計生產、從而建立國際水準的建筑體系。

5.2、市場預測

5.2.1、產業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

序號 項目名稱 內容  備注

1 外墻材料 1995年~2010年(15年)中,住宅外墻材料的發展分二階段;(前五年)以砌塊為主,包括不砼心砌塊,加氣砼砌塊,黏土空心磚等為改革做準備,2010年(后10年)城填復合墻體在外墻中逐年增加。 不論住宅還是工業建筑。如果采用非承重品復合墻體,較優的技術經濟體系是框架結構,使內外墻均免去承重功能。

2 住宅 復合墻體可以使外墻所需要的堅固耐久,保溫隔熱及裝飾功能一起完成,而且施工簡便,減少濕作業,易于機械化,預計2010年應達到10%左右。 

3 工業建筑 下大力量研究和推廣外層、芯層為高效保溫材料的復合墻體。特點是:建設速度快、投資省,美觀適用。歐、美、日等工業發達國家新建工業廠房,倉庫等使用這種墻體,龍源新型板材將在工業建筑大市場占一席之地。 

4 內墻材料 今后15年,住宅結構、應加速推廣框架輕板結和大開間的做法,則除分戶墻外,輕質板做內墻最為合理。工業發達國家做為內隔墻的首選材料,龍源新材和系列板材將大有市 場 

5.2.2、預測(1995年~2010年)新型建材產值概況,根據《新型建材跨世紀發展與應用》一書介紹:

5.2.3、國民經濟增長率:8%~9%

5.2.4、建筑業經濟增長率:11%~12%

5.2.5、新型建材業經濟增長率:20%~25%(即每隔五年產值增長2.5~3倍)

據此,經測算新型建材的產值如圖所示:

其中

1995年建材年產值為:400億元

2000年建材年產值為:1000~1200億元

2010年建材年產值為:6250億元(按10%低計)

                                                                6250億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200億元

1000

400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5.2.6、新型建材業的發展趨勢

依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和預測,新型建材以墻體材料為例:我國新型墻體材料占有的份額:2000年為全國總量的20%,城鎮新型墻體材料占40%,2010年應占全國總量40%。

依據國內建材行業的發展情況分析,交涌現出一批集團公司,2010年應有15個左右年銷售額達100億元人民幣的相當于國際上中型集團的企業,其銷售額約占新型建材總銷售額的25%,因此新型建材行業是大力發展,大有作為良好機遇的行業。

近幾年來,由于國際衛生組織宣布石棉為1類名列榜首的致癌物質,不少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含石棉的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生態新型材料,無毒無味、無放射性,不僅解決了上述難題,同時解決了握釘力等難關,并具輕質高強,防火隔熱、保溫、耐磨、可鋸可刨,生產工藝簡單等優越性。

21世紀初期是中國建材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建材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總體分析“十五”建材工業的發展,有比較有利的外部經濟環境:

1、國民經濟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我國國民經濟經過5年的調整,今年有望進入一個新的上升期,“十五”期間,GDP年增長率預計在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保持10%~12%。

西部實施大開發戰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投資規模、提高城市建設和農村住房建設水平,會對建材產品的需求產生拉動作用。

2、城市化進程加快:“十五”期間加快城市化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2005年城市化比例計劃提高到35%。城市化進程加快將大大提高對投資的需求,投資重點用于市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及住宅建設等,這將對建筑材料的需求進一步擴大。

3、信貸和裝修將成為21世紀初城鎮居民的三大消費熱點之一:我國住宅及房屋建設將保持一個穩定增長的需求,預計“十五”期間全社會房屋竣工將保持在18億平方米以上,住宅竣工面積將保持在13.5億平方米以上,住房和裝修將成為21世紀初城鎮居民的三大消費熱點。

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八部委局《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若干意見》;建設部、國家經貿委、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建材局又聯合頒布了《關于住宅產品中淘汰落后產品的通知》;去年建設部又頒布了76部長令《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這些文件對改善房屋建筑功能,提高住宅質量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并對艱制和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大力采用新型墻材都做了明確規定,《通知》還提出了大力開發與框輕結構體系相配套的裝配式內外墻體材料。同時國內外許多建筑學者,像中國建筑材料學研究院副院長徐永模博士,提出的“發展大幅度減少建筑耗能的建材制品,如具有高強、防水、保溫、隔熱、隔音等優異功能的新型復合墻體和材料”;“開發具有高性能長壽命的建筑材料,大幅度降低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和服務壽命,如保溫隔熱、裝飾裝修材料等”,都對新型建材、飾材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僅從中國建材市場來看,每年需求價值將達到200億~300億元人民幣,據國家有關部門預測,到2010年,我國新型建材、飾材將占到全國總需求量的40%以上。

隨著我國加入WTO的成功,我國建材出口前景喜人,年均以1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尤其是世界諸多國家對木材、石材等資源性原料的限制使用,使得新型建筑材料進軍國際市場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新型建材行業是大有可為并有良好發展機遇的行業。因此,生態新材制品必將在國內、外市場竟爭中稱雄。

5.2.6、國內市場相關產品需用量統計

1、合成類板材

2004年全國約為2110.82萬立方米

2、住宅房屋

2004年全國新建房屋面積近20億建筑平方米

3、地板

2004年全國需求面積約為11億平方米

4、房面瓦

2004年全國需求近3.3億平方米

5、外墻裝飾材料

2004年全國需求近30億平方米

6、內隔墻

2004年全國需求近40億平方米

7、住宅門

2004年約為4000萬樘

8、貨運流通托盤

2004年約為8000萬只其口用2000

萬只(出口)

9、家具

2004年國內民用家具銷售額為1200億元,出口額超過100億美元

6 、生產可行性分析

?  6.1、生產方案論述

?  本項目產品執行標準為Q/CYLYL306-2003《建筑裝飾板材》(注:該標準為我公司的企業標準,已在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產品生產工藝流程見工藝流程圖。

?  6.2、生產工藝敘述如下

?  6.2.1、原料準備工段

原料準備工段的任務是按工藝要求準備各種原料,按工藝規定配比進行混合,并送往板材成型線供使用。

?  原料準備工段與板材成型線垂直布置,并靠近原料倉庫,以縮短運輸路線。

?  6.3、準備原料

?  6.3.1、稱量和混料

?  混料過程是要求按規定的配比進行均勻混合,混料的質量取決于稱量的準確和混合的均勻性。

?  6.3.2、稱量

?  改性劑、礦石份由日耗庫通過皮帶機送至中間斗進行電腦計量控制稱量后送混料機。

?  植物秸桿粉碎后經篩分由氣流輸送至中間斗稱量后送混料機。

?  氯化鎂溶液直接采用定量泵直接送混料機。

?  6.3.3、混料

?  混料用10m3/h的混料機進行混料。

?  6.3.4、混合料的輸送

?  混料機混合完的原料經螺旋輸送機送往各板材生產線供使用。

?  6.3.5、下腳料回收

?  下腳料包括兩類,一類為成型過程中散落的濕料;另一類為板材成型加工成各種墻板及構件的過程中的料頭,其回收的方案為:

?  a?散落濕料的回收

?  板材成型過程中散落的濕料通過成型線回收皮帶機收集,然后送往混料機與新料混合供制板使用。

?  b?下腳料料頭的回收

?  板材切邊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料頭其大小及形狀均不規則,可采用一臺錘式破碎機進行破碎后再送往球磨機進行球磨成粉料供混料時與新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  6.4、板材成型

?  a?板材成型工段

?  本工段的任務是進行板材的成型(包括原料鋪裝、壓型等)。

?  b?板材固化部分(溫控養護)

?  固化為溫控過程(即控制溫度和濕度)。

?  c?板材與托盤分離與托盤返回部分

?  當板材固化完成,需要將板材與托盤分離,并將托盤送回到生產線的起始端供生產之用。

?  6.5、板材養護

?  板材養護的目的在于保證板材的強度和質量的穩定。養護車間采用溫控及控濕裝置以保證養護車間的溫度及濕度。

6.6、板材加工

?  板材加工主要是將基材板進行切割,銑槽,鉆孔。其設備主要是利用通用的木材加工設備以保證其裝配精度。

?  6.7、組裝總成構件

?  組裝主要是將板材最大限度的組成總成如屋面瓦總成,墻體總成,隔墻總成等。其中包括線路、開關、上、下水管道等設施。

?  6.8、現場組裝

?  將建房現場地基竣工后,將各總成部件進行總裝。組裝后的房屋即可以投入使用。

6.9、環境保護

6.9.1、設計依據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87〉國環字第002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9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1995.9>;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16297-1996〉;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90〉;鍋爐大氣污染排放標準〈GB13271-91〉

6.9.2、設計范圍

主要產品為人造板材及型材。本項目需建模具車間、制作車間、養護車間、加工車間、涂層車間、原材料庫房、成品庫房及辦公室、餐廳、浴室、職工宿舍等。

本次設計將對上述車間、部門制定環保方案。

6.9.3主要污物的初步治理方案

a 、廢水處理

本廠生產過程中不產生生產廢水,外排的僅為生活污水,其中廁所污水經化糞池、食堂污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浴室污水一起排入城市污水管網。

b 、廢氣粉塵治理

車間內加工、工藝采用的切割機、銑平機設置的局部抽風裝置和布袋除塵器,可滿足環保要求。

c 、噪聲控制

產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切割設備采用低噪聲的切割鋸,其產生的噪聲經建筑物隔聲并經距離衰減,在廠界外一米處達到國家環保要求。

6.9.4、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處置

本廠的生產廢料可作為生產原料重新使用。

6.9.5、綠化設計

本廠總面積為52800m²,綠化系數為14.2%。

6.9.6、環境保護機構、人員

本廠設專門負責勞動安全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部門,各車間設兼職安全員負責本部門的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并接收當地有關部門的監督與檢測。

7、勞動安全衛生

7.1、設計依據

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勞動部第3號令〉;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85〉;工業企業照明設計規范〈GB50034-9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85〉

7.2 、勞動安全措施

7.2.1、電氣安全

a.低壓配電系統采用TN-S三相五線制系統,設備正常不帶電的金屬外殼與PE線可靠連接,電纜金屬外皮,電纜橋架,配電金屬管線均與PE線連接。

b.插座及插座箱回路設漏電保護開關。

c.各車間部門的照明應符合國家要求,車間內設值班兼事故照明。

a. 廠房按三類防雷工業建筑物進行防雷設防,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

7.2.2、防火防爆

a. 鍋爐設水位計、壓力表及安全閥等安全設施。

b. 本廠選用的采暖設備及排風設備均系非燃燒材料制作。

7.2.3、防機械傷害

a. 生產線設緊急停車按鈕,以防突發傷人事故。

b. 機械設備的2.5米以下的轉動、移動部分設防護罩。

c. 特種設備(如起重設備、廠內運輸車輛叉車等)應符合〈GB6067-85〉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的標準。

7.3、工業衛生

7.3.1、防塵防毒

    車間內加工工藝采用的切割機、銑平機設局部抽風裝置和布袋除塵器;噴漆車間設封閉的抽排風系統,以滿足室內空氣的衛生要求。

7.3.2、降噪

操作間內的噪聲滿足工業衛生要求。

7.3.3、防暑降溫

車間夏季降溫主要利用自然通風,對車間工作擔任工位設置壁式工業風扇,以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

7.3.4、輔助衛生設施

廠區設食堂、浴室等輔助衛生設施。

7.3.5勞動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及人員配備

本廠設專門負責勞動安全衛生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部門,各車間設兼職安全員負責本部門的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并接受當地有關部門的監督與檢測。

8、消防

8.1、設計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

8.2、概況

本公司主要生產裝飾板材、特型材等。廠區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包括原料準備車間、配料準備車間、板材成型車間、板材溫控養護車間、板材切割車間、板材加工車間、特型材成型車間、特型材加工車間、原料倉庫、自然養護庫、涂層車間、包裝車間;辦公樓、宿舍、食堂、浴室、傳達、警衛、收發室、水泵房、變配電所、車庫等。

9、工廠方案:

?  我公司生產基地選址在北京懷柔區金宇瑞科技開發區進行建設,占地43畝,廠房及辦公建筑面積2萬平米,交通方便,生產、生活設施及加工設備正在籌建之中。

10、工廠人員組成(226人):

技術人員:22人、生產線工人:86人、房屋組裝人工人:82人、管理人員:36人。

11、生產大綱指標:年產負氧離子板材:200萬平方米,年產板式房屋10萬建筑平方米。

  

11.產品成本分析及原材料來源(見表)

      

每平方米板材成本表(表11-1)

一、直接材料

序號 材料名稱 消耗(公斤/平方米) 單價(元/公斤) 金  額(元) 產  地 備     注

1 輕燒鎂粉            9.23        0.50      4.62  東北 儲量占世1/3

2 氯化鎂粉            7.85       0.70      5.50  青海山東 

3 特效改性劑            1.66        4.20      6.97  自制 

4 植物纖維            2.79        1.50      4.19  當地收購 農林物下腳料

5 增強纖維            2.00  2.70      5.40  山東河北 

6 粉煤灰            1.20        0.20      0.24  當地 工業廢棄物

7 涂層            0.20      100.00     20.00    

8 其它材料         8.70    

 合  計      55.62    

二、燃料動力   3.32    水電氣煤

三、直接人工費   2.19    

1 工資         1.51    

2 三險         0.47    養老失業醫療

3 福利費         0.21    

四、制造費用   6.67    

1 折舊         3.67    

2 修理費         1.00    

3 物料消耗         1.20    

4 勞保         0.05    

5 其它         0.75    

五、管理費用   9.47    

1 折舊         0.16    

2 工資         0.87    

3 三險         0.27    

4 福利費         0.12    

5 招待費         1.30    

6 無形資產攤銷         1.25    

7 科技開發費         2.00    

8 財產保險         0.20    

9 差旅費         1.20    

10 辦公費         0.35    

11 通信費         0.50    

12 工會經費         0.03    

13 教育經費         0.02    

14 稅金         0.20    

15 其它         1.00    

六、銷售費用   4.30    

1 廣告費         1.30    

2 運輸包裝裝卸         2.60    

3 其它         0.40    

七、財務費用   0.90    

單位成本合計(元/每平方米)  82.47    

注:此成本是按20mm厚度的板材平均計算

生態房屋成本表

(表11-2)

序號 名稱 平均建筑平米金額 構成 備注

1 地板總成 320元 鋼架、板材 

2 墻體總成 260元 板材、型材 

3 內飾總成 30元 板材 

4 屋面總成 360元 板材 

5 楃架總成 60元/米² 型材 購置

6 衛生潔具總成 60元/米² 型材 購置

7 電器、燈具、線路 60元/米² 型材 購置

8 門總成 40元/米² 板材 

9 窗總成 50元/米² 鋁、塑 雙層保溫

10 安裝工程費用 50元/米²  

11 包裝費用 10元/米²  

12 合計 1300元/建筑平方米

產 品 出 廠 價

(表11-3)

序號 名稱 平均出廠價格 備注

1 負離子建筑裝飾板材 100元/平方米 包括地板內外墻板

2 生態板式組裝房屋 1600元/平方米 不含基礎工程費用

   12、項目投資預算及資金籌措

      

      

      

      

固定資產投資表(人民幣:萬元)

      

      

序號 名     稱 規  格 單 位 數 量 金 額 備 注

1 土地   畝 43 688 16萬/畝

2 廠房 庫房 辦公房       1050 

3 木片制備設備   套 1 309 

4 纖維制備設備   套 1 1579 

5 鋪裝熱壓設備   套 1 2649.2 

6 成品制備設備   套 1 170.6 

7 砂光設備   套 1 563.2 

8 電控系統   套 1 380 

9 安裝設計費       90 

10 涂層流水線   套 1 161.45 

11 機械加工設備   套 1 123.1 

12 其他設備及模具       438 

13 現場安裝費及未預見費用       308.45 按設備價值5%預計

 總      計       8510 

固定資產投資明細表

一 日產285立方米無機膠凝植物纖維板生產線設備清單 

序號 設備名稱  型號或代號 單位  數量 價格(萬元)  備   注

100 木片制備工段         

101 上料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4 18 

102 鼓式削片機 BX218 臺 2 44 

103 鼓式削片機 BX2113A 臺 2 112 

104 下料斗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4   非標自制

105 出料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9 

106 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6 

107 滾筒式木片轉篩 X828A 臺 2 14 

108 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8 

109 斗式提升機 D600 臺 2 22 

110 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5.4 

111 分配器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非標自制

112 木片料倉 X503(200M3) 臺 2 6 倉體非標自制

113 振動下料器 X504 臺 4 6 

114 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9 

115 斗式提升機 D600 臺 2 25 

116 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7 

117 正反轉皮帶運輸機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11 

118 油冷式電磁除鐵器 RCDE-8 臺 2 6.6 

 工段價格合計       309 

200 纖維制備工段         

201 熱磨預熱料倉倉體   臺 2   非標自制

201 熱磨預熱料倉底部 MF503 臺 2 22 40立方米

202 50英寸熱磨機 BM1112/15(M401-409) 臺 2 1260 主電機3500KW/10KV

203 排料三通閥(分流閥)   臺 2 6 

204 廢料分離系統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非標自制

205 石蠟熔化及施加設備 X614F 套 2 4.2 

206 膠料調配設備 X615DL 套 2 10 

207 膠料噴施設備 X616F 套 2 2 

208 施膠管組 X535A 套 2 0.8 

209 纖維干燥機(主機) X860 臺 2 164 不含保溫

210 纖維干燥機(風管) 按工藝參數設計 套 2   非標自制

211 纖維干燥機(分離器)   臺 2   非標自制

212 纖維干燥機(轉閥) ZRC-13 臺 2 8 

213 滅火系統 四測點  套 2 50 進口

214 增壓水裝置 X690B 套 2 10 

215 防火螺旋運輸機 X625A 臺 2 6 

216 纖維分選機 X839A 臺 2 36 可選擇項

217 纖維氣力輸送系統 按工藝參數設計 臺 2   非標自制

 工段價格合計       1579 

300 鋪裝熱壓工段         

301 纖維鋪裝成型機 X829A 臺 2 270 

302 稱重裝置 LC-3101 臺 2 6 

303 含水率測定儀 CA62 臺 2 7.4 國產

304 連續式預壓機 X830 臺 2 241 

305 板坯齊邊鋸 SC15 臺 2 9 

306 板坯橫截鋸 SJ21 臺 2 11 

307 同步運輸機 SB16 臺 2 10 

308 一號加速皮帶運輸機 SL834 臺 2 6.6 

309 金屬探測器 JT3 臺 2 8 

310 廢板坯回收裝置 X637A 臺 2 10.4 

311 二號加速皮帶運輸機 SL835 臺 2 7.2 

312 三號加速皮帶運輸機 SL836 臺 2 6.6 

313 裝板運輸機 X888 臺 2 13.8 

314 板坯預裝機 X832 臺 2 18 

315 雙層驅動裝置 X833 臺 2 13.2 

316 無墊板裝板機 X853A BZX114X16/15 臺 2 350 

317 熱壓機(汽/油加熱) X854/X854A BY124X16/28 臺 2 1204 15層 2800T

318 熱壓機組液壓系統 X855LC 套 2 330 

319 卸板機 X856 BZX124X16/15 臺 2 127 

320 鋪裝廢料除塵系統 按工藝參數設計 套 2   非標自制

321 二次除塵系統 按工藝參數設計 套 2   非標自制

322 粉塵氣力輸送系統 按工藝參數設計 套 2   非標自制

323 廢板坯回收系統 按工藝參數設計 套 2   非標自制

 工段價格合計       2649.2 

400 成品制備工段         

401 毛板運輸機 X571C 臺 2 9.8 

402 冷卻進板運輸機 X846B 臺 2 9 

403 翻板冷卻機 X224 臺 2 34 64格

404 冷卻出板運輸機 X848D 臺 2 9.6 

405 縱向鋸邊機 X565D 臺 2 24 

406 橫向進板運輸機 X575 臺 2 10.4 

407 橫向鋸邊機 X576D 臺 2 28.2 

408 橫向出板運輸機 X577 臺 2 9 

409 板垛對中機 X227 臺 2 12.6 

410 液壓升降臺 X228 臺 4 12 

411 板垛輥臺 X229 臺 4 5.2 

412 叉車輥臺 X230 臺 4 6.8 

413 鋸邊機除塵系統 按工藝參數設計 套 2   非標自制

 工段價格合計       170.6 

500 砂光工段         

501 叉車輥臺   臺 2 2.8 

502 橫向輥式液壓升降臺   臺 2 8.2 

503 推板機   臺 2 3.4 

504 進板輥筒運輸機   臺 2 7.8 

505 4砂架砂光機   臺 2 242 

506 過渡輥臺   臺 2 5 

507 4砂架砂光機   臺 2 250 

508 出板輥筒運輸機   臺 2 7.8 

509 堆垛機(2垛位)   臺 2 14.2 

510 橫向輥式液壓升降臺   臺 4 16.4 

511 叉車輥臺   臺 4 5.6 

512 砂光工段電控 500 套 2   價格含在砂光主機內

513 砂光機組除塵系統 根據工藝要求設計 套 2   非標自制

 工段價格合計       563.2 

600 電氣控制系統         

601 主生產線電控系統 100-400 套 2 380 PLC控制

 工段價格合計       380 

 設備價格總計       5651 

700 其它費用         

701 工藝設計費       30 

702 指導安裝調試費       60 

 一項工程總計       5741 

二 溢邦噴涂滾涂水性加色設備清單

序號 設備名稱 型    號 單位 數量 價格(萬元) 備    注

1 2米輸送帶   臺 1 1.65 

2 3帶砂光機   臺 1 18 

3 雙輥底漆機   臺 1 9.8 

4 作色均勻機   臺 1 7.2 

5 6米流平機   臺 1 5.3 

6 二燈UV干燥機   臺 1 7.5 

7 自動噴漆機(3槍)   臺 1 21 6槍

8 6米流平機   臺 1 5.3 

9 二燈UV干燥機   臺 1 7.5 

10 三帶砂光機   臺 1 18 

11 粉塵清除機   臺 1 6.2 

12 雙輥面漆機   臺 1 9.8 

13 二燈UV機   臺 1 7.5 

14 自動噴漆機(3槍)   臺 1 21 6槍

15 6米流平機   臺 1 5.3 

16 三燈UV干燥機   臺 1 8.5 

17 3米輸送帶   臺 1 1.9 

 二項工程總計       161.45 

三 溢邦機械設備清單

序號 設備名稱 型    號 單位 數量 價格(萬元) 備 注

1 6軸4面刨300mm寬   臺 1 28 

2 8軸1200mm可調四面刨   臺 1 38 

3 6軸雙端銑   臺 1 15.5 

4 8軸雙端銑   臺 1 21 

5 單所3米推臺鋸   臺 2 5.6 

6 多鋸開料機   臺 2 15 

 三項工程總計       123.1 

四 其它設備及模具

序號 設備名稱 型    號 單位 數量 價格(萬元) 備     注

1 運輸叉車   臺 4 64 

2 包裝設備       8 

3 打碼設備       6 

4 工裝模具       360 

 其它設備及模具總計       438 

五 現場安裝費

序號 名      稱 型    號 單位 數量 價格(萬元) 備  注

 設備現場安裝費總計       308.45 按設備價值的5%計算

六 設備類固定資產總計       6772 

七 基本建設投資

序號 名     稱 單位成本 單位 數量 金額(萬元) 備  注

1 廠房 600元/平米 平米 8000 480 已建成

2 庫房 500元/平米 平米 3000 150 

3 行政辦公宿舍區 1200元/平米 平米 3000 360 

4 土地使用權 160000元/畝 畝 43 688 

5 變電所(變壓器)       60 

 基本建設固定資產總計 1738 

八 全部固定資產總計 8510 

12. 2、流動資金測算

    根據年生產規模指標,板材200萬平方米,板式房屋10萬建筑平米測算如下:

     板材:月產20萬平方米*60元=1200萬元/月

房屋:月產1萬平方米*1000元=1000萬元/月

鋪底流動資金按45天周轉期計算, 為3300萬元

    12. 3、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為          11810萬元

    其中固定資產投資 :   8510萬元

    鋪底流動資金:        3300萬元

    12. 4、資金來源:

    公司已投入:1200萬元 。境外融資:10610萬元

 

 

財務現金流量表(全部資金)                    單位:萬元                   

序號

 

年 份

建設期 投產期 達到設計能力生產期

  項

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第11年

 生產負荷(  % )   56 8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 現金流入   20160 2952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40151

1.1 銷售收入   20160 2952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1.2 回收固定資產余值                     851

1.3 回收流動資金                     3300

2 現金流出 8510 18862 26127 31578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2.1 項目投資(不含利息) 8510                   

2.2 流動資金   1848 858 594             

2.3 經營成本   17360 2542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2.4 所得稅   420 615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2.5 凈利潤   2380 3485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2.6 累計凈利潤   2380 5865 10115 14365 18615 22865 27115 31365 35615 39865

2.7 折舊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3 凈現金流量 -8510 1298 3393 4422 5016 5016 5016 5016 5016 5016 9167

指標計算:1.投資回收期=3+3819/4422=3.86年  (含建設期一年)

2.投資利潤率=39865/10/8510*100%=46.84%    (不考慮時間價值)               

          3.凈現值(Ic=12%)=1298*0.7972+3393*0.7118+4422*0.6355+5016*0.5674+5016*0.5066+5016*0.4532+5016*0.4039

                                               +5016*0.3606+5016*0.3220+9167*0.2875-8510=13495.92(萬元)

 

13、經濟效益分析

改造項目達產后,其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經濟評價指標表   

       

序 號 

名 稱  單 位  指 標 

備 注   

1 總投資  萬元 11810     

1.1 建設投資  萬元 1738     

1.2 生產線設備  萬元 6772     

1.3 鋪底流動資金  萬元 3300     

2 年銷售收入  萬元 36000 板材:20000萬元   

    房屋:16000萬元   

    正常年份   

3 年總成本費用  萬元 31000 正常年份平均   

4 利潤總額  萬元 5000 正常年份   

5 所得稅  萬元 750 正常年份   

6 凈利潤  萬元 4250 正常年份平均   

7 投資利潤率(稅后)  % 46.8 正常年份平均   

8 投資回收期  年 3.8 包括建設期一年   

9 項目投資凈現值  萬元 13495 按 Ic=12%  計算   

 

14、項目進度安排

2005年 2006年

1—3月 2006年4—6月 2006年7—9月 2006年

10—12月 2007年1—3月 2007年4—6月

項目論證、立項 

     

項目融資  

   

廠房、設備落實   

  

試生產     

正常生產      

進入市場     

生態新材專項技術入股明細表

一、專有技術部分

序號 名     稱 內     容 技術持有人 備   注

1 改性劑配方 天然材料組合配制加工 紀勇

 獨家專有技術

2 生產配方

 多種性能、材料的生產配方

 紀勇

 獨家專有技術

3 模具設計技術 生態新材專項生產模具設計 紀勇

 專有技術

4 生產工藝方案 生態新材專項生產工藝流程設計

 紀勇

 專有技術

5 生產設備、

工藝裝備主要技術參數 生產線設備的設計依據

 紀勇

 專有技術

6 產品結構設計方案 不同類產品的技術經濟結構設計

 紀勇

 專有技術

7 產品材質、

藝術圖案設計 各類仿真質感和文化圖案設計

 紀勇

 專有技術

8 產品質量標準

 符合國際、國家產品標準的企業標準設計 紀勇

 專有技術

二、國家專利技術部分

序號 名       稱 專利權號碼 發明人 備     注

1 保溫互鎖式建筑砌塊 022085661                紀勇 已轉入龍源一手公司

2 復合瓦楞板 200420118699 紀勇 已轉入龍源一手公司

3 仿木代木中空保溫組裝房屋 200420112272 紀勇 已轉入龍源一手公司

4 無框架薄殼快速拼裝組合建筑物 200420112275 紀勇 已轉入龍源一手公司

5 新型活動房屋 98208289 紀勇 

6 可旋轉樓梯 00201048.8 紀勇 

7 新型保溫屋面瓦 00201045.3 紀勇 

篇10

走過令人鼓舞的2010年,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11年。過去的一年,國產電視動畫產量超過22萬分鐘,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伴隨著從動畫數量大國走向動畫質量強國的目標邁進,動漫產業界將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展望明天,需要把握昨天。本報告依據期刊論文和著作等文獻,描述動漫產業研究2010年度的總體面貌。

一、動畫產業現狀

孫立軍《盤點2009年的中國動畫》(《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第1期),回顧2009年中國動畫的五喜五憂。五喜:數量質量超過歷年;政府關注和推動動漫產業發展,國家廣電總局設立了20家影視動畫產業基地和8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網絡游戲產業已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完備動畫播映體系,初步形成34個少兒頻道和4個動畫頻道;影視優秀創作人才頻頻涌現。五憂:在浮躁的環境下無法誕生精品;壟斷現象存在;動畫電視高端人才嚴重匱乏;一些投資人盲目投資,創作人盲目跟風模仿;資源分配不科學,產業鏈的不平衡。邵奇《中國動畫產業現狀及發展策略探究》(《當代電影》第6期),分析了問題,如動畫產業集群的缺乏,動畫產業鏈沒有形成,動畫企業的融資渠道有限,動畫企業的創新力有待提高和動畫企業的人才瓶頸問題。提出發展策略有:完善政策體系、調整扶持方向、強化市場意識、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動畫產業鏈、擴大動畫目標市場、拓展動畫企業的融資渠道、引進電影高端人才、啟動動畫市場。竇利霞《中國動畫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經貿導刊》第9期),也較好地總結了動畫產業現狀。

在民營動畫產業發展問題,汪振城《論播映渠道對中國民營動畫產業發展的限制》(《當代電影》第6期),談到中國動畫播映渠道單一,過分依賴電視媒體,國內電視存在頻道資源和內容資源不對等、播出機制不合理、渠道不暢、優質渠道少、制播分離不徹底等問題,限制了不能控制播映渠道的民營公司的發展。

各地動漫產業的發展。王田《貴州動漫產業正破繭化蝶》(《理論與當代》第5期)、岳瑩《黑龍江省動漫文化產業現狀分析》(《大眾文藝》第7期)、曾耀農《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策略:以湖南為例》(《重慶社會科學》第1期)等介紹了相關情況。李蘭芳《營造中國“大動漫”時代――天津神界漫畫公司陳維東創業紀實》(《中國高新區》第4期),報道了天津神界漫畫公司的創業故事。

何坦夜《解讀杭州動漫文化》(光明日報出版社),該書采用動漫文化理論與城市文化產業個案的視角,詮釋了杭州動漫文化與產業發展的本質特征、歷史源流、功能特點、運行方式、發展方向和內在要素。

二、動畫產業模式策略

郭蔓蔓《中國動畫衛星頻道運營模式探析》(《現代傳播》第6期),對中國動畫頻道運營模式提出建議: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謹慎面對動畫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真正做到差異化經營,創立特有的頻道運營模式;動畫頻道運營應考慮社會責任感。沈玉燕、錢言《浙江動漫產業差異化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研究》(《商業時代》第8期),通過提煉兩家動漫公司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構建具有差異化特色的浙江動漫產業商業模式。玄機科技商業模式是:立足產品精良的制作;注重產品品牌塑造和形象授權;大力提升動漫衍生產品價值等。輝煌時代商業模式是:善用專業化的營銷方式,積極發揮自主知識產權,依托專業B2C運營平臺,鞏固現有贏利模式。盤劍、方明星《論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杭州模式”》(《當代電影》第12期),解析了“杭州模式”,為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實踐思路和理論參照。何建平《深港兩地動漫產業合作模式探討》(《當代電影》第10期),肯定了深圳香港動漫產業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從政府、業界、學界和輔市場主體四個方面對具體的動漫產業合作模式進行了探討。

饒黎《產業鏈開發: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路徑》(《視聽界》第1期),提出的對策有:完善市場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品牌建設;形成“產學研”動畫教育格局。楊然《動漫衍生產品的創意與開發》(《青年記者》10月中刊),提出動漫衍生產品研發思路是:動漫原型的完善、動漫原型與衍生產品的契合,并注重產品推廣和市場反饋。

齊驥《動畫行銷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從文化產業市場規律和動畫創作藝術規律的視角建構動畫行銷體系,對中國動畫市場的現實格局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對世界動畫市場的行銷方式進行了應用性解讀,對動畫產業發展與動畫市場建設提出了研究框架。

潘瑞芳等《動漫產業模式研究與實踐》(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為國家廣電總局社科研究基金項目。該書在學理上理清動漫產業相關的內在邏輯,借鑒動漫強國的經驗來探討,有助于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之路。潘瑞芳主編《泛動漫創意與人才培養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是論文合集,立足數字藝術與技術創意人才培養,從藝術、技術融合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人才培養的內在規律、培養理念及營造的環境。

《穿越與跨界――浙江電視藝術高峰論壇、中國動漫產業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收錄27篇論文。該書把動漫研究分為藝術研究和產業研究兩大類,藝術研究主要探討動漫藝術的創作,產業研究主要探討動漫的生產機制。該次研討會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中國動漫藝術研究;中外動漫比較研究;動漫產業發展研究;動漫人才培養、受眾和媒介研究。

三、動畫品牌形象

胡瑞庭《動漫品牌的塑造與全產業鏈營運》(《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第7期),認為品牌塑造決定經營成敗與優劣,塑造動畫核心品牌需要抓住以下核心要素:上乘的核心價值理念;妙趣橫生、充滿矛盾沖突、不失細膩情感的故事與情節;顯著特征的“品牌人物”塑造;服化道、音舞美、聲光電;打造與核心品牌的內外在特質相一致的子品牌或識別系統。朱矛量《淺談國產動畫片之嬗變及動漫產業發展中的品牌塑造》(《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第5期),提出動漫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文化品牌,國產動畫品牌必須準確表達中國文化精神。肖文婷《影視廣告中的動畫對提升品牌形象的價值體現》(《包裝工程》第5期),提出了動畫為影視廣告注入了活力,使其成為影視廣告中品牌形象價值持續提升的基礎。

李儒奇、蔡大明《動漫中的“金蛋”》(中國經濟出版社),是動漫衍生產品授權/卡通品牌授權的普及性讀物。作者的目的是借動漫這個“金蛋”,生出自己的“金雞”,這樣將有助于動漫的市場化和中國的內需型經濟的發展。

四、國外動畫產業經驗

美國動漫產業經驗。褚曉文《淺析好萊塢動畫產業對中國內地動畫產業的影響》(《中國出版》8月上刊),總結了好萊塢動畫產業的特點:坐擁美國文化的強勢地位;擁有一大批專業而成熟的制作公司;擁有成熟而不斷創新發展的技術;好萊塢形成了獨有的品牌大軍;好萊塢動畫電影擁有較高的票房;擁有成熟的產業鏈條。內地動畫產業劣勢:產業鏈仍不完善;文化產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缺乏較高動畫技術支持;缺乏市場推廣能力。宋磊《“動態漫畫”:美國漫畫的新潮流》(《出版參考》5月上刊),談到動態漫畫是在原有漫畫圖片的基礎上的類似動畫視頻的短片以及動態漫畫的優勢和劣勢、發展前景。

日韓動漫產業經驗。魏婷《日韓動漫貿易政策及其借鑒》(《商業研究》第6期),認為中國應實施戰略性的動漫產品國際貿易政策;引導鼓勵多方合作;培養和引進人才,促進人才對外交流;給國外提供免費午餐。卜彥芳、陳元元《以動養動:日本動漫企業運營模式探析――以蟲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為例》(《現代傳播》第9期),總結了日本動漫企業“以動養動”運營模式的優點:資金鏈前置,降低風險,保證動畫質量;市場化程度高,有效的篩選機制。

在他山之石的啟發下,國產動畫進行走出去的思考和行動。李三強《中國動畫如何才能“走出去”〈三國演義〉動畫版給我們的啟示》(《中國電視》第1期),闡述了中國動畫走出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及在動畫人才的選擇、競爭策略的使用、挖掘優質資源、凸顯自己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向宇《試論國產電視動畫的海外營銷》(《當代電影》第6期),認為國產電視動畫具有較高的成本優勢、制作質量、美學風格,具備海外發行的可能性,在海外營銷中需要注意在制作前應考慮營銷、選擇題材和風格、發行渠道的選擇和建設、采取樣本預售的策略。

五、動漫科研課題

篇11

技術企業的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制度是知識經濟社會運行的法律基礎。成熟和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能有效地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以造福社會,同時也能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知識產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權利人應當和必須積極主動地采取保護措施,否則,即使法律再完備,往往也無濟于事。對于以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為特征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一旦由于保護不力、管理不善,造成知識產權的流失失效或受到侵權,其損失往往是難于挽回和彌補的。

 

    (一)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保護問題

 

    在高新技術企業所發生的各種糾紛中,最突出的是職務與非職務發明權的歸屬糾紛。我國專利法規定,發明人或設計人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于該單位。由此看來,在我國職務發明分為兩類,一類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另一類是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此外,如果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也就是說,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只有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這一類發明創造才能和單位就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如果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這類發明創造,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則不能就發明權的歸屬問題訂立合同。

 

    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引發新的專利問題不斷增加、層出不窮,而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許多對此缺乏必要的準備和對策。在生物技術、基因技術的專利保護問題上,理論和立法方面尚存在一定欠缺,有待于進一步的論證和研究。 [1] [1]同時業已實施的生物技術、基因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實踐,留給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空間在迅速的縮小,發達國家已經初步解決了生物技術、基因技術的立法框架并完成了專利技術在世界各地的申請和鋪設,一張高技術的專利壁壘網已見雛形,張網以待,只等時機成熟,收網捕撈。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對此保持警惕,扎扎實實做好準備和對策,否則,將失去很多的機遇。

 

    (二)高新技術企業的著作權保護問題

 

    從企業文化建設到公眾形象的塑造,從產品說明書到產品的包裝裝潢商標,從計算機軟件到域名標記等等,都涉及相關的著作權問題。對于以科技發展為基本推動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這方面的知識產權問題更是不可忽視。

 

    科技作品的保護,不論是計算機軟件還是其他技術方案的圖紙表達方式都涉及到著作權問題,是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有效的保護、運用和管理企業的著作權,事關高新技術企業的生死存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科技作品的權利歸屬問題,即該作品是職務作品還是非職務作品問題。 [2] [2]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著作權歸作者個人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作者使用外)。此外,由法律規定的某些特殊的職務作品,比如主要利用單位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件、地圖等職務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對于這種情況,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而其著作權則屬于單位。

 

    (三)高新技術企業的商業標記權保護問題

 

    高新技術企業的商業標記權包括商標權、商號權、域名權等以區分商品和服務為宗旨基于商業標記而依法享有的權利。商業標記所具有識別、表彰、保證和廣告的獨特功能,對于剛剛成立和興起的高新技術企業搶占市場、打開局面、鞏固地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進一步開放,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領域、程度不斷擴大,與商業有關以區分商品和服務為目的的表現方式不斷豐富,所帶來的知識產權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尤其是從事信息科技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僅要妥善保護和管理傳統的商標、商號,還必須切實注意網絡環境下的域名、網絡標記等新興知識產權客體的保護問題。

 

    (四)高新技術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護問題

 

    根據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技術秘密是商業秘密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也是最早被確認為商業秘密并加以保護的。這種技術秘密是研究開發、工藝改進等創新的結果。是技術性的智力勞動成果,其特征在于可以用于生產活動,以制造新產品、提高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由于商業秘密特別是技術秘密的保密性和無形性,容易流失或受到侵權,高新技術企業理應保持高度的重視。

  二, 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篇12

3、項目地址:××××××××××××××××*

4、項目投資主體:××*市西郊炒貨食品廠

5、項目負責人:××*

6、項目總投資:共200萬元。

7、投資者概況:××*市西郊炒貨食品廠現有員工40余人,年產值500萬元以上,上繳稅利50多萬元。企業擁有一定數量的懂經營、善管理的營銷人員和技術人員,具有健全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每年進行新產品開發,年年有進步,并在包裝上進行大膽改造設計,為提高臨安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廠長××*多年從事食品行業經營管理工作,重合同,守信用,具有較強的開拓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豆制食品介紹

(一)豆制品的定義:

豆制食品又稱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綠豆、豌豆、蠶豆等豆類為主要原料,經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數豆制品是由大豆的豆漿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

(二)豆制品的分類:

豆制食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即發酵性豆制品和非發酵性豆制品。

發酵性豆制品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

非發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它雜豆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豆腐再經鹵制、炸鹵、熏制、干燥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漿、豆腐絲、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素火腿等。非發酵豆制品主要品種有:

1、豆漿:將原料大豆經去雜、浸泡、磨漿、過濾除渣制成的漿狀液體。經高溫滅菌的豆漿稱為熟豆漿,不以加熱的豆漿稱為生豆漿。

2、豆腐:又稱大豆腐、水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經除雜、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腦、蹲缸、加壓成型等工序,制成的厚度在3cm以上的各類豆腐。豆腐的含水量在80-90%,特點是持水性強,質地細嫩,有一定彈性和韌性,風味獨特。

(1)南豆腐:也叫嫩豆腐,指用石膏作凝固劑制成的豆腐。質地細嫩,有彈性,含水量大。

(2)北豆腐:也叫老豆腐,指用鹽鹵作凝固劑制成的豆腐。其特點是硬度、彈性、韌性較南豆腐強,含水量低于南豆腐,香味濃。

(3)內脂豆腐:屬嫩豆腐,以葡萄糖-δ-內脂做為凝固劑制成的豆腐。市場上的盒裝、袋裝豆腐多為內脂豆腐。

3、腐竹

豆漿煮沸后,在降溫過程中,從豆漿表面抵消起的一層薄膜,厚度在0.3mm以下。干燥后,有淺黃色光澤,形狀似竹,故名腐竹。若抵起的干燥后成片狀物,則叫豆腐皮、油皮。

4、豆腐干

以中干或小干為原料,切成一定規格的方塊,再放入老湯或鹽水中煮熟、瀝干,制得的豆制品。如香干、白干。

5、干豆腐

薄片狀豆制品,又稱豆腐片、百頁。厚度在2mm以下,含水量在52-65%之間,彈性、韌性較強。

(三)豆制品的營養

豆制品的營養主要體現在其豐富蛋白質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與動物蛋白相似,同樣也含有鈣、磷、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含有維生素bl、b2和纖維素。而豆制品中卻不含膽固醇,因此,肥胖、動脈硬化、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應提倡多吃豆類和豆制品。對健康群體而言,營養來源單一是不可取的,豆制品可以做為蛋白質的來源之一。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到星級飯店,小到百姓人家,各種各樣的餐桌上總是能看到各類豆制品的存在,它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最喜愛的食品之一。

三、項目動因

(一)在我市境內開辦規模化、標準化的豆制品生產企業,是貫徹落實國家構建食品安全體系的迫切要求。2008年,接連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深切關注和各級的高度重視,也促使政府重新審視這一關系國家公共安全的問題,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建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規范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保障人民安全消費、放心消費,已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我市建立規模化、標準化豆制品生產企業正是實現這一重要任務的具體措施之一。

(二)在我市境內開辦規模化、標準化的豆制品生產企業,是填補我市標準豆制品生產企業空白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國豆制品新企業、新產品、新技術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市場日益繁榮,并涌現出了一批知名豆制品企業。但是,就目前我市豆制品的生產企業而言,普遍存在散、小、亂的特點,生產條件千差萬別。大多數都是半夜凌晨生產加工,白天外出買賣的私人小作坊,還沒有一家象樣的有規模、上檔次的標準豆制品企業,與其他地區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因此,開辦一家規模化、標準化的豆制品生產企業能夠填補我市這一空白,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

(三)在我市境內開辦規模化、標準化的豆制品生產企業,是解決我市個體作坊衛生質量狀況差的現實要求。目前,我市豆制品生產企業規模檔次較低,衛生狀況較差,一方面這些手工作坊式的生產保證不了產品質量,另一方面生產加工過程中排放的污水、雜物等影響了環境衛生,不僅不利于國家衛生城市的創建工作,更與我市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相抵觸。針對這些問題,除了消費者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國家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以外,更重要的是規范我市豆制品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過程。因此,建立標準化的豆制品生產企業顯得尤為重要。

四、設計能力與場址選擇

(一)設計能力

該工程由制乳系統、豆奶生產線、盒裝內酯豆腐生產線三個部分所組成,為了考慮今后多方面擴大生產量,需要制乳系統設計能力擴大到每班3000公斤——4000公斤生產加工量(按干大豆計)。豆奶生產線設計能力為每班25000——30000袋,每袋為250克裝,約7500公斤豆奶。如需班產提高生產量,只需增加高壓泵和包裝機即可。盒裝內酯豆腐生產線設計能力每班9000——10000盒,每盒重量400克,約4000公斤。

上述兩條生產線同時生產,每班耗用大豆約2000公斤左右。因此,制乳系統完全可以滿足班產需要,并留有足夠余量可同時加工其他產品。

(二)場址選擇

該項目需廠房面積1500平方米,其中:

1、制乳系統100—150平方米;

2、豆奶、豆腐配料間100平方米;

3、豆奶、豆腐輔料倉庫40平方米;

4、豆奶包裝車間100平方米;

5、豆腐包裝車間150平方米;

6、原材料倉庫80平方米;

7、冷藏庫120平方米;

8、百頁熟制品300平方米;

9、鍋爐房(約70平方米);

根據以上建設規模,考慮企業的生產加工特點,擬在臨安市上甘街道楊岱村征地建設,約需征用土地5畝。該區域處于城市南邊,與主城區錦城街道相鄰,交通便利,水、電、通訊設施完善,建成后,將為城區的農貿市場供應安全、放心的高品質豆制品。

五、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

本擬建項目不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標等問題,所有污水等排放按照環保部門要求處理,無環境污染。

根據國家《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原輔料需經過相關部門檢疫檢驗都符合標準。生產用水采用城市居民生活用的自來水,并已經化驗符合豆制品生產要求。廠房配有清潔、消毒設施,聘用員工符合健康標準。豆制品在冷藏、儲存、運輸過程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操作,確保產品衛生質量。

六、產品經濟分析與工藝流程

(一)產品經濟分析:

豆制品種類繁多,我們僅以豆奶和內酯盒裝豆腐二種產品按設想基本預測價估計為例,進行經濟效益分析作假設參考:

1、豆奶:每百公斤大豆可生產每袋裝250克豆奶約4200—4500袋,若按每袋250克裝豆奶售價0.50元計算,那么每百公斤(按4200袋計)大豆產值約2005元左右,而產品原輔料費用為800元左右,占產值40%(水、電、工資福利、折舊等另計)。根據同類產品計算經營利潤在40%左右。若按每班20000袋產量計,其產值可達10000元,經營利潤約4000左右。

2、內酯盒裝豆腐:每百公斤大豆可生產1300盒,每盒400克,若按市場價每盒0.75元計算,產值約975元,而產品生產原輔料成本為550元,占產值55—75%左右,一般經營利潤可達25%左右,若按每班10000盒產量計算,產值可達7500元,經營利潤約1800—2100元左右。

(二)工藝流程:

大豆浸泡

清洗脫水

液渣分離殘渣排出

———————————————

過濾(100目)過濾(100目)

(添加g.d.l.)配料(溫度40℃以下)配料

(每分鐘20—50盒)自動灌裝(400g每盒)滅菌(溫度95℃10分鐘)

箱裝均質(壓力150—200kg/cm平方)

(85℃—90℃)加熱凝固(20分鐘)冷卻(常溫)

(常溫)冷卻定型輔香

成品自動包裝(每分鐘40袋,250g/袋)

保鮮溫度(5℃—10℃)裝箱

冷藏保鮮(0℃—10℃)

質量衛生化驗

成品

七、原輔材料與營養成分

(一)豆奶

主要原料:大豆、砂糖、植物脂肪、乳化劑、香料等。

營養成分含量:

水份:89.31%蔗糖:5.23%

固形物:10.69%維生素b1:0.11mg/g

b2:0.24mg/g

脂肪:2.39%尼克酸:0.53mg/g

蛋白質:2.2%鈣:364ppm

灰粉:0.21%磷:542.8ppm

粗纖維:0.18%鐵:26ppm

碳水化合物:5.79%鎂:125ppm

能量:53.15千卡/100g鋅:1.6ppm

(二)盒裝內酯豆腐:

主要原料:大豆、凝固劑等。

主要營養成份:

水份:91.6%無機鹽:0.43%

蛋白質:4.07%總糖:0.86%

脂肪:2.04%碳水化合物:1%

維生素b1:0.03mg/g維生素b2:0.03mg/g

鈣:50.46mg/g鐵:1.33mg/g

磷:50.30mg/g鉑:54.10mg/g

八、勞動制度與勞動定員

1、公司實行總經理負責制,并根據公司的生產經營特點,設立必要的管理機構。

2、公司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有關勞動制度的規定。

3、公司每周工作7天,執行2班制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

4、公司員工編制:制乳系統3人;豆奶生產線操作熱交換器1人,配料3人,包裝2人,設備管理1人,輔助工1—2人;盒裝豆腐生產線操作熱交換器1人(如二條線同時生產,此崗位只需人),放盒工1人,裝箱工1人,輔助工1—2人,配料1人。

九、投資估算和財務評價

項目總投資200萬元,建成后可產生年產值500萬元,實現稅收50萬元,企業產生年凈收入50萬元,按理論推算,4年即可收回投資,扣除企業所得稅等,7年即可實現投資回報。

十、結論

目前,我市良好的市場環境給豆制品加工、銷售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有臨安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學、合理的定位,我們有理由相信,開辦一個規范、衛生、標準化的豆制品生產企業是可行的,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

1、建立規范、衛生、標準化的豆制品生產企業可以提高我市豆制品生產的水平和檔次。

篇13

2017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顯示,2017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呈現出以下特點:

1.百強企業市場集中度加速提升,規模效應全面顯現

2016年百強企業憑借準確的市場研判、契合主流的市場布局與產品架構,實現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銷售規模加速提升,市場份額突破四成。同時,大型百強企業規模效應凸顯,盈利能力加速分化,行業資源加速向更大規模的企業集聚,“強者恒強、快者愈快”的定律在行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更加顯著。

2.百強企業以靈活高效的管理策略,強化資源良性互動與協同共享,推動企業發展質量邁向更高水平

在規模跨越發展的同時,2016年百強企業更加注重發展質量,一方面科學決策,把握市場節奏制定投融資計劃,強化現金流管理保障財務安全;另一方面優化經營,向管理要效益,內部開展合伙人制度、外部實施輕資產運營模式,內外合力促進企業運營效率與效益的提升。

3.百強企業蓄勢待發,全力整合發展資源,圍繞“地產+”內外兼修,集聚發展后勁

2016年,百強企業以“地產”為核心積極擴大業務半徑、完善業務版圖。一方面緊抓行業機遇期,最大化整合土地、資金資源,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另一方面突破發展瓶頸,圍繞市場新機遇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塑造存量時代新增長極。

與此同時,2016年的房地產市場亦蘊藏了風險隱憂。部分熱點市場布局過于集中的百強企業,若依存度過高的城市需求透支將對其未來銷售造成不利影響;部分短期債務集中的高杠桿企業,若集中償付壓力與銷售回款壓力共存將潛藏財務風險隱患。因此織密扎牢財務安全的保障網,是部分百強企業面臨的重要任務。

2017年房地產市場進入新一輪的休整期,房企面臨的生態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在調控政策作用下熱點城市市場量價將逐步回調,“分化”主題延續,行業洗牌進程加速;與此同時,特色小鎮、長租公寓等新興藍海市場的發展機遇也將不斷顯現。在此背景下,百強企業需直面挑戰、把握機遇,在行業的格局重構中占據主導地位:(1)“5000億”時代即將開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加速邁向寡頭競爭時代;(2)競爭壓力加劇,資源爭奪戰升級,“大魚吃小魚”常態化,資源整合能力成企業決勝關鍵,影響行業格局重塑;(3)行業轉型加速,大型企業謀局多元化發展版圖,中小企業尋求轉型出路或退出。

“大風起兮云飛揚”,房地產行業格局在競爭加劇、優勝劣汰加速的背景中將面臨重構。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誰能在不斷深化調整的房地產市場中,通過前瞻性的思變未來與積極高效的自我調節,找到、并始終遵循正確的發展路徑,誰將在“百舸爭流”中贏得成功突圍的機會;否則,將在不進則退的壓力下發展停滯或慘遭淘汰。在此背景下,一批優秀房企已經開始未雨綢繆、思變未來,結合外部環境和自身資源稟賦制定中長期發展路徑,并不斷創新、探索,為行業提供了有益的發展經驗。但走向千億甚至萬億的前路漫漫,房地產企業不僅需要瞄準規模化的目標奮力前行,更需內外兼修,注重規模與效益的協同增長、擴張速度與運營能力的相互匹配等,方能在龍爭虎斗的“地產江湖”中行穩致遠。

二、2017中國優秀房地產服務企業研究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房地產服務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隨著房地產各業態需求升級,房地產服務模式也不斷升級:“互聯網+”滲透全產業鏈,大數據營銷、社區O2O、房地產眾籌等房地產各環節創新紛紛亮相,革新了客戶的購買和居住體驗,為房地產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一)策劃企業把好交易入口釋放規模效應,守正出新轉型綜合服務商

1.市場大浪淘沙,優秀企業砥礪前行

2016年策TOP10企業營業收入均值為25.9億元,同比增長28.2%,增速較2015年增加2.8個百分點;策劃TOP10企業銷售額均值為1987.9億元,市場份額為16.9%,與2015年基本持平。

2.抓牢交易入口,各顯身手做大規模

應用創新營銷工具,提升交易匹配效率;繼續區域擴張,擴大業務輻射范圍;借力資本市場,加速提升市場份額。

3.布局多元業務,對接新需求謀求轉型

布局資產服務,掘金存量市場;切入金融業務,有效支撐關聯業務;擁抱“互聯網+”,拓展服務邊界。

4.行業變革時代,商業模式創新涌現

房地產服務大融合背景下,國內策劃行業正處于變革期,向房地產綜合服務商轉型成為共識,轉型的典型模式有世聯行的資源鏈接模式、合富輝煌的一二手房聯動模式和同策咨詢的增值服務模式。

(二)金融服務企業以服務提升推動市場進步,創新發展釋放行業活力

1.地產基金多角度創新,提升資本運作能力

2016年,房地產基金不斷創新,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務,投資方式由單一債權投資繼續轉為主動型股權投資;投資業態不斷豐富,多類型主題地產基金開始興起;成熟物業持有型基金投資策略成為重要趨勢,REITs和類REITs型產品明顯增多。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房地產基金在房地產企業并購重組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