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英語初中知識點總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如果一個動詞加上了ing變成了名詞,那么這個詞稱動名詞。 由于動名詞是由動詞變化而來,它仍保留著動詞的某些特征,具有動詞的某些變化形式,用以表達名詞所不能表達的較為復雜的意念。動名詞的名詞特征表現在它可在句子中當名詞來用,作主語、賓語、表語、定語。它也可以被副詞修飾或者支配賓語。
動名詞的作用
1、作主語
1)、 直接位于句首做主語。例如: Swimming is a good sport in summer.
2)、 用 it 作形式主語,把動名詞(真實主語)置于句尾作后置主語。 動名詞做主語時,不太常用 it 作先行主語,多見于某些形容詞及名詞之后。例如: It is no use telling him not to worry.
3)、動名詞作主語與動詞不定式作主語的比較:動詞不定式和動名詞都可以用作主語。在意義上相近。但動名詞多用來表示泛指或抽象動作,不定式多用來表示特指或具體動作。比較: Smoking is not good for health. It is not good for you to smoke so much.
2、作表語
動名詞作表語時句子主語常是表示無生命的事物的名詞或what引導的名詞性從句。表語動名詞與主語通常是對等的關系,表示主語的內容,主語、表語可互換位置。
Your task is cleaning the windows. 你的任務就是擦窗戶。(Cleaning the windows is your task.)
What I hate most is being laughed at. 我最痛恨的就是被別人嘲笑。 (Being laughed at is what I hate most.)
3、作定語
動名詞作定語往往表示被修飾詞的某種用途。如: a washing machine=a machine for washing=a machine which is used for washing 。
4、作賓語
例:We are thinking of making a new plan for the next term. 我們正考慮為下學期制定新的計劃。
5、有些詞后只能接動名詞 ,不能跟不定式。 allow;avoid; celebrate; consider; discontinue; dislike; enjoy; escape; excuse; explain; feel like; finish; forgive; can’t help; imagine; keep; it means;mind; miss; practice; prevent;等
6、另外還有一些接-ing形式的常用短語。 spend money/time; think of, give up, put off, insist on, be good at, do well in, can't help, keep on, feel like, be tired (afraid, capable, fond) of, look forward to, be used to, devote oneself to, stick to, respond to, look forward to,
7、 有些詞后面加不定式和動名詞均可,例如:remember, forget, try, stop, go on, stop,regret,, mean后面均可用不定式和-ing形式,但意義截然不容。 例: like doing sth 表經常性動作like to do sth表習慣性動作;
stop doing sth,停止正在做的事情stop to do sth停下來做另外一件事; remember,forget,regret的不定時結構指后于謂語動詞的動作,動詞的ing形式則先于謂語動詞的動作
remember to do/doing:
①I remembered to post the letters.(指未來/過去未來將要做的動作)
②I remembered posting/having posted the letters.(我記得做過這個動作)
try to(努力)與try +–ing(試驗):
①I tried not to go there.(我設法不去那里)
②I tried doing it again.(我試著又干了一次);go on to do sth繼續做某事(不是同一件事), go on doing sth繼續做某事(同一件事);
常見考法
對于動名詞的考查,在單項和詞語運用中出現的較多,常常考到一些動名詞的固定用法。
典型例題:Do you mind_________ me with my work.?
A.to help B.help C.helping D.helped
解析:本題考查動名詞的用法。Mind后跟動名詞,表示“介意做某事”,不可以跟不定式。
答案:C
誤區提醒
有些詞后面加不定式和動名詞均可,但意義截然不容,那幾個詞以及兩種句型的不同之處必須牢記在心,因為這是我們經常出錯的地方。
典型例題:Don't forget _____ this book to John when you see him.
A. to return B. returning C. return D. to returning
解析:本題考查forget加不定式和動名詞的區別。Forget to do表示“忘記曾經做過某事”,事情已經做過; forget doing表示“忘記去做某事”,事情還沒做。根據語境“當你見到John 的時候,別忘記把這本書給他”,可知事情還沒做,應該用不定式。
答案:A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2:名詞
知識點總結
顧名思義,名詞指的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專有名詞包括人名、地名、時間名、報刊名、單位團地名等專有的名稱,第一個字母大寫,例如Lily, China, Sunday, The Times, Class One等。普通名詞分為可數和不可數名詞。可數名詞表示一個的時候用單數形式,即原形,如a box. 表示一個以上用復數形式,如two boxes. 不可數名詞一般沒有復數形式,表示數量時要借助于a piece of, a glass of, a cup of等短語,如two pieces of paper.
另外,名詞中還涉及到名詞所有格問題。名詞所有格表示名詞之間的所有關系。有兩種表示形式:一種是's所有格,常表示有生命的事物,如Ann's book; 另一種是of所有格,常表示無生命的事物, 如the door of the room.。
注意:
1 . 可數名詞復數的規則變化:一般情況下在詞尾加 s.如map-maps以字母s,x ,ch ,sh等結尾的名詞加 es,如 bus-buses,watch-watches以輔音字母+y結尾的名詞,先變y為i,再加es.例詞:country-countries以 f/fe一般變 f/fe為v 加es,例詞:leaf-leaves,thief-thieves以 o結尾的名詞加s或es.對于初中階段,以 o結尾的表示有生命的名詞加es,如 tomato-tomatoes;以 o結尾的表示無生命的名詞加s ,如zoo-zoos。
2 . 可數名詞復數的不規則變化:常見的不規則變化名詞有man-men,woman-women,child-children,ox-oxengoose-geese,tooth-teeth,foot-feet,penny-pence,mouse-miceChinese-Chinese等。
3 . 以 s結尾的名詞復數,變所有格時在s后加“' ”,不以s 結尾的名詞復數,在詞尾加“'s”.
常見考法
對于名詞的考察,通常是以單項選擇或詞語運用形式考查名詞詞義及其用法,以及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靈活運用名詞的能力。
誤區提醒
準確使用名詞所有格,尤其是作定語,關鍵是判斷出所有關系。
準確使用專有名詞,記住月份,星期,國名,語言,著名景點的名稱,尤其注意首字母大寫。
辨別并準確使用不可數名詞 、可數名詞及其復數。
表示不可數名詞的量,要注意用哪個量詞及量詞的單復數。
典型例題1:The doctor saved three _____ lives yesterday.. A.children's B. children' C. child D. child's
解析:本題考查名詞復數及所有格的用法。題中three決定了后面要用復數children,而children和lives 又構成所有關系“三個孩子的生命”,并且children不是以s結尾的名詞復數,所以用child的復數所有格children's。
答案:A
典型例題2:-Would you like some drinks,boys ?
-Yes ,__________, please.
A.some oranges B.two boxes of oranges C. some cakes D.two boxes of orange
解析:根據題意“你們想喝點飲料嗎?”,選項應該為飲料,故排除C;而在作為桔汁來講的時候,是不可數名詞,沒有復數,故排除A和B;
答案:D
總結升華:在做涉及到名詞的習題時,要從名詞的數,名詞所用格等方面考慮全面。
連詞是一種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以及句與句的虛詞, 它不能獨立擔任句子成分而只起連接作用。連詞主要可分為兩類:并列連詞和從屬連詞。
一、并列連詞用來連接平行的詞、詞組和分句。并列連詞連接的雙方是對等的。
常有的并列連詞有and,both…and(兩者都),neither…nor(既不……也不……),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as well as等。但如果連接的兩部分意義不趨向一致,意義有轉折的并列連詞有:but(但是),however(然而),while (而),only (只不過)。還有表示選擇關系的并列連詞,如:or, either…or(或者…或者…),再有的是連接雙方,互為因果,或表示前因后果的連詞有:for(因為),so(所以),therefore (因此)等。
例句: She plays not only the piano, but (also)the guitar.
二、從屬連詞,在初中范圍內常常考查引導狀語從句、賓語從句的從屬連詞。
其中有時間狀語從句,常用的連接詞有:when,while,as,since,before,fter,once,as soon as,until,till連接條件狀語的連詞有:if,unless,as long as等,而原因狀語的連接詞有because,since,as,now that (既然)。目的、結果、方式、比較、地點等狀語從句的連接詞有:so that,so…that,such…that,as…as,than,where… 它們在句子與文章中幾乎無處不見。用來連接賓語從句,如:that,if,whether.例句如下:
Tom will call me as soon as he gets to Shanghai.
The meeting didn't start until everyone was there.
I want to know if she is going to see a film.
常見考法
對于連詞,主要以單項選擇或完形填空的形式從意義和功能(重點是意義)角度考查學生靈活運用連詞的能力。在題中,要分清上下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是轉折還是并列,或是選擇,在從屬連詞中,會給出我們一個語境,讓我們判斷該用哪個連詞。
典型例題1:Betty didn't go to see the film yesterday ___ she was ill.
A. because B. but C. until D. If
解析:本題通過語境考查從屬連詞的用法。只要明白語境,分清選項中四個連詞的用法,就能選出正確答案。“她生病了”是“Betty昨天沒有去看電影”的原因,顯然,應用表示因果關系的 because .
答案:A
典型例題2:Nancy looked around, ____didn't see anybody.
A and B so C but D because
解析:這是2007年南通的中考題,本題考查并列連詞的用法。題干的意思是“向... 四周看,但是她沒有看到任何人”。四個選項中but是“但是”的意思。
答案: C
篇2
【西湖區】浙大校區
杭州精銳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2339
【西湖區】文二西路學習中心、教工路學習中心、黃龍學習中心
杭州智康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2258
【西湖區】文二路校區
杭州納思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5048
【西湖區】文二元茂校區、文三中茵校區、文一湖畔校區、天目山富欣校區
杭州京翰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77678
【西湖區】文二校區
【招生對象】小學一年級—高三學員
【熱門課程】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奧數作文閱讀
以上的是各個學校的免費咨詢電話,課程費用因年級不同、科目不同收費不同,家長如需給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可直接撥打上面400免費電話咨詢。
免費預約試聽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0811
溫馨提示:400免費咨詢電話使用方法--先撥打前十位,聽到語音提示“請輸入分機號碼”后按“轉分機”后的幾位分機號即可。您可以咨詢最近校區、價格、師資等情況!
瀏覽十個廣告,不如一個400免費咨詢電話了解快!
********************************************
篇3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臨近中考,每個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到壓力和緊張,甚至對中考存在恐懼和抵觸心理,這種情緒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很容易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在中考時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實力,影響到最終的考試成績。故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多種角度剖析原因,采取多種方法加以解決。尤其是學困生可能由于自身學習成績不高,容易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師應該正視此類學生,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標準和要求,幫助學困生增加單詞量,盡可能提高自信心,努力提高成績。而優等生則是應該保證自身學習成績穩定的同時,能夠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學會減壓,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具備更加堅定的心理素質。(夏邦林,2014)
2研究題型,歸納總結
在初中英語中考復習中,由于知識覆蓋面較廣,涉及內容較為繁雜,尤其是在中考單項選擇題中知識點較多。在復習中,為了避免對某些知識點一帶而過,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和觀察力,能夠著重對中考題型進行深層次分析,尋求合理有效的考查方式來歸納總結知識點,在后續題目解答中可以靈活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舉一反三,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諸如,在中考中,賓語從句作為熱門題型,在考試中是失分率較高的題目,同樣也是得分點,通過研究和分析賓語從句題型,總結考查目標,在后續練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總結,深層次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更為充分地掌握知識點。(羅碧芳,2013)
3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在后續復習中需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明確復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特點。其一,目的性。在后續復習中能夠明確復習的目的,教師要在深入分析和總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復習的目的;其二,針對性。復習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薄弱之處,做好事先預習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后續復習活動的開展。其三。系統性。在復習中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點整合在一起,系統化總結和歸納,升華理論知識,剖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個更加完善的系統。對于教學中的知識點需要深層次掌握,引導學生了解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可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朱燕莉,2014)
4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
在初中英語中考復習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將其劃分為三個部分:其一,全面梳理每個單元的知識點,使所有學生能夠學有所得,了解到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簡化復雜的單詞,找到最佳的單詞。其二,分類復習。根據英語教學知識點分類練習,組織設計詞組比賽,準備相配套的詞組卷練習,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主要強調其背誦詞組卷;根據中文來完成句子訓練,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聽力訓練,加強文章填空和閱讀理解內容的訓練,總結錯誤原因。(常穎,2017)其三,綜合復習。教師為學生布置各種類型的題目,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英語解題能力。
5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
(1)做好備課教師在教學前需要做好備課工作,歸納總結知識點,在教學中能將練習題目同步穿插到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控制題目難易程度,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大部分m第10期(總第082期)2017年10月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讓每位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和收獲。對于英語興趣不高的學生,應該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諸如,部分學生對NBA興趣較為濃厚,教師可以選擇NBA相關的英文文章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學生有興趣,也愿意認真閱讀,就是成功了一半,這樣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可以有效提升英語閱讀能力。(石亞維,2015)(2)分層作業將作業分成三個部分,在教學中,除了傳授英語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優等生,采取情景演繹、閱讀理解、英語作文等,幫助學生更為充分地理解和記憶英語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對于中等生,可以采取完形填空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對于學困生,可以采取強制性的記憶單詞和對話方式,提升英語綜合能力,從而達到分別對待,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3)增加詞匯儲備,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由于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單詞儲備不足,所以在閱讀英語文章時倍感吃力。針對此類問題,應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單詞學習習慣,注重日常單詞積累,或是組織小組單詞儲備評選,制作單詞卡片,互相檢查單詞背誦情況,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在中考中獲得更加理想的成績。(4)勤加口語練習學生應該定期運用英語知識進行口語練習,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內容。教師可根據座位號要求學生進行發言,主動詢問,準備英語口語訓練。課堂進行分角色閱讀,還可以模仿美國總統經典演講;模仿英美電影經典臺詞。如果見到外國人,嘗試主動進行簡單的寒暄、交流,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膽量,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更加流暢自然,單詞儲備量也得到增加,讓英語學習變得更加簡單。
6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中考復習階段,教師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創新教學方法,對知識點歸納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為后續學習活動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常穎.對提升中考復習階段英語寫作教學有效操作策略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1-103.
[2]羅碧芳.講究教學策略,提高復習實效——初中英語總復習之我見[J].基礎教育研究,2013(14):26,28.
[3]石亞維.初中英語優化教學初探及中考復習計劃和思路[J].科技信息,2015(9):182.
篇4
二、梳理知識,回歸材料
任何考試都離不開教材。重現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這是抓好英語復習的先決條件。教材是考試命題的依據。一般來說,考題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來自于課本,如:語音(聽力),語言知識綜合,對話時態,文章閱讀和寫作。因此,教師在制定復習計劃或教案時,必須考慮到以本為本,按照各冊所學內容的順序先后,包括每單元之間銜接過渡的知識點精心設計好有目的的復習方法,尤其對于課本重點,必須弄清和掌握,甚至進行強化訓練或導練,對個別易忽略的知識點必須更加全面復習。以點帶面,夯實基礎,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
三、集中知識歸類復習,強化訓練
常言說:“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往往復習面廣,內容繁多,教師需要有目標地復習,這是抓好復習的關鍵。平時有許多學生害怕英語考試,是因為基礎不牢,知識點殘缺、不熟、課后根本沒有復習,作業隨手找找,抄一抄就了事;如果復習課上再沒有明確的分類和強化訓練的模式,仍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而教師應把教材平時已出現過的加以劃類復習,尤其初中動詞八中時態的判斷與用法詳加導練,反復強調,專項訓練;當然更多的名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介詞、介詞短語和非謂語(不定式、兩種分詞結構)融為一體,進行有針對性地單項訓練,最終讓學生明白語言綜合:就包括句型時態,短語連用的知識體系,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既降低教材的復雜性和對應考增加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在復習中精心設計,課堂上集中聽好,練好老師所講的要點和環節,參加考試考出好的成績是不成問題的,這也是復習的最佳捷徑之一。
四、抓好詞匯短語的記憶復習,引導題型訓練
英語水平高低生,詞量、短語儲存的多少占相當的比重。往往閱讀文章含詞量短語較多,理解原文急需快速譯文,有很多學生因幾個生詞短語難住去路,尤其已變形的動詞更會讓人傻眼。所以在復習中抓好詞匯、短語是應考的重要前提,對于題型更不可馬虎,尤其句中已變形的詞語應一眼辨認方可下手;通常情況下新課結束后原有生詞多有遺忘,短語混亂,造成題型辨認誤差導致嚴重失分。為了降低學生繁重的記憶和背誦時間,復習課上教師盡量選用常用動詞或短語進行舉例演練并指導學習方法。如同類短語可用比較記憶、演變記憶(只記住開頭和末尾的介詞方式)拼讀會意方法等加大、加深學生詞量短語的印象并以此對于完形填空理解、推測、改錯、判斷等題型引導訓練,或有針對地模擬導練;一旦復習中滲透詞量、知識和題型的演練,從學生而言既可贏得了答卷時間和速度,又可獲得解題技巧和儲存知識點的綜合能力。
篇5
一、初、高中英語的差異性
1.教材的差異
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掌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而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知識點多而雜,語法系統性強,句子結構更為復雜,同時側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且加大詞匯量和閱讀材料的份量,內容更貼近現代生活,時代信息較濃,涉及文學、教育、天文、科技、金融、電腦網絡等諸方面。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載體,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關鍵要掌握的是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2.教師教學方法的不同
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形象直觀,知識單一,題型較簡單。因此,課堂容量小,進度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用大量的時間練習一個詞匯、句型或一個語法點,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而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多,知識綜合性很強。課堂容量大,進度加快,教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強調,對各類題型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教師側重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精講精練,講究系統知識的學習、歸納,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這使高一新生一開始不適應高中英語學習而影響英語成績的提高。
3.學生學習方法的不同
初中英語,學生的依賴性很強。平時學習多表現為被動吸收,所學內容大部分都是跟著教師進行簡單機械的操練。用這樣的方法再去學高中英語顯然是行不通的。高中英語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要求學生平時要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主動提出疑問。初中英語顯然較為簡單,內容少,基本不重視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僅憑課堂的反復講練就能記住。但到了高中,預習和復習是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不容忽視。學生如果沒有作好充分的預習,聽課效率明顯不高,有時甚至全然不懂,沒有作好復習,課堂所學的內容就無法得到鞏固,即使課上聽會的東西也容易忘記,從而導致事倍功半,甚至不起作用,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如何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銜接和過渡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為高中學習做好思想準備
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進入高中之后,每位學生都帶著同一個夢想――考上自己喜歡的大學。有的學生將來想出國深造,有的想將來從事英語方面的工作,這些都可以用來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然而對于基礎的語言學習者來說,要想取得成績,實現理想,必須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必須讓他們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明白只有付出與努力,才會有收獲,從而使得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會掉以輕心或抱有僥幸心理,也不會一遇到困難就氣餒。
2.夯實基礎,搞好知識的銜接
如何幫助學生比較順利實現這一過渡并且在實現這一過渡的過程中減少學習的障礙,降低困難的程度,這就需要老師認真備課,研究符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做好教學指導,還得從基礎知識、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著手幫助和指導。三者之中,基礎知識是學習的根本保證,是做好初高中階段銜接的關鍵,也是從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過渡的根本保證。如果在這一階段加以足夠的重視,就會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從而減少今后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首先老師把握教學起點,初高中英語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上是無法分割開來的。學生在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暑假之后,很多知識已經遺忘殆盡。如果教師對學生初中的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復習,在時間上既不允許在實際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開學前首先要貫通初、高中教材、教學大綱,明確教學重點,認真推敲初、高中知識的聯系。課堂教學中用“分散穿插”的方法,適時地分散高中教材中的難點,突出重點,有意識地減緩初高中知識內容銜接的坡度,從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引導學生復習必要的初中知識,保持初中單詞、詞組、習語和句型的復現率,將初中階段只作理解的部分上升為熟練掌握的部分,巧妙地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連接起來,達到溫故知新、循序漸進、自然過渡的目的。
3.重視教法銜接,提高適應能力
從初中到高中,教學方式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由側重于講、聽、記、練的接受型教學,轉向側重于分析、理解、發現探討的應用型教學模式。為了實現這一轉變,高一教師應結合教材特點,尋求與過渡階段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步適應高中的學習。
第一,重視詞匯教學。高中要求學生大約掌握3500個單詞和500個短語,所以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和運用這些詞匯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生的語音訓練,了解發音規則,這既方便單詞的記憶,也有助于自己以后的學習;其次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律,提高記憶單詞的效率。如果能熟練的掌握這些單詞的基本構件,并對單詞進行分析和記憶,則會增強詞匯的記憶效果;再次要培養在語境中正確理解單詞的詞義,培養學生活用單詞的能力。孤立的單詞記憶既乏味又缺乏效率。把單詞放在文章里來讀,一方面可以通過單詞的反復重現達到記憶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單詞在詞義不同時的不同用法。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
第二,培養閱讀策略和閱讀習慣。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課不能只重視知識點或停留在知識的識記上。《新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英語教學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策略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如教會學生如何抓文章的主旨大意,查讀一些事實細節,分析文章結構,猜測詞義,理順文章的文脈邏輯關系等,分析長句、難句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策略,可以幫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省時有效。同時,閱讀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因此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時要求學生多朗讀,背誦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養語感;教會學生進行意群閱讀,擺脫逐詞閱讀;幫助學生改掉譯讀、有聲讀、指讀、回視等不良習慣,以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率。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便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篇6
1.學生學習基礎薄弱
(1)說來奇怪,今年我帶的兩個重點班的學生中,竟沒有一個學生的音標完全過關,絕大多數都未掌握整個音標的三分之一,更別談正確拼讀英語單詞,可見其語音知識非常貧乏。
(2)大約四分之三的學生都沒有掌握記憶單詞的有效辦法,因此,不會牢記英語單詞的大有人在,聽寫成績低得令人不可想象。
(3)真正掌握短語的人并不多,能夠活學活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4)語法知識掌握甚少,因而影響做題,不利于閱讀,考試低分便在所難免。
(5)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得分極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寫作功底較差,作文寫得更是一塌糊涂。
2.初高中英語教材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相對于初中教材而言,高中教材詞匯量大了,初中畢業只需要掌握1000—1500個單詞,而高中需要掌握3500—3600個詞匯,課文篇幅長了,語法知識更多、更細了,單元結構不同了,知識面寬了,題型也復雜了。而大部分高中教師只教過高中,沒教過初中,對初中知識了解甚少。在高中教材中,章節的設置、具體結構及教學要求都與初中教材截然不同;知識點的分布,語法難度的提升、學生閱讀面的擴大,這些都要求高中教師處理好初高中教材的銜接。
3.初高中英語學習方法及考試深度的不同
首先,初中英語學習進程多表現為被動和吸收,以機械性記憶和練習為主。而高中英語教材由于內容多,這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學生要自主學習,主動質疑。如果高一新生繼續沿用初中學習方法,就會致使學習困難較多,造成當天作業無法完成,更沒有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其次,初中試題立足于課本和有限的教學資料,而且題型簡單,只要熟悉課本并通過一定的練習,考試成績就一般比較理想。而高中試題范圍廣泛,課本只是基礎,學生必須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借助大量的課外知識,同時學生還需具有邏輯思維、分析、判定、歸納和很好的閱讀能力。
4.教師教法的轉變
個性不同,教師的教法不同;環境不同,教師的授課手段也不同;教學理念不同,教師傳授知識的途徑也不同……不少學生發現:老師的教學進度快了,課堂容量大了,要求也高了……當然,學習任務也重了。
5.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
在初中階段,由于知識結構較為簡單,課堂容量少,進度慢,且識記內容較多,因此,只要學生肯下工夫,英語成績就不會很差,當然學習的積極性也較高。而當他們進入高中后,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原先簡單的學習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高中英語學習的需要,學習效果當然也會隨之不佳。這就無疑影響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隨著這種興趣的削弱,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
總之,學生從初中到高中學習的過渡,很值得我們探索。首先,面對這些令人焦頭爛額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地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后果就不堪設想。許多老師早就認識到這點,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著手。當然,面對一個學期繁重的英語教學任務,允許我們用于搞好銜接工作的時間并不多。其次,銜接工作不等于從頭到尾復習初中英語課程。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應抓哪些重點呢?我認為應該借助語音訓練,幫助學生過好語音關,重學音標規范發音,還要熟悉句子成分,了解句子結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大家用心,就一定可以保證高一新生英語學習的順利過渡。
篇7
一、信息化環境給初中英語教學帶來的益處
(一)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課程在初中眾多學科中占據主要地位,但其也是公認的“難學科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學生無法對英語提起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是“填鴨式教學”,且教學方式單一,只是教師領讀單詞,在黑板上寫出各種語法及單詞的用法,而學生默默記錄在筆記中,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英語。進入信息化時代之后多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并且廣泛應用到各領域,在教育行業中不斷發揮其作用,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被應用到教學中,如微課、電子白板技術等,使得教師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也越來越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強化教學效果[1]。
(二)增加就業機會
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很多領域也在不斷與世界接軌,社會各界對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來越多,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對于處在此種形勢下的學生來說,熟練掌握英語使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我國眾多企業對人才英語能力越來越重視,甚至有些開展了應聘時的英語考試。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畢業后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深有感觸,英語能力不佳的學生在應聘工作時,底氣會稍遜英語能力強的學生一些,并且錄取率相對較低,因此學好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技術使得英語課堂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也不斷強化,以長遠的目光看,為學生未來就業奠定了基礎。
二、信息化環境下常用的英語教學方式
(一)電子白板技術
電子白板技術最大的特點在于最大限度地實現師生、生生互動,從而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英語課堂互動較少,即使有互動也是簡單地進行書本中的英語對話,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英語綜合能力起不到多大作用,而白板技術的應用大大改變了這一現象。白板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將投影儀、教科書、教師板書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教學網,并且其變化多樣,與傳統PPT教學模式有本質的區別,白板技術不會拘泥于教師的思路,能夠大大加強師生、生生的互動,另外,英語課文向來是學習中的難點,白板中教師可以使用電子筆將重點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標注出來,使學生在閱讀或理解時更清晰明了。
交互式白板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主要體現為教師和白板的互動,以及學生與白板的互動,而不是傳統單一的師生互動。電子白板在使用時必須與電腦相連,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通過電腦傳送到電子白板中,教師必須充分掌握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促使學生與白板進行對話,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學生與電子白板的互動主要在于,白板是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將自我學習認知展示給教師和同學,如此,教師既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又能夠通過此種方式加深生生間的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強化教學效果[2]。
(二)微課技術與網絡資源
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漸漸被時代淘汰,現如今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種名為“微課”的教學方式,此種方式不但可以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可以為教師減少負擔,目前在初中課程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支撐微課技術的基礎是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某個知識點難度較大,有的學生可以通過教師講解迅速明白其中的含義,而有的學生則理解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講解方式有關系,而微課技術恰恰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微課技術能夠將網絡中眾多資源結合在一起,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開展不同的講解模式,并且重點突出,避免很多無用話語的鋪墊,多樣化的講解模式使各種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3]。微課技術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功能強大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變得多種多樣,微課技術可以將網絡資源中眾多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微課的功能和內容,并且此種教學模式成本投入較低,在強化教學效果的同時,也為學校減少資金負擔。
2.減少教師負擔
微課技術最大的特點在于對小知識的集中講解和探討,英語教學中知識點較固定,而初中時期教學任務繁重班級眾多,教師同一個知識點需要講解多次,極大地浪費教師的精力,并且長久下去教師會感覺煩躁,從而影響教學質量,但微課技術可以將教師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做成集錦,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
三、結語
信息化技術拓寬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做出了很大改變,而這種改變正逐漸強化學生學習效果,也為教師提供了很多便利。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創新,如今我國教師對信息化技術掌握得還不夠,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相關機構應加強此方面建設。
參考文獻:
篇8
(1)教學方式相對比較落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采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整個英語課堂就是單一的理論灌輸,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課堂氣氛乏味,降低了英語學科的自身魅力,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效率也大大受損。
(2)教師課堂用語使用不當。教學在英語課堂上和學生進行溝通互動時,特別是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或者話題的討論做出評價時,都會使用“good,very good,ok”等一些簡單的英文詞語或者短語,這對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并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會降低課堂效率。英語教師呆板生硬的話語,只會給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全程使用漢語,這樣學生就會很難獲得有效的學習情境,不利于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
(3)初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依然采用的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模式,這樣每個班級就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學生學習水平不一樣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一些矛盾的出現,英語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對老師講的內容都會感到沒有難度,而且也會很快地掌握,但是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會覺得英語學習更加困難,從而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降低課堂效率。
二、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1)側重對英語課堂教學中知識點的挖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想實現高效課堂的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能夠從已有的知識構架中提煉出具有趣味性的部分,因為只有使英語變得更加有趣,學生才會有學習英語的動力,從而主動去學習。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必須與學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和課堂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從趣味教學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趣味教學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例如牛津版的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結束后有兩個用來對本單元內容進行總結的卡通形象寵物狗Eddie和電子狗Hobo,這個部分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總結性,而且有生動形象的插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挖掘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和具有趣味性的部分進行課堂設計,從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
(2)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能夠深刻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初中英語教師要從每一個微小的動作或者一個眼神做起,用真誠的關懷和愛心促進師生情誼的深化,從而使學生的潛能能夠自由發揮。
篇9
一、影響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因素
1.初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形象直觀,知識單一,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因此,課堂容量小,進度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用大量的時間練習一個詞匯、句型或一個語法點,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而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多,知識綜合性強,課時卻變少。因此,課堂容量大,進度加快,教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教師側重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精講精練,講究系統知識的學習、歸納,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這使高一新生開始不適應高中英語學習而影響英語成績的提高。
2.初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方法不同。初中英語學習,學生的依賴性較強,學習進程多表現為被動和吸收,以機械性記憶和練習為主。而高中英語教材由于內容多,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學生要自主學習,主動質疑。然而,剛入學的高一新生,往往繼續沿用初中學法,致使學習困難較多,完成當天作業都很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3.初高中英語試題范圍和形式不同。初中試題立足于課本和有限的教學資料,而且題型簡單,只要熟悉課本并通過一定的練習,考試成績一般比較理想。而高中試題范圍廣泛,課本只是基礎,學生必須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借助大量的課外知識。學生還要具有邏輯思維,分析、判定和歸納的能力。學校為了與高考接軌,在高一月考中都以高考形式命題。因此,學生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很難,學生很難看到自己的成就,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就易受影響。
二、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對策
1.正確引導初高中學生的心理轉變,樹立英語學習信心。高一新生入學后,教師就應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端正他們思想上的各種錯誤,消除他們頭腦里的各種消極情緒。要讓他們熟悉高一年級雖然是起始年級,但這是整個高中階段打基礎的重要階段,一點不能存在麻痹思想,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對于那些想要歇一歇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熟悉學習的規律,只有發奮努力,繼續發揚拼搏精神,才不至于落后于他人。對于那些學習上有畏難情緒的學生來說,首先要打消他們的思想顧慮,讓他們熟悉到高中英語與初中英語都是階段性的,初中英語基礎對高中英語學習的影響不是太大。其次要鼓勵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只要認真,完全可以學好高中英語。最后在打消顧慮、樹立信心的同時,還應幫助他們查漏補缺,消除隱患。
教師還要強化學生對英語重要性的熟悉,給學生講清高一英語在整個高中英語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結合實例,采取與初中對比的方法,給學生講清高中英語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讓學生熟悉初中英語與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方法及難度的差別。結合實例給學生講明初高中英語在教學與學法上存在的本質區別,并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的學法,指出注重事項。教師可請高年級學生談體會講感受,引導學生少走彎路,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
2.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師應該認真審閱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學生、教材、方法。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實現角色的轉變,突出主導作用。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除了一定的知識講解外,更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把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教師要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生方面,教師要摸清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然后以此規劃自己的教學和落實教學要求,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可通過摸底測試和對入學成績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基礎。同時,教師還應該熟悉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差異的,在選擇教學策略時要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學生的需求和愛好、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安排、教學指導及教學輔助手段等。在教材方面,教師要認真學習和比較初高中教學大綱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英語知識體系,找出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區別點和需要鋪路搭橋的知識點。教師可針對學生的水平,對高一教材內容進行刪減,使備課和講課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具有針對性。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從高一學生的實際出發,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在知識導入上,要注重由已知引入未知,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緩解教學坡度,分解知識難度。
3.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不同學習策略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習意識、降低學習者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篇10
1.1相關背景
隨著初中英語新課程的課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暴露其局限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不僅效率并不高,而且還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早晚會被新的教學模式所替代。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互動式教學已經成為初中英語中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的手段。互動式教學打破了傳統的被動受教育的模式,轉變成學生自主地去參與學習,在學習中溝通、互動。可以將學生的個性特征有效地發揮出來,并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1.2互動式教學的意義
將互動式教學用于初中英語的教學模式中,能夠有效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互動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師生之間的頻繁交流,使得教師能夠及時的、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遇到的困難,能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助,也能做到因材施教,對每個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其得到最大的進步和學習上的提升,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進步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還能使得師生間的關系能夠更加和諧。
1.3互動式教學的原則
互動式教學,重點是體現在“動”上面,體現在教師的“啟動”,師生的“互動”、以及學生的“主動”。
(1) 教師的啟動: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的啟動是整個教學模式的基礎,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應該率先的放棄傳統的單一灌輸方式,在對課本內容進行講解的同時,還要增加課堂上的活躍性和討論環境。包括通過提問、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參與進教師的教學中,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2) 師生的互動:除了師生間的有效積極地溝通以外,也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因此,可以通過設立小組的方式,通過小組成員間的相互探討、溝通,達到對學習中知識點更深的認識和更全面的掌握,并且還可以通過各小組的競賽增加組員間的團隊意識,以及積極競爭比賽時,提升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 學生的主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對知識的單純輸出,卻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加以培養,使得學生脫離了教師后,學習效率非常低。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澆滅了學生的熱情。而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里,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學生的主動學習,無疑是可以在學習上事半功倍,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效果。
2. 互動式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實踐策略
互動式教學強調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多建立可以互動的活動,讓學生有參與在一起相互探討、一起學習的機會。互動式教學的模式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中,以教師為核心的模式。而是建立師生平等,相互交流知識點,共同對問題進行探討的模式。
2.1建立教學情境
建立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通過對課本以及教材內容的情景模擬,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在通過情境模擬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復習,增加對知識的記憶力。而且通過建立教學情境的模式,可以在情境中得到對英語口語、聽力、閱讀、甚至寫作等許多知識點的全面積累和應用。并且,在對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增加了對英語的實際使用經驗,也有效地避免了過去學生考試成績不錯,卻不能將英語合理應用的尷尬。
2.2建立學習小組
通過建立學習小組,讓不同的組員之間可以共同的探討問題和知識點,起到了很大的互補性,并且在小組中,英語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幫助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在相互幫助的過程中,不但成績落后的學生的英語知識可以得到提升,而且成績優秀的學生也能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對知識的復習。
2.3建立多媒體的互動
在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背景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與時俱進,采用多媒體的設備進行互動式教學。多媒體不僅可以充實課堂的多樣性,讓學生能夠更真實的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感受課堂內容,讓抽象的英語教學變成具象的內容輸出,填補了課堂上的局限性,并且還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性以及互動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篇11
(2)了解初高中英語的教材差異――跨度大。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把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閱讀內容通俗易懂。而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起點高,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并注入了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使句子結構更為復雜,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且加大詞匯量和閱讀材料的分量,選材更貼近現代生活,時代信息較濃,體裁廣泛,各類文體讓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3)明確初高中英語學習方法的差異――“讀寫跟上”轉為“讀寫為主”。初中英語教學以句型教學為主,一般采用“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方法,因此學生的依賴性較強,學習過程多表現為被動和吸收,以機械性記憶和訓練為主。而高中英語教學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般采用“聽說領先,讀寫為主”的方法。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和題材多樣的寫作訓練。同時,隨著知識結構的變化,學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要自主學習,主動質疑。
(4)全面把握學生的起始能力現狀――參差不齊。通過對我所任教的兩個班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的英語基礎差異以及教師對學生“起始能力”的認識不足,加大了高一英語教學的難度,同時也是造成許多學生英語成績一落千丈的主要原因。所謂“起始能力”,是指學生的原有基礎,亦即為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應必備的有關知識,包括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方式。它由學生在學習英語新知識時能回想出的詞匯、短語、句型、語法等相關知識構成。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學生能否學習到新知識,主要取決于他們原有認識結構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的互動作用才得以發生的。
二、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初高中英語的銜接的措施
(1)正確引導初中、高中學生的心理轉變,樹立英語學習信心。高一新生入學后,教師一是要讓他們認識到高中英語確實比初中要難,因此要做好吃苦的準備;二是要鼓勵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基于高一學生起始能力的差異,教師應找到初高中英語知識銜接點與生長點,由淺入深,使大多數學生較好地習慣高中英語學習;多給學生動態的、真實的語言環境進行練習,并適當輔以多媒體等有效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在時間上優先讀寫課,強調進行精講多練的語法課,還要有大量精讀和泛讀的閱讀及題材多樣的寫作課,并加強聽力訓練。
篇12
做好初高中英語銜接的理由:
一、初中階段表現為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征,與考試相關的就學,不相關的就不學,培養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高中階段是初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階段,由初中的基礎知識向語言能力遷移,更注重綜合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運用。
二、與初中教材相比較,高中教材內容多,難度大,抽象概念多,語法現象復雜。教學方法也已不再是簡單的大量的重復練習,教學進度加快,閱讀量加大,由培養學生基礎知識轉向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具體體現在:
1.詞匯量不足
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把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而高中教材內容豐富,尤其是北師大版教材,話題廣泛,知識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詞匯多達3500,所以大部分學生一開始會覺得初中的詞匯量遠遠不夠用,而詞匯量不足嚴重制約著高中英語的學習。
2.語法知識欠缺
現階段初中教學淡化語法,學生語法知識掌握不系統,并且不能靈活使用,一定程度上也嚴重影響了高中英語學習。
3.語言技能的欠缺
初中教學側重聽、說能力培養,而高中階段在讀、寫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4.英語學習策略欠缺
很多學生不會制訂英語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很多學生不能有效記憶單詞、語法知識、拼寫規則和固定搭配等都,這些都離不開記憶策略。
5.英語學習習慣欠缺
部分學生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高中以后英語學習感到困難重重。特別是沒有養成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預習的習慣;朗讀的習慣;閱讀課外書籍與摘抄的習慣;整理錯題的習慣。
綜合以上理由,我們不難看出做好初高中英語銜接的重要性,那么,我們要從幾個方面入手呢?下面談談具體的做好初高中英語銜接的對策:
從教師本身的角度看。
一、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生的“起始能力”現狀
所謂“起始能力”,是指學生的原有基礎,亦即為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應必備的有關知識,包括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方式,它由學生在學習英語新知識時能回想出的詞匯,短語,句型,語法等相關知識構成。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學生能否學習到新知識,主要取決于他們原有的認識結構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的互動作用才得以發生的。要全面把握學生的“起始能力”僅僅依靠經驗是不夠的,教師還應研究現實情況,選準教學的起點,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策略,幫助學生更快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
二、教材的銜接
要注意鉆研初,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了解初高中教材總體上的差異,根據初,高中教學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銜接的問題。高一教師只有在深入鉆研教材,弄清弄透教材體系,準確把握大綱要求,在高一教學中找到初高中英語知識銜接點與生長點,由淺入深,才能使大多數學生較好地習慣高中英語學習。例如:高中定語從句部分的教學,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現有知識的基礎上,熟悉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先復習初中時重點強調的賓語從句,在恰當地引入定語從句,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交流、分清定語從句的賓語從句的區別,這樣才能恰當地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順利實現初高中知識的對接。
三、要研究學生的特點
高一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最迅速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自學能力不斷提高.因此,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何適應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法的銜接
建構主意理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當是認知行為的主體,而教師是認知行為的主導,“只能起助產士作用”。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根據這個觀點,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創造知識建構的環境,在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一些語言材料分析、講解、盡量讓學生自己練習、歸納、發現、通過習得新語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五、教學內容的銜接
現代外語教學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學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種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必須擯棄“教教材”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地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們備課組根據學生的“起始能力”對教材進行處理只教每單元的第一三四課。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
從指導學生的角度看。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在初高中英語銜接的興趣引導上下功夫,要善于因勢利導,設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困難會越大,如不及時引導,學生的興趣就會漸漸減弱;失去積極性和信心。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還要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
1.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很少使用工具書,在遇到生字詞都是用電子詞典簡單的記憶單詞拼寫,或干脆將生詞放在一旁不管,這就會造成知識缺口大擴大。指導學生選擇一本好的詞典作自己在詞匯學習上的良師益友,遇到詞匯方面的疑問會主動的尋求解答。同時再有一本好的英語語法工具書,養成有語法障礙就立刻翻閱的習慣,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生有意識地較準確的運用語法知識,正確地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
2.養成“兩看一做”的習慣
初中英語教師對預習沒有嚴格的要求,初中生對預習采取可有可無的態度。但高中英語教師應要求學生把它當作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每天回家后要做到“兩看一做”,即將課堂上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和再記憶,然后完成作業和做相應的習題來鞏固新知識,最后一定要做到認真的預習,將老師第二天要講授的東西先有個認識和自己的理解,對出現的生詞和短語采取主動認知,運用工具書知道意思,不理解的句子做批注以便在老師講解時更好的吸收。一個單元一復習;一個月,再總結復習一遍。這樣的反復認知和記憶,才可以牢記和運用知識。
3.養成做筆記和整理的習慣
在初中很多學生都是只帶耳朵聽課,懶于動筆。不要說記筆記,連在書上也很少做注解。這樣的課堂學習習慣還可以應付初中的考試。到了高中后,這就是個壞習慣。在考試復習時就會發現兩手空空,不知該從何下手復習。因此,要準備一個筆記本,專門用來記錄老師上課時所講授的知識點、句型、例句,還要將重點內容用紅筆勾出或畫出。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有了平時的課堂筆記積累,無論是期末考試時的復習,還是高三時的歸納總結,都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清晰明確。
三、注意學生的心理銜接
對高一新生來講,環境可以說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他們容易在思想上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典型的有:
其一、畏難情緒。
初中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面對高一突然陡增的詞匯量、知識點,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喪失信心。對于此類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讓他們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在課堂上對他們多表揚,少批評,以此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其盡可能地獲取成就感,從而重建自信,產生學習的動力。
其二、失落心理。
部分初中很優秀的學生在高中競爭更激烈的環境中容易產生失落的心理。過去,這部分學生是老師和同學的焦點,有很強的優越感。而在高中這種優越感往往會失去,這種強大的情緒落差,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學習效率降低,對高中的學習失去信心。對此,教師除了課堂上對他們多適當的提問以增強信心外,在課后還應該多找他們談心,讓他們充分理解高中和初中學習環境、競爭對手的不同,并進行激勵。
其三、輕敵思想。
有部分學生認為,高中才開始,離高考還很遙遠。特別是在經歷了緊張的初三之后,認為高一放松一下沒什么大不了。因此,教師一開始要告訴學生,高中英語和初中不一樣,詞匯量、知識點大大增加,尤其對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如果高一松懈而來,高二、高三將很難彌補。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而踏實努力的學習。
總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各種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的各種錯誤認識并予以糾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正常進行。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做好初高中英語銜接的教學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初高中英語銜接是個大問題,如果解決得很好,對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順利完成高中學業是大有裨益。因此,每一個接手高一新生的英語教師,都應該從實際出發,認真的對待這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篇13
1. 環境和心理的變化。高一新生都是經過中考選拔從不同的學校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新校園、新老師、新同學、新集體、新教材、新的規章制度需要適應,學生難免會產生新奇感、茫然感、孤獨感和疏離感,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另外,學生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有的同學在初中是尖子生,備受老師的關注,然而經過選拔,來到高中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多了,難免有些失落;有的學生經過中考前突擊,考取自己理想的高中后,產生了放松的想法,入學后無緊迫感;還有些同學由于初中英語基礎不牢固,對高中英語產生畏懼心理。
2. 教材跨度大。初中階段要求掌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而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并在初中的基礎上注入了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使句子結構更為復雜,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且加大詞匯量和閱讀材料的份量,而且內容涉及文學、教育、天文、科技、金融、電腦網絡等諸方面,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3. 初高中英語教法和學法都存在差異
初中英語學習內容比較簡單、淺顯,側重于語言,形象直觀,知識單一,題型簡單,課時充足,考試也重點考查基礎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只要抓好課堂時間進行充分練習,反復檢查,學生就能學好;而高中英語內容較多,知識綜合性強,課時卻減少,考試形式和范圍都以高考為標準,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學會自主學習,利用課余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其他同學研究探討,借助詞典、參考書等工具來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如果高一新生繼續沿用初中的學法,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學習英語的信心也易受影響。
其次,我們要運用適當的方法對策來做好初、高中英語的銜接。
1. 讓學生盡快樹立信心,提高興趣,并明確方向。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消除他們心理的各種消極情緒,鼓勵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而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因,所以教師一定要盡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讓學生把興趣轉變為志趣。因為只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理想及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時,才會變成更大的動力,推動學習效果的提高。
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校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在初中階段對英語學習重視不夠,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不強,習慣性地依賴老師,被動式地接受知識。在高一階段,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1)預習的習慣。到了高中,隨著英語課文難度的加大,如果沒有搞好預習,就適應不了課堂的教學進程,課前的預習能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做好充分的預習方法指導,同時還要備有必要的檢測及懲戒方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2)朗讀的習慣。相信大家對“啞巴英語”這個說法并不陌生,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把英語當成了一種文字,會認,但忽略了它首先是一門語言,是要我們說出來與人交流的。因此,朗讀顯得尤為重要,它有助于改進語音語調,增強語感,并且對聽力和口語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朗讀熟練了,有助于做聽力時對詞句的快速反應,也為流利地表達創造了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每天早、晚都能開口讀。
(3)使用工具書和整理錯題集的習慣。“工具書”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一本好的字典和英語語法工具書對學生自我解惑能力的培養功不可沒。而擁有一本長期積累下來的錯題集,可以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4)廣泛閱讀與摘抄的習慣。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隨時閱讀,做好摘記,并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訓練,把重心放在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上,通過泛讀訓練,培養閱讀興趣、習慣、技巧和能力。
3.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1)教師應根據課改要求,實現角色的轉變,突出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把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2)教師應摸清學生的英語基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坡度,放慢速度,盡量縮小全班同學之間的差距,讓學生恢復、保持,并增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