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高中英語學習材料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英語學習材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以課內教材為基本材料

高中生物教學,其主要的教學材料便是生物教材。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最基本的資源,也是平時學生接觸最多的資源。因此,筆者認為,開發高中生自主學習的材料,首先要從生物教材著手。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基本生物概念,這也概念是是知識結構的基本單元,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概念進行自主學習,能夠有效提高知識的理解和利用,創新意識能力的挖掘培養。教材中還有許多許多實驗信息,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材上的實驗都是較為基本的實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實驗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掌握,有助于培養學生理性的邏輯思維,為實踐做好知識準備。教材中更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或是自然現象,或是將肉眼看不到的生物行為具體成一幅結構圖,總之,教材上的圖片也是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的重要材料。

我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經常提醒他們要閱讀每一章的導語。教材每一章都有相應的導語,這些導語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本章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自學興趣,并使其對本章內容有基本的了解。例如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的導語: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自己心愛的自行車除了毛病,你將一些零件拆卸下來,卻發現再組裝成原樣并非易事?!到y不是其組分的簡單堆砌,而是通過組分間結構和功能的密切聯系,形成的統一整體。該導語將“細胞的基本結構”比喻成自行車的零件,淺顯易懂,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二、以課外資源為拓展材料

高中生物教學應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實際上,離開課堂,離開教室,我們一樣有很多學習生物的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高中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經不僅僅只有教師和教材了,電視、電腦、手機、廣播等等都可以成為獲取知識,自主學習的途徑。這些多元化的途徑,既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豐富知識儲備量。為了使高中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更加精彩豐富,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外的任務,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在進行《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在教學之前向同學們布置了一項任務:利用課外資源(網絡、圖書館的相關書籍等等),查閱與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相關的資料,初步了解這兩種育種方式的本質、異同點以及應用方式。除此之外,還要收集科學家在育種工程中所做的貢獻,并對其進行評價。在上課前,我檢查了同學們對課外資源的自主學習利用,同學們紛紛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本節課內容進行了實質性的預習,并收集了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故事,向其表示了自己的敬意。這樣的自主學習方法簡單有效,加強了學生對課外資源的利用,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讓同學們在前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以生活實例為實踐材料

高中生物中的很多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蘋果貯藏久后產生酒的味道,這是由于無氧呼吸的過程會產生酒精;侏儒癥、呆小癥的形成是由于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影響人體正常發育;吃過咸的東西會產生喝水的欲望,這是人體內水、無機鹽通^調節達到平衡,保證人體正常代謝活動的過程;老年人容易骨折、抽搐是由于人體血液中鈣含量缺失……這些都是生物與生活的關系,因此,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要重視對生活實例資源的分析利用,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與利用。

將生活實例作為實踐材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還能夠加強學生對生活知識的認識。例如在進行植物激素教學時,我向同學們引入這樣的一個生活實例:香蕉和其他水果放在一起,能夠把其他水果催熟,這是為什么呢?在課下,同學們紛紛買了水果進行實驗,發現香蕉能夠催熟其他水果確實是一件真實的事情。由此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隨后同學們發現了乙烯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這樣的生活實例還有很多,將生活實例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材料,有著諸多的好處,妙不可言。

總而言之,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利用課內教材、課外資源以及生活實例,三者相結合,相信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能取得不錯的效果。高中英語教學不應該還停留在被動教學與被動學習階段,畢竟英語是一個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使用,因此高中英語教學必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交給學生持續學習英語的動力源泉,而源泉來源于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再者學習興趣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養成英語學習習慣,讓他們在使用英語的時候獲得樂趣和滿足感。

二、區別對待學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千差萬別,所以英語學習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更多的了解學生的情況,清楚掌握他們的不同水平,了解教材的內容點,再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方案。高中英語教育中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來提高教學的質量。提高質量的前提是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高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固然是一個方面,那么對于那些英語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人而言,興趣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基礎則是他們的學習信心。讓學生重新拾起學習英語的信心,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提高,至關重要。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適當改革教育模式

傳統的英語教育模式沿襲了應試教育的教學辦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方法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所以現代高中英語教學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改變原來的教育模式,創造出一種教育模式,增強實用性英語的教學。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呢?在高中課堂中適當的增加實用環節,創造英語情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模仿、表演或者其他手段實際應用學習到的知識點,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對該知識點的理解,熟悉使用的環境。這種教育模式還能夠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加他們英語學習的樂趣,鍛煉了他們使用英語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動性。

四、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

新技術主要指的是信息科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帶了的巨大的改革,高中英語教學僅僅依靠高中課堂傳授的內容是不夠的,僅僅靠高中英語教師的講授也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挖掘信息技術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改變現在的傳統教學方式,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先進的科技帶入到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增強英語教學的質量。而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了條件。同時網絡技術也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質量極佳的英語學習材料,并且利用IT技術還能豐富教學的內容,擴展課堂的空間,在課堂中可以領略美國、英國或者其他地區原汁原味的英語情景。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也為我們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了資料。

五、通過增加高中生的單詞儲備提高教學質量

單詞學習是一個極為艱苦和需要長時間積累的事情,這個學習過程著實不易,一般而言,學生記憶單詞多數還是沿用純記憶的模式,手拿一本單詞本背誦。這種單詞記憶的方式顯然是效率極差的。而高中英語教學而言,單詞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英語是由單詞構成的,單詞的記憶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可以通過朗讀課文記憶單詞、背誦英語例句記憶特殊的單詞、詞組等。英語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之一,所以為了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首先要抓好學生單詞儲備工作。

六、通過學生朗讀背誦提高教學質量

英語技能的提高離不開積累語言材料,而朗讀與背誦恰恰是提高英語口語和英語成績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同時也是消除啞巴口語的最佳辦法。提高學生朗讀和背誦能力也是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的有效策略之一。培養學生朗讀和背誦的興趣必須循序漸進,逐漸的積累,首先從最基礎的文章做起,通過閱讀量的增加,逐漸提高朗讀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還能積累大量的短語、句子等。通過朗讀與背誦,還能夠提高英語語言感受,糾正學生錯誤的發音,提高英語聽力能力,培養英語思維,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七、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必修內容,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首先要由簡到難,逐漸的提高閱讀的難度,提高閱讀的單詞量。最開始必須從基礎入手,之后就可以逐漸提高閱讀量,并且提高閱讀的速度,快速閱讀能夠增加閱讀的詞匯量,通過閱讀,在文章中看到的單詞短語、逐漸增多,反過來還可以提高英語閱讀的單詞儲備。

八、抓好英語寫作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英語作文因為集合了聽說讀寫譯等五項技能,所以是考核英語學習效果最重要的手段,其中包含單詞、短語、語法等等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因此提高了英語寫作能力,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也就提高了一大塊。英語寫作之前的審題十分重要,要分析清楚題目的要求,需要表達什么觀點。寫作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做答,首先要先列出大綱,之后再寫出作文草稿,在草稿的基礎上不斷的修改語句,修改語法錯誤,多次檢查無誤后再寫出正式的作文。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分析學生的能力水平,分析實際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提高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并在教學中逐漸修正策略,以便找到最適合本班學生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陳紅帆.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J].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篇3

一、性別差異存在的主要原因

首先,性別差異主要存在的原因就是生理因素。研究表明男女大腦的功能是存在著性別差異的:女性的左腦半球功能專門化比男性更早,所以在語言的表達、短時間的記憶力方面要勝于男性;而男性大腦的右半球比較發達,在空間知覺、分析、觀察和推理方面優于女性。從生理方面來講,女性的發音與受音器官比男性發育要早,女生擅于言語聽覺和口語表達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女生的英語聽說成績優于男生。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語言學習上女生有著得天獨厚的智力優勢。

其次,智力因素也是使性別差異存在的重要因素。智力是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組成的整體。這些因素在不同性別的學生身上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對高中英語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男性的視覺感受高于女性,女性的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受高于男性。男女在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上也存在著性別差異。女生傾向于形象思維,男生傾向于抽象思維,這樣就可以解釋一般情況下為什么女生更喜歡語文、外語,并且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

最后,非智力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存在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的。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動中影響、決定與活動相關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意志、意識、氣質性格。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參與學習過程,但對學習具有維持和調節作用。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男女同樣表現出自己的特色和各自的不足。男生性格一般是開朗、果斷、不拘小節,好奇心比較強;女生性格多溫柔、文靜,責任心強。另一方面,女生多對文科感興趣,男生多對理科類感興趣。

總之,對待男女生在高中英語語言學習中的差異,教師要多觀察,多深入了解,認識到性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開展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盡一切可能的力量來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條件。

二、學生性別差異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1、教師要真正地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了主導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領域的成長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性別差異觀,正確地對待學生的性別差異,分析學生存在差異的那些因素并加以了解和認識,發現差異出現的原因,將差異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根據性別差異來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指導策略。

2、教師要時刻保持對差異性的探索和敏感度,克服性別差異在英語學習上的分歧,恰當地進行教育和情感交流。在差異存在的同時,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在學習中的性別傾向性,化消極為積極,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教育教學。比如:男生在興趣愛好上不及女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濃厚。教師就可以從課上課下對男生進行興趣培養活動,這樣有目的地進行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使他們有意識地克服弱點,發揮長處,嘗試一些更好的學習策略。

篇4

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強調豐富學生的英語詞匯,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知識面,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需要將高中英語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教師在對教材資源進行重組和有效利用以外,還需要繼續開發英語教學的其他學習資源,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并建立具有特色的高中英語課程教學體系,拓寬高中英語教學路徑。

一、開發利用現有課程資源

高中英語教學需要對現有課程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不能盲目地追求知識的新奇性和高難度,必須從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英語技能的掌握情況出發,開發和利用好英語教材資源、學校課程資源以及學生家中的學習資源,有效發揮資源整合的效用,同時不斷豐富高中英語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與廣大學生進行密切合作和交流,積極動員學生對家中的有用學習資源進行挖掘,比如英語畫報、英語格言、英文賀卡等。這些都是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課程資源,同時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習素材。要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班級共享,在班中建立名人名言欄、學習角等。在學習緊張和壓力巨大的高中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名人名言欄中的勵志名言警句等資源來強化學習信心,增強不斷奮斗的動力。If you are doing your best, you will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failure.如果你竭盡全力,你就不用擔心失敗。Bravery never goes out of fashion.勇敢永h不過時。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建立英語學習園地,介紹一些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開發運用活動性課程資源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靈活運用,它強調了英語知識的應用價值。為了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教學中必須注重英語學習活動的開展,并在活動和實踐當中開發和整合豐富的活動性課程資源,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第一,教師可以號召學生組建課外閱讀小組,并定期展開英語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經驗,將自己喜愛的圖書以及從中獲取的感受與其他同學分享,從中獲取大量的英語閱讀資源。例如,在閱讀Ugly duckling 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表達了自己的讀書感悟:Ugly duckling illustrated, many tribulations into a white swan, it is because it has a dream of mind. It supports dream. In fact, no trajectory fate lies in the realm of beautiful, beautiful pursuit of ideals. The frustration and pain of life is inevitable, they should learn to walk the feet. 第二,可以定期組織英語專題講座,既可以將英語知識和文化方面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又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力,不斷完善學生的英語學習技巧。第三,可以根據相關教學內容來開展英語辯論活動,學生在準備辯論材料時會積極查找資料,從而能夠進一步開發和拓展課程資源。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以Should everyone learn one or two languages為話題的辯論,拓寬學生的學用渠道,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技能。第四,可以組織豐富多樣的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公益廣告、批示牌、標語等內容來豐富英語學習資源,并從中掌握英漢翻譯的技巧。

三、開發利用網絡課程資源

網絡課程資源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其中涉及到多種多樣的媒體資源,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材料。有了豐富資源的支持,學生就可以以此為依據,進行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第一,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復習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語法、詞匯、句型等。學生在完成課上學習后,可以在網絡上查找相關內容,并進行鞏固練習,提高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第二,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比如,在教學 Gymnastics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課程背景知識,可以在教學時登錄中國體彩網站讓學生觀看相關信息,使得學生能夠對體操項目及其比賽的具體規則有更加詳細和直觀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網絡資源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語言學習。例如,在學習slave、slavery、owner of slave、freedom等抽象詞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影片《Gone With The Wind》,幫助學生理解詞匯的含義以及應用方法。第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游戲資源實現寓教于樂,在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四、結束語

課程的開發利用以及整合是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發展和擴充學生知識面的重要方法,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實踐和體驗,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根據英語教學的需求以及學生的發展需要,積極拓寬英語教學途徑。

篇5

《典范英語》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精心創設了諸多的、題材豐富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材料,這些素材均來自英美經典文學及其他的英美國家的閱讀素材,其原名為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閱讀樹》,是一套引自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原版英語母語學習材料。目前,在英國有八成以上的學校在使用這套教材,被譽為“英國最受歡迎的閱讀方案”。

1. 利用《典范英語》開展高中英語詞匯的學習

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詞匯的學習是一大教學重點。英語的學習,同漢語的學習是相通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詞匯量基礎之上的。因而,加強英語單詞的學習,是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必然舉措。在進行詞匯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多數英語教師都會面臨著學生對英語單詞無法準確記憶使用方法及固定搭配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英語積極性的學習。針對這種情況,高中英語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考慮使用《典范英語》教參,用以輔助課堂英語教學活動。

例如在Workbook Unit 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 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典范英語》的教學思路,組織故事型的課堂講授方式,從而增加學生的興趣?!兜浞队⒄Z》的一大特點就是綜合利用故事來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因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獲得英語學習者的喜愛。

2. 利用《典范英語》開展高中英語的語法教學

語法是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所必須掌握的一門技巧;掌握語法也就掌握了英語的基本結構框架,從而為英語語篇的學習打下基礎。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對于英語語法的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壓力。由于高中英語語法是整個英語語法學習的最后階段,同時也是最難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語法知識得到集中的匯總與總結,因而存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與教學壓力。在這樣的學習壓力與教學壓力之下,教師和學生都必須找到較為合適的方式,才能夠真正實現既定的學習任務和教學任務。

《典范英語》充滿了靈活新鮮的例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賓語從句的講解,可以采用多個例子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賓語從句就是在句子中用作介詞或者及物動詞的賓語,通常由that 引導賓語從句,而that 在其中并不擔任任何的成分,在非正式及口語中常被省略。例如:①The report shows (that) we are making some progress but that we need to make great efforts. ② I want to know what he has told you. ③ She always thinks of how she can work well.④ She will give whoever needs help a warm support.通過這些例子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賓語從句的應用要點,從而獲得較為完整、系統的理論知識及實際的操練技能。

3. 利用《典范英語》開展高中英語的篇章的學習

英語篇章的學習,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一重要難點與提升點,只有把握好篇章的學習,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較為可靠的英語學習知識點。英語篇章,與漢語的組織結構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之處,因而,把握好篇章的上下結構順序,是正確理解篇章的基礎。

在進行高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例如對于The Great United Kingdom 這一單元的教授過程中,盡管題目很簡單,是關于英國聯邦政府的介紹,但是,在實際的講解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定程度的問題與麻煩,例如學生并不能夠全部到過英國,因而對于英國政體結構、國家聯盟、殖民地歷史及文明史都不甚了解,因而對于英文版的The United Kingdom 更是不能夠準確把握,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典范英語》中的相關的英國史介紹、英國文化及英國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所處的地位,加以融合凝練,甚至鼓勵學生將《典范英語》作為讀物,帶著興趣來了解英國的一切。

4. 結束語

總之,《典范英語》作為廣受歡迎的英語教參,其在輔助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高中英語教師可以積極借鑒《典范英語》中的各種有用的素材,來加以利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篇6

一、當前階段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實際發展現狀

(一)教學觀念過于守舊落后

高中這一特殊的教育階段,對于學生而言,自身不僅需要面對數量龐大且復雜的學習任務,同時還需要面臨著高考這一活動為其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雖然當前階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提倡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部分教育院校在落實課堂改革過程中,并沒有真正舍棄其課堂教學活動,而是一直沿用過去傳統的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此種守舊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如自主學習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思維創新能力等。教育與班級中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十分嚴重的溝通問題。于此同時,英語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嚴重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學習交流,并沒有充分引導學生有效構建英語學習交流與學習反饋的平臺。此種守舊的教學模式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其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必然不會理想。

(二)應試教育教學觀念根深蒂固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長期熏陶影響,當前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發展目標長期定位于應對高考,為此其中心發展目標根本就不是正確引導學生領悟并學習其英語語言,而是為了可以在考試活動中可以獲取到更高的分數,大部分的學生都將自我的學習精力進行放置于應付題海這一活動中,大量的英語教師認定英語教學活動自身就需要一些具有新鮮性的教學元素,但是迫于英語考試的限制,大部分的英語教師不得不選取題海戰術。與此同時,由于高考自身并沒有涉及到英語口語表達等方面的內容,絕大多數的教師則選擇忽略這一內容的教學。教師這一錯誤的教學觀念極大的導致了“啞巴英語”問題的產生。同時也是由于受限于應試教育,學生無法自主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只能被動的進行接收教學內容,嚴重缺乏實踐性的英語學習訓練[3]。

二、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不斷強化英語教學新理念

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中一再強調:“英語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活動前,不斷樹立自我的教學新理念,結合英語教學的語言學習規律進行切實有效的開展。在進行教學前期準備環節中,英語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在充足的前提準備下進行開展互動教學活動。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前提下,不斷促使班級中學生進行學習交流活動,以此來全面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運用英語來教學英語,并要求運用英語進行聯想英語,此種有效的語言銜接會十分有助于學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幫助班級中一些性格比較內向和英語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的學生,盡最大限度的為其進行創造出語言訓練情境,引導學生在此學習情境中進行英語交流以及學習互動。英語教師需要充分鼓勵班級中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情境的體驗、學習討論、合作學習等活動,以此來全面推進學生群體的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學習能力[2]。

高中教育階段中的英語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活動的主要設計者,為了更加高效的實現師生學習互動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前,對一些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的學習內容,將其作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內容,以此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后,還需要為其進行營造科學有效的語言學習環境。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4《Module 6 Unexplained Mysteries of the Nature World》這一課時,可以先要求班級中一些配合比較默契的學習小組的代表進行發言,其他的學習小組則對其提出的論點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進而再次進行合作學習。文中主要通過四則小短文描述四種神秘的怪物,并且結合短文學習詞匯,引起學生對本模塊學習的興趣。英語教師此時需要牢牢的把握學習時機,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緊緊圍繞其中心話題展開論述。同時,教師還可以側重對其課文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集體教學,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基礎后,在逐漸加大學習的深度,進而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1]。

(二)科學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以此全面推進互動教學實施

從教學本質這一角度進行分析,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英語互動學習成果。為此,英語教師自身需要具備多元化的教學基礎,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全面落實英語互動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互聯網技術、媒體技術、計算機及多媒體等多元化的先進教學資源,不斷延伸學生的學習視野,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自身現存的諸多不良的學習習慣。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四module 3《body language and non》這一課時,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及鼓勵班級中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學習一部分的英語課外學習材料,或者集體性的欣賞一些優秀的英文電影,與班級中學生共同構建科學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理念。此種教學活動,不僅可以直接體現出學生的英語學習互動性,還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課程教學標準中一再提出,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結合最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作為物質基礎,進行充分創設英語語言學習情境,不斷樹立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1、語言學習策略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對語言學習策略的定義持不同意見:有學者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對語言的學習和理解而采取的方法與技巧;也有學者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做法和想法,旨在影響其編碼過程。盡管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定義角度,但歸納起來,語言學習策略的特點無外乎有以下幾點:(1)是特定的技巧或行為,并非一般的學習方式;(2)涉及語言與非語言活動;(3)針對某一特定的學習需要,以問題解決為導向;(4)既是外顯行為,也可以是內隱心理活動;(5)因人而異,可靈活運用并改變。

2、新課改下高中英語學習策略探究

在英語學習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問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獨立、高效地學習英語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筆者通過實踐經驗總結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學習策略的教學措施有以下幾點:第一,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學習策略必須通過結合教材內容來進行,而不是單獨教學,因為其內在組織性表明了教學條件只對學習策略的習得與改進產生間接影響。第二,在教學中,加強問題解決的技能培養。有研究表明,學習策略的運用在教學材料是由具體的問題解決技能構成時達到最好的效果,并且這種學習策略能夠在類似的任務中進行遷移。第三,訓練學生自我監控能力。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一般學習策略,更要交給學生自我監控、評定、檢查或修正其策略,并會將它們遷移到新的學習情境當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造力。第四,教師自身要做好準備工作。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學習策略,教師自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習策略的訓練是因人而異的,是要根據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水平和學習信念而定;課堂作為訓練學生掌握與運用學習策略的主要場所,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掌握學習策略及其遷移,訓練學生評定自身進步的方法,還要重視學生情感的發展及社會策略的訓練。

3、新課改下高中英語學習策略的實踐

英語學科就是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探究的開展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最佳方式。以下將從教學案例入手,探究新課改下高中英語學習策略的實踐與應用。

(1)在詞匯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

在教學中,首先導入新單詞,在這一部分可讓學生自由選擇與本單元相關的話題,培養學生獨立性與真實交際能力;其次,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給每個小組不同的單詞組,要求他們共同完成詞匯的介紹,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通過交流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接下來,是知識點的講解,這一環節可采取由組長主講,組員補充,教師總結的模式,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貫徹認知策略,強化交際策略;再來是復習和鞏固知識環節,在這一部分中,先給學生一定的實踐背誦單詞,同時,教師幫助學生解答疑問,并讓學生進行寫作,在其寫作內容里要包含新學的3―5個單詞。

(2)在閱讀中的實踐與運用。

在英語教材中提供了大量閱讀材料,其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閱讀的技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閱讀的教學思路是:教學設計圍繞培養學生閱讀技能而展開。在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視頻短片,激發學生對該話題的興趣,引出學生對話題的思考;之后,讓學生快速閱讀和細讀,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來猜測詞義、推測段落大意及文字主要內容,并找出文章細節的能力;最后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文章的主要意思,翻譯主要句子與段落,若是故事情節,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以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3)在聽說學習中的實踐與運用。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四種基本技能,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實踐中,與單詞學習一樣,首先是學習材料的導入,可以通過圖片、故事或案例引出本單元的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討論;教師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學生對聽力的掌握程度,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從聽說的不同角度來認知語言項目,實現不同技能的遷移,從而達到認知策略的教授。

4.結語

學習策略是教師的教授策略與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建立的基礎,是廣義的教學策略的核心。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在他們現有的知識、技能水平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因此教師在制訂和運用教師策略時,不僅要考慮新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師自身素質與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策略。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受到高度重視的,當代教學策略的基本走向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成為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者。

篇8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高中英語課程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改進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質量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對于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的認知和理解,使其更好地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之中,發揮應有的教學作用,進一步提升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傳統的高中英Z課程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到陳舊教學理念的影響,往往習慣于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即教師站在課程教學的權威位置上,向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學生則處于和教師相對立的位置上,對教師所講解的各種英語知識,進行單方面的接收和消化。這種傳統的英語課程教學方法,割裂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動性,受到極大程度的打擊和消磨。導致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只能在教師的領導之下,對英語知識進行亦步亦趨的學習和消化,而不能對英語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分析性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質量的改善,對學生今后在英語學科方面的學習和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針對這種教學問題,我們可以將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引入高中英語課程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英語課程研究性學習潛能,切實提升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研究性學習能力,實現高中英語課程的有效性教學,便成為該當下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以及高中英語課程任課教師應該關注的重點問題。

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是指讓學生在進行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放下傳統英語課程教學帶來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真正的融入高中英語課程學習實踐過程中去。在實踐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和分析,以研究問題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代替傳統的教師講解的理論性教學,從而調動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

突出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開放性和發散性教學特征,使學生在實踐性學習和探索中,對英語知識有更為深入的認知和理解,更加熟練的掌握英語知識,并將自己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從而在提升學生的高中英語課程學習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自主分析能力和分析意識,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開闊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意識和研究性學習習慣,為學生的英語學科學習開創全新的局面。那么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更好的將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引入其中,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

首先,教師在運用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向學生進行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時,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突出學生的學習地位,激發學生的英語研究性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課程教學參與熱情,提升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質量。在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中,特別強調學生的課程教學參與,只有使學生放下沉重的學習心理負擔,融入到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之中,和教師進行積極的配合,才能夠使該教學方法得以順利實施,發揮出應有的教學功能。因此教師應該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學生能夠轉變自身的高中英語課程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從教師的理論性教學中解放出來,融入教師設置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氛圍和情境之中,發揮學生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潛能和意識。使學生成為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和主導者,教師則隨之轉變為課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輔助學生進行各種英語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心無旁騖的對英語知識進行挖掘和探究,提升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水平以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其次,在高中英語課程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英語理論知識和英語研究性教學的相互結合和促進,以英語理論性教學為基礎,促進學生英語研究性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改進,實現高中英語課程的有效性教學。研究性學習方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知識儲備,只有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理論知識儲備,才能使學生在實際的研究和分析中,獲得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分析水平。因此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時,應該注重英語理論性教學內容和研究性學習內容的相互融合和整合,使學生能夠在英語理論性學習的支撐和啟發之下,主動的進行英語學習材料搜集以類似推導和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得新的英語知識,擴充自身的英語學科學習視野。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英語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英語材料湊集、知識點歸納、研究性學習成果的驗證和篩選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切實在研究性學習中有所收獲,避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升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

篇9

一、積累性英語作業

語言知識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積累、日漸擴展的過程。因此,我在日常教學中,會注重從口語作業、書面語作業兩個方面入手,向學生布置積累性質的英語作業。

1.口語作業。英語口語作業的范圍極廣,像背誦演講材料、復述時事新聞、舞臺劇排演、競猜謎語等,這些都可以有效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鍛煉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書面語作業。學生的日常社會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英語學習材料,因此,書面語作業的范圍相對來說也極為廣闊。例如,搜集與整理時事新聞中新詞匯、新短語,摘抄英語名著中的富含哲理的段落篇章,還可以及時記錄同外國朋友交談中聆聽到的英語諺語、俚語……這些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學識與見識,又可以有效地促使其詞匯、語法等的積累,有利于其日后英語作文寫作水平以及邏輯思維表達能力等的切實提升與進步。

二、實踐性英語作業

英語是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其課程的主要任務在于通過系統、專業的學習切實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真正能同他人進行順暢的溝通與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是英語區別于其他學科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鑒于此種情況,高中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必須格外注重英語作業與學生日常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積極利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英語教育資源,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英語、用英語,以此作為切實提升其英語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如,在學習了Unit 3 Computers這一章節內容之后,我帶領學生進行了一場以“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為主題的開放性課堂辯論活動,

Advantages: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friends;

Listen to the music;

See films,watch news and play games;

Do shopping;

Do a lot of useful things;

Can save a lot of time of ours;

Disadvantages:

Some people,especially the teenagers abandon themselves to the computer games and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As a result, they have little time to study;

Computer has very much radiation, if we face them too long, our health especially our skin will be definitely damaged;

如此一來,就將學生置于一個真實且開放的實踐環境,其完成辯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運用所學英語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用結合的過程,更是有效激活其創新意識、邏輯思維表達能力以及實踐運用能力等綜合英語素養的過程。由此不難看出,實踐開放性質的作業有利于增強作業的趣味性,真正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素質的個性化發展。

三、分層次英語作業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必修課是為每一個高中學生奠定終身發展的共同基礎的課程。因此,高中英語課程的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边@就要求我們高中英語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必須靈活運用“分層次”教學策略,真正將新課標上述理論要求落實到實處。

如,在教學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時,我為學生出示了以下寫作要求:

請就野生動物保護問題,給某報社英文編輯部寫一封200詞左右的信,內容要點如下:

1.你閱讀了大量人們肆意捕殺野生動物的新聞。

2.現在眾多野生動物都正處在瀕臨滅絕的危險狀態。

3.野生動物保護對生態平衡的積極意義。

4.呼吁社會各界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問題。

并規定,英語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運用自身所學,按照題目要求把信息點完整、規范地表達出來即可;至于英語基礎較為扎實,尚有余力的學生來說,除上述要求之外,還必須合理運用一些高級的英語詞匯或者復雜的英語句型,增強文章的可閱讀性。

以上僅為我個人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優化高中英語作業設計,實現其創新性發展的幾點粗淺認識,以期能切實起到拋磚引玉之良好效果,為推動高中英語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以進綿薄之力。

篇10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教學出發點和落腳點均為學生,學校教育的終極目的是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優良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優良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關系到學生的健康發展。研究證明,當學生處于積極而舒適的英語學習環境時,學習成績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英語學習環境的優良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受到英語教師們普遍認可。新課程改革對英語學習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環境方面,要打破教與學得界限;物質環境方面,要從封閉走向開放。英語教育充分認識到環境對英語教與學的影響,從這種觀點出發,學習環境的構建尤其重要,只有構建適宜學生探究的學習環境,才能客觀上引導學生學習,并讓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

二、英語學習環境內涵與構成

曾葡初(2001)認為英語學習環境是指人的認知規律和影響主體認識目的語的各種因素。宗鳳昌(2007)認為英語學習環境是指學習者在英語學習活動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張漢福(2010)認為英語學習環境是指在教學過程所處的師生主客觀全部條件的綜合。

文秋芳(1996)結合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情況,對環境因素進行了闡述:環境因素包括英語學習的條件、教學質量和方法、學習任務等。糜艷慶(2005)認為創設有特色的英語學習環境取決于三個方面因素: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英語學科的師資水平、英語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宗鳳昌(2007)認為英語學習環境構成要素包括英語教育制度、各種英語學習設施、英語學習風氣及方式、英語課堂教學氣氛、各學科教師的英語素質和社會、家庭語言信息。李亦菲(2006)對原有學習環境要素進行分析,認為不管以前學者對學習環境如何進行劃分,都必然要涉及到物的因素、人的因素、其它非物質的因素。曾葡初(2001)將英語教學環境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宗鳳昌(2007)認為英語學習環境從空間上分為校內英語學習環境和校外學習環境;從存在形態上分為軟環境和硬環境。

學者們對英語學習環境內涵與外延的理解角度不同,但他們的觀點也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共性:英語學習環境是指促進英語學習者進行英語學習活動的各種支持條件的綜合,并且都突出了物質因素、人力因素、制度因素在英語學習環境中的重要作用。物質因素是支持學生學習的最基本條件;協作學習強調師生、生生等合作關系,人力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視;制度因素為物質因素和人力因素提供保證。因此,筆者認為按照這三個因素能較全面地構建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

三、英語學習環境構建的理論基礎

對“情境認知”理論的論述最早出現在阿爾佛雷德的著作《教育目的》一書中,這一階段研究在學校教育中看到情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但卻沒有系統的研究。情境認知理論初步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從1993年至今,情境認知理論逐步成熟。隨著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基于情境認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模式的探索逐漸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熱點。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是一種個人與環境之間獨特關系的副產品,并把知識分為三種類型:作為工具的概念性知識、文化適應、真實與逼真的活動。而學習則是個人、知識、情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產物。情境認知理論強調學習在一定的情境下發生,主張通過人際間的協作互動完成意義建構。該理論對學習環境構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創設真實的情境;(2)提供真實的活動;(3)提供及時的教師指導、專家支持和過程示范;(4)允許多元化角色和觀點的產生或存在;(5)為共同體之間的協作性知識建構提供支持和幫助;(6)指引、誘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反思;(7)促進闡述/清晰的表達,提供相應的工具,使隱性知識顯性化;(8)開展真實性評價。

四、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習環境的現狀

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習環境是農村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普通高中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的焦點問題。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習環境是影響農村普通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外界狀況和條件總和,包括物質因素、人力因素和制度因素三個方面。其中,物質因素主要包括學習場所、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料,它們構成學習的“物質環境”;人力因素主要包括教師、同學、家長及其他專業人員,它們構成學習的“人力環境”;制度因素則主要包括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三個方面,它們構成學習的“制度環境”。理論上,學習環境被分為三個方面,但在教育實踐中,學習環境是由各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李亦非,2006)

根據上面提出的英語學習環境的要素,對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習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從學習場所來看,學生英語學習多在普通教室進行,很少考慮學生在校園內其他場所如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場所進行學習。從學習工具來看,學生英語學習主要依賴老師講解,很少運用信息工具進行學習。從學習材料來看,學生英語學習主要使用統一的印刷本教科書,很少采用多媒體資料。從人力因素來看,學校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近來,家長和社會專業人員的支持作用也在加強。從課程體系來看,學生學習的是統一計劃的課程,很少涉及地方課程。從教學方式來看,學生主要接受基于教師講解的傳授式教學。從評價方式來看,傳統學校教育的評價方式以筆試成績為主,重結果輕過程,這種評價方式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五、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習環境的構建

面對傳統學校教育的不足,應該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獲得充分的個性發展的空間。所謂的開放學習環境,就是包括豐富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并通過制度建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學習環境。

(一)物質環境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網絡學習環境成為學習環境物質建設發展趨勢之一。網絡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并且能夠幫助學習者形成情景式學習。網絡學習環境是一個互動的平臺。學生與老師互動讓老師能及時、全面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做出相應的引導和交流;學生與課程內容互動讓學生更加熟悉和掌握課程;學生之間互動也可以通過在線將學習任務分組協同完成。英語教材內容應該蘊含著豐富的創新因素,有利于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設想,表述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思維,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有效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還可以擴寫、縮寫和改寫教材內容,在教學中,可以依據教材有目的的給學生提供類似的寫作文體,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人力環境

在網絡條件下構建學習環境,教師是人力環境的整合優化重要的一方面。許多教師特別重視教學理論以及相關學科的學習和總結教學實踐經驗。教學信念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基礎,對教育教學活動具有深遠影響。教師培訓應注重促進教師信念體系的完善。要促進老師信念體系完善,首先,應在政策層面加強英語的課程改革。其次,完善教師評價體系,鼓勵教師在教學上的創新。

(三)制度環境

完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是構建制度環境一個重要方面。當前英語考評只側重學生的筆試成績,而忽視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考察及英語學習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學生評價過程中,考察的重點應是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及應用能力。除此之外,學校相關政策對學生及教師具有積極導向作用。首先,學校應該進一步優化教學的物質環境,特別是在多媒體資源資的建設。其次,完善教師進修及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再者,應多鼓勵教師教學創新,積極開展各類教學交流活動。

概括來說,在這種背景下,要從學習工具、學習材料、教師、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等方面,對農村普通高中學校英語教育進行優化,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構建開放的英語學習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曾葡初.論環境概念下的我國外語教學與研究[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宗鳳昌.英語學習的環境因素[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7(3).

[3]張漢福.淺談外語教學環境的研究與創設[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5).

[4]文秋芳.論英語學習方法系統的結構、特點與調控[J].外語研究,1996(1).

篇11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材料、學習環境、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含有的相似性越高,那么學生的產生遷移的可能性就會越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考慮學習任務的相似性、學習材料的相似性、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的相似性對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影響。高中英語的閱讀理解題的問題設置具有規律性,高中教師在對相似材料的閱讀訓練中就應該抓住相似材料的相似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讓學生在不同內容之間學會遷移,從而提高答題率。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用大量的教學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材料和習題訓練題進行歸納整理,從中找出相似的教學內容,為以后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提供充足的資料。此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對典型知識和典型訓練題目要進行擴展延伸,在拓展延伸中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學生尋求知識點間的相似性和聯系性奠定基礎。

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直接決定了學生遷移能力和遷移程度,因此,英語教師在提高學生遷移能力的同時需要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英語學習屬于非母語學習,因此,學生為了充分的掌握英語的常用表達方法和方式需要對英語國家的生活習俗和習慣進行充分的了解,因此,學生相應的背景知識就成為其英語遷移能力產生的前提條件。比如說,在英語的某些常用和習慣表達中,如果學生對英語國家的習俗比較了解并認同,那么,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的用英語國家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進行問題的處理和語言的交流與表達,相反,如果學生并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習俗背景知識的掌握,那么,學生做題時則不會主動用英語國家的思維進行思考,并對自己所錯的題目的分析產生疑惑,這樣對學生答題能力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英語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重建和完善,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背景經驗。此外,有些學生即使擁有了遷移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但由于這些背景和經驗不能被學生主動的加以應用導致頭腦中處于一種惰性狀態,這樣是無助于遷移的產生的,因此,教師應該通過習題的訓練激發學生對背景知識和經驗的調取與使用,通過相關練習題目進行適當的激發,使其處于活躍狀態,在學生需要的時候自動被學生感知并應用于練習題的解答中。

三、創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內容

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日后運用所學知識的實際情境越相似那么學生的遷移越容易發生。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加強知識的聯系性和情境性,采用生動的語言組織教學,增加學生的認識。比如說,高中英語教師在教授學生英語單詞詞性和意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采用經典例句或句子來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高中英語對單詞詞義的考查往往集中于常用的幾個意思或是容易被學生忽視但又在考綱之內的“冷”意思,因此,對于此類單詞的教學就需要教師創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加深認識,為學生知識遷移運用奠定基礎。此外,高中英語寫作的訓練也比較適合此方法。高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查中涉及到的話題以及知識的考查要求教師在寫作訓練中創設應用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訓練中提高相應的能力。

篇12

又是一年開學季,部分初中畢業生踏進了職業高中的校門,滿懷信心地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做出最大的努力。然而,職業高中開設課程較多,課程難度加大,尤其是英語課程,單元詞匯量明顯增加,閱讀篇幅加長,考試題量增加,都使升入高一的學生很難適應,原來成績優異的同學也陷入了英語學習的困境,甚至對英語產生了畏懼,對職業高中老師的教學方法產生了懷疑。為使同學們盡快順利完成初中英語向職業高中英語的過渡,教師、學生必須共同努力,各自在思想和行動上采取有效措施。對高一英語教師來講,其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一)全面了解所帶班級學生英語的中考成績,了解各分數段學生的分布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教學中要統籌大局,做好安排,包括對教學進度及對不同層次學生課堂學習目標的安排,并認真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確保每位同學每課堂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從而提高其學習信心。

(二)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重點指導。職業高中英語難度的增加,表現在并非背記一些單詞、短語、句型,進行簡單的閱讀練習即可,而是要讓學生在記背的基礎上,能自己在規定時間內讀懂詞匯量不超過課標3%的文章,并正確查找一些細節信息,理解作者意圖,或根據文章內容推斷一些信息。在完形填空中,學生能根據主題句和上下文聯系,順利補充文章的空白處,或在已有的四個選項中,根據語法、邏輯、搭配等選出正確選項。更有語法填空、短文改錯和寫作等需要同學付出足夠努力,在心理素質良好、悟性較強的情況才能發揮作用,這些東西都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形無形地教育影響指導學生。

1.詞匯短語是基礎。職業高中階段應繼續教學生根據音標記單詞拼寫、根據構詞法記詞義詞性等,加大閱讀量,在閱讀中根據構詞法及上下文聯系猜測單詞意思。正如游泳者,不能只在岸上練動作,而要到水中理論結合實踐,詞匯的記憶理解也應結合閱讀這塊土壤才有意義。閱讀后,指導學生做好總結,包括詞匯的積累、學習過程的反思,為以后的學習提供素材和方法。

2.工具書的合理使用。英語學習的最基本工具是字典,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詞典相繼問世,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極大的方便。然而,傳統的紙質字典尤其是英英字典卻帶給同學更準確的解釋和更多的示例,學生有更多機會在英語環境下閱讀領悟單詞短語的含義和用法。

3.英語學習不能急于求成。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會的,它貴在積累。高一學生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每天堅持精讀、背誦一些經典文章,用心感受文章的遣詞造句,相信量變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發生質的變化。所謂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在智商,而在堅持。教師要提醒學生堅持練習聽、說、讀、寫,比如用英語寫寫日記,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堅持用英語對話等?!皩W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英語學習尤其如此。

(三)上好開學第一課。教師充分備好第一課(備新生,備教材,備教法)中,備學生和備教法顯得更重要,要做好這兩點,教師必須理解高一新生膽怯心理,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藹的態度,吸引并喚醒每位處于過渡時期的學生,讓同學們感受到新班級老師的熱情,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因為擁有積極的態度加上正確的方法,英語學習必然會取得巨大進步。

對學生來講,進入職業高中是一個新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此時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健康的心理也是學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相信老師。年輕教師大學剛畢業,精力旺盛充沛;年長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他們在上課之前一定認真研究過《英語教學大綱》和《英語課程標準》及《考試大綱》,在知識上,任何一位老師都會給學生傳授到位。所以作為學生,其要充分相信老師,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我們不能對教師吹毛求疵,俗話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睂W生來到新的環境,應盡快適應新學校的一切,盲目抱怨只會使自己的心情更不愉快,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要養成自學的好習慣。進入職業高中,意味著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不管是對英語特長生還是英語科目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學習都需要自覺主動,即學會自學。英語的學習是先輸入后輸出的過程,要有流利的口語和優美地道的英語表達,沒有足夠的聽的練習和閱讀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對特長生來講,在掌握教師所授知識之后,其還要充分利用課上課下時間,擴大閱讀量,21st Century,Teens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讀后要用英語進行一定的寫作,如讀后感,或對一些文章、時事進行英語評價,或記下自己的所想所作,日積月累,英語水平肯定會更上一層樓。此外,多聽聽課文錄音,BBC,VOA廣播錄音,盡量捕捉重要的信息。對于普通學生來說,其一定要認真落實教師課堂上所授內容,認真完成作業,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弄懂,多讀多練,并從錯誤中總結反思,反復操練重點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對英語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學習英語將成為一件輕松的事情。

(三)充分利用資源。對任何同學來說,只要心中有目標,只要想取得進步,一定會想方設法利用可利用的資源提高自己。對學習材料來說,我們可以自己購買,和同學互通有無,學習中有困難,要采取有效措施,向老師請教,查閱資料或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相信在互幫互助、合作探討的過程中都會有所收獲。

總之,只要同學們有求知欲望,帶著好奇心、帶著問號來學習,只要老師教給同學們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豐富的知識,同學們一定會在最短時間內盡快適應職業高中英語學習,并在職業高中階段英語學科中越學越輕松,越學進步越明顯。

參考文獻:

篇13

一、小組合作學習與我國高中英語教學

我國高中英語新課標明確規定,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而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很好地體現了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質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共同的目標使學生之間建立起利益共同體,有利于積極互賴,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的綜合發展,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體現素質教育。

二、高三英語教學特點分析

進入高三,英語就進入了全面復習階段,傳統的復習方法往往是學完高三教材之后,便開始轉入總復習??倧土曇话惴譃槿齻€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對高中三年所學課本中的語法和詞匯進行復習。這個階段,教師的大部分時間一般都耗費在講解課本中所謂的高考考點上,過分的依賴教輔資料,死扣教材,而且這一階段的復習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授課方式也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對高三的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較枯燥,也缺乏吸引力。第二階段,轉入題海戰術階段,主要是分塊進行大規模的專題訓練。聽力、單選、完形、閱讀、改錯、作文等一系列專項練習源源不斷而來。學生疲于應付,苦不堪言。第三階段,進入綜合復習階段,主要是進行高考仿真模擬,完全試卷訓練。

高三英語教學是對高一高二所學內容的整合,是高中英語學習的提升階段,是總結原有知識,拓展新的知識,培養并提高英語綜合技能的階段,是高中最重要直接關系到高考成敗的關鍵時期。針對高三階段教學內容多任務重壓力大的特點,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合理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為高考英語復習提供一個拓展學習渠道,開闊文化視野,培養跨文化意識的交流與合作的學習平臺,從而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地獲得、積累和鞏固英語語言知識,夯實語言基礎,提高語言感悟及運用能力,以適應高考考查語言能力的要求,提高教學效率,優化高三英語復習。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共同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簡稱LT)

共同學習法是最基本的合作學習模式,可應用于任何需要分組進行活動的方案設計中。共同學習法是由明尼蘇達大學的約翰遜兄弟等人研究開發的一種合作學習方法,由4、5個學生組成異質小組,共同研讀一份學習材料,小組成員協力呈現學習或討論結果。評價以小組活動的水平、效果為依據,根據小組平均分計算個人的成績。例如,在講授高中第三冊第2單元Crossing Limits里的Speaking時,就可以采用共同學習法。

首先,告訴學生本次Speaking要學習的內容及明確的問題:“In their work, scientists meet with situations about which they have to make decisions. These situations can be about judging risks or other issues for which they must decide whether to go or not. Evaluate them from various points of view and try to make the best decision.”

其次,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把學生們分成6人小組,本課Speaking里共有三段材料,每個小組里再2人一組,各自負責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其中的一段材料改編成對話,或是其它簡潔的呈現形式。學生們合作學習期間,我負責來回巡視或指導,確保每一小組活動切實并順利地進行。

最后,請各小組中同類內容的同學進行對話或陳述,并發表各自觀點。我在黑板上做簡單的歸類總結。評價以各小組活動水平及呈現的結果為依據,根據小組平均分來計算個人成績。

(二)小組游戲競賽法(Team-Game-Tournament,簡稱TGT)

小組游戲競賽法是最早的合作學習方法之一,是由斯萊文(Slavin,R.E.)與迪沃里斯(Devries)共同研究設計的。它是結合了組內合作、組間競爭,以游戲競賽的方式來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多種多樣的交際游戲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和掌握語言。此種教學法特別適合英語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4至6人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學習生詞,在詞典中查取單詞的英文解釋及例句,相互檢測;接下來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參加競賽,小組其他成員在其競賽期間可給予提示幫助。競賽可采用幸運52猜詞等游戲方式來進行,最終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這樣的學習單詞方式改變了以往單一枯燥的單詞教學,激發了學生學單詞的興趣,提高了單詞的記憶牢度。

參考文獻

[1]胡飛.小組合作學習時機的選擇[J].江西教育,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