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教師進修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基本情況
本人已取得漢語言文學本科學士文憑,系統學習了有關語文教學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相關知識。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工作,還需繼續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善于學習,能珍惜各種學習機會。
三、進修目標
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專業水平。
2、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
3、綜合提高自身素質。
4、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
5、提高自己的課堂授課能力和創新能力。
6、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教研能力。
四、方法措施
第一、勤奮刻苦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和文學素養。
1、堅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的書籍,及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并且廣泛閱讀文學書籍充實自己,以不斷給學生新信息、新知識,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2、借助先進的媒體學習,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建立自己的博客語文園地。
3、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堅持每天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4、利用一切資源,校內多向同事學習,并積極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師尋經問寶。
第二、善于思考,把教學工作與思考結合起來。
1、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積累的教師。
2、堅持認真撰寫課后反思,并積極反饋于教學工作。
3、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得失,反思教育學生的點滴,在反思中感悟,寫出高質量的教學隨筆、教育故事等。
4、善于思考善于創新,積極探索教學規律,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第三、積極創造精彩的語文課堂,積極展示自我。
1、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創造精彩語文課堂,多打造精品,在此過程中,學習提高。
2、多聽同事們的課,在具體實踐中學習提高。
3、積極上公開課,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同時虛心接受同事的評價和建議,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授課水平。
第四、在教學中加強自己的教研活動,增強教育科研能力
1、學校每周五的教研組活動按時參加,結合實際和校情學情進行教研。
2、在教研組活動中,積極提出問題,積極探討問題解決方案。
3、積極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相關教研活動,虛心學習,提升自我素質。
4、積極參加相關的課題研究,用課題促進自己教研學習,增強教育科研能力。
五、學習安排
1、《教育學》《心理學》。
2、《論語》《老子》《莊子》。
3、《宋詞》《唐詩》。
4、《史鐵生作品》
5、新課標推薦世界名著。
篇2
二、通過培訓、講座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1、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我們在自修反思的基礎上,加大教學研討,強調合作等,要求教師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階段性學習努力目標,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在自修自研的基礎上對照自我發展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并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別人成長的經驗,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2、為了使我系教師能更好的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質,本學期我系發揮英語教師能力強的優勢,啟動教師英語培訓工程,分層次進行教師培訓,每月定時上課,定期驗收,優秀教師參加等級考試,使我系教師盡快走入雙語教學。
3、本學期我們計劃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計劃進行一系列基本功講座,突出教師應掌握的9種能力:a、語言能力;b、板書能力;c、組織設計指導能力;d、新技術能力;e、反思改進能力;f、總結寫作能力;g、創新能力;h、交際能力;i、合作能力。
三、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培訓
為了讓教師更快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今年將就我系教師業務進修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二是在形式上采取自學、集中學。自學主要是學習課程標準和綜合實踐活動綱要。集中學主要是聽專家錄音講座,學習新課程理論和綜合實踐理論。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教研組每月組織一次課程理論探討會,教師之間相互進行教學反思交流,或教學研討。研討的主題有:集體備課、在新課改中遇到的困惑、在課改實驗的今天怎樣加強課堂組織教學、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觀,課堂教學應分那些層次,課堂教學目標應怎樣重新定位,使每一位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擴大知識面,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切實提高老師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強計算機技術應用培訓力度
順應時展的趨勢,教師計算機應用已變得尤為重要,為了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我們將組織全系教師進行計算機知識培訓,使教師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規范,以及課件的制作等,以提高我系教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篇3
1、班主任專業化培訓
從本學期開始啟動新一輪的班主任專業化培訓,在原有班主任專業化培訓的基礎上,根據當前德育工作的現狀,精心選擇貼近班主任教師實際工作需要的培訓內容,改變傳統的集中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優勢,使班主任培訓工作更具有實效性,時代性和前瞻性。并充分發掘我區名優班主任的優質教育經驗和資源,為名優教師搭建自我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臺,本學期將安排XX年香坊區優秀班主任東北師大高級研修班的優秀學員及參加省級培訓培訓者培訓的優秀教師為全區班主任進行學習匯報,把專家的思想和觀念與實際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為班主任教師提供自身專業發展的具有實效性的資源,并激發教師的思維,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本學期班主任專業化培訓按要求安排8次,培訓內容重點放在班主任教師日常教育行為生命化效能。
2、心理健康教師培訓
(1)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研工作的實效性,為心理健康教師提供優質、可借鑒性資源。
本學期,繼續以"心理教師專業社群"為依托,開展常規教研活動。為避免中小學全體心理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時教研內容與教師所教學段脫離,針對性有偏差,實效性不夠強等情況,本學期,以心理社群為依托,分小學組、中學組二個層級,計劃組織6次教研活動。分層級、有針對性的為教師創設教研活動新形式,使同一學段的教師群體產生積極的、及時的良性互動效應,把可借鑒性的教育資源發揮到最大化,使教師自主參與和自我成長需求相結合,并分組進行研討、展示、交流,以提高心理教師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效性。
(2)加大力度普及學科專業知識,使心理教師輔導咨詢能力、學科授課能力得以提升。
篇4
正是這單純而樂觀的心態,讓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
趙老師所在的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學術梯隊一直以來有個目標,就是讓自己的學術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他們選擇的研究課題都很具挑戰性。作為這一學術梯隊的年輕教師,**深知這意味著什么。一年365天,除了上課,她基本都是在教研室、實驗室度過的。熟悉她的人說,**一天的工作時間不是以上、下午計,而是分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段。她每天早上七點多就來到實驗室,直到晚上九點多才離開。當問及她是否感到累時,她很直率地回答說:“我把化學看作一個你越深入研究越會感興趣的學科,以前是老師推著走,在開始獨立做一些科研項目后,我才對化學有了真正的興趣,雖然現在還談不上熱愛,但我真的很喜歡,一到實驗室就覺得內心特別平靜,也就不覺得累了。但有的時候研究停滯不前,這種挫敗感讓人很難承受,說實話我也哭過很多次。”她還將科研比作一座小花園,“前輩們開拓了一片地,又在地上種了菜,我來到這里時,已經長出了芽兒,我要負責給它們好好澆水,讓它們成長起來。再過十年二十年,這些成果還能保留下來,延續下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所從事的理論和計算化學研究方面,趙老師不僅獲得了探索的樂趣,也取得了驕人成績。她多次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30余篇。2011年,她所在的學術梯隊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XX年獲遼寧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目前她正在主持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正在執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并在主持一項遼寧省創新團隊項目。
科研中認真鉆研的勁頭她同樣用在了教學中。她為本科生講授的《物質結構》課,涉及大量的物理知識、數學知識。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易于接受,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好的方法,精心備好每一課。課堂上,抽象的概念被具體化了,教學內容深入淺出,加上她豐富的肢體語言,課程輕松生動起來。再輔之以課后的輔導答疑、作業批改,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過硬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平易近人的親和力,讓她受到了同事及學生的一致好評。
篇5
第1個月:熟悉內鏡器械的結構、性能、消毒、保養,了解內 鏡中心的操作流程。開展專題講座,使學員了解內鏡的結構、 各種旋鈕的位置、功能和操作、內鏡的基本原理、消毒保養方 法,結合多媒體教學工具,使學員掌握胃腸道的解剖結構和內 鏡下胃腸道黏膜的正常形態。學員可到內鏡消毒保養中心學 習內鏡的消毒和保養,在此過程中,熟悉內鏡的結構同時學會 怎樣拿鏡子、操作各種旋鈕。對內鏡產生感性認識,以便于日 后真正的操作。
第2個月:觀摩學習。仔細觀察帶教教師的每一個動作, 做內鏡檢查和治療的助手。帶教教師在操作過程中仔細講解 每一個動作的要領,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員。學員參與內鏡 的更換、消毒和保養的過程,逐漸參與到內鏡診療的全部過 程中。
第3個月:獨自操作,由簡易難。針對初學者,由于其在此 之前沒有任何經驗,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同時也為了給 學員增加信心,鼓勵學員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帶教教師可以將doi: 10.11659/jjssx. 07E015137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8100280);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面上項目(81470880)
隨訊作者向國春,E^nail:913620227@ qq. com [收稿日期2015-07-26 修回日期2015-08-191672-5042 (2015) 06-0682-02整個內鏡診療過程分段,內鏡通過咽喉進入食管、進入胃竇部 及反轉鏡身檢查胃底操作較難,初學者不易掌握,因此,這些部 位的操作可由帶教教師完成,之后可交由學員繼續完成,但帶 教教師要做到“離手不離眼”密切關注被檢查者的狀況,在學 員操作完成之后重新檢查。這也要求麻醉醫師的配合,麻醉的 時間要充足。當學員在實際操作中能夠清楚地分清胃體、胃 底、胃角等部位,能夠明確順利地操作內鏡進入相應位置檢查 后,可練習將內鏡經咽喉進入食管,完成整個內鏡檢查的過程。 而帶教教師也應該注意對被檢查者的選擇,盡可能選擇年輕、 體型勻稱、不抽煙的被檢查者,使學員更容易完成操作。
1.2合理的教學方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是一門藝術,合適的教學 方法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臨床教學提倡“以問 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即以問題 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新的教學模式[1]。其 已在多個已培養動手能力為主的臨床學科得到驗證,并收到較 好的效果M。我們將PBL教學法應用于基層進修醫師的內鏡 培訓過程中,在培訓進入第2個月時,針對不同的學員設計出 相應的問題,引導學員去思考,有目的的觀摩帶教教師的動作, 進而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在培訓的第3個月則直接根據被 檢查者的情況,向學員提出問題,幫助學員更好地了解被檢查 者的情況,以利于順利的完成檢查。在整個過程中,學員在主 動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 性。當然,這也要求帶教教師自身具備高水平的業務能力和良 好的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促進帶教教師不斷提高、 完善自我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
2掌握內鏡基礎理論,提高診斷水平
自1807年德國Phlip Bozzini首先利用蠟燭做光源,研制出 金屬管式直腸鏡觀察直腸腔,到1881年Mickulitz研制出光學 透鏡式硬式胃鏡成功地觀察到胃癌,到1957年美國制造出第 一臺纖維胃鏡和十二指腸鏡,1963年日本在內鏡前端裝上照相 機并開始商業化生產,直至1983年美國Welch Allyn公司生產 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內鏡,從而使內鏡圖像能夠在電視熒光屏 上顯示4。內鏡技術在不斷發展,各種設備越來越先進,使我 們對消化疾病的認識、診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內鏡技術的基礎理論。學員必須掌握內鏡的機械結構和 操作部分、主機部分和電腦部分以及胃腸道的解剖生理結構, 特別是內鏡的機械結構和胃腸道的生理解剖結構,這將決定學 員能否正確順利的完成操作,而電腦的圖像處理部分又關乎最 后的正確診斷。
所有的檢查最終為明確診斷而服務,對于內鏡檢查,讀圖 能力決定了最終的診斷結果。如何短期內提高學員的讀圖能 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在帶教過程中,我們首先利用電子 內鏡圖庫,找出典型的胃腸道生理情況下的黏膜圖像,通過與 學員一起反復閱讀而深刻認識正常的胃腸道黏膜圖像。之后, 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各種疾病的病理圖像,與正常情況下的圖像 進行對比讀片,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幫助學員深刻理解。在學 員觀摩學習期間,帶教教師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學員提出問 題,對其進行實際片讀訓練。課后,學員可利用多種影像資料、 圖譜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庫。
3擴展學員視野
科技日新月異,內鏡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目前,我院內鏡中 心開展了無痛胃腸鏡檢查、窄帶內鏡、變焦放大內鏡、膠囊內 鏡、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消化道早期癌腫黏膜切除;超聲內鏡指 導下黏膜下腫瘤切除;消化系腫瘤的光動力治療;腹腔鏡在消 化內科領域的應用;消化道出血及狹窄的內鏡診療;24 h食道 pH監測及食管動力檢查、胃腸起搏等一系列先進的診療技術。 絕大多數基層醫師到我院進修的目的明確,但由于時間有限, 往往只能掌握最基礎的內鏡檢查技術。我們在臨床帶教過程 中,鼓勵學員在閑暇之余多觀摩各項技術,他們雖不能掌握具 體的操作方法,但可在觀摩過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及如何操 作,為今后進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礎。
篇6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學科,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又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形成其終身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如何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理論和實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啟示。
一、化學實驗在提高學生基本素質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文化素質。化學教學應以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為中心,而化學實驗又是化學的基礎,是掌握化學知識規律的入門向導,是應用化學基礎知識來研究、探索、解決化學中各種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學會如何記錄、分析觀察所得實驗資料與數據,得出正確結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兩種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某些條件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現象,經過科學的分析和討論,學生歸納出的結論就會注入創造動機,從而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瘜W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徑?;瘜W實驗本身存在物質與物質、物質與現象、變化與變化條件等諸多因素?;瘜W實驗揭示了這些關系的實質,研究了事物變化過程中的各因素的相互影響,反映了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了解內因與外因,量變與質變,對立與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在化學實驗中,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廢水、廢氣、廢渣,規范的操作、合理簡潔地安裝操作順序都能使學生受到化學實驗美的教育和熏陶,培養審美觀點和能力。另外,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還可以培養學生“怕挫折、勇于戰勝困難、頑強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品德,這些對學生形成正確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其勞動技能素質。面向21世紀,提高勞動技能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化學中與知識內容聯系的演示,旨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生實驗,重在培養興趣和創造性的選作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這些都是提高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的好材料。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學到制氣裝置氣密性的檢驗、可燃性氣純度的檢驗及泄露時應采去的措施、防止強腐蝕性藥品對人體腐蝕的措施、有毒氣體的防護及處理、正確連接儀器裝置、規范使用儀器等技能,都是一個合格公民應有的基本勞動技能,都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關心(給試管里液體加熱是不能對著自己和有人的方向)鑒定良好的基礎。
二、化學實驗教學對改變學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形成終身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進修學校所開設化學及化學實驗教學,雖然絕大部分是對物質及變化的再認識,但從本質上看,這一過程與科學家進行科研中的化學實驗是一致的。當化學實驗被用作探究性學習的途徑時,化學實驗的創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顯示出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體現科學家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為以后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化學實驗在教學中處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們應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實驗的功能,理論和實踐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啟示。
1.盡量讓學生動手,通過參與從實驗現象認識后現論知識,在參與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他們的各種素質。為此,我們應該把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改編成老師邊講邊操作,學生邊實驗。雖然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較迅速,但對教育投資比例相對較小,而常量的化學實驗每年消耗的藥品和更換的玻璃儀器有是巨大的。而且藥品價格也是比較昂貴的;目前教師進修學校的化學實驗條件相對較差,所以我們應設計以微型實驗代替常量實驗,即采用簡易的代用儀器和少量的藥品或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比較便宜藥品代替貴藥品就能起到明顯實驗效果的實驗,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對邊遠山區廣大農村中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實驗時,我們應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實驗老師要指導學生自制一部分實驗儀器,并會自行組裝實驗裝置。如制備氣體的化學實驗反應器。反應裝置和集氣瓶可用吊液體的小藥瓶,滴管用厚玻璃管拉制而成,長約3-4厘米,套上即可;導氣管用廢圓珠筆芯或細塑料管彎成,用自行車氣門芯膠管連接即可。又如自制酒精燈裝置:其燈體可用吊液體的小藥瓶,在膠蓋上打一個小孔,安裝上一段瓷管,用棉線做燈芯,用玻璃管少制成大小合適的燈蓋,盛上酒精即可。再例如制代用燃燒匙,將粗玻璃棒一端放在煤氣灶頭火焰進行燒,燒到玻璃棒剛好熔化,輕輕用尖嘴鉗子將這一端彎曲向上,在輕輕用鉗子夾成平的,這樣即制成了代用燃燒匙。
二是實驗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多看一些資料,從中找出一些簡單替代實驗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講空氣組成時,因實驗室沒有紅磷和罩,筆者就取了一個玻璃水槽,將一根蠟燭固定在水槽中間,里面倒入適量水并滴了一滴紅墨水,然后將蠟燭點著,用一個直筒形茶杯(按容積分成5等份,用橡皮筋作記號)罩在蠟燭上,一會兒蠟燭熄滅了,水面上升茶杯約一個刻度,我順勢提問,為什么蠟燭熄滅了?水面上升了約一個刻度?然后分析:說明了支持蠟燭燃燒的氣體消耗了1/5,這樣茶杯內氣壓就小于外界大氣壓,所以水面上升了1/5,此氣體就是氧氣。接著在水中用一塊玻璃片蓋住茶杯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上,將一根燃著的火柴伸入茶杯內,發現火柴熄滅了。從而說明茶杯內還有一種不支持燃燒的氣體,它就是氮氣。順理成章得出空氣主要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較好地完成了新課的內容。
三是學生實驗時,一定要讓學生注意安全;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加強考核并及時巡查糾正,找出較典型的錯誤,分析錯誤原因和錯誤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達到啟發一個而教育大家的目的。同時指導學生怎樣觀察、注意什么、怎樣操作?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說明了什么問題?然后由教師分析,得出正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篇7
Crown color match of implant-supported zirconia and porcelain-fused-to-metal restorations: a spectrophotometric comparison Peng Min1, Fei Wei1, Mandana Hosseini2, Klaus Gotfredsen2. (1. Dept. of Stomat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Medical Academ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72, China; 2. Dept. of Oral Rehabilitation,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Copenhagen 2200, Denmark)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crown color match of implant-supported zirconia restorations and porcelain-fused-to-metal (PFM) restorations in the anterior maxillary region through spectrophotometric evaluation.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29 implant-supported single crowns in the anterior maxillary area were recruited. Eleven of the implant crowns were zirconia restorations and 18 were PFM restorations. Color matching of the implant crown with contra-lateral/neighboring tooth at the position of body 1/3 of the crown was assessed using a spectrophotometer (SpectroShadeTM) in CIE L﹡a﹡b﹡ coordinates. Subjective crown color match scores were evaluated.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f SPSS 17.0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zirconia restoration and PFM restoration. Spearman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trophotometric color difference and the subjective crown color match sco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color coordinates of natural anterial teeth. Results The crown color of the implant-supported zirconia restorations and PFM restorations were both lighter than that of natural teeth (ΔL, 4.5±3.2, 1.0±2.6). The lightness difference induced by zirconia restor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duced by PFM restorations (P=0.004). The spectrophotometric crown color difference (ΔE) induced by zirconia restorations (7.0±2.8)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duced by PFM restorations (4.0±1.9) (P=0.002), and both values were beyond the clinical thresholds (3.7). Conclusion The spectrophotometric crown color difference induced by zirconia restor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duced by PFM restorations. However, they were indistinguishable in subjective evaluation.
[Key words] spectrophotometric; crown color; implant supported single crowns
隨著種植技術不斷推廣和成功率不斷提高,種植修復美學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對美學敏感區的牙缺失修復。在各項美學效果評價參數中,牙冠的顏色評價是一項重要指標。影響修復體顏色的因素包括比色、色彩信息的記錄和傳遞、技師制作時對顏色的復制等,其中修復材料的選擇對于修復體在制作時顏色的復制具有重要意義[1]。
口腔種植的常用材料包括高金合金、鈦、氧化鋁和氧化鋯等,其中陶瓷材料被認為與天然牙視覺效果最為接近,金屬材料則由于其對光的阻射性使金瓷修復體呈現顏色效果不佳。在對美學效果要求較高的上前牙種植修復中通常要求底冠和基臺均采用全瓷材料而無任何金屬成分[2],由氧化鋁和氧化鋯制成的全瓷基臺應運而生。有研究[3-4]表明,氧化鋁和氧化鋯的厚度增加同樣會引起阻射增強和透射降低,影響修復效果。Carossa等[2]對不同樁核材料進行比較后指出,金合金樁核與全瓷冠聯合使用并無沖突。目前臨床種植術后常用的修復方式有全瓷修復和金瓷修復,既往文獻在修復材料對種植體邊緣牙齦顏色影響方面的相關研究較多,但對于兩種修復方式的牙冠顏色的比較還較少。
分光光度計型比色法被認為是目前測色最準確的方法[5]。它能準確定義色彩范圍和趨勢,準確定位顏色的色域空間位置并對其進行精確的數值化描述和記錄,其數據記錄采用CIE L﹡a﹡b﹡表色系統,對色差的辨識力最小可達到0.1ΔE。本試驗的目的是應用一種新的小型分光光度計型比色儀對上前牙種植支持式氧化鋯全瓷修復和貴金屬金瓷修復的牙冠顏色進行比較,為臨床種植手術后修復材料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此外,本試驗還對種植修復牙冠與天然牙冠的臨床顏色匹配指數與分光光度計所測色差值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患者選擇
本研究共納入患者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26歲,均為2012年1—3月因上前牙區先天性失牙至丹麥哥本哈根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科進行種植支持式單冠修復后定期回訪復查的患者。共納入種植冠29例,其中氧化鋯全瓷修復(氧化鋯基臺+氧化鋯底層冠+IPS Empress 2飾面瓷)11例,貴金屬金瓷修復(高金合金基臺或鈦基臺+高金合金底層冠+IPS d.SIGN飾面瓷)18例。所用修復材料詳見表1,各成分的含量均為質量分數。
1.2 試驗儀器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比色儀為一種小型的反射型分光光度計型比色儀SpectroShadeTM(型號:Micro Dental, Seria No. HDL3214,生產廠家:意大利MHT, S.p.A公司)。該比色儀采用兩個基本光學系統使照明和觀測角度標準化。比色儀配備D65(6 500 K)光源,通過光柵轉化為波長400~720 nm的單色光后透過標準鏡頭同時從拍攝物的兩個方向以45°角進行照射。反射光以0°角反射至系統探測區(18 mm2×14 mm2)后進行測量。一個探測區由彩色電荷耦合器芯片作用生成彩圖像,另一個探測區由黑白電荷耦合器作用記錄分光光度法所得數據,測量數據結果以CIE L﹡a﹡b﹡表色系統表示;其中L﹡為明度,a﹡為紅(+a)綠(-a)色軸的飽和度,b﹡為黃(+b)藍(-b)色軸的飽和度。
1.3 分光光度計測量方法
將消毒后的口內測試盒(標準化鏡頭)垂直置于患者目標牙的牙槽突上,使目標牙位于液晶屏顯示圖像中部。由于該比色儀有一內置拍攝定位系統,圖像達到標準(綠色標記出現)時即可截取圖片,以保證不同目標牙在鏡頭中定位的可重復性和測量條件的穩定性。每次拍攝前都應使用生產商提供的白色和綠色條碼對儀器進行顏色矯正,以補償儀器的內在光源照明輸出偏差。
1.4 種植牙冠與天然牙的色差測量
將拍攝圖片輸入計算機,使用廠商提供的專用軟件進行種植冠與天然牙的色差測量。測量區域為種植冠與天然牙冠的體1/3位置。下列等式用于計算兩個位置的顏色差異[5]:ΔL﹡=L﹡種植冠-L﹡牙,Δa﹡=
a﹡種植冠-a﹡牙,Δb﹡=b﹡種植冠-b﹡牙,ΔE={(L﹡牙-L﹡種植冠)2+
(a﹡牙-a﹡種植冠)2+(b﹡牙-b﹡種植冠) 2}1/2;其中L﹡為明度,a﹡為紅綠色軸的飽和度,b﹡為黃藍色軸的飽和度。此外由a﹡和b﹡可計算出顏色的飽和度C和色相角h。每對種植冠與天然牙的ΔL﹡、Δa﹡、Δb﹡、ΔE分別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當ΔE大于3.7時,口內環境下的顏色差異可被人眼辨別。另由一名醫師根據CIS(cpenhagen idex sore)評分系統[6]對種植冠與天然鄰牙的顏色匹配度給予臨床指數評價(crown color score,CCS)。1分表示顏色匹配度高,不易區分;2分表示滿意,略有差異;3分表示中等;4分表示匹配度差。評分為3分和4分的修復體需重新制作。
1.5 統計分析
應用統計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氧化鋯全瓷與貴金屬金瓷修復的冠色差異,Spearman相關檢驗分析臨床主觀評分與分光光度計測量值的相關性,描述性統計用于天然牙牙體表色參數的分布規律和特征分析。
2 結果
上前牙的天然牙色彩參數見表2,全瓷修復和金瓷修復的顏色測量值見表3。由表2可見,由中切牙至尖牙,天然牙的牙體明度逐漸降低,紅綠色軸飽和度和黃藍色軸飽和度逐漸增加,色彩逐漸偏紅黃。氧化鋯全瓷修復的明度L﹡(74.8±2.7)高于貴金屬金瓷修復(71.3±3.1),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金瓷修復與全瓷修復相比,色相偏紅偏黃,但二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全瓷修復和金瓷修復的明度均高于天然牙,前者與天然牙的明度差異ΔL﹡(4.5±3.2)大于后者與天然牙的明度差異(1.0±2.6),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兩種修復體的紅綠色軸飽和度(a﹡)均小于天然牙,黃藍色軸飽和度(b﹡)均大于天然牙,全瓷修復與天然牙的色相差異Δh大于金瓷修復與天然牙的差異,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根據色差ΔE的計算公式,氧化鋯全瓷修復與天然牙的顏色差異ΔE(7.0±2.8)和貴金屬金瓷修復與天然牙的顏色差異(4.0±1.9)均超過人眼辨識閾值(3.7),且前者差異大于后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2)。
Spearman檢驗表明,上前牙種植支持式單冠牙冠色的臨床主觀評分CCS與應用分光光度計測得的測量值ΔE間無相關性(P=0.849);氧化鋯全瓷和貴金屬金瓷修復的臨床主觀評分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77)。
3 討論
本研究表明,在上前牙種植支持式單冠的修復中,應用分光光度計測得氧化鋯全瓷修復所引起的牙冠色差比貴金屬金瓷修復引起的牙冠色差大,主要體現在明度的區別上。修復體的最終顏色是由基底色、本體色、表面色層層疊加的效果。實驗室加工因素除材料外還包括各瓷層厚度、燒結次數、燒結溫度、染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7],有學者[8]指出,飾瓷厚度是決定修復體表面顏色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遮色瓷的厚度至少應為0.10~0.15 mm,透明瓷的厚度至少為1.0 mm。此外氧化鋯材料只具有半透明性[9],為使全瓷修復體具備一定強度而增加氧化鋁或氧化鋯的厚度也會引起修復體阻射增強和透射性降低[3-4]。本試驗中所采用的金瓷修復底冠材料為高金合金,色調偏黃,與白色的氧化鋯底層冠相比更接近牙本質顏色。上述原因可能是引起本試驗中全瓷修復的牙冠整體分光光度計色彩差異大于金瓷修復的原因。但需指出的是,隨著新型氧化鋯材料的不斷出現,氧化鋯全瓷修復的色彩效果不斷改進,不同種類全瓷材料的美學效果還需進一步比較。
本研究還表明,上前牙種植支持式單冠的牙冠色臨床主觀評分與分光光度計測量結果間無相關性;這與Hugo等[10]的研究結論一致。該研究對天然牙進行儀器比色,結果與目測法不一致。分析原因,分光光度計只測量顏色的三維色彩屬性并計算色差,而在臨床上采用CIS指標對牙冠色進行主觀評分時,人眼的判斷會受牙冠外形、大小等形態特征和散射、不透明、透射等幾何屬性以及乳光、熒光、同色異譜等多種光學現象的影響[1]。透明度(transparency)是影響色彩辨識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們傾向于全瓷材料的重要原因。Vanini等[11]提出了顏色的“五維”屬性,在明度、飽和度、色相外補充了強度(inten-sives)和特征(characteristics)參數。CIE機構繼1978年提出ΔEab之后于2004年又提出了新的色差計算公式ΔE00,目的就是為了改進視覺色差與儀器測量值之間的關聯性。
本試驗所用SpectroShadeTM比色儀是一種專用的分光光度計型口腔比色儀,與Crystal eye相似,既有數碼照相功能,又可測量顏色參數,可以更準確地將牙齒顏色信息傳遞給技師。盡管儀器測色有諸多優勢,但國內外學者均指出,臨床應將儀器測色和目測法結合使用,二者取長補短,以獲取更好的顏色復制效果。
本研究還顯示氧化鋯全瓷和貴金屬金瓷修復的臨床主觀評分無統計學差異,這與Gallucci等[12]的結論一致。還有學者[2]使用分光光度計對不同材料樁核與全瓷冠聯用的透光性進行比較后指出,全瓷樁核與全瓷冠聯用的透光性高于金合金樁核與全瓷冠聯用,但整體臨床效果評價無差異。此外,另有研究[13]表明,患者對種植修復效果的評價往往高于醫師的評價。對此,有學者[14]認為臨床色差的分辨應該分為3個層次:當ΔE小于1時為人眼不可分辨;ΔE大于1且小于3.3時為醫師或技師可以分辨,但臨床上可接受;當ΔE大于3.3時為無經驗的觀察者(如患者)也可以分辨,此時即為臨床不可接受的色差,應當重新制作修復體。儀器對色差的分辨層次高于醫師或技師,后者又高于患者,這是色差判斷出現區別的另一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修復體的最終顏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就本試驗所選用的修復材料而言,應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測量時,氧化鋯全瓷修復的牙冠色差大于貴金屬金瓷修復,但兩者臨床效果無明顯差異。
[參考文獻]
[1] Vichi A, Louca C, Corciolani G, et al. Color related to cera-mic and zirconia restorations: a review[J]. Dent Mater, 2011, 27(1):97-108.
[2] Carossa S, Lombardo S, Pera P, et al. Influence of posts and cores on light transmission through different all-ceramic crowns: spectrophotometric and clinical evaluation[J]. Int J Prosthodont, 2001, 14(1):9-14.
[3] Heffernan MJ, Aquilino SA, Diaz-Arnold AM, et al. Relative translucency of six all-ceramic systems. Part Ⅰ: core ma-terials[J]. J Prosthet Dent, 2002, 88(1):4-9.
[4] Heffernan MJ, Aquilino SA, Diaz-Arnold AM, et al. Relative translucency of six all-ceramic systems. Part Ⅱ: core and veneer materials[J]. J Prosthet Dent, 2002, 88(1):10-15.
[5] Paul S, Peter A, Pietrobon N, et al. Visual and spectrophoto-metric shade analysis of human teeth[J]. J Dent Res, 2002, 81(8):578-582.
[6] Dueled E, Gotfredsen K, Trab Damsgaard M, et al. Profes-sional and patient-based evaluation of or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ooth agenesis[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9, 20(7):729-736.
[7] Crispin BJ, Okamoto SK, Globe H, et al. Effect of porcelain crown substructures on visually perceivable value[J]. J Pros-thet Dent, 1991, 66(2):209-212.
[8] Corciolani G, Vichi A, Louca C, et al. Color match of two different ceramic systems to selected shades of one shade guide[J]. J Prosthet Dent, 2011, 105(3):171-176.
[9] Baldissara P, Llukacej A, Ciocca L, et al. Translucency of zirconia copings made with different CAD/CAM systems[J]. J Prosthet Dent, 2010, 104(1):6-12.
[10] Hugo B, Witzel T, Klaiber B. Comparison of in vivo visual and computer-aided tooth shade determination[J]. Clin Oral Investig, 2005, 9(4):244-250.
[11] Vanini L, Mangani FM. Deter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olor using the five color dimensions of teeth[J]. Pract Proced Aesthet Dent, 2001, 13(1):19-26; quiz 28.
[12] Gallucci GO, Grütter L, Nedir R, et al. Esthetic outcomes with porcelain-fused-to-ceramic and all-ceramic single-implant crown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11, 22(1):62-69.
篇8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均衡發展”為原則,以《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為依據,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重點,切實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計劃的主要內容
(一)教師全員提高培訓項目(簡稱“3333”項目)
1.300名訪問(進修)學者項目。在“省5522名師名校長計劃”基礎上,全省選拔頂尖教師250名和校長50名,參加國內外高級研修活動,培養一批中小學各學科首席帶頭人。
2.3000名省級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全省選拔中小學骨干教師2500名和校長500名,參加省級培訓,造就一支中小學教育教學和管理的領軍隊伍。
3.30000名市級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結合各市工作實際,按教師總人數10%左右的比例組織選拔一批中小學骨干教師(校長)參加市級培訓,形成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4.300000名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項目。結合全省小學教師專題培訓和中學教師主題培訓,組織全省中小學教師參加新一輪全員培訓;結合新課程要求,全面推進新課程師資培訓。
(二)學歷提升進修項目。動員和鼓勵全省約13000名幼兒園教師、62000名小學教師、50000名初中教師和2000名高中教師參加學歷水平提升進修。到20*年底,全省幼兒園教師專科、小學教師???、初中教師本科和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含在讀)平均分別要達到50%、80%、80%和5%。凡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未達到專科學歷的幼兒園、小學教師和未達到本科學歷的初中教師均須參加學歷提升進修。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支持中小學教師參加更高層次學歷水平提升進修。
(三)農村教師素質提升項目。用三年時間,在欠發達地區選拔300名教師和100名校長參加培訓,逐步形成一支農村骨干教師和校長隊伍。在上述學歷提升進修項目計劃中,這些地區要有2900名幼兒園教師、16000名小學教師、12000名初中教師和170名高中教師參加進修。到20*年底,這些地區幼兒園教師專科、小學教師???、初中教師本科和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含在讀)平均分別要達到50%、70%、70%和2%。
(四)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省級區域項目。以省內高等學校為主體,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為支撐,充分利用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和現有網絡資源,構建我省區域教師教育網絡。2005年完成“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研修網”教學平臺建設,開發一批繼續教育課程并投入試運行。20*年,全省有60%左右的縣級教師進修學校能夠運用網絡資源開展繼續教育活動。
(五)師德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暑期師德培訓制度;每年結合教師節慶祝活動主題,開展一次師德主題培訓活動和師德論壇活動,切實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六)教師培訓機構建設項目。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教師〔2002〕3號),每縣(市、區)辦好一所教師培訓機構。各地要按照省政府“改善承擔教師培訓任務的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辦學條件”的要求,加強教師進修學校建設,到20*年,所有縣級教師進修學校必須達到省備案條件,取得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培訓資質??h級教師進修學校要與高等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充分利用高等學校教育資源,為教師全員培訓服務。
(七)培訓者培訓項目。選拔和組織500名教師進修院校優秀教師參加省級以上的高級研修學習,培養和建設一支繼續教育教學和研究骨干隊伍;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的兼職教師人才庫。
(八)英語教師培訓項目。大力開展英語學科教師培訓,充實英語教學力量,滿足中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每年選送20名中小學英語教師赴英語國家參加短期進修學習。
三、項目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省師訓、干訓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計劃項目的統籌規劃、科學管理、省級培訓經費保障及督查評估等工作。省師訓、干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計劃項目的具體實施。各地應明確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和執行機構。
(二)落實培訓經費。堅持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原則。從20*年到20*年,省政府每年下達的2000萬元教師培養培訓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欠發達地區農村教師素質提升項目。省教育廳專項經費主要用于省級培訓項目和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省級區域項目等工作。
各地應切實貫徹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浙政發〔20*〕47號)文件精神,按每年不少于當地教職工工資總額3%的比例安排中小學師資培訓專項資金,由縣(市、區)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專款專用。各地應按省政府要求安排骨干教師培訓專項經費,特別要對農村地區教師培訓予以經費和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
(三)明確“屬地管理”職責。按照“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所屬中小學的教師培訓、基地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負有主要責任。
縣級教師培訓機構主要負責培訓縣屬中小學教師和指導中小學校本培訓;市級教師培訓機構主要負責培訓市屬中小學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和指導轄區各縣(市、區)教師培訓業務;省級教師培訓機構主要負責培訓省級骨干教師和指導各市、縣(市、區)教師培訓業務。各級教師培訓機構要努力創新培訓機制和方法,提高培訓實效。
篇9
各有關高校人事處:
根據《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師國外訪學進修計劃》、《關于實施上海高校教師產學研踐習計劃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市教委2021年上海高校教師培養計劃有關項目申報工作即日啟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高校根據預算安排,結合本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教師培養計劃,嚴格個人資助范圍和條件,組織相關部門對申報者進行初審,注意避免多個項目重復申報,擇優向市教委報送。
二、申報對象原則上為2021年可成行的教師。
三、報送要求:
1.報送材料包括:學校報送函一份,各計劃《推薦情況一覽表》一份及電子版、個人申請表一式三份。
2.請在4月15日前將申報材料審核蓋章后送上海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3.“上海教衛人才網”網上申報要求請見附件。
四、“國外訪學進修計劃”、“產學研踐習計劃”和“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計劃”個人申請表通過網上申報自動生成。
五、“上海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申報另行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人事處
上海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代章)
2021年3月26日
材料報送地址:上海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延安西路900號)
310室
聯 系 人:王樂,鮑文彬 電話:62518018,62523031
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師國外訪學進修計劃、上海高校
教師產學研踐習計劃、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計劃網上申報要求
市教委2021年“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師國外訪學進修計劃”、“上海高校教師產學研踐習計劃”和“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計劃”申報工作即日啟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請各有關高校根據上述計劃的工作要求,啟動2021年度推薦選派工作和完成網上申報程序。
二、即日起學校可組織符合申報條件的教師在市教委指定網站“上海教衛人才網”上申報,個人用戶帳號由學校統一發放。
三、申報流程:
1.計劃申報請登錄上海教衛人才網(shjwrc.edu.sh.cn/passport/login.aspx)。
2.學校管理員通過管理員賬戶登錄進入后臺系統,進行賬號添加,然后根據生成的賬號下發給需要申報的教師(學校人事部門管理員帳號與去年帳號相同,如需查詢,請致電鮑文彬老師)。
3.申報教師通過學校下發的賬號選擇普通用戶登錄網站,點擊申報項目進行申報。
4.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審核申請教師所填信息,經學校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后上報,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4月15日。
2021年度上海高校教師產學研踐習計劃推薦人選一覽表
序號
學校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參加工作年月
學歷/學位
專業技術職務
所在學科(崗位)
踐習單位(可多選)
踐習時間
踐習形式
導師/合作者
填報學校(公章)
填表人:
聯系電話:
填表日期:
2021年度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師國外訪學進修推薦人選一覽表
序號
學校
姓名
現從事專業
性別
出生年月
年齡
專技職務
政治面貌
學歷/學位
申請類別
訪學單位(可多選)
訪學專業
訪學期限
填報學校(公章):
填表人:
聯系電話:
填表日期:
2021年度上海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計劃推薦人選一覽表
序號
學校
姓名
所在院/系/所
性別
出生年月
參加工作年月
專業技術
職務/其他職務
學歷/學位
所在實驗室
現崗位類型
申請項目類型
申請項目名稱
備注
填報學校(公章):
填表人:
聯系電話:
填表日期:
篇10
(一)師資培訓工作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堅持按需派遣、學用一致的原則,培訓人員參加的培訓活動應與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有直接的聯系。
(二)堅持在職、業余、就近培訓為主,脫產、外出培訓為輔的原則,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前提下,統籌安排教師培訓。
(三)堅持自培與他培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優質師資隊伍,積極實施“校本培訓”,并做好市、區、校三級培訓的協調工作。
(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用理論指導實踐工作,使解決問題的方法既有理論支撐,又能有效解決問題,可操作性強。
(五)培訓學習必須經學校批準。凡未經學校批準者,學校不批公假,不承擔培訓費用。
二、工作職責
由科研室負責全校師資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根據師資隊伍的狀況,制定全校師資隊伍建設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規劃;
(二)運用正確的政策導向,合理引入競爭機制,調動教師接受培訓的積極性;
(三)負責組織實施培訓計劃,掌握好培訓經費的使用;
(四)關心外出培訓教師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積極配合培訓單位做好管理和其它工作。
三、培訓形式
主要有:職務培訓,校本培訓,見習期教師培訓,校級骨干教師培訓,區級骨干教師培訓,全國或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各類短期培訓班、研討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出國進修等。
四、培訓條件與申請培訓程序
(一)參加培訓的教師必須政治思想表現好,安心本職工作,能很好完成本職工作的人員。
(二)在職教師必須參加職務培訓。可根據上海市和奉賢區師干訓計劃,選擇參加培訓的時間,報科研室備案。教師應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參加校本必修課程培訓,并積極報名參加校本選修課程培訓。
(三)見習期教師必須參加學校和區進修學院舉辦的見習期教師培訓班學習。
(四)校級骨干教師的選拔和培訓詳見《奉賢中學骨干教師選拔培養暫行辦法》;區級骨干教師的推薦原則上必須是校級骨干教師,全國或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由學校擇優推薦。
(五)已經被確定為區、校兩級骨干教師,可申請進行導師帶教。經雙向選擇,學校審批,按《奉賢中學導師制試行辦法》有關條例執行。導師可在校專業發展委員會中選擇。
(六)名師梯隊建設:學校每兩年在區、校兩級骨干教師中選拔一批優秀骨干教師,聘請校上海市知名專家帶教。
(七)凡符合相關條件,教師可申請參加各類短期培訓班、研討會。由本人提出申請,相關部門進行審核推薦,學校批準。
與會者返校后,有關部門應及時組織會議,在一定范圍內傳達學習,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會議精神和最新信息。
(八)凡符合下列條件的教師可向學校申請參加與教師教育工作對口的碩士研究生課程班進修,學校擇優推薦。(1)年滿35周歲;(2)在奉賢中學工作滿2年;(3)具有中級或中級以上職稱;(4)教育教學工作認真有成效。
(九)凡符合下列條件的教師可向學校申請參加與教師教育工作對口的在職碩士學位學習,學校擇優推薦。(1)年滿25周歲;(2)在奉賢中學工作滿3年;(3)教育教學工作認真有成效。
(十)由上級部門組織的出國進修,根據相關條件,由本人提出申請,學校擇優推薦。
(十一)全國或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碩士研究生課程班進修、在職研究生學習、出國進修等在參加培訓前須與學校簽訂協議書。
五、培訓保障
(一)學校設立專項師資培訓經費,根據每年的培訓工作計劃,確保師資培訓的需要。
篇11
1.3“中醫學專業英語授課第一期項目”的收獲按照進修計劃,外派教師順利完成了進修任務,在英語水平、專業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收獲:(1)提升英語水平。通過在語言學校有針對性的進行專題式學習,利用語言環境閱讀大量英語材料、收聽英語信息、練習口語應用、書寫日常文章,提高了日常英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同時,深入了解了當地文化,拓展了自身的國際化視野。(2)促進專業教學。通過旁聽相關專業課程、參與學生小組討論、參與教師教研活動、承接實驗帶教任務、參與實驗等方式,充分了解國外高校醫學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思維、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甚至國外教師的敬業態度和精神,都對我校教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今后進行本專業的外國留學生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啟迪和借鑒作用。(3)強化科研能力。通過進入國外高校實驗室,參與相關實驗,吸收了先進的科研知識,熟悉了先進科研設備、開拓了先進的科研思路、強化了科研能力。通過科研的鍛煉,一方面促進了留學生的專業教學課堂理論的延伸;另一方面為學校在中醫專業理論及實踐研究方面和國外高校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奠定了基礎。(4)拓展海外視野。通過參與當地學術交流會議、活動加強自身國際活動能力;通過走訪當地醫院、高校、藥店和華人居住區加深了對中醫藥國際化的認識,拓展了海外視野。(5)推廣我校中醫藥傳統文化。通過面向海外友人舉行講座及義診,讓當地民眾近距離接觸中醫、了解湖南中醫藥大學。
1.4“中醫學專業英語授課第一期項目”的不足(1)管理工作有待改進。缺乏合理的質量監控及評價體系。雖然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與教師們隨時保持聯系,但對其學習過程缺乏及時有效地監控,對進修效果缺乏合理的評價體系。(2)教師出國前對當地環境、文化及法規了解不多,導致期間發生一些不愉快的插曲。諸如:未經許可,擅自行醫;在暴風雪天氣中遭遇車禍。雖經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但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3)由于中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在院校選擇上有一定的局限。國外很多中醫類院校不能發放訪問學者簽證,而擁有中醫專業的醫學院校占少數,因此教師們在院校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困難。(4)對于正在開展的中醫學專業英語授課課程,我校的教學質量評估工作有一定的困難,缺乏權威的評價團隊及合理的評價體系。
篇12
第四條電視師范教育的有關招生、教學組織、管理工作,由盛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落實。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收看條件,保證在職學員不間斷地收看衛星電視師范教育的課程。地面接收網點的建設,應采取政府撥款、群眾集資以及捐助等形式籌集資金。
第五條電視師范學歷教育的招生,高師納入國家成人高等教育廣播電視大學招生計劃;中師納入盛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成人教育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招生計劃。電視師范教育執行函授成人教育的有關政策。
第六條電視師范教育高等師范??频慕虒W組織管理工作,依托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院、廣播電視大學或其他高等學校;電視師范教育中等師范的教學組織管理工作,依托教師進修學校、中等師范學校或其它小學教師培訓機構。
第七條承擔電視師范教育教學組織管理的院?;蚱渌虒W單位(簡稱“承辦單位”),應把這項任務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部分,并由一名院(校)長分管教學組織管理工作。
承辦單位的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電視師范學院高等師范??坪椭械葞煼督虒W計劃,以及有關的教學要求;
(二)制定實施計劃,組織好教學的全過程;
(三)按國家的有關規定統籌安排發展規模、機構、人員編制、經費、基建項目、教師配備。
第八條教學班是承辦單位進行教學輔導、開展思想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
承辦單位應根據學員實際情況,加強組織管理。
第九條電視師范學院不設專職主講教師。電視師范學院可聘任水平較高的兼職教師參與工作,編寫教材,講授課程。這些教師的此項工作應計入其所在學校的工作量。
第十條承辦單位應根據招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配備相應的專職或兼職輔導教師。
輔導教師應熱心電視師范教育、勝任輔導工作,熟悉遠距離教育特點??捎筛骷壐黝悓W校的優秀教師充任或從社會上聘任。輔導教師的任用由承辦單位審核決定。
第十一條凡在職初中、小學教師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經所在學校、單位同意,均可參加電視師范教育的學習。
系統進修高等師范??频膶W員,應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力文化程度,并須參加全國各類成人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系統進修中等師范的學員,應具有初中畢業或同等學力文化程度,并須參加盛自治區、直轄市組織的統一招生考試;要特別注意招收民辦和代課教師;參加單科進修的,須由本人申請,所在學校同意,承辦單位批準并登記;未經統一招生考試而自學收看的學員,可參加自學考試。
第十二條學員所在學校應當為學員參加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并在政治思想和生活上給予關心。
第十三條經統一招生考試錄取的學員,必須按規定時間到承辦單位報到,并辦理注冊手續,方為在籍學員。學員應按教學計劃要求,以業余、自學為主參加學習的全過程。
在籍學員因工作調動,須辦理轉學手續。調往地區應允許轉入同類學校同屆班次學習。
學員的學籍管理具體辦法,由盛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四條電視師范教育的成績考核,頒發結業、畢業證書等工作,由盛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
第十五條學員修完本專業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經考試成績及格,德育考查合格者,由承辦單位頒發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其學歷。
進修單科課程學習的學員,參加單科結業考試,成績及格者,由學校發結業證書。
自學收看學員,可由自考辦組織考試,考試成績全部合格,頒發自學考試畢業證書。
第十六條學員經本人申請,所在學校同意,承辦單位批準,可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修完規定的課程并經考試及格后,再行頒發畢業證書。
第十七條在培訓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現有辦學形式之間,應加強橫向聯合、互相溝通。
舉辦成人函授師范教育的普通師范院校、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院校,可采用電視師范教育的教學計劃、大綱和教材,充分利用電視師范教育的課程,擴大招生規模。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學考試辦公室應采用電視師范教育的教學計劃、大綱和教材,組織自學收看的中小學在職教師、干部考試。
進修單科課程學習的學員,單科結業成績,應根據國家教委(86)教師字014號文件規定,與教師專業合格證書文化專業知識考試“互通”或“單通”。
篇13
一、關注高職會計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
關注高職會計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是優化高職教師知識結構的前提。因此,首先就要使高職會計教師認識到自身在專業發展中的“主人”地位以及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強烈的價值認同。因為教師對專業發展持什么樣的價值觀、認同感,達到何種程度等一些因素決定著教師對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情感與能動作用。其次,幫助高職會計教師確立發展的目標。目標的功能就如同燈塔一樣起著整體的導向作用。目標的確立需要從自身當前的專業發展水平出發,有個性、有規劃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看目前一些學校的高職會計教師對高職辦學理念不是很了解,對高職教育的前景預測不清楚,忽視教育教學的規律,加上繁重的課時和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自我發展意識相當薄弱。最后,鼓勵高職會計教師通過經常性、系統性的教學反思,促進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陳向明教授曾經說過“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高職會計教師需要教學反思來促進他們的成長,通過反思來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并沖破經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進行診斷、糾錯與創新。從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和需要的角度看,反思不失為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
二、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產學研結合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產學研合作是目前辦好高職會計教育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優化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的有力武器。在我國產學研合作一般有三種模式:合作人才培養;合作科研開發;合作生產經營。無論采用哪一種合作模式都會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和能力的提高。產學研合作為高職會計教師提供了應用所學知識和更新知識的平臺;同時,合作過程對教師知識的“量”和“質”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高職會計教師繼續學習,增加和更新知識。反過來,教師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會進一步擴大產學研合作的領域,提升產學研合作的層次。所以,通過產學研合作這種良性循環,教師的知識結構會逐漸得到優化,知識和能力也會逐漸統一起來。當然,產學研合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教師要學習,要有深厚的專業學科知識,才能有進行合作的基礎。比如和企業合作,企業只有看到效益,才會真正愿意合作。同時,要仔細分析高職學校的會計專業項目的具體內容。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應以會計專業建設、鍛煉教師隊伍和會計人才培養為合作的主要目的,不能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要通過產學研的結合之路培養高職會計教師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以便更好的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會計應用人才,同時提升高職教師的社會價值,完善高職會計教師的專業實踐知識。
三、關注教師知識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和有效性
在優化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強調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同時,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有計劃的安排教師進修學習。為使這方面的工作取得實效,高職會計教師的培訓和進修應注意以下問題:(1)進修培訓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培訓內容應遵循“缺什么,補什么”的方針。不脫產、半脫產和脫產相結合,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相結合,校內培訓和企業培訓相結合,同時還可以選派優秀教師到具有較高水平的高等學府進修碩士或博士學位。(2)制定進修培訓計劃要考慮到教師的個性因素。每個人才能的顯露時間不同,有的人很早就顯露了某一方面的才能和興趣,而有的人很晚甚至在參加工作之后才發現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和愛好。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培訓進修工作如果能結合教師個人的愛好和特長,效果將顯著提高。(3)培訓進修計劃要以建立專業化的高職會計教師隊伍為目標。高職會計教師具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是由高職會計教育的特點決定的。制定培訓進修計劃應牢牢掌握高職會計教育對教師知識和能力結構的特殊要求,在理論水平、學歷層次和實踐能力之間找到平衡點。充分分析高職會計專業的實際情況,精心安排,統籌規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師培訓進修計劃。(4)倡導高職會計教師“反思式培訓”。反思式培訓就是提倡教師要在“做中學”,也就是說高職會計教師在參加完培訓之后還要學會積極的對培訓行為進行反省,這種反省不是簡單的問下自己是否可以干的更好,而是該問下自己:“下次我可以在什么方面、在什么情況下做得更好?”這樣才‘有助于教師更加具體的思考問題,此外同事或同行的富有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對教師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
四、結語
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是否合理關系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培養質量,因此,探索一條加速高職會計教師知識結構完善的途徑具有相當重要價值。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一些探討,期待能對高職會計教學實踐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