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防水混凝土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引言:目前在我國城市的基建項目中,地下工程的數量及面積較以前有了明顯的增加,尤其在民用建設項目的建設中,由于土地價格的上升,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層建筑隨之增多,而一般的高層建筑均設置地下室,另外利用公園、廣場、綠地等修建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停車場工程也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防水混凝土是以改進混凝土配合比,摻加外加劑或采用特種水泥等手段提高混凝土密實性、憎水性和抗滲性,使其滿足抗滲等級大于P6(抗滲壓力為0.6MPa)的不透水性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的特點
防水混凝土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密實性和憎水性來達到防水目的的,即通過選擇合適的骨料級配、降低水灰比、改善配合比以及摻入適量的外加劑等,以減少和破壞存在于混凝土內部的毛細管網絡,來進行防水。它不但可以在工程結構中承擔著防水層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起到承重和圍護的作用。
防水混凝土的質量控制
(一)對原材料的要求
1.一般對于大體積抗滲混凝土為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裂縫,宜采用低水化9b,小收縮的礦渣水泥或者粉煤灰水泥。
2.粗骨料粒徑在考慮泵送管徑以及鋼筋的筋距基礎上,盡可能采用較大粒徑和良好級配的石子,以1-3cm石子為宜,從而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避免混凝土裂縫產生。
3.外加材料。一般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的UEA膨脹劑(8%~12%),或者HE防水劑(4%~10%).以起到微膨脹作用,從而調節收縮變形產生的混凝土裂縫。另外為避免混凝土裂縫的出現,通常要摻加水泥重量0.5%~3%的緩凝劑,以調節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為減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要摻加適量的減水劑;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遁常摻入16%~26%的粉煤灰或其它活性摻合料。
(二)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應采取的措施:1.嚴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過大或過小,均不利于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性,若用水量過多,水灰比過大,易降低混凝土的抗滲性。若用水量過小,則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差降低混凝土的抗滲性,水灰比不宜大于0.6。2.嚴格控制最小水泥用量,當水灰比確定之后,水泥用量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抗滲性。在考慮水泥用量的同時,注意到粉細料對提高防水混凝土抗滲性也起著一定作用。加入粉細料可以改善砂子的級配,填充一部分砂粒之間的微小孔隙,間接地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密度和抗滲性有一定的提高。3.砂率:應選擇適宜的砂率,以保證混凝土中水泥砂漿的數量和質量,減少和改變孔隙結構,增加密實度,提高抗滲性,一般應為35%--40%為宜。4.灰砂比:灰砂比是普通防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一個重要參數,因此,在確定水泥用量的前提下,灰砂比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抗滲性,一般應控制在1:2—1:2.5之間為宜。5.塌落度:在適宜的水灰比和砂率固定的條件下,塌落度與混凝土的抗滲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普通防水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3—5cm為宜,
(三)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點:
1、施工準備:(1)編制施工組織設計,選擇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術交底以及質量檢查和評定準備工作。(2)進行原材料檢驗,各種原材料必須符合規定標準。(3)將所需要的工具、機械、設備配置齊全,并經檢修試驗后備用。(4)按設計抗滲標號進行防水混凝土的試配工作,在此基礎上選定施工配合比。(5)做好基坑排水和降低地下水的工作,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要保持地下水位在施工底面最底標高以下30CM。
2、模板:(1)模板應平整,拼縫嚴密不漏漿,并應有足夠的剛度、強度以剛模、木模為宜。(2)模板構造要牢固穩定且要裝拆方便。(3)固定模板的螺栓不宜穿過防水混凝土結構,以避免水沿縫隙滲入,在條件適宜情況下可采用滑模施工。(4)當必須采用對拉螺栓時,應在預埋套管或螺栓上加焊止水環。
3、鋼筋:鋼筋相互間應綁扎牢固,綁扎鋼筋時應按防水混凝土要求留足保護層。嚴禁以鋼筋墊鋼筋或將鋼筋用鐵釘、鐵絲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4、混凝土攪拌:嚴格按施工配合比準確稱量每種用料,必須采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比普通混凝土略長。
5、混凝土運輸: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產生離析現象及塌落度和含氣混凝土的損失,常規下應以半小時內運至現場,于初凝前澆筑完畢,澆灌前發生顯著泌水離析現象時,應加入適量的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漿復拌均勻,方可澆灌。
6、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澆筑防水混凝土前,必須清除模板內的雜務,并以水濕潤模板,使用鋼模應保持其表面清潔無浮漿,混凝土澆筑應分層,每層厚度不宜超過30—40CM,相鄰兩層澆筑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h,防水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振搗。
7、混凝土的養護:防水混凝土的養護對其抗滲性能影響極大,特別是早期濕潤養護至為主要,一般在混凝土進入初凝(澆筑為4--6h)就應覆蓋,澆水濕潤不得少于14天。
8、拆模:由于防水混凝土養護較嚴,因此不宜過早拆模,拆模時混凝土的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防混凝土表面裂縫,拆模時注意不要使防水混凝土受損。
9、防水混凝土的保護:地下工程的結構部分拆模后應抓緊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以便及時對基坑回填,這樣可以避免干縮和溫差引起開裂,并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強度的增長和抗滲性能的提高,同時也可以減輕有害水對工程的危害,起到阻水線的作用。
10、施工縫留置:施工縫是防水混凝土薄弱部分之一,應不留或少留施工縫。底板的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墻體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縫,垂直施工縫應與變形縫統一起來,最低水平施工縫距離板應不小于20mm,距穿墻孔洞邊緣不少于30mm,并避免設在墻板承受彎距或剪力最大的部位,施工縫可做成公口縫或平口加止水帶。為了使接縫嚴密,澆筑前應對縫表面進行鑿毛處理,清除浮粒,在繼續澆筑混凝土前用水沖洗并保持濕潤,鋪一層10-20mm厚水泥砂漿,其材料和灰砂比應與混凝土相同,振搗密實后,再澆注混凝土。
(四)防水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質量檢查
在施工過程中要檢查各種原材料的質量情況,混凝土的塌落度是否適合,模板的尺寸、堅固性和縫隙情況,鋼筋的配筋、保護層,預埋鐵件等細部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運輸、澆灌是否出現離析現象,觀察混凝土的振搗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在施工過程完畢后,要檢查各種原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試驗報告及檢查記錄,發現不足之處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時修補。
在充分理解和認識防水混凝土的基礎上,加強質量檢測,計算統計參數,掌握動態信息,控制整個施工期間的混凝土質量,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管理與質量控制制度,指定改進與提高質量的措施,施工中認真遵循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藝要求,施工過程中及過程后嚴格落實檢查制度,保證防水混凝土結構質量穩定提高
防水混凝土,在使用常規材料和采用一般施工工藝條件下,關鍵是對外加劑、外摻料的選擇通過對各組成材料量比進行調整,完全能滿足施工對凝結時間,坍落度與混凝土強度及抗滲等級的要求,在今后的發展中將扮演更多的工程角色。
參考文獻:
篇2
按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級分為四級,不管哪個防水等級,結構自防水是根本防線,因此在施工中分析影響防水混凝土自防水效果的相關因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改善混凝土自身的抗滲能力,成為施工人員關注的重點。
防水混凝土的自防水效果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混凝土防水劑的選擇及配合比的設計:2、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及準確計量;3、施工中的振搗及細部結構(施工縫、變形縫、后澆帶、鋼筋撐角、穿墻管、穿墻螺栓、樁頭等)的處理;4、混凝土的拆模時間及拆模后的養護。
一、防水劑的選擇及配合比的設計,為了提高自防水混凝土的抗滲能力,人們在防水材料的研究上傾注了巨大的精力,防水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研制成功的U型膨脹劑就是一種良好的防水抗滲材料。在混凝土中摻入l0%一14%U型膨脹劑,能使得混凝土抗滲能力提高1—2倍,達S30,因此選擇一種應用成熟的、效果較好的混凝土防水劑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成功的前提。
選擇了性能良好的膨脹劑。還必須選擇有相應資質和能力的試驗室進行配合比設計,進行配合比設計時的抗滲水壓值應比設計值提高0.2Mpa,水泥用量≥300kg/m’,砂率宜
為35—45%,水灰比≤O.55,入泵坍落度不宜大于140mm。另外,采用商品混凝土時必須考慮路途遠近及道路運輸狀況,適當延長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避免澆筑過程中出現冷縫,并推遲水泥水化熱峰值出現時間,減小溫度裂縫。
二、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及準確計量
組成自防水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砂、石子、膨脹劑、粉煤灰、水等。水泥品種強度等級應≥32.5#,石子粒徑宜為5-40mm。含泥量≤1%,砂宜用中砂,含泥量≤3%,膨脹劑的技術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一等品;
粉煤灰必須達到二級,摻量≤20%,水應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在施工前進場材料必須現場抽樣檢驗。達不到要求不得使用,重點控制砂石含泥量及級配?;炷寥绮捎矛F場攪拌,i-t-R系統使用前必須進行校驗。人工添加膨脹劑及粉煤灰時必須對操作人員進行交底和培訓,務必添加準確,誤差≤0.5%。加入膨脹劑后的混凝土攪拌時間應比普通混凝土延長30~60s.
三、施工中的振搗及細部結構(施工縫、變形縫、后澆帶、鋼筋撐角(環)、穿墻螺栓、穿墻管、樁頭等)的處理
混凝土振搗時必須專人負責,振搗時間宜為10~30s,以混凝土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確保不漏振、不欠振、不超振。
l、墻體施工縫的施工。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1)的規定,墻體水平施工縫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300mm的墻體上,施工縫防水的構造形式主要有設置BW遇水膨脹止水條和中埋鋼板止水帶兩種。設置BW止水條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工藝。主要有操作簡單、施工速度快等優點。但由于現場施工條件復雜,其可靠性及止水效果往往不及傳統的鋼板止水帶。墻體水平施工縫澆灌混凝土前,其表面浮漿和松散混凝土必須清除干凈,然后再鋪30--50厚1:1水泥砂漿。鋪設水泥砂漿的鋪漿長度要適應混凝土的澆筑速度,不宜過長或者間斷漏鋪。蘭j混凝土砂漿在墻體中的卸料高度>3m時,可根據墻體厚度選用柔性流管澆灌,避免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
2、變形縫的施工為避免止水帶局部出現卷邊或接頭粘接不牢,在施工中應采取以下幾項措施:①選購止水帶時應按圖紙要求選購長度能夠滿足底板加兩側墻板的長度尺寸,如長度不能滿足要求而需接長時,可采用氯丁型801膠結劑粘結,并用木制的夾具夾緊,最好采用熱擠壓粘結方法,以保證粘結效果。②止水帶安裝過程中的支模和其他工序施工中,要注意不應有金屬一類的硬物損傷止水帶。③澆注混凝土時,應先將底板處的止水帶下側混凝土振搗密實,并密切注意止水帶有無上翹現象;對墻板處的混凝土應從止水帶兩側對稱振搗,并注意止水帶有無位移現象,使止水帶始終居于中間位置。④為便于施工,變形縫中填塞的襯墊材料應改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瀝青浸泡過的木絲板。
3、后澆帶施工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常在地下結構中留設后澆帶,而滲漏常出現在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的接縫處。后澆帶的施工時間宜在兩側混凝土成型6周后,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基本完成后再進行?;蛘咄ㄟ^沉降觀測。當兩側沉降基本一致,結合上部結構荷載增加情況以及底下結構混凝土澆筑后的延續時間確定。施工前,應將接縫面用鋼絲刷認真清理,最好用鏨子鑿去表面砂漿層,使其完全露出新鮮混凝土后再澆筑。施工時可根據混凝土澆筑的速度在接縫面上再涂刷一遍素水泥漿,但每次涂刷的超前量不宜過長,以免失去結合層的作用。后澆帶混凝土中還可摻人15%的u型膨脹劑,在混凝土硬化時起收縮補償作用?;炷翝仓捎枚握駬v法,以提高密實性和界面的結合力,設計中往往會對該部位配筋進行加強,針對配筋較密的特點,后澆帶宜采用T型的形狀,以方便拆除模板。支設吊模時支撐模板的鋼筋必須從中間截斷,以免該鋼筋成為滲水通道。
4、鋼筋的綁扎施工中必須注意將撐環、撐角設置在雙排鋼筋之間,對應的位置也應加設保護層墊塊。撐環或撐角的每一端應有不少于2道綁扎。為了慎重可靠,宜采取焊接的方法固定在鋼筋上。
轉貼于 5、安裝模板設置的穿墻螺栓或穿墻管,施工規范規定要焊接止水環,但對施工中的止水環焊縫的檢查要求不夠嚴格。以致于施工中往往存在局部漏焊和嚴重夾渣現象,為滲水提供了通道。因此,要加強對止水環焊縫的檢查,在滿焊的條件下應逐個敲去焊縫檢驗,對不合格的要補焊后方可用到工程中。用于支模的穿墻螺栓也可采用汽壓焊和電渣壓力焊頂鍛形成止水環工藝,但需注意頂鍛后形成的止水環徑部分應大于鋼筋直徑2.5倍以上。而且止水環相對穿墻螺栓中心不得有嚴重偏移現象。當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應在穿墻螺栓端頭迎水面側鑿除20----30mm深的混凝土,截去穿墻螺栓,用膨脹砂漿做墻面處理。對于較大的方形套管,管子的底部常因無法振搗而出現空洞蜂窩現象,我們對此類套管采取在止水環兩側分別開出直徑不小于振搗棒直徑的洞口,便于將振搗捧插入套管下部混凝土中振搗,同
時排出氣體,從而保證了這部分混凝土的密實性。
6、近年來因樁頭處理不好形成的滲漏水引起工程底板滲漏水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在新版本的《=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中增加了樁頭部分應做防水的條文,并給出近年來應用效果較好的幾種做法,在實際施工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其中的一種。不管選用哪種處理方法,樁頭及樁四周的垃圾均必須清理干凈。否則將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篇3
1、防水混凝土概述
防水混凝土是通過調整配比的方法,在普通混凝土基礎上提高其自身密實度和抗滲能力的一種混凝土。防水混凝土不但可以在工程結構中承擔著防水層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起到承重和圍護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滲能力,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抗壓強度。它主要是通過控制混凝土組成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級配以及摻加適量的外加劑等措施來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減少毛細管通路,從而達到混凝土結構的不透水性。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混凝土拌制、運輸、澆筑、振搗、養護等均有嚴格的要求,只有熟悉掌握防水混凝土各方面的控制要求,才能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合理的控制方法,確保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2、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2.1、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1)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不小于320/m3;摻有活性摻合料時,水泥用量不小于280/m3;其強度等級宜為42.5 MPa,不得低于32.5MPa;在受侵蝕情況下,按照相關設計及規范要求使用相應的水泥。。
(2)砂率
普通防水混凝土選用的砂率可根據砂的細度模數、石子空隙率和砂的平均粒徑等指標選擇。防水混凝土的砂率一般較高,因砂子除了要求其填充石子空隙并包裹石子外,還必須有一定厚度的砂漿層,一般砂率宜為35~40%,泵送時可為45%;細骨料應采用中粗砂,其含泥量≤2.0%,細度模數為2.6~3.2;泥塊含量≤0.5%,氯離子含量≤0.02%,SO3含量≤0.5%;貨源的堿骨料反應試驗合格;不得使用海砂。
(3)灰砂比
在水泥用量確定的前提下,灰砂比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的抗滲性能,灰砂比不宜過大或過小,以控制在1:1.5~1:2.5范圍為宜。
(4)水灰比
普通防水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的關鍵,應當根據混凝土所處的部位,確定最大允許水灰比;再根據混凝土抗滲等級、強度等級確定參考水灰比,然后,兩個水灰比相比選擇較小者。并且,普通防水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55,宜控制在0.50~0.55。
(5)石子
防水混凝土對石子也有嚴格的要求,因為石子的質量會影響到混凝土的密實度,普通防水混凝土中石子要求:粒徑不大于40,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
(6)坍落度
普通防水混凝土塌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時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00~140mm為宜。在冬期施工時,應控制其接近低值。當施工現場坍落度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該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漿進行二次攪拌,或加入少量減水劑,嚴禁直接加水。
(7)含氣量
當采用預拌混凝土時,摻加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應控制在3~5%;
(8)緩凝時間
用預拌防水混凝土為6~8h
(9)外加劑
外加劑中的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總重量的0.02%;高效減水劑的減水率不低于18%,且硫酸鈉含量不大于減水劑干重的15%;外加劑的收縮率比不應大于100%; 摻加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時3~5%;無毒無味
2.2、防水混凝土現場施工的控制
(1)攪拌
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進行混凝土拌和,確保攪拌時間,并應事先做好水泥與外加劑的適應性試驗,掌握氣溫、運距等因素對坍落度損失的影響,以便控制混凝土入倉坍落度,保證現場泵送。
(2)運輸:
采用預拌混凝土時,首先應規劃出混凝土運輸路線,并計算出運輸時間,確?;炷猎诔跄巴瓿蓾仓换炷吝\輸過程中,盡量減少運輸中轉環節,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產生分層、離析現象。
混凝土拌合物運至澆筑地點后,應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進行檢查,若出現分層、離析現象或塌落度損失后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退回絕收,嚴禁直接加水攪拌。
最后,還應關注塌落度損失,澆筑前塌落度每小時損失值不應大于30mm,塌落度總損失值不應大于60mm。
(3)混凝土澆筑:
1)、混凝土澆筑前, 必須對模板作一次全面檢查,模板內雜物和建筑垃圾必須清理干凈,并用防水砂漿做墊平處理。
2)、底板混凝土澆搗采用“斜面分層、薄層澆筑、自然流淌、連續推進、一次到底”的施工方法;分層厚度宜為0.4~0.5m,并按1.5~1.6的坡度斜向推進,從而可很好地保證上下層混凝土不超過初凝時間。
3)、為減少面層混凝土的收縮量,應采用二次振搗工藝;在混凝土振搗密實后,對表面原漿進行找平、抹實、壓光等3次抹壓。
4)、外墻混凝土宜分層澆筑,分層厚度宜為0.4~0.5m,相鄰兩層澆筑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小時,且不能形成冷縫,第二層防水混凝土澆筑時間應在第一層初凝前,將振搗器垂直插入到下層混凝土中應不小于50mm,插入要迅速,拔出要緩慢。
5)、頂板混凝土澆筑前,應先清理干凈頂板模板,并澆水潤濕木模;澆筑時,應用平板振動器振搗,振搗棒采用“ 交錯式”方法進行振搗;采用振搗棒進行振搗時,振搗棒移動距離不得大于300mm,振搗棒插點要均勻排列,以防止漏振;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出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
6)、防水混凝土必須采用高頻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時間宜為10~30s,以混凝土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要依次振搗密實,應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在砼初凝時間內,對已澆搗的砼進行一次復振,排除砼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份和空隙,提高砼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增強密實度,按標高用刮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木蟹抹平、壓實,以閉合收水裂縫。
澆搗混凝土時派鋼筋工和木工觀察鋼筋和模板,預留孔洞、預埋件、插筋等有無位移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校正。
(4)、混凝土養護:
1)、 混凝土養護應在混凝土終凝前,派專人看護澆水濕潤,視氣溫情況,按施工規范進行養護。夏天加蓋濕草包或塑料薄膜養護;冬季做好防凍保暖工作,防止結冰以避免混凝土在初凝時受凍而使結構存在隱患。
2)、防水混凝土的養護對其抗滲性能影響極大,特別是早期濕潤養護更為重要,一般防水混凝土,養護不少于14d,
3)、對于大體積防水混凝土應采取保溫保濕養護、并控制內外溫差,混凝土內外溫差不應大于25℃,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0℃。控制升溫和降溫速度。降溫速度:不宜超過2℃/h。
(5)拆模:
拆模時間要嚴格控制,必須按規范規定設置與構件砼同條件養護的砼試塊,待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和規范規定的強度要求后再拆底模。
炎熱季節拆模時間以早、晚間為宜,應避開中午或溫度最高的時段。
2.3、細部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
(1)、穿墻套管的預埋:
穿墻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屬止水環,并預埋準確,穿墻管道與內墻角、凹凸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50 mm;澆筑時,套管周圍混凝土要振搗密實;在選用套管時,應選用內徑與穿墻安裝管道間有10~20mm縫隙的套管;在管道安裝完成后,應用聚氨酯灌縫密封,并做好根部防腐、防水處理
(2)、止水帶安裝:
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后澆帶,施工縫部位安裝,安裝時橡膠止水帶必須做好保護,防止破損。鋼板止水帶要注意接縫必須四周嚴密,焊縫飽滿防止接縫漏水。止水帶安裝必須牢固、位置正確,防止砼澆搗過程中移位變形,影響止水效果。
(3)、止水螺桿的處理:
地下外墻模板對拉螺栓采用止水螺栓,止水環規格50×50×3mm。止水環與螺栓必須滿焊。止水環兩端根據墻體厚度焊頂模棍(墻厚定位),規格尺寸如下圖:
模板拆除后應及時將之水螺桿切割,鑿除固定墻厚的保護木片或塑料片,及時用1:2膨脹水泥砂漿封堵,封堵要分層修補,以免出現收縮裂紋,修補完成后應進行灑水養護3日以上。
(4)、施工縫的處理:
① 施工縫處理前,混凝土強度必須大于1.2N/mm2,
②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
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縫處刷一層水泥漿或鋪一層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混凝土應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5)、后澆帶處理:
基面處理方法同施工縫處理,填充后澆帶,應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5天濕潤養護。
3、結束語
防水工程是關系著建筑物結構主體自身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只有熟悉掌握防水混凝土各方面的控制要求,才能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合理的控制方法,確保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
篇4
關鍵詞 :防水混凝土;防水機理;配合比;抗滲性
前言
混凝土是應用最廣的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橋梁、大壩、管道、地上和地下建筑。雖然混凝土是密實和堅硬的,但是其內部是有孔隙的。所以當其暴露于潮濕的環境中,水將會滲入到混凝土中,從而導致混凝土的破壞和惡化。如果將混凝土樣品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有很多適合水的滲流路徑。當然,混凝土在一段時間之后,其滲流路徑會被關閉,從而導致其透水性急劇降低。根據國外學者Myron H.的研究表明:混凝土露天建筑在3~12年后可變成防水的[1]。
現代混凝土防水技術主要分為剛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相對于后者,前者尤其是防水混凝土,具有防水和承重雙重功能,同時又能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工程造價、改善作業條件等特點,還可滿足一定的耐久性要求。防水混凝土在地下室、蓄水池、水泵房、水塔等防水建筑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
1 防水混凝土的防水機理及分類
根據Darcy定律,水的滲透是毛細孔吸水飽和與壓力水透過的連續過程,其快慢與混凝土孔隙率及其組分的比表面積相關。雖然混凝土是密實和堅硬的,普通混凝土作為一種均質多孔材料,其內部有各種毛細管裂縫和孔隙隨機分布并相互連通,形成一個孔隙網絡貫穿整個空間,從而形成諸多滲水通道。而防水混凝土就是通過適當的措施、減少混凝土內部毛細孔的生成,削弱界面過渡區的連通性,抑制硬化漿體中微裂縫的產生,抑制混凝土內部孔隙網絡的發育,削弱混凝土內部的滲水通路,從而使混凝土具備防水功能或減小孔隙率,空隙內膠體堵塞和空隙因受壓迫減少等使防水混凝土孔隙結構得到改善,較大程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抗滲性[3,4]。歸根到底,防水混凝土區別于普通混凝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密實和空隙結構的改變。
根據配制方法的不同,防水混凝土可以分為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劑防水混凝土和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普通防水混凝土是以調整配合比的方法來提高自身密實度和抗滲性的。通過保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水泥砂漿,在粗骨料周圍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漿包裹層,把粗骨料彼此隔開以堵塞粗骨料之間的滲水通道,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滲能力。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摻入適當品種和數量的外加劑隔斷或堵塞混凝土中的各種孔隙、裂縫及滲水通路以提高抗滲性能。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是由于膨脹水泥在水化過程中體積膨脹,從而降低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
2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技術要求
與普通混凝土類似,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關鍵也在于水膠比、水泥用量、膠凝材料用量、砂率、灰砂比等參數。
2.1 水膠比
混凝土拌合物的水膠比對硬化后混凝土孔隙率的大小、數量起決定作用,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一般來說,在滿足水泥水化及潤濕砂石所用水量情況下,混凝土的水膠比越小,強度越高,則混凝土密實性越好,混凝土的抗滲性能愈好。楊錢榮[5]對不同水膠比的水泥混凝土試件進行了研究,分別測得水化程度達到93%的水泥石滲透系數和水膠比的關系(如圖1所示)。可以明顯發現,隨著水膠比的不斷增加,滲透系數隨之增加。當水膠比大于0.55之后,滲透系數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故在考慮一定實驗誤差的條件下,水膠比不得大于0.5。
2.2 水泥用量及膠凝材料用量
隨著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包括防水混凝土在內的混凝土原材料組成也在變化。水泥雖仍占主導地位,但其他膠凝材料的用量在大幅上升。然而,水泥用量也不宜過低。
通過圖2可以發現,強度與滲透性之間有較好的線性相關性。如水泥用量過低,則水泥漿不足以包裹沙子表面,混凝土不密實,從而致使其抗滲性降低。如水泥用量過多,除了造價增加外,還會由于水泥產生大量的水化熱使混凝土開裂,反而降低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性能。為此在滿足混凝土抗滲等級、強度等級和耐久性條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膠凝材料總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
2.3 砂率
砂率的變動,會使骨料的空隙率和總表面積有很大變化,也會對混凝土的抗滲性有一定影響。在水泥漿一定時,砂率過大,骨料的總表面積及空隙率都會增大,降低抗滲性能。砂率過小,不能保證在粗骨料之間有足夠的砂漿層,導致石子間形成孔隙,形成滲透通道。所以,防水混凝土中的砂優先選用中砂,且砂率宜為35%~40%,泵送時可增至45%。
2.4 灰砂比
灰砂比也是防水混凝土配合比中一個重要的參數,在已確定水泥用量和砂率的條件下,還需對灰砂比進行驗證?;疑氨仁侵苯臃从乘嗌皾{的濃度以及水泥包裹砂粒狀況的重要指標。若灰砂比過大,混凝土強度過小,抗滲性能也隨之降低;若灰砂比過小,水泥砂漿不足以形成包裹層以隔斷滲水孔隙,使抗滲性能降低[6]。防水混凝土灰砂比以1∶(1.5~2.5)為宜。
防水混凝土配制技術要求見表1。
3 防水混凝土材料要求
材料及其摻量的選擇對于防水混凝土滿足其設計要求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3.1 水泥
由于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生產時均用大量的礦物摻和料取代相應的硅酸鹽熟料,且所摻入的礦物摻和料品種、數量、質量差異很大,導致生產出的水泥性能有很大差異。故配制防水混凝土僅建議采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
3.2 骨料
由于防水混凝土水泥含量較高,使用粉細砂更易產生裂縫,因此宜選用堅硬、抗風化性強、潔凈的中粗砂,不宜使用海砂。
3.3 外加劑
外加劑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摻入適當品種和數量的外加劑,如引氣劑、減水劑、膨脹劑、密實劑等,隔斷或堵塞混凝土中的各種孔隙、裂縫及滲水路徑以提高抗滲性能。針對不同的使用條件,可以選擇合適的外加劑品種和摻量,達到制備相應類型防水混凝土的目的。
3.4 摻和料
用于配制防水混凝土的礦物摻和料主要是粉煤灰、硅粉及?;郀t礦渣粉。劉偉曾做過粉煤灰和硅灰對混凝土孔隙率影響的研究(如圖3及圖4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粉煤灰摻量的增加,混凝土孔隙率降低,但當摻量增加至30%以上時,孔隙率反而增高,同時粉煤灰對混凝土強度有影響,故摻量以20%~30%為宜。摻入硅粉也可明顯提高混凝土強度及抗滲性,圖4表明硅粉摻量的增加會使混凝土體積孔隙率明顯降低,但當摻量大于8%時強度會降低,因此摻量不宜過高,以2%~5%為宜。
結語
在配制自防水混凝土時,不僅需要通過控制水膠比、水泥用量、膠凝材料用量、石子粒徑、砂率、灰砂比等配合比參數的取值,同時也要注意材料的選用及摻量,抑制混凝土內部孔隙網絡的發育,削弱混凝土內部的滲水通路,從而使防水混凝土孔隙結構得到改善,配制具有較高抗滲性能的防水混凝土。
參考文獻:
[1] Myron H. Modern Methods of Waterproofing: Concrete and OtherStructures. The Engineering News Publishing Company, 1911, pp.344-378.
[2] 劉源強,羅喜龍,徐卓濤.防水混凝土的結構設計與配合比設計探討[J].混凝土,2007(1):81~84.
[3] 丁勇,金峻炎.防水混凝土質量缺陷分析及改進措施[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22(4):46~48.
[4] 蘇英,賀行洋,曾三海,李先志.防水混凝土的配置[J].中國建材科技,2007(1):1~4.
[5] 楊錢榮.摻粉煤灰和引氣劑混凝土滲透性與強度的關系[J].建筑材料學報,2004,7(4): 457-461.
[6] 韓燕,劉會雙,劉威.談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灰砂比[J].低溫建筑技術,2012(1):40~40.
作者簡介
殷文濤,1988年生,工學碩士,助理工程師,現主要從事地下結構工程設計研究工作。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路3447號
篇5
二、混凝土的裂縫種類及成因概述
混凝土是一種抗拉強度、極限拉應變都很小的非均質脆性材料,在溫度、濕度及荷載的作用下均會產生裂縫,裂縫是由骨料間的細微裂縫在溫差、干濕、外荷載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漸開展擴大而形成的,在實際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不當、控制不嚴等因素產生的對混凝土防水防滲有害的裂縫主要有收縮裂縫、膨脹裂縫、震動裂縫和結構裂縫四種。
(一)、收縮裂縫收縮裂縫一般是不規則的,而且易于貫通結構而引起滲漏?;炷恋氖湛s裂縫主要包括塑性收縮、凝縮和碳化收縮三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均出現在構件表面,主要原因是開始凝結的混凝土因受到強烈風、直射的陽光或濕度下降的影響,外露表面的水分迅速蒸發,造成混凝土體積的急劇變化,產生收縮應力或重力作用使沒有完全凝固的混凝土下墜移動,最后導致裂縫,從防水混凝土材料成型的全過程來看,加強混凝土的配比設計、澆筑工藝與養護這三個階段的控制是減少此類裂縫的關鍵。
(二)、膨脹裂縫
引起混凝土膨脹裂縫有許多因素,如水泥用量偏高,襯砌偏厚,混凝土內水泥水化熱過高且不易散失,增大了混凝土表面和內部之間的溫差等,從防水混凝土材料成型的全過程來看,加強混凝土的結構設計、原材料質量、澆筑工藝與養護這四個階段的控制措施與要求是減少此類裂縫的關鍵。
(三)、移動裂縫
一是模板的強度或剛度不夠,則尚未凝固的混凝土在自重和振搗器壓力作用下,很容易因變形而引起裂縫。
二是模板密封不嚴造成漏漿,也容易使混凝土產生裂縫。此類裂縫通常比較明顯且對混凝土材料的防水性能影響較大,控制的關鍵在于加強模板工程的質量監控,防止其在澆筑混凝土期間變形、振動或漏漿。
(四)、結構裂縫 在設計時,結構設計考慮不周,如鋼筋用量不足,配筋錯誤,地基不均勻下沉,超荷載,過度振動(如地震)等,都會使混凝土拉應力過大而產生裂縫。
三、防水混凝土的裂縫控制
防水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是很復雜的,而且往往是各種因素的綜合。因此,在實際的工程中為了有效遏制裂縫的產生,減少有害裂縫的數量,就必須按照防水混凝土材料形成的順序進行全過程控制。
(一)結構設計方面
防水混凝土的結構設計一般都要進行裂縫開展的驗算。這涉及到防水混凝土裂縫允許寬度和配筋數量的問題。實際上防水混凝土裂縫寬度小于0.1mm時,一般不會滲水,混凝土發絲裂縫有自愈作用,在工程實際中,通常對于掘開式、淺埋低水壓地下工程,將裂縫允許寬度放大到0.2mm,對于深埋和水壓比較大的地下工程,其裂縫允許寬宜限制到0.1mm。增加用鋼量也可控制防水混凝土裂縫的發展,通常其鋼筋數量比一般普通混凝土增加20% ~ 40%,但過多的增加鋼筋,混凝土容易產生其他弊?。ㄈ绶涓C、露石、鼠洞等),對地下防水反而不利。
(二)原材料方面
為增強防水混凝土材料自身的防水抗滲能力,要對組成防水混凝土材料的原材料及外加劑進行相應的配合比設計,確保使用組成防水混凝土材料的各項比例達到最佳效果。
(三)配合比方面
防水混凝土的科學配制技術基本上有三種:集料級配技術、外摻劑技術和選用特種水泥技術。選用特種水泥技術由于特種水泥產量少,成本高,在實際工程中采用較少,而普遍采用的是集料級配技術和外摻劑技術。大量實踐證明:調整和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各項參數可以調整混凝土結構內部的細微變化,滿足混凝土最大密實度的要求,減少內部的裂縫和孔隙,達到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通過試驗按絕對體積法或假定容重法設計確定。其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MPa。在滿足抗滲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水泥用量,但防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當摻有活性粉細料時,水泥用量也不得小于280kg/m3;砂率宜控制在35% ~ 40%;灰砂比宜為1:2 ~ 1:2.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摻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時,混凝土含氣量應控制在3% ~ 5%。
(四)模板支護方面
防水混凝土施工宜優先采用鋼模板,模板表面應平整、拼縫嚴密、不漏漿,固定鋼模板的對拉片(螺栓)應設止水環,竹膠合板的止水對拉螺栓應切割平齊,止水環應與鋼筋和螺栓保持可靠、焊接嚴密。如采用木模板要支撐牢固,澆筑混凝土前充分濕透,以減少混凝土早期失水,必要時應在木模板上鋪貼塑料布或刷涂料,以防漏漿。綁扎鋼筋時,應特別注意保護層按設計要求留足,優先采用水泥砂漿墊塊,不得采用鋼筋頭墊塊,鋼筋及綁扎用鐵絲頭不得接觸模板。
(五)澆筑方面
防水混凝土必須采用機械攪拌,攪拌的時間不應小于2min;摻外加劑時,應根據外加劑的技術要求確定攪拌時間;混凝土運輸過程中如出現離析,必須進行二次攪拌。當坍落度損失后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漿,嚴禁直接加水。防水混凝土要避免在炎熱的夏天露天澆筑,夏季混凝土入模溫度宜控制在25℃以下。夏季施工時,宜將砂石預冷,例如向砂石堆上噴灑水溫低的地下水或將砂石遮蓋住。而冬季拌合混凝土時,應將拌合水適當加熱,使混凝土入模溫度能保持在5 ~ 10℃以上。防水混凝土必須采用機械振搗,時間宜為10 ~ 30s,以混凝土開始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并應避免偏振、欠振或超振。分層澆筑時每層澆筑厚度不宜超過30~40cm。
(六)養護拆模方面
防水混凝土在潮濕環境中養護,有利于降溫散熱,減少溫差,減少和推遲因失水而產生的干縮,保證混凝土強度迅速增長,因此,防水混凝土至少養護14d。防水混凝土拆模要求也比較高,拆模時間不宜過早,拆模時應精心操作,防止用鐵棍撬、大錘猛敲硬撬,使混凝土遭受損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結構自防水施工中必須對防水混凝土材料的結構設計、原材料、配合比、模板、澆筑、養護拆模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嚴格把關,才能遏制或減少防水混凝土材料的內部裂縫,提高其自身的防水防滲能力,確保結構自防水效能的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葉琳昌,葉筠.地下防水混凝土技術11問.[J].中國建筑防水.2001.04,38-40.
篇6
一、混凝土滲漏水產生的原因
混凝土是由膠凝材料、顆粒狀集料、水及必要時加入的外加劑和摻和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經均勻攪拌,密實成型,養護硬化而成的一種人工石材。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對材料進行選擇和備制。自防水混凝土的水泥應該選擇強度高于3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如果需要使用礦渣硅酸鹽水泥,為了降低混凝土的泌水率,則需要摻入一定量的外加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應該大于300kg,具體的使用量應該結合工程實際確定。水泥的出廠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質量檢驗,檢驗合格以后才能夠使用。砂石:為了保證自防水混凝土的質量,避免干縮裂縫的產生,應該選擇中砂。要嚴格控制中砂的含泥量,保證其在2%的范圍內,尤其注意不能含有塊狀泥土;石料的粒徑應該根據要求選擇,通??蛇x擇粒徑在10~30mm之間的連續級配碎石。石料表面要干凈無雜質,同時要保證石料中的含泥量不高于規定范圍。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是指混凝土中水泥、水、粗細骨料及摻和料、外加劑之間的比例關系?;炷僚浜媳葢獫M足一些基本要求:首先,應滿足結構設計的強度要求,因為任何建筑物都會對不同結構部位提出“強度設計”要求;其次,應滿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根據工程結構部位、鋼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確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確保混凝土拌和物有良好的均質性,不發生離析和泌水,易于澆筑和抹面;再次,應滿足耐久性要求,如嚴寒地區的路面、橋梁,處于水位升降范圍的結構,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環境的結構等;最后,還應滿足經濟要求,企業的生產與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滿足上述技術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混凝土成本,遵循經濟合理的原則。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合理,將導致混凝土的流變性能不好,無法形成密實的內部結構。
2.振搗不均勻、不密實,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振搗不均勻、不密實,往往會造成蜂窩、麻面和孔洞等?;炷烈淮蜗铝线^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筑,振搗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搗又下斜,漏振造成蜂窩。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凈,粘有干硬水泥沙漿等雜物,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現麻面。模板接拼裝不嚴密,澆筑混凝土時有孔洞漏漿。
3.養護不好,在混凝土灌注后,24小時不得使灌漿層震動、碰撞;在終凝前2~4小時要對表面進行壓光,終凝后即應覆蓋濕潤的布袋或草袋,并曬水養護,每天4~6次;養護溫度15攝氏度以上為宜,時間為7天。如不注意這方面的要求,則很可能出現由于養護不好而滲漏水的情況。
4.水泥質量不達標,水泥的質量是混凝土質量賴以生存的根基。對混凝土質量的最終評價標準主要是強度,因此,工程施工人員對水泥的要求也是強調強度,強度越高的水泥被認為是質量越好。如果水泥的質量不達標,則勢必會造成混凝土質量不高,從而出現漏水、滲水問題。
二、混凝土防水技術措施
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做好預防漏水、滲水的工作。針對導致混凝土出現滲漏水問題的各種原因,本文提出不同的防水技術措施。工程人員可以根據施工現場的不同情況,選擇最佳的防水技術措施。
防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混凝土澆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屬于大體積施工作業,為了避免施工縫的產生,應該采取連續澆筑的方法,并盡量將澆筑時間控制在3小時內??筛鶕鬂矌韯澐质┕ざ?,每個施工段都必須保證一次性澆筑完成,以避免因施工縫造成地底板的滲漏水問題。采用分層澆筑時,必須在前層初凝前進行后層混凝土的澆筑,且每次混凝土的澆筑厚度應該控制在0.5m之內。保證混凝土不會出現夾層現象。主體結構可留設水平縫,并采用鋼板止水帶做好密封。坍落度控制: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采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在混凝土攪拌和運輸期間應該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觀察。如果混凝土在運送到現場后出現離析問題,應該進行二次攪拌。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應該再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漿和一定量的減水劑進行攪拌,但不能加水。混凝土振搗:自防水混凝土振搗可選擇合適的振搗機械,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振搗時應該嚴格控制好振搗的時間和間距,對每一振點振搗時,邊振搗邊觀察,當混凝土表面出漿、不再繼續下沉并沒有氣泡冒出后便可停止振搗,避免出現少振或者過振的問題;另外,大體積的混凝土在澆筑和振搗過程中,其上涌的泌水和浮漿可能會隨著混凝土表現的破面流到基底,并跟隨混凝土向前推進,所以應該在混凝土澆筑的前方,留出排水孔,將泌水和浮漿排出。澆筑時當混凝土坡腳接近端模板時,應該立即改變澆筑方向,從盡端再往回澆筑,同時加強兩側混凝土的澆筑,形成四面會合澆筑,使泌水和浮漿集中排出。
總之,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混凝土性能對整個防水工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防水質量,特別其細部的處理及澆筑后的養護工作和現場施工管理、監督人員對施工過程的高度負責、細致工作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金宗寶.PFJ混凝土防水技術研究[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10(1).
[2]宋世琦.努力推進中國混凝土產業的轉型升級[N].建筑時報,2011(3).
篇7
1 建筑屋面主要滲水原因分析
屋面防水出現滲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調查研究,筆者認為引起建筑屋面滲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
1.1 平屋面坡度較小,若排水設計不當,如遇大雨,屋面極易排水不暢造成表面局部積水,久之引起防水層損壞而滲漏。
1.2 屋面構造節點較多,封閉不嚴的可能性增大,如處理不當,常在這些部位發生滲漏。
1.3 一些防水材料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易于老化變形,從而失去了防水作用。縮短了防水層的使用壽命。
1.4 因為混凝土屋面在空氣中,常年經受夏天陽光的暴曬,冬春雨雪的侵蝕,使混凝土結構層產生因溫度應力引起的變形,極易導致防水層產生裂縫麗引起滲漏。要做好鋼筋混凝土屋面防水,應重點針對以上漏水原因,制定出合理的防水措施。
2 鋼筋混凝土屋面防水材料的選擇
每一項防水工程,都離不開防水方案的選定和防水材料的選擇,防水工程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防水材料的性能和質量。
2.1 防水材料的性能和種類。防水材料應具備的主要性能有:耐候性;抗滲性、耐腐蝕性;具有對溫度、外力的適應性,要求防水材料拉伸強度高,拉斷延伸率大,能承受溫度變化以及各種外力和基層伸縮、開裂引起的變形;要求防水層粘結強度高,與結構層形成穩固的不透水整體?;炷廖菝嬉蜷L期暴露,陽光、雨雪直接侵蝕,溫度變化大,加之晝夜問溫差也會產生混凝土板收縮微變,因此宜選用耐老化性能好、延伸率高、耐低溫、高溫的材料。
目前,我國生產的建筑防水材料,按材料特性和應用技術劃分,共有瀝青防水卷材(又稱瀝青油氈)、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一般簡稱改性瀝青油氈)、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又稱片材)、建筑防水涂料、接縫密封材料(包括堵漏止水材料)和防水劑等外加劑(主要用于混凝土防水和砂漿防水)6大類產品。
2.2 新型的防水技術和防水材料。(1)倒置式屋面:倒置式屋面是將憎水性保溫材料設置在防水層上的屋面。其構造特點是保溫層設置在防水層上,使防水層免受溫差、紫外線的破壞,從而保護了防水層,減少了屋面漏水現象。適合于倒置屋面的絕熱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板、硬質聚氨脂泡沫、泡沫玻璃等。(2)RG屋面防水工藝:是采用高彈性RG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與丙綸無紡布做加筋層的高質量的無接縫的防水體系,有較強的耐侯性,不易老化,理論上壽命長達20年,施工無需加溫、加熱,施工成本低、進度快,與水泥、磚瓦、木材、鋼材等常用建材有非常強的黏結力、無毒無害,不造成環境污染,是新一代綠色環保防水材料。(3)聚氨脂硬泡防水保溫屋面:硬質聚氨脂泡沫塑料具有容重輕、導熱系數小、吸水率低、抗壓強度大、耐酸、耐堿、耐化學腐蝕等特點,又兼有隔熱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優異等多重優點。國外已廣泛推廣應用硬質聚氨臘泡沫塑料取代傳統屋面保溫及防水。(4)新型GREC屋面防水技術:玻璃纖維增強水泥(簡稱GRC)具有輕質高強的特點,可消除脆性水泥基材內部的集中應力,抑制基材裂縫的發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以低堿度的膨脹水泥代替普通水泥就制得了性能更為優越的GREC材料,材料的耐久性延長,屋面防水層的有效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5)建筑夾層塑料板:“建筑夾層塑料板”改變了傳統工藝,將它安放在建筑面層與基層之間,把基本組合改為“結構體系+整體空隙夾層+帶支點的面層?!蓖ㄟ^密集支點傳力的方式,形成整體的空隙夾層,同時利用塑料天然的柔性與面層剛柔結合。
3 鋼筋混凝土屋面節點的防水處理措施
據統計,節點細部滲漏占屋面防水層滲漏總數的70%,因此屋面防水工程設計的關鍵之一是節點密封構造處理。以下重點介紹女兒墻、穿屋面管道和水落口的節點防水構造技術。
3.1 女兒墻節點防水。女兒墻在建筑造型和防水構造上具有獨特的功能,既能美化建筑外觀,又能對上人屋頂起到安全防護作用,故廣泛地應用于建筑屋頂。但由于溫差變化等原因,女兒墻易產生程度不一的裂縫和向外脹移,從而造成屋面漏水。防止女兒墻滲漏的措施有如下幾點:(1)女兒墻壓頂應按規范施工,完全隔斷從壓頂上、女兒墻邊滲漏的通道。(2)提高女兒墻砌筑砂漿等級,從而提高砌體水平灰縫的抗剪能力。(3)保溫層采用含水率低的新型保溫材料如XPS保溫隔熱板,將憎水性保溫材料設置在防水層的上面,降低高溫的影響。(4)女兒墻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混凝土屋面一起現澆,建立鋼筋混凝土整體防水結構,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水效果。
3.2 水落口的防水施工。水落口是屋面排水的總出口,若處理不規范極易造成堵塞而溢水或沿水落口漏水。其細部處理方法為:雨水口應采用焊上止水環的落水頭,在檐口澆混凝土時預埋,鋪卷材時收頭應進入落水頭內。在水落口周邊用1:3水泥沙漿或細石混凝土認真填好空隙,口邊四周留15×15mm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嵌密實底面和側面加貼兩層卷材。
3.3 穿屋面管道防水處理。穿屋面管道防水也是防水的重點,凡管道穿屋面時,在澆屋面板混凝土時必須先予埋鋼套管,套管上焊上止水環,在立管上再套上一截套管做滴水線,同時把卷材或鍍鋅鐵皮收頭于套管內。
4 混凝土平屋面的排水設計
防水設計不僅要選擇高效的防水材料,設計合理的節點防水措施,還應該合理設置排水路線,避免屋面積水,做到“防排結合”。屋面排水設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屋面排水方案選擇,排水坡度的確定。(2)屋面匯水面積的確定和落水管數量,管徑計算。(3)與排水相關的構造措施設計。按照GB50207《屋面工程技術規范》規定,平屋面坡度結構找坡宜為3%,材料找坡宜為2%,天溝的縱向排水坡度不應小予1%,溝底水落差不得超過200mm,水落口周圍5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種植屋面不宜大于3%,蓄水屋面不宜大于0.5%。伸出屋面管道周圍的找平層做成圓錐臺,水落管內徑不應小于75mm,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匯水面積為200㎡,雨水流到落水口的距離不應超過30m,以求排水通暢,防止屋面積水。在使用過程中,應經常疏通排水溝和雨水口,以防排水通道被異物堵住造成積水。
總之,在屋面防水工程中,只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防水工程設計方案,使排水方案與材料防水、節點防水相結合,治標兼治本。才能徹底解決屋面滲漏問題,形成行之有效的防水系統。
篇8
砼結構自防水,是以工程結構本身的密實度實現防水功能的一種防水做法。工程自防水結構通常采用C30.P8防水砼,在外加劑方面一般選用PNC砼早強膨脹劑。PNC屬于硫鋁酸鈣砼膨脹劑,除具有膨脹功能外,對砼還有顯著的早強、增強、低溫硬化、抗滲、防凍害、抗硫酸鹽等性能。PNC加入到水泥砼中,形成了膨脹性結晶水化物—水化硫鋁酸鈣,使砼產生膨脹,結構密實。在膨脹受約束條件下,所產生的膨脹能轉變為壓應力,這一壓應力0.2—0.7Mpa,可抗消或部分抵消砼干縮、徐變、溫度等產生的拉應力,從而可以防止砼的收縮開裂。鈣礬石結晶具有填充、切斷砼毛細管孔隙的作用,因而能顯著提高砼的早期強度、后期強度及抗滲性能。PNC最佳摻量應根據工程的要求和所選用的水泥而定,一般情況下,配置補償收縮的摻量為10—15%,配置填充用膨脹砼的摻量宜為15—20%。砼配合比的設計與普通砼相同,加料程序與普通砼相同。PNC的摻量要制作專用工具,專人負責,誤差要小于0.5%。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水泥品種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級,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水泥。水泥用量應不小于300Kg/m3;②碎石或卵石的粒徑宜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0.5%;③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1.0%;④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應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⑤外加劑的技術性能,應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一等品及以上的質量要求;⑥粉煤灰的級別不應低于二級,摻量不宜大于20%;硅粉摻量不應大于3%,其它摻合料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防水混凝土必須采用高頻機械振搗密實,振搗時間以混凝土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澆注完后的砼,應加以養護,及時用草簾覆蓋。砼硬化后,要有專人負責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如出現蜂窩孔洞,可把松散地方剔除,精心處理后,再用摻PNC的砂漿或細石砼修補好。
1 砼施工縫滲漏水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1.1 產生原因 施工縫的預留位置不當,在支模時有雜物掉入縫內沒有及時清理,澆筑砼后,在新舊砼間形成夾層。在澆筑上層砼時,沒有先在施工縫上鋪一層水泥漿或水泥砂漿,上下層砼不能牢固粘結。
1.2 預防措施 施工縫是防水砼工程中的薄弱部位,應盡量不留或少留,底板砼應連續澆筑,不得留施工縫,底板與墻體間必須留施工縫時,應留在墻上,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于200mm,墻體不得留垂直施工縫。
認真做好施工縫的處理,使上下兩層砼之間粘結密實,以阻隔地下水的滲漏,認真清理施工縫處,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雜物,用鋼絲刷或剁斧將舊砼表面打毛,用水沖刷干凈,在施工縫處先澆一層與砼灰砂比相合的水泥砂漿,再澆灌上層砼,并且加強施工縫處和砼振搗,保證搗固密實。
施工縫不宜采用平口縫,應盡量采用不同形式的縫,如凸形縫、凹形縫、階梯形縫等,以延長滲水路線,同時,設計鋼筋布置和墻體厚試時,應考慮施工的方便,以利于保證施工質量。
2 混凝土開裂滲漏水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2.1 產生原因 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水灰比設計、骨料級配、外加劑摻量、礦物摻合料的種類及用量等)不合理導致混凝土的流變性能不好,無法形成密實的內部結構,或者由于施工時振搗不均勻、不密實而造成的蜂窩、麻面、孔洞,或者由于混凝土澆注后養護不好等原因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紋,從而導致結構滲漏。
2.2 預防措施 a.一般混凝土澆到設計標高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第一遍搓平,在初凝后終凝前進行第二遍收面,從而避免混凝土的脫水干裂。b.預防溫度裂縫,可從控制溫度,改進設計施工操作工藝,改善砼性能,減少約束條件等方面入手,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選用良好級配的骨科,加強振搗,以提高砼的密實性和抗拉強度,在砼中摻加緩凝劑,以利于散熱,應避開炎熱天氣澆筑大體積砼,澆筑砼后應及時灑水養護,適當延長拆模時間。c.根據地下工程的特點,在設計時應考慮地下水作用的最不利情況,即同時考慮地下水、地表水、上層滯水和毛細水對結構的作用,以及由于人為因素而引起的周圍水文地質的變化,使結構具有足夠的安全度和剛度,同時應合理設置變形縫,以適應結構變形的需要,防止產生局部裂縫或環形裂縫。d.配制砼時,應嚴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選擇良好的石子,減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時,要振搗密實,以減少收縮量,提高砼抗裂強度,砼養護可采用表面噴氯偏乳液養護劑,當表面發現細微裂縫時,應及時抹壓一次,再覆蓋養護,經過這些措施,能夠及時預防砼干縮裂縫的產生。
3 砼蜂窩、麻面、孔洞滲漏水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3.1 產生原因 a.材料配合比不準確(漿少、石多),攪拌不勻,砼和易性差,造成砂漿與石分離。b.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凈。脫模劑漏刷等,模板接縫拼裝不嚴密,孔隙未堵好,模板支設不牢固。振搗砼時移位。c.砼攪拌時間短,沒有拌合均勻,砼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且未按順序振搗砼,產生漏振。砼中有泥塊和雜物摻入或將木塊等大件料具打入砼中。
3.2 預防措施a.嚴格遵守施工操作規程,認真做好各道工序質量檢查工作,如檢查模板的支撐是否牢固,板縫是否塞好,模板是否用清水潤濕、沖洗干凈等。b.模板面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鋼模板脫模劑要均勻涂刷,不得漏刷。c.保證砼配合比準確,有合適的水灰比,各種材料過秤,不隨意添加應。d. 振動棒要分三點布置,一點置于漿頭,一點置于泵口,一點置于中間,輾搗到虛漿不下沉,氣泡不上浮。為避免漏振現象的發生:最好要進行一次復振,但是也要注意避免過振造成混凝土離析。e.遇到鋼筋密集處,可采用豆石砼澆筑,使砼充滿模板,機械振搗困難時,可采用人工振搗。
4 預埋件及管道穿墻部位滲漏水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篇9
砼結構自防水,是以工程結構本身的密實度實現防水功能的一種防水做法。工程自防水結構通常采用C30.P8防水砼,在外加劑方面一般選用PNC砼早強膨脹劑。PNC屬于硫鋁酸鈣砼膨脹劑,除具有膨脹功能外,對砼還有顯著的早強、增強、低溫硬化、抗滲、防凍害、抗硫酸鹽等性能。PNC加入到水泥砼中,形成了膨脹性結晶水化物—水化硫鋁酸鈣,使砼產生膨脹,結構密實。在膨脹受約束條件下,所產生的膨脹能轉變為壓應力,這一壓應力0.2—0.7Mpa,可抗消或部分抵消砼干縮、徐變、溫度等產生的拉應力,從而可以防止砼的收縮開裂。鈣礬石結晶具有填充、切斷砼毛細管孔隙的作用,因而能顯著提高砼的早期強度、后期強度及抗滲性能。PNC最佳摻量應根據工程的要求和所選用的水泥而定,一般情況下,配置補償收縮的摻量為10—15%,配置填充用膨脹砼的摻量宜為15—20%。砼配合比的設計與普通砼相同,加料程序與普通砼相同。PNC的摻量要制作專用工具,專人負責,誤差要小于0.5%。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水泥品種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級,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水泥。水泥用量應不小于300Kg/m3;②碎石或卵石的粒徑宜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0.5%;③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1.0%;④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應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⑤外加劑的技術性能,應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一等品及以上的質量要求;⑥粉煤灰的級別不應低于二級,摻量不宜大于20%;硅粉摻量不應大于3%,其它摻合料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防水混凝土必須采用高頻機械振搗密實,振搗時間以混凝土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澆注完后的砼,應加以養護,及時用草簾覆蓋。砼硬化后,要有專人負責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如出現蜂窩孔洞,可把松散地方剔除,精心處理后,再用摻PNC的砂漿或細石砼修補好。
1 砼施工縫滲漏水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1.1 產生原因 施工縫的預留位置不當,在支模時有雜物掉入縫內沒有及時清理,澆筑砼后,在新舊砼間形成夾層。在澆筑上層砼時,沒有先在施工縫上鋪一層水泥漿或水泥砂漿,上下層砼不能牢固粘結。
1.2 預防措施 施工縫是防水砼工程中的薄弱部位,應盡量不留或少留,底板砼應連續澆筑,不得留施工縫,底板與墻體間必須留施工縫時,應留在墻上,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于200mm,墻體不得留垂直施工縫。
認真做好施工縫的處理,使上下兩層砼之間粘結密實,以阻隔地下水的滲漏,認真清理施工縫處,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雜物,用鋼絲刷或剁斧將舊砼表面打毛,用水沖刷干凈,在施工縫處先澆一層與砼灰砂比相合的水泥砂漿,再澆灌上層砼,并且加強施工縫處和砼振搗,保證搗固密實。
篇10
一、卷材防水:
1.卷材防水層適用于受侵蝕性介質作用或受震動作用的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層只鋪設在主體結構的迎水面。卷材防水層應采用高聚物改性瀝青類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類防水卷材。所選用的基層處理劑、膠粘劑、密封材料等均應與鋪貼的卷材相匹配。稍有不慎就能產生隱患。鋪貼防水卷材前,基層應干凈、干燥,并應涂刷基層處理劑;當基面潮濕時,不能直接鋪貼,而應先要涂刷濕固化型膠粘劑或潮濕界面隔離劑?;鶎雨庩柦菓龀蓤A弧或45°坡角,其尺寸應根據卷材品種確定,而不能任意施工;在轉角處、變形縫、施工縫,穿墻管等部位應鋪貼卷材加強層,加強層寬度不應小于500mm。鋪貼雙層卷材時,上下兩層和相鄰兩幅卷材的接縫應錯開1/3--1/2幅寬,且兩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2.冷粘法鋪貼卷材應符合下列規定:膠粘劑應涂刷均勻,不得露底、堆積;根據膠粘劑的性能,應控制膠粘劑涂刷與卷材鋪貼的間隔時間;鋪貼時不得用力拉伸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氣,必須苧拐程牢固;鋪貼卷材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不得扭曲、皺折;卷材接縫部位應采用專用膠粘劑或膠粘帶滿粘,接縫口應用密封材料封嚴,其寬度不應小于10mm。
3.熱熔法鋪貼卷材應符合下列規定:火焰加熱器加熱卷材應均勻,不得加熱不足或燒穿卷材;卷材表面熱熔后應立即滾鋪,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氣,并粘貼牢固;鋪貼卷材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不得扭曲、皺折;卷材接縫部位應溢出熱熔的改性瀝青膠料,并粘貼牢固,封閉嚴密。
4.自粘法鋪貼卷材應符合下列規定:鋪貼卷材時,應將有黏性的一面朝向主體結構;外墻、頂板鋪貼時,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氣,苧拐程牢固;鋪貼卷材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不得扭曲、皺折和起泡;立面卷材鋪貼完成后,應將卷材端頭固定,并應用密封材料封嚴;低溫施工時,宜對卷材和基面采用熱風適當加熱,然后鋪貼卷材。
5.卷材接縫采用焊接法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焊接前卷材應鋪放平整,搭接尺寸準確,焊接縫的結合面應清掃干凈;焊接時應先焊長邊搭接縫,后焊短邊搭接縫;控制熱風加熱溫度和時間,焊接處不得漏焊、跳焊或焊接不牢;焊接時不得損害非焊接部位的卷材。
6.鋪貼聚乙烯丙綸復合防水卷材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采用配套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結材料;卷材與基層粘貼應采用滿粘法,粘結面積不應小于90%,刮涂粘結料應均勻,不得露底、堆積、流淌;固化后的粘結料厚度不應小于1.3mm;卷材接縫部位應擠出粘結料接縫表面處應涂刮1.3mm厚50mm寬聚合物水泥粘結料封邊;聚合物水泥粘結料固化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進行后續作業。
7.高分子自粘膠膜防水卷材宜采用預鋪反粘法施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卷材宜單層鋪設;在潮濕基面鋪設時,基面應平整堅固、無明水;卷材長邊應采用自粘邊搭接,短邊應采用膠粘帶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區應相互錯開;立面施工時,在自粘邊位置距離卷材邊緣10mm―20mm內,每隔400mm―600mm應進行機械固定,并應保證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蓋;澆筑混凝土結構時不得損傷防水層。
8.卷材防水層完工并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做保護層。保護層應符合下列規定:頂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防水保護層之間宜設置隔離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機械回填時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時不宜小于50mm;底板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側墻宜采用軟質保護材料或鋪抹20mm厚1:2.5水泥砂漿。
9.大家可以看到卷材防水比較繁瑣,工序煩多,綜合上述工序我總結了卷材防水的一些局限性和缺陷:瀝青和高聚物的液體和卷材粘附于混凝土表面,對小孔和接縫提供保護;需細部、接頭的處理;不能用于背水面;背水面無保護作用,細部和節點處由于各種原因極易出現開裂滲漏現象,一旦表面破損,防水、保護功能完全喪失。無自修復功能。難于確定滲漏處的位置;修補前要求部分或者全部清除先前所用材料;有很多時候因無法觸及而無法修補。表面需干凈、干燥、平整。價格相對較高。不能承受過高的靜水壓力。使用工期較多。
二、在混凝土中摻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
1. 摻入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混凝土適用于抗滲等級不小于P6的地下混凝土結構。處于侵蝕性介質中,摻入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混凝土的耐侵蝕性以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50476的有關規定。
2.水泥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采用其它品種水泥時應經試驗確定;在受侵蝕性介質作用時,應按介質的性質選用相應的水泥品種;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的水泥,并不得將不同品種或強度等級的水泥混合使用。
3.砂、石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砂宜選用中粗砂,含泥量不應大于3.0%,泥塊含量不宜大于1.0%;不宜使用海沙;在沒有任何河砂的條件時,應對海砂進行處理才能使用,且控制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0.06%;碎石或卵石的粒徑宜為5mm―40mm,含泥量不應大于1.0%,泥塊含量不應大于0.5%;對長期處于潮濕環境的重要結構混凝土用砂、石,應進行堿活性檢驗。
4. 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摻合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是由特別選制的石英沙及多種活性化學物質配置而成;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加入,阻止水和其它液體滲入混凝土內部,為混凝土提供永久的防水保護,并保護混凝土免受惡劣環境的侵蝕;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與其它外加劑共同使用時沒有任何不良反應;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性能應進行試驗確定,一經確定,不得未經試驗擅自更改,可調整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用量來滿足混凝土的設計要求;以攪拌站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進行添加,一般為水泥用量的0.8―1.5%(重量比);混凝土攪拌站干拌法,先將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加入到石子和砂中,充分攪拌2―3分鐘后再加入水泥和水攪拌均勻;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防水效果來自于滲入混凝土內部的多種成分間的化學反應;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活性化學物質通過滲透壓力、布朗運動擴散作用和滲水孔道或混凝土正常的毛細作用等進入混凝土內部,并與混凝土中的多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結晶體,填充、封堵微型裂縫、毛細孔和空隙,使水無法進入從而達到防水的目的;無水時,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活性成分處于休眠狀態;一旦與水接觸就會重新激活,再次反映生成新的晶體且會滲入混凝土內部更深處;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滲透結晶過程既可順水壓也可逆水壓方向進行;即使澆筑完混凝土后出現滲漏現象,使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可進行輕而易舉的堵嚴,但在處理時,基面要進行打磨;任何需使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涂覆或處理的混凝土及混凝土砌塊表面必須進行表面處理,確保無油污、蠟、泥土、脫模劑、松浮物及其它外來物質,此類物質可能減弱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粘合力、滲透力及其整體效果;極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必須經水磨、砂磨或酸蝕處理,以確?;炷帘砻嬗斜┞兜拿毠?。處理后的表面絕不應有平滑反光的效果;任何肉眼可見、大于0.4mm的裂縫,應將其開鑿至20―25mm深,蜂窩、孔洞及其它缺陷亦應開鑿至堅實的混凝土基層上,施工縫應鑿成20mm×20mm的條狀凹槽;修補前,應將干燥的混凝土表面濕潤,而混凝土內部必須潮濕以確保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最大程度的滲透;修補過程中應不時地攪拌混合料,且每次拌合量應以30分鐘內能用完為限;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修補砂漿,攪拌至稠度變為中等粘度為止;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快凝堵漏劑,將水加入后,快速攪拌成干料團,施工時必須戴上橡膠手套;在水平混凝土面上修補時,以1.0―1.5kg/m2的用量施工一層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并用饅刀或木抹子處理;在垂直混凝土面上修補時,以1.0―1.5kg/m2的用量分兩次涂刷。
5.礦物摻合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粉煤灰的級別不應低于Ⅱ級,燒傷量不應大于5%;硅粉的比表面積不應小于15000m2/kg,SiO2含量不應小于85%;粒化高爐礦渣粉的品質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GB/T18046的有關規定。
6.混凝土拌合用水,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有關規定。
7.外加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外加劑的品種和用量應經試驗確定,所用外加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質量規定;摻加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的混凝土,氣含氣量宜控制在3%--5%;考慮外加劑對硬化混凝土收縮性能的影響;嚴禁使用對人體產生危害、對環境產生污染的外加劑。
8. 混凝土中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配合比應經試驗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適配要求的抗滲水壓值應比設計值提高0.2MPa;混凝土膠凝材料總量不宜小于320 kg/m3,其中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 kg/m3,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用量不宜小于2.08 kg/m3,粉煤灰摻量宜為膠凝材料總量的20%--30%,硅粉的摻量宜為膠凝材料總量的2%--5%;水膠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蝕性介質時水膠比不宜大于0.45;砂率宜為35%--40%,泵送時可增至45%;灰砂比宜為1:1.5―1:2.5;混凝土拌合物的氯離子含量不應超過膠凝材料總量的0.1%;混凝土中各類材料的總堿量即Na2O當量不得大于3 kg/m3。
9. 混凝土中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60mm,坍落度每小時損失不應大于20mm,坍落度總損失值不應大于40mm。
10.混凝土拌制和澆筑過程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種、規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檢查不少于兩次;混凝土在澆筑地點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檢查兩次;泵送混凝土在交貨地點的入泵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檢查兩次;當混凝土中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在運輸后出現離析,必須進行二次攪拌,當坍落度損失后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膠比的水泥漿或摻同品種的減水劑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
11. 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后制作,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同一工程、同一配比的混凝土,取樣頻率與試件留置組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抗壓強度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有關規定;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評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有關規定。
12. 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抗滲性能采用標準條件下養護混凝土抗滲試件的實驗結果評定,試件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即取樣后制作,并應符合下列規定:連續澆筑混凝土每500m3應留置一組6個抗滲試件,且每項工程不得少于兩組;采用預拌混凝土的抗滲試件,留置組數應視結構的規模和要求而定;抗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的有關規定。
13.大體積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的施工應采取材料選擇、溫度控制、保溫保濕等技術措施。在設計許可的情況下,摻粉煤灰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的齡期宜為60d或90d。
14. 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分項工程檢驗批的抽樣檢驗數量,應按混凝土外露面積每100m2抽查1處,每處10m2,且不得少于3處。
15.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有以下特點:可承受高的靜水壓力,無論來自迎水面或背水面;防水具有永久性;抗化學侵蝕;可修復不大于0.4mm的發絲裂縫;不受氣候條件的限制;防水作用外兼有減水、增塑、補償收縮、增加混凝土強度、防止鋼筋修飾等功能;節省工期和成本;具有二次抗滲能力。
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很多建筑不僅是地下建筑,要求最起碼的抗滲,基礎筏板厚度在很多情況出現了大于600mm。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適應建筑市場和新型施工管理體制的需要,要具備建造現代化建筑物的技術力量和手段,就針對基礎筏板厚度大于600mm寫幾點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分層澆筑施工工藝,供大家參考,如有不妥,望批評指正。
1.基礎筏板底標高以上不小于250mm采用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剩余混凝土結構采用同標號普通混凝土澆筑。
2.鋼筋綁扎完畢,經監理驗收合格,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3.澆筑前,施工單位制作若干個同標號“標高桿”(以一個準確標高點為基準,準確測量澆筑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的標高,做出剩余厚度混凝土高差標高桿),以備測量澆筑厚度。(每100m2測量5―8個點)
4.澆筑前,應充分濕潤模板,檢查鋼筋,保證無雜物;檢查剪力墻中止水螺桿上止水片或止水環完好。
5.基礎筏板與剪力墻結合處,嚴格按圖紙及規范做法,上翻300mm高,留凹槽或放止水帶,以保證筏板與剪力墻澆筑的整體性及剪力墻的施工縫質量。
6.澆筑時,先澆筑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后澆筑普通混凝土;統一按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澆筑,當面積較大時,采用流水施工,但每次澆筑必須保證在第一次澆筑的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初凝前(初凝時間一般為4―5小時)進行下一步混凝土澆筑,既保證兩次澆筑連續性,又保證結構保水性,直至混凝土全部澆筑完畢。
7.澆筑時,要邊澆筑邊用標高桿測量混凝土標高,必要時可以用水準儀配合測量,嚴格控制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標高,以保證防水效果及已澆筑的混凝土平整,振搗按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藝施工。
四、結束語
在知識經濟時代,應大力發展和運用新技術,重視高新技術的移植和利用,拓寬智力資源的傳播渠道,全面改進傳統的施工方法,使建筑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實現施工新技術自動化、施工作業機器化、施工新技術模塊化和系統化,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使我們生產的建筑更優的服務于大眾,同時也能使建筑業能繼續更好的為人類造福,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01
2、《地下工程防水》08BJ6-1
3、《地下建筑防水構造》10J301
篇11
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的性能要求
水泥混凝土橋面的防水層不但要把混凝土梁上那些細小的裂縫與空隙完全封閉,而且還要將水分自上而下的阻隔,防止水分從防水粘結層滲入到水泥混凝土橋梁當中。同時,防水粘結層還要具備良好的粘結性能,下面要能牢牢地和水泥混凝土的面板粘結,上面也要能牢牢地和瀝青混凝土粘結,不然防水粘結層就會變成一個抗剪性能差夾層,從而致使橋面的鋪裝層出現滑移、擁包等病害現象。作為橋面鋪裝時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防水粘結層應該具備以下性能要求:①良好的適用性能,②良好的不透水性能,③良好的粘結性能,④耐高、低溫性能,⑤抗橋面裂縫性能,⑥抗凍融性能,⑦抗疲勞性能,⑧抗沖擊性能,⑨抗老化性能。
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的作用
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將橋面板和橋面的鋪裝層兩者連結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橋面鋪裝結構的受力情況,而且對鋪裝層的使用壽命有顯著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二方面:
第一方面,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可以將瀝青混凝土的鋪裝層和橋面板二者連接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樣能夠充分發揮橋面的鋪裝層和橋面板之間的復合作用,有效緩解橋面板和橋面鋪裝層的受力壓力。若是橋面板與橋面鋪裝層二者之間沒有粘結牢固,就會出現脫層的現象,減小橋面鋪裝層的受力能力,從而導致整個橋梁的結構體系遭到嚴重破壞,加大了橋面修補工作量。
第二方面,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可以發揮應變吸收層的作用。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一般采用那些變形能力比較大的彈性材料。在橋面板受到溫度的變化抑或是車輛的負荷作用下,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就會發生向水平方向的變形,這個時候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就可以有效地吸收橋面鋪裝層與橋面板之間部分的相對位移,達到減小鋪裝層內應力的目的。因而,橋面鋪裝層與橋面板二者間牢固持久的粘結性能正是保障橋梁鋪裝體系能夠長期正常工作的前提。
橋面防水層材料性能評價的指標
國外在對防水層材料性能的室內試驗與室外測試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方法,但是我國對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對防水層材料性能的測試主要涉及到直剪試驗、不透水試驗、車轍試驗、拉拔試驗、抗刺破性能試驗以及防水材料高低溫試驗等。因為我國當前實行的規范中關于橋面鋪裝與防水設計方面還幾乎是一片空白,因而以上所述各項性能的試驗還沒有一套統一的指標,各個地區可以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與所選的防水材料性能開展試驗且制定一套指標。
提高橋面防水粘結材料使用壽命的方法
根據實際的現場調查與測試試驗得出的結果,大致可以采用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來提高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的使用壽命。
4.1設計合理的橋面的鋪裝結構
水泥混凝土橋面所具備的防水性主要是通過橋面鋪裝結構中的防水體系來保障的。因而,橋面防水粘結層使用壽命的增長不單純局限在選擇防水粘結層材料這方面,還要注重瀝青混凝土的橋面鋪裝結構設計和其細部的結構處理。若是橋面的鋪裝結構有兩層,那么其中至少有一層必須選用密實型的瀝青混凝土,這樣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外界因素比如光照、水對材粘結料的影響。
4.2選擇合理的防水粘結材料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南方與北方在降雨量、光照強度、年最高氣溫還有最低氣溫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上的巨大差異,才導致材料必須持久耐用的重要影響因素,恰恰是其中的某些因素才成為了選擇防水性材料的制約因素。雖然防水粘結材料的種類繁多,但是材料的質量與性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而,在選擇防水粘結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地域特點、氣候特點來選擇合理的防水粘結層材料。
4.3切實延長防水粘結材料的使用壽命
在對防水粘結層的施工工作結束之后,還應當做好施工組織工作,注意控制其和下一道工序也就是混合料攤鋪之前的間隔時間。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合理選擇施工技術并控制施工過程,避免溫度對材料產生老化以及減短防水粘結材料使用壽命的影響。
結論
綜上所述,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是橋面鋪裝結構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研究與設置科學合理的橋面防水粘結層是保障與提高橋梁使用壽命的一個有效措施。在實際的應用當中一定要做到對材料進行嚴格的檢測以及對施工質量的控制。當今,歐美許多國家在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方面的研究已非常全面、深入與系統化,但是我國目前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相關體系還十分不完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篇12
隨著大量公路橋梁的新建,我國橋梁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水平提高很快,但橋面鋪裝及防水技術的發展卻相對滯后,橋梁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多數質量問題和病害主要產生于橋面鋪裝的破壞及防水措施的失效[1][2],成為影響我國公路橋梁建設質量的薄弱環節。
橋面鋪裝作為橋梁上部結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橋梁耐久性及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水泥混凝土剛性橋面鋪裝表現出了許多難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3]。其中橋面鋪裝與水泥混凝土橋面板之間的粘結力喪失是造成目前鋪裝層普遍壽命較短、病害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材料是一種采用熱固性環氧樹脂和石油瀝青及其它助劑等組成的一種高性能防水粘結層材料,因其優越的性能贏得了在橋梁鋪裝和粘結防水上的廣泛運用,從早期國外在機場道路中的運用到引進國內在鋼橋面鋪裝和粘結層上的使用,以及從在鋼橋面上的運用逐漸轉化到在水泥混泥土橋面的運用,由于直接使用環氧瀝青鋪裝層工程造價昂貴,將其運用于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層無疑是一種最好的使用選擇[4]。灑布后的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材料在上面瀝青面層施工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形成不可逆、不融化、不流動的空間網絡結構,使得上面的瀝青面層和下面的鋼橋面或混凝土橋面層牢牢粘結在一起。因此,相比較一般橋面防水層材料,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材料具有雙重功效,既具有優異的防水性能,又具有特佳的粘結性能。
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材料目前在鋼橋面鋪裝層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獲得了成功,而水泥混凝土橋面則極少采用。因此本文主要對環氧瀝青防水粘結材料在水泥混凝土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2、國內橋面防水粘結層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防水是對防水粘結層本身的必要要求,所以要想有效發揮防水粘結層的功能和作用,必須建立完善的防水體系,將防水粘結層置身于這個防水體系中綜合考慮。防水粘結層應用過程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多方面,如防水粘結層技術本身、與之相鄰的鋪裝層的性能、工程外部環境等。
(1)粘結力低。防水粘結層與橋面之間粘結力的不足會最終導致防水粘結層的失效、粘結力下降的原因很多,如防水材料本身的粘結力差、防水層偏薄、橋面處理不合格(有浮漿、雜物、灰塵等)、混凝土橋面含水量大、防水粘結層有氣孔等。防水粘結層與面層之間的粘結力低,往往是瀝青鋪裝產生早期破壞的先兆。
(2)抗剪切力低。在交通荷載作用下,彎道、坡度大的橋面處存在較大的橫向和縱向剪切力作用,這些位置最易發生鋪裝剪切破壞。
(3)缺少保護層,防水粘結層破損。瀝青混凝土鋪裝過程中,運料車輛、履帶攤鋪機及瀝青混凝土的高溫作用、壓路機碾壓過程均會對防水層造成一定的破壞,使防水粘結層的不透水性降低,致使一些橋面在未通車時就出現透水現象。
(4)瀝青混凝土鋪裝層過薄。車轍、剪切力集中在防水粘結層部位,鋪裝層厚度越薄,防水粘結層拉應力越大。
(5)瀝青混凝土鋪裝層空隙率大。鋪裝層透水,動力水壓力重復沖刷防水層,致使防水粘結層與瀝青混凝土鋪裝脫離,此時防水粘結層成為承受交通荷載的重要結構層,遠遠超出防水粘結層的功能和受力范圍,最終防水粘結層產生破壞。
(6)超載。重型、超載車輛多,防水粘結層所受到的剪切力太大易產生剪切破壞。
3、路用性能及施工性能等相關試驗
本論文試驗包括防水材料的延伸抗裂性、低溫柔性(耐低溫性)、高溫穩定性(耐熱性)、與水泥混凝土的粘結性能、抗剪切性能、抗施工損破性能、耐疲勞性能、施工便利性等。具體試驗結果見表3.1。
表3.1防水材料路用性能匯總
關于防水材料路用性能試驗,有如下幾點說明:
1、環氧瀝青粘結強度較高,本次試驗進行拉拔試驗時均為水泥砼內部斷裂,環氧瀝青粘結面保持良好,因此,此強度僅表征水泥砼內部強度,不能表征環氧瀝青實際粘結強度。
2、一般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表征低溫柔性的試驗方法為在鐵皮上涂刷防水涂料并成型,在-20℃繞φ10mm棒以不產生裂紋來進行評定,因環氧瀝青強度較高,低溫時變形較大即發生脆斷,不能以此評定低溫柔性,在此我們設計一種新的試驗評定方法:在37×7cm鐵片上均勻成型環氧瀝青材料,養護結束后在-15℃時在瀝青混合料小梁彎曲機上于跨中處以50mm/min進行加載彎曲,直至防水材料出現裂紋,以此時跨中處的變形值來表征低溫柔性,同時成型SBS改性瀝青、FYT、AWP-2000以及AWP-2000F加纖維相關試件進行相同試驗,試驗結果見表3.2。
表3.2防水材料低溫柔性試驗
紋 至最大變形均無裂紋 至最大變形均無裂紋
根據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環氧瀝青低溫柔性基本與SBS改性瀝青相當,但遠小于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的低溫柔性。
3、環氧瀝青耐熱性采用加熱至300℃不熔化流淌來進行評定,高于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的160℃評定標準。
4、 模擬現場試驗
為了更好的模擬現場實際使用效果,采用上下界面分別用水泥砼和瀝青混凝土成型試件,并進行了常溫以及高溫的強度試驗,其中FYT橋面防水材料成型如下:先涂刷2層FYT-1型、再涂刷1層FYT-2型防水材料,匯城AWP-2000以及改性乳化瀝青防水材料分別涂刷2遍,AWP-2000F纖維增強橋面防水材料因為需要添加纖維,按要求成型,環氧瀝青防水材料按規定用量涂刷。高溫試驗時如溫度較高,則瀝青混合料較易發生變形,不能有效區別環氧瀝青以及其它防水材料的實際強度,因此統一采用40±2℃進行高溫試驗,具體試驗結果見表4.1。
表4.1防水材料模擬現場試驗匯總
(部分瀝青混合料內部移動)
關于防水材料模擬現場試驗,有如下說明:
環氧瀝青粘結及剪切強度較高,粘結強度在25℃和40℃均為瀝青混合料內部斷裂,此粘結強度不能表征環氧瀝青實際粘結強度;抗剪強度是25℃時在瀝青混合料內部發生移動,此抗剪強度不能表征環氧瀝青實際抗剪強度,抗剪強度在40℃時有部分試件瀝青混合料內部發生移動如圖4.1所示。
圖4.1瀝青混合料斷裂及移動情況
5、結束語
本文對橋面環氧瀝青防水粘結材料進行了室內模型試驗,具體得出結論為:
環氧瀝青粘結強度較高;環氧瀝青低溫柔性基本與SBS改性瀝青相當,但遠小于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的低溫柔性;環氧瀝青耐熱性加熱至300℃不熔化流淌,高于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的160℃評定標準;環氧瀝青粘結及剪切強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王曉磊,肖維,黃曉明. 水泥砼橋面防水粘結材料性能研究[J]. 石油瀝青, 2007,(01) .
[2] 孫恩杰.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粘結材料的性能研究[J]. 公路, 2007,(02)
[3] 宗海. 環氧瀝青混凝土鋼橋面鋪裝病害修復技術研究[D]. 東南大學, 2005
[4]李繼果 氧瀝青混合料及其在橋面鋪裝上的應用研究[D]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5
[5] Report to th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Solving Corrosion Problem s of Bridge Surfaces Could Save Billions, PB291618, 1979.
[6]錢振東,李智,陳春紅鋼橋面環氧瀝青混凝土鋪裝層Ⅰ型裂縫的斷裂判據。[J]. 中國公路學報, 2008,(05) .
篇13
防水混凝土結構工程包括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地下室、水泵房、水塔、水池、地下人防等,如果一旦發生滲漏,不僅嚴重影響正常使用,而且也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時堵漏處理難度較大,耗用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堵漏且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分析結構滲漏原因,采取相應技術控制措施,防止工程結構滲漏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2 結構滲漏原因分析
2.1結構孔洞漏水
混凝土蜂窩、狗洞、麻面可導致施工孔洞的連接貫通,直接造成滲水漏水渠道; 或雖未貫通,但對結構防水截面削弱減薄,使截面的抗滲能力大大減弱造成滲水。主要是澆筑時,混凝土流動性小,振搗的自流效應較低,鋼筋密集,一旦出現漏振或淺振,或模板封閉不嚴漏漿嚴重,往往出現在構件截面尺寸較小的側墻根部或拐角部位。振搗不當、脫模早,模板干燥、模板縫隙偏大漏漿所致。
2.2構造孔隙滲水
混凝土在水化凝結硬化過程中,多余水分蒸發后,形成毛細孔道。毛細孔道的孔徑越粗,滲水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多越容易滲水; 毛細孔的數量、大小與微裂縫發展狀況與骨料粒徑、水灰比、水泥品種與用量、振搗、養護密切相關。
1) 水灰比。
水灰比對硬化的混凝土孔隙數量、孔隙率大小起決定作用,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在保證水泥完全水化所需用水量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密實性越好,抗滲性與強度越高。
2) 泌水影響。
一般情況下,水灰比加大,單位用水量增多,混凝土坍落度加大; 或混凝土保水粘聚性較差; 或振搗時間過長; 或水泥、水、外加劑存在不相容性。上述情況容易形成泌水,泌水率越大,骨料下沉越劇烈,在混凝土內形成毛細孔越多,對混凝土抗滲性影響越大,同時泌水率加大使混凝土碳化速度加快。
3) 水泥用量與砂率。
在一定水灰比下,足夠水泥用量與較高的砂率可保證混凝土中水泥砂漿的數量與質量,增加流動性,并使硬化后在石子表面出現的裂縫間距加大。
2.3混凝土裂縫滲水
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及原因有多種: 構筑物混凝土池體強度較長,地基對上部結構有約束、溫差大等原因,引起的結構混凝土的內應力,致使結構混凝土裂縫。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結構性裂縫?;炷猎缙陴B護不好,表面形成的不規則裂縫?;炷劣嬃俊⑴浜媳炔粶?、坍落度大或隨意加水以及澆筑速度過快與振搗不實引起的濕沉降等原因,致使較厚底板或較高的池壁混凝土表面出現較多的、不規則水平微裂縫?;炷两Y構出現的裂縫寬度大于 0. 1 mm 的表面裂縫,削弱截面加大水力梯度,并增加滲水程度,或貫穿裂縫造成直接滲水渠道。
2.4 薄弱工程部位滲漏
主要指結構的沉降縫、伸縮縫、施工縫、后澆帶、穿墻管、預埋件、固定豎向結構模板的穿墻螺栓等細部防水構造設計與施工處理不當,引起滲水。施工縫未清理干凈,未作糙化處理,直接澆筑混凝土。變形縫止水帶部位混凝土嚴重漏振或止水帶嚴重位移。
3 預防滲漏措施
3.1材料控制
防水混凝土需按照工程防水等級,經有相應資質的試驗室進行配合比設計。原材料的質量與級配配比,對混凝土的密實性,收縮裂縫、抗滲性均有重要影響。選定配合比時,防水混凝土應通過試驗確定,其設計等級應提高 0.2 MPa。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子、水泥、水、外加劑、摻合料技術質量均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標準要求。石子的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 mm,泵送時不大于輸送管徑 1 /4,吸水率不大于 1.5% ,含泥量不得大于 1.0%,不應使用高堿活性骨料。砂子宜為中砂,含泥量不大于 2%~3%,泥塊含量不得大于 1. 0%,泵送時砂率應提高,一般為 35%~45%?;疑氨纫藶?1∶2 ~ 1∶ 2.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優先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20 kg / m3,摻有活性摻合料時不得少于 280 kg/m3。摻有引氣劑的防水混凝土,其含氣量宜控制在 3%~5%。為了增加混凝土防水抗滲可靠性,防水混凝土一般需摻加防水外加劑。3.2模板支設
模板應表面平整、支撐牢固、拼縫嚴密不漏漿。模板固定應避免采用穿鐵絲拉結固定。結構內部設置的緊固鋼筋及綁扎鐵絲不得接觸模板以免造成滲漏水通路線引起局部滲漏。模板內的垃圾、木屑、泥土、積水和鋼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凈。模板在澆筑前 1 d 澆水濕潤但不得留有積水,鋼模板內側應刷好隔離劑。
3.3混凝土施工控制
1) 混凝土攪拌。
防水混凝土應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應小于 2 min。摻外加劑的防水混凝土應根據外加劑的技術要求選用攪拌時間。防水混凝土采用預拌時,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 120 mm ± 20 mm,坍落度總損失值不應大于 60 mm。
2) 混凝土運輸。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運輸后出現離析,必須進行二次攪拌,當坍落度損失后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漿或二次摻加減水劑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
3) 混凝土澆筑。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施工縫。對超長、超寬、超厚大體積混凝土,要做澆筑施工方案,根據運輸、泵送能力與混凝土初凝時間確定每次澆筑寬度,為了使每次澆筑寬度不至于太小,特別是夏季高溫,混凝土初凝時間縮短,往往需要通過外加劑延緩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當地下構筑物設有結構變形縫時,應以變形縫為界跳倉施工。變形縫澆筑過程中應先將止水帶下部的混凝土振實后再澆筑上部混凝土; 該部位宜采用同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進行灌注。
3.4細部構造防水
地下混凝土結構防水工程細部構造包括: 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預埋穿墻管等的防水構造做法。如果細部構造做的不好,往往成為工程結構滲漏的薄弱部位,形成滲漏隱患。
1) 變形縫。
包括伸縮縫和沉降縫,用于伸縮的變形縫宜不設或少設,可采用后澆帶、加強帶等代替。墻體水平施工縫不宜留在剪力彎矩最大處或底板側墻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300 mm的墻體處,頂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縫。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地段,宜與變形縫相結合并按變形縫構造處理。
2) 施工縫。
一般采用遇水膨脹止水條,應牢固安裝在縫表面中間位置或預留槽內。
3) 后澆帶。
設在結構受力和變形較小部位,間距宜為 30 m ~ 60 m,寬度為 0.7 m ~1 m。后澆帶可做成平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 42 d 后再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施工。施工前將接縫處的混凝土鑿毛、清洗干凈,保持濕潤、并刷上水泥凈漿。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于 28 d。
4) 預埋件、穿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