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簡述工業工程的概念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practice teaching;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CDIO Idea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1-0293-02
0 引言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必要教學環節,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探索的永恒主題。本文結合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需要,結合CDIO的一體化、工程、主動學習等理念,從課程內實訓、課程群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訓等環節的實踐教學入手,按照以“能力培養工程”為主線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和以“創新培養工程”為主線構建拓展創新體系,對軟件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提出借鑒CDIO理念的軟件技術專業“雙工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的觀點。
1 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1.1 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教高[2006]16號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產教結合,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的“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制”等都從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1.2 實踐教學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1],《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提出的“推動職業院校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通過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等都從人才需求方面提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2 借鑒CDIO理念的 “雙工程”實踐教學探索
2.1 探索改革框架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人才培養目標及主要專業能力的要求,以工程為主線,結合CDIO的一體化理念、工程理念、主動學習理念、團隊協作理念等,改革實踐教學,制修訂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內實訓、課程群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訓等實踐教學方案,形成由各技能模塊課程實訓到綜合實訓的知識培養路線、技能培養路線的“能力培養工程”,和由課程群實訓到頂崗實訓的的“創新培養工程”的交叉并進的“雙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2.2 主要依據
2.2.1 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適應計算機軟件開發與測試行業一線需要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掌握計算機軟件開發語言及編程技術,掌握桌面、網絡、移動設備、數據庫等編程方面的理論和技能,能從事計算機桌面、網絡、移動設備、數據庫等軟件開發、測試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
2.2.2 軟件技術專業主要專業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數據庫編程能力、軟件測試能力、平面與網頁設計能力、面向對象編程能力、Web編程能力、移動設備編程能力等。主要能力與實踐教學表見表1。
2.2.3 CDIO簡介:CDIO—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學習方式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它強調以綜合的一體化的模式來培養學生[3]。
2.2.4 實訓及其劃分: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內實訓、課程群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訓。
課程內實訓:是指配合課程講授的實訓和課程結束時的課內綜合實訓;
課程群實訓:是指圍繞主要專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中的課程完成時,利用課外時間(一般在第3-4學期)和課程群的知識和技能開展的實訓;
綜合實訓:是指在所有專業課程完成時(一般在第5學期初),綜合運用各主要專業知識和技能完成的實訓;
頂崗實訓:是指在第5-6學期學生到企業實踐鍛煉時,提升專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實訓。
3 借鑒CDIO理念的“雙工程”實踐教學改革
3.1 篩選工程 廣泛調研收集軟件技術開發公司、軟件服務外包公司、軟件委托服務公司等的軟件項目和工程。要求:選擇的項目或工程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再開發性、工程性、系統性、團隊性等,至少3-5個項目或工程。
代表性:其所用到的知識和技能要含概軟件技術專業所培養的主要專業能力;
典型性:可將其用作課程的典型案例;
可再開發性:可讓學生模仿其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即CDIO)新項目;
工程性:需要團隊協作,綜合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
系統性:可分解成一系列子項目,融入各階段課程群的教學中。
3.2 分解工程 選取其中2-3個項目用作“能力培養工程”分解。將這些項目徹底分解細化到小模塊或代碼的知識點、技能點、素質點。要求:由系統分解到各系統功能、由系統功能分解到子功能、由子功能分解到功能模塊、由功能模塊分解到代碼模塊、由代碼模塊分解到代碼塊或代碼,以便“組裝”到各實訓中。
選取其中1-2個可再開發的項目用作“創新培養工程”分解。將這些項目徹底分解細化到代碼塊或代碼。要求:各系統功能、子功能、功能模塊、代碼模塊、代碼塊或代碼可替換,可再開發。
3.3 組裝工程 組裝“能力培養工程”的2-3個項目到各培養路線的課程內實訓和綜合實訓上。按照專業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分組分解工程的知識、技能、素質,按照知識培養路線“組裝”各知識點到各課程中,按照技能培養路線“組裝”各技能點到各課程中,按照素質培養路線“組裝”各素質點到各課程中。這需要廣大教師做大量的工作修訂課程標準、教案、課件、實訓任務與指導書等。最后在綜合實訓中通過前期的中小項目完成整個“能力培養工程”的項目。
組裝“創新培養工程”的1-2個項目到課程群實訓和頂崗實訓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需要,將項目分解來的子功能、或功能模塊、或代碼模塊等“組裝”到課程群實訓中,在學期末或假期完成。而將系統功能、子功能等高一級的開發任務安排到頂崗實訓期間讓學生完成。
3.4 “雙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能力培養工程”和“創新培養工程”在實際分學期分階段教學示意圖,見圖1“雙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以“能力培養工程”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知識培養路線的各課程內實訓、技能培養路線的各課程內實訓、素質培養路線的各課程內實訓和綜合實訓組成,貫穿整個校內教學全過程,與知識培養教學、技能培養教學、素質培養教學共同完成專業能力培養。
以“創新培養工程”為主線的拓展創新體系是由課程群實訓和頂崗實訓組成,課程群實訓是在完成各主要專業技能培養時,用來挖掘學生創新能力和拓展專業能力的,并在學校期間由教師指導構思設計,可在學生頂崗實訓期間結合企業實踐完成。
參考文獻:
篇2
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所以又稱為是“工具機”或者是“工作母機”。但凡屬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細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機床上用切削的方法進行最終加工。在一般的機器制造中,機床所擔負的加工工作量占機器總制造工作量的40%~60%,機床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數控機床是數字控制機床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數控機床不論是作為一種商品還是機器它的造型設計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工業設計中更具探討價值和現實意義。
1 數控機床和機床的定義
數控機床是數字控制機床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并將其譯碼,從而使機床動作數控折彎機并加工零件。機床是將金屬或者復合金屬的毛坯加工成機器零件的機器,機床包括木工機床、金屬切削機床、鍛壓機械和特種加工機床等。
2 數控機床的造型設計
數控機床的造型設計不單單是簡易的工業工程設計和普通的藝術美術策劃,它的造型設計注重美學藝術同機械工程的有機結合。它在從重研討機床設計相關的工程技術課題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造型設計的外表美。需要設計者以數控機床設計為對象,在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和造型設計構思兩方面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完成。在設計過程中要討論怎樣使用造型設計原理,讓機床的藝術性和科學性相統一;探討怎樣運用造型設計的原則和規則,解決特別情況下每一種產品的用途、結構、材質、工藝性、宜人性、市場運作同造型之間的復雜關系,再次期間創新地把這些必要因子恰當的表達到機床的造型、結構上,是產品具有極其重要的物質功能和附帶的精神功能,在審美觀念日益復雜的當代更大的符合人們的要求,從而滿足精神文明、物質文明要求。
3 數控機床的造型因素討論
在設計專業的角度將,隨著設計風格的變化和設計理念的改變,產品設計構型元素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在十九世紀的現代主義時期,設計者們在構型的表示和元素上著重于一類非人的,可以以工業化的手段成批產出的,代表工業領域的創新設計。20世紀初,康定斯基、伊頓等一些人特別研討了構型方式里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形態(體、面、線、點;圓、三角、多邊形),還有顏色、亮度、材質等,研究后找出規律并且加以利用,這就是那個時期的現代主義造型元素。
數控機床的造型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意識形態的概念與抽象的藝術表現的問題,先進的科技工藝水平、恰當的結構、良好的材等物質條件是前提,這樣才能實現產品的用途目的,達到使用便捷、性能優質、技術先進、宜人和資金合理的需求;創造兼有美觀的形象的產品,必須動用美學規則、形態構成法則和色彩功能與調配的美學技術原理,更好的表現機床的美學價值和精神功能。上面幾點是數控機床造型不能或缺的基本部件。因此,數控機床產品族的構成因子討論不僅有功能還有美學方面和物質技術。
4 數控機床組成因子的選取和比較
4.1 數控機床形態結構特征
在數控技術發展的同時,機床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增強,略去繁雜的手柄、手輪這些操作部件,復雜的變速機構也簡化了,因此整體上性能增強。它的整體性一般包括下面兩種操作形式:造型具有塊感(體積感、形感)的統一性和清晰性,每一“塊”的整合是非常嚴格的,這主要用在構造受到局限的大型機床。
4.2 數控機床造型的特征
數控機床的輪廓線的幾何線型需要大體上相同,到達風格線型協調統一的完美高度。物體的主要線型有要求之外,它的輔助線型也必須要調和,應為輔助線型不能脫離主要線型這一主題。比如,拿直線條和小圓角作主要線型的物件在構造操作手柄和手輪等這些輔助工件的時候,必須采用與之相同的多邊形、小圓角,使它和主要的線型的形式協調統一。
4.3 數控機床的色調搭配
數控機床造型設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元素就是色調元素。數控機床產品的色調搭配說到底是其宜人性的主要體現,但是作為具備特殊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的一類機械產品,它的色彩搭配必須具有該產品的獨特點,前提是不違背美學的設計原則。色調搭配完美的標志是色彩設計同產品的結構、形態、功能要求達到協調統一。
1)色調搭配的主色和搭配。數控機床通常運用亮度和純度適度的淺色調、冷色調或者是暖色調最為合適。二色搭配是大多數機床使用的色彩搭配形式,常用的處理方式為:下暗上明、下實上虛、下重上輕;中間部位采用和主色調相差很大的色調帶,帶來多彩生動的效果,其施色比例采用美學設計原則,一般選用: 2:3、3:5、5:8等序列形式的搭配;2)色調搭配的對稱性。為了維持色調平衡,我們需要注重色調的對稱。一般會帶給大家嚴謹、穩定、莊重、安靜、和諧的感覺,一旦稍有失誤容易讓人感覺到呆滯、無味、單調、沒有跳躍性等無趣的心情。色調的均衡是非對稱狀態的一種,普遍給人以相對穩定的視覺心里感受,作為形式美的再一種表現方式最能適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會采用這種搭配方法。
4.4 數控機床的材質
物件的材質對人的五感都有著特殊的聯系,可謂是溝通人與機器產品的媒介,是一種獨特的極具表達力的機械設計語言。尤其是它的可視屬性是一個產品給人的第一感。一方面,材質雖然只是無生命的物質形態主體,但是在人的意識形態里它可以具有個性和情感,對設計語言完美應用會使產品與人之間產生情感的溝通。另一方面,材質作為物質形態的主體,它的表現性用來表達設計作品的內在含義時,則會與作品很好的結合到一起,達到意與形的完美展示,表現出產品的深層內涵,使產品具有精神上的魅力。
5 結論
機床的造型設計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程,其間呈現出風格繁雜的設計理念。隨著數控技術、材料科學、加工工藝等的發展可能帶動數控機床的造型設計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工業設計的工作人員應該時刻關注機床的發展變化以便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機床的造型設計在未來必將有著更完善的結構功能、更佳的宜人性、美學意義的外觀等趨勢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一詞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人工智能是指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目前能夠用來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質手段以及能夠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就是計算機,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是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史聯系在一起的。
人工智能理論進入21世紀,正醞釀著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將能夠創造出更多更高級的智能“制品”,并使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超越人類智能,人工智能將為發展國民經濟和改善人類生活做出更大貢獻。
二、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
1.在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1)人工智能應用于企業管理的意義主要不在于提高效率,而是用計算機實現人們非常需要做,但工業工程信息技術是靠人工卻做不了或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在《談談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一文中劉玉然指出把人工智能應用于企業管理中,以數據管理和處理為中心,圍繞企業的核心業務和主導流程建立若干個主題數據庫,而所有的應用系統應該圍繞主題數據庫來建立和運行。換句話說,就是將企業各部門的數據進行統一集成管理,搭建人工智能的應用平臺,使之成為企業管理與決策中的關鍵因子。
(2)智能教學系統(ITS)是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主要形式,也是今后教學系統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新的教學系統開發模式的提出和不斷完善,推動人們綜合運用超媒體技術、網絡基礎和人工智能技術區開發新的教學系統,計算機智能教學系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計算機智能教學系統包含學生模塊、教師模塊,體現了教學系統開發的全部內容,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和極大的吸引力。
2.在工程領域的應用
(1)醫學專家系統是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理論和技術在醫學領域的重要應用,具有極大的科研和應用價值,它可以幫助醫生解決復雜的醫學問題,作為醫生診斷、治療的輔助工具。事實上,早在198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的Miller就發表了著名的作為內科醫生咨詢的Internist2Ⅰ內科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的研究成果,由此,掀起了醫學智能系統開發與應用的。目前,醫學智能系統已通過其在醫學影像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應用于內科、骨科等多個醫學領域中,并在不斷發展完善中。
(2)地質勘探、石油化工等領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發揮領地。1978年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所就研發制成礦藏勘探和評價專家系統“PROSPECTOR”,該系統用于勘探評價、區域資源估值和鉆井井位選擇等,是工業領域的首個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其發現了一個鉬礦沉積,價值超過1億美元。
3.在技術研究中的應用
(1)在超聲無損檢測(NDT)與無損評價(NDE)領域中,目前主要廣泛采用專家系統方法對超聲損傷(UT)中缺陷的性質、形狀和大小進行判斷和歸類;專家運用超聲無損檢測儀器,以其高精度的運算、控制和邏輯判斷力代替大量人的體力與腦力勞動,減少了任務因素造成的無擦,提高了檢測的可靠性,實現了超聲檢測和評價的自動化、智能化。
(2)人工智能在電子技術領域的應用可謂由來已久。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網絡技術的安全是我們關心的重點,因此我們必須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網絡安全技術的改進和變更,大力發展數據挖掘技術、人工免疫技術等高效的AI技術,開發更高級AI通用和專用語言,和應用環境以及開發專用機器,而與人工智能技術則為我們提供了可能性。
三、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1.專家系統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躍、最有成效的一個研究領域,它是一種具有特定領域內大量知識與經驗的程序系統。近年來,在“專家系統”或“知識工程”的研究中已出現了成功和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趨勢。人類專家由于具有豐富的知識,所以才能達到優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計算機程序如果能體現和應用這些知識,也應該能解決人類專家所解決的問題,而且能幫助人類專家發現推理過程中出現的差錯,現在這一點已被證實。
2.智能信息檢索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在網絡信息檢索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1)如何利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模仿、延伸與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2)由于網絡知識信息既包括規律性的知識,如一般原理概念,也包括大量的經驗知識這些知識不可避免地帶有模糊性、隨機性、不可靠性等不確定性因素對其進行推理,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3.SOAr是一種通用智能體系結構,其始終處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已顯示出強大的問題求解能力,它認為機器人的開發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在它的研究中突出4個概念:(1)所處的境遇機器人不涉及抽象的描述,而是處在直接影響系統的行為的境地。(2)具體化機器人有軀干,有直接來自周圍世界的經驗,他們的感官起作用后會有反饋。(3)智能的來源不僅僅是限于計算裝置,也是由于與周圍進行交互的動態決定。(4)浮現從系統與周圍世界的交互以及有時候系統的部件間的交互浮現出智能。目前,國內外不少學者都對機器人足球系統頗感興趣,足球機器人涉及機器人學、人工智能以及人工生命、智能控制等多個領域。足球機器人系統本身既是一個典型的多智能體系統,是一個多機器人協作自治系統,同時又為它們的理論研究和模型測試提供一個標準的實驗平臺。
參考文獻:
[1]元慧.議當代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和發展狀況[J].福建電腦,2008.
[2]劉玉然.談談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03.
[3]焦加麟,徐良賢,戴克昌.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學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仿真,2003,(8).
[4]周明正.人工智能在醫學專家系統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7.
[5]張海燕,劉鎮清.人工智能及其在超聲無損檢測中的應用[J].無損檢測,2001,(8).
篇4
定 價:39.00元
【 智囊推薦 】
這本獨特的書將幫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礙,讓你學會創造性、批判性地思考問題,并有效地溝通想法、說服別人。請不要錯過書中俯拾皆是的珍寶——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策略與技術、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本書強調創意和積極的思維過程,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對于任何有興趣探討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的讀者,這無疑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經典之作!
哲學家叔本華說:“每個人都把自己視野的極限當作世界的極限。”所以,一個人要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為開闊,就需要更加深入和精確地領悟他每天所經歷的事情。
春節前收到《思考的藝術》這本書,并被邀請為此書撰寫書評。于是,假期里,這本書便成為我的首要“讀本”,并在走親訪友中,有意識地依照書中所寫的內容,親身做了一場“小實驗”——
在一次老友聚會的餐廳中,我看見了“禁止吸煙”的警示牌,但個別老友在酒酣興濃之際,還是忍不住點燃了手中的香煙。在大家都不以為意的時候,我故意地提示大家看那個“禁止吸煙”的牌子。結果和這本書第3章中所寫的“阻礙思考的習慣”中的表現竟是高度一致的:那位當眾“違規者”的第一反應是“有些栽面兒”,于是開始狡辯——“這不是我的錯,我沒有別的選擇”;再往后是“拒絕改變”……
于是,我掏出《思考的藝術》這本書來,給大家念了一段我早已準備好了段落——“阻礙思考的習慣”——如果你想努力變得有獨特性,就要確認那些干擾思考清晰度的習慣,有些習慣取決于你獨特的背景和經驗。有許多習慣在某種程度上對每個人造成負面影響,這些習慣包括不愿改變、從眾、刻板印象和自我欺騙等。你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突顯出來的習慣,即“我是更好的”、愛面子、拒絕改變、從眾、刻板印象和自我欺騙……
當然,我念著一段文字的后果還是“很可怕”的,一群“惱羞成怒”的家伙連拍帶打地把我按在桌上,多灌了我好幾杯!
正如書中所言:多數兒童和成年人“愛面子”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是——“這不是我的錯,是他逼我這樣的”或者“這不是我的錯,我沒有別的選擇”。這種借口是對有益思維的阻礙,也是對已犯下錯誤更好的辯解,這種不誠實可以讓你推卸責任。而“拒絕改變”是一種對新的觀點和做法不加思考而拒絕的傾向。一般而言,拒絕改變是人們對創造性事物的通常反應。我們有這種拒絕改變傾向的原因之一在于懶惰。已經習慣了某種方式之后,我們就不再愿意接受新的方式,因為這樣做會破壞常規。另一個原因在于對傳統方式的過度認可,我們總是相信舊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沒錯,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從闡述思考的概念開始,毫不留情地指出你思維上的就習慣和問題所在,教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礙,學會創造性、批判性地思考問題,并有效地溝通想法,從而傳達給讀者這樣一個重要的理念——思考是一門需要學習且可以習得的藝術。
其實,這本《思考的藝術》我并非第一次讀,兩年前我就看過一本,依稀記得封面有些“卡通”。但當時是當“閑書”看的,也沒有“寫書評”的任務,因而看得遠沒有這次認真和仔細。
此書的作者名叫文森特·賴安·拉吉羅(Vincent Ryan Ruggiero),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德里分校的一位教授。開始教學生涯前,據說拉吉羅教授原是一個社會工作者和工業工程師。在作為工程師的時候,他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改進了工作的方法、設備及布局,建立起標準的成本計劃分析。這一經歷幫助促使他形成了在創造性、批判性思考方面的獨特視角。讀者可以從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工程師的氣息”——這本書十分“結構化”,特別重視“方法和工具”的介紹。因此,本書可用于思考技能的培養,也可供其他學科強化批判性思考時使用。
我此次在《新智囊》中給大家推薦的是《思考的藝術》的第10版,和我兩年前讀過的那一版相比,全書做了大量的適度調整,并以新的和當下的視角對內容進行了審視。此外,本版中還增加了一些最新的“應用練習”,以及“綜合練習”中幾個新的“議題簡述”。
在作者看來,本版的內容和結構主要基于以下4點設想——
1.一本關于思考的書應該強調去做什么,而不是強調不做什么。思考不是象牙塔里的事業,而是實際問題。思考是主動、動態的,不是被動、靜止的。高效能的思考者不會只評判他人的努力而自己不采取行動,他們解決問題、做出決定、在爭議中選擇立場。因此,一本教授如何思考的教科書如果關注的是錯誤,它一定不會比關注如何避免演奏錯誤的音樂書更高明。
2.一本關于思考的書應該向學生教授思考的原則和技巧。過去半個世紀里出版的和思考有關的文獻顯示,創新過程和批判過程是互相交織的:首先,我們要產生想法(多多少少具有創造性);其次,我們要對這些想法進行判斷。只告訴學生已經形成的問題和爭議是不夠的,必須讓他們學會形成自己的問題和爭議。
3.一本關于思考的書應該教會學生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人類有很強的自我欺騙能力,因此,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盲點、偏見和錯誤比讓他們發現他人的盲點、偏見和錯誤難得多。但是,正是他們自己的弱點和錯誤為有效思考設置了最大的障礙。
4.一本關于思考的書應該教會學生說服他人。很多杰出的想法從未付諸實施,這僅僅因為原創者認為他人不用任何幫助就能夠認識到這些想法是杰出的。學生們需要學會預見反對意見,并提前想好如何應對。
為了更好地支持這些設想,作者在撰寫《思考的藝術》一書時,有意識地強化了“思考技能和策略的構建”——這本書盡可能按照問題解決和爭議分析的實際情況對章節的順序進行安排。例如在第二部分,作者直接針對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遇到的困擾和障礙作答。這些問題包括:“我怎樣才能在提出解決方案時更具有想象力和原創性?”“當我遇到‘思考的瓶頸’,或者感到困惑,抑或停滯于產生相似解決方案的境地時,我該怎么辦?”“洞察力是如何產生的?我又該如何培養它?”在第1章,作者專門將一節命名為“讓討論有意義”,為“課堂討論”提供指導。
篇5
工業革命以來,在物質生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人類也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枯竭、能源緊張、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和全球變暖等生存危機。從表面上看,危機的產生是人類工業化帶來的“副產品”;從深層次來說,它實際上反映了人類工業文明及其思維方式的危機。危機的產生,激發人類形成了“要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強烈訴求,開始認真反思并有意識規范自身的工程行為,進而推動了現代工程文化的發展及其價值觀的形成。
從管理學角度來看,工程文化是一種“微觀權力”[1],它強調的是工程組織這種特殊組織的文化統一性和對工程組織成員的約束性、引導性。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以前的工程文化是無意識的自組織狀態,即每個個體的文化素質在相互“碰撞、交融和碎片化”[2]的狀態下形成一種較為穩定的工程文化,并開始對工程行為及工程本身產生影響。隨著“知識爆炸”時代的來臨,尤其是“曼哈頓計劃”、“嫦娥工程”和“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等大型工程的出現,同一個工程內出現的技術門類和實施主體日益增多,工程的管理與協調愈加復雜,標準化的項目管理已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工程文化的“微觀權力”作用日益凸顯。管理層逐漸重視工程文化對工程的影響,有意識地推行他們想要傳達的工程文化,以引導工程成員的行為,確保工程目標的按時高質量達成。[3]
一、 現代工程文化及其價值觀解析
工程文化是指在具體的工程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被普遍認同和接受的行為準則、思維方式、道德規范、價值觀等,其核心內容為價值觀[4]。工程文化價值觀是影響工程人員的思維方式、從而形成共同行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用以判斷工程實踐中大是大非的最根本原則,它一旦形成,就會相對穩定、不易改變。工程人員的道德規范、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是工程文化價值觀的外在體現,也是價值觀得以實現的途徑和手段。
從對人類可持續發展訴求進行主動呼應的角度來說,現代工程文化的價值觀的內涵體系應包括“以人為本、和諧共生、守法合規、盡職盡責、求精求新”等五個方面內容,它們之間是層次遞進的關系,呈金字塔型結構(見圖1),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圖1現代工程文化價值觀的內容結構
以人為本。一是工程實踐應以滿足人類的需要(包括對安全、發展、舒適、便捷及審美等方面)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人類合理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工程實踐只有依靠人的力量才能完成,管理者要樹立員工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潛力與首創精神。
和諧共生。工程與自然、社會三者間以及工程實踐群體內部都要和諧相處,實現彼此共同發展。工程的建造與運行要在順應自然的前提下合理改造自然,自覺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并注重不損害周邊居民的合法權益。在工程實踐群體內部,所有人要真誠溝通、團結協作,并積極為實現彼此的共同發展創造條件、提攜互助。
守法合規。規范化管理是工程得以安全、高效、高質量完成的保障。工程中的一切活動應在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工程內部的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等框架下進行。所有人要有按章辦事、令行禁止的意識,尤其是管理層要加強自律、帶頭垂范,重視內控規章制訂的科學性及可操作性,加強對員工的有效教育與檢查督促,使規章得以落實、行為得以規范。
盡職盡責。具備勝任崗位的職業能力和把公眾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的職業準則。誠信做人,忠于團隊,將團隊合情合法的利益置于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之上。有高度的責任感與榮譽感,把盡職盡責作為維護自己聲譽的底線,將嚴謹務實作為自己最基本的工作態度。
求精求新。樹立精品意識,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將自己負責的每項工作都做成精品。養成、固化勇于創新的品格與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將掌握的最新技術創造性地應用于工程實踐。二、 大學生工程文化素養培育的
工程訓練教學設計 現代工程文化及其價值觀的內涵體系豐富,內容抽象且屬于意識形態范疇。一般來說,意識形態領域內知識傳授的終極目標是要將內容固化、內化為被教育者的自我品質,進而能自覺地指導其行為。不可否認,大學生的工程文化素養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千方百計地考慮如何“培育”應該成為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界普遍關注并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但從高等教育的教學規律來看,要想實現這一終極目標,緊密聯系實踐的知識經驗傳授比僅憑空洞的理論說教更為有效。在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中,工程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工程綜合素質的重要實踐環節,是將大學生從科學理論的殿堂引入工程實際的橋梁,其功能定位是面向全校學生構建一個最逼真的現代生產實際實訓環境,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掌握先進設備的操作技能,提升工程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工程綜合素質。近年來,隨著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與“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推進,工程訓練中心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建設投入,實訓環境、設備升級及內涵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發展。因此,無論是從教學規律、功能定位還是現實發展情況來看,工程訓練中心都是目前高校內最適合于集中開展工程文化教育的平臺。
大學生工程文化素養培育的工程訓練教學設計在總體上按照“知識能力素質”的建構邏輯開展,具體遵循“提出問題查找答案得出結論親身體驗知識升華獲得能力內化素質”的流程,合理安排案例分析、圖片或實物展覽、專題講座、研討課和項目實踐等多種課程環節,培養大學生的人本、系統、責任、合作、創新、環保、安全等意識及相關能力,讓其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現代工程文化價值觀的真諦。這種“領悟”是最深刻、持久,也是最能使學生自覺發揚工程文化的源動力。
1. “工程文化”引論課
“工程文化”引論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建構起對工程文化的整體知識框架,使其認識到努力提高工程文化素養對自身能順利成長為“卓越工程師”的重要性。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工程發展的簡述,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工程的本質及特征,從而進一步對在工程活動中出現的文化現象――工程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探討。以引導學生對工程文化本質內涵進行探究為主線,通過剖析蘇通大橋建設[5]和魁北克大橋坍塌[6]等大量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引出工程文化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及對工程本身的影響作用,進而對工程文化的特征、內容及功能進行梳理性闡述。布置學生撰寫課后總結論文――在完成所有環節的學習后,憑自己的體會與感悟,凝煉總結出工程文化的內涵及對其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以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主動思考并自發形成工程文化的知識體系。
2. “技術演進史”圖片展
從知識支撐的角度來說,工程是多學科知識交叉的綜合體,是由核心技術加上配套的技術所重構的集成性知識體系。技術的革新與演進,推動著現代工程愈發向著復雜集成化與巨大化的方向發展,進而在改善人類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對自然生態環境也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使得人類在追逐技術進步的同時,不得不反思如何對待合理利用技術的問題――給技術加上“道德與人文關懷”的約束。讓學生了解技術的演進歷史,引導其從歷史的角度來審視技術進步對工程的發展及人類生存條件的正反兩方面影響,使學生明白:追求美好生活是驅動技術創新和工程發展的源動力,但絕不能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和透支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為代價。
有針對性地進行環境熏陶往往可以使學生得到“潛移默化”式的學習感悟,起到“潤物細無聲”般的學習效果。設計制作出包含典型技術主題的“技術演進史”展板,圖文并茂,遍布于工程訓練實訓區域內,使學生在了解技術發展歷程的同時,接受到工程文化氛圍熏陶。通過讓學生寫觀后感,引導其思考三個問題:①站在世界歷史的角度,如何看待技術的傳承與發展?②如何定義創新、技術、工程及三者間的關系?③技術的運用是否不受節制?從對人類社會及大自然負責任的角度來看,如何將技術正確地運用于工程?
3. “工程倫理”研討課
工程倫理指在工程中獲得辯護的道德價值,自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開始興起,發展至今已比較成熟和規范,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倫理章程與穩定的學術建制,促進了工程的良性發展[7]。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內容體系中雖有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但主要是從宏觀的維度來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較少從技術與工程等實用角度來切入。尤其對于工科學生來說,未能獲得在未來的工程師職業生涯中正確處理“道德困境”的能力及妥善平衡雇主利益與公眾福祉兩者間關系的方法。
通過介紹并剖析正反兩方面典型工程案例中的倫理困境及應對行為,從“工程師與倫理的關系”、“工程師的責任”和“工程師的角色沖突”等三個方面闡述工程倫理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從倫理角度對工程活動進行深刻反思,形成積極面對、妥善處理工程倫理困境的意識。面向生活與工程實際精心設計倫理困境,讓學生撰寫分析與對策報告、辯論與共享他們的觀點,確立其“將公眾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8]的職業準則和“努力實現工程、自然及社會三者和諧共生”的決心,增強學生的道德敏感性、自主性和工程倫理“解困”能力。
4. “大工程觀與全球視野下的工程師能力標準”介紹課
“大工程觀”的概念是由時任MIT工學院院長的Joel Moses于1993年首先提出的,其本質就是將科學、技術、非技術、工程實踐融為一體的,具有實踐性、整合性、創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體系。[9]。“大工程觀”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指導解決工程系統問題的思想及方法,它要求我們不但要從整體關聯的角度來掌握、運用現代工程技術,也要把非技術因素作為工程不可分割的有機部分來加以統籌考慮,如此才能正確地處理好工程問題。據此,美國及歐洲發達國家紛紛出臺了新的工程師能力認證標準,指明了新形勢下國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過詳細介紹“歐美發達國家工程師的培養與質量控制過程”、“工程教育或從業資格認證的國際性協議”和“美國、歐洲、中國的工程師認證”等三部分內容,使學生了解當前全球視野下工程師能力要求標準,主動與國際接軌,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激發學生通過更好地改造世界以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5. “工業設計”訓練
工業設計(產品設計)是對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進行規劃、設計,在產品、使用者和環境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10],其目的是同時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求。
從設計的起源出發,以大量生動的設計案例,從設計提高生活品質、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溝通交流、關注情感共鳴、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等六個方面闡述設計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指出設計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地迎合或引導消費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創造出各種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并塑造時代文化。通過介紹產品的開發設計程序、現代設計方法與設計理念,并以典型產品的設計過程為例,引導學生建構“以人為本、創新和諧”的價值觀。工業設計的本質就是創新,而創意是創新的重要“源思維”。介紹主流的創意思維方法,將學生引入創新的大門;指導學生親手完成創意小制作,使其體驗“創意”過程及實現的。
6. 企業工程師講壇
長期在企業履職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是面向真實工程一線的專家,他們具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和深刻的工程文化感悟。
邀請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工程師,請其就“工程中的非技術因素對工程的影響”、“工程師的責任”和“工程規范與工程安全”等有關工程文化的感悟現身說法,這樣比“象牙塔”內的教師授課更具說服力。組織好互動環節,學生可就感興趣的問題與工程師們進行交流探討。亦可將“講壇”辦在企業現場,讓學生直觀感受工程氛圍,并與工程師們進行“零距離”接觸。
7. 產品工程項目實踐
“做中學”與“做中悟”可以讓學生在親身動手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在學生完成了基礎工程技能訓練的前提下,以設計制作可以實現一定功能且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產品樣機為驅動任務,指導學生按照跨學科(專業)原則和現代項目管理方法組成項目小組,分配角色并明確任務,完成“需求調研構思創意結構及外觀設計工程分析工藝制訂加工制作成本分析環境影響評估運行維護”等產品全生命周期,最后形成總結報告,培養學生的工程系統觀、團隊協作與責任擔當意識,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
8. “工程文化”總結課
“工程文化”總結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對之前所學知識點進行脈絡化梳理,引導其最終形成正確、穩固的“工程文化”知識體系,強化其工程行為自覺接受工程文化素養導向的習慣性。
布置每位學生針對“工程文化”相關知識領域提出自感困惑的問題,所有學生隨機抽取他人問題,并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來給出自己的答案。教師團隊對“問題”和“答案”給出點評意見,并將其公布在網絡學習平臺上,供所有師生借鑒參考。通過之前所有學習環節后,每位學生應該對“工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內涵(定義)、特征及功能有了自己的認識,形成了專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以總結性論文的形式將自己的思想予以固化。所有學生的論文將列入資料庫,以資后來之學習者。大學生工程文化素養培育的工程訓練教學設計至此全部結束。
三、 教學設計取得實效的保障措施
教學設計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完備的執行機制保障是必不可少的。為確保大學生工程文化素養的培育效果,在實施教學設計的同時,需要重視跨學科教師團隊建設,做到教學內容的有機統一與規范,活用多種教學方法,持續改進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受益。
1. 建設跨學科教學團隊
工程文化是文化的一個子項,屬于人文范疇,但又緊緊嚙合在融合了眾多技術門類的“工程”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科交叉性等特點。因此,工程訓練中心需要充分利用校內工程教育平臺的橫跨優勢,發揮工程文化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用,聯合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經濟學、社會學及工業設計、工業工程等不同學科(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卓越計劃”高校可依托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邀請)共同組成跨學科教學團隊,定期舉行課程建設研討會和集中學習、備課,保持與工程實際的密切聯系,持續挖掘工程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并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同時,以教學能力提升為主線,構建學習型教學團隊,使團隊建設與課程發展走上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之路。
2. 注重教學內容的有機統一與規范
工程文化的內涵體系決定了其教學內容的有機整體性。應努力幫助學生建構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文化知識體系,避免因簡單堆砌而造成彼此間的離散化和雜亂無章。另外,對于跨學科教師團隊來說,由于成員的學科背景不同、教學風格迥異,有必要在教學內容的連貫一致性和規范上做好協調工作,包括在開課前集中研討、制訂教學大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準備詳細的教學實施方案、制作必要的多媒體課件,并在正式開課前進行試講等等。
3.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靈活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是確保工程文化內容能對大學生“入腦”、“入心”的關鍵。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研究性教學法(包括基于問題的探究式教學、基于案例的討論式教學和基于項目的參與式教學等)、體驗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參觀教學法、自主學習法、讀書指導法、講授法和討論法等。教學團隊應就教學法的運用進行專題研討、經常交流心得,并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
4. 執行教學質量反饋完善機制
及時響應、認真處理教學的過程反饋與結果反饋。在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實行教師間的互相聽課制,實時掌握師生對授課情況的反饋,查找不足的原因并馬上修正,及時總結經驗并做好記錄。在全部教學環節結束后,對學生就課程實施的整體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對反饋結果進行定性分析。最后,教學團隊對所有反饋進行匯總、集中研討,形成質量完善方案,分享成功經驗,并在今后的教學實施中執行。如此循環往復,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改善。
參考文獻
[1]王卉佳.基于系統理論的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工程文化的構建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26-48.
[2]朱振濤.工程文化的系統復雜性及其演化機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8-55.
[3]趙婷婷,買楠楠. 基于大工程觀的美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設置特點分析――麻省理工學院與斯坦福大學工學院的比較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4(6):94-101.
[4]洪巍,洪峰. 從“過程主義”的工程本質觀看工程文化[J]. 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87-90.
[5]俞春生,姚蓓,王茜. 蘇通大橋工程文化建設實踐與經驗[J]. 中國工程科學,2009(3):92-96.
[6]肖峰. 從魁北克大橋垮塌的文化成因看工程文化的價值[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5):12-17.
[7]張恒力,胡新和.福祉與責任――美國工程倫理學述評[J].哲學動態,2007(8):58-62.
篇6
Commerce Developping Center of Shanxi Zhang Xingwang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ERP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ttingERP into effect.It deeply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hazards through the processof puttingERP into effect by enterprises. For reducing the hazards in implementing ERP ,it advances the conception ,model and manner of putting ERP-CMM into effect.It also emphas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utting ERP-CMM into effect in which enterprises implement ERP.
Key Words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hazard,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ERP(企業資源計劃)是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體現了精益生產、同步工程、敏捷制造、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實現了對整個供應鏈資源的管理,是企業進行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自1981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從德國工程師協會引進第一套MRPII軟件至今,ERP在國內已走過近20年的歷程。多年來,企業界、學術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從未停止過對其評說:為什么它的成功率不高,達不到企業期望的目標。據統計,早期國內大約安裝了MRP II 1000套,花了約80億元,基本上是交了學費。近年來實施效果雖比以前大有進步,但效果也不理想。在已實施的項目中,雖成功案例不少,但問題也相當多,成功率低于30%,而成功案例中,多數是三資企業,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著名管理軟件評估機構Gartner Group將ERP定義為:根據訂單對企業的資源進行規劃和財務核算的信息系統,它不同于以往的MRPII(制造資源計劃),它基于先進的信息技術,覆蓋了供應商、分銷商、客戶、企業人力、財務、制造及設備維修等整個產業鏈的資源。ERP系統不僅支持離散型、流程型及混合型制造企業環境,而且應用范圍從制造業擴大到了流通業、服務業、政府機關和學校等部門,融合了計算機、數據庫、網絡、通信、管理、電子商務等技術。簡而言之,ERP系統是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企業管理系統,企業實施ERP是一項管理創新工程,是將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在國內企業運用的過程。
我國企業由于對ERP認識不足,對管理模式的變革缺乏經驗,所以很難把握實施過程,致使實施中大量問題出現,致使相當多的企業實施夭折。例如:企業內外環境、認識和觀念、企業與資源提供商的合作、ERP軟件成熟度、軟件選擇風險咨詢公司選擇風險、業務流程重組問題、企業政策、體制、機構和管理、企業員工的培訓企業管理數據、高層領導責任、實施項目管理等諸多問題,在其他相關資料已介紹很多,這里不多贅言,針對ERP 在不同企業的實施、應用及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企業對實施的可預見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實施風險,提高實施成功率。下面引入ERP能力成熟度概念及其模型ERP-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ERP)。
一、CMM模型移植到ERP實施中的可行性分析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源于產品質量控制管理方面的概念。美國的沃爾特休哈特(Walter Shewart)于上世紀30年表了其研究的質量控制成果。后經CMU/SEI(美國卡萊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ion)的Watts Hunaphrey和Ron Radice等人的研究, 1986年將其改造為能力成熟度框架、等級引入軟件領域,定義為SW-CMM(軟件能力成熟度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SW-CMM對后來克服軟件生產危機,加快軟件技術發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SW-CMM的基本思想是建立規范的、成熟的軟件過程,以便生產出高質量的軟件,使更多的軟件項目免受超時、超費用之苦。1980年DOD(美國國防部)作為世界最大的軟件需求者,每年花費約300億美元委托各種單位開發軟件項目,因許多軟件研發項目常常延期交付,影響了其它相關項目進度,給美國國防帶來嚴重后果。DOD發現,影響這些單位研發能力與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是產品開發過程能否得到科學而有效的管理。于是DOD在1986年11月委托CMU/SEI和FFRDC(聯邦基金研究與發展中心Federally-Fund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開展改善軟件開發過程的系統工程研究,1987年9月CMU/SEI首次發表了軟件開發過程成熟度架構的研究成果,提出“軟件過程評估”和“軟件能力評價”兩種評估方法和軟件成熟度調查表;后經改進,把各種能力成熟度模型整合到同一架構中,由此建立起軟件工程、軟件采購和系統工程等諸模型集成,以解決除軟件開發以外的軟件系統工程和軟件采購工作中的迫切需求。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框架包括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系統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軟件采購能力成熟度模型等,該成果后被廣泛應用到其它研究領域。
能力成熟度思想和方法的興起,使能力建設成為世界熱門課題,也使CMM、CMMI成為國際領先的項目測評和項目管理的模型并被應用于眾多領域。如:SSE-CMM (系統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Systems Security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P-CMM(人員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等被廣泛應用在大型高科技項目管理中,我國神舟飛船系統工程項目,就同時使用了兩個方面成熟度模型,即:神舟飛船項目級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SZ-PMMM-P); 神舟飛船企業級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SZ-PMMM-O)。
麥當勞對世界的貢獻不僅僅是漢堡包,而是其創始人把福特汽車公司的批量流水生產方式引入飲食服務業。1987年美國CMU/SEI倡導的SW-CMM把標準化大批量流水生產模式引入軟件業,從而把手工作坊似的軟件開發變成了標準化的生產。SW-CMM把軟件過程能力設置為軟件開發和生產過程的透明化、規范化和運行強制化,能力的成熟意味著結果可以重復。
二、企業實施ERP的ERP-CMM模型
鑒于國內外企業ERP實施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我們嘗試地將軟件開發過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SW-CMM引入到企業實施ERP實施過程測評中,給企業提供一個基于過程改進的“ERP-CMM”(ERP實施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ERP)。這將會提高實施過程的可預見性,降低企業實施風險并其提高抗風險能力。由于ERP實施是對軟件開發、管理咨詢、企業管理變革等智力活動的生產,同樣我們可以把單件小批量的生產模式通過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和質量控制而提高生產能力。在對企業實施ERP的過程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企業ERP實施的能力成熟度模型ERP-CMM。我們認為;
1.ERP-CMM是對SW-CMM模型的擴展
ERP系統首先是對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肯定,然后把管理思想和方法設計成軟件、通過軟件實施把管理思想和方法移植到企業中,而帶動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ERP軟件的開發和實施可以借用SW-CMM模型來控制,這是SW-CMM模型在企業管理領域的運用。即ERP-CMM。因為ERP的實施過程是對ERP軟件進行客戶化配置,是把部件化的、半成品化的ERP軟件轉化為ERP成品的過程,是ERP軟件項目生命周期的后半生的實現。所以說ERP-CMM模型是SW-CMM模型的擴展。這是因為ERP軟件實施過程涉及到軟件公司、咨詢公司和應用企業三個合作者的各自的管理模式,是一個動態交互的過程。
2.ERP-CMM概括了實施成功因素
ERP-CMM的提出是借鑒了近年來國內外ERP實施的成功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借鑒了MRPII(制造資源計劃) ABCD評級標準。其次借鑒了“向ERP失敗學習的學習曲線”,對國外學者提出的“企業實施ERP過程是先潛入水底后浮出水面的艱難過程”進行了揚棄。研究了企業文化、社會文化對實施ERP的影響。最后對我國企業實施的成功因素進行歸納總結,對ERP應用企業、ERP軟件企業、ERP咨詢服務企業總結的正反兩方面經驗的提煉和升華。
3.ERP-CMM強調對實施過程的動態管理
ERP實施過程是以軟件實施過程為主線,而且是眾多成功因素動態作用的過程。借鑒SW-CMM模型,我們可以發現軟件實施都是質量管理的范疇,而且可以對ERP實施的關鍵活動和關鍵領域進行類比,因此,ERP-CMM從軟件開發和項目管理兩個角度來動態控制ERP實施的質量。
4. ERP實施能力成熟度模型ERP-CMM
類似于SW-CMM, ERP-CMM主要是用來評估ERP應用企業、ERP軟件商和ERP咨詢公司的ERP實施能力和改進ERP實施質量的管理方法,目的是幫助實施各方對ERP實施過程的關鍵活動進行管理和質量改進,保證按時、不超預算地完成ERP項目。企業實施ERP的能力成熟度模型同樣可以把實施能力成熟度等級劃分為初始級、可重復級、已定義級、可管理級和優化級,從而為企業從單項ERP功能擴散到綜合性的ERP功能提供了改進的路徑,也為ERP實施活動的控制提供了標準和質量控制點。
ERP-CMM按照從低到高的階梯式改進路徑,評估該能力成熟度可以從關鍵活動領域及其活動能力兩個方面進行測量。關鍵活動領域包括:企業現有管理模式評估、ERP軟件需求分析、ERP軟件選型、ERP實施周期管理、ERP軟件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的支持、ERP項目管理及ERP項目組織……每個活動領域還包括相應的具體活動、活動的基本特征和活動成果,而且活動有計劃和結果的對比,出現偏差需要進行備注。針對企業實施ERP系統時關鍵活動領域的多少和關鍵活動的多少可以對企業的ERP實施的成熟度進行評估。例如,沒有對現有企業流程進行描述,對購買回來的ERP系統沒有事先進行流程定義和軟件測試,那么依據過程控制的質量標準,該項目的實施能力成熟度一般是低于已定義級,存在文檔不全、項目后續擴展困難等風險。為了達到已定義級別,那么企業需要提高關鍵活動領域的控制質量,加強實施隊伍的業務水平、彌補前期工作的不足、密切與軟件公司的合作。
ERP選型中的具體活動包括企業ERP項目小組的成立、企業ERP目標和需求確立、ERP軟件商的公司資信調查、ERP軟件的質量合格情況、ERP軟件產品的演示和樣板客戶的調查、審核ERP解決方案的技術開發平臺、合同費用、實施人員和實施計劃各個ERP模塊的功能需求定義和實施進度、ERP軟件公司的合作伙伴關系、ERP軟件選型的評比和論證、選型文檔的記錄、保存等。
ERP的實施過程實質上也是一個軟件過程,軟件過程理論告訴我們,實施的效果往往取決于企業的軟件過程的能力水平和管理能力水平,企業在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措施體現了企業的實施能力的成熟度水平。實施過程是一個可度量的,可控制的,不斷改進的流程。ERP-CMM強調企業應對實施過程進行連續的監控和改進,在這一過程中,ERP-CMM將提供不同等級的目標和核心領域來規范這一過程并為企業測評和改進自身的管理、生產能力提供客觀標準。
由于ERP實施中涉及到應用企業的現有管理模式及其對ERP系統的需求、ERP軟件的質量、ERP軟件供應商的內部管理、ERP實施服務和咨詢商的支持、企業內部對ERP項目的全面管理、企業和ERP供應商合作成立的項目組的責任分工等關鍵領域的眾多活動。借鑒SW-CMM的理論,評估分為五個等級,共計18個核心過程域,52個目標,300多個核心實踐,每一級別的評估由資深的企業管理專家、IT技術專家及咨詢服務等有關方面的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進行。評估過程包括企業員工培訓,問卷填寫,文檔與數據分析,相關項目組成員面試,擬定評估報告。評估結束由主評估師簽訂生效。ERP-CMM級別標準、各級別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算法等正在初步研究。可參照按由低到高的成熟度分別為:第一級 初始級(Initial level);第二級 可重復級(Repeatable Level);第三級 定義級(Defined Level);第四級 管理級(Managed level);第五級 優化級(Optimizing Level)。ERP-CMM等級的提高只能是一個漸進有序的過程 。(見圖1)
為了保證ERP應用企業、ERP軟件公司、ERP咨詢公司重視對ERP實施能力成熟度的評估,加強實施過程中關鍵活動的質量控制,使ERP實施中涉及到企業現有管理模式評估、ERP系統需求分析、ERP軟件質量考察、ERP軟件供應商的內部管理、ERP實施服務和管理咨詢的支持、企業內部對ERP項目的全面管理、企業和ERP供應商合作成立的項目組的責任分工等眾多活動能夠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使得項目成員能夠按照ERP實施步驟預料實施結果與計劃的吻合程度,促進企業針對實施標準進行持續的過程改進,提高ERP軟件實施的質量,促進企業管理模式的更新,使企業按時、按預算、按效果完成ERP工程。下面介紹ERP-CMM應用方面的問題。
三、ERP-CMM應用方面的問題
對于ERP-CMM,如何在ERP實施中引入并實施其標準成為考慮的重點。實施CMM的核心不在于ERP軟件的技術層面,而在于工程過程層面和工程管理層面。所謂工程過程層面是指將工程開發的整個過程所涉及的相關議程作為過程學的體系來研究和執行。過程學既不同于軟件工程技術,也不同于工程管理學,ERP軟件實施過程是對ERP這一企業管理工程領域中所涉及的流程按其獨有的特性進行專門描述。事實上,任何企業在開發工程產品的實踐中,都有開發過程產生,雖然很多企業并未對其進行記錄或關注。按照工程過程學的觀點,沒有正確的過程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實施效果,因此對ERP實施過程需要規范和改進。
由于ERP實施過程必然與企業管理相關,因而它不象具體的技術問題那樣容易規劃并著手實施,所以企業在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切勿急于求成和盲目樂觀。任何新體系的采納和改進都必然涉及對舊有體系的重組和調整,需要相當的決心和時間。如果企業在充分評估后決定了以ERP-CMM工程標準來規范實施行為,則應在次序改進的前提下盡早調整企業實施過程,以便有充分時間了解和評估前期改進的成效。
2.企業在采用ERP-CMM改進實施過程時,可以借助于ERP軟件商和咨詢服務商以實現實施效果的提高。不過,對實施過程的改進要求企業全面投入并需較長周期,而技術引進則相對周期較短。如果企業只是依靠技術改進而不注重實施過程改進,從長遠看來,企業可能收獲甚少。
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實施過程改進之前,企業應對自身當前成熟度及過程狀態有盡可能的客觀、詳盡的了解。在清楚自身實際過程等級后,企業應確定需要達到的等級目標并要找到主要差距,企業想要達到的等級目標及包括它所特定的過程目標及核心過程域,這一等級應符合企業自身實施水平與項目特征。在企業知道了自身實施能力等級與目標等級之間的差距之后,應制定規劃,決定改進次序及程度。這里可參考的決策因素包括:目標與能力的平衡,投入工期與質量的保證,企業總體發展與當前項目開發的平衡,員工素質條件,最薄弱環節、最急需改進的環節及最易見效的環節等。
4.企業應成立專門的實施過程改進規劃組,配合企業外聘的咨詢機構或顧問,擬訂出詳細的過程實施方案,同時注意在實施過程中對計劃進行修正和調整。方案包括:
目標明確并可檢驗;
有詳細的實施步驟,有專人負責每一環節的落實,有協調組解決各環節之間的沖突;
如需采用新技術或措施,應詳細分析他們的作用及獲取方式并準備對其進行改造,對員工進行培訓以適應項目所需。
制定項目開發時間表,將每個過程環節的實施與此時間表掛鉤。
對項目開發的投入工期進行預測并據此規劃開發工作。
預先規劃開發過程中相關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提供方式與時段;
所有過程,包括:需求分析、項目計劃、項目驗收和交付,都必須編檔并保留,應有具體的監控、考核計劃和專人監督過程實施。該計劃應考慮到可能性及應對方案。
企業的高層和相關管理人員應參與過程的制定與實施并形成制度。領導層應負責對每一階段改進的總結并制定出相應的后續方案,另外,凡涉及對已定計劃和過程的調整必須事先申請備案并經領導層同意。
需強調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過程改進不可留于書面形式,所有員工都應理解、支持并參與其中。
ERP-CMM實質上是對ERP軟件實施過程的理論和數據模擬。按照CMU/SEI提出的實施CMM的標準方法,我們提出了企業ERP-CMM體系的IDEAL初步模式,包括:
I―啟動(Initiating),表示企業為實施ERP做好準備
D―診斷(Diagnosing),明確企業目前實施ERP的風險所和承受風險的能力水平。
E―建構(Establishing),制定企業實施目標等級和實施計劃方案。
A―行動(Acting),具體落實企業制定的實施計劃。
L―學習(Learning),積累以往經驗并將其用于持續的改進過程之中,同時注意引入和借鑒其他企業成功經驗。
參考文獻
[1]Harold F.Tipton Micki Kranse,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M] Handbook 4TH Edtion, Editors,Auerbush Publications:2002.
[2]ZHAN Dechen,XU Xiaofei,LI Chengyuan.Reaserch on framework of ERP system with double control from time and cost[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IMS. 2002,8(8):635-639(in chinese).
[3]XUE Jinsong, FENG ZHiyun, SONG Hong.Risk analysis of re-developing ERP[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turing Systems-CIMS,2001,7(10):65~68.
[4]李偉英,馬麗娟. 企業實施ERP的風險與對策.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05(5).
[5]李奔波 陳升 李傳昭企業資源計劃(ERP)的發展及未來演進趨勢研究生產力研究No.7 2005.
[6]林鍵. ERP的未來發展趨勢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和實踐,2002, (4).
[7]張梅. 后ERP時代的供應鏈管理 [EB/OL].省略,2004-04-09.
[8]范玉順,李偉平. 基于模型與工作流的新一代ERP系統[EB/OL]. 省略,2004-07-06.
[9]Paul R Garvey P R Lansdowne Z F. Risk matrix a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assessing and ranking program risk.[J],Air,Journal of Logistics,1998(25)16-19.
[10]Lansdowne Z F Woodwar B S.Applying the Borda method.[J], Air,Journal of Logistics,1996(20)27-29.
[11]宋啟超等.風險矩陣方法與應用述評[J].中國工程科學,2003(1):89-94.
[12]劉國靖等.基于風險矩陣的商業銀行信貸項目風險評估[J] .財經研究,2004(2):34-40.
[13]曾慶偉.現代管理信息系統[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4~85.
[14]孫長東.ERP管理思想及其實施風險分析[J].管理世界,2002(8):34~40.
[15]劉騰紅. ERP建設中的風險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3):34~40.
[16]趙連車等. 企業資源計劃實施風險控制策略分析[J].計算機集成系統,2003(11):899~994.
[17]Joseph Brady,Ellen F.Monk,Bret J.Wagner.Concepts in Enterprise Resouce Planning. course Technology,2001.
[18]葉宏謨,企業資源計劃ERP―整合資源管理篇,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
[19]柳中岡,中小企業ERP指南,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 .
[20]羅紅 王忠民, ERP原理.設計.實施,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1]楊芙清,梅宏,呂建,金芝.淺論軟件技術發展.電子學報,2002,30(12A):1901-1906.
[22]楊芙清,梅宏,李克勤.軟件復用與軟件構件技術.電子學報,1999,27(2):68-75.
[23]楊芙清.軟件工程技術發展思索.軟件學報,2005,16(01):1-7.
[24]孫昌愛,金茂忠,劉超.軟件體系結構研究綜述.軟件學報,2002,13(07):1228-1235.
[25]梁麗瑾 周海波ERP財務子系統在我國的運用及風險分析生產力研究No.8 2005.
[26]省略.
[27]hhtp://.
[28]2005中國制造業信息化ERP產業技術論壇文集.
[29]顏光華,劉正周等著.《企業再造》。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0]張瑞君.《e時代財務管理-管理信息化理論與實踐探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1]池麗華等.企業過程再造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關系.《工業工程與管理》.
篇7
一、 人才測評定義
人才測評是指測評者采用科學方法收集被測評者在主要活動領域的表征信息,根據崗位需求及企業組織特性,運用多種手段,對被測評者的知識水平、能力、個性特征、職業傾向和發展潛力等方面的素質進行綜合測評的一種過程。
目前,我們經常運用的人才測評方法大體上有四種:(1)知識考試;(2)面試;(3)心理測驗;(4)評價中心技術,包括公文處理、角色扮演、個人演講、案例分析等等。
二、 人才測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我國加入WTO以后,企業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人才競爭,企業“測準人、選好人、用好人”以提高企業的績效,這已成為所有企業管理者共同的要求和愿望。因此,企業或其它組織已經越來越重視運用人才測評這一科學手段來幫助進行組織選拔和績效評估等工作。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中型城市已經相繼出現了一些人才測評的專業機構。同時人才測評諸多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企業招聘、公務員錄用和特殊行業(如飛行員選拔)等領域。
綜觀人才測評的實施過程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測評方法單一,簡單化
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等組織在對人員進行選拔時基本上都是采用筆試和面試兩種方式,只有較少的組織會采用心理測驗和評價中心等相對效度較高的測評方法。這可能是企業出于節約費用和時間成本或缺乏這方面的測評人才等原因造成。而且筆試的題目都是側重于被測者的專業知識掌握方面,而面試時也基本就是一種非結構化的面試,很少采用結構化面試或半結構化面試,僅停留在問問對方的比如學歷背景、工作經歷等基本情況。因此不管是筆試還是面試,其側重的內容都是被測者的過去,而過去是否能代表未來,這還是一個疑問。對人才的準確測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而人才測評中每一種測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才能較好的保證其客觀性,從而使人才測評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采用測評方法不適當
在目前我國一些企事業單位或政府機構等組織機構為了選拔對人員進行測評時,可能是由于本機構測評人員缺乏專業測評知識,在測評時就容易產生方法亂用的現象。比如,要了解被測者的誠信的狀況,有的組織會采用面試或是用心理測驗測一測就下了結論。但殊不知,對于像誠信、責任心等這樣的素質,很難用簡短的面試的測評方法就達到目的,即使是比較標準化了的心理測驗也很難進行準確的測評,這時往往結合多種測評方法(包括行為事件訪談、心理測驗、評價中心等),并在結合較長時間的行為觀察方法以后才能有一個更為準確的定論。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專業測評機構也會迫于組織領導者的壓力而有采取一些不適當的測評方法,違背了人才測評科學的本義。
(三)測評工具濫用
目前國內的測評工具(包括量表或測評軟件系統等)基本上都是引進國外,自己開發研制的測評工具很少,即使已有一些自己的測評工具也不過是把國外的測評工具經過簡單的漢化處理。國外的測評工具的編制建立都是基于國外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質。很顯然,這些測評工具沒有考慮我們國人所特有的心理素質和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和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對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中國和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在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研究方法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因此,用這些測評工具來進行人才測評,適用性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問題。
(四)測評的內容和要素不清晰
國內一些企業或其它組織機構在進行人才測評時要么是像前面說的一樣進行簡單的筆試或面試,這種簡單的筆試或面試能否測到被測者的績效潛能,這還是很成問題的。另外一種現象就是企業或其它組織管理者已經接受了人才測評這一科學工具,組織自身內部組織人員或外請專業測評機構來對本組織人員進行測評。但是有時表現的期望過高,而對且測評內容和目標不清楚,希望能知道被測者的各方面的素質,這時常對被選拔人員進行一通亂測,什么都測,結果是什么都測不準,即使是測出來的結果也不能有針對性有效地應用于我們選拔人員的目的。
三、 基于勝任特征模的人才測評實施
針對以上人才測評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積極加強建立崗位勝任特征模型工作,在建立崗位勝任特征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人才測評,將能提高人才測評的效度。
(一)勝任特征模型定義
“勝任特征”(competency)由戴維·麥克米蘭教授于1973年首次提出,也稱勝任特征,是指那些能帶來高效或杰出工作績效的潛在特征。而勝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則是指擔任某一特定的任務角色,所需要具備的勝任特征的總和,其主要包括的三個要素,即勝任特征的名稱、勝任特征的定義(指界定勝任特征的關鍵性特征)和行為指標的等級(反映勝任特征行為表現的差異)。
建立勝任特征模型,根據崗位的層次范圍、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和特點,由小到大包括四個層次:(1)崗位性勝任特征模型。如倉庫保管員、財務出納員、人事勞資員、酒店客房服務員等。(2)功能性勝任特征模型。如市場營銷、技術研發、財務管理、物流管理、工業工程管理、質量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等人員的勝任特征模型。(3)角色性勝任特征模型。如企業家的勝任特征模型、職業經理的勝任特征模型至各級主管人員的勝任特征模型。(4)組織性勝任特征模型。它是從企業發展遠景和目標出發,與企業的經營理念緊密結合,為滿足公司總體戰略的發展需要而建立起來的勝任特征模型。
(二)建立勝任特征模型的步驟
建立勝任特征模型的基本程序可以簡述如下:
確定績效標準(銷售量、利潤、管理風格、客戶滿意度)選擇樣本(績效一般目標類型員工、績效優秀目標類型員工)收集數據信息(BEI、問卷調查、評價中心、專家評議組)分析數據信息(訪談結果編碼、調查問卷分析)建立勝任特征模型(確定勝任特征項目、確定等級、描述等級)驗證勝任特征模型(BEI問卷調查、評價中心、專家評議組)。(用圖表示如圖1)
(三)基于勝任特征模型合理選擇人才測評方法
確立了勝任特征模型以后,就為企業或其它組織提供了測評的幾個關鍵維度,針對這些測評維度我們就可以選擇相應的人才測評方法。人才測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一系列測評方法的統稱。這些測評方法由于其內在的操作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表現的優越性和局限性,因此在使用的時候必然也有其適用性。一些素質維度的測評并不是可以使用任何一種測評方法的。比如誠實這個品質的測評,采用自陳問卷或面試的測評方法可能就不太有效。另外,在合理選擇測評的方法時還須考慮到不同的考核目的、不同的考核要求、不同的時間緊迫度、不同的成本費用限制等條件。比如當時間特別緊迫時,采用評價中心的測評方法可能就不太合適。因此,基于勝任特征模型我們還必須合理地選擇人才測評方法。(組織常見人才測評維度及方法如下表1)
參考文獻:
[1]劉麗娟等.人才測評及其應用[J].邵陽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115-119.
篇8
淺議新時期高校圖書館職能/尹娟
淺談條碼技術在我國零售業的應用分析/高首驪
CAMS組網技術在小區寬帶網中的應用/楊模和,張俊芳,徐明明
局域網中ARP攻擊與防御/齊新杰,姬月梅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與制造業企業ERP/蘇杭,曾盛綽
基于藍牙的WPAN無線Mesh組網構架/朱潔凈,呂光宏,吳明,聶煒瑋
基于實時擊鍵序列的主機入侵檢測系統研究/李苗,劉超
電子標簽 IT業的新寵/丁勇
JEE技術應用于BPR管理系統的優勢分析/趙紅,程云
淺談電子商務網站站內搜索引擎/趙園丁
網絡中ARP攻擊的發現與定位以及防御方法/祁蕓,張士輝
一類具有連通性探測功能的CNN研究與應用/靳慈偉,范俊杰,閔樂泉
安全與虛擬化技術將引領2009年技術市場
發揮計算機實驗室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探析/李強,曹毅,楊睿
網絡化條件下的金融教育改革研究/劉龍,宋丹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的開發與利用/肖志向,李國棟
基于Wiki的開放式協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郭立紅,龔銳玲
基于SmarTele語音流程腳本語言構建IVR系統的研究/祁長興
Java程序到類圖和AISD的轉換方法研究/馬子睿,李生琦,宋麗娟
徹底解決文件“無法刪除”的問題
安全高效的財政綜合容災系統的構建/燕霞
盤點傲游貼心功能 輕松使用無比順手
三大攔截 兩大防御――瑞星2009主要功能體驗
酷我音樂盒 我的音樂獨一無二
巧用一起來音樂助手 聽流行音樂更省心
妙用PowerPoint 2003刻錄多媒體光盤
為PPT2007幻燈片添加不間斷的聲音
安裝ADSL注意事項
自動播放插入到Word文檔的背景音樂
VISTA利用組策略更改設置
把危險擋在外面:路由安全設置步驟
保護到家:快捷圖標也不能隨意刪
新手設置Windows Vista自帶防火墻
絕對實用:解救中病毒的U盤
只需一招就可清除隱藏病毒
QQ病毒的手工清除方法
菜鳥必學安全上網之“防毒八法”
第2期 總第253期
網絡出版的利弊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眭蔚
網絡安全防范與加密技術的實現/吳子勤,魏自力,張巍
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踐周方案設計一例/張博
淺談視頻監控系統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發展/王爽
銀行業信息系統風險控制及其審計方法/張云志,張 震
淺析泛在網絡的成長與發展/李文清
實現無線網絡隱身的對策探析/魯 娜,翟錦河
網絡信息安全淺析/華冰
呼叫中心系統技術的應用研究/關德君,楊 政
小學計算機房規劃與管理/金哲維
淺析校園網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趙玉秀
網絡常見的幾種故障診斷/李 強
簡述ARP原理與防范/王斐人,李 毅
搜狗拼音輸入法4.0搶先體驗
師出同門 KMPlayer二代PotPlayer全程試用
一個XP使用者眼中的Windows 7
IE8 Partner build功能及性能體驗
彈指如飛 Excel高速輸入的技巧
QQ所有用戶可離線傳輸文件
QQ好友不在線 自定義表情照樣發
用好QQ關鍵文件 助你玩轉QQ
常用重要數據的備份與恢復技巧
Windows Live 9常見安裝問題解答
用Windows PE找回丟失的管理員密碼
教你十二招DVD刻錄絕技
教你巧妙去除快捷圖標中的小箭頭
Nero光盤刻錄方法詳解
電腦系統維護小知識
Windows XP下將DVD刻錄盤變成移動硬盤
一些快速準確搜索資料的技巧
Windows XP的一個秘密武器
如何阻止Windows XP藍屏發生
巧妙讓顯示器遠離黑屏“騷擾”
三招給系統“添加刪除程序”提速
七種影視截圖截屏的小方法
絕對不可錯過:WinRAR三種安全戰術
揭秘C盤文件 避免系統無法啟動
防火墻還是要和殺毒軟件一起用
教你認識到快速關機的危害
第3期 總第254期
黑龍江省數據交互平臺建設策略/施松
淺談CIO/陳亮,梁興華,鄭雄,丁龍先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王勝,趙維玲,王艷敏
數據中心2.0時代 讓我們贏在起跑線上
別讓網絡成為企業前進的“絆腳石”
工業工程在制造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張鳳榮
淺談市級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高福江
稅務管理信息化問題的探討/郭崢
Web服務的事務處理技術及其應用模式/盧守東
利用Windows XP系統工具處理音頻/郭美娜
淺析網絡安全技術/孫文良,劉文奇,叢郁,蘇華
技術與管理并重 提高內網安全/衛徐剛,王峰,張靜,相榮娜
金融風暴來襲 企業如何減少網費開支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數據庫安全/劉淑艷
關于計算機專業外語教學的幾點思考/魏栩,邊麗英
基于Web技術和XMLBeans的SOA研究與實現/杜理政
對銀行業IT審計項目組織實施方式的幾點思考/張震,張云志
ACPI錯誤提示的分析與解決/呂延崗,李斌,習亞峰
一網打盡 802.11n無線路由常見問題解答
選擇高性價比無線路由有訣竅
搜狗拼音4.0比拼QQ拼音1.6
讓迅雷在Windows 7中下載如飛
帶我上天入海游太空――Google Earth 5.0全面試用
保障無線網絡安全的小技巧
殺毒之后Windows桌面不顯示之謎
輕松除去Word2003頁眉中的下劃線
教你用快車互傳文件 快樂分享資源
十大家庭寬帶共享上網組網方式
使用USB線纜的一些注意事項
巧用eMule實現大文件傳輸/尹大偉,李見偉
自己動手維修電腦常用的工具
多種方法教你找到電腦中隱藏的入侵黑手
躲避危險:不做黑客肉雞的七大高招
拒絕打擾:屏蔽QQ群消息
對癥下藥:搶救被入侵的系統
按F8鍵也進不了安全模式的解決方法
合并QQ聊天記錄
讓被病毒惡意隱藏的文件重現
手動去除QQ2009廣告和插件的方法
第4期 總第255期
黑龍江省綜合數據庫總體框架設計/施松
淺談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田野,張鳳榮
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及其應用/趙維剛,金炳權,鄭世杰,王艷敏
數字化學習港學習資源平臺的設計與構建/牛國新
無線網絡問題不用慌 用戶自我排錯指南
數字家庭成為趨勢
無線網絡頻繁掉線的三大“殺手”
拋棄網線 復式家庭無線組網方案實戰
基于PDA的庫房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可榮博,王鐵寧
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劉輝
數字化校園一卡通系統的數據安全管理的研究/傅慧
淺談政府門戶網站互動平臺的建設/段湘寧,王曉剛
淺談基于實現的OA系統/趙正德,婁劍,侯曉宇
基于的個人博客網站/黃瑩娜,劉源,項仁平
網絡性能測試仿真方法研究/周君,王傳喜
語音室的規劃和管理/錢雁群
數字簽名技術解析/文曉暉
淺析CPU維護及優化技巧/陳麗
淺析3S技術在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中的應用/裴曉麗,高福江
e-HR推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董莉莉
中小企事業單位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吳麗平,宋長青
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護問題初探/謝波,胡霞,羅光增
黑客入侵方式及預防措施/王波,劉元文
淺談IP網絡視頻監控系統優勢及發展
修改兼容設置 解決無線通信標準異常
無線路由器工作異常的三謎三解
精準與互動――論網絡廣告投放的新思路/樊麗
HLA多聯邦橋接工具的實現結構/周君,張洋
基于WEB的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系統的開發/劉源,黃瑩娜
基于單片機的GPS定位顯示系統/張海龍
偽距誤差對于GPS接收機定位解算的影響分析/劉元文,黃迎春
脫胎換骨 新引擎Safari 4亮點匯總
掛馬網站 網民安全新隱患
一種修改表數據的簡單方法/劉春紅
在Excel2007中身份證號碼的妙用/張鵬
玩轉酷我音樂盒的歌曲播放隱藏技巧
簡單三招:巧用鍵盤快捷鍵控制音量大小
讓新顯卡兼容老顯示器
用鼠標右鍵判斷QQ是否中了木馬
第5期 總第256期
淺談計算機軟件領域中的哲學問題/劉春紅
項目管理信息化在電力施工企業的個性化應用/夏孝俊
實現企業人力資源信息化,提升核心競爭力/董莉莉
樓宇自動化控制/劉洋,劉景福
數碼相機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應用/何羽佳
校園網中網絡流量管理控制技術應用初探/胡俊
基于AJAX技術的電子商務系統研究及應用/王譯
網上虛擬孵化器服務系統研究與實現/王素芬
醫院智能化網絡建設探討/張鑫,邵華民,唐龍凱
淺談高校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劉鍇
淺析科技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任軍,姬有印
構建高可用校園網/張毅
淺談入侵檢測系統在網絡安全預警中的實現/邵學海
基于H.323協議實現局域網嵌入式語音通訊/張學軍
信托公司信息系統的構建及會計核算系統的設計/李月英
基于WEB數據庫安全的訪問技術/白斌
在線考試系統中的關鍵技術/胡曉宏,薛京麗,劉紅杰
深入研究 2.0導航控件/趙正德,莊浩,侯曉宇
淺析C++與C語言的幾點聯系與區別/陳海蕊,郝世選
個人電腦安全淺析/王海燕,王鈞生,馮 楠
Java多線程編程技術的研究/吳金秀
技術戰略聯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初探/馬紅
關于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網絡化的探討/李木西
SAN架構在圖書館網絡存儲中的應用/劉源,黃瑩娜,楊春欣
JSP連接Access數據庫/谷鐵濤
淺談網站機房建設解決方案/王曉剛,段湘寧
HLARTI大數據量數據采集與過濾方法研究/周君,王傳喜
淺析計算機網絡安全/烏小茜,王千龍,馬星
基于.NET的超聲波定位系統的開發/李蓓
基于Web應用的業務重組與系統實現/晁勝利
都是升級惹的禍!――升級IE8后傲游怪現象解答
讓筆記本電腦的電力更持久
休息時播放DV:巧設Vista個性視頻屏保
玩轉UUSee常規設置 打造個性觀影平臺
用Vista家長控制功能防止孩子沉迷網絡
不關迅雷也照樣省資源
詳解Vista在非常規狀態下數據備份策略
防關鍵文件被篡改:巧用瑞星為系統加固
關閉數據執行保護 提高Vista系統兼容性
第6期 總第257期
“沈撫同城化”后沈撫經濟總量及三次產業發展預測/王永輝
淺談電子商務下的中小物流企業發展/符蕾
數碼攝像機及電腦非線性編輯的一些概念/何羽佳
基于行為特征的惡意代碼檢測方法/許敏,趙天福
存儲容災的腳本化實現/蔡春哲
表面工程技術服務項目中的專家咨詢模塊分析/蔣超,彭位增
礦山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初探/寇大明
基于MapX的公交查詢系統/胡冰
Windows TDI通信監控的一種hook方法/金玉榮,楊奕
淺談網絡交互技術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應用/曾三明
網上數字簽名技術安全認證的實現/吳子勤,魏自力,徐軍
局域網應對搜索軟件的防范策略/趙飛,趙日峰
計算機網絡安全威脅及防范策略的探討/蔡曉蓮,李平
在數據庫中實現行粒度的權限控制/曾杰,張艷梅
營銷管理系統――銷售管理子系統的開發/李蓓
用PLC來實現對自磨機系統的控制/張寶秋,趙彥
網絡流量監測系統設計/左靖
關于分散型工作流設定的模型和基礎結構/莊兵,李國瑞,陳卓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高海,董硯秋,郭巍
病毒檢查、識別與手工清除方案/于本成,慕東周
新技術下的網絡安全/陳君霖
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探究/方獻梅,高曉波
論Java技術的未來與發展/張博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信息處理/耿巖,董硯秋,郭巍
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卜澤艷
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1協議/程林
光網絡發展 應對新業務需加快智能化
移動無線通信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解析無線網絡弊病 化解無線安全威脅
娛樂也要安全 剔除電影中暗藏的木馬
關閉系統端口 拒絕黑客入侵
增強企業網絡安全性的簡單方法
防火墻選購必讀
漫談Windows 7對固態硬盤的優化
小心:你的文件正在被迅雷“盜竊”!
U盤安裝Windows 7的方法
5種現象預示硬盤將要出現故障
用攝像頭做監控設備
哪種家庭網絡更適合你
第7期 總第258期
信息時代會計電算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陳穎
界面清新功能實用――搜狗輸入法4.2新功能體驗
IPTV的勝利 三網融合發展夢想照進現實
淺議計算機犯罪的幾個問題/蔡曉蓮
無線局域網安全性淺析與防范/陳濤,陳綿獻,周超,許江龍
克隆是首選 批量安裝系統有妙招/涂天劍
論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分布化、綜合化和動態化/劉景福,劉洋
多媒體觸摸屏查詢系統在校園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袁向英
基于Hilbert-Huang變換的非平穩隨機信號處理/王海濤,宋藝
輕松明白網絡IP地址以及子網劃分問題/程林
土地資源執法監察監管平臺的設計研究/劉峰,劉國華
如何建設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王譯
遼寧省12000二維電子地圖的制作及應用/忻欣
TCP/IP協議的安全性分析/張霞
財政系統網絡信息安全建設淺析/劉暉
基于免疫的入侵防御模型研究/陶晶
淺析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周萍
常見路由器測試的類型和方法
拒絕木馬入侵 四大絕招來防護
美國專利的特點及其檢索/孫蔚
使用pathping分析網絡連通情況和性能/平
自動交換光網絡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構建視頻會議系統技術之IP網絡/趙日峰,趙飛
玩轉QQ信箱:發出去的郵件也能收回
讓局域網網絡設備遠離非法共享
掉線不愁 ADSL掉線疑難雜癥逐個揭秘
教你用QQ輕松截取動態視頻圖像
讓QQ輕裝上陣 減少QQ占用的系統資源
確保Windows 7文件系統穩定兩則
Windows 7虛擬XP模式存在六大缺陷
C盤分區多大最好?高手給你建議
認準需求來選擇無線網絡設備
如何助企業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
無線網絡產品選購要點
惡意網站掛馬手段技術詳解析
啟動鼠標隱藏的功能
輕松架設無線網絡打印服務器
誤將Ghost分區恢復到整個硬盤怎么辦
解析4GB內存無法識別問題
第8期 總第259期
淺談連鎖經營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符蕾
無線網絡互訪故障的現象及應對技巧
沒有殺毒軟件如何讓系統百毒不侵
BT之后是電驢――網際快車3.0電驢功能實測
中國海油資金和預算管理系統/胡悅嘉
紅外攝像機概述及系統設計/
網絡防火墻安全訪問控制的實現/邵學海
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的探討與實踐/李慶新
離線編程系統研究/張春斌
從一例循環程序談C語言的學習/趙俊玲
無線局域網穩定性淺析與舉措/許江龍,陳濤,陳綿獻,周超
Linux下共享寬帶上網/徐波
學生機房常見故障分析與排查/涂天劍
RFID安全解決方案研究/項東吉,趙楠
Packet Tracer模擬器在計算機網絡理論教學中的應用/郭忠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楊龍月,宋輝,烏小茜
一個密碼暴力破解系統的設計/郭鳳宇,錢怡
淺論數據倉庫技術/賴小平
簽名體制的研究及應用/姜樺,郭永利
思科網絡設備密碼恢復研究與實踐/王峰
博客網站使用報告/黃敏
應用Excel實現成績統計與試卷分析/陳智勇,王海娥
主動紅外探測監控器的有效性驗證/劉越
政府辦公系統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趙日峰,趙飛
醫院信息系統內網安全技術研究/胡曉捷
Linux服務器群集在校園網絡中的應用/樊蓬
淺談商業銀行小額支付系統框架及賬務處理/周斌
淺析校園網站安全的幾點看法/于瀛軍
數據遷移技術在房產產權交易系統中的應用/呂開宇
網絡通用在線考試系統研究與設計/方獻梅,高曉波
工作流信息圖示方法的設計與實現/杜梅,周傳生
雙向轉發檢測 診斷路由器日常轉發故障
解析如何評估并且部署Web應用防火墻
了解基本測試命令 輕松應對家庭網絡故障
如何更好享受網絡 3G無線上網小指南
幾種防范網站被掛馬的方法
教你安全專家常用的漏洞分析方法
八種加密方法保護光盤數據不被盜竊
劣質電源對系統的殺傷力不容忽視
第9期 總第260期
房產行業績效考核信息系統設計方案/呂開宇
電纜受損 MSN服務中斷?UC幫你忙!
普通視頻轉手機視頻――QQ影音截取轉換兩步走
詳解Google Voice美國全境電話免費打
QQ旋風邊下邊播
虛擬現實技術在輔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劉世彬,劉興彥
基于網格的教育資源共享的研究/孫寧,劉丹
中國海油公文一體化系統/胡悅嘉
Web服務的狀態管理技術及其應用模式/盧守東,劉聲田
信息化條件下炮兵訓練模擬的基本內涵/劉興彥,劉世彬
決戰2010!四款最熱殺毒軟件2010版橫評
軟件侵權及保護措施分析/李健
網絡安全管理 先從入侵信息收集開始
連鎖超市有“神眼” 安防管理齊提升
潛伏定時炸彈 邊界網關協議不可忽略
遭遇掛馬網站應該如何處理?
找回因錯誤分區或GHOST后丟失的數據
Web內容安全過濾 需注重多層次管理
智能化管理網絡 讓管理員工作更省心
路由器上網行為管理功能淺談
如何讓你的網站更有可閱性?
基于多agent的電子商務應用/夏勇,金衛健,田華
思科Pix防火墻、ACS服務器組建VPN/王峰
交換機發生errdisable故障怎么辦?/吳小蓉
無線網絡新時代 802.11協議全接觸
正確選擇多WAN路由器的六大關鍵問題
無線網絡斷網修復技巧
重視網絡安全 實測無線路由器安全功能
本地連接中“修復”功能實用兩例
解決無線上網死角的策略
DVD淘汰后,我們該何去何從?
解密“高清播放器”
巧妙利用三招保護局域網中的IP地址
C盤系統壞了,但數據都在C盤里怎么辦?
購買主板幾個最先考慮的條件
啟用自然語言提高Vista系統搜索效率
驅動器頁面文件大小的總數為何總是0?
Windows 7安裝方法及原理
關于系統還原軟件的一些誤導宣傳
第10期 總第261期
用公共網絡高效運作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劉偉,馬建羽
進一步加強非現場審計工作的思考/崔凱
上的不是網站是QQ――網頁版QQ評測
拼音輸入法詞庫廣度及選詞精度全測試
我國物聯網標準形成 未來實現智能家電
國內免費網盤多參數橫向評測
電子商務安全性淺析與探索/趙永堅,何樹華,周超,黃海
基于Domino的辦公平臺Web應用改造/胡悅嘉
3G通信技術在移動圖書館中的應用/呂英
細分行業門戶網站的生存模式探索/蔣超,彭位增
網絡技術中的信息可視化研究/劉世彬,包雪峰,劉央瑞,劉興彥,張健
智能化校園前期規劃應注意的若干問題/徐波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信息資源共享規范的研究/姬有印,任軍,陳國棟
NS2在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程立,張浩軍,王珂
基站網絡優化受理系統研究與設計/施媛
針對視頻流量的網絡優化解決方案/王峰
嵌入式軟件測試工具LOGISCOPE/郭群
政府門戶網站流量分析與診斷系統的功能運用/趙睿
淺談網站建設項目管理的方法/劉曉知
非線性編輯局域網文件安全上傳管理系統的設計/項海飛
IBM NAS N5200系統的部署與應用/王銳
Web課件設計中的人因學因素/王麗莉
網絡化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分析/孫小英
移動存儲介質在政務內網中的安全使用/王鋒
基于RDF的資源描述與共享方法的研究/蘇天醒,范春曉,鄒俊偉,吳岳新
搞好信息網絡基礎管理工作淺析/衛徐剛,王峰,張靜,相榮娜,馮永紅
網絡課程的教學交互設計探究/強麟
淺析化學實驗分析結果在互聯網上的共享使用/高幸
緊急恢復受損的Windows系統
Windows 7中絕對不能關閉的10個服務
教你十二個奇妙的WinRAR另類技巧
延長硬盤壽命!――磁盤碎片整理工具推薦
識別病毒文件的四個非常不錯的方法
輕松使用組策略限制磁盤文件的訪問
系統優化 20秒快速完成XP的啟動
用注冊表優化NTFS 提升電腦性能
關閉常見木馬和未授權控制軟件的方法
Windows XP無需升級Windows 7的五大理由
在Excel表格中鮮為人知的照相機功能
第11期 總第262期
淺析會計信息化發展/韓延風
QQ 2010細節完全體驗
谷歌金山詞霸2.0 進入寫作翻譯時代
邊下邊播 統籌帶寬――迅雷看看播放器新版解析
PDF文檔處理 Foxit Phantom新體驗
QQ影音1.6嘗鮮 歌詞功能闡述簡約之美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蔣秀蓮,劉凱
一種WAP分頁顯示方案的設計與實現/劉聲田,盧守東,劉忠強
表面工程信息服務平臺安全策略/彭位增,蔣超
電子文件的跨平臺集成管理與網絡化綜合利用/欒祿祥
網絡安全如何保障 整體聯動方案是關鍵
網站Access數據庫安全性的幾點技術探討/石紅春
高校多媒體語音室的規劃與管理/李洪民
企業信息安全研究/劉麗然,蘇成
網絡教學資源整合模式探析/韓建彬
11款極酷Chrome瀏覽器插件推薦
無線時代來臨 802.11n尚待企業考量
普通用戶也能給QQ網絡硬盤加密
對付惡意網站詭計的必殺絕招
搜狗瀏覽器1.4正式版評測
使用命令提示符 強制結束惡意系統進程
迅雷下載到99%不動了怎么辦?教你曲線救下載
利用Google給自己的網站加上投票功能
為你揭開Photoshop中隱藏的快捷鍵
揭秘Windows 7至關重要的隱藏分區
Windows 7各版本詳細功能對比
Windows 7庫使用技巧:把文件收藏起來
多系統共用字體信息小技巧
殺毒軟件能解決互聯網安全問題嗎?
Word文檔快速保存與完全保存的區別
教你在Word中統計文章字數的方法
讓Word表格任意縱橫的實用方法
將PowerPoint文檔轉換為Word文檔
有備無患防泄密 將U盤設置為只讀方式
禁止私密文件被人拷貝
挖掘Cookies背后的安全隱患
無聊又危險:用惡意網址探QQ隱身好友
怎樣建立和刪除系統隱藏賬號
讓Windows XP不再出現內存讀寫錯誤
第12期 總第263期
關于加強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思考/胡友斌,沈昊
稅企的“動車族”――便捷的網上申報/高永梅,劉長勇
高性價比!2009年最好的家用卡片機盤點
Android漸成氣候,Gphone星火燎原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策略及目標/趙凱
網絡實名制應當緩行/張祖喬,李娟
淺談網絡視頻廣播技術/王家樂
淺淡制藥生產企業網絡系統的建設/陳琦
多臺電腦的管理及維護/姜陽,張軍
基于狀態的包過濾規則在網絡中的應用/王宏濱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朱 俊
API函數在計算中英文混合字符串長中度的應用/王玉賢,趙輝
機床溜板運動精度光電系統設計/白雪,付生力
氣動模切壓痕機的控制系統設計/孟繁斌,王冠五
玻璃板自動裝箱機控制系統設計/湯淼,齊濟源
淺談虛擬化工作原理
用戶怎樣選擇虛擬化解決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技術與分區的本質區別
勁熱排行 近期最受關注服務器導航
打造企業無線辦公 精品無線網卡推薦
無線路由器ARP攻擊故障排除技巧
一步步教你搭建無線局域網
網上辦公新體驗――看百會在線Office能否讓你告別微軟
一分鐘,你就能成為《網絡與信息》的封面明星!
10招讓你馬上成為Word文檔編輯高手
史上最牛輸入法?――搜狗云輸入法體驗
快速找回丟失了的QQ好友
木馬清理王:遠離木馬的強力保障
打開U盤的最安全方法
兩款U盤病毒專殺工具
Windows 7 給了用戶多少升級的理由?
你的電腦能不能升級Windows7,請“升級顧問”來幫忙
關于Windows7的用戶賬戶控制(UAC)的全解析/馬良緣
專家解答Windows 7安全問題
三個細節體現出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
搶奪Windows7專利 讓XP也玩自動換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