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流浪動物的影響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被飼主棄養
因為據科學調查統計75%以上的流浪動物是由于認為拋棄產生的,而隨著寵物動物數量的迅速擴增,必然導致北京市內流浪動物的迅猛增加。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居住環境發生變化之后,許多人在離開時也拋棄了自己的寵物,而這是流浪狗數量迅速增加的最直接原因。不再被需要,所以被拋棄,農民上樓后不再需要看家護院,養狗的費用卻會有明顯增加,很容易做出拋棄動物的決定。
二、流浪動物的自然繁殖
除了人為棄養,流浪動物的自然繁殖也是一個流浪動物數量龐大的重要原因就是流浪動物無意識的繁殖。每每經過夏季,就到達了流浪動物數量的高峰期。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的統計,全世界大概有5億只流浪狗和散養的狗和大致同樣數量的流浪貓(WHO數據顯示,其中流浪狗大概2億只),而這些主要源于主人的棄養。貓和狗又都有著較高的繁殖率,一只未絕育的成年母貓每年可以生三胎,每胎3-5只。一只母貓3年就可以產下超過40只小貓。即使成活率不高,依然可以使流浪貓的N群迅速壯大。他們無意識的繁殖,也是造成流浪動物增多的重要原因。
三、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我國政府沒有設置專門的流浪動物收容所。我國至今沒有一部保護動物福利的總括性法律。由于流浪動物數量大,增長過快,相應的法律措施和具體動物管理機構又沒有跟上,導致流浪動物問題越來越嚴重。
2 流浪動物的危害
一、傳播狂犬病的衛生隱患
狂犬病毒通過神經系統傳播,死亡率近乎100%人若被帶有病毒的動物咬傷或皮膚外傷處接觸帶有病毒的動物都有可能被感染。
二、隨意穿行道路,干擾交通秩序
在我國因避讓流浪動物引發大量的交通事故,甚至在香港還發生過為躲避流浪狗而導致38輛汽車連續相撞的惡性事故。
三、流浪動物的病菌攜帶
流浪動物因為自身環境所限,經常穿梭在垃圾堆等病菌極度容易滋生的地方,本身也不具備清潔條件,極易感染和攜帶寄生蟲。
四、影響市容市貌
在北京逐步進入國際化大都市的同時,市區里公園中、馬路上、市郊周圍經常看得到流浪動物的身影,這本身就和構建國際化大都市的理念不符,特別影響了整個城市的形象。
五、對居住地生態的影響
有的,貓咪看似嬌小可愛但情況并非如此,貓,特別是無主貓(流浪貓、野貓、散養的牧場貓)是野生動物的頭號敵人。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14億~37億鳥類、69億~207億哺乳動物死于無主貓和家貓的捕殺,其中多數死亡是無主貓導致的。
六、對人民精神文化的侵害
在治理流浪動物的時候,政府及其動物監管部門總會陷入一種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治理流浪動物手段過于粗暴強硬的話(如街頭直接撲殺、直接抓回條件極差的動物收容所、不恰當的安樂死、不恰當的節育措施等)會招致民眾反感不滿,因為我國是一個繼承儒家“仁”“愛”文化精髓的文化底蘊豐厚的國家,這本質上和我們的理念不和。一些撲殺流浪動物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對我國精神文化的一種侵害。但是另一方面政府放任不管任由其發展,又會造成諸多社會問題。
3 改善措施相關意見
一、法律法規方面
有人曾經說過,看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動物,就能看出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很多國家都制定了一套適合自己國情的小動物保護法。有法可依,對小動物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安身立命的大事,我們多么期盼,在中國,小動物保護法能早日出臺,小動物們的生活有所保障,避免更過類似虐貓、虐狗事件的發生。首先讓我們看看外國的一些關于小動物保護法規:
二、放開對民間動物保護機構的限制
給予一些經過認定的民間保護組織在政策上,經濟上給予優惠。這是一個對政府和人民都有利的事情,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更好的聚民力解決流浪動物帶來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可得到民眾多方面的支持,化解因處理流浪動物不當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推廣教化
在官方平臺,公益廣告方面幫助人們樹立一種理念,養動物是一生的事情,不要憑借一時沖動,要養就好好養,考慮清楚,沒條件能力就不要考慮養寵物。
參考文獻
[1]周丹.與流浪動物共同期待[J].寵物世界.2008(9).
篇2
流浪動物包括:丟失,被搶奪、騙走、遺棄,被當做撲殺、捕殺、虐待殘害目標的動物。
各地組織以各自方法方式為流浪動物做以下事宜:
1 建立 庇護所,基地 ,領養中心,給流浪動物一個棲息之地,給愛動物之人一個渠道。
需要的資金、物資、義工等各自籌備,充分利用網絡,必要時聯合集體的力量。
流浪動物信息的處理、救助、安置及后續必須流程統一,嚴格執行,具體根據各地情況的不同酌情處理。
領養制度的完善。
2 關于流浪動物的科普宣傳。
號召社會上更多人學會愛護動物,幫助或加入我們。資料收集齊全,不斷補充整理,所有組織保持進度一致。
開展 “我愛它” 活動:與自己心愛的動物合影并照片,并影響帶動身邊的人一同參與。
社會名人的合影將有更大號召力。
開展 “小動物世界”活動:在社區、學校等地開展,進行小動物科普宣傳。
了解小動物。
怎樣與小動物接觸,相處。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主人。
領養代替購買。抵制寵物繁殖產業。
不吃伴侶動物。
不喜歡也不要迫害。反虐待動物。
舉手之勞,拯救一個生命。拒絕冷漠。
開展“小動物幼兒園”活動:教育小動物社會化,提高領養、不遺棄成功率,幸福終身。
篇3
《侵權責任法》第82條規定: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由此可見,我國侵權法上認定的流浪動物范圍包括:遺棄、逃逸的動物。但這是否能準確定義流浪動物的范圍呢?
對流浪動物的一般定義便是無人飼養、無人管制約束而在城市或農村游蕩的動物。由于侵權法上動物致人損害包含飼養動物致人損害(《侵權責任法》第78條)和野生動物致人損害,流浪動物致人損害當與這兩者相區別方有存在的意義。因,筆者認為,對侵權法上流浪動物致人損害中的"流浪動物"認定必須符合下列三個要件:其一,此動物必須無主或雖有主但公眾并不知曉,若公眾知曉某看似無家可歸的動物實際上為某人所有,而只是暫時放松對其的管制,則不能認定此動物為流浪動物;其二,此動物必須處于無人管束的流浪狀態;其三,此動物必須為可飼養的家畜或寵物,某些野生物種在人類社會不受管制的長期流浪(如一只長期居于鬧市垃圾處理區的狐貍)不能被視為侵權法意義上的流浪動物,對其致人損害的案件當以野生動物致人損害處理。至于此流浪動物或是基于原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意思被拋棄,或是因為自己逃逸、走失而無家可歸則在所不問。
因此,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第82 條用"遺棄、逃逸的動物"作替代流浪動物,顯然是不能完全涵蓋流浪動物的范圍。遺棄的動物僅指動物的原占有人基于放棄所有權或占有的意思而主動將其拋棄,逃逸的動物則僅指動物主動脫離原占有人的管制而逃逸,而該逃逸并不是動物的原占有人所希望的。而遺失的動物,既非遺棄也非逃逸,只因某些客觀原因而變為自然"無主"狀態,如可能在運輸途中由于門沒有栓好而丟失、走失或被盜走后脫離盜竊者的控制但無法回家。所以,流浪動物應當包括被遺棄、逃逸及遺失的家養寵物或家畜。
二、流浪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主體
(一)《侵權責任法》規定的責任承擔主體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82 條,流浪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主體當為原飼養人或管理人。飼養人是指享有對該動物的所有權,也即享有對該動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管理人則指雖不享有對該動物的所有權,但基于法律規定或者與飼養人之間的某種約定而對該動物享有占有和控制力的主體。[1]在一般情形下,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主體為飼養人或管理人,因為依據危險責任理論,飼養人或管理人實際控制且占有該動物,因此負有承擔該動物致人損害的風險以及該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肚謾嘭熑畏ā穼⒘骼藙游锵薅檫z棄、逃逸的動物,認為原飼養人或管理人應當合理管制自己所有的家養動物,而一旦家養動物因遺棄、逃逸處于自然狀態時,就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了潛在危險,由此造成的損害當由未能盡到合理管制義務的原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
然而,《侵權責任法》忽略了兩個問題:其一,流浪動物的范圍不僅僅包括遺棄、逃逸的動物,還應當包括因客觀原因遺失的動物,若此時飼養人或管理人對動物的遺失并無過錯,如動物被盜竊后遺失,一味要求原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似乎不合情理;其二,若家養動物變為流浪動物后又出現了新的喂養人,如公園內長期喂養流浪貓狗的愛心人士,其雖對外不承認自己為流浪動物的主人,但卻因長期的喂養關系而取得了對流浪動物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能力,此時這些臨時的喂養者比原飼養人更能影響流浪動物,再要求原飼養人承擔侵權責任反而與危險責任理論相悖,而喂養者是否能認定為流浪動物的管理人又因個案的不同而難以劃定標準。
(二)對責任承擔主體的一般性認定
如果將流浪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主體全部認定為原飼養人或管理人,的確有失偏頗。因此,應當結合具體的情形確定責任承擔主體。第一種情形,因原飼養人或管理人的過錯而導致家養動物轉變為流浪動物。第二種情形,原飼養人或管理人對家養動物轉變為流浪動物并無過錯。在此兩種情形下又應當分別考慮是否存在新飼養人或管理人以及臨時喂養人的情況。
1、因原飼養人或管理人的過錯而導致家養動物轉變為流浪動物
此種情形包含兩種可能性:一是指飼養人或管理人主動拋棄家養動物,放棄對該動物的所有權和占有,尤其是疾病的動物;二是指家養動物主動逃逸,飼養人或管理人事先未能采取措施防止動物逃逸,事后亦未能在能力范圍內及時找回逃逸的動物。對于前者,飼養人或管理人的此種拋棄是無效的,因為喪失控制與占有的動物處于危險狀態,將會對公共利益和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對于后者,飼養人或管理人未能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致使家養動物逃逸,也使公共利益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處于危險之中。因此,在此兩種情形下原飼養人或管理人都應當是最終的責任承擔者。但是原飼養人與管理人之間的責任又應如何分配?
(1)當飼養人和管理人為同一人時的責任承擔
有兩種情況:第一種,飼養人不僅是動物的所有權人而且還是該動物的實際控制人,此時毫無疑問責任主體為該飼養人。第二種,飼養人雇傭第三人對該動物進行喂養和控制,在此種情形下雖然該動物處于受雇人的實際控制下,但當該流浪動物致人損害時仍應由飼養人承擔。因為該受雇人對于受害人而言并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其只是占有輔助人。另外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第35 條的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所以此時也是由飼養人承擔責任。
(2)當飼養人和管理人不是同一人時的責任承擔
飼養人和管理人不為同一人,即飼養人和管理人是分離的,此時我們應當考察分離的具體原因來確定責任承擔主體。首先,當飼養人和管理人之間形成租賃法律關系時,雙方通過締結合同形成租賃法律關系而轉移了對該動物的實際控制權,此時的責任承擔主體為承租人也即管理人。[2]其次,當飼養人和管理人之間形成借用法律關系時,動物處于借用人的實際控制下,所以責任承擔主體為管理人。第三,當飼養人和管理人之間形成委托買賣法律關系時,雙方的委托買賣法律關系等價有償且此時動物處于受托方的實際控制下,所以責任承擔主體為管理人。第四,當飼養人和管理人之間形成保管法律關系時,此時管理人通過保管法律關系取得了對該動物的實際控制權,但需要分兩種情形:若為有償保管,則責任承擔者為管理人;若為無償保管則管理人只有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況下才承擔賠償責任,其他情形則由飼養人承擔。值得討論的是,法律對飼養人和管理人承擔責任的方式并沒有明確的規定。筆者認為,當飼養人和管理人不為同一人時,受害者有權向其中任意一人主張賠償,其中一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最終的責任承擔者追償。
2、飼養人或管理人對家養動物變為流浪動物并無過錯
(1)因侵權行為非法占有他人所有的動物,即侵權行為人以侵權行為如盜竊、搶奪等非法手段奪得他人的飼養動物。此時當動物致人傷害時,由于侵權行為人通過非法手段實際控制且占有動物,根據危險控制理論,應當由侵權行為人承擔責任。而原飼養人對該動物的權利,并不因非法占有人承擔該侵權責任而受到否定。
(2)家養動物主動逃逸,原飼養人或管理人已經在能力范圍內實施了補救措施,但仍未能阻止家養動物變為流浪動物。此種情形下,原飼養人或管理人已經盡到了必要的尋找義務,只因客觀原因而未找到。原飼養人或管理人既無法控制流浪動物,亦對動物逃逸不存在過錯,不可能要求其承擔動物侵權,可以適用一般動物致人損害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3],同時,基于公平原則,可以由原飼養人或管理人對受害者作適當的補償。
3、流浪動物喂養人的責任承擔
流浪動物的喂養人僅出于愛心喂養動物,與原飼養人之間并未形成無因管理的法律關系。喂養人只是出于愛心而對流浪動物進行了喂養,并沒有想占有的意思也沒有意圖或者實際獲得利益。當發生動物侵害時,不應當由喂養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但由于喂養人的故意或過失導致動物侵權時,喂養人應當對動物侵權承擔責任。如喂養人在人員聚集的地方喂養,使得流浪動物聚集并造成他人損害,此時喂養人的這種喂養行為對聚集在此處的人員形成了一定的危險性,理應負有臨時的管理責任,所以在此種情況下喂養人應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4]又如喂養人由于長期對流浪動物喂養,實際上對此動物已經有了控制能力,成為實際上的管理人,那此時便應認為其已經取得了動物實際管理人的地位,應當對損害承擔責任。至于責任的大小應當視情形而定:若原飼養人或管理人或他人(如盜竊者)對流浪動物的成因存在過錯,則其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三、流浪動物致人損害的特殊責任主體
(一)安全保障義務人作為責任主體
當流浪動物在小區內傷害業主時,由于物業公司與業主簽訂有物業服務合同,物業公司對于業主的安全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是安全保障義務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7 條之規定,當流浪動物進入小區后,物業公司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其進入或者將其驅趕出小區,或者向有關流浪狗管理部門報告。如果物業公司未盡相關安全保障義務,對此動物侵害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5]此時,物業公司只是承擔補充責任,最終的責任承擔主體依然是原飼養人或管理人。
(二)流浪動物的管理部門作為責任主體
流浪動物在小區內傷害業主時,受害者可以請求物業管理公司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但是如果該動物侵害發生在物業公司的安全保障范圍外,那么動物侵權責任該由誰來承擔?流浪動物管理部門,作為不特定人群飼養動物的行政主管機關,是否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對相關案件皆持否定意見,認為流浪動物管理部門僅負有行政法上的管理職責,并不對受害者所受的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是,筆者認為,雖然流浪動物管理部門對動物侵權不存在過錯,也無法或者不能控制動物的行為,但流浪動物管理部門負有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免受流浪動物侵害的義務。因此,當發生相關動物侵權時,流浪動物管理部門可以給予相關補償,最終的責任承擔者依然是原飼養人或管理人。
(三)受害人作為責任主體
《侵權責任法》第78 條規定了動物侵權的免責事由,即損害是由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時,飼養人或管理人不承擔或減輕承擔責任,不承擔或減輕承擔的部分則由受害人承擔。
(四)第三人作為責任主體
依據《侵權責任法》第83 條之規定,如果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流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擔責任,也可以要求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但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要求追償。此時第三人是最終的責任承擔者。
參考文獻:
[1]鐘垂紅.流浪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D].年西南政法大學,2011.
[2]鄒仰松.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責任主體辨析[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4).
[3]程嘯.侵權責任法[M].法律出版社,2011:500.
篇4
一、流浪動物傷人的原因
近幾年在各個角落里,出現了許多的流浪貓和流浪狗,它們聚集在一起,棲居在某個無主的房屋、垃圾箱、社會公用設施中,成群結隊地尋覓食物,也在不斷地繁殖。這些流浪動物影響到市容市貌,威脅社會環境衛生,更令我們害怕的是這些流浪動物也危及了人的生命健康。造成現在街頭巷尾流浪動物傷人的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有如下兩點:
(一)飼養動物的主人隨心所欲,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法律責任意識。一些人沒有責任心,由于生活條件變化,不能獲得比較好的住房和居住的生活條件,也可能是孩子不喜歡這個寵物了,不再允許家里飼養動物,而遺棄這個動物,還有可能是不能承擔不起動物登記、防疫的費用。無論何種原因,都是動物主人沒有責任心的表現,是對社會不承擔法律后果的表現。
(二)行政機關對于動物管理力度不夠。雖然各地方都制定了關于管理動物防疫的規章制度,但實際執行卻很困難。政府缺乏管理家庭飼養動物的一整套的執法體制,導致了在這一方面處于無秩序狀態。正是行政機關沒有懲罰和管理措施,導致遺棄動物的人無所畏懼。一些人也不管從哪里抱來的動物就當寵物養,行政部門不會主動上門登記檢查,他們更不會主動地到動物防疫部門去檢查,一旦發現寵物瘋了就遺棄,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不安全因素。市場上很多動物沒有經過檢查,也沒打過防疫針,市場交易也很簡單,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
二、遺棄動物傷人的法律規定
法律雖有明確規定,但賠償難以實現?!睹穹ㄍ▌t》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于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于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將于2010年7月正式施行的《侵權責任法》第十章第八十二條規定:“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分析這兩部法律條文我們會發現,對于動物傷人應當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對于被遺棄、逃逸的動物雖然已經脫離了原主人的控制,一旦給造成損害,原主人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法律條文規定得很明確,可是流浪動物傷人后,我們很難找到原主人或者是飼養人,這樣的官司是只有原告,而找不到被告,而《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訴訟必須有明確的被告,否則不予立案,訴訟不能成立。法律條文明確而具體,卻在實踐中很難適用,失去了立法的意義,違背了立法者的初衷。
三、解決流浪動物傷人的賠償的建議
盡管《侵權責任法》對于流浪動物傷人的賠償主體作出了規定,但目前在我國很難找到原動物飼養人,法律的規定失去了它應用的效用,并不能解決實際的損害賠償問題。
(一)行政機關必須對動物進行信息管理和防疫。為防止飼養動物主人心存僥幸,對遺棄動物和非由第三人故意使得動物逃逸的情況,一經查出就給予處罰,并且賠償因此所給他人及公共利益的損害。現今我國的動物信息管理并不規范,許多動物丟了也很難找,只能貼出的體態、特征、種類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采取電子芯片的方式,將動物身上的芯片信息輸入電腦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動物的主人和動物的一切相關信息,我國應該學習吸收先進技術。對于找不到主人的流浪動物,行政機關必須采取措施,以履行管理公共事務的管理職能,保護社會正常秩序的運行。對于沒有惡疾的無主的動物應該統一安排在流浪動物收容所,以待想養寵物的人來領養,費用應從行政機關對飼養動物主人收取的信息管理和防疫費用中支出;對于瘋狗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流浪動物,沒有爭議的是擊斃。
(二)流浪動物傷人責任應分段。流浪動物傷人,本是遺棄動物主人的責任,但如果找不到原主人,在現代社會當這種社會現象危及人身權時,政府就有義務承擔教化和治理的義務,因流浪動物傷人的法律賠償責任此應分清責任階段。如果主人故意遺棄、放走動物以造成傷害的,受害人可以在行政機關的幫助下,查找動物原主人,要求損害賠償;對于已被收容的動物傷害或者經查動物并未進行信息登記找不到主人,應該行政機關要求賠償。雖然分段的法律責任隸屬于不同部門的法律,前者屬于民法的范籌,后者則歸類于行政法,但這樣的責任區分有利于受害人權利的維護。既可以增強動物主人社會責任心,又可以保障社會環境的安定,最大的益處就是能夠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三)受害人及近親屬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肚謾嘭熑畏ā返?2條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是首次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可以要求精神賠償。在流浪動物傷人的事件中,以瘋狗咬人為多。按照我國目前的家庭結構和社會關系來看,一個家庭一旦遇到嚴重的傷人事件就會遭到巨大的精神打擊,精神損害賠償也能撫慰受害人近親屬。因此,當被動物咬傷嚴重時,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總之,各地區家庭飼養的動物越來越多,街道也出現了成群的流浪動物,如果對這種現象不加以重視,悲劇將不會停止上演,與此同時,安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也不能保障。只有認真履行行政機關的管理職責,對造成流浪動物傷害的原主人進行有效的登記,才能保證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篇5
筆者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十章關于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的相關規定得以適用的前提是,該致害動物屬于飼養動物,即為有固定的管理人或飼養人看管飼養,那么其飼養動物之人損害之責任的可能承擔主體為飼養人或者管理人。這里就涉及到如何理解“管理人”這個概念?《德國民法典》第834條中規定,即“以合同為動物占有人承擔動物看管的實施的人”應承擔動物損害的侵權責任。從法條不難推斷出管理人承擔管理飼養動物義務的基礎是飼養人與管理人之間所訂立的合同,該合同的性質可以是借用合同、委托合同、保管合同、租賃合同或其他合同。在我國,根據參與立法的人士的解釋,管理人應指實際控制和管束動物的人,管理人對動物不享有所有權,而只是根據某種法律關系直接占有和控制動物。那么投喂者是否屬于飼養人這個范疇便是其應否承擔損害責任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應分以下三種情況去確定投喂者的責任承擔問題:第一種情況,投喂者將小區里流動的特定流浪貓帶回家,進行定時定點的喂食,之后再放其在戶外活動。這種行為已然在事實上形成了一種投喂者對于流浪貓的占有,即投喂者已經成為了該流浪貓的新主人、新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此時該投喂者已經取代了該流浪貓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地位,并對該流浪貓具有了一定占有的意思和事實上的管領和控制。此時如果發生該流浪貓傷人的事實,則應由該新的飼養人承擔相應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第二種情況,投喂者沒有把流浪貓帶回家,只是在小區內公共區域對某特定流浪貓進行長期定時定點的喂食。在此種情況下,相對于流浪貓來說,其實投喂者已具備了一種事實上的準飼養人的身份,但這和上述第一種情況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投喂者這種定時定點對某特定流浪貓喂食的行為會導致該流浪貓對這種行為形成一種生活習慣。流浪貓本身具有人身攻擊性和不易控制性,它本身就是一種危險源,投喂者的行為導致了小區內公共區域中這種危險可能性的增加,該投喂者應對此種危險后果有一定的預見,并應采取相應的積極的措施以防止這種危險的發生。否則,如果發生流浪貓傷人事件,根據《侵權責任法》的一般侵權行為構成理論,該投喂者則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因其不合理的先行行為引起了小區公共區域不合理的危險性的增加。第三種情況,投喂者非長期定時定點地喂食某特定流浪貓,只是對小區的流浪貓進行偶爾的非定時定點的投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發生流浪貓傷人事件,該投喂者對被害人的損害結果應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時,該投喂者的行為既不構成一般侵權,也不屬于特殊侵權行為?!氨本┝骼素垈税浮敝袉膛康男袨榧词菍儆诘谌N情況。喬女士只是出于愛心對小區里的流浪貓進行偶爾投喂,她并沒有將某一只或幾只流浪貓帶回家收養予以占有,未形成新的飼養人關系;也沒有在小區內公共區域定時定點的喂食某特定流浪貓。她的愛心投喂行為并不構成《侵權責任法》中的特殊侵權行為或一般侵權行為。因此,即使發生小區流浪貓傷人事件,喬女士也不應該對被害人所受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所以筆者對該案一審和二審的判決都不予認同。
三、其他可能的責任主體分析
其實,當我們在分析小區流浪貓傷人之責任承擔主體的時候,不可忽視小區物業公司的責任問題。為了保護小區業主的合法權益,小區物業公司應當認真履行物業服務合同中的小區環境管理義務和安保義務,盡職管理好小區內的公共部分,當然也包括小區內的流浪動物。如果該物業公司沒有盡職履行義務,根據國務院出臺的《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該物業公司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種責任可以是違反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同時,因為物業服務企業作為公共場合的管理人,所以小區業主也可以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7條的相關規定,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現實生活中,存在一種情形,即對流浪貓傷人的損害結果既沒有被侵權人的主觀過錯,又沒有投喂者侵權行為,此時我們可以把視線轉移到物業服務企業上來。物業服務企業與小區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簽訂的服務合同通常都會包含保障小區環境清潔衛生和安全的相關條款。物業服務企業應保證小區內不受流浪貓的騷擾,小區的清潔衛生不因流浪貓的隨地大小便和翻找垃圾箱而遭到破壞,小區內不應放任流浪貓傷人這種不合理的危險性的存在。
篇6
篇7
熱愛小動物的音樂老師小霞說:“現在,有的居民竟然故意用填了老鼠藥或過期藥片的魚去喂流浪貓狗,真是殘忍。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動物死了,它們的尸體腐爛后會有大量寄生蟲或其他病菌滲入泥土或流入下水道,最后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1996年,西安動物園一只日本贈送的雌性長頸鹿因誤食游人投喂的塑料袋造成胃堵塞而死亡,死時腹內尚有一胎兒未出世。南京某動物園的雌性長頸鹿也有同樣的遭遇,在其死后被解剖時發現,除了一未出世的胎兒,它的胃里還雜有塑料袋、鐵絲、電線、玻璃等物。1997年3月27日,上海動物園的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豹客死柳州,而這是當時一個星期內慘死在柳州柳俁動物園內的第2只海豹。解剖后發現,海豹胃內有10多個塑料袋和石頭、鐵釘、牙簽等物。
人們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逐漸追求起了涉及各種動物的花樣繁多的活吃方法。為了“新鮮”,人們在魚尚未停止呼吸的時候頻舉筷箸、在猴子的慘叫聲中將滾水澆入它的腦殼中品嘗所謂的美味,更有甚者,將活驢身上的部位劃區供食客點選,選定后用開水把該部位的肉燙熟后當場片肉食用……
就在每天都有鮮活生命在杯盤交錯間被人們吞下的城市――廣州,據當地人透露,廣州街上流浪狗之所以近乎絕跡,就是因為它們中的大部分在檢疫部門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酒店烹制后端上了餐桌,究竟流浪狗是否染病只有視人們食用之后的健康狀況而定了。
人類的自我救贖
人類對動物不友好的行為已經開始造成負面的影響。《動物世界》報道,在印度一些森林周邊的城市頻繁發生人類被大象攻擊事件,居民陷入恐慌。專門從事研究人象關系的專家經過調研后得出結論:長久以來,人類為象牙而大量捕殺大象,致使親眼目睹同類被捕殺的大象心懷恐懼甚至絕望,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其后果就是大象變得十分好斗。南部非洲兩個國家有50余頭河馬突然死亡,行兇者就是素常性情溫順的大象。研究證實,攻擊人類的大象大多是父母被獵殺的“孤兒”。
上海著名的流浪貓收容者多姿融,因領養了300只流浪貓而受到房東和鄰居的責難,甚至許多貓還被無故打死,迫使她最后不得不離開上海。就是如此“不完美”的動物保護現實,已經對人類的心理健康構成了威脅:一些愛心人士開始出現如冷漠、孤僻、壓抑情感、物質濫用(吸毒,過量飲酒等)、不注重衛生,以及情緒爆發等繼發性創傷性壓力失調的癥狀,專家稱其為“同情疲勞”。2005年,北京動物保護者王培疑因難忍殘害動物暴行跳樓自殺,引起人們對身處逆境的動物保護者心理健康的關注。
有機構研究表明,從事關懷他人(包括動物)工作的人是高強度同情疲勞問題的載體。每天,工作者們在持續出現令人傷心和感情波動的環境里努力嘗試正常地工作,對那些熱情關心公益事業的人來說,任務是如此重要卻又如此艱巨,它可以推動及影響社會朝積極的方面變化。
如何對待動物,不僅涉及到了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更深層的則是波及到了整個社會的道德層面。1866年,美國駐俄公使伯格因在駐俄期間,目睹馬夫毒打馬而感到痛苦萬分,回到紐約后開始呼吁反對虐待動物。他認為,殘酷地對待活著的動物,會使人道德墮落,并變得野蠻起來。而一個民族若不能阻止其成員殘酷對待動物,也將面臨危及自身和文明衰落的危險。
虐貓視頻事件中,施虐者在憤怒的網民的壓力下最終道歉,這當然是社會道德的進步,但之后被虐致殘的動物卻并未有減少的跡象。
社會已然關注
長期關注動物生活質量的眾多愛心人士成立了以保護動物、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利和不受虐待的權利,以及改善和提高小動物的生存條件、飼養水平為宗旨的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通過對被遺棄、虐待和流浪的貓狗等伴侶動物進行救助與領養中轉,讓它們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不受病害的自由、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表達其正常行為的自由”。
近年來,該協會仍不斷收到那些遭遺棄、被虐致殘的動物:被截去舌頭的“運兒”、被重擊昏死的“黑子”、渾身流膿的可卡“羅奇”、雙目失明被拋棄荒郊的“丟丟”、被主人棄置于醫院的“豆豆”、被摩托車軋傷臀部的小貓“摩拉”、兩眼全瞎的白貓“阿霞”、命懸一線的獼猴“蒼蒼”……
成立至今,該協會共救護了300多條狗和300多只貓,還有鳥類、兔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等。目前,該協會的愛心教育基地還在呵護著400多條小生命。雖然曾得到趙樸初、、冰心等人的支持,雖然諸多愛心人士頻伸援手,但較之如此持久地、遠遠超過負荷地需要救護和收容的動物,所得援助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對此,田緣馴犬學校的“校長”張振林深有體會。
憑著早年的勤奮和智慧,商海中幾經沉浮的張振林在山西省城太原打拼了一份屬于自己的產業,但富足的生活他并沒有享受多久,2003年非典肆虐時一次機緣巧合,讓從小就喜歡小動物的張振林投身到了收養流浪貓、狗的事業中。在此之前,80多歲的老太太丁世英因其收養了80多只流浪貓而生活困頓,就多次得到張振林的資助。
“平均兩個月買一次貓糧,一次大概要花費兩三千塊錢”,雖有些積蓄,但張振林還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朋友為了不至于讓張振林在巨大的經濟壓力面前再受到良心的責問,即使見到在街上流浪的貓和狗,也會狠狠心不告訴他。
“不能像丁老師和動物保護協會一樣,必須走出一條良性發展的路來把收養流浪動物的事業做下去?!睆堈窳执蚨ㄖ饕?,投資百萬元在太原市陽曲縣將一家早已廢棄的洗煤廠改造后,開辦了專為家養寵物們提供服務的田緣馴犬學校,希望以此可以對流浪狗和流浪貓龐大的日常開支有所分擔,并保證在物價飛漲的壓力中仍可以繼續它們奔向“小康”的步伐,至少也要維持它們原來的生活水平?!拔野炎约旱募业锥佳荷狭?,為了它們,我和家人把自己的屋子騰出來讓給它們住,自己在附近租了房子照看。”如今,在張振林名下的大約有60多條狗,50只貓、“每天開銷挺大,缺什么就買唄,但究竟花了多少錢,從來也沒算過?!?/p>
馴犬學校選在遠離居民區的一處僻靜的所在,學校一進門右手邊上,是一排圈養著殘疾流浪狗的帶“陽臺”的小屋:一只獨眼的小狗和另一只臉被燒毀的金色狗兒,在原地快樂地追咬自己的尾巴,而旁邊的一支小狗兩條后腿只剩關節……
“養狗前一定要想好,不要只看到它們可愛、好玩就養,這背后需要你去花費時間、精力和感情。我新買的沙發扶手被咬爛了,但對小狗來說僅僅是磨牙、淘氣,新裝修的屋子,墻面和陽臺被貓抓的到處都是腳印,我非常生氣,但這些都是你必須要寬容的。無論怎樣,絕不能丟棄它們。對它們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它們把全部身心毫無保留地給你,一旦被丟棄,它們的心靈會遭受巨大傷害,有的狗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癥。生命并無貴賤等級之分,人與動物之間應該是平等的。”
要改變動物保護的現狀,僅靠民間的動物保護熱心人士的微薄之力和奔走呼吁,遠遠不夠。目前中國需要從法律層面上保證,像張振林這樣的愛心人士和動物保護協會這樣的民間非營利組織能經營下去,并通過一系列健全完善的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喚起科學、文明養護動物,至少不虐待動物的社會共識。
敦促立法保護動物福利
“一個文明的國家應該為保護動物不受虐待而設立人道的法律?!薄吨袊嗄陥蟆酚浾呙歼@樣寫道。幫助不會說話的動物不受虐待,同時也幫助人類提高德行,以法律的形式將促進動物福利改善的行為體制化、常態化,“并不是一時的多愁善感,而是嚴肅的道德、法律和政治議題”。
早在1809年,一位英國勛爵就在國會上提出提案,要求禁止虐待馬、豬、牛、羊等動物,遭到人們嘲笑。最終在1822年,世界上第一個反對虐待動物的法律才真正獲得通過,但該法律未將狗、貓和鳥類列入保護范圍。自1850年開始,法國、愛爾蘭、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和荷蘭等國先后通過了反虐待動物法案。美國通過的反虐待動物法案明確規定,禁止虐待所有動物,包括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這可謂是動物保護史上又一大進步。
“殘害和毀滅生命是不正確的,愛護和促進生命才是人的基本責任”。20世紀后期,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包括亞洲和拉美、非洲一些國家都已經制定了法律來保障動物的基本福利,禁止虐待和無故傷害動物。而德國國會更是將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寫入了憲法,這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吨袊嗄陥蟆酚浾呙紝懙溃骸斑@些法律成果是100多年來人類在道德、倫理方面的思考和進步,表達的是人對其他物種和生命的善意?!?/p>
篇8
篇9
1.抓捕 對于親近人的流浪貓可以給它一些食物,引誘它前來,逐漸接近后把它們抓到籠子里。如果是很有警惕性的流浪貓,一定不要強行抓捕,以免發生意外??梢月撓祫游锞戎M織,使用專用的誘捕籠將其抓獲。
2.絕育 流浪貓在期常常會有異常的舉動或叫聲,因而擾民。絕育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唯一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的方法。目前有些大中型城市已經有寵物醫院可以免費為流浪貓進行絕育手術,如果有流浪貓需要絕育,可以先聯系動物救助組織申請免費絕育名額。
一般會對已絕育的貓咪加以標記,標記的方法從以前剪去耳翼的側面一部份(三角形),演變成現今的剪去一邊耳尖的一小角。目前,標記與否及標記位置在國內仍沒有一定的共識,但標記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不認識該貓咪的民眾,在不靠近、不接觸、不捕捉的情況下,遠距離也可觀察出它是否已經做過絕育,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捕捉及手術。
3.放歸 在貓咪絕育后,把它們放回到社區內熟悉的環境中,定點喂食喂水。一般公貓在做完手術后當天就可以放歸,母貓則需要幾天的照顧。還可以聯系動物救助組織,為年幼或者適合家庭生活的貓咪尋找領養家庭。
通過以上方法,流浪貓的生活質量能得到相對地改善,流浪貓的數量也會逐漸遞減,其產生的社會問題(如流浪貓擾民、虐貓、食用貓肉等)也會逐漸減少。近年來在美歐有些TNR的團體,他們改稱CNR(捕捉、結扎、放回原處,Catch-Neuter-Return,簡稱CNR),他們認為用捕捉比誘捕好聽,放歸原處也比釋放更合適,這個稱呼的改變使字面的意義更接近實際,也更為人道。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救助貓咪的過程中,并非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要考慮到對周圍環境及其他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盡量做到不擾民、不破壞社區環境,有些事情須事先和居委會進行溝通,如安放貓窩、安放誘捕籠等,須先得到居委會的許可,否則一旦發生沖突,遭殃的往往是無辜的動物。另外一定要注意,對于那些無法給予它安定環境或家庭的貓咪,盡量不要特別親近它,最好在較遠處投食,畢竟對于那些仍然要在戶外求生存的流浪貓來說,讓它們保持一份對人類的戒心,會讓它們的生活更加安全。
如何接近受傷的貓咪?
當你在戶外遇到一只受傷的貓咪時,想要給予它幫助,首先就是要接近它,檢查它現在的狀態,帶它就醫及時接受治療。也可以描述給朋友或救助組織,向其求助。但應該如何正確有效接近它呢?
要想成功接近一只受傷的貓咪,必須時刻警惕貓咪的秘密武器――牙和爪子。一只貓咪在受傷的同時很可能也被嚇壞了,特別是貓咪被你逼在死角中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這時,你更要十分謹慎、緩慢地接近受傷貓咪。它很有可能會因為恐懼而發起攻擊,一定要注意觀察貓咪的狀態,包括眼神、姿態、聲音、動作等,正確地理解可以幫助你用適當有效的方式接近它。
?第1步:最好先用一段時間來彼此熟悉,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帶著食物或水去看它,跟它講話。等它見到你不會立刻跑開的時候,再以緩慢的動作慢慢接近貓咪,用使它安心平靜的聲音或輕柔的話語來安撫它的心情。
?第2步:繼續慢慢地靠近貓咪但并不接觸它。
?第3步:保持距離俯下身,蹲下來面對貓咪,在繼續與它輕柔講話的同時觀察貓咪的眼睛及身體語言。
A.如果此時貓咪瞪大雙眼,耳朵后背,并從喉嚨中發出低吼聲或嘶嘶聲,就不要試圖撫摸或抓它。稍稍退后一點兒,繼續用說話或喂食來熟悉彼此。
B.如果此時貓咪在發抖,身體蹲臥,蜷縮四肢,可以緩慢地嘗試撫摸來安撫它的心情。首先從頭連接背的部分開始,如果它允許你這樣做,可以輕抓貓咪的頭部和頸部其他的部分,再慢慢地抓撓耳朵,撫摸下頜,讓貓咪感到舒適,逐漸平靜安定下來。
?第4步:如果每次去看它,貓咪就會直接臥倒在你腳邊,肚皮朝上讓你撫摸,那么就可以考慮帶它回家了。
篇10
北京地區寵物犬的數量約為100多萬只,專家估測,全國目前飼養狗的總量為1億條。據成都市公安局的統計數據,2003年成都市內寵物犬數量為8萬多只,2008年初成都市內寵物犬數量猛增到90萬只。4年時間,寵物犬的數量增加了10倍。由此可推算成都每年的犬只數量增長率為驚人的80%以上。城市寵物犬數量急劇攀升,這或多或少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一部分人十分喜愛養狗,另一部分人厭惡或害怕各類犬只,擔心犬只會對家人造成安全威脅,也有很多人對犬只造成的糞便污染、噪音污染提出了抗議,也對可能的狂犬病的泛濫感到憂心忡忡。
如果犬只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社會可承受范圍,流浪狗的數量將迅猛上升。若眾多的流浪狗,政府和名間組織沒有能力將它們全部飼養在救濟中心,那么等待這些流浪狗的只能是被捕殺,這又是各類動物保護組織所不能接受的。但我國沒有專門針對寵物飼養管理的法律,相關配套性法規更是處于空白狀態,便必然由此引發諸多問題。本文以新西蘭養狗制度作為對比,以成都市養狗政策為例,提出我國犬只管理政策的一些改革建議。
一、新西蘭養犬法規
新西蘭,是一個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的國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新西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大洋洲最美麗的國家之一。新西蘭人非常愛狗,在四百多萬人口的新西蘭,有200多萬人在養狗,可見狗在新西蘭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新西蘭一大知名“拍照景點”就是行人牽著的寵物狗。在新西蘭狗不僅是被當成寵物,跟是被視為家庭成員之一。而新西蘭史上從未發生過狂犬病,所以在新西蘭是不用打狂犬疫苗的。新西蘭生態保護部門網站上明確指出,寵物狗可以帶入多數保護區公園允許進入的地段,但也要遵守一些規定和提示。
一般規定
在新西蘭養狗法律規定必須給狗注冊上狗牌,你需要在你的小狗滿3個月以前給它注冊狗牌;首先到City Council 網站上下載一個表格 叫做Application to register a dog,填寫完成后可以選擇郵寄或者在您的狗長居區域內的City Council服務中心申請注冊。每次注冊上牌的有效期為一年。注冊的費用根據狗的類型和大小來區分從60紐幣到160紐幣不等。成功付款以后都會得到一個Tag Prefencen (標簽) ,可以選擇圓形的或者超條形的橡膠狗牌,要一直戴在狗狗的項圈上,這是你的狗的身份證。狗牌注冊成功的兩個月內,需幫您的狗植入芯片。在新西蘭很多城市,狗主人可以通過很多途徑獲得注冊費用減免。
處罰措施
進行注冊之后,工作人員會給你一些常用的養狗須知。新西蘭寵物狗法案的處罰規定有33項之多,范圍包羅萬象,罰金從100紐幣到20000紐幣不等。根據寵物狗法案,“有潛在威脅的狗”指那些行為可能會對公眾安全造成危害的狗或一些在新西蘭限制飼養的狗。出現在公共場合時,這些狗必須戴嘴罩,不少地方政府還要求對這些狗做絕育手術。你沒有在規定時間給狗注冊狗牌,罰款300到3000紐。你若沒有給狗提供適當的照顧和關注,食物,水和住所,并提供充分的鍛煉,你可以被罰款300到5000紐幣。大型狗狗去公共場所沒有帶狗繩,可以被處罰500紐幣;狗主人必須妥善處理狗在公共場所留下的糞便,否則被處罰300紐幣;如果你的狗攻擊一個人或動物,你可以被罰款高達3000紐幣;若攻擊造成嚴重傷害或死亡,你可能會被罰款20000紐幣和或監禁長達三年,以此敦促寵物狗主人盡責養護。
二、成都市養犬規定
為加強養犬管理,維護市容環境和公共秩序,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依照規定,成都市五城區(包括高新區)內,藏獒、德國牧羊犬、土狗等22種大型犬、烈性犬被明令禁養。 截至2007年,成都市犬只數量大約有90萬只左右?!冻啥际叙B犬管理條例》實施一年來,在限養區登記的犬只數為40370只。
一般規定
按照規定,限養區內養犬戶每戶限養1只犬,盲人和肢體重殘人每人限養1只導盲犬或扶助犬。本市行政區域內實行犬只強制免疫制度。養犬人應當將犬只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取得資質的動物診療機構進行狂犬病等疾病的免疫,取得犬只免疫證明。個人申請養犬的,應當到飼養地的公安派出所辦理犬只登記,公安機關應當建立犬只登記電子檔案,《養犬登記證》有效期為1年。養犬人應當在養犬登記期限屆滿前30日內到公安派出所申請年檢。養犬人應當每年繳納犬只管理服務費。養犬人攜犬出戶,犬只需佩戴標志牌,將犬只裝入犬籠、犬袋或使用犬繩牽。犬主應及時清除犬只制造的糞便。犬只不得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車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
處罰措施
依照規定,犬只傷害他人的,養犬人應當立即將被傷害人送醫療衛生機構診治,先行墊付醫療費后,依法承擔責任。若不及時將被傷害人送診或不先行墊付醫療費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并可以對單位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可以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養犬人和動物診療機構發現犬只疑似患有狂犬病或者人畜共患傳染性疾病的,應當立即向動物防疫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并協助進行檢疫和無害化處理。若未及時報告疫情的,對單位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犬只亂叫擾民,養犬人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的,由公安機關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強制收容犬只;若養狗人不即時清除狗糞便,可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三、我國養犬存在的問題
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大城市逐漸也流行飼養寵物,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令市民頭痛的問題。最嚴重的當屬狂犬病,狂犬病在我國呈多發態勢,已被列為地方性流行病,犬病發病死亡人數高居世界第二。而感染犬仍然是我國狂犬病主要來源,占95%。發病犬傷人事故頻繁發生,犬狂犬病仍以高度散發為主,疫情難以控制。中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兩千人左右,狂犬病無有效治好的方法,病死率幾乎100%。2014年1-8月全國總計發病588例死亡536例,2015年1-8月今北京地區狂犬病已經死亡8人,傷了77人;廣東省2014年,狂犬病死亡數僅次于艾滋病、肺結核,居傳染病致死第三位。除了狂犬病,狗咬人事件也是層出不窮。成都每年處理的犬傷患者人數均在12萬多。成都市衛生局統計2011年上半年成都市處理犬傷患者59562例。杭州市疾控中心的統計在2013年杭州有約10萬起狗咬傷事件。2015年1月長沙大學生謝本宗在公園被郭某帶的兩只狗咬傷雙腿,郭某拒絕支付600元賠償金,雙方發生爭執,郭某對謝拳腳相向,致其頭部受傷嚴重而死亡。2013年5月27日早晨,遵義城區一位老人上山晨練時,被路邊兩條惡犬咬傷致死。2012年11月1日金華一個19月大的寶寶在家門口被一只大型犬一陣狂咬,血肉模糊的寶寶臉上縫了上百針。
我認為現在我國養犬存在以下4個問題:
1.沒有對工作犬完善的管理機制
現在工作犬越來越多,但卻沒有對其進行完善的管理。例如現在很多城市的公交和公共場所是不允許導盲犬進入的。
2.養犬過程的一些不良現象
個別養犬者不對自己的寵物加以適當的約束和管理,影響公共的生活環境。在溜犬時沒有及時處理犬只的排泄物,破壞公共環境;不給犬只戴狗鏈,驚嚇行人,甚至有寵物犬咬傷他人的現象;任由犬只亂吠,嚴重干擾他人休息,增加鄰里間的矛盾。
3.缺乏系統的檢疫管理
據統計,可由犬類傳染給人類的疾病多達幾十種,常見的、危害較大的有十余種,例如狂犬病,弓形體病,結核病等。部分養犬者未給自己的寵物進行必要的檢疫、接種疫苗,給社會造成了安全隱患。據調查,上海市近五年來,弓形蟲感染率達23%~28%,線蟲感染率達26%,犬瘟熱發病率超過15%。未進行檢疫的寵物犬很容易攜帶病毒、細菌和寄生蟲。
4.未對流浪犬進行統一的管理
我國未使用狗牌等可以區分家養犬和流浪犬的標志物,經常會出現家養犬和流浪犬混淆的情況。我國沒有對流浪犬進行統一的管理,而是任由其在街邊流浪。
四、解決的辦法
很多國家都有規范養狗的專門法,養狗前要先讀懂法律。顯然,在規范約束養狗方面,我們的立法已經滯后,僅有的一些法規和地方法,不但力度不夠,執法上往往也是“人性化”有余而嚴厲不足。一件狗咬人的尋常小事引發惡性命案,不文明養狗,又缺乏制度約束的情況下,各種的狗患,實際上就像“定時炸彈”。面對這些問題,政府管理部門曾經想簡單的利用高收費限制飼養。北京、深圳、天津、廣州、杭州等地曾制定犬登記費5000元,年審查費2000元。但實際上效果甚微,過高的辦證費,導致大量“黑狗”出現,反而不利于犬只的管理。近年來,各地紛紛降低了養犬登記費和年審費,寵物的持證率比原先略有提高。深圳將養犬注冊費降至300元。成都市2011年在條例實施第一年,為提高市民的認可度和犬只免疫率,暫不收取管理服務費。
在了解了新西蘭的養狗制度以后,提出幾點建議:
1.芯片和狗牌的強制使用,推動犬只飼養的的“實名制”
所有狗必須注入芯片。建立犬類監護人制度,號碼統一使用犬主身份證號碼,并通過管理軟件的設置和電子芯片號碼建立鏈接,既節省了每年證牌的制作費用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又能為一線管理人員提供準確的數據,推進犬只的“實名制”,提高大城市犬類的管理能力。但卻沒有對其進行完善的管理。例如現在很多城市的公交和公共場所是不允許導盲犬進入的。
2.堅持低收費的辦證機制――重罰款、輕收費
根據我國國情,不收費或低收費的犬只管理方法更加合理和有效。只要做到“以罰養律”,免費的辦證模式并不存在任何經濟上的擔憂。
3.絕育手段嚴格控制城市犬只繁殖權
狗的繁殖速度很快,犬只繁殖控制的必要性。我認為,我國的流浪犬問題已經十分嚴重,我們不得不考慮國外普遍對犬只采取的絕育政策。按照國際慣例,對犬只實施絕育是有效控制犬只無序繁殖的有效手段,母犬和公犬都可以,而且應該接受絕育手術。
4.增加流浪狗救助中心建設以及通過社會捐助和志愿者服務來保障救助中心正常運營
建立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通過文字,圖片,錄像,全方面的記錄流浪狗的情況。向人們宣傳主張,介紹活動,從而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注,保護流浪動物。逐漸建立一個救助流浪動物的體系,最終改善流浪動物的生活,提高社會對流浪動物的關注度。志愿者服務活動可借鑒新西蘭的相關制度。
參考文獻:
篇11
ILOOK:迄今為止,通過Think Adoption有多少只流浪貓狗被領養?在領養的過程中,有發生讓你們最感動,最難忘的故事嗎?
Chris:有差不多400只。太多的故事都令我們感動,去年我跟幾個愛貓人士在上海的銅仁路攔截了幾輛貓車,讓我見識到了大家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深信愛是無處不在。還有就是堅強的故事,堅強的是中華田園犬,我記得剛看到它的時候它的四肢攤開,后腦嚴重受傷,本打算讓它安樂死。但是沒想到的奇跡居然發生了,在我們大家共同的悉心照料下,它恢復了生命力,那一刻真的是讓我非常感動。
ILOOK:有許多的品牌和明星都對Think Adoption特別的支持,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高的關注度?他們的支持對你們的公益事業在哪方面有特別的幫助呢?
雅淇:我想因為Think Adoption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組織,它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一種愛!當我剛接觸Chris他們的時候發現居然是兩個外國人一直救助我們中國的貓狗,覺得特別感動,而身為中國人更應該盡一份綿薄之力。于是我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他們,我希望有一天我再也不會聽到“下輩子投胎寧愿做鬼,也不做中國的貓狗?!边@種極端的言論。之前雅安地震的時候,我們聯合了許多的明星在新浪微博同時為“雅安狗狗加油”,效果非常得好,據說是有史以來轉發量最多的一次。因為明星的人氣都非常高,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也讓Think Adoption的理念能夠傳遞的更大更廣。
ILOOK:迄今為止,最令你們印象深刻的跨界合作是哪次?為什么?
Chris:每一次跨界合作傳遞的信息都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題,都很感人。比如“施比受更有?!薄ⅰ澳闶撬ㄒ坏闹鹘恰?,最近的一次是關于中華田園犬的故事,主題是“我愛中華田園犬”,野獸派花店還特別為我們設計了一款中華田園犬公仔用以義賣。
ILOOK:目前為止,ThinkAdoption已經在不同的城市啟動了許多不同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啟動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嗎?用以支持這些項目的資金都來自哪里呢?
Chris:其實這些不同城市的項目都不是Think Adoption啟動的,他們都是各自獨立的公益組織。Think Adoption現階段只是一個傳遞公益理念的機構,并不致力于一線的救助。但是我們會以特殊的方式對這些救助流浪貓狗的一線公益組織實施援助,比如我們吉祥物的義賣款項扣除成本的部分,所有的利潤都會捐助到這些機構。
ILOOK:Think Adoption推出了許多的公益公仔,這些商品義賣的款項主要用在哪方面?除了商品義賣外,你們也會籌集善款嗎?
Chris:主要是用于捐助不同地區的救助和保護流浪貓狗的公益組織,比如北京好狗好貓、北京領養日、上海JAR、上海好狗好貓、上海吳阿姨流浪救助基地、四川啟明小動物保護、重慶小動物保護中心、天津動保俱樂部和南京平安阿福。在為流浪動物捐助和籌集善款的同時也起到了很好地宣傳領養和保護理念。目前只是單一的吉祥物的義賣,以后應該也會展開這方面的工作。
ILOOK:對于那些被領養后的小貓小狗,Think Adoption還會持續的對它們關注以及給予幫助嗎?會有回訪或是愛心回贈之類的活動嗎?
Chris:會的,如果被領養后有發生任何困難我們都會幫忙。目前只是通過微博的互動來了解具體的情況。
ILOOK:對于Think Adoption來說,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篇12
德國孩子“善良教育”的第二課就是同情和幫助弱者。德國小學設有專門的“善良教育”課。在課上,孩子們要通過課文、錄像等方式討論什么是善良。老師還會帶孩子去養老院、流浪漢居住點等實地考察。孩子們會分成一個個小組與老人們結對子,并定時與老人一起散步、用餐,以此引導孩子們關注弱勢群體、幫助弱者。每到節日,老師還教育孩子給貧窮國家的孩子捐款或寄發禮物。
篇13
北京的犬只管理問題到底關節何在?秦肖娜日前接受了本刊的采訪。
第一部養犬條例的前前后后
《瞭望東方周刊》:北京市出臺關于養犬的規定已有近20年,它的過程和趨勢是怎樣的?
秦肖娜:說起北京的養犬管理法規,是從1994年開始的。90年代以后,北京養犬越來越多。當時北京是不允許養狗的,一經發現就上門打死。有的就在大街上打。這種打狗行為引起國內國外的質疑。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辦奧運會,以當時北京市委書記為團長的申辦代表團出去,常被媒體質問北京市打狗的問題。這樣,北京就想出臺一個法規,立法的目的其實還是限制養狗。如果不遵守這個法規,狗就要打掉。這樣,其實打狗就有法律依據了。1994年9月至10月,全社會大討論是不是允許養犬。在這個基礎上,制訂了《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規定》,它是北京市第一次對養犬立法,也是全國第一個。
這個法規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有一些規定并沒有考慮上位法的相關規定。比如說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后的處理,還有養犬人的合法權益,沒收、收容的犬只管理等等。收5000元登記費和每年2000元注冊費的根據是什么?當年5000元錢是不少的錢,一般老百姓交不起,那就打你的狗,這是為了使打狗合法化。因為當時社會上許多人,是非常反對養犬的。我們主張人權,不主張狗權。等等。
這個條例在全國起了一個帶頭作用。后來廣州收1萬塊錢。這就是用高收費的辦法,達到減少養犬的目的。但是這個管理法規出來以后,養犬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都不交費。
當時這個政策的出臺,提議案的是北京百貨大樓賣襯衫的售貨員,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據她說下夜班她被狗嚇到過。當時主流媒體也在大力宣傳狗的害處,如:“養狗、養貓是資產階級行為,喪志,有錢人才養狗”,“狗在時期幫助日本鬼子,是狗奸”,“狗毛也帶狂犬病菌,空氣也傳染”等等言論都出現在主流媒體上。
但是,也有相當多的居民反對打狗、高額收費等做法。我當時在北京電視臺,就這個題目做過專題。在市政協討論時,幾乎所有的委員都反對。在市人大,當時也是一半對一半的意見,爭議非常大。希望能夠寬容對待動物的,基本上都是知識分子,學者、資深媒體人。盡管有不少人反對,當時還是通過了這個規定。
干部在轉變
《瞭望東方周刊》:后來為何能夠得到修改?
秦肖娜:這個規定出臺后爭議很大。我們每年都通過代表委員們向人大、政協提案。由于法規一直都沒有修改,還是年年打狗。這損害了北京的國際形象和社會安定。我們非常焦急和憂慮。
2001年,我鼓了好大的勇氣,向當時的市委書記反映了收狗費的問題,因為這是突破點。這位領導后來到全國政協當領導。我在一個活動上見到他,反映說收5000塊錢管理費。他反應的第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這么高的費用!老百姓能交得起嗎?”我說,“是啊,交不起就打狗?!蔽艺f因為這個問題,影響了我們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官員的形象。他說,這個事得調研一下。
到了“十一”之前,又是全市打狗。2001年9月下旬,有家報紙在第一版登了一幅幾乎整版的照片,一個警察拿著棍子打狗,一個“小京巴”躲在車輪后面。標題是《北京開始治理違規養犬》。一個志愿者連夜送給我,我很氣憤也很郁悶,社會各界人士呼吁了這么多年,就一點都沒用嗎?就在報紙的白縫那兒寫了幾個字,“書記,請您閱,這是對我們北京市工作的表揚呢,還是批評?百姓說,現在我們就是綁票,不給錢就撕票?!比缓蠛灹宋业拿?,第二天就送給他。我記得當時是禮拜天上午,他馬上就說,星期一讓秘書處理這件事。過了“十一”就開始了全市的調研。
北京市法制辦就在各區、街道辦事處進行調研、座談,聽取各方面意見。我參加了西城區月壇街道的討論,當時居委會的一個老太太的發言給我留的印象非常深。她說:“收這么高的費用,我們不知道這費用哪去了。把這些錢給我們一些,肯定比現在管得好?!?/p>
這筆錢一年大概能收多少?2001年我們協會和市政協的一個副主席、一個老主席,還有市人大的領導,以及一些政協委員一共十多個人,到公安局養犬辦去調研。收的錢都用到什么地方了?每年人大、政協委員都在質詢這個問題。那天,在我們的追問下,當時的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犬類管理科科長說,2000年是1億8千萬。
《瞭望東方周刊》:從剛才的故事看,城市管理者對于養犬管理的看法產生了很大影響?
秦肖娜:是這樣。城市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管理者是否具有人文關懷理念,這也決定著有關政策。
同志當市長的時候,兩次批復了我們協會的報告,最后由北京市財政撥出一部分經費資助民間組織和個人給流浪貓做絕育。這在全國是首例,開了好頭。在國際上增加了北京的美譽度。
有人文關懷理念的領導,和他溝通,他會理解。過去春秋兩次例行投放毒鼠藥,在水、土中的積累污染環境,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毒鼠藥也和兒童患白血病直接有關。我們在這方面與領導溝通過并提了建議,領導很支持。市衛生局從2008年已經接受我們的提議,不再外環境撒放毒鼠藥了。這次修改養犬法,我寄予希望和期待。
民間組織應參與養犬管理
《瞭望東方周刊》:這次養犬管理辦法修訂的焦點是什么?
秦肖娜:焦點是以什么樣的理念來主導修改。我們首都愛護動物協會剛剛給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寫了一個報告,因為聽說目前這件事情是委托給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在做。交給第三方機構去做,我不反對。但是制訂一個動物管理的法規,不是純粹從法律上講,還要符合北京這個世界城市管理理念,具備關于動物的專業知識和懂得動物福利。要懂具體操作的空間。比如,規定成年狗超過35厘米就不準養,這顯然是不夠了解動物常規知識的人決定的。因為狗有沒有進攻性不在于大小,比如我們用的工作犬都是金毛之類的大型犬。我們希望這次法律修改,一定要更新理念。
還有,收登記費1000元,根據是什么?依據是什么?90年代是一拍桌子說5000,后來幾個人大代表在一起說5000太多,就1000吧。修改管理法規,要有理性的、對社會負責任、沒有利益關聯的社會公益組織參與,可能會增加客觀性。我們已經提交了一份參與法規修改的申請書。
《瞭望東方周刊》:按現行法規,養犬管理由公安機關負責,對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秦肖娜:由公安局來管狗還是有些問題。因為90年代時想要消滅北京城里的狗,用很強勢的辦法就是讓公安機關來管。
這個辦法制定出來后,全國又都在學,形成了一種慣性。其實公安機關是強制性的機構,在不違法情況下,公安機關就不用出來管。我們目前在河北省威縣嘗試把狗的收容等功能交給民間組織,南京也在這樣做。民間組織不用那么多的費用;第二個,民間組織有動物福利的理念和常識,就會做得更好一些;第三個,民間組織有公開性,是透明的,大家誰都可以監督;第四個,民間組織有熱情,都是志愿者,都是自己的時間、金錢來做這件事,有社會責任感,能杜絕政府做這件事的一些弊端。我們一直在呼吁把狗收容交給民間組織,狗的登記可以暫時由公安部門負責?,F在養犬人的素質是不一樣的,在目前階段,用公安部門登記還是應該的。但是收容,應該由政府支持民間組織來做。這樣做對政府有好處。
管理不好容易引發社會矛盾
《瞭望東方周刊》: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養犬管理到底意味著什么?一筆比較巨大的收入?一種負擔?抑或是一種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
秦肖娜:養犬管理應該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個內容,出發點應該是預防疾病,保護民眾的身心健康。目標是促進社會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動物和諧。這就需要有一個從和諧出發的管理辦法。一個主導思想就是約束人的行為,包括養犬的和不養犬的人的行為。人的不文明行為在各個領域都存在,與動物沒有關系。養寵物就像醉駕與車沒有關系一樣,所以一定要約束人的行為而不是消滅動物。
《瞭望東方周刊》:現在有一個問題是,很多市民也反對養犬。或者說,確實因為別人養犬干擾了他們的生活,如何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權利呢?
秦肖娜:養犬引起鄰里糾紛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糾紛是一樣的。目前社會轉型,民眾各種價值觀交錯也反映到養犬的問題上來。
矛盾是雙方的,我們的社會需要對人寬容,也需要對動物的寬容。除了極個別的情況和故意縱狗咬人外,動物一般都不會主動進攻人。我們的社會缺乏和動物相處的善意和常識。我們曾介入過一個案子,就是崔美善老師因管理院子里的流浪貓被告上法庭。原告見到院里的貓狗就會感到對他有威脅,甚至有棵桑樹也覺得有威脅,就去砍掉。十幾年來一直為這些事打官司鬧糾紛。只有大多數人知道為別人著想了,社會才會和諧,我們每個人才會安寧。這不光是對養犬人說的。社會急需公民意識教育和善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