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骨科常見疾病健康教育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3年7月~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滿意度的調查,實施PDCA循環前調查240例,實施PDCA循環后調查240例,共480例。其中男性患者285例,女性患者195例,年齡15歲~82歲,平均年齡36.2歲。
1.2方法
1.2.1計劃(P)
1.2.1.1現狀調查 護理部組織的2013年第三季度患者滿意度調查中顯示我科患者對健康指導的滿意度較低,為81%。
1.2.1.2分析原因查找主要影響因素 全科人員集中學習,利用頭腦風暴法和魚骨圖分析法[2],討論影響健康指導滿意度的主要原因。①人員方面:科室初級護士、新護士較多,在溝通技巧和專業知識方面都有所欠缺;部分護士缺少宣教的耐心,不重視,宣教力度不夠。②方法方面:宣教資料單一,不能引起患者興趣;缺少激勵機制,護士缺少工作熱情。③環境方面:創傷病房工作量大,護士宣教時間少;病房患者多,環境嘈雜,不能引起患者注意。
1.2.3確定目標 通過改進,住院患者對健康指導的滿意度由81%提高至95%以上。
1.2.2對策實施(D)
1.2.2.1制定五年內護士培訓計劃,加強護士培訓,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培訓內容包括創傷骨科常見疾病護理、創傷骨科特殊疾病護理、創傷骨科危重患者護理、創傷骨科患者飲食指導、創傷骨科患者康復指導及護患溝通與技巧等。挑選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教學,教學形式多樣化,如多媒體教學、分組討論、床邊查房等,帶教老師及護士長定期檢查教學的效果,并討論改進。經過培訓年輕護士的綜合素質有進一步提高。
1.2.2.2實施醫護同組,固定責護分管患者,每個護士分管患者不超過8個。每天固定時間為健康教育時間。每個患者住院期間都有固定的責任護士,負責住院期間的全部治療和護理。每天早晨8點~9點及下午15點~16點為健康教育時間,早上護士陪同醫生查房,了解患者病情進展,然后進行不同階段的健康指導。下午為反饋階段,了解患者掌握情況,進行強化。科室制定健康督導員,每天下班前檢查健康指導落實情況,收集問題,第2d晨會進行討論,提出整改措施。至此周而復始,提高健康指導的質量。
1.2.2.3宣教方式多樣化。科室設置宣傳欄,每月更新健康教育內容;更新健康教育處方、內容細化,責任護士每天發放疾病健康教育處方給患者和家屬學習,床邊指導功能鍛煉的方法;科室有多媒體滾動播放各種疾病功能鍛煉的方法;舉辦健康教育大講堂,每月1次,組織患者和家屬參加,促使患者主動參與。
1.2.2.4管理者關心護士生活,體現人文關懷。彈性排班,盡量滿足員工特殊情況休假需求;活動,增強護士歸屬感;護士生日為其送上小蛋糕及賀卡慶祝生日等,調動護士工作熱情。
1.2.2.5改善病區環境。加強陪護管理,保持病區安靜。提供良好的宣教環境。
1.2.3檢查(C) 建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對質控對象進行檢查并整改。
1.2.4處理(A) 健康教育標準化。落實醫護同組,2次/d健康指導做到實處;創建健康教育園地,開展健康大講堂活動,每月1次。
2結果
實施PDCA循環前,調查患者240例,對健康指導的滿意度為81%。實施后,電話回訪240例,對健康指導的滿意度上升至96%,見表1。
經統計學處理,實施PDCA循環后患者對健康指導滿意度與實施前相比有極為顯著的差異(?字2值=26.20,P
3討論
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不間斷的活動過程。只有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3]。PDCA改變了只注重結果的粗放管理模式,使其向注重過程管理和關鍵環節控制的精細管理模式轉變[4]。通過PDCA循環,護士學習到更為科學的管理方法,應用科學的工具來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PDCA循環,幫組護士找出問題根本所在,意識到健康指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采取更為規范的護理行為。總之,應用PDCA循環提高住院患者對健康指導的滿意度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劉愛萍,陳國華,陳葉香.PDCA 循環在供應室帶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23):105-106.
篇2
移動護管理系統;護理質量;管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改變了我們這個社會,智慧醫療也在快速發展。醫院信息系統已是大中醫院醫、教、研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現代化工具,移動護理管理系統作為醫院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有效性和輔助護理管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移動護理管理系統是利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對護理管理和業務技術信息進行采集、存儲、處理、傳輸、查詢,以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為目的的信息系統,是醫院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子系統。我院自實施信息化建設以來,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醫院的管理更加科學規范,資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實現了護理工作流程最優化,使臨床工作處理達到無線化、無紙化和自動化,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現將結合科室對移動護理管理系統應用的具體情況,對該系統展開詳細論述。
1移動護士工作站
移動護士工作站是護士工作站在患者床邊的延伸和擴展,它充分地利用了HIS的數據資源,實現了HIS向病房的延伸和擴展,促進了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發展。借助病房無線網絡覆蓋,患者身份、藥品及檢驗標本條形碼識別,采用護理操作掌上電腦(PDA)主動提醒達到護理三查七對規范要求。每位住院患者手腕上都戴著一個二維碼腕帶,每個患者有不同的條形碼[1],病人所用藥物外包裝上也有個二維碼,核對相關信息,每個護士都能有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護士在護理及用藥前都要先進入系統進行信息核對,同時系統也會自動記錄下護士相關工作。該系統具有多方面性能如下。核對醫囑:用掌上電腦掃描患者腕帶后掃描藥品條形碼,核對患者與藥品信息。核對檢驗標本采集信息:用掌上電腦掃描患者腕帶后掃描試管上的條碼,自動核對患者信息和采集方法。生命體征錄入:用掌上電腦在患者床邊錄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內容,電腦自動繪制體溫圖。護理操作記錄:執行護理操作后用掌上電腦進行錄入。輸入常見疾病健康教育模板,便于護士床邊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隨時進行護理記錄,并共享成交班報告;瀏覽執行醫囑,醫囑執行完畢后護士只需點擊PDA就可以完成執行者和執行時間的記錄同時提供了一定的輔助功能,如出入量自動累加、體溫測量次數的過濾提醒等。同時結合PDA的使用為實現護士貼近患者[2],貼近臨床,增加護士為患者的服務時間,責任護士以治療車為工作站,將治療車推至在離患者最近、最方便的工作位置,在PDA的協助下完成患者全部護理工作,此舉措徹底消除護士滯留護士站的現象[3],服藥班護士及時將配置好的靜脈輸液藥物送至移動護士工作站,責任護士不用離開病房,保證隨時在患者身邊服務。治療車上配備了可以攜帶為患者所配置的醫囑用藥、消毒及注射用針具等抽屜及雜物盒框。此治療車還可以放置護理操作用物如血壓計、血糖儀、體溫計、PDA等。在車的兩側配備掛籃及消毒液(主要用于手部消毒)。此項舉措方便護士實時記錄患者生命體征信息、床旁監測、床旁護理、護理查房,使護理分工更細致,避免患者到處尋找管床護士跑動時間,減輕護士工作強度與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體力與精力,避免工作疲憊感,護士整體精神面貌煥然一新[4]。病人稱這一舉措為護士“現場辦公”,得到患者的好評。體現了全程化、連續化的無縫護理,真正讓患者滿意,護士滿意。
2醫護患呼叫對講系統
引進南格醫護患呼叫系統軟件,該系統根據臨床需求進行軟件設計的改進,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強大的醫護患信息、通信功能,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自動化、數字化和人性化水平,實現了醫院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向病房的延伸。該系統主要由床頭分機、呼叫手柄、門口顯示燈、衛生間分機、周郎顯示屏和護士站接聽電話分機組成。在功能上實現了呼叫轉移功能,即將其他病房患者的呼叫轉移到醫護人員所在病房,并進行接聽和對講,定位顯示功能,護士進入病房時,按下門口分機“處置”鍵,護士站和走廊顯示屏顯示護士當前所在病房號,便于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找到護士;自動顯示相關信息,通過與HIS連接共享信息,在患者床頭分機和病房門口機可自動顯示患者基本信息、護理標識、以及主管醫師和責任護士等信息,床頭顯示屏可隨護士工作站主機醫囑記錄自動更改級別,替代以前手寫的床頭卡,避免手寫床頭卡涂改、遺失等問題,同時方便患者查詢個人信息。創造性地提供了呼叫轉移、護士定位、床頭燈控等大大地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自動化、數字化和人性水平化,實現了醫院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向病房的延伸,成為醫院數字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3移動護理管理信息系統的成效
3.1優化了臨床工作的流程,提高了臨床工作效率
使原來的護理工作流程中簡單重復、耗時耗力的過程得以優化,流程更加科學合理,使護理工作逐步擺脫繁瑣、低效的工作模式,護士從更多技術含量低、專業特性差的工作環節中解脫出來,節約了護士間接護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各類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信息的準確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3.2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提高了護理管理的科學性
使用護理信息系統,管理者可隨時便捷地查看全院各護理單元的護理工作量和單位時間內護士的人均負荷,為管理者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人力配置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可及時、有效地發揮督導、協調、管理等職能,也可有效避免管理決策的失誤。同時,快速的信息反饋可使科護士長能及時了解和分析護理工作情況,提高效率,改進服務質量。
4小結
移動護理管理系統的使用及功能擴展,是護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邁進的一個標志,工作流程的優化為提升護理服務品質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工作效率的提高使護士有更多直接護理的時間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的護理服務,真正實現了“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同時“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信息系統滿足了病人的醫療護理、費用等知情權信息需求,護士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以患者的整體健康為中心,尊重患者的自,給予患者充分的選擇權,提高患者滿意度。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可以更好的跟蹤醫囑的全生命周期,提高了護士執行醫囑的準確性和實效性,通過設定提醒功能和備注功能,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遺漏執行、記錄醫囑的執行時間和執行者,提高了護理工作的安全性,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具有便捷和移動的特性,使護士對患者的床旁護理成為一個連續性的過程,護士減少了不得不回到護士站頻次和實踐,有更多時間留在患者床旁,確保了護理安全。該系統的應用,減少了護理工作簡單重復性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護士床旁護理病人的時間,更好的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服務”[5]。
參考文獻
[1]孫一民,李華才,蘇小剛.PDA無線網絡條碼技術在醫院的開發和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05,26(2):65.
[2]彭靜.護士站前移動的做法和體會[J].護理研究,2012,26(17):1613.
[3]范天麗,馬夢暉,楊瓊.流動護士站在骨科病房優質護理服務中心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