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保險代理管理規定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無論由哪個部門負責管理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和退休養老基金統籌工作,財政部門都要加強財政監督和財務管理,配合勞動主管部門制訂具體實施辦法;核定基金提取比例;加強事業經費管理;認真審批預、決算;檢查預算執行情況等。
(四)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基金按照其全部職工標準工資總額的1%繳納,在企業成本(費用)中列支;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的待業保險基金,按本單位實行勞動合同制工人的基本工資總額的1%繳納,分別從行政費和事業費中開支(列“其他費用”目),自收自支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本單位自有資金中開支。
國營企業固定職工退休養老基金根據當地實際支付情況,按企業固定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在企業營業外支出中列支;國營企業勞動合同制工人退休養老基金按勞動合同制工人工資總額的15%左右繳納,在企業營業外支出中列支;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勞動合同制工人養老保險基金的繳納比照辦理,在行政、事業費中列支(列“離休退休人員費用”目),自收自支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本單位自有資金中開支。
勞動合同制工人按不超過本人標準工資(或基本工資)的3%繳納退休養老基金。
對固定職工退休養老基金和勞動合同制工人的退休養老基金的具體比例,財政部門要會同勞動人事部門認真測算確定,報請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執行。
按照比例提取的國營企業固定職工和勞動合同制工人的退休養老基金,要統一使用。
(五)負責管理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基金的專職機構,負責管理退休養老基金的社會保險機構,均為事業單位。各級財政部門須根據專職機構和社會保險機構編制內的實際人數和規定的開支項目,參照同級國家機關經費開支標準,核定其經費,并按照各自的用途,分別從職工待業保險基金和退休養老基金中提取管理費。
(六)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基金和退休養老基金的收支,應同其中提取的管理費收支分別記帳,單獨核算,分別管理。
(七)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基金和退休養老基金安排使用后的結余額存入財政專戶,由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此項基金按規定計息,但不征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
(八)當《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第六條規定的(一)、(二)、(三)、(四)和(七)項的開支項目按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計算的本年度支出大于本年度待業保險基金收入、利息收入和其它收入之和時,應先動用上年結余,如仍不夠,在報經同級財政部門核批后,由地方財政給予補貼。補貼款按照各年度國家預算收支科目的要求列支。
(九)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基金用于就業培訓和生產自救所取得的純收入,應全部計入職工待業保險基金收入,不得私分或作為專職管理機構的獎勵、福利性開支來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應會同勞動人事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制定就業培訓費和生產自救費的開支標準。
(十)宣布破產企業的離休、退休人員,瀕臨破產企業在法定整頓期間被精減而又符合離休、退休條件的職工,其離休、退休金,凡已實行退休費用統籌的,一律不得在待業保險基金中開支。
(十一)專職機構和社會保險機構本身的財務制度,由主管部門擬訂,經同級財政部門批準執行。
(十二)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領導,充實力量,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此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