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蛋白質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初中“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不同考點解析
1.關于營養物質不同作用的考點解析
例1: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的基本物質是維生素,而且維生素還具有促進機體生長,修補受損的細胞的作用
B.糖類是由C和H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人類食物的重要成分
C.油脂能夠通過人體內經過氧化后釋放出能量,不僅能夠維持機體的體溫恒定,還能維持機體運動
D.蛋白質可以起到預防疾病、調節新陳代謝和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糖的組成,以及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作用。維生素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調節機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使人體保持健康。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蛋白質是幫助人體生長和修補受損組織的主要原料,所以,正確答案為C。
2.關于營養物質分類的考點解析
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不僅有蛋白質、油脂糖類和維生素,還包括水和無機鹽,而這六類又被稱為六大營養素。初中“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中考到的知識點,通常包括營養物質的分類。
例2:某學校的食堂午餐菜譜有米飯、酸辣土豆絲、清炒白菜和蘿卜湯。
(1)上述食物中包括的營養素主要有糖類、油脂、_____、水和無機鹽。
(2)初中學習階段正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學生需要補充各種營養素,因此,學校食堂需要添加的營養食物是____。
解析:大米和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又屬于糖類營養素。蔬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白菜和蘿卜都屬于青菜,因而學生的食譜中并不缺少維生素。而且,清炒白菜和蘿卜湯中含有油脂、無機鹽、和水。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是蛋白質,但學校食堂的菜譜中沒有含有蛋白質的食物,而中學生又處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還應該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所以,第一題的答案為維生素,第二題的答案是雞蛋、豆制品或其他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3.關于各種元素影響人體健康的考點解析
例3:以下元素與人體健康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缺鋅會引起生長遲緩、發育不良
B.缺碘易引起壞血病
C.缺鈣易發生骨質疏松或患佝僂病
D.缺鐵會導致貧血
解析:本道題主要是考查鈣、鐵、鋅、碘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缺鋅會導致機體生長緩慢,發育不良。缺碘容易引發甲狀腺腫大,缺鈣會引發骨質疏松癥和佝僂病,而貧血則多是由缺鐵引起。所以,正確答案為B。
4.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類考點的解析
例4:周末,小紅在做完作業后,準備和媽媽一起做午飯。媽媽告訴小紅,午飯除了要做米飯外,還要做家常豆腐、糖醋排骨和蛋花湯。
(1)為了實現營養均衡,小紅的媽媽還要在午飯中加一道什么菜?
(2)小紅和媽媽將菜清洗完,切好后準備炒菜。但是她發現家里炒菜用的鐵鍋生銹了,為了防止鐵鍋生銹,你給小紅的建議是什么?
學生在做這道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營養素的種類,小紅和媽媽做的午飯中,不僅有糖類、油脂、蛋白質,還有無機鹽和水,但是卻缺乏維生素,所以為了營養均衡,還應該再添加一道炒青菜。關于第二道題,防止鐵鍋生銹,人們通常會在鐵鍋表面潔凈、干燥時,在鐵鍋表明涂抹一層植物油,因為可以使鐵鍋和水、氧氣隔絕,從而達到預防鐵鍋被氧化、銹蝕的目的。
結束語
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是初中化學課程中的重要知識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書中的知識點,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分清主次,找出重點和難點,還要在平時的考試測驗中,對這一部分的知識和考點進行認真解析,讓學生明確書中的重點知識,對于考題類型和考題特點有清晰的認識,做好日常的功課復習,從而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
【參考文獻】
[1] 李美文. 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J]. 職業與健康,1989(06):16-17.
[2] 郭震. 初中化學教科書常見問題解析[J]. 教學與管理,2015(19):51-54.
篇2
臨床實驗證明,唾液變化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如細菌引起的慢性腮腺炎,表現為唾液減少,早上起來后嘴里常有咸味感。唾液減少,還會引起牙垢增多,繼而發生口臭。唾液減少,還會引起口腔干燥綜合癥,這是一種膠原免疫性疾病,因患者的舌頭與牙齒失去唾液的滋潤,造成整體口腔環境改變。不僅舌面干燥無津,牙骨質也會損傷,整個口腔的牙齒幾乎同時發病并出現口臭?;颊咴缙谕怀霰憩F是常感嘴特別干,晚上要起來喝水,吃飯難以咽下。從3歲小孩到老年人都可能患上這種疾病,可見人體缺少唾液的嚴重性。
我國古代的一些著名醫學家和養生家,把“導引行氣”作為祛病健身增液的手段。而實踐證明,練氣功、打太極拳時唾液增多,是良好生理效應的表現,將唾液慢慢吞咽,有灌溉臟腑和潤澤肢體的功能,還有增強抗病能力和防衰老作用,唾液分泌旺盛,是人體健康的標志之一。
唾液的養生保健功用
祖國醫學很重視唾液的養生保健功用。中醫認為,唾液乃氣血化生,口唇得此而華,脾胃得此而和,水谷得此而化。唾液實乃人體的精、氣、神之所在,其養生保健功能極為神奇。
調和食物 人的舌頭之所以能在口腔中自由活動,這全是因為唾液起了“劑”的作用。如果沒有這種“劑”,口腔里的一整套“機器”就無法正常運轉,甚至連嘴巴也張不開。而食物只有通過唾液的充分調和后,人們才能咽得下去被消化吸收。尤其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分子量較小的甘甜爽口的麥芽葡萄糖,有利于進一步分解后吸收。凡在口中久嚼而出現“甜味”,就是這個道理。
清潔口腔 唾液有助于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防止因細菌繁殖而引起的口腔發霉發臭。對有害的和刺激性大的食物,唾液能大量分泌予以稀釋,以免口腔黏膜受腐蝕。唾液中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有殺菌作用。
保護胃壁 唾液中的黏蛋白、碳酸氫鈉能中和胃酸。唾液咽到胃里,可以緩和胃液酸度、減輕胃酸刺激胃壁。黏蛋白在胃里與胃酸作用后所發生的沉淀,附著于胃壁,形成保護層,增強胃壁黏膜的抗酸作用,這有助于潰瘍病的防治。
防止齲齒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阻止口腔內細菌的大量繁殖,從而大大降低了細菌的密集,減少肌體感染的機會。唾液中的鈣、銨等無機鹽類,對產酸細菌有抑制作用,因此有預防齲齒的功能。
促進發育 唾液中所含的“唾液激素”能促進細胞生長和分裂,加速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故對青少年的眼睛、牙齒、肌肉等發育有促進作用。
療病除毒 人的手指和動物的肢體受傷,常會用舌頭舔傷口。這是因為人和動物的唾液里含有一種神經生長素(NGF)和各種抗菌物質,以及免疫球蛋白等,這些物質有很強的治療皮膚損傷的功效。人若不慎將有毒食物吃進口里時,唾液還會沖淡中和它們,從口腔黏膜上沖淡和“驅除”出有毒物質對人體的侵害。
延年益壽 我國道家曾有“咽津延年法”的養生之道,也就是古代養生“十六宜”中的“津宜數咽”之說。咽津法,即是把唾液緩緩吞咽下去。養生學家認為:咽津,能使人保持唾液激素的旺盛分泌,使口腔周圍血液循環良好,并使人充分利用這些激素,因而可起到延緩人體機能衰退、促進健康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篇3
含有豐盛的維生素、礦物資等營養成份,有調解飲食、促進健康作用。例如:土豆又叫洋芋,含蛋白質、Vc、胡蘿卜素,含有較多鉀。鉀能增進膽固醇消除及降壓作用。土豆同時具有彌補健脾、消炎作用。
(二)水果類
含有大批水分、維生素等養分物質。有很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熱、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獼猴桃含豐碩糖分類脂、Vc、Na、P等防止致癌物質發生,對肝炎、高血壓有食療作用。
(三)肉類
不但味美而且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羊肉性味甘、熱,富含蛋白質、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御冷保熱,健身壯體,增強抗病才能。帶魚的肉美而且魚磷含有較多卵磷脂可加強人的記憶力,同時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美膚作用。
二、日常飲食中的誤區
盡管日常飲食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但假如食用不慎也會有損健康。例如:食鹽氯化鈉可以增強食物的美味,攝入過多了,會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病。水對人體非常重要,為使體內水堅持平衡,必需從飲食中得到彌補。飲料、牛奶都含有大批水分,但飲進過多,特殊在出汗,失水過多時,輕易導致脫水。因此,喝白開水還是很主要的。飯后不宜喝茶:由于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品蛋白質聯合,既妨害蛋白質接收,又易產生便秘??蓸费┍滩豢僧斔龋嚎蓸泛榷嗔藭贵w質變弱,皮膚發生變更??蓸肥怯稍S多化學物質萃取物合成,加上糖制成,不僅營養價值低,而且積有的化學物質對肝不好。
營養學是一門聯合實際的利用科學。合理的營養可以防治多種疾病。食物是營養素的“載體”,人體所須要的營養素必需通過食物獲得。營養學家主意用食物來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倡導公道的膳食是營養之本。合理營養是健康長壽的保證。所謂公道營養就是使人體的營養生理需求與人體通過膳食攝進的各種營養物質之間堅持平衡。
1.粗糧、細糧要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混雜食用可進步食物的風味,有助于各種營養成分的互補,還能進步食品的營養價值和應用水平。
2.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搭配:肉類、魚、奶、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各種新穎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制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僅富于養分,又能增強食欲,有利于消化接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糧作物食品。主食可以供給重要的熱能及蛋白質,副食可以彌補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4.干稀飲食搭配:主食應依據具體情形采取干稀搭配,這樣,一能增添飽感,二能有助于消化。
篇4
普通高中學生化學學業基礎會考是考核學生化學學習能否達到《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化學1”、“化學2”、“化學與生活”的內容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命題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導向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化學新課程的理念,充分發揮基礎會考對普通高中化學學科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
2.基礎性原則。突出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注重學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難易適當,不出偏題和怪題。使絕大多數認真學習的學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
3.科學性原則。試題設計必須與考試大綱要求相一致,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試卷結構合理,試題內容科學、嚴謹,試題文字簡潔、規范,試題答案準確、合理。
4.實踐性原則。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三、考試目標要求
1.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分為下列四個層次。一般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層次的要求。
A:知道、說出、識別、描述、舉例、列舉(即識別“是什么”)
B:了解、認識、能表示、辨認、區分、比較(即明確“是什么”)
C:理解、解釋、說明、判斷、預期、分類、歸納、概述(即懂得“為什么”)
D:應用、設計、評價、優選、使用、解決、檢驗、證明(即能夠“綜合應用”)
2.技能性學習目標包含“初步學習、模仿”、“初步學會、獨立操作、完成、測量” 、“學會、掌握、遷移、靈活應用”三個由低到高水平層次的要求。技能性學習目標可有機結合紙筆測驗和實驗操作考查進行考核。
3.《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相關的體驗性學習目標可有機滲透到“考試內容”中的知識內容進行考查。
四、考試內容
化學1
主題
知識內容
考試要求
備注
主
題
1
認
識
化
學
科
學
1.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2.20世紀化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紀化學的發展趨勢
3.化學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和
合成新物質的一門科學
4.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
5. 化學變化的本質
6.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
7.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
8.實驗、假說、模型、比較、分類
等方法
9.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
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A
A
A
B
B
B
B
B
A
關注現代化學發展的新成就
了解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微粒
數、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關系,能用它們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認識實驗、假說、模型、比較、分類等方法對化學科學研究的作用
能說出化學與人類衣、食、住、行的密切關系;化學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意義;化學在研制新材料、開發新能源和保護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贊賞化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主
題
2
化
學
實
驗
基
礎
1.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2.物質的檢驗(Cl-、Ag+、SO42-、CO32-等離子)
3.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4.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5.實驗安全與實驗工作習慣
6.實驗能力
7.實驗方法
B
B
B
B
B
B
A
有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初步學會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
初步學會過濾、蒸發等方法
初步學會溶液配制的實驗技能
具有實驗安全意識,能識別常見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
能獨立或合作完成實驗,會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能主動進行交流
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在學習化學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主
題
3
常
見
無
機
物
及
其
應
用
1.物質的分類
2.膠體
3.鈉的物理性質
4.鈉的化學性質(與氧氣、水的反
應)
5.鈉的重要化合物
過氧化鈉(顏色、狀態)
碳酸鈉(物理性質、與酸的反應、熱穩定性、用途)
碳酸氫鈉(物理性質、與酸的反應、熱穩定性、用途)
6.鎂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7.鎂的化學性質(與氧氣、二氧化碳的反應)
8.鋁的化學性質(與氧氣、氧化鐵、酸、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9.鋁的重要化合物
氧化鋁(兩性氧化物;與強酸、強堿的反應)
氫氧化鋁(兩性氫氧化物;與強酸、強堿的反應)
10.鐵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11.鐵的化學性質(與氯氣的反應)
12.二價鐵與三價鐵的相互轉化
13.銅的物理性質
14.合金材料(鋁合金、鐵合金、銅合金)
15.酸、堿、鹽在溶液中的電離
16.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7.離子反應
18.氧化還原反應
19.氯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0.氯氣的化學性質(與鐵、銅、鈉、氫氣、水、氫氧化鈣溶液的反應)
21.次氯酸的漂白性
22.溴和碘(顏色,狀態,在水、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性,氧化性強弱比較)
23.氮氣的化學性質(與氧氣、氫
氣的反應)
24.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顏色、
狀態、氣味;二氧化氮與水的
反應)
氨(物理性質、與水、氯化氫、
氧氣的反應)
銨鹽(受熱分解、與堿反應)
硝酸(濃硝酸與銅、木炭的反
應;分解反應;使鐵、鋁鈍化;
稀硝酸與銅的反應)
25.硫(顏色、狀態、用途、與氧
氣反應)
26.硫的重要化合物
二氧化硫(顏色、狀態、氣味、
溶解性;與氧氣、水的反應)
三氧化硫(與水反應)
濃硫酸(與銅、木炭的反應、
使鐵、鋁鈍化)
27.不同價態硫元素間的轉化
28.硅的物理性質
29.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與氧化
鈣、氫氧化鈉溶液、焦炭的反
應)
30.硅酸鹽(玻璃、水泥和陶瓷)
B
A
B
B
A
B
B
A
B
B
B
B
B
B
B
B
A
A
A
B
B
B
B
B
A
B
B
B
B
B
A
B
B
B
A
A
B
A
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了解常見化學反應分類(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氧化還原和非氧化還原;離子反應)
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知道根據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區別溶液、膠體和濁液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能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能正確書寫強酸、強堿、可溶性正鹽的電離方程式
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有難溶性物質、氣體、水生成),能正確書寫常見的離子方程式
能判斷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能判斷氧化劑、還原劑;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能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了解氮氧化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了解銨態氮肥
認識氨氧化法生產硝酸的反應原理
了解二氧化硫氣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認識由SO2生產硫酸的反應原理
知道晶體硅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
知道二氧化硅可以制造光導纖維
了解玻璃、水泥和陶瓷等硅酸鹽產品的用途
化學2
主題
知識內容
考試要求
備注
主
題
1
物
質
結
構
基
礎
1.元素、核素、同位素、質量數
2.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初步
知識
3.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的關系
4.元素周期律
5.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6.周期和族
7.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8.化學鍵
9.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
10.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11.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
特征
12.同分異構現象
A
B
B
B
A
B
A
A
A
B
B
A
能畫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能討論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變化規律
知道堿金屬、ⅦA族元素的性質的遞變規律,感受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作用與價值
了解碳碳單鍵、碳碳雙鍵、碳碳叁鍵
能以丁烷為例說明同分異構現象
主
題
2
化
學
反
應
與
能
量
1.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實質
2.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3.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4.原電池
5.電池的應用
6.化學反應速率
7.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反應物的性質、濃度、接觸面積;反應的溫度、壓強;催化劑)
8.可逆反應
9.化學平衡
A
A
B
A
A
A
A
A
A
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認識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開發高能清潔燃料的重要性
能以銅鋅原電池為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
知道一次電池和二次電池、研制新型電池的重要性
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主
題
3
化
學
與
可
持
續
發
展
1.烴、烷烴
2.甲烷的化學性質(燃燒、與氯氣的取代反應)
3.乙烯的結構
4.乙烯的化學性質(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與溴的加成反應)
5.苯的結構
6.苯的性質(燃燒、與硝酸的取代反應)
7.石油煉制(分餾、裂化、裂解)
8.煤的干餾
9.乙醇的結構
10.乙醇的化學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11.乙酸的結構
12.乙酸的化學性質(酸性、與乙醇的酯化反應)
13.酯和油脂(酯、油脂的組成和油脂的水解反應)
14.糖類 [組成、分類(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
15.葡萄糖的性質(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
16.蛋白質的組成(組成元素、氨基酸)
17.蛋白質的性質[在某些濃鹽溶液中的析出、變性(凝聚或聚沉)]
18.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膠、纖維)
19.乙烯、氯乙烯的加聚反應
20.海水的綜合利用(曬鹽,氯、溴、鎂的提?。?/p>
21.酸雨的防治
22.綠色化學
A
B
A
B
A
B
A
A
A
B
A
B
A
A
A
A
A
A
A
B
A
A
認識乙烯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認識苯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意義
認識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認識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知道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知道糖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知道蛋白質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能舉例說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領域中的應用,說明合成新物質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認識聚乙烯、聚氯乙烯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能以海水等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為例,了解化學方法在實現物質間轉化中的作用,認識化學方法在自然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重要價值
能以酸雨的防治為例,體會化學對環境保護的意義
知道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
化學與生活
主題
知識內容
考試要求
備注
主
題
1
化
學
與
健
康
1.食品中的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
2.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特點
3.氨基酸、蛋白質的性質特點(蛋白質的鹽析、變性、水解)
4.人體必需的維生素
5.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6.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
7.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8.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某些生化反應
9.常見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著色劑、膨松劑(疏松劑)]的組成和作用
10.膨松劑:NaHCO3的性質
11.某些藥物(胃舒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和療效
A
A
B
A
B
B
B
A
A
B
B
知道食品中的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意義
知道人體共有八種必需氨基酸,知道哪些常見食品中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
知道常見的幾種人體必需維生素及其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了解它們在人體中的作用;知道維生素C的還原性
知道常見的幾種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及其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認識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道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質在人體中消化和吸收的某些反應
知道防腐劑、著色劑、膨松劑(疏松劑)的合理使用
知道安全用藥常識和醫療保健的重要性
主
題
2
生
活
中
的
材
料
1.生活中的常見材料
2.居室裝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
用
3.金屬和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4.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5.金屬腐蝕的化學原理(鐵、銅的化學腐蝕;鐵的電化學腐蝕)
6.金屬防護的常用方法
7.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生產原料及其用途
8.生活中常見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學成分及其性能
A
A
A
A
A
A
A
A
知道生活中的常見材料,知道化學在發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居室裝修材料可能對居住環境造成的影響
認識防止金屬腐蝕的重要意義
知道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對人類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影響
主
題
3
化
學
與
環
境
保
護
1.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2.污水處理中主要的化學方法及其原理
3.大氣主要污染物
4.減少或消除大氣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5.主要的居室空氣污染物
6.“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7.廢水處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廢棄物處理的方法
B
A
A
A
A
A
A
了解甲醛、一氧化碳、苯等主要居室空氣污染物對人體能產生危害
知道“白色污染”,認識“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知道防治土壤污染、保護環境的要求,能舉例說明廢水處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廢棄物處理的方法
[說明:根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特點,制定本內容標準時,還參考了我省應屆學生使用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即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和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學1(必修)》、《化學2(必修)》、《化學與生活》等相關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五、考試形式
普通高中學生化學學業基礎會考采取閉卷、紙筆測試方式進行。對化學實驗技能部分另以實驗考核的方式進行。
六、試卷難度
容易題(難度值0.80以上) 約80%
中等難題(難度值0.60~0.80) 約10%
稍難題(難度值0.40~0.60) 約10%
全卷難度值約為0.80~0.85
七、試卷結構
1.試卷包括Ⅰ、Ⅱ兩卷,第Ⅰ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
2.試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
3.模塊知識內容比例
化學1 約40%
化學2 約40%
化學與生活 約20%
4. 試題知識內容比例
(1)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 約30%
其中:化學概念、理論 約22%
化學計算 約8%
(2)元素化合物知識 約50%
其中: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 約36%
有機化學基礎知識 約14%
(3)化學實驗 約20%
5.試題題型比例
(1)選擇題 (共22小題) 44%
篇5
人體中的水含量
水是生命存在與構成的基本條件。成年人的機體組成成分中,蛋白質占17%,脂肪占到14%,其它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等占到6%,而含量最多的是水,占到人體的60%。而這種水分的含量會因為年齡、性別和肥胖程度的不同而發生變化。肥胖者體內的水約占體重的50%,而女性一般體內含水量比男性少5%左右。
水是生命的搖籃,胚胎期含水量可達至98%,三個月胎兒平均為90%,八個月時平均為81%,新生兒平均為80%,十六歲以后,身體含水量會逐漸達到成人水平。隨著年齡增加,人體的含水量會逐漸減少,六十歲以上男性含水量占體重的50%,女性約為45%。隨著人體的不斷衰老,人體內水分亦將減少。因為年齡越大越需要水,水分的缺失加速人體衰老,影響新陳代謝正常進行,誘發多種疾病。
人體的需水量
人體的機體需要進行新陳代謝,人的身體成分也需要適時的更新。據美國洛杉磯國際醫藥研究所的研究,成年人每天飲水量的標準是:每千克體重,每天補充40毫升水,而未成年人的需水量是成年人的兩倍。
成人每天通過尿液、皮膚蒸發、呼吸和糞便的總排水量約2500毫升,根據進出平衡的原理,成年人每天的需水量約為2500毫升。如果體內失水,首先會導致口渴,然后逐漸發展到頭痛、煩躁等,嚴重者可發生暈厥等現象。
研究發現,遺傳基因DNA和也水密切相關,水中的礦物質營養,甚至會影響遺傳基因和壽命,與人類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聯。
人體內水的來源,可以從飲水、食物和內生水這三個途徑中獲得。通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天攝取的飲用水應該達到1200毫升,但是很多人總是在口渴的時候,才想到去喝水。實際上,當我們覺得口渴的時候,已經是大腦感覺到身體缺水的信號后相當一段時間了。
當人體內出現缺水狀況時,大腦就會感到口渴,而缺水越嚴重,口渴的感覺就會更加強烈。這說明身體對水的需求越急切。然而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是,當人體缺水的時候,用喝咖啡、各種飲料來代替天然水,反而使得口渴狀況更加加劇??Х?、酒以及工業化的各種飲料雖然是以水為基礎而生產的,甚至這些飲品對身體還有一些有益的作用,但是,這些飲品中還有糖和其他脫水因子,這些脫水因子進入身體后,不僅不能及時補充人體所需水分,甚至還會帶走身體內儲備的水,因此,我們雖然喝了很多飲品,而且上了很多次廁所,但是口渴的狀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
水的生理健康功能
溶解消化功能
水不僅是人體組成的基本成分,也是生命構成的必要物質。在人體缺水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癥狀。水具有很強的溶解和電離能力,可使水溶性的養分和物質以溶解狀態或電解質離子狀態存在,甚至一些脂肪和蛋白質也能在適當條件下溶解于水中,溶解或分散于水中的物質,有利于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有效進行。
人體消化器官所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胰液、膽汁等,含水量高達90%以上。
參與代謝和運輸功能
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內物質交換和化學反應都是在水中進行的。水不僅是體內升華反應的介質,而且水本身也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合成、分解等化學反應。水是各種化學物質在體內正常代謝的保證。如果人體長期缺水,代謝功能就會異常,會使代謝緩慢,從而堆積過多的能量和脂肪,使人肥胖。
水,把營養送到人體各個部位。由于水的溶解性好,流動性強,有包含于體內各個組織器官,水充當了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在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吸收、氣體的運輸交換、代謝產物的運輸和排泄中,水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運送氧氣、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酶、激素等物質到全身,把尿素、尿酸等代謝廢物運往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
調節抑制功能
夏天多喝水,降溫又防暑。水的比熱高,對機體有調節體溫的重要作用。防止中暑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這是因為人體攝入的三大產能營養素在水的參與下,利用氧氣進行氧化代謝,釋放能量,再通過水的蒸發可散發大量能量,避免體溫升高。當人體缺水時,多余的能量就難以及時散出,從而引發中暑。此外,水還能改善人體內循環,維持人體的酸堿平衡。
排毒功能
水還具有滋潤功能,使身體細胞經常處于濕潤狀態,保持肌膚豐滿柔軟,定時定量補水,會讓皮膚水潤飽滿,細膩光滑。水,是美膚的佳品。
不喜歡喝水的人,臉上容易長痘痘,因為人體的排毒必須有水的參與。攝取足夠的水,才能有效的排出毒素。
而腎臟在排泄水的同時,可以將體內代謝廢物、毒物等一并排出,減少腸道等對毒素的吸收,防止有害物質在體內慢性蓄積而引發中毒。因此,服藥時應喝足夠的水,有利于消除藥品帶來的副作用。
《水是最好的藥》一文中提到,人體缺水可導致超重、高血壓、糖尿病、過敏、哮喘等多種疾病。因此,水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水中礦物質有哪些
鈣:
飲用水中的鈣,可以減緩高血壓和骨質疏松。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飲用水中的鈣起著重要的作用。成人每天鈣的平均攝入量應該在800毫克左右,飲水中的鈣可以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研究表明,鈣的攝入量低會導致血壓升高,而如果攝取鈣質充足的話,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會降低。因為,鈣對血管壁的肌肉細胞收縮性有著重要作用。
鈣約占人體重量的1.5%~2.0%,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之中。另外,1%的鈣大多數呈離子狀態存在于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與骨鈣保持著動態平衡。飲用水中的鈣,對骨質疏松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女性而言,鈣的作用更是巨大。女性骨密度在30~50歲達到最高值,然后隨年齡的增加,骨密度開始下降,到了65歲左右時,大多數女性的骨密度只能達到30~50歲時的70%。
為了防止女性在50歲以后因骨密度疏松而導致的各種疾病,醫學營養專家建議,月經來潮后女性每天需攝入1000毫克鈣,才能維持骨組織健康的需要。不僅是女性,所有人都應該終生保持對鈣的充足攝取,飲用含鈣適量的飲用水,對保持正常骨密度十分必要。
2、鎂
鎂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增強耐久力的神奇功能。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克星”,它還有助于防治中風、冠心病和糖尿病。
鎂能影響鉀離子和鈣離子的運轉,調控信號的傳遞,參與能量代謝、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鎂還參與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并且還與機體氧化應激和腫瘤發生有關。具體來說,鎂在人體中具有以下幾種作用:
(1)激活多種酶的活性,鎂作為多種酶的激活劑,參與300多余種酶促反應。
(2)抑制鉀、鈣通道。
(3)維護骨骼生長和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4)維護胃腸道和激素的功能。
一般認為,成人每日適合的鎂供給量為200~300毫克。美國的食品和營養委員會對鎂的推薦量為1歲以內嬰兒每日為50~70毫克,1~3歲為150毫克,4~6歲為200毫克,7~10歲為250毫克。男性11~14歲為350毫克,15~18歲為400毫克,18歲以上的則均為350毫克,女性11歲以上至成年300毫克,妊娠和哺乳期增加150毫克。中國營養學會沒有對鎂的供給量標準,但有“安全和適宜的攝入量”指南,與美國的推薦量相似。
人體在運動后和高溫條件下,由于汗液中丟失鎂,使血清鎂明顯下降時,鎂的需求量就會增大。當鈣、磷、維生素D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增加時,則鎂的需要量也隨著增加。
如果鎂的攝取達不到標準,久而久之可致血清鈣下降,神經肌肉興奮性亢進,對血管功能可能有潛在的影響,有報告表明,低鎂血癥患者可有房室性早搏、房顫以及室速與室顫,半數有血壓升高,鎂對骨礦物質的內穩態有重要作用,鎂缺乏可能是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一種危險因素,少數研究表明鎂耗竭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
3、鋅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人體海馬回的重要構成元素之一,但不能在體內合成,只能依靠外部攝取提供。人體許多重要酶的組成成分,也是合成胰島素所必需的元素。鋅元素與記憶力和智力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兒童缺鋅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和情緒失控。高劑量鋅的吸收能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如鐵、鈣等。間接性的會引起抽筋等癥狀的發生。
鋅在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維護紅細胞的完整性以及在造血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是促進生長發育的關鍵元素,尤其對兒童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至關重要。要想讓生命之花常開,人體就應該攝取足夠的鋅元素。
4、氟
氟是人類所需要的一種有毒元素,是牙齒和骨骼不可缺少的礦物質,少量的氟有助于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可以促進牙齒琺瑯質對細菌酸性腐蝕的抵抗力,有明顯的預防齲齒的作用;同時,氟對骨骼的健康,尤其是預防骨質疏松癥頗有幫助。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氟攝取量高的地區,老年人罹患骨質疏松癥的比率也會降低。
中國營養學會公布的對氟的安全和適量攝入量為每天嬰兒0.1~0.5毫克,半歲至1歲為0.2~1.0毫克,1~3歲0.5~1.5毫克,4~6歲1.0~2.5毫克,7~10歲1.5~2.5毫克,11歲以上1.5~2.5毫克,成年人1.5~4.0毫克。
氟是人體骨骼組織的一種成分,缺氟首先受害的是牙齒——即齲齒。齲齒主要表現在牙齒被腐蝕出現溶洞(窟窿)、牙痛等,影響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此外,氟不僅與牙齒、骨骼有關,而且還與生長發育、甲狀腺功能及血液系統的正常生理活動密切相關。一般地區的居民飲用水里缺氟時,可以通過膳食補氟更安全。
天然水對人體的作用
飲用天然水,不僅能補充礦物元素,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有幫助。天然水里往往含有鉀、鎂、鈣、氟、偏硅酸等多種有益于人體的礦物質,而處理過的水,會不同程度的缺失這些營養成分。
飲水也屬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長期引用健康安全的天然水,罹患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會降低。安全健康的水質,是人們都期盼的,健康的水,才能讓人喝出健康,才能讓生命得到保證。
鏈接:晨起第一杯水不可忽視
早晨起來空腹一杯水對身體非常好,被稱為“排毒水”,其作用如下:
1、可以解決一個晚上體內缺水,及時補充;
篇6
蘿卜的營養成分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蘿卜含水分91.7%,含豐富的維生素C,含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他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糖類、甲硫醇、萊釀腦、膽堿、氧化酶素、甘酶、觸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是冬季的佳蔬菜肴,被人們比喻為“小人參”。
蘿卜的食藥同源
蘿卜入藥始見于南朝梁陶弘景之《名醫別錄》,其性味辛、甘、涼,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于食積脹滿、痰咳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頭痛、小便不利等癥。
實踐證明,蘿卜具有防癌、抗癌功能。
原因一,蘿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C,它是保持細胞間質的必需物質,起著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美國及日本醫學界報道,蘿卜中的維生素A可使已經形成的癌細胞重新轉化為正常細胞;原因二,蘿卜含有一種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可大大減少該物質的致癌作用;原因三,蘿卜中有較多的木質素,能使體內的巨噬細胞活力提高二至四倍,直接吞噬癌細胞。
蘿卜中所含蘿卜素,可促進血紅素增加,提高血液濃度。蘿卜含芥子油和粗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推動大便排出。醫務人員發現,常吃蘿卜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癥等疾病。白蘿卜生吃可促進消化,因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除了助消化外,還有很強的消炎作用,所含的抗菌物質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抑制作用。吃油炸或較油膩的食物時,不妨以生白蘿卜泥調醬。白蘿卜汁有止咳作用:在玻璃瓶中倒入半杯糖水,再將切絲的白蘿卜滿滿地置于瓶中,因為白蘿卜是很容易滲出水的,所以只需要放一個晚上就可以有白蘿卜汁喝了。
看來常吃蘿卜對人類健康是有相當益處的。
小食療大健康――感冒
蔥白粥
原料:連須蔥白5~10根(每根寸許,切細),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蔥白再煮片刻,趁熱頓服,服后蓋被取汗。
功效:發汗解表,散寒通陽。
附注 方中蔥白辛散溫通、解表散寒;粳米甘溫益胃、助陽發汗。兩者配伍,既發汗解表,又益胃,尤其適用于年老體虛風寒感冒者,常人風寒感冒服之亦佳。
青椒炒豆豉
原料:青椒250克,豆豉250克,食油、鹽適量。
篇7
關于酸奶
1888年,梅契尼科夫進入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從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研究。20世紀初,人類的壽命成為他的研究課題之一,他對不少國家居民的壽命進行調查后發現,保加利亞一些山區有較多百歲以上的長壽者,經考察,發現他們經常飲用發酵的羊奶,并且發現該種發酵羊奶含有多量乳酸桿菌,它們在人體腸道內能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的繁殖,從而減少腸道內毒性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因此,梅契尼科夫得出結論:酸奶中的乳酸菌是增強人體健康、延年益壽的重要因素;保加利亞酸奶中的乳酸桿菌是優良菌種(他稱之為“保加利亞乳酸桿菌”),因此,保加利亞酸奶具有更好的保健效果。
1908年,梅契尼科夫報道了對酸奶及保加利亞乳酸桿菌的研究結果后,原籍希臘的西班牙醫生、商人伊薩克?卡拉索(1874-1939)受到啟迪,設法獲得保加利亞乳酸桿菌良種,于1919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小規模生產酸奶,以“Danone”之品牌出售,此名稱是他從當時才14歲的兒子登尼爾的名字衍生出來的。起初,在一段不短的時期內,其出售之酸奶,曾被用于治療消化不良、腸炎、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1923年,伊薩克?卡拉索把18歲的登尼爾送到法國馬賽學習商務。登尼爾留學法國期間,為獲得更多有關培養乳酸桿菌的知識和技術,俾能生產更優質的酸奶,于1925年到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重點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術。
1929年,登尼爾在巴黎生產出售品牌為Danone的酸奶,吸引了不少購買食用者,并且,其他國家人受到啟發也生產酸奶出售。1933年,捷克布拉格有人把水果醬加進酸奶中,制成甜點出售,受到人們喜愛。1947年,登尼爾把酸奶引進美國,冠以Danone之名稱,并且生產加進草莓等水果之酸奶,加上學者們對酸奶保健功效的高度評價,使酸奶大受青睞。其中,美國營養學家格羅德?豪叟(1895-1984),于1950年出版其撰著《顯得更年青,活得更長久》,書中推薦了五種對人的容貌和生命起著重要作用的食物,酸奶被列于首位。
酸奶的功效
學者們研究證實,酸奶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主要有:
抑制腸道內部分有害細菌(例如大腸桿菌等)的繁殖,減少它們所產生的毒素;調整腸道細菌群,防治腹瀉與便秘;
有些人因乳糖缺乏或其活性減弱,食入腸道內的乳類不能完全分解,導致發生“乳糖不耐受癥”(又稱“乳糖消化不良”),癥狀主要有胃腸道痙攣、胃痛、腹痛、腹瀉、胃腸脹氣等,酸奶含有多量乳糖酶,因而能減少發生乳糖不耐受癥;
乳類經乳酸菌發酵后,其蛋白質分解成較細微的肽和氨基酸,因而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酸奶中含有易被人體吸收的乳酸鈣,有益于防治骨質疏松癥;
篇8
海鮮產品是高蛋白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成分,和啤酒混合在一起,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物,加重腎臟負擔,易導致高尿酸血癥,甚至腎結石、尿毒癥。
媒體曾報道過,青島人最喜歡啤酒配蛤蜊,而這種青島人最大的享受卻使青島成了中國的“痛風冠軍城市”。從中醫角度來說,海鮮產品屬于濕寒性食物,而啤酒也是濕寒性物質。二者結合在一起,會使人體產生較重的濕氣,影響健康。所以,海鮮能壯陽,也會傷腎,就看你怎么吃了。
啤酒到底能否搭配海鮮?我們這里給出的結論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攝入量的控制。任何所謂的健康食物單一過量的攝入都會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更何況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啤酒加海鮮呢。
但話說回來,在嘌呤這種問題上,本無“絕對安全”,除非不再去吃含有嘌呤的食物。于是你會發現,還能吃的東西已不可能再維系住你的身體健康,最終反倒變成“為求健康卻遠離健康”。
啤酒與海鮮的錯誤認知
錯誤認知一:啤酒中的維生素B1
談到啤酒不能和海鮮吃,有些人會說是由于啤酒中的維生素B1使海鮮中的嘌呤轉化為尿酸,這種說法根本毫無道理。首先尿酸的形成實際是人體對嘌呤的正常新陳代謝所致,就算沒有維生素B1同樣會產生尿酸。
而從啤酒本身來講,雖然發酵用的酵母中含有大量維生素B1,但真正用到酒中的酵母本身就很少,啤酒中的維生素B1含量更是很低。同時,酒精本身也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錯誤認知二:海鮮中的嘌呤
嘌呤經過新陳代謝,酒精同樣要經新陳代謝。于是兩種代謝物質開始競爭排出的通道。競爭中一些本應被排出的尿酸無奈被身體積存下來,于是引發了痛風。
這種說法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說僅僅是因為吃海鮮造成如此結果就并非正確了。喝酒時吃其他含有嘌呤的食物,同樣會造成此類結果。
吃海鮮的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1.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2.死貝類病菌毒素多多
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選購活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注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在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導致的。
3.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
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產品后,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4.吃海鮮后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后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別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5.冰鮮蝦不可白灼著吃
任何海鮮都只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時,蝦體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質也已經部分變性,產生了胺類物質,無論怎么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適合白灼的吃法了。不過,冰鮮的蝦可以高溫烹炒或煎炸,同時也能呈現出美味噢。
神奇妙方防止吃海鮮鬧肚子
很多人在吃海鮮后多會腸胃不適,其中緣由各有不同。一些是由于加工過程中未能將海鮮做熟,殘存的菌類在食入后造成了人體腸胃不適。而另一些則是因為海鮮本身屬涼性食物,食入后腸胃一時無法適應,因而造成不適癥狀。
其實一些小妙招可以幫助我們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巧妙利用,以后就不必擔心海鮮入肚后的煩惱了。
妙方一:海鮮別忘檸檬汁
對于海鮮來說,檸檬汁可是很好的標配物。別以為簡單的擠上幾滴只是象征性的去腥,這里面可有很大學問。因為檸檬中含有的煙酸和有機酸,具有極強的殺菌作用,可以有效預防腹瀉。同時,制作炒至海鮮時加入檸檬汁可有效阻斷亞硝酸胺這種致癌物質的組成,可謂一舉多得。
妙方二:餐前來些紫蘇葉
吃海鮮不鬧肚子,還有一種食物不可缺少,那就是紫蘇葉。日本人愛吃生魚,而在日本有生魚的地方便會有紫蘇葉,那些葉子絕非只是點綴用的裝飾。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毒的作用,尤其對魚蟹類更為有效。同時,紫蘇葉中還含有紫蘇醛等多種揮發油,這些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滅殺作用,同樣可以使我們的海鮮攝入變得很安全。
紫蘇葉小涼菜制作方法
用料:新鮮紫蘇葉50克、鹽、糖、醋、香油適量
步驟:
1、紫蘇葉洗凈切絲,入鹽攪拌均勻后放10分鐘。
2、將香油、醋、糖加入紫蘇葉中攪拌均勻即可。
篇9
1.2申請項目按研究內容的分布情況根據2010—2011年食品營養學領域申報項目的研究內容可分為以下5類:1)七大營養素的研究;2)食品中功能成分、功能因子的功能性研究,包括食品新功能成分的發掘和功能研究,食品成分新功能的發掘,食品成分構效關系等;3)食品組分相互作用的營養學研究;4)分子營養學研究;5)其它研究,包括我國傳統食品殊組分的作用與機理,飲食結構、膳食配伍、食品品質和主食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等。2010—2011年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申請的研究領域的分布情況見表2。2010年和2011年度申請項目中,研究內容都以第1)和2)類的研究為主。2010年度,第1)和2)類的研究分別占食品營養學領域申請數的36.18%和44.22%,2011年分別占37.62%和44.55%。而作為食品營養學重要研究方向的“食品組分相互作用的營養學研究”,2010年和2011年分別只有13項和23項(分別占6.53%和7.59%)。分子營養學主要研究營養素與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食品營養學的重要發展方向,但2010年只有8項申請(占4.02%),2011年也僅有17項申請(占5.61%)。其它方面的研究所包含的內容也是食品營養學的重要研究領域,但申請數量也很少。
1.3申請項目按單位的分布情況2010年共有109個單位申請食品營養學領域的基金項目,申請量前16位的單位見表3。這些單位中申請最多的是12項,最少申請1項,平均每個單位申請1.83項。其中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申請單位數分別是73、50和14。2011年申請單位數增加到136個,其中兩年都申請項目的單位有78個,58個單位為2011年新增單位;31個2010年的申請單位2011年沒有繼續申請,這些多是2010年只申請了1項的單位。2011年平均每個單位申請2.23項,比2010年有所增加。這兩年合計申請項目最多的單位是南昌大學(27項),其次是中國農業大學(18項)、江南大學(14項)和浙江大學(14項)。從單位性質來看,以傳統的農、林、漁類研究院校所為主,2010年和2011年共申請207項,占41.24%,申請量最小的是醫學類科研單位,共申請26項,占5.18%(見表4)。
1.4申請項目按申請人年齡分布情況從食品營養學領域基金項目申請人年齡分布來看,地區基金中35~4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要比食品科學整體比例高,而41~45歲的要低。而面上項目中,50歲以下申請人所占比例,食品營養學領域要比食品科學整體水平低(見表5)。青年基金申請人的年齡分布與食品科學整體水平情況類似(見表6)。
2項目評審和資助情況
2.1申請項目的評議和資助概況經統計,在2010—2011年食品營養學領域面上項目同行評議中,3位同行專家都建議資助的項目所占比例分別為7.34%和8.97%,遠低于同年食品學科的平均比例(分別為14.55%和13.92%),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與食品學科平均比例差別不大。在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的同行評議綜合評價方面,食品營養學領域中評價意見為3A的項目所占比例也低于食品學科平均水平(見表7)。2010年和2011年度食品營養學受理的面上、青年和地區3類項目中,一審專家對創新性的評價結果均低于食品學科的整體平均水平。其中,2010年3位專家對創新性評價都為A的項目只有1項青年基金,而食品學科整體水平分別為0.97%、0.78%和1.63%。2位專家評價為A的比例在3類項目中分別僅占5.61%、6.61%和0,均低于食品學科的平均水平(分別為8.48%、8.27%和4.07%)。2011年度食品營養學領域3位專家對創新性評價都為A的項目為0,而食品學科整體水平分別為1.07%、0.81%和0.62%。2位專家評為A的比例在3類項目中分別僅占5.37%、2.70%和0,均低于食品學科的平均水平(分別為7.89%、7.45%和4.35%)。需要指出的是,地區基金的創新性評價結果既沒有3A,也沒有2A。2011年度,食品營養學申報總數占食品科學學科申報項目總數的第3位,但僅獲資助49項,資助率約為15.61%,低于食品學科的平均資助率19.31%(見表8)。在食品學科所有17個3級代碼的領域中僅高于食品油脂加工的10.87%,低于所有其它15個3級代碼的資助率。相較于2010年20.10%的資助率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
2.2資助項目的研究內容分布情況在2010年和2011年食品營養學領域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所獲資助的40和49項中,仍以1)營養素和2)食品功能成分研究為主(見表9)。2010年度,第1)和2)類的研究分別占食品營養學領域資助項目數的43.59%和43.59%,2011年分別占32.65%和55.10%;而作為食品營養學重要研究方向的3)、4)和5)獲資助項目數很少,2010年和2011年分別只占獲資助項目數的約13%。
2.3資助項目的單位分布情況2010年共有34個單位獲得食品營養學的基金項目,這些單位中最多獲4項,最少1項。其中面上項目有17個,青年15個,地區4個。2011年增加到40個單位。這兩年合計獲資助項目最多的是南昌大學(7項),其次是中國農業大學(5項)、江西農業大學(3項)和石河子大學(3項)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3項),其余都是2項和1項。從單位性質來看,以傳統的農、林、漁類研究院校所為主,2010年和2011年共獲資助41項,占46.59%;獲資助比例最小的是醫學類科研單位,共獲資助2項,僅占2.27%(見表4)。#p#分頁標題#e#
2.4資助項目主持人的年齡分布情況從食品營養學領域基金項目主持人年齡分布來看,地區基金中41~45歲年齡段所占比例要遠遠高于食品學科整體比例,2010年和2011年分別達66.67%和57.14%;36~4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要低于食品學科整體比例。而面上項目中,36~45歲年齡段主持人所占比例,食品營養學領域要比食品學科整體水平高(見表10),2010年和2011年分別達到64.71%和60.00%。2010年青年基金主持人的年齡分布與食品學科整體水平情況類似,2011年食品營養學領域36~4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要遠高于食品學科的整體情況(見表11)。
3食品營養學領域基礎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資助食品營養學基礎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基金項目申請和資助的情況能基本反映我國在此領域的基礎研究的狀況和趨勢。從這兩年基金申請情況看,食品營養學基礎研究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學科范圍的把握,研究隊伍的結構和水平以及基礎研究的重點發展方向方面。
3.1學科資助范圍食品營養學研究與人類的營養和健康密切相關,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且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人員也越來越多。食品營養學研究涉及到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與多個學科關系緊密。在國家基金委有多個學科的申請代碼與食品營養學研究都有關系,由于學科之間存在交叉,導致很多申請人報錯學科。在食品營養學領域尤其明顯,有部分報到食品營養學的申請因不符合食品營養學的研究范圍而不予受理,有些屬于食品營養學的內容卻報到別的學科。今年食品營養學有7份申請書因為報錯領域而不予受理,占該領域不予受理數的46.67%。與食品營養學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醫學科學部預防醫學學科的人類營養(申請代碼:H2603)。食品營養學和人類營養都屬于營養學的范圍,是營養學研究的重要分支領域。營養學是研究人體營養規律及其改善措施的一門科學,按照研究內容主要分為3個分支學科,即基礎營養學、臨床(醫學)營養學、食品營養學[1]。基礎營養學主要研究各種營養素以及人體在不同生理狀態和特殊環境條件下的營養過程及對營養素的需要[2]。臨床(醫學)營養學主要研究營養與疾病的關系,人體在病理條件下對營養素的需要及滿足這種需要的措施[3]。食品營養學主要研究食品、營養與人體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關系,以及提高食品營養價值的措施[4]。因此人類營養(申請代碼:H2603)主要資助臨床(醫學)營養學以及基礎營養學中以人體在不同生理狀態和特殊環境條件下的營養過程為主的研究。食品營養學(申請代碼:C200102)主要資助食品營養學以及基礎營養學中有關各種營養素以及人體在不同生理狀態和特殊環境條件下對營養素的需要方面的研究[2]。
3.2研究隊伍情況食品營養學是個交叉學科,與醫學、生物學以及化學關系都非常密切。但從申請單位來看,生物學和化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在該領域的申請較多,醫學領域的單位參與該領域的申請較少,這兩年醫學研究單位申請數量只占約5%,獲資助項目更少,只占約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鼓勵食品營養學領域的研究人員與其它學科的研究人員開展合作,同時鼓勵醫學領域的科研人員參與食品營養學的研究,針對食品營養學領域的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這樣才能積極吸收和引入其它學科的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等,比如引入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及基因組學等領域的新方法和技術手段,從細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開展食品營養學研究,提高食品營養學的研究水平,逐步形成食品營養學的研究體系,在食品營養學研究中形成具有理論創新的新成果[4,7]。
3.3食品營養學基礎研究的狀況分析從這兩年基金評議情況看,我國食品營養學總體研究水平不高,申請項目獲得同行專家的認可度較低,總體評價較差。比如,在2011年食品科學面上項目綜合評議中,3個專家都同意的比例達到了13.92%,在食品生物化學領域3位專家都建議資助的比例為15.49%,而食品營養學領域只有8.97%。食品營養學領域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的資助率都低于食品學科的平均資助率,尤其是面上項目、青年基金的資助率分別比食品學科平均資助率低3個和5個百分點。從創新性評價指標看,食品營養學領域的申請項目創新性也明顯低于食品學科的平均水平。這說明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急需圍繞食品營養學的基礎科學問題開展深入系統的思考,努力提高研究水平。食品營養學按研究內容可以分為前文的5個方面。但從2011年申請項目的研究內容來看,大多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質研究方面,而且大部分研究還處于跟蹤國外研究的階段,缺乏學術思想的創新性,也缺乏研究深度。因此在生物活性物質和營養素研究方面,隨著技術和方法的進步,應逐步深入到分子營養學水平,研究這些物質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及調節機制,從而對其生理功能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研究如何利用這些物質促進有益健康基因的表達和抑制有害健康基因的表達;研究遺傳變異或基因多態性對活性物質消化、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影響;研究這些物質與基因相互作用導致營養缺乏病、營養相關疾病和先天代謝性缺陷的機制及膳食干預研究。另外,在食品營養學的一些重要研究領域,申請項目少,研究力量比較薄弱,今后需要鼓勵和加強。如,食品組分相互作用的營養學研究,具有我國特色的傳統食品殊組分的作用及其機理以及我國膳食結構對健康的影響等。
3.4食品營養學基礎研究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今后,食品營養學需要針對與該領域相關的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系統的深入研究,通過基礎理論和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的突破促進該領域研究的發展。重點需要關注以下方向的研究:(1)食品加工、儲藏、運輸等過程中營養素的變化對食品營養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與控制方法;(2)深度挖掘食品或天然產物(特別是藥食同源物質)中具有獨特生理學功能的活性物質,在分子水平上探尋食源性活性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與信號途徑;(3)食品組分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及機理研究;(4)我國傳統食品殊組分的作用與機理;(5)研究飲食結構、膳食配伍、食品品質和主食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為建立新型膳食營養結構模型提供理論支持和數據基礎。(6)從細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研究營養代謝中間產物在細胞信號傳導、參與生理反應的作用及其相關機制,探討食品與人類健康的關系,評價食品營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在未來5~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食品學科將優先鼓勵如下領域的食品營養學研究:#p#分頁標題#e#
(1)食品加工與貯運過程中營養物質的變化機理研究食品營養成分的變化涉及到食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原料的收獲、貯藏與保鮮、食品組分的相互作用、營養素的保留以及食品貯藏、加工和流通過程中營養成分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食品高新技術的發展為食品加工行業改善食品營養,提高生產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機遇,同時也使食品組分及營養素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同樣也引起人們對食品營養與健康等問題的密切關注。目前,國內研究食品加工與貯運過程中營養物質的變化機理還比較淺,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學本質、分析方法等,而對其生物學變化,包括變化途徑,貯藏、運輸和加工過程對其影響及其機理等知之較少,需要進一步系統研究。
篇10
肺功能檢測是呼吸系統疾病診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之后和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在中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城市居民的第四大死亡原因,在農村地區則是首要死亡原因。因此,鐘南山院士提出“有長期咳嗽、咳痰、氣喘等肺部疾患的中、老年人,應該盡早并定期進行肺功能測定。此外,具有危險因素的人群,如40歲以上的吸煙者、從屬于有害氣體接觸的職業等應定期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本文通過對500例體檢人員肺功能檢查結果的分析,認為肺功能作為健康體檢項目是必要的,尤其是40歲以上人員。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500例,均為我院2010年元月至2011年5月的健康體檢人員。其中39歲以下298例;40歲以上202例。
1.2檢測項目
采用意大利科時邁一體化肺功能測試儀進行檢查, 測定參數有: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量大呼氣流量(PEF),最大呼氣中段流量(MMEF),7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V75),50%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V50),2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V25),最大通氣量(MVV)。
附表 不同年齡段肺功能各參數下降例數的比較
參數判斷
年齡段(歲) 例 VC FVC FEV1 V50 V25 MVV 阻塞 限制 混合
39歲以下
40歲以上 298
202 32
116 32
116 32
116
52
52 32
116 0
52 32
58 0
6
2 討論
通過肺功能檢查結果分析,正常人群中,也能發現肺功能指標有不同程度降低的人群,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不斷增多的趨勢。造成肺功能逐漸減退,呼吸系統疾病不斷增多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點:
2.1環境因素
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中的許多因素綜合地作用人體,在某些條件下可對人體健康產生有益的作用,在另一些條件下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大氣污染 城市大氣中通常會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質(石棉纖維、瀝青煙,油煙,焦爐氣等)及某些潛在性危險,使城市居民肺功能受到損害。室內空氣污染 現代人類活動是80%以上是在室內環境中度過的,尤其是老、弱、病、殘、孕、幼等人群在室內活動時間更長。當前,我國煤炭消耗量約占所有燃料總耗量75%以上,煎、炒、烹、炸等烹飪技術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色之一。燒煤與燃料產生的有害氣體和懸浮微粒,烹飪時油煙所含的有害化學物質等也是引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2.2不良生活方式
篇11
一、甲醛的概述
甲醛(化學分子式HCHO),一種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易溶于水,在常溫下是氣態,生活中常以水溶液和氣態形式出現,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爾馬林溶液。甲醛有毒,在生活中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主要表現為對皮膚粘膜的刺激作用,當室內甲醛達到一定溶度時,人體就會出現不適感,當每立方米空氣中甲醛濃度達到0.06~0.07mg/m3時,兒童就會發生輕微氣喘;達到30mg/m3時,會立即致人死亡。
二、甲醛的來源
甲醛存在于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而且對人體危害極大。
在衣物方面,由于甲醛可以作為染色助劑和提高防皺、防縮效果的樹脂整理劑使用,因此,甲醛在纖維衣物制品中被廣泛應用,生產的紡織物的色澤鮮艷亮麗,可以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又能使棉織物防皺、防縮、阻燃,所以生活中常見的“純棉防皺”服裝或免燙襯衫以及濃艷和印花的服裝,都含有甲醛,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
在食物方面,甲醛為國家明文規定的禁止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不得檢出,但是不少食品中都不同程度檢出了甲醛的存在,尤其是蝦仁、海參和魷魚等海鮮產品中的甲醛含量較高,原因是甲醛不僅可以保持海鮮食品表面色澤光亮和增加韌性和脆感,改善口感,還可以防腐,用它來浸泡海鮮產品,可以固定海鮮形態,保持海鮮色澤。而且在面食、蘑菇或豆制品中也存在甲醛,原因是甲醛可以增白,改變色澤,故甲醛常常被不法商販用來熏蒸或直接加入到面食、蘑菇或豆制品中來謀取暴利。
在居住方面,室內空氣中甲醛已經成為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特別是冬天的空氣中甲醛對人體的危害最大。目前我國家庭空氣中的甲醛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⑴室內裝飾的膠合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使用的膠粘劑以甲醛為主要成分,板材中殘留的和未參與反應的甲醛會逐漸向周圍環境釋放,這是形成室內空氣中甲醛的主體。⑵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使用不合格的板材,或者在粘接貼面材料時使用的劣質膠水,其中的甲醛嚴重超標。⑶貼墻布、貼墻紙、化纖地毯、油漆和涂料等其他各類裝飾材料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發。
在交通方面,甲醛來自于車椅座套、坐墊和車頂內襯等車內裝飾裝修材料,其中以新車甲醛釋放量最突出,另外甲醛也來自于汽車尾氣。
在其他方面,甲醛可來自化妝品、清潔劑、殺蟲劑、消毒劑、防腐劑、印刷油墨、紙張等;工業廢氣、燃燒廢氣、光化學煙霧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產生一定量的甲醛。
三、甲醛的危害
甲醛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甲醛的毒性較高,危害大,是公認的變態毒化反應源,也是潛在的強致性突變物。甲醛的毒性表現在對人的皮膚和呼吸器官有強烈反應,具有強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
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機理:甲醛是原漿毒物質,能與蛋白質結合,對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吸入時出現呼吸道感染和水腫、眼刺激、頭痛等癥狀,皮膚直接接觸甲醛也可引起過敏性皮炎、色斑、壞死等癥狀,吸入高濃度甲醛時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高濃度甲醛還是一種基因毒性物質,可以導致突變作用,出現頭痛、頭暈、心悸、失眠、體重減輕、記憶力減退以及植物神經紊亂等癥狀,孕婦長期吸入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長期吸入可導致男子畸形、死亡等。
四、去除方法
甲醛危害大,釋放周期長,一般要三年到十五年。而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將裝修后的房子閑置至少三年以上,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去除甲醛來減少甲醛的危害,下面我將介紹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去除甲醛的方法。
(一)通風法。通風法就是通過室內空氣的流動,降低室內空氣有害物質的含量,從而減少此類物質對人體的危害,通風法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冬天,常常緊閉門窗,更要加強空氣的流通。
(二)植物分解法。植物分解法比較常用的是草本植物源分解甲醛法,其優點是由于它是植物提取的,所以安全無二次污染,效果比較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環境觀念的加強,草本植物源分解甲醛法去除裝修污染將越來越深入民心。如蘆薈、吊蘭、虎尾蘭、一葉蘭、龜背竹等天然的草本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強,可以清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尤其蘆薈可以吸收1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90%的甲醛。
(三)竹炭、活性炭吸附法。竹炭、活性炭去除甲醛是一種比較廉價和實用的方法,其優點是物理吸附,無毒無化學添加劑,吸附徹底,效果好,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是國際公認的吸毒能手。如:井岡毛竹、賣炭翁、竹虎、山里人都是很好地吸附能手。
現實生活中,用很多民間土方法吸附甲醛是非常不可取的,如用水、醋、紅茶泡水和橘子、菠蘿等水果吸附甲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
參考文獻:
[1]師邱毅,紀其雄,許莉勇.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聶靈波,陳寧,謝華慶.活性炭甲醛吸附能力的測試方法探究[J].中國計量,2011,(1).
篇12
日常飲食有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之分。從營養學的角度上講,也叫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它們直接影響到人體體液的酸堿值。堿性食物是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呈堿性。堿性食物有:豆腐、牛奶、芹菜、土豆、竹筍、香菇、胡蘿卜、海帶、綠豆、香蕉、西瓜、草莓以及大部分的蔬菜和水果。
日常生活中攝入太多酸性食物可用堿性食物來中和,保持血液的弱堿性。它能使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毒素減少,并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積,因而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稱堿性食物為“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此外,堿性食物對于美容,提高智力,解除疲勞和春困都有顯著效果。
各不相同的“基因食物”
“基因食物”也是一種新概念。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不同人種、不同個體,在基因上存在著不容忽略的差異。因為差異的存在,盡管人們的生活環境、習慣相似,但有的人易生這種病,有的人易生那種病。就以對人體健康影響起重要作用的食物來看,基因決定著不同人體對某些食物的吸收、利用,產生的結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從充分利用物質和維護健康概念來講,就應考慮這樣的問題:同一種食物,一部分人可以多食,另外一部分人則不必食用或盡量避免食用。
有關“基因食物”的研究,目前得知的新概念有:卷心菜等蔬菜含有大量能激起人體防御反應的物質,其中之一是谷胱甘肽轉移酶u(gs-u)。這一化學物質對于一個吸煙者將來是否患肺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群中約有一半人具有產生這種物質的基因,另一半人沒有。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終生吸煙,直到90歲時老死在睡眠中而不會患肺癌的原因。所以食用含有谷胱甘肽轉移酶u(gs-u)的食品。對那些不產生這一物質基因的人來說顯得十分重要。另一種能激起人體防御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物質稱為谷胱甘肽轉移酶a(gs-a),花莖甘藍、洋蔥、大蒜中富含這類物質,但是,也由于基因的控制,每一個個體內產生這一物質的水平是大不一樣的,約相差30倍左右,所以對那些缺乏產生這一物質基因的人來說,必須注意這類食品的攝入。還有科學家發現,在一些“吃不胖”的瘦人體內存在著一種被命名為UCP2的基因,這種基因可產生一種促使脂肪消耗的蛋白,加速分解脂肪轉變為熱能。而在一些胖人體內,卻少有這種基因的蹤跡。
新世紀人類的食譜,有可能根據各自基因來決定,英國諾里奇食品研究所的人員目前正在進行這項工作。屆時,人們可以做一項測試,然后根據測試結果挑選適合自己基因的食品。
康健養生的“激素食物”
食物中含有的天然植物雌激素,對人體荷爾蒙的分泌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科學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對人體荷爾蒙能起到一種良好的平衡作用。據一項研究顯示,當雌激素偏低時,人體所攝入的黃豆會增加人體雌激素水平;當雌激素偏高時,攝入的黃豆又會幫助降低人體雌激素水平。這就是為什么黃豆可以幫助更年期女性穩定情緒,并且還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生率(乳腺癌往往是由于雌激素過多)的原因。
因為植物雌激素食品對雌激素的平衡起著極其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日常飲食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這些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當你患有纖維瘤、子宮內膜異位或腫塊等對雌激素偏高較敏感的病癥時。另外還有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還可以減緩經期癥狀,并幫助周期太短的女性延長月經周期。
植物雌激素還有其他許多好處。除對荷爾蒙的影響外,植物雌激素對心血管健康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證明,黃豆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尤其是“不良”膽固醇(LDL)。據日本一項研究發現,黃豆至少含有5種抑制癌癥的復合物。此項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癌方面,因為日本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只占全部病例的六分之一,但是,當她們來到西方國家生活后,其乳腺癌發病率將大幅度上升,基本和西方國家女性的發病率持平。究其原因,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日本人飲食中黃豆所占的比重較其他國家要大。
幾乎所有的水果、蔬菜和谷物中都含有植物雌激素,但是,只有當植物雌激素以我們所說的異黃酮的形式存在時,對人體才最有益處。黃豆、小扁豆、鷹嘴豆、綠豆芽、大蒜、芹菜、芝麻、葵花籽、燕麥、茴香以及某些水果等食品中就富含大量異黃酮。
誘發曬傷的“光感食物”
夏季強烈的陽光,可導致諸多損害性皮膚疾病。受強烈日光暴曬的局部,短時間內會產生紅斑、水腫、水皰等皮損;長期反復受較強紫外線的照射,可導致皮膚皺褶、松弛,表皮干燥、粗糙或萎縮,發生色素沉著或減退。
但是,通常日光作用于人體所引起的異常反應可分為光毒性和光感性兩種。光毒性傷害是由強烈日光長期暴曬造成;光感性是只發生于少數過敏體質的人。
光感性皮炎是由光感性物質引起的皮炎。本病由內服或皮膚接觸光感物質,然后經日曬而發生,病變機理復雜,病情較嚴重也比較難治。內服的光感性食物有泥螺、灰菜、紫云英、芹菜、香菜、小白菜、莧菜、蘿卜葉、油菜、芥菜、甜菜、馬蘭頭、菠菜、萵苣、木耳、蕎麥等。在春夏秋季節,有過敏體質的人應當盡量少吃或不吃上述光感性食物。
離人較遠的“遠親食物”
篇13
1 泉州市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污染狀況
泉州市區近年來室內空氣監測值統計結果見表1。
監測值來源于泉州市環境監測站,被測戶數中72.4%為居民住宅。對以上統計結果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2007年被測戶數中,泉州市區室內空氣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中以甲醛污染最為突出,最大超標率達73.2%,最大值為1.10mg/m3,超過國家標準值10倍。
2 甲醛的性質及用途
甲醛(化學分子式HCHO,分子量:30.03)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溫下是氣態,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現。其40%的水溶液稱為福爾馬林,此溶液沸點為19℃,故在室溫時極易揮發,隨著溫度的上升揮發速度加快。
甲醛廣泛用于工業生產中,是制造合成樹脂、油漆、塑料以及人造纖維的原料,是人造板工業制造脲醛樹脂膠、二聚氰氨樹脂膠和酚醛樹脂膠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各國生產人造板(包括膠合板、大芯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等)主要使用脲醛樹脂膠(UF)為膠粘劑,脲醛樹脂膠是以甲醛和尿素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加成反應和縮聚反應而制成的膠粘劑[1-2]。
3 甲醛的危害
甲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是潛在的強致突變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強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獻記載,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嗅覺異常、刺激、過敏、肺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和免疫功能異常等方面。甲醛對人眼的刺激閾可低至0.6~1.2mg/ m3,嗅覺閾為0.03~0.6mg/m3。大多數資料表明甲醛引起人體機能異常的作用含量均在0.12 mg/m3以上(見表2)。
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月經紊亂、細胞核的基因突變,DNA單鏈內交連和DNA與蛋白質交連及抑制DNA損傷的修復、妊娠綜合癥、引起新生兒染色體異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記憶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觸者中,兒童和孕婦對甲醛尤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3]。
4 甲醛的來源
室內空氣甲醛污染主要來源有:家具和織物、木制品填料、建筑來源、清潔劑、化妝品和個人用品等。其中主要是人造板材,因人造板材在生產過程中要用到脲醛樹脂膠或酚醛樹脂膠,此類膠水在板材內時間長了就會游離出甲醛,造成空氣污染,而且揮發周期很長。室內裝飾使用的膠合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材再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粘合劑。這些粘合劑均以甲醛作為主要生產原料。板材中殘留的和未參與反應的甲醛會逐漸向周圍環境釋放,是形成室內空氣中甲醛的主體。目前生產人造板常用的膠粘劑就是以甲醛為主要成分的脲醛樹脂(UF)。用脲―醛泡沫樹脂(uFFI)做隔熱材料的預制板、貼墻布、貼墻紙、化纖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也向外界散發甲醛,釋放量一般為3.35 mg/ m3,有時可高達13.4mg/m3。因此在室內裝修后,板材中殘留的以及膠黏劑中未參與反應的游離狀甲會逐漸向周圍環境釋放,形成室內空氣中甲醛的主體,是造成甲醛長期污染的重要來源。此外,來自室外的大氣污染、工業廢氣、汽車廢氣和光化學煙霧也是室內甲醛污染的重要來源。
5 防治措施和建議
5.1 從污染源頭控制
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加強對裝飾裝修材料的管理,對進入我市的裝飾裝修材料和各類家具嚴格把關,杜絕不合格的材料和家具進入我市,同時,倡導廣大市民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包括無毒性的油漆及低揮發性有機物的油漆等等各種裝修材料。
5.2 增強通風效果
清除室內空氣污染的最有效方式是通風換氣,在室外空氣好的時候打開窗戶通風,有利于室內有害氣體的散發和排出。自然通風對去除甲醛效果明顯,但需注意對新風量的要求。對裝修好的新房,至少應通風15d以上,最好3個月以后再入住。
5.3 做好室內綠化建設
某些植物對甲醛氣體有吸收―代謝作用,空氣污染除了要經常開啟門窗加強通風外,在室內栽種綠色植物是去除化學污染簡便而有效的途徑。吊蘭、龜背竹、虎尾蘭、一葉蘭等葉片碩大的觀葉植物,都對甲醛有一定的吸收和累積能力。
5.4 加強衛生監督與監測
由于室內甲醛大部分來源是室內建筑裝飾材料釋放出來的,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裝修又必不可少。因此必須加強室內裝飾裝修材料的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10項強制性標準。采取改進技術降低材料中甲醛的含量,減少甲醛的釋放量,選用甲醛的替代品等一系列措施來控制污染源。
5.5 加強對特殊空氣環境監管
環保部門應加強對建材、家具市場和大型商場、賓館、酒店、學校、幼兒園、網吧、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場所的室內空氣環境的監督管理,定期監測其空氣環境質量。對超標的公共場所限期整改,確保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孫宗光,齊文啟,孫立巖.化學物質對室內空氣的污染[M].環境檢測管理與技術,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