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青少年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青少年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重要性

概括而言,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要性,主要可以歸納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體能訓練的開展能夠促進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身體各方面機能和素質的全面發展,是運動員籃球專項運動素質提升的基礎。

對于青少年籃球運動員來說,不同的運動素質都有其固定的發展敏感期。在發展敏感期內,某種特定運動素質的發展速度會遠遠超過其它時期的發展速度。因此,抓住運動素質的敏感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是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身體進行生物改造的有效方式,對于青少年籃球運動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不但能夠有效的改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身體各器官和各系統的機能,還能夠通過青少年身體各方面機能和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籃球專項運動素質的發展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體能訓練的開展能夠確保機體適應大負荷的運動,是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承擔高強度比賽任務的基礎。

快速靈活、對抗激烈是籃球運動的重要特點,而這一點也決定了籃球運動員只有具備良好的體能才能夠承擔高強度、大負荷的籃球比賽任務。在一場4節,長達兩個小時的籃球比賽中,青少年籃球運動員不但要在攻守之間、控制與反控制之間不斷進行轉換,同時還必須要快速完成各種急停、急起、跑動、跳躍以及投籃等等一系列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體能的消耗非常大,如果沒有良好的體能水平做保障,在比賽進行一段時間之后,運動員往往就會因為體能不支而出現技術動作的變形、跑動速度的減慢或者是主動失誤的增多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因此影響到最終的運動成績。由此可知,通過體能訓練來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水平,是確保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承擔高強度的比賽任務的基礎。

(三)體能訓練的開展能夠為籃球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是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戰術水平順利提升的基礎。

對于籃球運動員來說,體能是影響其技戰術水平的先決條件,無論是技戰術水平的提高,還是技戰術水平的發揮,亦或是技戰術水平的保持都需要良好的體能來做保障。體能水平高的籃球運動員相較于體能水平低的籃球運動員而言,在其它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往往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復雜和先進的技戰術。反之,體能水平低的籃球運動員即使掌握了先進的技戰術在實際比賽的過程中,也往往會由于體能而受到局限,無法得以充分地施展。因此,體能是影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重要因素,體能訓練是為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服務的,是青少年@球運動員技戰術水平順利提升的基礎。

(四)體能訓練的開展能夠通過促進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水平的提升,降低運動損傷事故發生的幾率。

籃球運動項目的特點決定了在籃球運動中青少年籃球運動員不但要承擔極大的運動負荷,還要面對激烈的對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運動員一旦出現運動疲勞,身體的薄弱部位就容易受到損傷,例如:膝關節、腰部等,而運動損傷出現后輕則影響訓練和比賽的正常順利開展,重則影響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但是,在開展日常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如果能夠重視體能訓練,通過體能訓練來有意識的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和抗疲勞能力,往往能夠大幅降低運動損傷事故出現的幾率。以力量訓練為例:力量訓練的開展能夠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而力量素質的提高則能夠讓運動員身體關節穩定性能的控制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并且運動中身體的抗疲勞能力也會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降低運動損傷出現的可能性。由此可知,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開展有助于降低籃球運動訓練和比賽活動中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

二、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實施關鍵

綜合上文的分析可知,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具有多個方面的重要作用,體能訓練的質量會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職業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而要確保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科學高效開展,還應注意如下兩點問題。

(一)要注意樹立科學的訓練理念,切忌出現重技戰術訓練,輕體能訓練的情況。重技戰術訓練,輕體能訓練的情況在我國籃球運動訓練中是切實存在的,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青少年籃球教練員一定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樹立技戰術訓練和體能訓練并重的科學理念。

(二)要注意避免出現體能訓練脫離專項體能訓練的問題。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中,體能訓練脫離專項體能訓練的問題通常表現為將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混為一談,一般體能訓練在訓練中所占的比例偏高,專項體能訓練所占的比例偏少;青少年體能訓練成年化等等。上述問題的出現,不但無法實現預期的訓練成效,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因此,教練員一定要注意青少年體能訓練與籃球專項特點之間的有機結合,切忌出現體能訓練脫離專項體能訓練的問題

篇2

1.青少年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體能,才能更好地開展技戰術訓練,體能訓練主要是為其專項訓練奠定基礎,基礎不牢則影響日后成績的提升,關系到運動員的職業生涯。體能訓練的不但是運動員的身體,同時也鍛煉著運動員的內心,使其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2. 青少年田徑體能訓練的實施方法

體能訓練具有針對性,包括不同種類的體能訓練,具體如下:

2.1 力量素質訓練

青少年田徑體能訓練的一個重要種類就是力量素質訓練,不同的運動項目需要完成的工作有所差異,需要的力量也不盡相同。具體來說,徑賽運動員需要具備較強的推進力量;球類運動員則需要在改變方向、滯空等方面的力量上有所建樹;游泳運動員則需要具備蹬水、劃水等方面的力量,根據不同的項目,教練員在實際的訓練中,應該采取針對性的訓練,以使運動員的力量得到科學化地加強,更好地提升成績。

2.2 靜力拉伸訓練

所謂的靜力拉伸訓練主要通過緩慢的動作來完成,以某些姿勢鍛煉自身,諸如拉伸肌腹、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練習。從具體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主動拉伸,另一種是被動拉伸,無論選用哪種拉伸方式,主要的目標就是為了使運動員感受到酸脹痛,具體來說,每個姿勢或者動作應該保持10s,同樣的動作完成15次即可。

2.3 靈敏性訓練

所謂的靈敏性訓練依賴的訓練環境是突然變換,這種靈敏性訓練伴隨著的是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的改變,鍛煉的是運動員的身體協調能力、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只有提高身體的靈敏性,才能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使其在比賽中以不同應萬變,取得好成績。

2.4 耐力訓練

耐力素質訓練的訓練環境是不斷變化的,這不但包括運動運動節奏的變化,還包括運動強度的變化,且耐力素質還與諸多因素有著密切的練習。

2.5 柔韌訓練

所謂的柔韌就是人體各環節運動幅度大小的機能能力,要保證田徑運動動作的完成,柔韌素質是必不可少的,其不但能夠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對提高運動員的肌肉工作效果也有著顯著的作用。

2.6 動力拉伸訓練

動力拉伸練習是指依靠練習者自身動作、原動肌有節奏地,較快并多次重復收縮,使與環節運動相反一側的對抗肌反復被拉伸的練習方法,比較典型的有連續前擺腿。

2.7 速度訓練

對運動員而言,速度素質的作用十分關鍵,在其競賽比拼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田徑運動項目在速度訓練上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在一些細節上卻存在一些差異,就需要鍛煉他們在這方面提高他們的速度;而乒乓球運動速度訓練則主要集中在判斷力和反應速度上。

3.青少年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存在的誤區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很多體能類項目上,我們的青少年運動員擁有的潛力和素質是十分出色的,但是當其達到一定的水平后,且再難有所寸進,運動成績比照前期的成績成長速度著實讓人大失所望。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理解不到位。青少年運動員自身素質尚待開發,而很多教練員和運動員竭澤而漁,盲目壓榨青少年運動員的潛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訓練方式導致運動員的成績短時間的提升,卻再難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運動方式對運動員有百害而無一益。不同的運動員、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理狀況需要不同的體能訓練思路和方案,只有符合人體生理發育規律才符合運功的系統性、科學性,才能為運動員的成長提供真正的幫助。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是相輔相成的,一般訓練是基礎,基礎越牢固,將來取得的成績就越高;專項訓練是關鍵,畢竟競賽看重的專項能力,只有通過專項訓練才能提高運動員的成績,這兩個方面對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而言都是必須的,并且需要動態調整兩種訓練的比例,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成長。

4. 提升青少年田徑體能訓練提升策略

一些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教練員對體能訓練的認識存在誤區,這限制了青少年的田徑運動員的成長,為了加強和改善當前青少年田徑運動體能訓練,就需要采取如下對策:

4.1 理順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的關系

體能訓練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基礎性的一般體能訓練,這適用大多數田徑運動項目,另一個部分是專項體能訓練,這直接關系到運動員的競賽成績。在進行一般體能訓練的時候,非專項身體練習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改造運動員身體形態,使其身體健康得以增進,全面發展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為了在比賽中取得更好地成績,專項體能訓練就十分必要,教練員需要安排一些專門性的身體練習,從而更好地滿足專項的需要。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訓練主要集中在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基礎訓練階段,另一個階段是專項提高階段,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專項競技能力。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應該以專項運動的需要為準,充分結合運動員的個人具體情況,合理安排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比重。

4.2 磨練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意志品質

一個人或是對某種事物有興趣的化,對這種事物就有著明顯的傾向,在對待這種事物的時候就會更愿意去接近它。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體能訓練的手段比較單一,青少年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感到十分枯燥,訓練興趣下降,往往將訓練當作是應付,是為了滿足教練員的需求,故而難以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正因如此,教練員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學生對體能練習的興趣。

4.3 把握青少年運動員素質發展敏感期

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是指每一種運動素質在兒童、少年時期有機體自然生長發育的基礎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齡階段發展較快,呈現出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準確把握,對運動員選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能訓練也需要充分利用這一時期,發展適應專項需要的運動素質,使其在未來的競賽中取得更好地成績。大量的實踐證明,如果在這個時期得不到科學訓練的話,日后的發展將面臨很大的瓶頸,難以達到一流水平。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正處于身體發育關鍵時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正因如此,在實際的體能訓練中,應該結合青少年生長發育特點,按照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規律,使不同運動員得到更好地發展。

4.4 結合技能訓練內容與心理訓練內容

競技能力是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主導因素,然而運功員的競技能力構成存在較大的差別,總的來看,競技能力都是由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運動素質、技術、戰術、心理和智力因素所決定,只有將這些因素協調在一起,才能提高專項競技之中的綜合競技能力。而在這些因素中,最為關鍵的無疑就是體能,體能訓練就像是在打地基,地基越好,蓋起的高樓大廈才能穩固。然而,技術訓練、心理訓練也是十分重要的,前者是訓練及比賽取勝的關鍵,只有在體能訓練的同時加強技術訓練,才能增強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綜合實力;心理訓練同樣十分重要,青少年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活動極不穩定,對于外界環境的變化,青少年的抵抗能力不強,為了讓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得到好成績,就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支撐。因此,在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訓練時,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心理素質的訓練,加強意志力、注意力、自信心的訓練和培養,以提高他們在比賽中自我心理調整的能力。

5.總結

總之,加強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提高體能訓練的質量,對于促進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鑒于田徑體能訓練是一個重復性較強的內容,因此,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要創新訓練和評價的方法,提高體能訓練的科學性、實效性和靈活性,來激發練習者的練習興趣,為體能訓練效果的提升,創造一個良好的訓練環境。文章重點提出了青少年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及提升策略,可供參考。

篇3

1.1體能訓練重視性問題

國內的教練更注重于傳統武術的訓練方式,著重提高武術技能,對于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卻不花費精力。這無疑是丟西瓜撿芝麻,武術技能是非常需要體能支撐的,只有充沛的體能才能發揮出各種武術技能從而贏得比賽。傳統武術重在修心,重視技能的掌握。而競技武術,動作繁多,對身體負荷極大,重視成績及動作的標準度。教練應該充分理解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區別,從而重視起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要知道高水平的競技武術運動員的技術層次基本持平,往往最后比的是哪方體能好,能堅持下來。體能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人的體能提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只有充分理解了體能的重要性,并堅持訓練體能,才能得到長足的進步,水滴石穿,貴在堅持。所以,運動員們應該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嚴格執行訓練要求并堅持下去,才能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1.2體能訓練缺乏場地和器械問題

在體能訓練時,必須要有訓練空間及多種器械來提高身體素質。競技武術運動,不但要求力量過關,同樣對于肌肉耐力也是一種考驗。鍛煉肌肉耐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長跑,所以體能訓練時訓練場地是必備的。而且肌肉很容易形成記憶,它會記住你的訓練方式、訓練量和完成動作需要的力量,導致肌肉適應訓練量,不能深度刺激肌肉生長,這種肌肉俗稱“死肌肉”,它的靈活性、爆發力不足。如果訓練方式單一,那么肌肉就會形成肌肉記憶,使肌肉的靈活度下降。這時就需要用不同的器械來訓練,鍛煉一個部位要用三到四種不同的器械和訓練動作才能有效地刺激肌肉,使肌肉爆發力得到提升,并且不會形成肌肉記憶。所以,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在體能訓練時訓練空間和器械一定要充足。

1.3體能訓練平衡問題

大部分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為了追求賽場上的觀賞性,主要訓練高難度動作,諸如720度轉體旋風腿、騰空擺蓮腿、空中剎車等。這些動作觀賞性極高,但是難度極大,在施展這些招數時,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會隨之調動,很考驗運動員的協調能力及肌肉核心力量。很多運動員盲目練習這些高難度招數,卻因為身體素質達不到要求導致動作變形甚至身體受到損傷。萬丈高樓平地起,武術本就是從基礎上延伸出各種組合套路,所以注重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武術名家趙長軍在分享武術經驗時說他當初加入國家隊時也是眼高手低,但是由于身體平衡性很差,在比賽中屢次碰壁,吸取教訓之后,苦練基本功。他的肩和胯很硬,導致動作不美觀,改變這些只能通過硬搬,倆個人一人抓住一個腳,把腿慢慢靠向墻,疼的有時候十幾分鐘腿都收不回來,但是取得的效果很明顯,最終也是成功擊敗李連杰奪得冠軍。所以,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在體能訓練時應該多練,打好高難度動作的基礎。

2.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體能訓練計劃的問題

2.1體能訓練計劃缺少系統性

武術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體能作為武術的支撐,同樣需要長期、系統的訓練。體能訓練計劃是體能訓練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系統化的體能訓練計劃能夠更好地訓練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的體能,同時這些計劃也是青少年武術運動員的目標,能讓之更有動力的訓練。系統性的訓練計劃能夠幫助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規劃自己的時間,提高訓練積極性。在制定訓練計劃之前應該了解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通過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綜合數據分析,6-14歲鍛煉力量、靈敏度、協調能力、爆發力和柔韌性能取得更好地效果,12-18歲更為適合訓練速度和耐力。根據這些數據,能夠制定一個詳細的系統化的訓練計劃,使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付出的汗水能夠取得最大化的效果。所以,制定一份系統系的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體能訓練計劃能提升訓練效果。

2.2體能訓練計劃缺少科學性

訓練計劃不能盲目制定,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發育時期,當然這同時也是身體素質提升的最佳時間。但是一切訓練計劃要科學、合理,在提升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不影響其身體發育,過剛則易折,武術技能的掌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體能的提升也是漫長的。如果過度訓練,對青少年的膝蓋會產生很大的負荷,容易引發滑膜炎和骨質增生甚至造成肌肉溶解。競技武術運動由于訓練不當造成身體損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見,輕則承受一些疼痛,重則使運動員失去上場的機會,而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能夠有效地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進而能夠安全的提高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競技武術的宗旨是尚武、競技、健身、防身、養生、休閑、娛樂,切不可因為競技武術的競技性而背離了競技武術的宗旨??茖W地制定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體能訓練計劃能讓運動員們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不會造成身體的負荷,保障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身體的健康。

2.3體能訓練計劃中飲食問題

飲食會影響人體健康,當然也曾影響過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和訓練狀況。國際上許多運動員都有專門的運動營養專家為其制定飲食,就是因為飲食對體能訓練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如果飲食不合理,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在訓練之后可能會恢復不好,并且體型也會改變。訓練時影視攝取量要考慮身體的需求,特別要考慮足夠碳水化合物的補充,以維持肌肉內苷糖的儲存。當體內肌肉肝糖含量被用光時,便會出現“撞墻”現象,即肌肉呈現疼痛、發燙、疲倦和無力的感受,因此運動能力便會嚴重的受到限制,所以在大量運動之后,應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幫助訓練后肌肉肝糖含量的恢復。當然訓練之外并不需要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否則這些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會影響運動員的靈敏度。不斷地訓練才會讓身體對高負荷適應,當適應之后才能不斷突破,因此要更注重訓練時的飲食問題,只有正確的飲食才能給身體帶來正確的補充來適應。所以,體能訓練計劃中應詢問運動營養專家制定一份合理的飲食計劃。

3.對于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策略

3.1針對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專項技術特點訓練

武術講究,動若猛虎,不動如山。武術是靠內勁發力,內勁發力始于腰,寄于足,達于稍,運用全身與地面的協調性產生爆發力。虛步、竄、蹦、騰、挪、閃、躲、踢都是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在比賽中要經常使用的動作,這些動作的發力中樞都是在腰部,其次由腿部發力。就是說用腰將力量傳導到身體四肢,猶如甩鞭子一樣充滿爆發性和靈活性,這樣發出的力量具有剛柔并濟、力道充足、能收能放的特點。所以,在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中應將腰部和腿部訓練的比重調大,進行針對性訓練。只有當腰腿力量上升后,整體的爆發力與靈活度才能得到大幅的提升,而且注重腿部訓練會使運動員的底盤更加沉穩,在對抗中不易露出破綻,從而和對手長時間對抗。所以,在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體能訓練時應結合其專項技術特點來訓練。

3.2結合青少年武術運動員體型特點訓練柔韌性

當我們觀賞青少年競技武術比賽時,可以看到運動員們的動作十分流暢,既標準又美觀,這些都需要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具有十分好的柔韌性,如果柔韌性不夠這些動作就會產生停滯感。例如踢腿抱腳直立和十字平衡動作,如果肩關節和胯的柔韌性不夠,落地后就會無法使后腿舉起,不能保持上下腿垂直。騰空轉體旋風腿接高鞭腿,這個組合動作非常考驗胯部的柔韌性,如果柔韌性不夠,轉體旋風腿后高鞭腿的動作就會變形而且力道不足。對于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來講,提升身體的柔韌性是必須的,只有柔韌性夠了才能改進動作技術、提高運動水平,從而在比賽中不會扣分。而且提升柔韌性可以防止肌肉、韌帶、關節損傷。所以,在運動員體能訓練時,也要結合運動員的體型特點來制定提升柔韌性的訓練方法。

3.3重視其他身體素質的訓練

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在對抗時,不單單只是肌肉力量的對抗,同樣也考驗運動員們的協調能力、靈敏度和耐力。競技武術的動作大開大合,每個動作都要求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完美協調身體各個部位。運動員的協調能力是武術動作標準的基礎,如果協調能力不足,會導致動作不標準從而失分。當我們觀賞競技武術比賽時,可以看到運動員腳步靈活,能收能放,虛實結合,訓練靈敏度能夠提升身體反應速度,增大躲閃對手打擊的幾率。同時競技武術是一個有氧與無氧結合的運動,比賽中會使運動員的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如果身體對于乳酸的分解能力不夠,就會顯露疲態,導致身體協調能力和靈敏度下降,影響水平的發揮。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在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挺能訓練時應加強其他身體素質的訓練。

4.總結

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是青少年競技武術中施展各種套路的基礎。體能訓練有助于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體能的提高,是競技武術訓練中必不可缺的環節,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及飲食有助于競技武術運動員更有動力地進行體能訓練并使身體能及時得到恢復。重視體能訓練能使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固然在比賽中各種組合動作是高效的得分點,但如果沒有相應的體能,競技武術的各種高難度動作也只是無源之水,必會枯竭。因此必須重視青少年競技武術運動員體能訓練,為中華武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興,對競技運動中體能訓練若干問題的認識[J].上海體育學報,1998,(2):30-33.

[2]王東亮,趙鴻博.現代大學生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指導[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篇4

體能是以人體三大供能系統為能量代謝活動的基礎,通過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體能是運動員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體能訓練的目的是根據項目競賽的需要,提高運動員的運動素質,改善運動員的機能狀況,使運動員的身體形態適合特定運動項目的要求,確保運動員的體能狀況適應比賽中戰術活動的進行與技術水準的發揮,同時保障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掌握新的技術,并將已經獲得的素質在運動競賽中充分發揮出來。

運動員體能水平是通過速度、力量、耐力、協調、靈敏、柔韌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體能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先天的體能是通過遺傳獲得,后天的體能則是經過有效的體能訓練而獲得,適宜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將促進體能的發展。

籃球體能訓練是技戰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前提條件,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的身體保證,是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延長運動壽命的物質保障。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應以未來高水平專項競技的需要為導向,為專項高水平競技階段的訓練和比賽打下良好的基礎,將早期的基礎階段的訓練與優秀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1.目前在我國基層青少年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1.1思想重視不夠

在我國基層青少年籃球運動體能訓練思想重視不夠表現在教練員配置、體能訓練與戰術訓練的替代和青少年籃球訓練理論研究三個方面。

基層籃球教練員的配置結果顯示,業余運動學校很少有專門的體能教練和體能訓練教練員研究小組。

調查發現,90%的籃球教練員認為體能訓練非常重要,但是在實際的訓練中經常以戰術訓練代替技術訓練,認為體能訓練在戰術訓練中實施就可以,實際上這僅僅解決了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的問題,而基礎的力量訓練不夠,將影響到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和整體的水平。

在理論研究方面,基層的教練員缺乏針對青少年體能訓練的專門研究,尤其是在籃球的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的研究理論嚴重缺乏。缺乏長期跟蹤和系統的理論研究;缺乏系統完善的青少年籃球運動的理論研究體系。基層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大多處于自然階段和經驗訓練的階段,缺乏科學系統性。

1.2理論研究缺乏

在日常訓練中必須根據籃球運動的專項規律,結合青少年生長發育階段的生理和身體形態特征開展體能訓練。

籃球運動具有集體性、對抗性、轉換性、動態性、統一性規律,在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高負荷強度。運動員跑動的距離時長時短,跑的速度時快時慢,在激烈的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中實現各種技術和戰術的配合,導致運動負荷強度起伏變化,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時的心率都在200次/min,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非常高。

一般來說籃球運動員成熟較晚,但是運動壽命較長。青少年籃球訓練分兩個階段:(1)預備訓練階段(7~11歲);(2)基礎訓練階段(13~18歲)。

預備訓練階段以一般體能訓練為主,全面發展運動員的一般身體運動素質,提高運動員的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使運動員身體各個部位得到均衡的發展,為提高專項運動所需的身體能力打基礎,主要發展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基礎訓練階段包括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隨著訓練的深入和時間的發展,逐漸增加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具體的比例要因時、因項、因人而異。

青少年主要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1)絕對力量的發展特點是7~9歲為力量發展的第一個階段,10~13歲是快速增長期。(2)速度力量的發展特點是男女在7~13歲速度力量增長都很快。13歲后,男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16~17歲時增長的速度下降。速度力量的發展與最大力量的發展相比,速度力量發展要快些和早些。(3)力量耐力男子從7~17歲的發展是直線上升,女孩15歲前是持續上升的,之后開始停止,甚至下降。(4)反應速度的發展特點6~12歲是快速增長期,在12歲時反應速度到達第一個高峰點。在性發育階段,反應速度減慢。20歲左右出現第二個高峰點。(5)步頻的發展特點,男孩在8~12歲、女孩在9-12歲增長最快。(6)耐力素質的發展特點男孩在10歲時首次出現快速提高,13歲再次出現快速提高,16歲耐力有最本質的提高。女孩在9歲首次出現快速提高,12歲再次提高,15~16歲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歲后下降速度減慢。(7)協調能力的發展特點,青少年在6~9歲是發展一般協調能力敏感期,9~14歲是發展專門協調能力的敏感期。

1.3體能訓練概念模糊

1.3.1對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的概念認識模糊

一般體能訓練是采用多種多樣的非專項的身體訓練,增進運動員身體健康,提高人體各組織、器官、系統的機能水平,促進運動員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發展專項素質打好基礎。專項體能訓練是采用專項技術動作,或者在動作結構和用力形式上與專項動作生物力學特征相近似的身體練習。

1.3.2安排體能訓練的比例不合理

體能訓練應與技術、戰術、心理和智能訓練有機地結合,應根據項目、訓練階段、訓練任務的不同合理地安排體能訓練。

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要因時、因項、因人而異。根據訓練周期原則,在多年訓練、年度訓練、周訓練計劃中,隨著訓練的深入和時間的發展,逐漸增加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通過籃球運動素質專門的練習同籃球運動所特有的運動性和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的表現形式結合起來,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和技術動作的要求加強感受器與運動器官的效應器一致性的訓練,提高專項運動的成績。

1.3.3錯誤的運用技戰術訓練取代體能訓練

基層的教練員經常錯誤地認為,解決好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和運動員有限的體力范圍內,安排各種訓練內容的難度,運用籃球運動的技戰術訓練取代體能訓練。首先,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運動素質基礎薄弱的運動員容易出現運動損傷,最終達到事倍功半的訓練效果。其次,在青少年發育階段,各種身體素質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快速增長期存在差異,運用籃球運動的技戰術訓練取代體能訓練,容易錯過運動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專項運動素質無法得到相應的發展,影響競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競技水平的提高。再次,缺乏良好的體能素質,不僅嚴重影響運動技戰術的學習,更會縮短日后成為高水平運動員的最佳競技狀態的保持時間和運動壽命。最后,青少年階段是心肺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采用一般體能訓練結合少量的專項體能訓練發展心血管,呼吸系統功能,提高對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的適應能力。

1.4訓練方法和手段簡單化

根據“生物適應”理論,結合青少年階段生長發育的生理和身體形態特征,只有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合理地安排訓練的次數、持續時間與間歇和負荷強度,才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運動訓練負荷的本質是運動員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長期過于簡單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會導致機體運動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敏感性,神經-肌肉興奮傳遞速度下降,運動器官耐受力減弱,訓練定向發展的效果不明顯,事倍功半。

在日常力量訓練中過于依賴杠鈴,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單一,訓練的氣氛枯燥;速度訓練經常采用較單一的訓練方法,如:長期在籃球場上的折返跑和田徑場的重復跑等,缺乏采用靈活多樣的持續、間歇、重復、變換和法特萊克跑有機組合的訓練方法。

1.5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和科學的評價體系

感覺和經驗是基層籃球教練員體能訓練的監控手段和評價最常用的方法。體能訓練的運動負荷的強度和量的控制,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主要是測量的數據)和儀器,很難準確把握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疲勞調整和超量恢復的時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由于缺乏對體能訓練長期系統的測量數據,基層籃球教練員很少采用對運動員自身素質發展的縱向比較進行評價體能訓練的效果。體能訓練的評價主要是教練員憑借直接和間接的經驗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表面和即刻反應,與同日歷年齡的隊員進行橫向的單一性比較。

2.改善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的對策

2.1樹立高度重視體能訓練的指導思想,籃球體能訓練是技戰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前提條件,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的身體保證,是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延長運動壽命的物質保障。

2.2通過各種途徑的培訓學習,豐富基層教練員的運動訓練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用科學的體能訓練理論指導運動實踐,在運動實踐中不斷地檢驗、歸納和升華理論。

2.3正確把握籃球運動的競技規律,結合青少年階段生長發育的生理和身體形態特征開展體能訓練。

2.4明確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的任務,根據籃球運動訓練的規律、任務、階段、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合理安排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使體能訓練與技戰術訓練、心理訓練有機銜接。

2.5利用現代的科學儀器、各種生理指標和技術數據監控體能訓練過程,合理的安排體能訓練的運動負荷;運用多種技術診斷方法和手段,評價體能訓練的效果。

2.6完善體能訓練體系,設置籃球體能訓練的專職教練或籃球體能訓練研究小組,長期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能訓練研究。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保成.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院學報,2002.

[5]王保成.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的基本理論和內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

篇5

依據當前世界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考慮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年齡及生理心理特點,這一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是發展身體素質、基本技術的重要時期,科學合理的訓練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來,青少年籃球隊在比賽中暴露出身體訓練不足的缺陷,身體單薄,對抗性差已成為制約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發展的瓶頸。因此,對籃球運動員進行專項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

(一)上肢專項力量訓練

選擇專項上肢練習方法時,應采用近端支撐條件下的肌力訓練,即凡是將重物推離軀干的負重練習均屬此類。例如:推舉杠鈴,拋實心球等。最好采用站立式推舉杠鈴等上肢動作形式,因為這更加接近籃球專項上肢運動動作。而另一些上肢練習方法,如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則不宜采用,因為這些練習的肌肉工作條件和肌肉拉力方向與籃球技術動作中上肢肌肉工作條件不符。另外肩押骨的運動與肩關節的運動是密切相關的,它的肌力的大小直接影響上肢動作完成的質量,故發展上肢三大關節的肌肉力量時,不能忽略發展上肢帶肌的力量。

(二)下肢專項力量訓練

在進行籃球下肢專項力量練習時,應多采用原地支撐點在下肢遠端的練習方法,以克服阻力的向心收縮和對抗阻力的離心收縮進行力量訓練。訓練時采用不同組次、不同重量、不同重復次數和時間間隔以及較大、較小力量交替進行訓練方法,從而適應下肢不同動作對肌肉力量的要求。而那些屬于近固定的下肢力量練習,雖然也可發展屈髓、伸膝和屈膝肌群的力量,但由于籃球運動中大多數下肢動作均為遠端支撐條件下肌肉工作,所以在下肢練習時不宜采用。針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專項訓練,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不宜過多采用各種形式的深蹲練習,而應選擇那些下肢關節屈曲角度和下蹲發力方向與籃球動作較為接近的練習形式。

(三)腰、腹力量訓練

腰、腹力量也是籃球運動中運動員所必須提高的肌肉力量。在籃球運動中,運動員跳起后的“滯空能力”,空中完成動作質量的好壞,籃下的對抗能力,搶籃板球的兇狠程度都與運動員的腰、腹、背肌力量直接相關。所以在進行上下肢力量練習時,不能忽略了腰、腹力量的訓練。腰、腹動作發力主要用于空中控制身體平衡及協調上、下肢動作。所以訓練中應注意全面發展腰肌、背闊肌、上下腹直肌的力量,多采用近端支撐條件下的克服自身體重的訓練方法,如仰臥起坐、背翹等。

二、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速度素質的訓練方法

青少年籃球運動需要運動員在球場上快速準確移動的同時,要具備快速變向、滑步及后退的能力,特別是在攻防轉換的時刻,速度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快速移動外,速度耐力也是衡量速度素質的重要指標。速度訓練內容一般包括:快速跑、沖刺跑和場地練習??焖倥芤话悴捎脧?00m距離開始,然后逐漸減至100m,快跑速度介于中速跑和沖刺跑之間。沖刺跑的距離一般是在60m以內。場地練習和爬樓梯是提高青少年運動員所需的無氧能量供應系統的最佳途徑。

三、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耐力素質的訓練方法

耐力素質是指有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運動員要在競賽全過程保持特定的運動強度或動作質量,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耐力素質。籃球運動要求運動員能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持續表現出最佳技能和體能。因此,訓練中要注意安排長時間的專項對抗練習或專項練習。青少年耐力素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提高的,訓練必須以有氧耐力為主。青少年耐力訓練的手段應是多種多樣的,不應只局限于長跑的練習,可選用活動性游戲、球類運動、騎自行車、滑冰、登山和循環練習等。青少年進行耐力訓練的基本方法以持續訓練法為主,工作強度控制在30%-60%,練時間為20分總左右。練習與休息時間的比例可按1:1安排。隨著年齡增長,到15歲以后可使用較大強度的間歇訓練法,強度可達50%以上。

四、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靈敏柔韌素質的訓練方法

發展靈敏素質有助于掌握、運用各種復雜技術、戰術和提高場上的應變能力,對籃球運動有著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運動員應加強靈敏素質的訓練,特別要大力發展與靈敏素質相關的專項素質,如速度、柔韌、協調、彈跳等,為籃球訓練的專項化全面打好基礎。但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時,不宜進行大力量訓練,這樣會影響靈敏素質的發展。柔韌素質訓練的手段有各種徒手體操練習、球操練習、游戲練習、各種滾翻練習,靈敏素質訓練的手段有快速跑跳中準確做出動作、利用體操器械做一些復雜動作、專門設計的復雜多變的練習、各種改變方向的追逐游戲、對信號做出復雜應變的游戲。在發展柔韌素質與靈敏素質時應該結合專項的特點,提高訓練效果。靈敏素質訓練不宜在肌體疲勞狀態下進行,因此應放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進行靈敏素質訓練時,教練員應采取多種手段,消除隊員的恐俱心理或緊張狀態,以保證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結論與建議

籃球運動是一項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運動項目。只有在平時的訓練中科學地、系統地、有計劃地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才能保證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在激烈、高強度的對抗比賽中合理地運用技術、戰術,并且在比賽的后程發揮自己體能的優勢,最終戰勝對手。教練員、運動員要提高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深刻認識到具有良好的體能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必備條件之一,并且正確把握籃球運動項目的主要特征,為籃球體能訓練指出科學的指導方向,加強對體能訓練科學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種形式提高體能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篇6

1 羽毛球運動的制勝規律

長久以來,羽毛球運動一直在我國所有體育項目中的處于優勢地位,究其原因是因為教練們掌握了羽毛球的制勝規律,并依據學生的身體條件進行相應指導訓練。羽毛球制勝規律講究一個“快”字,即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爭搶到最好的擊球點,以最快的反應速度做出反擊策略?!翱臁庇职ê荨省⒒钊齻€制勝要素,做到擊球“狠”需要學生有較好的體能,“準”則是對學生的技術要求,這兩個要素是“快”的基本要求,而最后一個要素“活”是“快”的深層次體現,要求臨場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戰術以“狠”“準”的要求做出擊球動作。

2 傳統青少年羽毛球運動訓練的誤區

羽毛球運動訓練計劃是根據學生的專項體能特點設計的,以確保能夠最大程度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提高技術水平。而專項體能中的一些項目是由個人的遺傳因素決定的,如身高、肌肉類型等指標,后天訓練對其影響不大,而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器官機能以及肌肉力量儲藏能力等指標則是可以通過后天適合的訓練提高的。

2.1 訓練理念不夠科學

“二元”訓練方法是傳統羽毛球運動訓練的指導思想,教練在實際指導過程中很容易存在兩方面錯誤的訓練理念,即一方面是過分重視技術訓練,使得學生的專項體能訓練不足;另一方面是把技術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完全分開進行。這兩種理念都是不夠科學的。

2.2 對專項體能訓練力量訓練認識不足

人體力量的大小由三個方面的決定因素,即肌肉橫斷面、肌肉群的數量和神經系統支配肌肉群的數量。因此,羽毛球力量訓練也可對應的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三個指標。在訓練實踐中,教練們往往最重視最大力量的訓練,對其他兩個力量指標明顯重視不足,即訓練學生不斷提高肌肉橫斷面,其中又以大肌肉群的訓練為主,很少有針對遠端小肌肉群的訓練計劃,而訓練肌肉群時也多采用向心訓練方式,忽視了適當的離心訓練,這就使得學生的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傳統羽毛球訓練所以存在以上這些缺陷,是因為教練們沒有能夠很好地掌握發展各力量要素與訓練方式之間的聯系。

2.3 專項速度訓練有所偏重

專項速讀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肌肉收縮的速度,可以細劃為三個方面,第一是動作速度訓練,這也是傳統速度訓練最重視的,教練們會要求學生盡量把動作做規范,以保證能夠以最快速度完成動作;第二是反應速度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感官感知能力,通過專業訓練使學生具有最快的中樞神經反射能力,以便在比賽中有較快的反應能力;第三是位移速度訓練,即訓練學生的快速移動能力。傳統的羽毛球運動速度訓練對位移速度和反應速度的認識明顯不足,涉及較少。

2.4 專項協調性訓練重視不足

身體協調力包括動作靈敏性和身體平衡能力。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力可以使學生在運動中更加敏捷,且發力輕松、順暢,減少高強度訓練和緊張比賽中的能量消耗。當學生擁有最佳的身體協調性時,表明該學生可以成熟靈活運用羽毛球技術。但傳統體能訓練并不是很重視對協調肌的訓練,訓練的重點在于主動肌收縮的速度和力量,即使有教練員注意得到協調性訓練,針對的也是單塊肌肉,而不是肌肉群的協動能力。缺乏專項協調性訓練會對學生的動作質量和體能儲備產生直接影響。

2.5 對基礎有氧耐力訓練不足

依據氧氣供應方式劃分,人體耐力有氧耐力以及無氧耐力兩大類。進行羽毛球運動講究快速運動,并強調爆發力,因此,一直以來體能訓練的耐力訓練都指的是無氧低乳酸訓練,缺乏足夠的基礎有氧耐力訓練,青少年長時間進行高強度的無氧訓練,其身體的負擔較重,而由于沒有進行足夠的基礎內力訓練,使得身體力量恢復緩慢,導致青少年在比賽或訓練中容易發生損傷,嚴重的甚至會過早離開運動場。有研究報告指出,在羽毛球快節奏的整個運動過程中,接受過合理的基礎有氧耐力訓練的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調節身體能力,更快地適應高水平運動負荷,在比賽間歇時更多的恢復體能,為整場比賽的技戰術發揮提供保障。

3 提高技工學校青少年羽毛球運動訓練質量的創新方法

3.1 理念創新――重新認識專項體能在專項訓練中作用

訓練理念應該是從運動實踐過程中總結歸納等來的,且具有專一性,適應于專項的體育運動訓練和比賽。就羽毛球運動來說,其訓練理念若是只依據球類運動訓練理念是行不通的,該應該依據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和制勝規律生成其獨有的訓練理念。在現有的羽毛球運動訓練理念中也存在諸多爭議,如與一般體能相比是否應該更加重視專項體能訓練,而技能又是否比體能訓練更加重要,還有運動員的運動素質與供能系統的關系也存在不同意見。筆者認為,依據“木桶原理”即可解決體能與技能之間的爭端,兩項中的任一項訓練不足都會影響學生的水平發揮,因此,需要均衡提高學生的體能和技能。其實,羽毛球運動中的各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的,猶如積木,都有其重要性,哪一項都不能忽略,區別只在于各個階段的側重點不同。如在初級訓練階段中應該主要進行一般體能訓練,在專項訓練階段才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專項體能。

3.2 實踐創新――運動素質多維轉移

訓練體能既是發展提高人體各器官機能的潛在能力,具體的外在表現就是人的運動素質,而進行體能訓練也可以認為是提高學生的運動素質。運動素質的內容較多,力量、靈敏度、柔韌性、速度等都是其主要內容。每項內容又可以進行細劃分,如力量可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各個子內容間既有促進作用又有制約作用。如,進行最大力量訓練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快速力量,而不斷的進行肌肉收縮運動,可以影響到關節韌帶的柔韌素質,使其更加穩固,同時,每一項運動素質的提高都有助于開發人體供能系統。因此,在進行體能訓練時,不應有所偏重,而是致力于使各個素質要素協調發展,而且應該順應青少年身體素質增長敏感期規律,在不同的時間段選擇性訓練適合的素質要素。具體內容如表1。

表1 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敏感期

3.3 賽制創新――合理安排周期性板塊體能訓練模式

目前,羽毛球運動已經逐漸變得職業化,且具有商業性,有更多的機會能夠讓青少年體驗比賽,而傳統訓練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工作,學生進行高強度訓練后有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最佳狀態,在這期間進行比賽無疑影響青少年的發揮,因此,羽毛球運動應該采取以賽導練的訓練方式。教練員在制訂訓練計劃時要注意賽練結合,保證訓練準備期和比賽期不會發生沖突,并給青少年學生留有足夠的休息恢復時間,使訓練更加系統化且具有周期性,科學安排各個周期的訓練計劃,選擇合理的訓練手段,并注意做好學生的負荷承受力監控。

3.4 訓練手段創新――引入身體功能性訓練

人體運動構成系統有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多個人體系統,人體運動也涉及多個多關節和多組肌肉的運動,所以,人體運動是復雜的,但也有其規律性的動力鏈,所有的肌肉收縮都是按照該動力鏈進行的。身體功能訓練的概念是運動訓練和比賽動作結構要基于人體整體角度進行合理設計,訓練動作設計應與人體運動系統相協調,盡量減少分解訓練,以保證人體動力鏈系統的完整性,達到最大程度提高動作質量的目的。身體功能訓練由于強調整體性,所以,它的訓練重點是核心力量訓練,即針對人體運動有決定性作用的脊椎等部位的力量訓練,涉及相關的29塊肌肉,通過核心訓練,以求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控制力,使得在羽毛球運動有更加穩定的擊球力量和運動中更好的平衡身體。

4 結語

總之,在各種項目的運動訓練中,體能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體能訓練可以根據各個項目競賽的需要,提高不同項目的青少年身體機能,使不同項目的青少年擁有不同的身體機能。

篇7

一、開展體育教學的意義

體育課是貫徹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并對學生展開全面性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課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提高體能程度,在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課與其他科目存在著一些不同,體育課更注重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但是也有個別的學校,在體育課中也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通過學生筆試的成績來衡量學生的體育能力,這不是學校開展體育課的目的,也不能滿足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要求。所以,明確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體能訓練,對于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習以及畢業后的工作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中職學校體育課中開展體能訓練的好處

眾所周知,在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處在一個思想變化較大、個性相對叛逆、強烈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心理方面的波動。我們可以通過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課堂表現,來對其心理的波動進行了解。人類情緒的產生,會直接影響到身體各部位能力的發揮,最終會以比賽成績的模式展現出來。學生只有在正常的心理狀態下,才能產生積極的情緒,在體育活動中取得好的成績。反之,如果心理狀態不好,成天憂心忡忡,其體育活動所取得的成績也是肯定不會好的。體育能力的訓練需要通過學生的心、生理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在訓練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在平衡性、靈活性等各方面進行了良好的鍛煉,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體能訓練并不是枯燥的圍著操場跑圈,也不是進行瘋狂的健身,體能訓練是通過對技術的不斷訓練,通過競技的行為來表現訓練成果的一種方式,他對于處在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個性的發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參考古今中外的優秀教學案例可以得知,體育訓練是培養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學生活動項目的安排和體能訓練的組織,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通過訓練不斷的塑造學生的個性,以保證學生在畢業后能合乎時展的要求。

三、要注重理想與實際相結合

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平時接收體育鍛煉的機會較少,體育能力普遍很差,而且體能訓練本身就不是一個可以立竿見影,迅速見效的訓練,它是一個從基礎到技術,從膚淺到深入的訓練過程,在訓練中講究的是堅實基礎,循序漸進。要從體能訓練的最基本的能力抓起,逐步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F如今,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拔苗助長的情況,這種忽略基礎,為了成績而訓練的方式,不僅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還容易造成學生由于訓練程度過大導致的受傷,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與學習。所以,在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能訓練,一定要注重理想與現實的結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訓練的內容和訓練量,在保證學生對訓練內容感興趣的同時,要確保訓練量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思想

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能訓練的方面,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這些經典案例只能進行學習與思考,而不是將他們生搬硬套進行重復的使用。不同的學校之間存在的問題也不同,中職學校由于其性質,以及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的不同。所以,其在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能訓練比其他學校要更有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活躍課堂氣氛,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內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進行教學,在思想上要采用創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維,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紐帶,及時教學方式的創新,也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橋梁。

五、結語

在中職學校當中,由于教學模式和選擇上的不同,學生們的個性都不盡相同。所以,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對不同種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不斷改善、創新的教育手段,激發起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興趣,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挖掘學生的潛能。要充分體現出現代體育教學的目的性與合理性,將體能訓練的成績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相關評判標準。

篇8

籃球體能訓練是指通過一系列的素質訓練,例如:力量素質訓練、柔韌素質訓練、速度素質訓練以及靈敏性素質訓練等,來增強運動員的體質、改變身體機能,從而達到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戰術水平的過程。

二、籃球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一)體能訓練有利于技戰訓練和運動成績的提高。運動員通過機體各器官系統功能協調的發展,并且具有從事專項競技運動能力的這一過程極為體能訓練。運動員通過體能訓練達到技術上的完善,提高戰術水平,彌補運動技能的缺陷,使運動員在與對手交戰中可以有效扼制對方,最終取得勝利。體能訓練只是一種提高運動技術、戰術水平、提升運動能力的一種手段,實施攻擊和防守的技戰術方案是目的。體能水平是籃球運動達到高水平的基礎,與任何競爭對手的差別只可能存在于體能和對抗力,沒有高體能水平,就不可能有好的技術、戰術,更不可能贏得勝利。

(二)體能訓練有利于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適應高強度比賽。運動員所能承受的負荷需要通過訓練來刺激,從而使運動員各器官系統能力得以改善,快速適應不同的環境,提高體能水平。生理學研究指出, 一定范圍內負荷越大, 刺激越深, 體能提高也越快。運動員要想適應高強度的比賽,并且在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取得勝利,必須要通過大負荷的運動訓練,只有這樣運動員才能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身體機能能力和整體的運動實力,從而在籃球競技運動競賽中表現優良。

(三)體能訓練有利于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今愈來愈激烈的賽場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體能訓練往往在改善和提高人的運動機能時可以克服心理障礙,鍛煉人的意志品質。

(四)體能訓練有利于身體健康,延長運動壽命。運動實踐結果表明,優秀的運動成績都是建立在雄厚的運動素質發展水平和有機體形態的改變、機體水平的高度發展基礎上的。通過體能訓練,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越明顯,其機能發展水平越高,同時延長運動壽命。

三、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忽略。我國籃球運動訓練普遍存在重技戰術訓練、輕體能訓練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各級籃球隊中只有少數甲A幾支俱樂部配有專職體能教練員,配置時間短,而且缺乏訓練經驗。另外,在大多數體育學校,關于籃球體能訓練的課程數所占籃球專項課總數中的比例很小,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此項科目的開設。思想上與實踐上的不重視直接影響了籃球運動的整體水平,該問題是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采用技戰術訓練代替體能訓練。調查數據顯示,89%的教練員明白體能訓練的重要性,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安排他們的體能訓練。在實際訓練中往往解決的是運動員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的問題,這些訓練往往使運動員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純粹是一種體力的消耗,而沒有真正做到體能訓練。技戰術訓練無法滿足對運動員最關鍵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質的培養,從而無法提高整體水平。

(三)訓練方法手段簡單化、單一化。從相關理論學來看,訓練手段和訓練負荷是訓練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然而我國籃球體能訓練中普遍存在訓練方法手段簡單化與盲目加大訓練負荷的問題。簡單化、單一化的體能訓練手法主要體現在:力量訓練主要以杠鈴為主,而相應的輔助式訓練例如大強度的跳躍練習、綜合力量練習器以及一些組合力量訓練相對較少;耐力訓練主要是以田徑式跑圈為主,這種長時間無間歇性的跑圈不能很好地提升運動員的耐力。

(四)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相脫離。我國籃球體能訓練表現出來的另一大問題是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相脫離,或者兩者混為一談。籃球體能訓練中一般體能訓練所占比例過多,而專項體能訓練所占比例太少。另外,及時在進行體能訓練時存在著不了解各個時期的過渡與轉化的問題,表現為青少年體能訓練成年化, 成年體能訓練青年化。體能訓練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然而我國的體能訓練的方式與要求沒有創新,常年不變。這樣,體能訓練就沒有針對性,使一般體能無法向專項體能順利過渡與轉換。

(五)錯誤理解賽期的體能消耗與恢復。我國籃球界普遍存在錯誤理解賽期的體能消耗與恢復的現象,認為在比賽期間不能進行體能訓練。調查數據顯示:86%的教練員認為兩賽隊員在一周內奔波于主客場之間,耗損隊員大量體能,沒有可能訓練體能,只能進行技戰術訓練。這種錯誤的思想使得運動員只有體能的消耗而沒有體能的補充,這使得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提前消耗了所儲備的全部體能,而導致體能的虧空,比賽的失敗。

四、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基本對策

(一)重視體能訓練,創新體能訓練。我國籃球運動應樹立起高度重視籃球訓練中的體能訓練的理念,高度認識只有好的體能才是取得優異成績、贏得比賽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進行科學的體能訓練。首先,把籃球體能訓練看做是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并且對此作出科學的計劃,改變以往采用技戰術訓練代替體能訓練的錯誤做法。其次,正確把握籃球運動競技制勝規律,根據籃球專項需要科學地安排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進行科學訓練。

(三)提高訓練方法、手段的多樣化。改變原有的簡單化、單一的田徑式訓練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樣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是枯燥的體能訓練,變得有趣味。

(四)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的有效協調。合理進行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轉化,改變原有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訓練在體能訓練中所占的比例。當一般體能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加強專項體能的訓練,這樣才能在整體上有突破,提高整體水平。

(五)合理安排賽前、賽季中的體能訓練。改變在在比賽期間不能進行體能訓練的錯誤觀點,合理安排賽前、賽季中的體能訓練。利用板塊訓練理論在賽期中進行體能訓練,補充運動員的體能,加強運動員的恢復。

結 論

只有加強對體能訓練的重視,把籃球體能訓練看做是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并且對此作出科學的計劃,改變以往采用技戰術訓練代替體能訓練的錯誤做法。在采取形式多樣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的同時,合理進行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轉化,合理安排賽前、賽季中的體能訓練,這樣才能做好籃球體能訓練。

【參考文獻】

篇9

一、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現狀

體能是由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在籃球中我們熟知的喬丹、科比、詹姆斯等一些球員他們如何可以在球場上擔任起球隊的靈魂任務因為他們有過硬的技術以外還有充足的體能,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充足的體能能使你的投籃姿勢不會改變只有你投籃出手姿勢不變形的情況下才能增加你的投籃命中率,對于籃球這種以得分為目的的運動項目一切戰術都是圍繞著進球為目的以阻止對方進球為要求而開展的。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不明確。無論哪種運動項目在制定訓練內容時,最重要的是要明確其影響比賽成績和運動員專項競技能力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即項目特征或項目特點是什么。教練必須深刻理解自己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特點,它是實施正確訓練的前提,否則將導致訓練效果甚至事倍功半,事與愿違。我國對現代籃球運動競賽制勝規律的特征認識模糊,重視技術戰術訓練,輕視體能訓練,導致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在高水平比賽中不能完全適應激烈比賽的需要,專項體能缺乏導致技戰術發揮不好。(2)訓練方法簡單。當前我國籃球體能訓練中訓練手段、方法簡單化,體能訓練手段方法簡單化反映在訓練方法單一落后。如力量訓練時杠鈴掛帥。目前先進的力量訓練方法除杠鈴外,還有大強度的跳躍練習器、綜合力量練習器、等動和電刺激力量訓練,以及各種組合力量訓練;對速度的訓練單純認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訓練單純采用田徑式長跑。(3)體能訓練的無計劃性和欠系統性?;@球運動員體能的提升是需要周期的,只有堅持持之以恒的體能訓練,才能達到體能素質的提高。但是當前,很多大學的籃球教練在學生的體能訓練中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并沒有根據運動員的體能狀況制定一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體能訓練計劃。

二、籃球體能訓練系統的實現

(1)豐富體能訓練的內容,創新體能訓練的方法。對籃球運動員來說,體能訓練主要包括核心力量的訓練、速度的訓練和耐力的訓練等。要根據不同體能項目訓練的需求,豐富訓練內容,創新訓練方法。(2)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首先,要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這是保證體能訓練持久進行的保證。這就需要籃球隊的主教練和體能教練等對運動員的體能狀況進行分析,對薄弱環節進行把握,然后根據運動員體能的普遍性問題制定體能訓練的中、長、短期計劃,并根據各個運動員自身體能情況的不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計劃。這樣有助于將體能訓練具體化、系統化,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在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時,要充分參照國內外關于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先進理論和科學方法。(3)模式化訓練方法。針對球隊的整體特點和技術戰術風格,采取相應的體能訓練模式,將個體素質經過訓練使其融入到球隊,提高球隊整體素質。模式化訓練方法要求以球隊的整體技戰術風格為原則,以提高球隊的集體體能素質為目的,通過一定的內容練習,按一定的訓練量度和強度控制球隊整體體能訓練。就目前我國籃球運動專項技術體能訓練存在的眾多問題,我們應認真學習和探索并及時做出科學的改善,從而促進我國籃球事業的快速發展。

篇10

一、突出少年兒童中長跑速度訓練的重要性

(一)開展專門性練習,規范動作

在開展少年兒童的中長跑運動時,采取一些專門性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因材施教的策略體現,少年運動員訓練正處于速度素質的敏感期,就要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規范其動作,提高其運動素質是最快的,像12歲女孩和15歲的男孩這個年齡段的速度素質開發潛力最大,錯過了時間,就不容易提高中長跑的技能了。中長跑訓練是中長跑教學的組成部分,采取專門性練習,可以有效提高中長跑的教學質量在中長跑運動中,要取得好成績,就要讓學生懂得提高速度,需要好的耐力支持,也就是讓青少年學會處理好耐力和速度的關系,不要為了速度而忽視了耐力的訓練,只有二者關系和諧了,才能在訓練時間短,練習強度高的情況下,能夠真正的把中長跑的技能練好。

體現“速度為中心”的現在中長跑比賽,大家看到的往往不是誰的耐力好,而是看誰的速度快,這是競技體育的看點所在。其實,跑的快的,耐力也是好的,要不然,運動員也不可能在不斷加速和沖刺中跑完全程的,我們培養少年兒童要向那些優秀的運動員學習,在開展少年兒童中長跑運動時,教練員一定要留心觀察學生的表現,對于身體素質差的,就要減少時間,但是可以增加體能訓練。

(二 ) 改變傳統課堂單一教學模式,創新生動的課堂進行中長跑訓練

教練員可以利用自然條件做跑的練習 上坡跑、下坡跑、雪地跑、沙地跑、林間跑……,在自然環境下練習,練習者興奮性高,可提高練習效果。少年兒童的中長跑速度 “敏感期” 的訓練特點。場景的轉換,可以激發少年兒童運動員的訓練興趣。這些少年兒童運動員的生理特點是在發育快速階段,“靈活、容易興奮和抑制轉換處理的快,,肌肉在骨骼上的附著點距離關節較近,韌帶富有彈性?!边@樣的生理優勢正是能夠迅速提高少年兒童運動員速頻的階段。

( 三)重視耐力的基礎訓練,規范學生的跑步姿勢

中長跑的耐力訓練很重要,耐力是加速的基礎,要想后半程加速跑,就必須有很好的耐力基礎,少年兒童要提高自己的耐力問題,可以從增加肺活量和提高有氧耐力跑開始,在有氧耐力支持下開展專項的速度耐力,以提高自己的耐力能力,可以做到自如的控制“極點”的出現,讓自己的耐力發展迅速。

另外,在練習耐力跑時,并不是跑的慢就有耐力,一定要在有速度的前提下,才能練成好耐力。要注意一點,發展少年兒童中長跑運動員的耐力跑也要有一定的速度來約束(恢復跑除外)。雖然中長跑項目的基礎是耐力,但用什么速度來跑是關鍵。

(四 ) 采取像游戲教學方法的“興趣教學”,在娛樂中開展中長跑訓練

開展中長跑的訓練手段方法,一定要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訓練形式多樣化,采用帶有游戲興趣的訓練方案,并能根據時間、地點、階段任務的不同采取不同游戲訓練。

在跑的時候,如果讓 學生對參加游戲活動懷有濃厚的興趣,。在輕松自然加上興趣越來越好,而游戲由于內容豐富于這個特點,游戲就成為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多彩,形式多樣新穎,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疲勞,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有效方式,也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的更高境界。

(五 ) 關注體能提高,強化體能訓練

青少年的年齡小,“關節軟骨多,周圍的肌肉細長,力量和堅固性差,易彎曲變形;肌肉的增長落后于骨骼,肌纖維細長,力量和耐力差;骨骼與肌肉增長較快,骨骼的成分膠質多于鈣質,骨骼肌含水份和有機物較多,無機鹽較少,富有彈性和韌性,不易折斷?!币虼松倌陜和瘯r期應發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以動力性訓練為主,使肌肉組織緊張、放松交替進行,改善肌肉的內協調能力。

少年兒童要加強體能訓練,可以選擇多種訓練方法:跳臺階、沖刺跑、下坡跑等等,這樣可以鍛煉其腿部肌肉,用快速的訓練來培養良好的體能素養,好的體育素養是中長跑運動員能取得優異的成績的基礎。體能的強化是培養耐力和速度的能力基礎。

二、結語

培養青少年的中長跑運動的途徑很多,方法各樣,都結合少年兒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進行分析,從小打好基礎。才能搞好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長跑技能的加強,這對中長跑運動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但是,少年兒童中長跑訓練的強化要掌握好“度”的問題,決不能為了追求好成績,而忽視了青少年綜合素質訓練。只有在少年兒童時期打好扎實的身體素質基礎,才能夠在成年時期創造優良的運動成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運動生涯。

【參考文獻】

[1]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 .人民體育出版社,

[2] 過平江.田徑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m] .浙江大學出版社,

[3] 王大峰. 淺談少兒中長跑運動員的身體素質[j] ,中國體育教練員,[7] 2000.(1)-40

篇11

我國《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對于體育課程的工作做出了明確的指示,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我國中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學業負擔,缺少課余活動的自由時間。所以要改善中學生缺乏運動量,身體素質整體下滑的現狀,必須要加強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體能訓練。

加強體能訓練的出發點

(一)我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

隨著學生成長環境的改善,加上大部分學生為獨生子女的現象,學生家長對于學生過于溺愛,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做家務和體力勞動的機會。同時,升學壓力帶來的課業負擔,學生的課余時間被補習班和業余課程大量占用,進行課外活動和娛樂的機會較少。種種原因導致我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整體下滑,其中身體的爆發力、力量、肺活量下降嚴重。其中部分的學生由于缺乏身體鍛煉,出現消瘦和肥胖的現象。

(二)強健體魄的重要性

中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充分科學的體能訓練是保證學生健康發育的保證。同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可以掌握多種身體技巧,提高身體的協調和敏捷性,通過體能訓練還可以強健體魄,鍛煉學生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增強人的體質和耐力。其次,現代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節奏很快,通過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抒發內心的壓抑情緒增強自身的自信心?,F代社會對于青少年的壓力很大,健康的身體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于壓力的承受能力,而且長期的體能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克服將來學習工作中的懼怕和厭倦的心理。

二、加強學生體能訓練的幾種措施

(一)重新認識體能訓練的意義

不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本身,一定要正確的理解體能訓練的目的,認識到強健體魄對于學生的長遠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并且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和支持。同時,在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后,還要對于體能訓練的方法和過程有清楚地認識,體能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并且要達到體能訓練目的,必須要采用科學健康的鍛煉方法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

(二)開發學生的運動意識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充分的理論知識,以及先進的訓練方式開發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體能訓練對于學習和人身的價值,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對于枯燥的體能訓練的抵觸心理,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固定的訓練模式,保證訓練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增加體能訓練的趣味性,優化體能訓練的教學模式。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是針對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進行系統的鍛煉。中學體育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承受能力和身體素質,進行循序漸進的體能訓練合理安排體能訓練的強度。堅持個性化教學的方式,根據不同學生的體質,制定不同強度的鍛煉模式,實現體能訓練的可持續性。同時,在開發學生運動興趣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對于不同訓練項目的興趣程度,引導學生培養體育特長,增強體能訓練中學生的自主性。

(三)科學的體能訓練模式

體能訓練的目的是鍛煉學生身體,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要實現體能訓練的目的,必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中學學生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自身的可塑性非常高,體育教師要根據一段時間的嘗試和觀察,了解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身體潛力,制定逐步發展的體能訓練的教學方案。訓練強度過高和過低都不能起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茖W的體能訓練,要從基礎做起,打好學生的體育基礎,逐步提高訓練內容的強度和難度,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平穩發展。同時不斷地挑戰和克服困難,可以增強學生的鍛煉興趣,改善體能訓練枯燥乏味的情況。

(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中學生還處在心理成長的過程中,對于壓力和困難的承受能力有限。體育教師要認識到情感因素對于學生訓練成果的影響,在訓練過程中善于發現學生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在增強學生克服困難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同時,根據學生的訓練進展,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體能考核,改善教學的方法,督促學生的鍛煉。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自身的成長,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和勉勵,還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參與的熱情。重要的是,體能訓練的意義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一個健康的身體,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的遇到困難,并且不斷的客服困難,長此以往的堅持下來,既培養了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品質,也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克服以后人生中的各種困難。

三、總結

加強中學體育課程中的體能訓練,對于正在茁壯成長的中學學生有著非常的意義。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都將是學生受用一生的資本。中學體育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心態,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善于積累教學經驗,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做好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項目。同時,中學生的體能訓練是一項長遠的事情,體育教師自身也要具備積極的心態。

篇12

一、籃球體能訓練的常見問題研究

1.沒有認識到體能訓練準備活動的重要價值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充足的準備活動將會對籃球訓練或籃球比賽起到積極作用。在籃球運動當中,運動員的手指、膝關節及腳踝等部位非常容易受到損傷。所以,在籃球技術訓練開展之前,教練員應該指導運動員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同時高度重視運動員腕、指、踝、肩以及膝關節的保護,完成相應的柔韌性訓練。但是在現階段的籃球訓練過程中,一些訓練人員沒有認識到籃球訓練準備活動的重要性,準備活動開展不足,甚至在籃球訓練中用熟悉球性練習直接代替相應的準備活動,之后再開展相應的籃球技術與戰術訓練;或者在準備活動中的訓練要求相對較少,甚至是沒有訓練要求。因此,大部分籃球運動員在實際訓練活動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訓練損傷。

2.力量訓練的內容相對較少

籃球運動屬于高強度運動項目,且對抗性相對較強。訓練期間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上下肢力量、背部力量以及肩部力量。借助力量訓練提升籃球運動員自身的競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其受傷的概率,使籃球運動員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但是,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訓練中的力量訓練項目相對較少,且比較單一。無論是賽季還是間歇期,力量訓練內容都相對不足,一般情況下僅采用深蹲訓練、半蹲杠鈴訓練、臥推杠鈴訓練、仰臥起坐訓練等練習實施力量訓練,難以采取專業化的力量訓練方式開展日常訓練活動。

3.速度訓練相對簡單

速度訓練是籃球體能訓練活動中的核心內容。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籃球運動員應該具有在球場上快速移動的能力,做到快速變向、快速滑步以及快速后退,尤其是在攻守轉換時刻,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相關研究顯示,部分教練員在籃球體能訓練期間幾乎不會專門安排相應的速度練習。比較常見的速度訓練有30~100米跑步練習。速度練習的方法相對簡單。

4.忽視放松運動

放松運動是在正式訓練結束之后所開展的5~10分鐘的放松活動。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科學的放松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籃球運動員自身運動技能的不斷形成,保證技術動作的節奏感得到不斷增強,加快運動員的肌肉收縮速度,進而增強其肌肉收縮力量,進一步保持體能。但是,目前大多數籃球運動員在完成大量高強度訓練之后,僅僅運用常規性的慢跑訓練或徒手操訓練進行放松,或者是不開展放松練習,忽視了放松\動在籃球體能訓練中的重要作用。

二、籃球體能訓練的對策

1.重視籃球教練員隊伍建設

為了提高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效率,重視籃球體能訓練的教練員隊伍建設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國籃球運動健康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滿足國家體育戰略實施的客觀要求。所以,應培養大批事業心較強、專業化理論水平較高以及實踐能力較好的籃球教練員。要借助有效的培訓教育方式或進修方式促進教練員自身業務水平的提升,將考核及評價作為籃球教練員教學質量反饋的重要手段,積極完善籃球教練員業務培訓管理制度及考核管理制度。此外,還應完善籃球教練員資格證制度,并保證其得到貫徹執行,以促進籃球教練員的終身學習。

2.正確處理戰術訓練與體能訓練的關系

從某種程度上講,籃球的戰術訓練是不能夠代替籃球體能訓練的,同時也不能夠實現與體能訓練之間的結合。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籃球教練員正確處理好戰術訓練與體能訓練之間的關系,把握契合點,既不能使籃球體能訓練影響技戰術訓練,又不能使技戰術訓練對相應的體能訓練造成不利影響。應準確把握科學的籃球運動規律,結合籃球項目訓練的實際需求,大力開展力量素質訓練、速度素質訓練、耐力素質訓練及柔韌素質訓練等。在綜合考慮以上訓練內容的前提下,制訂科學化的訓練計劃,尋找兩者的契合點,實現體能訓練與技戰術訓練的共同發展,使其相互促進,推動籃球運動向著更高的水平繼續發展。

3.豐富體能訓練方法

籃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要求相對較高的運動。優良的體能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籃球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得到充分發揮。在實際體能訓練期間,相關訓練人員應采用多種方法開展籃球體能訓練,進一步改變單一、枯燥的訓練方法,針對籃球體能訓練負荷制訂科學的量化指標,然后進行監控、檢驗。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籃球運動員對相關訓練活動的興趣,增強了訓練效果。

4.加強放松運動訓練

當完成大量訓練項目后,教練員應指導運動員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從而使運動員的身心得到放松。比如腰部伸展運動、大腿后肌群伸展運動、股四頭肌伸展運動或其他肌肉群伸展運動,還可以通過一系列腹部運動進行放松;在籃球訓練結束環節,可以通過加強低強度投籃訓練獲得放松的效果。

5.建立專業化的訓練體系

隨著籃球運動水平的不斷提升,體能訓練負荷日益加大,其不僅表現在訓練數量層面,還表現在訓練強度層面。因此,為了實現籃球體能訓練的規范化,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籃球訓練恢復機制,從根本上保證籃球運動員得到正常訓練。從專業化角度出發,籃球恢復訓練體系能夠緩解籃球運動員的訓練疲勞程度,提升訓練效果。具體來說,籃球訓練恢復體系主要由監控教練、營養教練及按摩教練等相關人員組成,其會結合籃球運動員的實際訓練情況、具體訓練負荷以及相關的生理數據等信息,對運動員的實際疲勞程度進行分析,采用營養補充、身體按摩以及心理調節等手段保證籃球運動員的體能得到快速恢復。

三、結語

教練在對籃球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必須根據籃球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體能訓練計劃。不同的運動員具備不同的身體素質,具有不同的體能訓練極限。要想更好地開展體能訓練,教練必須對籃球體能訓練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和手段進行技戰術訓練,從而提升運動員的體能素質。

參考文獻:

[1]楊建倉.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3):14-15.

[2]辛富豪,殷暢,楊杰麟.新形勢下我國籃球體能訓練常見問題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3(22):43-44.

[3]徐其波.我國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9):93-94.

篇13

任何一項運動項目均有特定的訓練原則與要求,尤其對于競技體育項目來說,明確訓練原則與訓練內容會直接影響到比賽的成績。前提是要對比賽成績與運動員專項競技能力的影響因素有所了解,運動訓練專家強調的項目特征或特點問題就是影響比賽成績與競技能力的決定因素。為此,需對一項運動項目特點有深刻理解,這是訓練的前提條件。比如,以長跑比賽為例,5000米與1000米的比賽,無氧代謝上升至50%與40%,800米達到90%,如果運動員訓練方法有誤,缺乏速度與無氧代謝能力[1],將使運動水平降低,成績也將平淡無奇。由此,要想獲得良好的比賽成績,提高運動素養,就必須正確認識運動員體能訓練基本理論與內容,這也是減少體能訓練誤區的保證。

一、籃球運動項目特點

籃球運動項目與其他運動項目的區別體現在籃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可以將特點總結為規則特點、戰術特點與技術特點等,還總結為集體性、游戲性、對抗性等特點,但是這些幾乎是所有運動項目的特點,并沒有將籃球運動項目的特點體現出來。籃球運動中,靈魂與核心是快速,主要手段是技術對抗與身體對抗,基礎是身體對抗,而保障使速度與力量,這些均是以投籃得分為出發點。競技體育運動的靈魂是速度,籃球運動也是如此,運動員如果身體各方面體能均好,如果速度慢,也不會獲得好的比賽效果,籃球運動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位置轉換均以速度為基礎,具備速度才能夠靈活轉移、防守、搶斷等,最終才能得分[2]。基于此,將籃球項目特點總結為:以投藍得分為目的,以快速攻防為基礎的速度型、對抗性的體能項目,是一類技能項目。由此,在體能訓練中,重點為速度力量、對抗身體練習,最終可以在比賽場中充分發揮訓練成果,準確投籃得分。

二、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基本理論與內容

(一)體能提高的刺激―適應理論與內容

運動員體能提高的機制與保證就是負荷采集與機能適應,就是運動員需要調整自己的機能系統功能,以適應運動項目的特殊要求,運動員的機體系統適應性越好,就表示其體能水平越高,是長期堅持訓練才能達到的效果。“訓練適應”是人體器官與系統結構與技能雙重改善,通過刺激―反應―適應―提高―再刺激―再反應的規律實現。越高的體能水平,就越需要克服生理與心理困難,神經肌肉與其他系統適用需要的訓練負荷時間就越長,為此,教練員需要明確,運動員的適應力是不可估量的,運動潛能也一樣,唯有長期堅持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第一階段是機體刺激階段,從訓練、比賽以及生活幾方面刺激與適應;第二階段是刺激產生的應答性反應階段,是不適應出現的短暫反應階段;第三階段是局部與整體適應階段[3]。第四階段是器官與系統、技能改造與完成階段,達到這一階段后適應期基本結束,長期適應性已經形成。第五個階段是衰退階段,此后的訓練不合理或者負荷加重或減少,機能出現消退。

(二)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統一理論與原則

“量”與“強度”對立是訓練時對訓練量與訓練強的正確處理方法,側重訓練強度,就要將訓練量減少,反之,側重訓練量,就要將訓練強度降低。但是這種訓練方法并不滿足籃球訓練要求,對運動員體能水平快速提升非常不利。由此,籃球訓練中需將“量”與“強度”同時提升,協調推進。在日常訓練中,達到“量”與“強度”的統一很難,最重要的是找到訓練的正確方法,比如,每日在滿足基本訓練次數前提下,將每次訓練課時縮短,這樣才能使訓練的強度保證,與“少食多餐”的原理一樣,每次將訓練次數增多,每次訓練的強度降低,放慢訓練步伐,逐漸將訓練次數增加,將每次訓練強度提升[4]。此外,需要配合生理基礎的訓練,即,有氧與有氧―無氧供能訓練,可以在訓練開始后開展這樣的訓練,為高強度體能訓練創造良好條件。

ATP-CP與糖酵解功能是訓練強度的生理基礎,可以體能訓練中強化這部分訓練,這種訓練理論與方法可以使訓練強度與訓練量達到統一,同時得到提高。在過去“量”與“強度”是對立的,未能過將兩者統一,也使得在籃球訓練中出現了冬季訓練量大,強度小,而夏季訓練量小強度大的情況。在競技體育快速發展的時代下,每年均有大大小小的籃球比賽,每年都有訓練,包括技術與身體訓練等,需要在周期訓練理念中融入新的內容,增強訓練的活力[5]。

(三)以速度為核心的訓練理論與內容

籃球運動員雖然體型高大,但是奔跑時依然有較強的靈活性,這與日常的速度訓練分不開,籃球訓練以技能戰術為主,以耐力為主、還有綜合力量為主等,這些都是訓練的類型與手段,但必須意識到,體能訓練以速度為核心的,速度是運動的靈魂,也是戰勝對手的不二法寶。在日常體能訓練中需要增加長、短跑的訓練,提升速度,以更好的適應賽場中變幻多端的戰術與戰位等。體能訓練中需加強提升速度的專項訓練,用心設計并安排速度訓練。

(四)力量訓練的原則與內容

如果是速度是籃球運動的靈魂,那么力量就是保障,運動動力的源泉是肌肉力量,也是支撐完成競技比賽的基礎與前提。在@球比賽日趨激烈的今天,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訓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實踐顯示了,如果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未能達到標準,將很難體現競爭力,難以在賽場中充當主力,需要進行大負荷的力量訓練提升體能水平。力量素質同時也是籃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與專項技術提升的保證[6]。籃球比賽中,進攻與防守均需要快速反應、快速奔跑、搶拼等,力量素質直接決定了防守與攻擊是否有效。力量訓練需要融入在戰術與體能訓練中,貫穿于整個訓練周期。由此,需要系統化、計劃性的進行力量訓練,確保各個運動器官高效運轉,力量訓練與運動員的爆發力與耐力有著密切相關性,籃球運動中的攻擊性與威懾力同時也需要有力量作為保證。

(五)體能訓練與技戰術訓練結合的理論與內容

籃球運動項目中,技戰術訓練也是重點,因為籃球運動項目中技戰術是手段,同時也是目的,通過制定整體化的戰略戰術,可以發現并創造出很多戰機,進而更好的進攻,順利得分。為此,在體能訓練過程中,需要體現出專項特征,因為不同的球類運動體能訓練的特色也各有千秋,只有結合專項技術與戰術才能將體能訓練目的真正實現,通過在體能訓練中檢驗技術與戰術也可以鞏固并發展技戰術訓練。由此,需要教練員結合籃球運動項目的特點、運動員身體素質等,在體能訓練中合理穿插技戰術的訓練,真正將其與其他訓練融合到一起。需要注意的是,高水平運動員,技戰術水平也應該隨著提升,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需要從小強化技戰術意識,提升綜合運動素質[7]。最后,需要體現體能訓練的計劃性與系統性,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長期堅持才能收獲成效。

三、結語

本文主要對籃球運動項目的特點與訓練理論及內容進行了論述,體現了籃球運動體能訓練需要達到運動強度與運動量的統一、側重速度與力量訓練,合理安排技戰術訓練,體現體能訓練計劃性與系統性,這樣才能使籃球運動員的體能不斷強化,體現籃球運動項目訓練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參考文獻:

[1] 肖熙.湖南省CUBA男子籃球運動員體能評價模式構建[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0.

[2] 譚朕斌,王保成,黃黎,等.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27(8):1128-1131.

[3] 王保成,匡魯彬,譚朕斌,等.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評價指標與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體育科技.2010.38(2):3-4.

[4] 田紅衛.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J].價值工程.2012.31(1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