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體能訓練模式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社會發展中,刑事犯罪率逐年增長,對特警人員能力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過程中,我國相關機構應培養特警人才。對于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是重要環節,只有構建完善的訓練模式,才能增強特警學員的有效性,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有關人員有必要對特警學員體能訓練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構建新體能訓練模式的實施建議,提高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效果。
二、特警學員體能訓練中的問題
就特警學員體能訓練現狀看,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訓練計劃和訓練時間安排相對不夠合理,缺乏科學性,體能訓練的有效性較低。例如,部分訓練項目在上午或晚上執行,與學生運動生理學不符合,極易適得其反。其次,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比較傳統,具有單一性。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特警學員的體能訓練方法比較單一,在訓練內容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結構體系。再次,訓練場地不符合體能訓練標準,相關設備設施不健全,阻礙體能訓練進程。最后,特警學員的體能訓練考核標準不夠合理。在特警學員體能訓練進程中,以體能基礎素質過硬為主要依據,但在后續訓練中,未能充分挖掘學員的體能潛力,難以實現體能訓練的真正意義。[1]
三、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模式的構建
(一)特警學員訓練的主要內容
要構建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模式,應確定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首先,確定訓練的內容,從力量、速度、爆發力、靈敏度、柔韌性等方面而確定內容。特警學員體能訓練中,力量、速度、爆發力訓練是重點。力量訓練中,主要考察學員腰腹肌、四肢肌的力量和相對的力量,是特警學員所具備的基本體能素養之一。速度訓練中,主要通過30米、60米、80米等短距離沖刺跑進行訓練,旨在提高學員的速度。爆發力訓練中,是在速度訓練基礎上而言,能夠進行爆發力等方面的訓練。靈敏度訓練中,教員可通過多種形式跑的結合、起跑等訓練,對學員加強反應能力訓練。柔韌訓練主要對學員進行身體拉伸,為提高學員訓練成績和規避韌帶損傷問題提供保障。
其次,針對特警學員的實際情況,對訓練方法和手段加以確定,主要有課堂教授和自主訓練兩種。一方面,在課堂教授的體能訓練中,教員針對學員實際體能素質而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在適應學員發展需要的基礎上,保證計劃的科學合理性,以不斷提高學員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在自主訓練中,學員不能進行超出身體負荷的訓練,保證自主訓練的有效性。例如,在力量自主訓練中,每周進行2~4次的大力量訓練。在自主訓練中,可借助杠鈴而完成訓練,常見的訓練活動有:負重蹲起、提鈴、抓舉等,對增強學員自身的體能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
再次,針對特警學員構建體能訓練模式,應考慮訓練的負荷變化情況,其參數依據主要有負荷量和負荷強度等。所謂的負荷量,是特警學員在訓練實際中所承受的最大負荷量。在體能訓練中,教員有必要對特警學員進行針對性的負荷量考慮,保證訓練負荷量在學員承受范圍內。在特警學員的體能訓練中,有必要靠負荷強度的因素,即學員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運動量。例如,特警學員體能訓練中,5公里負重越野,為學員制定的合格時間是26分鐘。
最后,對特警學員體能訓練進行周期安排,主要有中周期和小周期兩種。一方面,小周期時間相對較短,通常以7~10天為基準,在訓練期間,旨在考慮學員身體的適應能力,以發揮小周期的過渡性作用。另一方面,中周期的時間相對較長,能夠不斷提高學員的身體適應能力。
(二)基于專項體能訓練模式的構建
從專項體能訓練視角來看,構建科學合理的訓練模式,能夠滿足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需求,有助于提高特警學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首先,設定綜合體能訓練方法,既能彌補傳統體能訓練的不足,又能實現體能效果的最大化。其次,針對核心力量而加強訓練方法的科學合理設計,對強化核心力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核心力量體能訓練中,主要可選擇兩種方式,一是徒手訓練方法,如側臥平衡、俯臥平衡等;二是基于器械的訓練方法,如大小腿夾球仰臥起等。最后,在專項素質訓練中,主要針對速度訓練而言。影響速度的原因相對較多,如反應能力、肌肉力量、爆發力等。對此,特警學員體能訓練中,可采取障礙訓練、負重訓練、惡劣環境下訓練等方式實現,如組織特警學員進行蛇形跑等,有助于提高特警學員的專項素質水平,增強特警學員的自信心。
(三)基于年級的體能訓練模式構建
在特警學員體能訓練中,基于年級的體能訓練模式構建中,注重對警務技能的提升。構建科學的體能訓練模式,能夠從訓練理論到訓練實踐,都具有高度的科學性,滿足體能訓練的需求。盡管特警學員經過特殊選拔,但學員之間仍然存在個體差異性,因而從年級視角對體能訓練模式加以構建具有必要性。首先,初期體能訓練中,注重對體能的儲備。基于此,教員應根據學員實際而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并培養學員的吃苦耐勞精神、頑強意志等。其次,中期體能訓練中,注重對學員體能的激發和開發,如每周組織一次負重越野的耐力訓練,對學員加以有效的體能訓練。最后,后期體能訓練中,注重以力量、速度、協調性訓練為重點,滿足實戰訓練要求。[2]
四、特警學員體能特征的分析
(一)抓握能力
在特警學員體能訓練中,抓握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特警學員必須具備的體能特征之一。在抓握能力考察中,教員必須對學員進行抓握能力訓練。為提高特警學員的抓握能力,有必要通過以下訓練方式而達到訓練目標。首先,對特警學員進行單杠和雙杠的訓練。根據學員的實際特點而制定訓練目標。以“引體向上”運動為例,要求學員向上時,必須使下巴部位高于杠;在向下時,要求手臂拉直。對于25歲以下的特警學員,以每組8個的成績為合格。特警學員具備較高的抓握能力,能夠增強上肢力量,使其在任務執行中更具適應能力。
(二)攀爬能力
攀爬能力是特警學員必須具備的體能特征,只有具備較高的攀爬能力素質,才能在未來執行任務中,保持身手敏捷和具備良好的攀爬能力,以出色完成任務。例如,在高樓攀爬中,既是對特警學員膽量的考驗,又能鍛煉其攀爬能力,使其具備基本的素質。在攀爬訓練中,先是引導特警學員進行必要的俯臥撐訓練,以鍛煉身體的肌肉;再是引導特警學員在訓練場地中的建筑物上利用繩索進行直立向下和倒立向下的訓練,逐漸引導學員充分借助高樓本身的落腳點而做徒手攀爬訓練。基于此,不斷培養和提高特警學員的攀爬能力,使其成為合格的特警學員,滿足特警隊伍建設需求。
(三)跑步急停
在體能訓練中,跑步急停是特警學員的重要體能特征,能夠對學員的反應能力加以鍛煉。所以,教員應針對學員進行必要的跑步急停訓練。例如,在日常跑步訓練中,教員適時為學員發出停止的口令。如此,學員必然受慣性因素的影響,使身體向前,對特警未來執行任務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員對學員進行跑步急停的訓練中,不僅可使學員注意力集中和鍛煉自身的反應能力,而且經長期訓練,可減少慣性因素對學員的影響,對未來執行任務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五、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模式的有效實施
(一)邀請專業人才指導
特警學員體能訓練中,要使訓練模式得以有效落實,有必要邀請專業人士對體能訓練加以有效指導,對實現身體素質上的突破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對于體能訓練強度,教員應聽取專家的意見或建議,針對訓練周期而合理設置訓練內容、制定訓練計劃等,保證體能訓練在遵循科學性原則的基礎上,激發學員潛能,鼓勵學員勇于突破自我。其次,通過開展專家座談會,鼓勵教員與專家共同探討特警學員體能訓練相關問題,在經驗交流中,以彌補體能訓練的不足。最后,通過邀請專業人士進行體能訓練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員參與體能訓練的熱情,對增強體能訓練效果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完善相關設備設施
要促進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模式的有效實施,有必要完善相關設備設施,為體能訓練創造有利條件。首先,建造有效的模擬區域空間,有助于對特警人員攀、爬、跑、跳等綜合素質進行必要的檢驗,能夠適應環境發展。在特定的場景模擬中,能夠最大限度激發特警學員的潛能。其次,對體能訓練中的相關輔助器材加以完善,并注重在使用過程中的保養,確保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活動的深入開展,同時保證學員的身體健康。[3]
六、結語
當前,通過對特警學員體能訓練模式構建現狀看,存在不足問題,阻礙了體能訓練的發展進程。因此,有關人員應進一步對系列問題進行研究,并從專項體能訓練和年級體能訓練兩個視角構建新模式,確保體能訓練的有效性,以全面提升特警學員的綜合素質。為保證體能訓練模式的有效實施,相關部門應積極邀請專業人士進行體能訓練指導和完善相關設備設施,提高特警學員的體能訓練效率。
(作者單位為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參考文獻
[1] 趙蕓萱.軍校新學員心理健康及野外綜合訓練干預研究[D].第三軍醫大學,2014.
篇2
要掌握專業技能就必須訓練。在組織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時,怎么組織,訓練什么內容,訓練的結果如何,對訓練結果如何考核和評價,如何處理“練考評”三者間的關系,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是實訓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訓時必須做好的。
訓練:組建訓練小組
首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便于學生訓練中進行交流、溝通,便于開展組內、組間學生技能競賽,便于考核評價。小組的劃分要靈活,要適時進行調整,可按性別劃分,也可按小組平均成績相等劃分,也可按成績分層次劃分。具體按哪種方法劃分,應視訓練情況的需要而定。
訓練方法多樣化 在訓練中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據訓練內容、學生情況而定。常用的方法有:(1)講練結合,即示范演示與規范訓練相結合,講中有練,練中帶講,邊講邊練,邊練邊講。重點內容、關鍵技術和工藝應反復講幾次或示范操作幾遍,讓學生加深理解,加深印象,把握住技巧和關鍵。要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專業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和具體化。在實習實驗課講解或示范操作時,應根據學生的注意力、表情及時提問學生,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集中學生注意力。這種訓練方法能消除學生因訓練時間過長產生消極、怠慢的現象。(2)先基本訓練后強化,即對于某些訓練項目先訓練基本技能,待基本技能掌握后再進行強化訓練。例如,在元器件焊接訓練中,先讓學生進行元器件管腳的握制、電烙鐵的使用、焊接的基本要領、焊點的要求等訓練,當學生掌握了這些基本技能后,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焊接,比較誰焊的焊點多,誰焊的好(即焊點光亮,無毛刺,無虛焊、脫焊,焊點大小適中,成錐狀)。(3)巡回指導、逐個記分法。巡回指導是生產實習教學的主要環節,是觀察、了解學生操作情況的有利時機,是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可采用個別指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及時糾正學生操作中的違規行為和不足。每次接線后,都要打分,給表現好的學生和有明顯提高的學生打高分,對不符要求的學生不予打分,直到改好為止。如在進行電機拖動技能訓練時,學生在接線中出現長架空線、交叉現象,讓他們重接。通過這一問題的解決,能培養學生認真工作的態度和團結協作精神,從而提高整體授課效果。
訓練內容模塊化,具體過程項目化 根據本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及當今企業的用工需求,把學生要掌握的技能訓練內容劃分為幾個模塊,各模塊再分成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都要制定訓練的目的要求、具體任務、訓練步驟、考核評價標準。這樣能使學生在訓練時目標明確,操作有序,團隊協作,展開競賽。通過考核評價應使學生發現自己技能訓練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同時,也看到自己的成績,產生成就感,激發出再次訓練的興趣。如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專業的技能訓練,劃分為四個模塊:(1)常用電子元器件性能測試及測量儀器的使用;(2)元器件的焊接;(3)常用單元電路的裝配與調試;(4)實際應用電路的裝配與調試。在模塊(1)中,又分為電子元器件性能測試、萬用表、示波器、直流穩壓電源、低頻信號發生器等項目。其他模塊同樣分為若干個項目。
組織形式靈活化 小組的劃分應根據訓練情況靈活確定,剛開始訓練階段可按理論成績劃分,待訓練一段時間后根據技能訓練的成績平均劃分。這樣分組的好處是:每組中有技能成績好的,也有技能成績差的,在訓練中他們可以互相幫助,相互交流。一方面,能降低教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整體的技能訓練成績。待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后,可按技能成績劃分快慢組,其好處是能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技能成績好的小組除完成規定的訓練項目外,可適量增加難度,適當安排一定量的選修項目,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掌握更多專業操作技能;技能成績差的小組只要能完成規定的技能訓練即可。這樣做,對實習訓練勁頭足、進步快的學生是莫大的鼓勵,對中層生和后進生也是有力的鞭策。如在組織電子電工專業學生技能訓練時,初始階段按理論成績劃分小組,待第一階段常用電子元器件性能測試和測量儀器的使用結束后,按技能訓練成績平均重新劃分小組,待第二、第三階段元器件焊接、單元電路的裝配與測試訓練結束后,按技能訓練成績劃分快慢組,進行第四階段實際應用電路的訓練。由于組織得當,既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訓練成績,也使技能成績好的學生有了更多發揮的機會。在近幾年徐州市、江蘇省組織的職業學校電子電工專業技能大賽、技能創新大賽中,我校獲省級二等獎、三等獎,市級一、二、三等獎多次。
考核:全程考核,方法多樣
考核是對學生技能訓練成績的檢測,通過考核能發現學生在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便于改進日后的教學。
考核要全程化 學生技能訓練的過程,也是考核的過程。在訓練過程中,從學生的安全文明操作、紀律的遵守到儀器的使用,以及技能訓練中的操作工藝、方法,技能訓練完成的情況,團隊合作情況等都是考核的內容。可以說,只要學生在訓練場地,與其相關的一切都是考核的范圍。這樣,能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職業技能、愛崗敬業精神、語言溝通能力。
考核方法多樣化 (1)理論考核與專業技能考核相結合。在技能訓練中應結合所學課程內容,針對具體訓練項目進行理論考核。考核方式可采取筆試、口試或提問,按照工藝流程分階段進行,內容應簡短,形式要多樣化,應避免死記硬背,突出應用性。如對照實物口述元器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默畫原理圖,寫出操作步驟,敘述操作要領和安全操作規程,分析操作工藝是否正確等,從而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較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2)平時考核與階段考核相結合。每一次訓練,都要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儀器使用情況、操作規程遵守情況及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情況加以考核,作為平時訓練成績記錄下來。一個階段的訓練結束后,要進行階段考核,了解學生本階段技能掌握情況。除此之外,還要做好期中、期末兩次考核,建立學生成績考核檔案,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成績進步快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對成績下降的學生,要了解原因,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3)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定量考核就是根據訓練項目的內容,按其權重給出相應的分值,根據學生在實際技能訓練過程中操作情況給出一定的分值。如在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訓練中,定量考核分值為:元器件性能檢測10分,電路安裝50分,電路調試30分,安全文明操作10分。定性考核就是根據學生在技能訓練過程中的表現,如工具的使用,元件和器材的選擇,使用時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藝等進行有針對性評價。通過定性和定量考核能讓暫時落后的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優勢,增強學習的信心,不斷克服自己技能上的缺陷,不斷進步;讓能完成訓練任務、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鼓勵他們改進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藝,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評價:內容全面,方法多樣
評價內容全面化 評價內容要“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評價是對學生技能訓練成績進行分析總結,是學生自我認知的過程,是對知識的再理解、再加深過程。通過評價,應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存在的問題。(1)知識:指學生進行技能訓練需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理論知識的評價,一是看是否達到了“必需、夠用”,二是看學生應用理論知識指導技能訓練的能力。(2)技能:是課程評價的重點內容,是學生必備的崗位技能。專業技能又分為基本技能與綜合技能。基本技能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技能,如焊接、常用儀器的使用、電路圖的識讀、電路的識讀、電路的安裝與調試等。綜合技能是學生運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的途徑。如在單級低頻小信號放電器的安裝與調試訓練中,提出幾種故障如短接集電極電阻、靜態工作點設置偏高、輸入信號幅值過大等,或發現學生安裝的電路不正常時,看學生是如何查出故障原因的,作為該項目的綜合技能評價標準。(3)職業素質:是學生在技能訓練中安全操作、團隊協作、與同學交流溝通、應急應變的能力等。
評價方法多樣化 學生技能訓練的評價既要有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要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空間;既要有量化評價的成績,也要有質性評價的評語,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同時,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采用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使評價對象認同評價結果,從中得到啟發和激勵。(1)定量與定性的方法相結合:定量,就是根據訓練內容和訓練目標,確定若干評價項目,確定評價標準和根據權重給予相應的分值,根據學生技能訓練的情況,評價出學生的訓練成績。成績評定能對學生的技能訓練進行有效的控制,激勵和督促學生對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定性,就是根據學生在技能訓練過程中的表現,如工具的使用、元件和器材的選擇、使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藝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在評價表中寫出評價結論。通過定性評價,讓暫時落后的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優勢,增強學習信心,不斷克服自己技能上的缺陷,不斷進步。(2)學生自評、小組評定與教師確認的多元主體評價:學生自評,就是讓學生對照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自己給自己評定成績和對自己的技能訓練表現寫評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技能訓練的自評,是對學生的尊重、理解與關懷。小組評定,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有助于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教師確認,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評成績、小組評定的成績,對照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給學生評定技能訓練的成績。(3)過程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學生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表現,有些表現是需要控制的,如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違反訓練紀律、可能損壞儀器或儀表的線路連接等;有些表現是需要鼓勵的,如采用新工藝和新方法、對設備的安裝或線路的制作提出新的看法或新的見解、對教師在教學中講解的操作提出的疑問等。學生在技能訓練中無時無刻不在向教師提供信息,為全面評價學生的技能訓練,應注重學生在技能訓練過程中的表現。每個項目訓練結束,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的評定,對學生表現給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肯定學生的成績,是對學生的鼓勵和鞭策,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再加深。兩種評價相結合,既注重了過程,又抓住了結果。
總之,專業技能訓練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項工作。訓練是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主要途徑,考核是檢查學生訓練結果的手段,評價是對學生技能訓練成績的肯定,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練中有考,考中有練,考后有評,以練促技,以考促練,以評代考,練考評一體化的技能訓練模式,能促進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建立對專業的興趣,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早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訓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義芳.電子技術基礎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黃革勛.電工技能訓練實踐教學評價的探討[J].廣東教育:職教,2009(2).
篇3
跑步時,步頻與步幅是兩個相互制約的因素,速度一步頻×步幅,顯然,提高步頻,加大步幅,或者兩者得兼都可以實現快跑的目的。優化步幅和步頻,哪一因素更有效呢?
2007年的世錦賽萬米,貝克勒(萬米世界記錄保持者)與Mathathi以同樣的速度跑了前面九千米。貝克勒身高1.63米,步頻190/分鐘。在最后的一公里沖刺階段,他的步幅不變,步頻提高到216/分鐘,一舉摘金。Mathathi身高1.7米,步頻接近200/分鐘,在最后沖刺階段,加大了步幅,步頻反而下降,維持速度不變(后來他表示最后沒有提速,是疲勞所致)。而女子萬米記錄保持者王軍霞,則是典型的全程高頻率跑法,她的平均步頻達到209/分鐘。在沖刺階段,用加大步幅,步頻不變的方式來實現的。高步頻,步頻與步幅的完美協調,是取得好成績的前提。
2步幅和步頻
2.1步幅:步幅由運動員邁步時的爆發力或腿接觸地面的時間所支配,受支撐腿與地面的夾角產生的力的影響,合適的步幅,中前掌落地,落地點靠近重心,主動下壓、扒地。大步幅,過度前伸的小腿,打直的膝蓋,腳跟的重落地,支撐時間長,抵消了大步幅好處;把步頻限制在不經濟的低水平,還增加傷痛等負面作用。
提高步長最好方法不是改變技術,也不是施加給地面更大的力(如速度,力量)。當以較大爆發力施加于地面,即提高步頻時,步長自然而然增長了。步幅受人體生理結構的限制,受神經刺激肌肉能力的支配,即受肌肉神經類型,四肢長度因素的影響。快肌纖維越多,步頻就越快。四肢短小轉動頻率較快。四肢較長轉動頻率較慢。良好步幅行為表現在:1.準備著地的腳用前中腳著地。2.腳離地時,保持腳跟高抬。3.支撐腳落地盡可能靠近身體重心。4.擺動腿的膝關節要超過支撐腳的膝關節(超越器械原理)。5.保持高重心,身體稍前傾,傾斜便于加速,傾斜越大,加速越快,所以一旦達到最高速度不要忽視傾斜的作用。6.雙臂向后擺動時控制臂肘的位置。7.上肘關節的彎曲度(前擺時肘關節彎曲不超過90度,后擺時肘關節超過90度)。8.放松手臂。9.向前擺動的手臂擺到最高點是在身體正中線下頜初,不要超過身體正中線。10.背曲的踝關節落在腳落地時的前面。兒,頭垂直,眼睛要盯在終點線上。12.放松肩、頸、頜、臉。
2.2步頻:跑步時,對抗肌收縮與舒張快速交替運動,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迅速轉換。改變人的神經反應速度,很不容易。要提高這種快速轉換,經常進行一些200米之類的反復沖刺跑,體會跑步的協調發力。練習的途徑包括高抬腿跑,后踢腿跑,不屈膝小跳上樓梯,沙地跑等。
注意身體放松、協調。高效率的前進方式是滾動,你的雙腿應該是“主動下壓落地――扒地――后蹬――放松后揚――屈膝送髖”這樣的過程,想象你穿上鎖鞋騎自行車,雙腿不是下壓上提,而是隨時進行圓周運動,沿切線方向發力。什么時候你跑步跑出了這種滾動的感覺,那肯定是輕松的。170-180的步頻屬于正態,短距離跑,高于170-180的步頻,會更省力。當然,步頻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取決于神經協調性、身體結構和力量。理論上,人的肌肉1/3的最大收縮速度下運動最為高效,這相當于每分鐘180-200步。
3訓練方法
3.1原地擺臂:擺臂維持跑動中的身體平衡,促進支撐腿的后蹬,也促進腿的擺動頻率。方法:原地前后腳站立,重心稍前傾,按“快一慢一快”擺臂節奏練習。每次練習2
3組,每組15’’-20’’。要求:肩關節放松,有聳動感。前擺時注意向前用力。
3.2高抬腿跑:增強大腿肌肉力量和髖關節韌帶的柔韌性,發展小腿肌肉力量和膝關節的靈活性,提高動作頻率。方法:①原地或支撐練習,定時(10’’~15’’)或定次(50次~60次);②行進間練習,從慢到快,逐漸過渡到途中跑;④負重練習,方法同①;要求:大腿與軀干成直角,支撐腿蹬伸充分,提高重心,防止上體前傾或后倒。
3.3小步跑:小幅度,高頻率,高重心。方法:①快慢節奏變化練習;②逐漸過渡到加速跑練習。練習距離60米~80米。要求:上下肢動作協調放松,快頻率,前腳掌積極扒地。
3.4快速交換跳步推舉輕杠鈴:發展上下肢的協調用力。方法:原地進行,定時(20’’~30’’)或定次數的成組練習。要求:循序漸進,快速多組,有間歇。
3.5牽引跑:改善動作頻率,提高刺激閥限。方法:跟隨跑、下坡跑或順風跑。練習距離在20米左右。要求:以最大努力做練習。改善步幅的練習方法。
3.6后蹬跑:發展腿部力量、改善用力順序。方法:①支撐練習,定時(15’’左右)或定次(60次左右)成組進行;②負重支撐練習,③小腿負重,方法同①;④60米~80米練習。要求;上體稍前傾,髖、膝、踝關節充分蹬伸,盡量打開兩大腿的夾角,注重質量。
3.7專門性跳躍:發展腿部爆發力和彈跳力。方法:①立定跳遠和多級跳遠;②蛙跳;③各種距離的跨步跳(跑),如80米~300米,均采用成組練習。長距離練習可安排在課的后部。要求:注意用力順序及爆發用力,充分伸展踝、膝、跨關節騰,空展腹,落地深蹲。
3.8上坡跑。對步幅練習極好,發展后蹬力量。方法:成組練習,每組問休息2~3分鐘,如(10×30米)×2~3組。坡度越陡,則距離應越短。要求:保持正確動作。
篇4
波利亞說,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選取一些典型教學結論的創造過程,分析其發現動機和合情推理,然后再讓學生模仿范例去獨立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所以為了強化解題思維的優化,我們向高一全體學生介紹了波利亞解題表,在平時的限時訓練別選擇一些典型的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饒有興趣地、自覺地去試驗、觀察,得到猜想。在分享時間中經常出現多方補充,使問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朗,從而進一步理解波利亞解題表所蘊含的解題思想。使得學生從模仿到會解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從我們對高一學生開學第一個月及實施一段時間過后的教學調查中學生回答“你在課堂上進行解題思維的限時訓練時會自覺利用波利亞解題思想來嘗試嗎?”這一項統計結果從4.2%到31.5%上升的比重可見一斑了,說明波利亞解題思想通過解題思維限時訓練的途徑真正實實在在讓學生接受了,優化了學生解題思維。
弊端:解題思維限時訓練搭建了一個解題思維展示和實踐的平臺,但隨著學生對波利亞解題思想深入了解,有時解題時感到波利亞解題思想并不奏效。有的學生解題時沒有預見,死套模式,只知道自己一味往前走,過程中也不清楚為什么要這樣解,缺乏對每一步操作的理由直到走投無路。與其相反,有的學生,思維流暢,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解題過程,在整個解題過程中能做到“心中有數”直至成功解決問題。這種解題的差異是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經驗、思想、方法等掌握的不同而造成的,所以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理解了波利亞解題思想并不能很好解決問題,限時訓練也只能是給這部分學生提供了嘗試、聆聽、感受他人的解題思維和方法的機會。
二、養成了良好的解題思維方式,強化了解題細節規范。
我們分別選取了一些易錯題在實施前和一段時間后進行了錯誤原因的統計,我們發現錯誤率從37.2%下降至11.4%;其中是因為忽略或看錯條件的原因的比率從23.1%下降至7.3%:這一點我們深深感到在課堂上強化解題思維限時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嚴謹的審題習慣起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解題過程中對于條件的剖析加深了學生對條件本身的認識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對條件的輕視,加上學生之間思維不斷的相互碰撞會不斷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的思維的深刻性。
弊端:這種訓練模式中有思維分享過程,無論是有效思維和無效思維都可以分享,但對于學生來說思維具有發散性特點,有的時候就會毫無預計的發散出去,這樣的思維就會對一些沒有成功解決問題的學生在思維上進行一定的干擾,特別是高一這樣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更不利于他們正確的解題思維方式的確立和最佳思維方式的鞏固。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一方面引導有效思維的不斷深入和有機的擇取,另一方面果斷地去判斷學生的無效思維是否具有共性再作相應的引導。
三、克服了對數學的畏難情緒,加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
由于高中數學的特點導致了數學課堂整體上是沉悶的,我們的學生不愿意發言深怕自己的發言招致什么后果似的,只愿意去聽,幾乎已經看不見學生主動搶著發言的場景了!開學一個月之后的調查結果顯示導致自己在數學課堂上不想主動發言的理由中因為對自己的發言內容不自信的占33.6%,對學好數學很自信的占18.7%,說明學生普遍缺乏對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影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施解題思維限時訓練一段時間后再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前一項的比率有了明顯的下降,從原來的33.6%下降至19.8%這說明通過訓練之后再發言學生有了思想有了發言的底氣,即使有的發言的內容不準確起碼學生有了發言的欲望,很好地克服了對數學的畏難心理,有了一定的自信。這種來自于課堂的自信心的建立直接影響于對整個數學學習的作用,學好數學很自信的比率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從能夠原來的18.7%上升至44.2%。這一點說明它的確起到了改善數學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熱情、幫助學生加強學習數學的自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弊端:從調查數據上看出來,解題思維限時訓練的效果明顯,但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再作調查發現數據上升幅度很小,幾乎與第二次持平,究其原因影響這兩項數據的因素是很多的,即使我們立足于這項活動的展開來講還有問題設置的難度、角度、綜合度,交流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等都會直接受到影響。還有部分學生從他人那里獲取方法到自我實踐,這里也存在著一定的內化過程,忽略內化過程或簡化內化過程都會導致學生缺少完整的自我體驗也很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
四、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注意力。提升了課堂的效益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一定規律的,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可以達到30分鐘以上,但這樣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極易會導致學生的疲憊,從而影響學習的效果。在課堂上我們實施的解題思維限時訓練活動會根據課型、內容的不同設置成分散訓練或集中訓練,有效地兼顧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問題:同時在交流展示過程中有效轉換了相應的感官:再者因為限時的特點也可以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集中了課堂學習的注意力,提升了課堂的效益。實施前調查時問及學生你覺得在數學課堂學習時你注意力集中嗎?很多時候不能的占19.8%,實施后下降至7.8%:實施前調查你做數學作業是的注意力集中嗎?會受干擾分散的占23.4%,實施后下降至18.3%,從實施前后兩次調查的數據來看也是能十分說明問題的。
弊端:在課堂上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確能受到很好的效果,從調查結果上可以看出很多時候不能集中的學生比例從19.8%下降至7.8%,在對7.8%這部分學生的追加提問情況反饋上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學生是因為思維的跟不上也就是說不理解、想不通出現的思緒停頓行為滯后而造成的注意力跟不上的現象,這也一定程度上要求在訓練題的設計、學生預見性等方面多下苦功。針對第二個學生做作業注意力易受干擾的調查結果變化不大,我們反思我們的這個課堂活動的設計存在了一些問題,我們把解決一個問題分成了整理思路和實施解決過程兩段,同時其中還加上了相互的交流,是否會導致對部分學生對他人產生依賴,而影響其專注程度,值得我們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五、學習交流協作成為一種常態。學會了分享
其實我們開展的這種限時訓練活動特別珍貴的是引導我們的學生多交流多協作,調查中我們發現實施前后學生面對同伴的請教數學問題時能向同伴分享思維過程的從2,6%上升至34.2%,這點告訴我們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我們的學生的身上正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他們懂得了在學習應該如何交流協作,懂得了如何去分享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悟,從他人身上汲取自己提高的力量,記得有個孩子在一次與我談心時說到每次一碰到數列與不等式結合形式出現的綜合題就暈,每次老師一講就懂但每次一碰到就死,最后都變成一種心理恐慌了,一段時間一直無法克服,但有一次小組交流時同桌給了她一個說不上理由的定式,她的問題解決了,這就是交流的效果,我們發現解題思維上的交流可以延伸至學習的其他方面甚至是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們看到了這種訓練活動對促進交流與協作的強大生命力。
弊端:課堂上這種解題思維和解題過程方面的交流由于課堂本身的局限性制約了交流的局限,有的問題的解決只交流到了怎么做?對于為什么這樣做思維的起點的交流就比較少了!及我們曾經碰到過類似這樣的問題嗎?這樣思維的廣闊性上的交流也是比較少的?關于這一點我們正在嘗試創造機會進一步引導學生在交流方面能更為深入更為有效!
六、由點促面促進了由課堂向課前準備和課后反思整理的延伸
在課堂上規定時間內的收獲與放棄在一定程度上會深深刺激不甘落后的學生,我們通過相應的引導,引導學生將課堂內獲取成功的基礎向課前的準備延伸,通過預習溫習到課前物品準備等方面提前做好準備:實施前后調查結果能做好預習工作的比例從原來的36.6%上升至52.7%,能做好每節課之前的物品準備工作的比例由13.4%上升至64.3%,這種促進還向課后的即時反思和及時整理延伸,調查實施前后有反思習慣的比例由7.3%上升至31.2%,通過反思整理及時鞏固對知識、方法等方面認識,有效地構建自身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正確思維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和能力。
弊端:有競爭就會有失落者,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每一次限時訓練都有可能對自己是一次傷害,比如有的學生很勤奮但思維的敏捷性差動作慢就對限時訓練極度不適應。當然我們認為這部分學生將隨著自身認知的發展和心理的調適到位一定能適應這樣的節奏的。
從我們對課堂上進行的解題思維的限時訓練的利弊分析來看,如何更好地揚長避短,發揮其正面積極的功效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不利因素,將是我們今后一段時間內特別注重的地方,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篇5
1. 整合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
在英語教材中,入冊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也貼近生活實際,尤其是閱讀課文更是良好的寫作素材。所以,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書面表達巧妙地融入到閱讀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也善于運用文中的短語或句型等進行造句表達。同時,在回答閱讀思考題時,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話語答問,可適當變化時態或人稱等,而不是直接運用原文句子。其次,閱讀教學后,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關鍵字詞,結合文章邏輯關系,運用適宜的連接詞,以自己的語言來復述表達,概括文章內容。這樣,有助于訓練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構建篇章能力,訓練了語言準確性,對書面表達水平的提升是極有幫助的。
另外,教師還可適當拓展延伸,圍繞單元話題,提供相關的寫作話題,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也拓寬學生思維,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如教學Unit 2 The environment一文后,圍繞話題“How to Protect Environment”進行書面表達。再如學習Unit 2 Sporting events后,在Task and Project環節,教師可布置書面表任務:倘若你是Jane,獲知朋友Lily日漸發胖后,于是想給她寫封信,在信中你建議她今后少吃高脂肪的事物,比如奶油、巧克力,要多吃水果,多運動,這樣才能瘦下來。注意:字數120字左右;不可逐字翻譯;書信格式。或者對于那些有較強故事性的課文,英語教師可引導學生發揮合理想象,改寫或續寫課文,給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空間,讓他們創造性地學習與寫作,實現個性化發展,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2. 結合課堂討論與寫作訓練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看到寫作題目后,卻無從下筆,或者僅僅是根據題目提示逐字翻譯,又或者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背誦的范文詞造句。對于這些情況,并不僅僅是學生缺乏英語詞匯而下筆難,也可能是學生缺乏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又或者難以靈活巧妙地組織所學詞匯來呈現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利用課堂討論,組織頭腦風暴,誘導同學們圍繞話題背景與內容等方面,說說有關詞匯、語句、名言習語或相關事例,隨意表達篇章結構等,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從而喚醒他們的已有知識與經驗。在討論交流過程中,不管學生所說的是否會運用到寫作之中,教師都可先簡要板書,匯總學生的智慧與思路,豐富寫作材料。同時,通過自由討論,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相互啟發,說出妙詞佳句,體驗成功的喜悅,實現以說、以論導寫的目的。
例如寫建議類的書信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認真審題,而后進行頭腦風暴,要求同學們說說有關建議的英語詞匯、短語或句型,于是學生各抒己見,比如You’d better ...;Why not (Why don’t you) ...;You should / ought to / have to / must等,其中ought to與should語氣較為客氣、委婉;must與have to語氣比較較為直率。然后教師板書到黑板上,接著誘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關于建議信可分幾段加以表述,各段需寫些什么,怎樣構建篇章。然后學生獨立寫作文初稿。這樣,通過討論,可碰撞思維,相互啟發,并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3. 結束語
當然,除了上述整合訓練外,教師還可融合對話教學與寫作訓練,比如在對話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聽錄音復述材料內容,可以編寫類似的對話,進行表演。或引導學生結合對話內容,適當變化人稱、語態、時態,并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巧妙運用連接詞編寫一段敘述性文字,這樣,既讓學生深刻理解對話內容,又可增強學生寫作實踐,促進書面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篇6
“雙一流”建設計劃的出臺,已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極大的研究熱情。一方面,他們特別強調與國際工程教育接軌,試圖跟進或彌補多年來與國際工程教育先進水平和理念的差距。比如,大批高校正在廣泛地參與并實施與《華盛頓協議》有關的專業認證工作,學習推廣CDIO(Conceive Desige Implement Operate)、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等先進的教育教學模式和理念。另一方面,一批有識之士強烈呼吁應將大學本科教育納入“雙一流”建設,并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特點,創新思想,實現彎道超車,把握引領世界的機會。例如,鐘秉林、席酉民等認為一流本科教育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涵,探索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實踐路徑除了要更新教育思想觀念,還應采取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系列舉措;洪大用認為在“雙一流”建設中重視人才培養,是回歸大學本位的重要標志,創建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大力推進價值觀的養成、創新創業教育等系列工作。由此可見,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正處在追趕和超越的關鍵時刻,非常有必要在吸納國際先進育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筑適宜的育人環境、深入推進價值觀和創新創業教育,形成助推國家發展并有自己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也就是說,高等工程教育的發展雖然遵循一定規律,但鑒于國情、校情、發展階段和社會需求的差異,不應一味地模仿,模仿與跟蹤永遠不會有國際一流的本科教育。創新思想,找準突破口,實現彎道超車,比一味地強調跟蹤和模仿更重要。
二、“一體化”訓練與能力疊加效應
眾所周知,實踐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常常以不完全獨立的角色出現,在理論學習、創新創業、各種素質與能力培養中處于陪襯的環節。也就是說,通過實踐完成獨立育人的功能往往較少被認可。但是各種研究又發現,實踐在培養人的動手能力、工程意識、團隊精神、價值觀的養成、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又是最基本、最基礎的達成要素。因此,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反而越來越受到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不僅被認為是育人和搭建育人環境的重要基礎,在培養人的綜合素質方面也比理論學習更直接有效。實踐不僅是生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肥沃土壤,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所以,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實質上已成為高校實踐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或基地。最近,教育部為加強高等學校實踐育人工作,提升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和運行管理,下發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辦法》。從管理辦法不難看出,教育部不僅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的規范建設與科學管理,并將示范中心的實踐育人功能明確延伸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延伸到與科研及企業的緊密結合。不僅如此,我們從近期全國工程實踐教學基地有關調研和教研情況也可以看到,各級工程訓練中心、有關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金工實習基地幾乎毫無例外地承擔了學校創新、創業的訓練任務。這些有利的變化為本課題組前期提出的“大學生實踐、創新、創業能力一體化訓練”的設想進一步提供了支撐,為實踐育人模式改革打開了一扇窗戶,使“一體化”訓練的可行性得到了更有效的支持。
何為“一體化”訓練?基于我們的前期“關于創新與創業的實踐屬性和認知的規律)”的研究,“一體化”訓練的要點是將實踐這一基礎要素貫穿訓練全過程,特別強調實踐對創新、創業的奠基作用,強調訓練過程中對各種綜合知識和能力要求的持續實踐。這種持續實踐將有利于推進各種能力的疊加,促進能力從量變到質變,有利于學生通過實踐自主獲取課堂以外的知識,也有利于育人環境和價值觀的形成。正像復合材料研究中的復合效應一樣,當A材料與B材料復合成c材料,c材料不僅具有A和B的特性,還會產生A和B所不具備的新的特性,@種1+1大于2的效應即是復合效應。同理,如果我們把能力的量變到質變現象、能力1+1大于2的現象定義為“能力疊加效應”,那么,“一體化”訓練的終極目的就一定是為了獲得這種能力的疊加。但是,“一體化”訓練應該達成哪些方面的基礎能力,獲取哪些基礎知識,“一體化”訓練體系如何負載串接這些相關的知識點與能力點,疊加后如何實現倍增效應,如何搭建良好的育人環境,需要認真地設計與研究。
三、“一體化”訓練的目標、理念與要解決的問題
作者認為,借鑒與創新應該是我們制定“一體化”訓練目標的重要指導思想。基于實踐育人這一基礎要素,如果借鑒ABET(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rechnology)專業認證的思想,“一體化”訓練的目標應該體現在“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基礎要素,以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協同提升為目的,在培養實踐、創新、創業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效果方面做到與《華盛頓協議》要求的實質等效”;但如果基于“雙一流”的創新思想,我們有必要將“一體化”訓練目標進一步提升為“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踐為基礎,以能力疊加為目的,通過構筑有利的育人環境和學習方法,有效實現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疊加”。因為,基于“雙一流”創新思想確定的“一體化”訓練目標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以下問題,還可以體現以下理念。
(1)提升綜合能力。如果將創新、創業、競賽等訓練拆解為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實踐要素和能力要求,則創新、創業及各種能力的培養就可以轉化為一系列密切相關的實踐過程、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能力培育的過程。“一體化”完成這些訓練過程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還可以通過各種能力的累積,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2)實現能力疊加。綜合能力的提升,并不代表能力疊加效應的實現。但“一體化”訓練通過創新創業項目做牽引,利用項目作訓練載體,使實踐、創新、創業、競賽訓練有機融合,讓學生親身經歷產品的構思、設計、制造、推廣、營銷全過程,這種模式和育人環境有利于使學生收獲的各種能力通過疊加進一步產生復合效應,衍生出復合人才必備的多種能力和素養。比如,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必要的工程意識、團隊意識、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種能力與衍生物的集合正是我們需要的能力疊加產物。
(3)以學生為中心。“一體化”訓練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圍繞學生意愿設計培養目標,基于學生興趣自主選題選課,致力于學生大眾化的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踐與課程資源、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免收訓練費用,切實展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
(4)有利于自主學習。“一體化”訓練要通過項目牽引,經歷動手實踐、創新設計、產品制造、創業企劃等系列過程,兩年時間內學生要解決一個相對完整復雜的工程問題,期間要學會分解知識與梳理問題,探尋知識來源。這些訓練要求有利于督促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開展自主學習并填補課堂中欠缺的知識,解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分析、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的問題。
(5)有利于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價值觀的產生會受到各種成長因素和環境的影響,絕不是一門課、一個訓練項目可以確定的。但是,隨著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向上的團隊氛圍中,人的價值觀一定會受到積極影響。長達兩年的“一體化”訓練育人環境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對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一定會具有潤物無聲的促進作用。
(6)有利于團隊精神培養。項目牽引的“一體化”訓練,不僅涉及實踐、創新、創業各種知識,也涉及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學院的團隊成員,項目的完成需要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取長補短、通力協作、共同實現,這對解決團隊合作問題,培養團隊精神非常有利。
(7)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一體化”訓練不僅要求項目組同學思想敏銳、敢想敢做,通過相互啟發自主提出創新創業項目和實施方案,課題組還在項目訓練計劃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新課程,配備經驗豐富的創新指導教師和相關創新資源。這些環境和資源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解決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8)有利于創業能力培養。傳統的本科教育缺少創業能力訓練是不爭的事實,但“一體化”訓練將實踐一直延伸到創業,是該項目的一大特點。每個項目組不僅配備管理專業的同學參與,還同時配備實踐、創新、創業三個導師,因此,每個項目組成員不僅要學習與創業有關的課程,還要具備創業企劃的能力,這對確保創業能力的提升,解決非管理類學生創業知識、能力欠缺問題毫無疑問是有利的。
四、“一體化”訓練的知識點與能力要求
“一體化”訓練的實質是一系列的實踐要素的集成訓練,這些實踐要素是由與實踐有關的知識點、能力要求所組成,可分為動手操作模塊(含儀器設備、信息資源的操作利用)、創新模塊、創業模塊、能力疊加模塊。這些訓練的起點通常是建立在學生承擔訓練項目以前所掌握的知識與能力基礎上的。在目組自主選題后,“一體化”訓練對獲取知識和能力有以下進一步要求:
(1)動手操作模塊。實踐的真諦是親身參與,動手操作,體驗過程,養成良好的工程素質和意識,引導正確的價值觀,為后續創新創業奠定基礎。基于每個項目不同,該模塊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主要限于以下通用部分。
知識點:所用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須知;產品拆裝技巧;設備儀器操作技巧;加工方法的選擇;分析測試方法選擇;選材;文獻檢索;軟件使用;可行性分析;材料(產品)工藝性;材料加工經濟性;技術報告撰寫等。
能力要求及工程意識:熟練操作儀器設備的能力;產品拆裝調試的能力;文獻檢索的能力;選材的能力;選擇加工方法的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工程意識;安全意識;環境意識;成本意識;軟件使用能力。
(2)創新模塊。創新包括創意、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等。創新的基礎源于實踐,創新為創業奠定技術與思想基礎。其主要知識點與能力要求如下:
知識點:創新特征與作用;創新原理;創新思維;創造技能;創造技法;創新能力的形成與原理;擴散思維與收斂思維;TRIZ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項目的申請。
能力要求:創新能力;創造技能;觀察能力;選題能力;發現問題能力;抓住機遇的能力;工程能力;信息能力;操作能力。
(3)創業模塊。創業是創業者發現一個商機,并通過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效益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能力是指擁有發現或創造一個新的領域,致力于理解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業離不開創新,更離不開實踐,創業過程就是一個持續的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創業需要具備以下知識與能力:
知識點:創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創業計劃制作;管理與溝通技巧;實驗室的模擬創業訓練;合法開業的知識;營銷知識;貨物知識;資金及財務知識;服務行業知識;經濟法常識;勞動用工及社會保障知識;公關與社交禮儀;知識產權。
能力要求:發現商機的能力;創業企劃的能力;融資能力;持續實踐的能力、堅韌不拔的能力;信息獲取、資源利用能力;團隊意識;溝通表達能力;企業管理的能力等。
(4)能力疊加模塊。能力疊加的前提是必須經歷“一體化”訓練,并獲得足夠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這些知識與能力的活學活用、有意識的相互作用、相互疊加會導致更高層次能力和素質的產生。該模塊基礎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隱含在前三個模塊中,其實精心組織運行“一體化”訓練過程,可以間接獲取以下更多的能力與意識。
能力與意識:舉一反三的能力;領導能力;全局意諷價值觀的提升.服務回報社會的能力;愛崗敬業和立德樹人的意識等等。
五、“一體化”訓練載體設計與思想
“一體化”訓練涉及實踐、創新、創業等內容的有機組合,涉及各訓練模塊中諸多知識與能力訓練。為此,本研究以學生自主設計的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將實踐、創新、創業訓練內容串接成一個整體,項目中除創新思想和商機主要源自學生外,我們對項目結構和組成提出特別要求,比如項目內容和訓練計劃必須涉及前述實踐、創新、創業相關知識點;項目組必須親自完成產品的制作,完成創業企劃;項目組所有成員要通過所提供的課程、講座補足各模塊涉及的知識盲點;項目組成員必須持續評價自身能力與素養的達成情況,并據此不斷修正自己的訓練計劃。
為使“一體化”訓練落地,特別要求將大學生的訓練計劃納入現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實現專業教學、創新訓練與實踐能力訓練緊密結合。具體設計思想如下:
(1)基于創業、創新、實踐之間的關系,理工科創業資源應相對集中,建議集中在工程訓練中心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創意和創新緊密結合,使創新活動成為創意的源泉。
(3)使創新更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經得起市場的檢驗,體現創業價值之所在。
(4)創業的過程應該和工程實踐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創新設計能真正變成為產品。
(5)創新、創業產品、投資企劃要和各種競賽聯系到一起,以提高產品與技術的競爭能力和成熟度。
(6)創業的企劃、組織和運營要與團隊管理、創業管理、心理疏導等課程和管理的虛擬仿真實驗結合在一起,以體驗產品運營和組織的成功與失敗。
(7)訓練計劃要用創新創業項目做牽引,訓練計劃必須有機承載前述各種知識點與能力要求。訓練計劃要確保各種能力訓練具有疊加效應。
(8)一體化訓練團隊和顧問組組成要滿足復合型人才構成,以形成在創意、設計、產品研發、市場營銷、企業組織運營等方面的優勢互補結構。
(9)不斷組織課題組組會和論壇,通過學習、總結,不斷評價自身能力與素養的達成情況,提出改進意見。
六、“一體化”訓練的教學實踐
“一體化”訓練課題于2016年己獲得山東大學重大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立項支持,由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院、工程訓練中心、管理學院四個單位聯合承擔,并按照以下實施方案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中一期立項35項,參與學生達到200余人,匯集實踐、創新、創業課程資源56門,開放實踐訓練項目近100個,學校和學院己統一將訓練計劃納入榮譽學分體系和培養計劃。“一體化”訓練實施步驟和實施流程如下:
1.選題
(1)組織:由學院團委與工程訓練中心組織遴選具有創業前景的創新項目或大賽組委會命題的創新創業項目。
(2)題目來源: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創意,也可以來自老師建議。學生自由組合跨專業研究團隊。
(3)題目初選:專家組對上報項目進行初選。
2.申請答辯與立項
(1)立項數:總計60項,每項經費數4 000元。
(2)答辯:按照1:1.5比例答辯。重點考察創新性、市場前景、可行性和研發價值。
(3)立項:第一批30項,第二批30項。
3.訓練計劃
(1)訓練資源:由學院與工程訓練中心匯集可供訓練資源和開放資源清單(包括項目、資料、儀器設備與課程)。
(2)訓練計劃: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制定自己的訓練計劃,包括選修課程、工訓項目、創新產品研發制作、創業企劃。計劃必須串接上相關知識點與能力要求。
(3)訓練計劃認定:專家組對訓練計劃和學分認定,上報本科生院備案。
4.實踐能力訓練
(1)工訓:創新實驗室、電工電子、鉗工、車工、3D打印等加工制造訓練項目。
(2)材料學院:材料制備、材料成形、材料分析檢測等創新實驗訓練項目。
(3)管理學院:管理類虛擬仿真訓練項目。參觀訪問典型企業(了解管理經營等情況)。
5.訓練課程
(1)工程訓練;
(2)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基礎;
(3)創新創意;
(4)市場營銷;
(5)企業管理;
(6)工程設計與實踐(設置短學時;
(7)工業工程管理;
(8)產品實現與工程化生產;
(9)標準與知識產權(由企業專家授課);
(10)團隊合作;
(11)心理疏導;
(12)各種專家講座。若本校開不出,可通過在線課程學習獲得成績。
6.創新產品制作
(1)實驗室開放:各創新實驗室制作。
(2)工訓開放:工訓制作室制作。
(3)外協制作。
(4)產品功能實現檢測。
7.創業企劃
(1)市場調查。
(2)編寫創業企劃書。
8.競賽
(1)自設競賽.校、省工程訓練專項大賽(專項命題)。
(2)校內競賽:校內創新、創業比賽。
(3)省內競賽:省內創新、創業比賽。
(4)國內外競賽:國內外創新、創業比賽。
(5)產品優化。
9.項目驗收評優
(1)材料驗收:項目組寫結題報告。
(2)成果驗收:論文、研究報告、專利、企劃書、獲獎等。
(3)項目組答辯。
(4)學生能力達成度自評。
(5)專家組評優。
(6)推薦有潛力的創業項目。
10.W分認定
(1)課程學分:審查課程完成情況。
(2)項目完成學分:項目組驗收情況。
(3)獲獎加分:成果及獲獎情況。
篇7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Primary Hospital/WEI Ya-song,HUANG Jiang-yi,WEI Ji-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primary hospital’s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Method:Selected 20 new nurses from a three grade hospital in our city as group A,20 new nurses from a dimethyl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B and 20 new nurses from a our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C.Group A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group B was given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group C was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Valued the three groups’ efficacy after six months clinical experience by using homemade questionnaire.Result:The basic theory,individual technical operations and integrated operations in group C were all obvious better than group A and B,the comparison h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Primar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izhou City,Yizhou 5463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46
在醫院快速發展時,醫院護理人員資源也越來越緊缺,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新護士進入醫院。大部分新護士都是應屆畢業生,臨床實踐經驗缺乏,技術水平較低,這樣就會對護理安全和護理質量帶來一定的隱患,所以加強新護士專科技能培訓,提高新護士臨床技術水平和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成了基層醫院護士培訓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1]。筆者所在醫院在對急診新護士進行專科技能培訓時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法,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宜州市某三級醫院急診科新護士(A組)、某二甲醫院急診科新護士(B組)和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新護士(C組)各20名。三組護士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護士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法培訓,B組護士采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C組護士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的基礎上采用情境模擬演練法進行專科技能培訓。
一帶一傳統帶教法的具體方法為:護士長負責安排帶教老師,對新護士進行專科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講解。情景模擬演練法具體的培訓方法如下,(1)成立培訓小組和制度培訓項目:首先由科室護士長、護理骨干和醫生組成經驗豐富、模擬逼真的培訓小組,然后根據近3年急診科的特點以及護理要求制定出急診科護理培訓項目,主要包括常見病情的觀察要點、主訴、臨床癥狀、患者病情變化的處理方式、專科檢查的相關準備、護理操作、健康宣傳教育、常見的護理糾紛處理以及應急搶救配合等。(2)演練場景:示教室和病室都可以作為演練的地點。在設計布置問題情境時應該根據選擇的主題來進行,讓護士能身臨其境,從而更快進入自身角色,由護士模擬某種疾病的患者、家屬、醫生以及護士,情景演練臨床中可能出現的癥狀、問題、操作要領、溝通技巧以及處理方式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護士利用對患者的交流和治療護理,去了解病情觀察、糾紛處理以及搶救流程等,利用自身知識提出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情景模式中,要充分發揮護士自身的知識技能和溝通協調能力,這樣護士獲得的體會才會更加深刻。情景模擬結束后,護士長或者培訓小組成員要對護士的表現進行總結和點評,讓護士清楚自身存在的問題。
1.3 評價標準
培訓結束后考核新護士相關理論知識、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如應急流程),并進行問卷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臨床實踐6個月后,C組護士的相關基礎理論、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考試成績顯著優于A、B兩組護士,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情景模擬演練法就是在護理實踐中融入護理理論,在模擬演練中對教學對象的主體地位能得到充分體現,利用模擬實際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去解決臨床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得到有效激發,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最終讓學習效果得到提升[2]。情景模擬演練法的內容是培訓小組根據專科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學生在對專科護理技巧進行掌握時就會更加快速,能有效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情景模擬演練法可以重復進行,而且也沒有風險,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壓力減輕,在身臨其境的情景中更快的進入自身角色,讓臨床實踐和理論知識有效結合,讓學生對自身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鞏固[3]。在情景模擬演練法中,新護士是主體,護士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去解決臨床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讓護士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本研究中C組護士采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聯合情景模擬演練法進行專科技能培訓,結果C組護士的相關基礎理論、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考試成績顯著優于A、B兩組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雙.情景模擬急救演練提高急診護士綜合能力的實踐與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6):2470-2471.
[2]鞏越麗,董亞輝,吳超,等.循環技能培訓在急診科低年資護士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9):273-274.
[3]劉紅平.應用微技能培訓法提高急診年輕護士應急能力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1):2697-2699.
[4]李曉蓉,方惠英,李映君,等.基層急診護士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的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9):155-156.
[5]曾艷,趙振興.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的效果評價[J].海南醫學,2010,21(17):153-154.
[6]江麗華,崔煥卿,曠紅,等.加強急診科新護士培訓提高整體救護水平[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z2):402.
篇8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on the exercise of affected limb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 150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and underwen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affected limb function exercise after the radical resection of breast cancer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mong them,7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the nursing by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were assigned to the PDCA group,and 8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compliance,the height of the finger climbing the wall upon discharge and the length of stay, and the shoulder joint activity after 3 months of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 (100.00%) in the PDC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8.75%) (P
[Key words]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Exercise of postoperative affected limb function
乳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腺癌,每年遞增且年輕化,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以手術根治術為首選,由于手術損傷大,范圍廣,術后易引起皮瓣壞死、皮下積液、患側手部及上肢肌肉萎縮等不良癥,雖癌變乳腺被切除但是生活質量仍受影響[1],因此,術后對患者上肢功能恢復應采用有效的鍛煉。PDCA循環管理模式是由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組成[2]。我院將PDCA模式運用在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恢復中,旨在研究此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3]:年齡18~60歲;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并行根治術;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同意回訪。排除標準[4]:合并其他臟器轉移;肝腎功能異常、重要臟器衰竭;預后較差;生存期大于半年;精神異常;濫藥史。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行乳腺癌根治術后恢復患肢功能鍛煉的150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70例采用PDCA循環管理護理模式的患者稱為PDCA組,80例采用普通護理管理模式稱之為對照組。PDCA組80例,患病時間3~15個月,平均(6.2±2.3)個月,年齡19~59歲,平均(39.3±3.1)歲。對照組70例,患病時間2.5~17個月,平均(6.5±3.3)個月,年齡18~58歲,平均(38.6±3.2)歲。兩組的年齡、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康復訓練和藥物使用指導等常規護理。PDCA組予循環管理模式下的護理干預措施:①PDCA循環管理模式小組由2名組長培訓,創建PDCA循環管理模式小組并培訓。②采用集體講座文字和多媒體和個人教育相結合、理論講座和實際案例相結合、書面與口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患肢功能鍛煉恢復知識培訓。③計劃階段:對患者及家屬對康復訓練認識不足及耐心不夠進行有針對性計劃。④實施階段: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整體康復計劃及其必要性,取得其配合;依據患者康復的不同階段,由查房時管床醫生親自指導、示范,講解注意事項等責任護士在床邊協助其完成,從術后第4天起,規定時間內在責任護士帶領下家屬參加,在功能鍛煉室行集體和器械功能鍛煉,30 min/次。⑤檢查和處理:責任護士掌握、落實患者鍛煉情況;管床醫生每周督查,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對功能鍛煉依從性好的患者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依從性差、效果差的患者,協同自查原因、制定對策,重點強化和指導并重新制定下一個循環方案,以達到功能鍛煉目標。
1.3療效評價標準
依從性由負責患者的責任護士完成測評,依照參考文獻設計依從性量表,以鍛煉強度、項目、頻次、時間四個項目為其調查內容,完全執行為5分,稍加督促為4分,督促為3分,需要監督才能完成為1~2分,督促下仍不能完成為0分。17~20分為依從性良好,12~16分為部分依從,8~11分為依從性差[5]。總依從率=(依從性良好+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校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鍛煉總依從率的比較
PDCA組的總依從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8.75%,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出院時手指爬墻高度的比較
PDCA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手指爬墻高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肩關節活動情況的比較
PDCA組在肩關節后伸、前屈、上局外展的肩關節活動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PDCA循環管理模式是有計劃、有組織的順應時代需要出現新型護理理念,由計劃、執行、檢查和調整4個部分組成,對患者的護理工作,有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具體的運用和實施、計劃的結果進行檢測、適當的處理檢查結果[6]。患者常出現疏于鍛煉的現象,使上肢功能恢復較慢或退化,對其生活質量、心理狀態均有較差影響[7]。我科借以PDCA理論為框架,使指導針對性,準確性,上肢功能被恢復。督促患者且責任護士每日評估使患者能夠主動認真[8]。主動鍛煉及學習時間延長,有效鍛煉時間準確完成,高康復效果提升。如心理問題還是疼痛不耐受問題出現的鍛煉懈怠,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并實施護理措施,使護士的工作及患者的鍛煉更具針對性和連續性[9]。PDCA循環管理形成答理、控制、監測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提前發現患者各種消極心態及不利于功能恢復的因素,對癥下藥,疏導心理克服困難,使護理措施更全面、科學、安全、有效。由于PDCA循環實施時間尚短,文獻亦較少,在我科進行時亦存在不足[10]。如因心理影響生理,許多患者達不到標準要求不是因為身體上不能忍受疼痛,而是心理上懼怕疼痛及各種不良反應,更加接受不了手g后上肢功能出現殘缺,至心理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心態,此時要求護理人員不僅技術過硬,還要對患者的不良心態進行及時疏導,心理問題解決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功能恢復鍛煉中去[11-12],要求護理人員在患者面前樹立技術過硬形象,護理人員指導即使標準,家屬亦要配合[13],因此,在實行這以管理模式之前,對醫護人員做好相關的培訓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14]。
從本研究中可明顯看出,PDCA組總依從率高達100.00%,對照組為88.7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本院對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恢復上,采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方式,先計劃、實施后處理檢查的模式,通過醫護、患者及家屬有針對性地實施、發現并解決問題,提高了術后患肢的功能,使科室對患者的管理更規范化,提高了對治療的依從性及縮短了住院的時間。
[參考文獻]
[1]Nelson HD,Zakher B,Cantor A,et al.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for womenaged 40 to 49 yea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12,156(9):635-648.
[2]Testa A,Iannace C,Di Libero L.Strengths of early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in surgic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4,50(3):275-284.
[3]韋衛紅.知信行模式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影響[J].華夏醫學,2015,28(1):49-52.
[4]王莉.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5):113-114.
[5]謝曉冬,屈淑賢,鄭振東,等.乳腺癌術后患者早期功能鍛煉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9):815-817.
[6]錢一平,王秀珍,顧康瑩,等.電話訪問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01-803.
[7]徐錦江,孫銘,顧立學.延續護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應用[J].中全科醫學,2012,15(9):972-974.
[8]葉和珍.全程健康教育在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巾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5,4(5):387-389.
[9]黃玉,羅淑嫻.全程功能鍛煉對乳腺癌病人術后淋巴水腫康復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3):253-254.
[10]許愛玲,王萱,白光梅.功能鍛煉方法的改進對乳腺癌病人術側上肢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33):3063.
[11]周文,于風燕.系統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7):113-115,118.
[12]潘偉琴,葉新青,蔣奕.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輔助化療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75-78,81.
[13]胡爽爽,宋永霞,洪靜芳.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7):854-858.
[14]丁桂鳳.乳腺癌根治術后的護理與康復指導[J].中國醫學創新,2010,7(4):91.
[15]尹玲,陳先紅,譚麗君,等.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8):122-123.
[16]周如女,羅玲,周嫣,等.應用PDCA循環管理提高護理滿意度的效果[J].護理雜志,2013,30(11):48-49.
篇9
一、前言
足球運動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開展廣、影響深遠。現在足球由于全攻全守的盛行,加之足球運動屬于典型的同場對抗性競技項目,運動員除了必須具備高超的技、戰術能力以外,更要求擁有良好體能。體能是運動員充分發揮其特長技術和執行賽前戰術布置的基礎,也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保持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的基礎。因此,本文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問題進行了研究。
二、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存在的不足
(一)體能訓練的周期
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周期一般是在2次/周,且每次訓練間的間歇足有5分鐘,每周只有兩次體能訓練明顯不能有效的提高運動員體能水平,體能訓練的提高需要不間斷的訓練,足球體能訓練的禁忌在于“超量訓練”和“超常恢復”,運動員在有比賽的前一周就停止體能訓練,“以賽代訓”的思想貫徹著球隊。由此可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周期間歇長,體能的儲備量與體能訓練的時間成正比。體能訓練一旦開始就是一個長期持續的訓練過程,間歇時間長會大大影響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的提高。
(二)體能訓練的項目
體能項目如耐力訓練,速度訓練,爆發力訓練,下肢力量訓練等,足球體能訓練中力量是核心是基礎,速度是體能訓練的關鍵。靈巧性的高低能決定運動員的反應速度和判斷的準確性。這些項目都應該是分開練習,各自都應該占一定比重,而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往往在一次訓練中要做到每個訓練項目都觸及,多個項目同時出現在一次體能訓練中勢必會顧此失彼。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項目繁多,下肢力量訓練,速度訓練,爆發力訓練,敏捷性訓練等等,考慮到中學生本身的特點如此繁多的訓練項目往往會和運動員自身的訓練時間發生沖突,充分考慮到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身體心理特點,找出優勢,強勢訓練加以提高,要避免“濫訓”現象。
(三)體能訓練模式
在青少年足球球隊中基本上都是,非常傳統的體能訓練方式。賽前加量,賽后減量,平時隨機定量。這樣一種訓練模式會使許多運動員無法正常恢復,提高。模式的老舊使得整個青少年足球運動沒有質的飛躍,一直停滯不前。教練員一直沒有關注,沒有引用新型的適合青少年的體能訓練模式。老舊的訓練模式讓運動員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膩味。逃訓,據訓的現象屢見不鮮。
(四)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適應程度
我國70%以上的足球運動員,無法適應現在的體能訓練,原因有很多:1.體能訓練就是單一的體能訓練,就像田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法一樣枯燥乏味。2.許多運動員表示進行了幾年的足球體能訓練,感覺自己的身體強度也沒能提高,效果不明顯。3.體能訓練負荷量標準過高,讓很多球員感到有些吃不消。4.球隊內球員的身體速度各不一樣,教練員的體能訓練要求卻一樣,讓很多運動員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感到自卑。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適應程度非常低,這是最突出的問題,運動員的訓練心態非常的不穩定,有時積極有時消極。這些都體現出了運動員對現有的體能訓練無法真正適應和喜好。基礎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當然會無法真正提高。現有的體能訓練急需進行一場改革。
三、改進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措施
(一)加強體能訓練密度
體能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每天都有一定強度的鍛煉才能使自己的體能有所提升,體能也是一種可以迅速下滑的身體機能。如果安排的體能訓練過少將很容易造成體能的流失,那么訓練的效果將隨之流失。體能訓練間的間歇也不應該過長要讓運動員身體始終保存訓練興奮狀態才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遞減間歇體能訓練方法,所謂遞減體能間歇訓練方法是指一次或第一組練習以后,按照嚴格規定的間歇時間進行調整恢復,再進行第二次或第二組練習后,縮短就調整休息的時間,這樣訓練的密度就逐步加上去了,而且有助于運動員逐步的接受運動量的增加,慢慢適應體能訓練的方法。體能訓練中速度訓練是以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方式才可以得到最大提升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而且在每次進行完速度訓練時不應該立刻停下來要慢跑進行調整,以調整內臟器官的緩沖,也可有效抗拒疲勞提高速度。體能訓練的間歇時間應以脈搏和心率為依據,切記不能以具體時間為依據。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水平。
(二)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能訓練
1.力量訓練的方法:肌肉收縮動作過程中,經常改變拉力的強度和方向,同時改變骨杠桿的位置,從而完成機械動作,以發展力量。練法關鍵在于科學選擇負重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復次數的多少及間隔休息時間的長短。訓練時,尤其強調股四頭肌、腹肌胸肌等練習,也要注重全身肌肉的協調發展,尤其是股二頭肌,骶脊肌和豎脊肌(腰背部)、背闊肌、腓腸肌、肩帶肌群等的練習.這樣可以使得肌肉力量發展的平衡。主要的練習方法是大強度間歇訓練和低強度持續訓練方法。
2.速度訓練爆發力練習方法:立定跳遠或多級跳;跨步跑,規定距離 ,步幅越快越好,單足跳,雙替進行;蹲杠鈴30-50mc.30md.半蹲跳練習等 在足球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突然速度就是反應速度和起動速度的結合,爆發力和動作頻率是突然速度的基礎。在足球比賽中的,突然速度又以球為主要刺激物,根據球的發展情況做出相應的突然機體運動,所以突然反應速度練習要與比賽的形式緊密的相結合進行訓練。
3.速度耐力訓練:長時間中等強度的訓練,通常的方法是讓運動員在訓練課中以中等的強度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例如:1500M跑。體能訓練中的運動耐力主要指大強度長時間從事專項活動的能力。強度主要指運動的速度。強度與時間,速度與距離是統一的矛盾的兩個方面。運動強度大,運動時間自然短;運動速度快,運動的距離必然短。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運動耐力水平主要取決于:(1)功能系統的機能能力,即氧債和耐乳酸工作能力、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2)在比賽中有效地利用機能潛力的能力;(3)疲勞情況下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速度都比較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增大進行速度素質的訓練強度。使得運動員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發掘運動員最大的潛質,以提高足球運動水平。
(三)探尋新型的體能訓練模式
傳統的體能訓練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發展水平,針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現狀比賽多的特點,可以進行“兩類三段”的體能訓練模式,“兩類”即儲備型體能訓練模式和賽前體能訓練模式。儲備型體能訓練模式主要致力于運用中強度,長時間,多次數的方式。這種體能訓練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持身體的體能儲備,抑制身體的疲勞保存充分的體力。
賽前行體能訓練模式是指臨賽前一周的體能訓練模式,應該適當加強體能訓練的負荷量,減少訓練的次數,充分的放松調節身體機能的一種訓練方法。其有助于在短時間內以高強度訓練來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水平,使其在臨賽前能挖掘出儲存的體能應對比賽。
“三段”是指準備訓練階段,訓練進行階段,訓練結束階段三個階段。分別是根據訓練目標進行體能、心理與技術的適應性準備階段,負荷不斷增加和應對重大賽事的體能訓練進行階段和強化體能訓練效果的訓練結束階段。三個階段的目標都應該確定。
“兩類三段”的體能訓練模式有助于幫助運動員提升體能水平,也不至于一開始就進入訓練讓運動員感覺到乏味沒有層次。有效的放松訓練也不至于讓運動員們感覺到太疲憊而對下一次的訓練產生逆反心理。負荷的逐步增加可以使運動員們更容易進入狀態,不會因為統一不變的負荷而感到疲勞。
(四)在體能訓練中適當加入趣味性元素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對于單調枯燥的體能訓練來講很難讓運動員們接受,在體能訓練中適當的加入一些新型的元素會使運動員更提起興趣。
趣味體能訓練方法以快樂地進行體能訓練為目標,其主要特點如下:1.娛樂性。趣味體能訓練方法中的娛樂性是其根本特點,這也是普通體能訓練與趣味體能訓練之間的本質區別之一。2.趣味性。趣味性體能訓練可以讓運動員以一種輕松的心態參加老師組織的各項訓練項目,并激發熱情、積極的心理潛能。3.競爭性。好爭求勝是人類的本能,教練可以通過適當比賽提高運動員參與體能訓練的積極性,提高運動員興趣。4.游戲性。在趣味體能訓練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要注意游戲的選擇要有新意,即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身體運動又有趣的游戲。
(五)體能訓練的符合量制定應因人而異
首先,訓練中負荷強度比負荷量對機體產生的影響大,但它必須在量積累的基礎上才能加大。而且強度加大了以后,量就不應再保持很高的水平。如果量和強度一直同時增加,非但整個運動負荷加不上去,而且容易因為過度訓練產生身體疲勞。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在訓練中,應使用波浪式的方法加以解決,即負荷量增加,負荷強度適當減少;提高負荷強度,負荷量就相應減少,使量、強度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使運動員適應能力不斷增強,承受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其次,具體安排運動負荷量的方法。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的原則是指,在體能訓練過程中根據訓練任務和對象的水平,逐步地有節奏地加大運動負荷,直至最大限度。
最后,因人而異。青少年員運動水平和身體機能的差異比較大,如果給每位運動員安排的運動負荷量都一樣,很容易引起部分運動員掉隊的現象,所以在制定負荷量的時候應該因人而異。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周期間歇長,體能的儲備量與體能訓練的時間成正比。間歇時間長會大大影響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的提高。
2.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項目繁多,下肢力量訓練,速度訓練,爆發力訓練,敏捷性訓練等等,充分考慮到運動員的身體心理特點,找出優勢,強勢訓練加以提高,要避免“濫訓”現象。
3.體能訓練的模式老舊,教練員一直沒有關注,老舊的訓練模式讓學生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膩味。逃訓,據訓的現象屢見不鮮。
4.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適應程度非常低,這是最突出的問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當然會無法真正提高。
(二)建議
1.加強體能訓練密度,體能訓練間的間歇也不應該過長要讓運動員身體始終保存訓練興奮狀態才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體能訓練的間歇時間應以脈搏和心率為依據,切記不能以具體時間為依據。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水平。
篇10
一、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現狀
體能是由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在籃球中我們熟知的喬丹、科比、詹姆斯等一些球員他們如何可以在球場上擔任起球隊的靈魂任務因為他們有過硬的技術以外還有充足的體能,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充足的體能能使你的投籃姿勢不會改變只有你投籃出手姿勢不變形的情況下才能增加你的投籃命中率,對于籃球這種以得分為目的的運動項目一切戰術都是圍繞著進球為目的以阻止對方進球為要求而開展的。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不明確。無論哪種運動項目在制定訓練內容時,最重要的是要明確其影響比賽成績和運動員專項競技能力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即項目特征或項目特點是什么。教練必須深刻理解自己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特點,它是實施正確訓練的前提,否則將導致訓練效果甚至事倍功半,事與愿違。我國對現代籃球運動競賽制勝規律的特征認識模糊,重視技術戰術訓練,輕視體能訓練,導致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在高水平比賽中不能完全適應激烈比賽的需要,專項體能缺乏導致技戰術發揮不好。(2)訓練方法簡單。當前我國籃球體能訓練中訓練手段、方法簡單化,體能訓練手段方法簡單化反映在訓練方法單一落后。如力量訓練時杠鈴掛帥。目前先進的力量訓練方法除杠鈴外,還有大強度的跳躍練習器、綜合力量練習器、等動和電刺激力量訓練,以及各種組合力量訓練;對速度的訓練單純認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訓練單純采用田徑式長跑。(3)體能訓練的無計劃性和欠系統性。籃球運動員體能的提升是需要周期的,只有堅持持之以恒的體能訓練,才能達到體能素質的提高。但是當前,很多大學的籃球教練在學生的體能訓練中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并沒有根據運動員的體能狀況制定一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體能訓練計劃。
二、籃球體能訓練系統的實現
(1)豐富體能訓練的內容,創新體能訓練的方法。對籃球運動員來說,體能訓練主要包括核心力量的訓練、速度的訓練和耐力的訓練等。要根據不同體能項目訓練的需求,豐富訓練內容,創新訓練方法。(2)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首先,要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這是保證體能訓練持久進行的保證。這就需要籃球隊的主教練和體能教練等對運動員的體能狀況進行分析,對薄弱環節進行把握,然后根據運動員體能的普遍性問題制定體能訓練的中、長、短期計劃,并根據各個運動員自身體能情況的不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計劃。這樣有助于將體能訓練具體化、系統化,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在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時,要充分參照國內外關于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先進理論和科學方法。(3)模式化訓練方法。針對球隊的整體特點和技術戰術風格,采取相應的體能訓練模式,將個體素質經過訓練使其融入到球隊,提高球隊整體素質。模式化訓練方法要求以球隊的整體技戰術風格為原則,以提高球隊的集體體能素質為目的,通過一定的內容練習,按一定的訓練量度和強度控制球隊整體體能訓練。就目前我國籃球運動專項技術體能訓練存在的眾多問題,我們應認真學習和探索并及時做出科學的改善,從而促進我國籃球事業的快速發展。
篇11
現代化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排球運動也在進步。如今,對運動員的技術技能要求越來越高。以排球運動的技術與戰術為基礎,體能水平需要提升,體能訓練很重要。可是,隨著現代排球運動的發展,傳統的體能訓練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如今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發展需求。所以,在排球體能訓練中,只有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能訓練,這樣才能促使排球運動員快速的發展。
1 體能訓練的含義
體能訓練主要是為了提升運動員身體運動能力而進行的訓練方式。體能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在訓練中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使身體的各方面得到提高,掌握更多運動技能,為專項運動技能提供了條件。合理的體能訓練,是提升技術訓練的基礎部分,是運動員承受高負荷訓練的基礎條件,是得到積極心態的重要方式。能夠預防傷痛,是延長運動壽命的根本保證。在現代高校排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運用科學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體能。因為體能的訓練是長時間的,而學生體能的提升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達到的。學生體能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操之過急的話,很有可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此外,體能訓練并不意味著大量的身體力量訓練。其實體能訓練不僅僅需要訓練學生的身體力量的能力,同時更加需要注意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也是提升體能訓練的質量所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的認識到,排球運動雖然是一項技巧性比較強的運動項目,但是實際上,這一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升,讓運動員在運動和訓練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這樣,這一運動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好自身的價值。而體能訓練就是更好地發揮好排球運動價值的必然選擇。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認識到,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調整訓練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體能訓練的現狀
當前,隨著高校排球競技的增多,我國高校的排球運動項目獲得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我國高校排球體能訓練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
2.1 缺乏對體能訓練重視
我國高校對排球體能訓練不夠重視,主要方面還是教練的配備不符合、注重戰術訓練與缺乏排球理論的探究等等。最先是教員配備不符合;當前,我國高校的排球教練分工不清楚,許多教練都是身兼多項訓練項目,不能合理的按專項進行的分配,不難看見一個教練把整個團隊的日常生活管理與訓練技能都全面負責的情況。另外,盡管許多教練都覺得應該把體能訓練作為單一訓練課程,但是,在實際排球訓練中,教練們常常注重戰術訓練,而忽視體能訓練。最后,缺少排球體能訓練這項體育運動的研究與分析。盡管我們在體育類別中已經有了體能訓練的探究課題,但是關于排球運動的專項探究還是沒有多少。所以,沒有可以給予教練參考的資料,這樣排球的體能訓練就得不到提升。
2.2 缺乏深入對排球競技的研究
不管哪一個運動項目,在明確訓練原則前,教練要最先掌握這個項目的規律與特點,以此才能達到訓練效果。可是,我國排球運動基本沒有掌握現在規律,并沒有認識到排球運動的特點。因為在訓練上注重技術、忽視體能,導致我國高校排球運動員體能跟不上,技術沒辦法展示出來。
2.3 訓練方式單一化
從生物的方面來說,訓練的手段對訓練的效果影響很大,訓練手段的選定體現了體能訓練的效果。當前,在高校排球體能訓練中,教練的訓練手段比較簡單化,訓練負荷也比較盲目。例如,在力量訓練時,總是從杠鈴訓練開始。教練員對體能訓練沒有正確的認知;在力量訓練方面,并不追求方法;在速度方面,盲目的排球體能訓練主要表現在訓練次數上,導致運動員的體能得不到提升。
2.4 缺乏專項的體能訓練
從運動學方面來說,專項體能訓練和一般體能訓練的要求不同,前者主要是為了保證運動員的健康,而后者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專項體能素質。目前,我國高校排球體能訓練普遍采用一般體能訓練方式,然而缺乏的是專項體能訓練。以專項體能訓練為的目標,一般體能訓練要達成一定成果后才能進行專項的體能訓練,但我國高校的排球隊的體能訓練模式并沒有針對性,總是采用傳統那套方式,導致了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互不聯系。
3 改善排球體能訓練的對策
根據我國排球訓練中體能訓練情況,我覺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進行解決問題。
3.1 提升對體能訓練的認知
我們必須明白,要想獲得一些成果,一定要對體能訓練有一個認知。所以,教育部門,教體部門與高校要通過各種高效k法,增強培訓排球教練與運動員的學習水平,得以對體能訓練的重視和認識,提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水平。
3.2 專研排球運動的規律和特點
在排球訓練的同時,也要掌握排球運動項目的規律,把握排球運動訓練特點,針對科學的訓練,排球專項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
3.3 改善體能訓練的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先進排球訓練設備已經進入市場。一些簡單的設備已經不能滿足排球運動員訓練的需求。因而,要完善排球運動的體能訓練,要增強科學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運用先進技術設備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進行監督和控制,期望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體能訓練的水平。
3.4 要合理分配教練人員
以我對高校的排球體能訓練狀況來看,許多高校的教練兼顧很多兼職的情況很普遍。所以,在高校的排球隊中,要分配專職的體能教練,設立相關的訓練制度,并不斷推廣。
3.5 要落實訓練的情況
把握了排球運動的規律與特點之后,要設立與實行全面的排球體能訓練。重視每一次的體能訓練,緊抓訓練的落實情況,在達成體能訓練后要和專項體能訓練相互結合。其次,才能更好地使排球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得到平衡發展。
3.6 根據運動員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地訓練
高校的排球運動員在體能方面展露不同。這需要教練在設定訓練方案時,要依據每個運動員自己的情況,來設立適合每個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案。既要考慮到運動員的生長發育狀況,還要考慮到運動員比賽的相關經驗。在一個排球隊中,排隊員的體能水平肯定會有一些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練在個人需求的根源上依據發展的不同水平編寫出個人訓練方案,這應該是最好的訓練方式了。
4 結語
總之言之,排球體能訓練是技術能力訓練的根基,給予運動員一個良好心態,給予運動員一個預防身體損傷的保證,給予運動員一個提升運動競技的關鍵,所以,我們更應該要重視排球訓練中的體能訓練,根據需要的排球專項體能分配教練員,靈活運用排球運動特點,掌握排球運動的規律,改進體能訓練的模式,并落實體能訓練的情況,這能使運動員在高水平的比賽中可以合理戰術奠定了基礎,讓排球隊能夠獲得更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篇12
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專項體能的要求是不同的,表現為不同運動素質的優先增長方面。為了能更地理解專項體能手段,本文以不同難度的角度進行論述。
1 無維度只根據訓練經驗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界定
根據訓練經驗對球類專項體能訓練進行確定就是不考慮運動項目的專項特點,只依靠自己以往的實踐及訓練經驗及書本知識來分析確定球類專項體能訓練的手段。這類的研究主要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是提出專項體能訓練的初期。這一時期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的確定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沒有考慮專項運動本身的運動特點,僅從一般理論、訓練原理或以往的經驗出發,如陳釗輝、朱性民[1]是通過選用不同訓練方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訓練,經過一段時間后在對兩組訓練成績進行測定,得出實驗組成績好于對照組,同時根據自己以往對球類運動訓練的經驗,對專項體能訓練所包括的內容進行了總結,就如何提高球類運動員的專項速度素質,提出了自己的訓練方法。
2 運用單維度指標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界定
單維度的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界定大部分是從生理學、訓練學的一個方面進行分析的,還有一部分是從解剖學、生理力學方面進行研究確定的。
從生理學上單維度的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確定有從運動時根據機體能量代謝特征來分析的,如屈建華、黃敬華[2]根據乒乓球運動員機體能量代謝特征,用休息――中等負荷――短暫大強度負荷不斷交替的循環方式進行專項體能訓練。進行體能訓練手段界定時,能量代謝特征應與專項比賽時能量代謝特征(盡量) 保持一致。有根據比賽過程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情況為依據的,如任建生等[3]依據足球比賽過程運動員乳酸濃度的最大值、平均值及不同時間的乳酸的變化來選擇確定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手段。有依據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心率的變化情況來分析確定的,如程勇民[4]根據羽毛球運動員比賽中心率的曲線圖,以此為依據,選擇與心率變化相符合的訓練方法作為專項體能訓練的手段。
從訓練學角度單維度的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確定,有根據專項比賽時運動員運動的方式、跑動的距離等來確定體能訓練手段,如孟憲武[5]根據足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跑動的方式及次數來確定;董青等[6]根據運動員一場比賽時快跑距離、跑動的總距離等為依據來確定足球運動的專項體能訓練方法。
從解剖學角度單維度的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研究確定,有根據參與運動的骨骼肌及用力順序來確定的,如楊代明等[7]先分析了羽毛球運動員上肢、軀干、下肢主要技術動作涉及的肌肉群,然后選擇有效的訓練手段有目的地對這些肌肉群進行訓練。
從生物力學方面來進行專項體能訓練方法的確定主要是對某一動作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嚴波濤、吳延禧等[8]對網球發球技術進行了生物力學分析,并針對我國運動員當前技術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行專項體能訓練的注意事項和要求。
3 運用二個維度指標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界定
二維度的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的界定既有從一門學科兩個方面來分析確定,又有從二門學科二個方面來確定的。一門學科二個方面主要是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明的,如從心率和血乳酸的變化,能量系統的分配情況與運動過程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比賽時間特征和供能特點、能量變化與運動過程中、后的血清睪酮、血紅蛋白等。也有從訓練學角度二個維度的分析的,這主要是從運動員在場上運動的距離及運動的方式來確定專項體能訓練的手段。用兩種學科來確定專項體能訓練手段主要是從訓練學、生理學兩個學科來分析說明的,如程勇民、林建成等[9]以羽毛球的動作結構和能量代謝特征為參照標準,來確定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還有根據專項比賽時能量供應特征及運動員在場上運動的方式來確定專項體能訓練的手段。
4 運用多維度指標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界定
運用多維度的來確定專項體能訓練手段,有根據一門學科多個維度的,也有從二門學科多個維度的,比如從訓練學角度和生理學角度分析界定,還有從多門學科多個維度的。在當前,確定專項體能訓練手段的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運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與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生理的變化情況相結合,如劉夫力、譚華俊[10]以我國優秀隔網對抗球類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采用系統論建立系統模型的方法,結合我國優秀女子運動員在場上各種運動的次數和距離的分析來確定運動員的專項速度耐力的訓練手段。還有通過問卷、專項咨詢實驗、聚類、因子分析等來確定專項體能訓練手段。
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到,確定專項體能訓練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無維度的、一個維度的、二個維度的,也有多個維度的。有從生理學角度為主的來確定,也有從訓練學角度為主來確定。但是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進行界定時,無維度或僅從一個學科單維度進行,還遠遠不夠。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知識與訓練學理論緊密結合,形成多維度的訓練手段,這樣才能對專項體能訓練手段的優選提供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陳釗輝,朱性民.羽毛球運動員的專項速度訓練方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6).
[2]屈建華,黃敬華.乒乓球專項體能訓練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5).
[3]任建生,曾丹,凌波等.足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定方法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5).
[4]程勇民.羽毛球男子雙打多球訓練規律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1).
[5]孟憲武.我國優秀足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價方法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1).
[6]董青.足球專項體能訓練的誤區及對策探索[J].浙江體育科學,2006,(8).
[7]楊代明,程勇民,楊新芳.羽毛球體能訓練模式的個案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1999,(9).
[8]嚴波濤,吳延禧,苑廷剛等.網球發球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J].體育科學,2000,(4).
篇13
1、體能訓練
1.1、體能訓練內涵
體能是人類身體的一項重要素質,想要完成好工作以及學習任務,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體能訓練意在磨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極限,其能夠開發人類潛能并增強對人意志的磨練。我國學生身體素質偏差,大學軍訓時很多學生都會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而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中堅力量其身體素質較差這一現狀不禁令人擔憂。因此,在大學體育的籃球課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能訓練,提高學生身體各項機能,從而讓大學生能夠從容面對日后學習和工作中的各項挑戰。
1.2、體能訓練注意事項
在大學體育籃球課中,體能訓練需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教師對大學生的體能訓練必須明確其目的,針對提高學生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內容制度具體的訓練方案。第二,體能訓練必須遵循幾點原則,比如以力量和速度訓練作為體能訓練中的重點內容以及體能訓練效率要高的原則。第三,體能訓練需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制度出不同強度不同內容的訓練計劃。只有做到這些內容,才能使體能訓練發揮最大的效果,最終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都能得到提高。
2、教學現狀
2.1、課程設計不科學
目前,大學體育籃球課的教學過程中,其模式與內容都比較老,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僅僅是一些簡單的籃球技巧和熱身訓練,而一些專業性的技巧教授以及對抗方面的學習并沒有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教授的內容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2、陳舊的教學模式
我國近些年來提倡素質教育,但由于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很好的貫徹這一思想導致教學模式較為陳舊。而大學體育籃球課的授課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師的示范講解為主,然后讓學生解散自由活動,期末考核多數也僅僅以簡單的測試進行考核評價,最終導致大學籃球課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3、師資力量不充足
體育課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很高的重視,初中和高中甚至會發生主課占用體育課時間的現象,究其根本是學校思想觀念上的錯誤。體育課的教學地位一直處于最底層,學校在這方面的教學投入有限,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體育課授課教師素質整體水平偏低,加之硬件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3、體能訓練中的問題
3.1、體能訓練缺乏針對性
我國大學體育課的教學通常都存在體能訓練缺乏針對性這一問題。幾乎所有的體育選項課都將跑步這一方式作為熱身項目,體能測試也多以跑步的形式進行。跑步這種單一的形式顯然無法滿足所有體育課程的教學要求,籃球課有其本身的特性,對體能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籃球課教學時,其體能訓練必須有其針對性,教師應制定符合籃球課具體要求的體能訓練方案,這樣一來不但能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3.2、模糊的教學目標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對體能訓練并沒有投入過多的關注。學校開設體育課的目的也僅僅是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對體育課真正的內涵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因此,體育課及其中的體能訓練都沒能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體能訓練手段比較單一,不能充分發揮體能訓練自身優勢。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方向指導,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讓體能訓練達到其應有效果,真正意義上做到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
3.3、學生積極性差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力與耐力被逐漸消磨,當體育課上教師安排體能訓練時,學生往往不愿遵從,教師面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最終導致學生的放任自流。如今我們提倡素質教育,但這并不是讓學生完全自由,一些學生由于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導致其自律性較差,而這時需要教師在一旁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完成體力消耗較大的訓練任務。同時,教師也需要改變教學方法,寓教于樂,讓學生能夠愿意主動訓練,最終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3.4、學生身體素質差
我國的教育自中學以來,學校大多對體育教學并不重視,學校往往更重視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學生在中學時期身體無法得到很好的鍛煉,導致大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從而使體能訓練工作也不能順利開展。另外,非體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對體能訓練并不能適應SPORTSANDTRAINING>>>競技與訓練良好,而且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更是參差不齊,教師需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不得不對體能訓練的內容和強度進行調整。
3.5、不科學的時間安排
大學校方多數重視對學生專業課的培養,因此在課程表的安排上大學體育籃球課所占的時間很少,通常而言由于學生的閑暇時間較少,專業課壓力大,校方會根據其他專業課程的安排決定體育籃球課的上課時間,這也導致籃球課的上課時間可能并不適合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由此看出校方不科學的課程時間安排導致學生體能訓練效果較差。
3.6、沒有形成訓練體系
真正有效的體能訓練往往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注意。首先,教師要制定系統的、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案,而傳統體能訓練往往形式單一,既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不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體能進行訓練。大學體育籃球課對學生體能方面的要求很多,其體能訓練必須滿足對速度、力量、柔韌性以及延伸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籃球課的體能訓練效果。
3.7、場地與設施的限制
大學現有的體育訓練場地和器材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其與校方的現有硬件設施不能匹配,而體育課也沒能得到大學校方更多的重視,因此在這方面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不足,這些都給學生籃球課體能訓練方面帶來更大的難度。
4、優化籃球課體能訓練方法
4.1、制定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案
想要加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需要教師制定出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案。教師在設計方案時,必須注意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都是不同的,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訓練,讓每一位學生的身體都能夠得到適宜的鍛煉。另外,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時,可以將訓練過程分成幾個小模塊,這樣一來,教師能夠更好的把握學生在哪些環節的訓練存在不足,并對其弱項進行針對性訓練,最后使學生能夠合理的分配訓練時間,提升自己的短板。除此之外,飲食計劃也是體能訓練方案中重要的一環,教師可以在這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保證學生營養的同時提高其身體素質。
4.2、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有教師在一旁提供專業性的指導意見比起學生自己盲目練習的訓練成效要高很多。第一,教師在籃球課上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要注意將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和具體內容清楚的傳達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對體能訓練的意義和方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學生對體能訓練的積極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大學學校可以聘請更多經驗豐富、專業水平過硬的教師加入到本校的教師隊伍中,加強學校的師資力量。第三,對于一些專業水平較差的教師學校應組織培訓交流會,讓教師們可以通過交流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4.3、創新訓練方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籃球課的體能訓練也是如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制定符合教學要求的訓練方式,同時,在訓練方案中加入一些新思路,讓體能訓練變得更加完善新穎。傳統的訓練方式可能無法適應新時期的體能訓練要求,這時教師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改變,從而使學生的體能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4.4、訓練方式與技巧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方法與技巧,這樣才能使體能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體能訓練需要重點訓練學生以下幾方面的體能:第一,耐力訓練。一場籃球比賽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想要在籃球比賽中發揮出更好的水平和狀態,需要學生有充足的體力進行支撐。同時,學生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體力恢復,教師們也要注意加強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能力。第二,速度訓練。籃球運動需要學生有較快的反應能力,隨時應對賽場上形勢的變化,同時也需要增強學生的爆發力,這樣學生不僅能看清賽場上局勢的變化,同時也能根據具體情形做出身體反應。第三,柔韌性及伸展性訓練。籃球這一競技項目需要很強的技巧,換而言之籃球運動中有很多難度系數較高的專業性動作,這些都要求學生有極佳的柔韌性和伸展性,從而能更好的完成這些動作。體能訓練對學生具有深遠意義上的影響,其能夠使學生釋放在學習生活中受到的壓力,改善學生情緒;同時能幫助學生提升道德情操,磨練學生的意志;另外其對大學生專業課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因為體能訓練可以提高大腦反應力以及思維活躍度,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毅力以及耐力,這樣一來,學生能在專業課的學習中保持充足的體力和充沛的精力,并且能夠對專業知識更好更快的理解。從這種意義來說,體能訓練不但可以增強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其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身體基礎,還能提高學生智力,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識,由此可見籃球體能訓練絕對是一種一舉多得的鍛煉方式。
5、結束語
大學體育課中籃球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作為一項娛樂性和競技性兼備的體育項目,它既能使學生在訓練中得到樂趣,又能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大學教師要重視籃球課上學生的體能訓練,同時校方也需要加大體能訓練場地、設備以及師資力量方面的投入,讓學生們進行體能訓練時能夠在良好的訓練環境下進行,同時能夠得到更專業的指導。另外,教師也要將體能訓練方案設計得更加新穎有趣,最終使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籃球這項運動中。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大學體育籃球選項課中體能訓練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5).
[2]黎振華.大學體育籃球選項課中體能訓練的現狀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