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智慧教學方法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智慧教學方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智慧教學方法

篇1

正確認識和構建“智慧分享”的教學意義,首先要認識教學從“智慧復演”向“智慧產生”的本質。創新教育把人類的教育教學過程看做人類原始創新活動的“智慧復演”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習人類社會積累的智慧的過程。教育作為由師生共同創造的活動,要以方法類知識的產生為主線,模擬人類智慧產生的類似情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智慧產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篇2

人類正在邁入以創新為核心的新時代,創新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靈魂和根本動力,在短期內能夠決定一個群體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成敗。我國也正逐步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而在這個新時代下擁有和加強學習方法攸關創新的成敗。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毫無目的地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失敗。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如果只死記硬背不思考,就一無所獲;而只空洞的思考而不去請教學習,那就只有疑惑,在追尋真理的坎坷中,在這個創新的大時代下,唯有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擁有學習的智慧,才可翻山越嶺,成為時代的驕子。就如康德所說,科學是知識的有機結合,智慧是人生的有機融合。在傳統工作方法下,無論學生多么聰明,也學不完人類所有的知識,甚至連局限于專業知識都九牛一毛。人生短暫,大學光陰也只四年,能否培養學生擁有把已學的、未學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的能力至關重要,能否培養學生擁有大道至簡的能力也至關重要。創新需要靈感,是一個多變量和不確定的過程,需要在知識獲取、組裝的方式和方法上不斷優化改進,而學生能否在信息工廠、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支持下快速組成有效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完成創新、達成目標,這與智慧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二、國內外高校學生工作模式特點

“智慧學習”和傳統學習不同,是一種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和協同創新與知識融合的全新學習方法。國內很多大學的學生管理模式,都是禁錮的老舊的,只是培養工具的場所,或者是培養沒有思想的“天才”。我們的教育體制,管理學生的方式方法成了一種義務式的教育和公益性的教育,但是實際上我們忘卻了我們最應該給予學生的是思想的翅膀和學習的智慧,有了這些,我們的“天之驕子”才不會在市場的驚濤駭浪之中沉淪下來。福建師范大學,近年來采取“走動式”學生工作模式。管理用“以人為本”為核心,采用情感管理、現場管理、互動管理等方式,讓輔導員主動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來,了解學生各個方面的閃光點,就此發掘學生們的潛能;贛南師范學院的學生工作的模式是一種“課程化”的模式,通過輔導員上課的方式,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讓輔導員的工作更加人文性、普及性,并且體現了公平和效率。在新的時代國內外很多大學還結合新媒體,微時代等新興傳媒來和學生進行多層次的交流和溝通,在各個角度和方面來了解學生,熟悉學生,更好發掘學生們閃光點,讓他們成為社會國家的可用之才。學生工作的模式很多,各有優勢,但是在這個崇尚創新的大時代下,斯坦福大學卻為我們展現了“智慧學習”的新思路、新方法。斯坦福大學可持續發展和全球競爭力中心通過實踐,成功地用“智慧學習”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習者。一位中國國內本科生,經“智慧學習”訓練后短短半年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智慧制造”論文。而對比國內的“填壓式”的教育方式,不僅在人才及科技成果的數量上較低效,而且在學習的思維方式上處于落后禁錮的水平。如何改變我們的學生工作模式,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成為“創新人才”,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結構的正確思維方式,讓學生適應這個創新的大時代,是我們要思考和反思的。

三、創新智慧學習的工作模式

帶著對歷史和現實的科學審視與把握,提出培養學生智慧學習的概念和方法正當其時。創新智慧學習的工作模式框圖如下所示。1.對于學生進行“智慧學習”的培養,首先從思維上改觀學生的傳統依賴、禁錮的思想,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上變得“獨立”,變得“開放”。面對問題,我可以不懂,但不代表我的團隊不懂;我可以沒有導師,但不代表我的團隊沒有導師;我可以在一個角落,但我卻能擁有世界!讓學生們對于知識擁有一種初生牛犢的精神,卻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生的思維方式改變了,對于新鮮事物和問題的看法和角度就會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不能苛求學生的思想觀念一下子變得智慧,變得優秀,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需要一點一點地改變,改變他們幾十年學習的習慣,和讓他們學會良好高效的運用信息集成化的工具和方法。2.擁有了“獨立、開放”的學習思維,我們要幫助學生打破現有“口口相傳”的低效老舊的培育方式,打破現在填壓式的學習和被動的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有發展性、持續性。力求他們全面發展,學習上不偏科,同時對于德智體美勞也要兼顧培養。當然,全面發展并不等于平均發展,更要尊重他們的特長、興趣,重點發展,統籌兼顧,讓學生高效持續的學習。3.我們要對于學生的培養還要立足于對他們的學習保證具有廣泛的引領性、跨越的系統性、自身的進化性。智慧學習必須始終保持在當代知識的前沿,只有這樣才可以掌握先進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為整合和升華提供了保證;而跨域學科的知識覆蓋范圍和深度是智慧學習的重中之重,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攝入量越大,對于知識的涉獵面越廣,其學習的效率才會越高;在不斷地學習思考中,要要求學生保持自身的不斷進步,這樣才能更好地使自己適合社會和知識的進步。4.在擁有了廣泛知識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培養教會學生們在龐大的信息網中,高效準確地提取、加工、整合知識的能力和技巧,在學生自己的腦海里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加工流水線”,從知識的學習獲取,到整合加工,再到最后的制造成型,清晰又準確的,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們不僅能擁有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在成果上獲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5.輔導員需要在學生的“智慧學習”中把好關,一方面在知識學術上,保證他們的先進性、前沿性,準確性,為他們提供展翅高飛的知識燃料及寶貴的經驗指導;另一方面,在思想方式上,要保證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飛奔而馳,不受外來事物的干擾和影響。

四、創新智慧學習的實踐方法

篇3

信息技術基礎是一門深受青少年學生喜愛的課程,但青少年學生有著好奇心強、可塑性強、興趣選擇性強及自我約束控制能力差、主動性不強等特點,加之現代社會信息傳輸渠道廣、信息傳遞速度快,尤其是網絡、游戲吸引力遠遠超過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的現狀,要求信息技術授課老師在現代教學中不能單純地沿用傳統、機械、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應準確掌握青少年學生的性格特征,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克服年齡階段的弱點,培養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和動力,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面對和思考的重要課題。本人從關注每一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了一些教學方法和智慧,總結如下:

一、融洽關系,培養青少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和學有時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重要。因此,要徹底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地與學生進行學習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溝通交流,保持師生友誼和友情關系,在教學相長和相互信任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進而他們會對這位老師的授課內容感興趣,愿意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好這門課。反之,他們就不愿或應付式的上這位老師的課。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對他們的優點和長處予以夸獎贊賞,對他們的成績和進步予以肯定表揚,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予以批評教育,批評方式上既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又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真誠的、坦率的、由衷的、對事不對人的。在他們的眼中老師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心甘情愿地主動學習。

二、科學施教,激發青少年學生學習的創造性

1.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每一節課前給學生布置本課時要完成的任務,用完成這個任務作為動力,驅動學生在完成任務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達到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的目的。

2.利用技能競賽強化能力。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使其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利用恰當的契機,利用信息技術考試軟件進行專項技能競賽,這樣一來,形成學生你追我趕的氛圍,促進對信息技術技能的熟練掌握,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冒險挑戰的精神。

3.科學設計目標引導學習。教學目標的科學定位,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著眼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既要有認知目標,更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

三、分層指導,增強青少年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1.搭檔配合模式。在安排課堂學習座位時,有意識地把學習能力最弱的同學安排在學習能力最強的同學旁邊,這種“弱”、“強”搭配的學習模式,既可以使前者就地就便“不懂就問”,又無需每次都等待老師的個別指導。

2.分組談論模式。在學習中碰到技術難題的時候,鼓勵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一起研究解決方法,在共同研討技術的過程中,既可以促進同伴之間的友誼,也可以提升學生協同合作學習的能力。

3.監控巡視模式。在機房環境中大都配有投影儀,學生自己研討操作階段,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室控制軟件的屏幕監控功能,對學生的顯示器進行監控轉播。這樣,就能在各個角落及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

4.典型案例模式。有意識地記錄課堂中有價值的生成資源,挑選各層次同學的典型案例,并且記錄下他們的座位號,以便跟蹤指導,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既能提高分層指導的質量,也可為后階段的教學做更好的鋪墊。

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創作的作品在技術層面的差異相當小,呈現較多的都是作品個性差異,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特點,直接體現了教學有效性。同時,這種策略的實施,優化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使全體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個性得到充分施展。更不可忽視的是,分層教學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對機房環境為主的信息技術基礎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四、授之以漁,提高青少年學生自學的主動性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學中提高效率,是自學階段的要求;學生根據課本知識,通過動腦思考找到知識內容,是自學階段的目的。學生在自學中找到答案,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后,會更加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在自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真巡視,提示性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自學過程中難免出現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提示、點撥、組織學習小組集體討論等措施,盡可能地讓學生學會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中,科學有效地進行教學,避免了教學“劃一”的弊端,建立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既能激勵學有余力、學有專長的學生找到充分的發展空間,體驗更高層次的學習成就感。同時,又創造條件,鼓勵促進學習基礎較差的青少年學生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得到相應的發展。當然,這些教學方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如分層不當易對學生自尊心及心理產生消極影響,明顯加大授課老師的工作量,對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教學理念和思想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通過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認真研究,找出解決教學問題的對策,就可以發揮其優勢,使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新的教育時期做出積極貢獻。

篇4

通過以上數據總結出目前初中學生在英語單詞記憶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①單位時間內需要記憶的詞匯量較大,而這些詞匯沒有任何規律可循,拼寫難度大;②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詞匯量多,而學生自己的詞匯積累量少,感到無助;③學生沒有完全掌握有效的詞匯記憶方法,導致反復記憶反復遺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信心漸失。

二、行之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三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直拼法――掌握拼讀規律,提高學生的拼寫積極性

直拼法是利用英語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直接準確地朗讀和拼寫英語詞匯,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在處理七上Unit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Go For it)出現的新詞匯“shower”時,筆者是這樣處理的:

T:Let’s read ―― shirt,short,shoes. (先給出學生已學過的詞匯.)

T::How to pronounce “sh”?(學生讀。)

S1: /?蘩/

T:Good,and what about“ow” ? (同時在幻燈片上出現cow,how,now等已學單詞。)

S2: /au/

T: Well done! How about “er” ? (給出單詞ruler,brother,sister,eraser等)

S3: /?藜:/

T:Wonderful.Then how to read this new word ? (此刻板書shower。)

S: /?蘩u?藜:/ (全班同學異口同聲。)

“見詞能讀,張口能說”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詞匯的自信心。

對于教材中出現的音節較多單詞的處理,如九年級unit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中的詞匯advertisement(2012年考試說明中要求的詞匯),過程如下:

T: What’s this?

Ss: A newspaper.(教師上課時帶來一張《溫州都市報》)

T: Right. What’s on it?

S1: News.

S2: Entertainment.

S3: Weather forecast.

S4: Travels.

T: Well done! Any more?

Sn: Advertisements.(給學生出示報紙上的廣告,幫助回答)

T: Can we spell it?

Ad-ver-tise-ment(教師邊讀邊根據音節,將相關字母組合在黑板上寫下來,做到“聽音能寫”)。

Ss: Ad-ver-tise-ment(學生們各自在自己的本子上邊讀邊寫這個單詞)。

“聽音能寫”,能讓學生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按照一個個音節把多音節單詞寫出來,品嘗“直拼法”帶來的快樂。

2.構詞法――緊扣學業考試說明,快速積累詞匯

2012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明確要求初中畢業生“能獨立閱讀生詞率小于3%、題材熟悉的文章;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由此可見,其中有一部分生詞完全可以通過“構詞法”來猜測詞義。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構詞法”,顯得尤為重要。

如筆者在七年級上Unit2 Is this your pencil? (period1)時,是這樣進行詞匯教學的:

T: What’s this?

S1: It’s a pen.

T: Yes, it’s my pen. I like it. I can use the pen to make friends. (show a picture of a friend of mine ) Who’s this?

S2:Is that your friend ?

T: Yes, it’s my pen friend. A pen friend is also called a pen pal (then show a letter to the Ss)

It’s a letter to my pen friend.

T: Whose name is it ?(show the penname--Jenny to the Ss)

S3:Is it your friend’s name ?

T: No ,it isn’t.

S4:Is it your name ?

T:Yes, it’s my penname. Do you have a penname?

S5: Yes,my penname is Lisa.

S6: My penname is Tom.

S7: My penname is ….

S8:I don’t have a penname, but I have a pen friend …

構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那些因詞匯量過少而感到無助的學生的困難,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同時為英語學習能力突出者提供了更大的學習空間。

3.思維導圖法――遵循記憶規律,盡可能使遺忘達到最小值

(1)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多義詞。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對詞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當一部分的單詞,學生需要了解其多種詞性,并且掌握靈活運用該單詞的能力。如九年級上 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Go For it)中light這個單詞時,筆者是這樣處理的:

T: National Day is coming.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S1: I’d like to visit Hannan on National Day.

T: Good idea! What would you like to pack?

S1: I’d like to pack some clothes and some snacks.

T: Good, the weather there is warm,so you can pack some light clothes.

S1: Thank you,Jenny.

T: You are welcome.

通過語境學生已經明白light意為“淡色的,淺色的”,但對light的其它含義卻不甚了解。于是筆者在幻燈片上打出light這個詞,利用思維導圖,很快將light的詞性梳理了一下,如圖一所示:

圖一

通過這個思維導圖,學生們輕松的學習了light這個多義詞。

(2)利用思維導圖結合“頭腦風暴”復習舊詞匯,學習新詞匯。“頭腦風暴”主要是為了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并把它們從記憶中提取出來,激發創新思維。如筆者在上Go For It 8上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時,是這樣處理詞匯的:

T:Good morning, class!

S:Goodmorning,Jenny!

T: You know I am a teacher. A teacher is a kind of job.

Do you know any other jobs?(在黑板的中心寫上 job這個單詞。)

S1: Policeman(筆者隨手在黑板上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板書。)

S2: Waiter(學生有了筆者的導向,跑上去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板書,以此類推。)

S3: Student.

S4: Driver.

S5: Bank clerk.

S6: Doctor, nurse,lawyer.(有些學生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連講了好幾個,也沖上去寫了好幾個,很有成就感。)

S7: Dancer, actor, actress, reporter, singer

S8: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computer programmer, pilot, engineer

S9: Jobs喬布斯是不是?(一位平時很靦腆的學生也開口了)

T: Of course you are right. We all did a good job.

如圖二所示:

篇5

設計藝術是實用性的藝術,它是建立在應用的基礎之上的。數字藝術迅速發展,尤其是在美國、日本、韓國,數字科技發展最快,數字藝術的廣泛的普及和應用,使得美國好萊塢的數碼大片、日本的卡通動漫、韓國的電腦游戲等,已經形成了他們國家文化經濟的強大產業,也成為了他們國家和民族時代文化的象征。要振興文化市場,使藝術國際化,藝術設計基礎教育的數碼化似乎已經迫在眉睫。

數碼繪畫是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產物,是一門綜合性的新的設計藝術門類,因此數碼繪畫不僅需要傳統繪畫中所具備的專業造型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計算機專業及相關專業和學科的知識,如圖形圖像文件的輸入和輸出技術、數碼照相與成像技術、網絡應用知識、音頻視頻和多媒體應用技術等。

一、數碼化的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的優勢分析

在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植入數碼技術,是順應數字化藝術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通過數碼化的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使得學生更早的接觸和熟悉設計軟件,為以后的設計應用教學工作做鋪墊。“學會軟件就會設計”這個觀念,在大多數學生中存在著,這是對軟件數碼產品的無知造成的。而事實上,電腦軟件只不過相當于“筆、墨、紙、硯”,僅僅是思維表現的工具而已。對剛入學的學生在基礎教學中植入數碼技術,通過接觸設計軟件和運用設計軟件的部分功能完成設計基礎教學任務,打破設計軟件的神秘感,樹立正確的數碼設計觀念,便于學生更好地從筆和紙轉型到運用數碼產品進行設計思維表現和制作。

在數碼化的基礎教學中,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碼設計色彩觀。通過長期的傳統繪畫考入藝術院校的學生,對顏料和紙張的色彩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而對于數碼化的藝術設計來講,顏料的色彩觀念,只是對色彩有了啟蒙的認識,而電腦色彩知識和印刷輸出的色彩知識,才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應該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內容。因此,在藝術設計的基礎教學中植入數碼繪畫,在數碼繪畫中學習數碼色彩的相關知識,培養數碼色彩感覺,為藝術設計中的色彩設計應用做準備。

二、數碼繪畫植入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方法

1、加入數碼繪畫的工具、技法、色彩知識的講解

Photoshop和Painter是兩款主流的圖像編輯軟件。其中Painter是國外數字藝術家最常用的繪畫軟件。繪畫軟件之于紙和筆,電腦色彩之于傳統繪畫顏料,設計藝術基礎教學中植入數碼繪畫,無論是在相關知識掌握上,還是在技術操作應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具備更加全面的知識和技能。在數碼繪畫教學中要求學生分析打印輸出偏色原因并將其故障排除掉,遠比學生在傳統繪畫中解決統一色調要復雜得多;而認識區分色粉筆和水彩比的繪畫特性,則遠比在IBM PC或Macintosh電腦系統中選擇和設置數字化感應筆的感應級數、最大讀取高度和速率等技術參數要簡單得多。因此,在基礎教學中,擴充了理論講授的時間和內容。講授的內容涉及電腦繪畫的基本知識、軟件的繪畫操作應用部分和電腦色彩特性和印刷輸出的基本知識。通過對數字繪畫設備與制作的講述,使學生了解數字繪畫制作的全過程,并對數字輸入、輸出設備有感性認識,同時介紹國外相關設備的發展情況。

由于繪畫軟件中的畫筆工具繁多,和數字化壓感筆的不同參數設置結合后,有產生新的筆刷效果,因此,在數碼繪畫理論講述時,應介入固定參數的繪畫教學,但在教學要求上,只作為參考和借鑒,鼓勵進行各種筆刷的結合應用探索。

2、在臨摹中轉變繪畫思維觀念

和任何藝術學習一樣,數碼繪畫也要從臨摹優秀繪畫作品開始。要求學生使用數字設備臨摹現代繪畫作品,避免學生把電腦當作純工具使用,在臨摹作品中體驗各種現代繪畫風格,感受各種繪畫的情緒表現,讓學生體會電腦同樣可以成為抒發藝術家情感的載體。優秀繪畫作品的選擇,應有傾向性,或臨摹結構,通過表現結構的過程感受軟件中的各種畫筆以及各個工具的操作應用;或臨摹色彩,通過筆刷的不透明度和吸管工具,感受和發現電腦光電顯色的微妙色彩;或臨摹光影,在直觀的調色盤中設計優雅的灰級。總之,在教學中,要明確臨摹每一張圖畫的針對知識點和訓練的目的性,清楚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階段性臨摹結束,每位同學要根據自己臨摹的作業做階段總結,在討論中,共同轉變傳統繪畫的思維觀念。

圍繞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的臨摹,還要介入重復法、涂鴉法、命題創作法等。重復法,鞏固和熟練繪畫操作技巧,徹底領會繪畫內涵;涂鴉法,在無意識的繪畫中,單純的感受數碼繪畫的獨特之美;命題創作法,是根據限定要求進行創作,目的在于鼓勵,鼓勵學生創造出具有自己風格和個性的作品。通過層層推進,張弛有度地進行教學任務的布置,逐步在基礎教學中形成設計專業獨有的繪畫思維觀念。大量嘗試和研究各種繪畫風格是數字繪畫課的優勢。利用數字技術方便快捷的特點,學生可以進行大量的繪畫語言探索。因此教師要注意開拓學生視野,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將研究成果帶入其他畫種的學習和創作中去。

3、靈活運用軟件中的各種工具

既然是利用現代化技術的數碼繪畫,就要區別于傳統繪畫,使繪畫更便利,繪畫效果更多樣,因此,數碼繪畫可以不必像傳統繪畫那樣從頭到尾一筆一筆的涂抹,而可以有效的運用各種筆刷、加深減淡工具、圖層的疊加方式、混合模式和不透明度、特效等等。在對數碼繪的方法掌握之后,還可以自己創建合適的筆刷,以方便對不同材質進行繪畫表現。但是,在數碼繪畫教學之初,應該有效的引導和控制學生對各種特效的應用,以避免學生因沉迷與電腦繪畫特效,而怠于數碼繪畫的練習,避免把作品畫成裝飾畫或特效攝影,強調數字繪畫的繪畫性,強調繪畫語言的探索,注重作品情感的表現。

4、數碼繪畫的學習不能完全放棄傳統繪畫

篇6

(一)對合唱指揮教學的認識要有所優化。過去的合唱指揮教學總是將合唱與指揮相互分開,這是不正確的,應該將指揮與合唱融合在一起,之后再開始綜合教學。如此一來,就可以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老師在指揮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站在合唱者的立場,對指揮的知識、技能加以掌握、控制,這樣才能理解、感悟合唱者的心理,從而可以更好地學習指揮方式以及技巧。

(二)呈現多元化教學。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味在逐漸提升,合唱指揮的形式也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在進行合唱指揮教學時,應發揚、集成陳舊教學方式中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之上加以創新,有效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如今的教學改革中,多媒體教學起著代表性的作用,它因自身獨有的特點得到普遍的應用及關注;除此之外,也可通過網絡技術實現教學改革的多元化,讓學生獲得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師生間的交流得以強化。

(三)對教材內容加以完善。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所以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要與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符,還要與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相符,如此就可以切實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材語言一定要簡單、一目了然,而對于那些語言難以理解、理論大于實踐的教材一定不能選用,否則學生的水平一定得不到提升。

(四)實施個性化教育。每個人在嗓子構造、音質、音色方面都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條件來劃分聲部,指引學生按照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掌握自己聲部的發音,讓學生能夠有序地相互配合,不要根據自己的想法去隨意地、無章法地表演,一定要體現整齊統一。只有如此,才能將作品的情感、意境演繹出來。同時,合唱指揮較為抽象,我們為了將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具象,就需要用到技巧性的方法來達到某種平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音樂審美能力,從而對學生學習合唱指揮的參與性有所優化。

篇7

教師應該深入教材,研究并分析教材。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和生活需求,因勢利導地去挖掘教材中的可授知識點,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動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和認知周圍世界的過程充滿情感,這種情感是發展兒童智力和創造能力的極其重要的土壤。如果老師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我們不妨來學學包裝,對教學也像做“廣告”一樣,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心動,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中來,制定與他們心靈共鳴的教學內容。比如,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的《絢麗的陽光》一課,我將課題改為“陽光下的莫奈”,將原本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包裝成這一節課。講述莫奈的一系列作品以及其精神與追求;講述莫奈為陽光而畫;為時代而畫。從而,從其中的一點擴展到整個印象派的全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一個抽象的含義。

二、抓“厭學”生的積極性

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對美術缺少熱情的學生,他們上課無所事事,自己不學還擾亂他人學>-1。仔細觀察,他們的閃光點,他們面臨的困難有哪些?有一次我發現平時愛鬧的幾位“厭學”生回答問題時,還特別有想法,有些問題回答得還相當準確。我找到了答案,他們不是對美術課完全沒有興趣,只是某些原因阻止了他們。我發現無論是什么性格、什么氣質、什么年齡段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他們無論是情感豐富的、理性的、愛腦力勞動的、喜歡體力勞動的,都能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我開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合作完成作業。這種學習方法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只要適當地去引導,并讓他們感覺到成就感,同學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更好地改善了課堂教學環境。

為了鼓勵每個同學,他們的表現要與小組集體榮譽聯系起來,要與個人的期末美術成績掛鉤,從而形成小組監督評比的制度,促進學生良性競爭,并定期召開小組表彰會。另外每個月集體表現好的情況下,也要給予獎勵,但這獎勵物也要有意義,不要浪費掉寶貴的40分鐘,鑒于學生們的喜好,利用這些獎勵課給他們看些經典的、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另外,動畫片中的音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感受,影片中的道德教育也很重要。要選擇存在內在美的,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影片。

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美術課由于其獨特的表現形式,以及其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課堂上往往很容易亂起來,尤其是在課堂練習的時候,紀律極為不好,這樣的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們往往用大聲訓斥的方式去解決,但現實表現出來,以恐嚇當作教育的捷徑并非一種好方法。有時侯面對學生的不斷講話,耐心等待可能比大聲訓斥的效果來得要好。用自己的雙眼緊盯著班里相對講得最歡的那位學生,一直盯,盯到他感覺到不對勁。讓學生自己感到錯誤比強迫他們停下來的效果要更好,用眼神來制止他們,做到無聲勝有聲。俗話說,“一心不可兩用”,當學生還沒準備好進入下一環節時,作為老師就要學會等待,嚴格要求學生,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盡力避免學生同時執行“活動”及“聽講”這兩種任務,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專注于一件事情,我們必須要有耐心等待學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之后再來開始下一個環節。

篇8

筆者根據教學經驗匯總一下幾點:

一、改變學者的觀念

當然,世上最難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制灌輸給別人。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要這樣做到!要將英語學習的意義,通過語言或者其他方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英語是我們的第二母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真的很重要、很刻不容緩。

二、重視學習方法

本人并不推薦學生過分依賴單詞記憶法,因為單詞成千上萬,任何一種記憶方法,只適用一部分單詞,而不是全部。當然,我并不否認有一些單詞還是很適合的。我的觀點就是讓學生能自己學會獨立思考,從中找到一種專屬于自己的記憶方法:比如有些人為了提高自己的記憶速度采取的記撲克牌的方法,我不得不說此人很聰明。

(1)改變傳統的詞匯教學模式,如:跟讀、自讀、糾錯、記憶。現代科技化的教學手段為學好英語提供基礎。如:多媒體教學設備,讓枯燥無味的詞匯教學更能生動有趣。精心制作詞匯教學課程備案、flas英語等都能增強視聽效果,刺激學生感官,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狀態記住單詞。教授單詞時,除了要求意清、音準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分析詞形,讓學生理解單詞內在、外在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會事半功倍。所說的聯系包括詞形、詞義、讀音等多方面的聯系。如:在教“成功地”一詞時,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擴展形式:suc+cess=success(n)——successful(adj。)——successfully(adv)這樣的分析使學生更加容易記憶。

(2)集成記憶法、構詞分析法

集成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成一個新詞。如:football n. 足球(foot是腳,ball是球;football是用腳踢得球稱為足球)、 someone ad.在線翻譯(some某,one一,合起來就是將來的某一個時候英語稱為someone)等集成記憶法簡單又快速。

如果利用詞綴、詞根、對英語單詞的構詞進行分析,這樣單詞就會既好認又好記,詞義一清二楚。經常用到的后綴有名詞后綴、形容詞后綴、動詞后綴、副詞后綴四種形式。后綴的表示方式是在字母或字母組合前面加附一短橫,如-er。中綴是在單詞里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如:①invisible a. 看不見的(前綴in-不,詞根vis看,形容詞后綴-ible可…的;②不可能被看見的)、 television n.電視機(詞根tele遠,詞根vis看,-ion名詞后綴;通過電由遠處傳來能夠觀看的圖像)。只要是都能用詞根和詞綴記憶的單詞,讀者可以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牢記那些難以掌握的詞根和詞綴。

(3)英漢記憶法

有的漢語拼音的字母與英文的字母有相同的。使某些漢字的拼音字母組合與一些英語單詞的英文字母組合恰好相同。若利用漢語拼音為中介與英語單詞進行奇特聯想,就能既快又牢地記住英語單詞。漢語里有異音異義的同形字,英語里有異音異義的同形詞,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漢英同形字詞記憶法“。如:pin 別針,針織(針織品〈pin〉)、 song 歌曲(送〈song〉你一首歌)。

對于那些較長的單詞怎么記憶呢?首先要仔細觀察其詞形特征,其次是分解自己所熟悉的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單詞、拼音字母或拼音的首字母,最后用奇特聯想法串起來,就會造成了深刻印象,就能達到推陳出新、快速記憶單詞的目的。如:①earnest 誠懇的,(人們,耳朵〈ear〉中有巢〈nest〉)②career n.職業(家長都關心〈care),兒〈er〉子的職業)③panda n. 熊貓(熊貓盼〈pan〉望長大〈da〉)

(4)近義詞記憶法

在英語詞匯中有很多的同音詞、近音詞、近形詞,它們之間幾乎沒有什么差異,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不留心就會很容易的出現錯誤。因而,在識記這些單詞的時候,我們可從自己曾經學過的詞匯中找出相同音詞、近音詞、近形詞,要重點留意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進行辨別對比,就不會對單詞的記憶出現似是而非的情況了。如:①path n. 小路,小徑(近音詞)經過(pass)小路(path)②flood n. 洪水,水災(同尾詞)洪水(flood)之中,木頭(wood)漂流 ③. lung n. 肺(近形詞)狼(lang)心狗肺(lung) ④ van n. 有篷載重汽車,運貨車(近形詞)運貨(van)上是鹽(yan)袋 。

在學習的過程中英語詞匯記憶的方法很多,還有歌曲記憶法、詞形顛倒法等,但是我們要善于發現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套記憶方法。有助于快速掌握基礎知識,提升英語水平更上一層樓。

小結

職業學校的英語學習,要堅持培養學生的詞匯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性,采用并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并從學習觀念改變,提高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學會營造自我的英語環境。

篇9

一、以學生為中心

教育工作者的千年舊習以教師為中心,雖然自古已“因材施教”的原則,但真正實施起來,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我教什么你學什么,我怎么叫你怎么學,我讓你學,你就學。教師水平評估、業務考核往往是以教師的講課水平,教案書寫的格式,備課是否充分,不能說這種做法不對,但是至少它有一個致命的缺欠,那就是忽略了教學過程中一個最積極的因素,授課的對象---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上課前不僅要備課,更重要的是備學生----了解學生的想法、接受能力、特點、特長,還有缺點、缺欠,做到真正了解授課對象。

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適宜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環節才會有的放矢,才會幫助學生把他們潛在的學習能量激發起來。我們再也不能以一個“模子”來要求學生,刻出一個個標準產品。真正的因材施教,是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己的優勢。

二、學習方法的掌握,始終貫穿在學習過程中

我們說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這不是說有一種單純的可教可學的教學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的掌握,是始終貫穿在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之中的,因為良好的學習方法,本身也是一門科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善于發現

教學內容要有選擇,但是每門學科的基本結構,那些廣泛地起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則的體系和研究該學科的基本態度和方法,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教師教問題時,不給學生現成的答案,而且激發學生的探索心理,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思維特點和已有的經驗,發揮個人的創造性,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和掌握知識,并形成學習中的大量“遷移”,即舉一反三。還要激發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發現。

(二)引導學生善于發現

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時時都有新知識、新技術問題,我們不可能什么都懂,都能學會。但是我們必須學會應用別人的成果。也許,我們曾經歷經千辛萬苦探求解決的問題,今天探究起來易如反掌。也許,我們正研究的項目,別人早已申請了專利。所以,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利用現在可用各種信息傳播媒體,來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捕捉、搜集信息方面給我們提供了最大可能。

(三)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學習過程,本來是一個輕松愉快的事,當我們學會某一門新知識時,會獲得猶如餓了之后的一頓美餐那樣的。然而事情不總是這樣,當遇到難題時,有時經過長期苦思冥想和緊張的求索后,才可能出現頓悟的靈光,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意志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家庭、生活,可能時時都會有不如意來打攪我們,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就必須從點滴做起,培養學生的意志。

(四)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則教人去發現真理”。有人說,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學校教育、課堂教學只“教會學生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所以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學、好學、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習慣。

篇10

一、語音滲透法――音形義結合教單詞

記憶單詞如果靠機械背誦,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學中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漁”。(何延庭,2010)據心理語言學研究成果,兒童在學習單詞時,如將聆聽單詞發音、觀察字母拼寫與理解單詞意義等結合起來,效果會比較理想。

例如,教學單詞park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單詞里每個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類似單詞(如car,market,party)讓學生自己拼讀。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把相關內容集中或聯系起來學習和記憶,效果更佳。所以,教師在教學單詞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對單詞進行語音的分類,以幫助學生記憶。

有時,可以通過改變音的長短或高低形式來開展詞語教學。如反義詞long和short可以這樣操練:long,long,long(音越來越長),short,short,short(音越來越短);又如tall,tall,tall(聲音越來越高,用手演示越來越高),short,short,short(聲音越來越低,用手演示越來越矮)等。把這些反義詞放在一起比較著操練,聲音高低起伏,學生樂于參與,興致盎然,單詞的含義也就記得準,記得牢。

二、直觀形象法――呈現實物圖片教單詞

直觀形象教學是指模仿所學單詞代表的事物之形狀。因為在小學英語中,單詞表示具體事物的多,表示抽象概念的少。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實物、卡片或簡筆畫,把要學習的單詞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有一種直觀感受,使音形結合,音義結合(肖楓,2009)。

例如,在教學“apple”一詞時,我們可以直接向學生呈現蘋果,然后向學生示范讀音,這時,學生聽到的單詞讀音和老師所呈現的事物是相對應的,從而吸引學生跟著老師一起讀“apple”這個單詞,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所創造的英語環境或氛圍中進行學習。

有的單詞可以利用圖片和投影片來讓學生領會詞義。例如,在教學school一詞時,可在黑板上掛一幅學校圖片,然后指著這幅圖片說“This is a school”,并把school這個單詞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容易明白school的“學校”含義,并且能對這個單詞留下較深的印象。

對于某些單詞,如“fat,thin,long,short,big,small”等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單詞的意思,用夸張的寫法表達出來:fat寫得胖胖的,thin寫得瘦瘦的,long寫得長長的,short寫得短短的,big寫得大大的,small寫得小小的,以給學生以直觀、深刻的印象。

三、游戲輔助法――在游戲中教單詞

游戲是兒童成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單詞教學中,若輔以適當游戲,則會給孩子帶來快樂的體驗,使枯燥的單詞記憶變得輕松愉快。課堂上的游戲,并不是單純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是能夠把游戲作為一種輔助劑,促進學生的學習(肖楓,2009)。有效的游戲教學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指向目標,并得到及時反饋。

“聽命令做動作”是一個手腦并用的游戲。比如在教學nose,ears,eyes等詞時,可以這樣:“Touch your nose. Touch your ears.”學生聽后迅速指向鼻、耳。這種游戲還可讓學生發命令,全班做動作,或分組讓學生做這個游戲。Magic eyes,Magic ears,Magic nose,這三個游戲適用于學生鞏固單詞和強化認讀單詞的游戲。這些游戲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新授單詞到鞏固復習,教師可提高或調整游戲的難度,用單詞卡片代替圖片,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強化單詞。

四、兒歌增趣法――在歡唱中教單詞

兒歌具有趣味性強、節奏清晰和朗朗上口等特點。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生的喜好,選取或創作兒歌或小詩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單詞,學生就能很輕松地記住它們。將詩歌引入小學英語教學,不僅便于教也利于學,還能開啟學生的心智(農惠珍,2009)。

朗朗上口的韻律詩、兒歌易使學生記住新學的單詞。因此在單詞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它們,則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如在教動物類單詞時,可采用這樣的兒歌:Bird,bird,飛飛飛;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Elephant,elephant長鼻子;Mon-key,monkey真調皮;Panda,panda是國寶;Tiger,tiger王中王;Zebra,zebra黑白條。單詞加以吟唱,學生容易記憶,從而提高學習熱情。

小學生總是喜歡新奇的事物,如果在詞句的節奏上稍作變化,就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可以改變單詞音的長短,這項練習結合句子操練更好。如“Jim usually goes swimming and shopping on Sunday.”(邊說邊引導學生有節奏地拍手),同一句話說幾遍,隨著學生認讀的熟練程度,擊掌的速度也隨之逐漸加快,然后可以比一比誰說得又準又快。這樣訓練可以改變學生一字一頓說英語和拖調的習慣,通過朗讀讓他們體會弱讀、失去爆破等朗讀技巧,培養良好的語感(農惠珍,2009)。

以上是我們的初步探索。然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一名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師只有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任務,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不斷地發現、尋找新鮮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單詞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單詞善學與會學,以達到學而忘我,樂此不疲的境界。

參考文獻:

篇11

 

例l:甲公司賒銷一批產品給乙公司,貨款元,產品成本為800 000元。甲、乙雙方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7%。采用對比分析法時,銷售方和購進方根據不同的結算方式所編制的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甲公司的會計處理。

 

銷售產品時:

 

借: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貸: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收到貨款或票據到期承兌時:

 

借:銀行存款貸: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乙公司的會計處理。

 

乙公司購進產品時:

 

借:原材料(在途物資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到期支付貨款或承兌票據時:

 

借:應付賬款(應付票據貸:銀行存款此例的對比分析法是在銷售和購進兩個相反會計主體的賬務處理上的運用,一個應收,一個應付,所用的賬戶分別是資產類和負債類。通過對比分析找到不同點,便于理解和掌握兩方的賬務處理。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關鍵是要站在本企業這個會計主體角度進行賬務處理,不要混淆主體,否則賬務處理就會出錯。

 

在講解不同資產的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時,也可采用對比分析法。企業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作為壞賬轉銷時,應當沖減已計提的壞賬準備,已確認并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后又收回的,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增加壞賬準備的賬面余額;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為: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壞賬準備(應收款項減值)”科目或“存貨跌價準備存貨減值)”科目或“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科目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科目或“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科目。

 

此處的對比分析法是用在同一會計要素即資產要素內部。通過對比分析可知,不同資產在計提減值準備上的共同點是借方都是“資產減值損失”,不同點是貸方賬戶的名稱不同。另外,有些減值損失能夠轉回,有些減值損失不能轉回。

 

二、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是指任課教師根據當前教學主題(目標設計并提出“任務”,針對所提出的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首先讓學生理解本次課的任務,然后給出完成該任務的思路、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并分組記錄和陳述任務完成結果,最后教師點評任務完成情況。整個課堂主要體現教師以任務方式引導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實現“學中做”、“做中學”,以達到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與技能的目的。任務驅動法的出發點是讓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切人點是邊學邊做,落腳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財務會計的六大會計要素及財務報告都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將會計要素內容或報表編制設計為一個個具體的工作任務。

 

例1:對六大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采用任務驅動法。任何一個具體的會計要素都要求掌握核算的內容、設置的賬戶、主要的賬務處理、在會計報表中的列示等內容,這里以“應收賬款”為例具體介紹任務驅動法的運用。

 

.布置任務。(1)應收賬款包括哪些內容。(2)應收賬款核算設置的賬戶及性質、結構、明細科目的設置。(3)應收賬款的主要賬務處理(舉例說明)。(4)應收賬款減值的確認,重點注意備抵法的核算(設置賬戶的性質、結構及計算)。

 

壞賬準備的賬務處理(舉例說明)。(6)應收賬款在資產負債表中如何列示。

 

.分小組自主學習、討論教材相關內容,完成相應任務,并記錄完成結果。

 

.分小組陳述任務完成結果,其他小組可以點評。

 

.教師點評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對“壞賬準備”賬戶要強調與“應收賬款”賬戶的關系,性質相同,但結構相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項目是根據“應收賬款”賬戶的期末余額減“壞賬準備”賬戶的期末余額填列。另外連續幾年計提壞賬準備的計算及賬務處理是一個難點,在總結時有針對性地講解。

 

例2:對會計報表編制采用任務驅動法。下面以資產負債表的編制為例介紹任務驅動法的運用。

 

.布置任務。(1)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結構、內容。(2)給出某企業部分經濟業務。要求根據資料編制會計分錄,并登記T型賬戶。(3)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填列方法。(4)根據給出的經濟業務和登記的T型賬戶編制資產負債表。

 

.分小組自主學習、討論教材相關內容,完成相應任務,并記錄完成結果。

 

翌CA YU囝@ {留當’J畜一厶’’一.分小組陳述任務完成結果,其他小組可以點評。

 

.教師點評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強調賬戶式資產負債表編制必須符合“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會計等式;資產負債表各項目期末余額的填列主要根據總賬科目或明細科目的期末余額直接填列、計算填列或分析填列等。

 

從以上例子可知,任務驅動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調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要求教師要能合理設計每次課的任務以及具有對課堂討論情況的把控能力。

 

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課堂上能主動參與討論。這就要求小組內部必須分工明確,而且要將每個學生在小組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貢獻作為平時成績詳細記載。

 

三、實訓操作法《財務會計》課程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學中以會計職業崗位群對會計核算能力的要求為主線,突出會計核算業務操作。分崗位的實訓項目有:出納崗位、存貨崗位、固定資產崗位、職工薪酬崗位、銷售崗位、往來結算崗位、財務成果崗位、總賬報表崗位等,最后還安排了綜合實訓,以訓練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在貨幣資金一章講完后安排出納崗位實訓。貨幣資金一章主要介紹了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三個內容,學生應明確實際會計工作中這些知識主要用在出納崗位上。出納崗位實訓給出了某企業的基本情況以及有關現金、銀行存款總賬的期初余額資料,也給出了本期發生的有關現金、銀行存款的經濟業務(具體的原始憑證)。要求填寫有關空白的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并El清月結;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學生通過獨立完成出納崗位實訓,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勝任實際出納崗位的技能要求。

 

篇12

一、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會計教材中公式繁多,學生難以理解并消化。

在成本會計眾多的職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職能,作為學生在學習此課程中,重點就是理解并掌握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以及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而不同費用分配的方法有好幾種,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相對應的計算公式和操作流程,當學生在看到這些公式時,往往缺乏學習興趣,由于沒有理解公式的涵義,只能機械地死記硬背,可這卻事倍功半,經常會把各種方法和各個公式亂搭配。

2.學生在獨立練習時照貓畫虎,只觀局部,不看大局。

成本會計課程中有大量的分配方法、大量的公式、大量的計算過程和大量的表格,當學生自己獨立練習時,基于對計算方法或者計算公式的不理解,往往照著例題套數字,照貓畫虎做題。由于書中前面的章節是按照費用的分類分別去講的,比如要素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制造費用的核算等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單一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上,而在后面的章節講到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時,面對一整套的計算流程,他們容易找不到對應的數據,在自己做題時更是一頭霧水,他們容易做好當下需要解決的難題,而忽略了“承前啟后”。

3.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不聯系實際。

在成本會計課程的傳統教學工作中,無論是板書教學還是多媒體教學,教師都只是就書本知識進行講解,講完就讓學生當堂練習加以鞏固,或者以留作業的形式去加強記憶,講完書本上的就立馬做題,這是固定模式,這與實際嚴重脫節。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和產品的計算方法適用于不同類型、不同生產特點的企業,如果只是照著書上的歸納講解,這對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只是我們硬講、他們硬記,很難理解并消化。他們只是機械的運用公式做題,做分錄,對于費用如何進行歸集和分配一系列流程很難前后貫通起來。

二、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建議

1.教師要換位教學

作為教師而言,成本會計課程中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練習都駕輕就熟,但作為學生來講,他們都是第一次學習該課程,當他們面對大量的分配方法和計算公式時,他們會覺得很難學,很難記,如果教師能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以作為學生的心態去講授知識,那對于學生來講是莫大的幫助和引導。比如在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中有大量的公式,作為教師來講這些很簡單,早都熟記于心,但學生不理解就死記硬背,還不達效果容易混淆,那我們可以給學生總結一個“中心公式”去巧妙記憶,在費用分配中,都是先求分配率,再求分配金額,重點就是如何求分配率,可以用這個公式表示:費用分配率=待分配費用總額/各種產品分配標準之和,大所數費用分配都適用于這個公式,所以稱之為“中心公式”,在有些費用的分配中,隨著分配標準的變化,該公式略有不同,但都是基于這個公式產生的。

2.教學中“點”與“面”的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現成知識的傳授,傳授知識重于傳授方法,教學的內容體系相互割裂,孤立地呈現信息,這一問題也存在于成本會計教學工作中。比如當學生在解決某一個費用的分配問題時,他們會運用公式去算題,但當他們碰到要求算出某種產品的總成本時,學生就會不知所措,不清楚該如何入手,從哪入手,以及相關的分配表、明細賬的對應都會讓他們很糊涂。在成本會計教材中,前面幾章都是按費用的分類來講的,相當于知識的“點”,比如材料費用的分配、人工費用的分配、燃料及動力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和制造費用的分配,隨后就是生產費用如何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然后就是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這就相當于知識的“面”。在前期費用進行模塊講解時不應該和后面的章節脫離,各個費用的計算與各個費用分配表的對應,各個會計分錄與各個記賬憑證的對應,輔助生產費用明細賬和制造費用明細賬如何根據各要素費用分配表進行歸集、匯總和登記,以及最終編制產品成本計算單和登記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等等,這些都是“點”與“面”的結合,有效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有一個費用分布圖以及產品成本計算的一系列程序。

3.適當采用案例教學法

成本會計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題,但僅僅是虛構的例題,學生可以學會例題并且會做題,但不會解決實際的業務,這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或者說停留在題面上,如果在課堂中適當引用企業真實的例子作為案例進行教學,那學生在理解上甚至學習興趣上都會大大提高,案例教學中所選用的案例基本來源于實際工作或是實際工作的縮影,較為真實。案例具有一定的情節性,生動形象,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實施案例教學中,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到較高的水平,有利于對知識、理論的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關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法。傳統的教材教學和案例教學要相互配比進行,這對于教學會有良好的效果,這樣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也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產、學、研綜合的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改革和經濟的日益發展,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傳統的教學方法要進行適當改革,作為會計核心課程,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要更科學,更實用。

參考文獻:

[1]張春蓮: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商業會計,2009,第7期

篇13

2.缺乏正確的詞匯學習方法。高職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往往是死記硬背。二語習得理論的研究者很早就主張詞匯的掌握要靠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聽說活動去自然習得,不鼓勵背單詞。但筆者從事英語教學近十年來看到的卻是很多學生手拿英語詞匯表,和尚念經式地一遍接一遍地反復背誦記憶,他們所密切關注的就是如何記住眼前的單個詞匯,缺少系統學習詞匯的策略和方法。?@一方面是由于背誦是中國學習的傳統方法,在現代教學中仍處于重要位置,且對外語教學影響至深。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習環境的制約。要想自然習得詞匯,就必須有一個能提供廣泛閱讀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在一定時間內頻繁地接觸同一單詞,從而自然而然地記住單詞。但現實卻是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只靠一本課本。沒有大量的閱讀材料。

3.缺乏必要的英語詞匯運用機會。眾所周知,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很多同學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了單詞的拼寫或意思,卻忽略了單詞的用法,這并不等于記住了這個單詞。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在課上聽老師講,課后復習一下知識點和單詞表,加上英語基礎較差,他們很難主動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所記憶的英語詞匯很難在交流中得到應用。也就很難在正確的語境中記憶英語匯。

二、詞匯習得的基本教學方法

1.歸類教學。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存在的基礎,是各個詞相互區別的第一要素。英語初學者在記憶新詞時,往往不去思考、觀察和發現,而去機械地抄寫很多遍生詞,這種孤立的記憶,其效果可想而知,讀了,寫了多遍還是記不住。因此在詞匯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英語單詞的拼讀(音)、單詞結構(形)以及詞義(意),定期對詞匯進行分類比較,去幫助學生把握詞與詞之間音、形、意的異同。

2.詞匯操練教學法。詞匯操練法是指利用英語詞匯的字母組合可重組性的特點,采用搬字母、猜字謎、組字母、組字元等辦法,進行詞匯檢查和練習。這樣可以幫助鍛煉思維,引發聯想,激發學習興趣。

3.構詞法詞匯教學法。構詞法實際上是英國人為學習英語而總結的傳統的單詞記憶方法。它是記憶單詞的一種有力武器,英語中近三分之二以上的詞是通過在詞根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綴或后綴構成派生詞。詞匯教學的一個關鍵就是要展示詞匯的系統性和聯系性,使學生掌握詞匯的變化和轉化規律。老師應注重指導和幫助學生記憶常見的前綴和后綴及詞根的意義,掌握前綴和后綴與詞性、詞義的關系,掌握合成詞和轉化詞的構詞規律,并幫助他們養成自覺總結構詞法規律的習慣。

4.語境詞匯教學法。在我自身的學習過程中及教學經驗中,我深刻感受到,學生往往是背了大量的單詞,但是能牢記的單詞量卻極其有限,并且不知道如何在寫作或口語中正確運用所學詞匯,也不懂得如何提高對陌生單詞的認知或猜測能力,導致詞匯水平受局限,在詞匯學習上非常被動。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學會在語境中教詞匯,幫助學生在具體語言材料中認知或猜測單詞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