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傳染病產生的原因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畜牧業的發展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為了畜牧業的順利發展,必須要解決畜禽傳染病的問題,畜禽傳染病的產生原因有很多,我們應該了解畜禽傳染病產生的各個原因,然后逐一找到相應對策,解決問題。
一、畜禽傳染病介紹
傳染病的發生發展有潛伏期、前驅期、發病期和恢復期四個階段,潛伏期是病原體感染畜禽的過程,這時沒有癥狀,前驅期是指癥狀已經出現,在這個階段可以發現畜禽已經感染傳染病,發病期是疾病癥狀最明顯的階段,各種傳染病的癥狀相繼出現,此時可以通過對癥狀的分析大致了解傳染病的種類,恢復期是畜禽的傳染病癥狀逐漸消退直至恢復的階段。
畜禽傳染病依據流行過程可以分為散發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和大流行四種。沒有任何規律,在某個地區時有發生的是散發性。傳染病的流行規模很小,局限在某一個特定地區的是地方流行性。傳染病的流行規模比較廣泛并且發生的頻率比較高則稱為流行性。如果規模非常大,被感染的畜禽非常多,并且傳播速度很快,這時是大流行。
二、畜禽傳染病產生的原因
當病原體侵入畜禽的身體里面時傳染病便相應地產生了,傳染病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在分析原因時不能只是從畜禽本身進行分析,還應該清楚的了解到傳染病的產生還與人們的管理與意識有很大的關系。應該綜合各方面探討畜禽傳染病產生的原因。
1.人們的防疫意識淡薄
在我國,很多畜禽的養殖者并沒有受過有關畜禽傳染病的相關教育,他們不了解畜禽傳染病產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不能采取正確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所以造成很多的畜禽養殖戶遇到傳染病時措手不及,并且不能及時的控制疫情,使得傳染病越發嚴重。還有許多養殖戶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傳染病一般不會發生在自己養殖的畜禽身上,所以沒有采取預防措施,這種防疫意識的淡薄現象造成了畜禽傳染病的頻發。
2.防疫工作滯后
近幾年我國養殖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人以養殖業為生,所以我國畜禽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隨著養殖場畜禽數量的增多,管理變得更加困難,衛生問題也成了管理時的大問題,使得防疫工作變得異常困難,并且成本很大,所以養殖場里的防疫工作一般做的不是很好,這就造成畜禽傳染病的頻發。同時,在我國,動物防疫體系發展比較落后,沒有足夠的防疫人員,對防疫品的研發等也做得不是很好,所以即使做了足夠的防疫工作,也很有可能發生畜禽傳染病。
3.畜禽自身問題
隨著養殖者的增多,畜禽也大量增多,為了節約成本,很多養殖者并不注意畜禽的生活環境,這使得畜禽的生活環境大不如從前,再加上外界環境的惡劣,夏天溫度過高,冬天溫度又極低,使得畜禽的免疫力大大下降,即使做了一些免疫工作,因為這些外界原因也會造成傳染病的發生。
飼料也是很重要的問題,很多飼料營養不足,或者飼料的量不合適,這都造成了畜禽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傳染病。
4.疫苗問題
在我國,防疫技術不是很先進,部分疫苗的作用不是很大,使得很多畜禽在進行疫苗注射后仍然會被傳染病傳染。
同時,疫苗的質量問題也很嚴重,很多非法廠商為了贏得利潤,在生產疫苗時偷工減料,甚至生產假的疫苗,這就造成很多養殖者受騙。
免疫方法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養殖者只是簡單的了解一點疫苗的知識,并不太了解疫苗的正確注射方法,而每種疫苗都有其特定的接種方式,接種劑量和接種部位,在使用時應該嚴格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接種,否則就會造成防疫作用減弱或者完全失效。
三、畜禽傳染病的防治對策
畜禽一旦被病原體侵入,很有可能就造成周圍的畜禽也跟著被傳染病感染,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會有更嚴重的后果,甚至各國之間進行傳播,所以了解畜禽傳染病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從傳染病產生的原因等方面綜合分析對策,防患于未然。
1.控制傳染源
養殖者一旦發現畜禽的生活狀態,飲食等出現異樣立馬對它們進行診斷,如果確實是傳染病,趁早找到發病的原因或傳染源,進行隔離等防護措施,防止傳染病的蔓延。當發現有異樣時,已經不能自己進行防治,需要立刻將疫情報告上級領導機關或業務部門,及時得到國家的援助,進行控制。并且當疫情得到控制后,要注意相關物品的消毒,防止同類傳染病的再度出現。
2.加強防疫隊伍建設
針對我國現狀,為了及時并且更好的控制疫情,應該加強防疫隊伍的建設,加大培養防疫工作方面的人才,國家加大對防疫研究的投入,建立防疫工作研究所等。還應該制定符合我國現狀的傳染病管理制度,保證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在培育防疫工作人員的同時也應該給養殖者集體進行有關畜禽傳染病的知識講座,增強養殖者的防疫意識。
3.改善環境
因為畜禽生活環境和飲食的問題,造成畜禽的免疫力大大下降,所以改善養殖場的環境等尤為重要,國家加大對養殖者的補助,給畜禽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注意飼料的用量和種類,環境改善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傳染病的頻繁出現和傳播快的問題。
4.疫苗管理
我國應制定相應的制度來管理疫苗的生產廠商,并且定期對疫苗進行質量檢查和效果監測,如果出現以獲取利益為目的對疫苗偷工減料的廠商一定要嚴格處理,加大對防疫站的投入,同時給養殖者普及有關疫苗的知識,讓養殖者正確使用疫苗。
5.完善監測制度
由于很多養殖者不能及時發現畜禽的異常,所以不能及時發現并且控制傳染病,造成了傳染病的大肆傳播,所以應該加強對傳染病的監測力度,在我國,畜禽傳染病一直處于被動的監測狀態中,不能達到良好的預防和控制的效果,這也是畜禽傳染病不好控制的原因之一,所以應該建立主動的監測制度,以主動監測為主要的監測手段,同時也采取被動監測的方法,使得主動監測和被動監測完美結合,達到有效監測疫病的目的。
四、總結
為了我國畜牧業順利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控制畜禽傳染病的大肆傳播,本文通過分析出各個畜禽傳染病產生的原因,并且從產生的原因出發相應的找出解決的對策,預防傳染病的產生和控制傳染病的發展。
篇2
三、查驗時間:幼兒辦理新入園時進行
四、查驗內容:
1.有無預防接種證。
2.國家免疫規劃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風疹疫苗完成情況,其免疫程序按省衛生廳的規定要求執行。
五、將查驗情況登記在《新希望幼兒園幼兒接種證查驗登記表》中,凡無接種證的,責令家長到居住地的預防保健機構辦理或補辦《接種證》。
六、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書面通知家長,并配合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七、幼兒完成補種和補證后,要將補種信息及時登入《新希望幼兒園幼兒接種證查驗登記表》并存檔,同時將此表交接種單位。
八、對因落實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不力而導致幼兒園相關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將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相關責任。
2020.2.4
幼兒園應急接種操作規范應急預防接種就是在發生了某種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疫區內的易感者進行的緊急接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應急預防接種”。
應急性接種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疫苗選擇準確
應急接種的疫苗必須是產生免疫力快,接種后產生免疫力(即對機體起保護作用的時間應短于該病的潛伏期。另外,應注意選擇對潛伏期病人注射后沒有危險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小兒麻痹糖丸、白喉類毒素、百日咳疫苗等。而乙腦疫苗、卡介苗一般不用于應急接種。疫苗使用不當可引起發病或加重病情。
二、接種范圍和接種對象選擇要適當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來確定疫區、易感人群及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
三、接種時間愈早愈好
如果發病的時間短于先天免疫力產生的時間則達不到控制額定的目的。
2020.2.4
師生晨午檢制度一、每天統計患病幼兒人數及情況,確保有疫情立即報告,同時要及時做好清潔消毒、切斷傳染途徑。
二、保健室是晨檢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門,應具體做好晨檢工作的監督和指導。
三、學校各班主任為本班幼兒健康情況檢查報告第一責任人,負責本班幼兒的晨、午檢工作;托幼機構的保健老師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園內幼兒的晨、午檢和報告工作,托幼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人員協助園醫(保健老師)。
四、晨午檢時間 :在每天上午8:30與下午2:50之前完成幼兒的晨午檢,同時,保健醫生填寫《晨午檢登記表》,各班班主任填寫《幼兒缺勤排查登記表》。
五、班主任、保健老師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幼兒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幼兒出勤、健康狀況。做到“一看、二問、三摸、四量”。一看:膚色、有無皮疹、情形;二問:有無腹瀉、腹痛、發熱等不適癥狀;三摸:有無發熱、發冷;四量:必要時量體溫;并做好記錄。發現幼兒有發熱(體溫超過 37.5℃)、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眼結膜充血、腮腺腫大、咳嗽或身體異常等傳染病早期癥狀以及疑似傳染病,保健老師要及時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
六、嚴格執行疫情日報告及管理制度。
(一)每天上午第一節課前,班主任要將晨檢結果向校醫(保健老師)報告;若班級的幼兒,無人出現上述癥狀,亦要實行“零”報告制度。
(二)發生疑似傳染病的幼兒必須回家或在幼兒園專設隔離室隔離,及時診治,不得帶病上課;患有氣管炎、胃腸炎等常見病、慢性病的幼兒,在發病時期,以幼兒身體健康為主,指導就醫,勸其回家休息治療,不帶病上課,以免貽誤病情。
(三)保健老師每天根據晨檢情況及時進行匯總,如發現聚集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按照流程和標準,及時報告。
(四)幼兒園發生疑似傳染病、疑似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時,班主任或保健老師應在每日下午第一節課前增加午檢,內容同晨檢。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幼兒在該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內,與其他班級幼兒在用餐、游戲和戶外活動時要相對隔離。
(五)在傳染病流行的高發季節,幼兒園應盡量避免舉行春游、秋游、運動會、晚會等集體活動。如不可避免的,幼兒園在活動前應加強晨、午、晚檢,充分隔離傳染源,及時規范處理公共場所嘔吐物,避免疾病傳播流行。
(六)在晨檢時間以外,師生、教職員工中發現有疑似傳染病患者,均有責任及時向健老師報告。
(七)因晨檢不落實責任制,或落實不到位導致幼兒園或班級出現傳染病疫情,對事發幼兒園進行倒查,對緩報、瞞報、漏報者追究法律責任。
2020.2.4
因病缺勤與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為了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檢測體系,幼兒園教師應負責對缺席兒童情況逐一登記,查明缺席原因并進行跟蹤觀察、隨訪,及時發現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確保在第一時間能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針對家訪登記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家訪頻率:
對一天不來園的幼兒要進行家訪,并有記錄。對生病的幼兒要了解疾病的癥狀、診斷的結果、發病日期、就診日期、診斷日期、就診醫院。
二、家訪形式:
1、電話訪問或咨詢聯系等;
2、幼兒家長自行請假等;
3、上門家訪關心慰問等;
三、家訪登記:
1、對缺席兒童的缺席原因,班級教師應及時、準確地進行記錄、反饋。
2、發生傳染病的患兒,保健教師及班級教師必須共同上門進行家訪,宣傳防病常識,幫助幼兒早日康復。
3、當班級發生同種病例2例或以上要及時做好《病因排查登記表》并上報鎮中心校。
為規范我園傳染病管理,防范流行性疾病在我園暴發流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幼兒入園需查驗預防接種證二、查驗范圍:所有入園新生三、查驗時間:幼兒辦理新入園時進行四、查驗內容:
1.有無預防接種證。
2.國家免疫規劃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風疹疫苗完成情況,其免疫程序按省衛生廳的規定要求執行。
五、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書面通知家長,并配合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六、幼兒完成補種和補證后,要將補種信息及時交靖安中心幼兒園查驗,同時將此表交接種單位。
七、對因落實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不力而導致幼兒園相關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將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相關責任。
2020.2.4
幼兒園衛生管理制度一、環境衛生
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檢查。
2.幼兒玩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要消毒、清洗。
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暑設備。
4.廁所清潔通風,定時打掃并消毒。
二、個人衛生
1.幼兒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兒飯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動水或干凈水洗手和洗臉,經常保持清潔。
3.飯后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4.要求幼兒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帶干凈的小手絹。
5.要求幼兒服裝整潔,被褥勤曬,床單每月洗1次。
6.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經常保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幼兒開飯前用肥皂洗手。
2020.2.4
幼兒園預防接種管理制度(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經常性的疾病預防工作。
(2)按年齡及季節完成防疫部門所布置的預防接種工作(要求麻疹、脊髓灰質炎的接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百白破、卡介苗接種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建卡率在百分之百。凡有禁忌癥者不應接種或暫緩接種。
(3)及時了解疫情,發現傳染病要及時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在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實行及時正確的檢疫措施,對所在班級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對接觸傳染病的兒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并按各種傳染病規定的檢疫期進行檢疫。檢疫期間不辦理入托和轉托手續。積極采用各種辦法防治疾病,降低發病率。杜絕脊髓灰質炎、白喉、麻疹、猩紅熱、百日咳的發生,控制肝炎的暴發和續發。
(4)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幼兒到公共場所。
(5)加強體格鍛煉,增強兒童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2020.2.4
傳染病發后教室、生活場所消毒制度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兒園傳染病發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幼兒園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特制訂消毒制度。
一、消毒時間
每天放晚學后,消毒人員對學校重點部位進行消毒。持續一周。
二、消毒范圍
學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門扶手等)、走廊、宿舍、廁所以及手可以觸摸的地方都要進行徹底消毒。
三、消毒藥品濃度配置、
使用1:1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每20克(1小袋)兌8000毫升水(濃度為0.05%)。
四、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學后消毒員對地面、桌椅、門扶手先用消毒液進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學生到校前再用清水進行第二遍擦拭。
五、消毒員設置
學校指派專人負責每天消毒工作。學校分管領導監督、指導消毒員消毒工作。
六、消毒員要每天將消毒情況填入《學校消毒情況登記表》。
2020.2.4
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制度為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疫情報告規定,特制定我園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如下:
1、我園由時佩蓓同志具體負責傳染病疫情登記和報告。
2、傳染病疫情報告員要積極參加縣教育局及衛生部門的培訓,培訓合格方可上崗,傳染病報告員未經上級領導許可,不得隨意更換。
3、傳染病報告員有權對轄區內的班級和個人進行傳染病預防、治療實施監督,定期檢查,有權對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行為提出處罰建議。
4、傳染病報告員應有傳染病登記本,做好登記項目齊全、材料完整。
5、幼兒園要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發現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認真填寫傳染病登記本,并及時上報。
6、傳染病報告員必須按照法定時間進行傳染病報告,不得遲報、漏報、瞞報或謊報疫情。
7、傳染病報告要加強責任心,對玩忽職守、瞞報或謊報,不按時報等造成傳染病傳播或流行的,要給與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0.2.4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為加強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幼兒園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幼兒園的傳播流行,確定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登記與報告工作。
二、幼兒園疫情報告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教育局報告。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等,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人時,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疫情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痛病或其它發生公共衛生事例,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三、學校疫情人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幼兒園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020.2.4
傳染病管理責任制為推進我園健康、穩定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落實責任制,及時發現問題和整理隱患,扎扎實實做好我園安全工作。
1、責任制:
園長是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的第一負責人,負總則。
層層落實責任制,明確責任人為各班班主任。
2、追究制:
原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不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教訓不吸收不放過。
3、措施:
(1)實行一票否決制,依法嚴肅處理事故責任人。
(2)對存在失職、瀆職的行為,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嚴重危害社會的,立即上交司法部門處理。
2020.2.4
幼兒園傳染病后停課復課制度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兒園傳染病發生后的隔離工作,防止幼兒園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特制訂停課復課制度。
一 、停課要求
嚴格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若發現一兩個傳染病者將立即對發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并立即讓發病者停課,若在一個班級同時發現四個以上傳染病者應立即對整個班級進行停課。
二 、停課時間
嚴格根據各類傳染病的隔離時間要求及衛生院對幼兒園的停課時間指令。
三、 復課要求
發病者在規定的隔離時間后,并在制定醫院復查開痊愈證明后方可復課。
篇3
Analysis on cogni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Henan countrysid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gni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nan province.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was applied,medical staffs from medical institutes and residents in some villages were interviewed in three local counties in July 2005.Results Rural residents' cogni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gender and education (P005).Cognition in medical staff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infectious disease;cognition;influencing factors
進入21世紀以來,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和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暴發與流行,使人們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新發傳染病的突如其來產生心理緊張或恐慌〔1,2〕,人們對傳染病的認知和心理應對出現了新的特點。為了解農村居民對傳染病的認知狀況和心理狀態及其對傳染病防治所產生的影響,了解他們接受傳染病宣傳與服務的需求,本項目在河南省隨機選取3個不同經濟條件的縣,選取部分居民和醫療單位進行調查,為采取相應措施提高農村居民對傳染病的認知水平,從而更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病、傳播和流行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按地理位置和經濟水平,將河南省農村劃分為3個不同經濟區域,分別從中選擇1個縣作為不同區域的代表,每個縣選取經過“世行貸款/國外贈款中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它傳染病應對項目”培訓的村和鄉村醫療機構各1個,同時選取未經過培訓的村以及鄉村醫療機構各1個。居民每戶抽取1人,醫療機構在職人員全部作為調查對象,共調查170人,其中居民97人,醫務人員73人。
12 方法
121 培訓與調查方法 (1)培訓:以世行貸款/國外贈款中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傳染病應對項目為主要培訓內容,通過廣播、發放宣傳冊、集中講座等方式進行培訓由當地鄉衛生院負責醫務人員的培訓,村衛生室承擔居民培訓任務。(2)調查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其中18~60歲居民和醫務工作者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70份,問卷收回率為100%。(3)質量控制:現場調查時,調查員對每個調查對象填寫的內容進行全面檢查,如有疑問應重新詢問核實,如有錯誤要及時改正,有遺漏項目要及時補填;對于有一定文化程度居民,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其自行填寫問卷,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居民,由調查員問詢并填寫。
122 調查內容 (1)自然情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2)傳染病知識掌握情況:對上述傳染病應對項目的宣傳工作了解程度;是否接受過傳染病知識宣傳;傳染病知識,其中包括傳染病法律法規常識、肺結核常識、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乙型肝炎等6部分內容,共70個問題,每題1分,正確得分42分以上為及格分數。
13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1軟件進行2次糾錯錄入,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F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170名調查對象中,最小年齡18歲,最大58歲,平均年齡(3424±1026)歲;男性占447%(76人),女性占55.3%(94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40%(68人),高中及中專占3588%(61人),大學及以上占24.12%(41人);接受過部分或全部的傳染病知識培訓人數占6882%(117人),未接受過任何方面傳染病知識培訓的人數占3118%(53人)。
22 傳染病認知情況比較(表1) 表1可見,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人群傳染病認知水平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年齡居民的傳染病知識認知水平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醫務人員傳染病知識掌握情況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1 不同特征分組居民傳染病知識認知情況比較(略)
注:與女性比較,aP
23 不同專業醫務人員傳染病認知情況比較 不同專業醫務人員傳染病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結果顯示,傳染病法律法規常識、肺結核常識、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知識的掌握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乙型肝炎知識掌握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Logistic回歸分析(表2) 將傳染病知識得分及格或不及格分別賦值為0或1,作為回歸方程因變量,將年齡、性別、職業、職稱、文化程度、是否參加過傳染病知識培訓等因素作為自變量,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在農村居民中,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對傳染病知識水平有影響。多因素分析顯示,男性居民傳染病知識水平明顯不如女性(危險度為6036);影響農村居民傳染病知識水平的相對危險度隨年齡增加而增加,高年齡組掌握水平明顯不及低年齡組;同時,影響農村居民傳染病知識水平的相對危險度隨文化程度降低而增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傳染病知識掌握水平的相對危險度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109344。
表2 傳染病認知水平影響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略)
注:世行貸款/國外贈款中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傳染病應對項目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地區居民傳染病知識掌握水平受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男性的傳染病知識水平明顯不如女性,年齡越大,傳染病知識掌握水平越低,分析原因與年長者相關知識信息接受能力不及年輕人,并且老年人患慢性疾病較多〔3〕,更多關注慢性疾病有關;而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傳染病掌握水平要高。本文結果提示,結合河南農村地區傳染病認知水平的影響因素,傳染病宣傳工作應該以男性、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為重點,同時需要各級政府部門以及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和協調,以及加強農村衛生防疫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才能對河南農村居民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導人們預防多種傳染性疾病,以控制河南農村地區傳染病發病。
參考文獻
篇4
隨著社會的不斷的發展,人類的健康越來越得到重視,通過醫學的不斷進步,部分的傳染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仍有一些傳染病依舊在肆虐人類的健康,并且由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污染以及化工研究等眾多原因,新型的傳染病也在不斷的產生,處處危害這人類的健康。
一 目前我國社區傳染病的特點
1 傳染病依然是社區中常見疾病
雖然醫學的發展控制了很多的傳染性疾病,但以我國目前的傳染病防治來看,社區為最基礎的防治部門,社區中的防治的傳染病一般為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傷風、痢疾以及乙肝等疾病等疾病。
2 多數病人為病原攜帶者、隱性感染者以及潛伏期感染人群
此類病人對家庭和社區健康人群危害頗大,因為其病癥不明顯,在就醫檢查時不重視或者誤診、漏診而沒有得到隔離治療。與家庭和社區中健康人群接觸,通過一些途徑將疾病傳染給其他人,是傳染性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家庭,常常會出現家庭聚集現象。
3 社區中傳染病在人群分布上有明顯特征
在年齡段上,傳染病的高發人群聚集在兒童和青少年階段,水痘、流行性乙型腦炎、肝炎以及最近發現并傳染率極高的手足口病等;在不同社區中,由于人們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環境氣候等條件的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傳染病;不同季節也會造成不同的傳染病,例如春季容易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夏季以消化道傳染病為主。
4 社區中以慢性病人及康復期病人可能成為傳染源
由于醫院治療方式、經濟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工作等原因,很多慢性病人以及康復期的病人都會選擇在家療養。此類病人由于經常活動與社區之中,排除的病原體很容易成為傳染源,傳染給其他健康人群。
5群眾對社區防治傳染病的認識較少
目前在我國由于眾多的原因,疫苗的接種率不高,很多居民對傳染病的認識也不夠,認為很多疫苗接種并不會有實際的效果;并且目前很多農村居民涌入城市,對他們的接種免疫工作也十分的困難。
很多患病的病人由于對傳染病了解不夠,產生自卑與自暴自棄心理,有的會放棄治療甚至會產生孤獨癥等心理疾病,從人對并且造成不斷惡化。
二 社區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難點
1 疫苗接受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社區居民對于疫苗的接種局限于幾種,由于其他疫苗的價格以及居民自身對傳染病的認知程度問題,導致社區居民接種率較低,社會的疫苗推廣過程也難度較大。
2 專業人員素質不高
專業較低、素質不高、新知識更新慢都是目前我國社區防保人員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防保人員只能處理一些常見的傳染病問題,對于少見的、新型的傳染病無法處理。并且由于素質不高,部分防保人員只會等待病人,而不會主動進整個社區進行實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3 檢測、統計系統部完善
對一些傳染病的檢測、等級、上報和統計系統部完善也是目前社會防疫工作的難點之一,無法掌握病原體的動態變化,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基層單位過于注重經濟效益
部分基層醫院由于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對免疫接種以及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達到額定任務外,往往就更加的將重點放在經濟效益好的接種工作上。
5 健康教育形式缺陷
經費、技術以及人員的影響,社區的傳染病預防、接種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對居民的影響不大,甚至很多居民根本不參與社區的宣傳教育活動,由此大部分的社區居民對傳染病的認知不夠,無法進行有效的預防、接種。
6外來人口管理不善
目前我國城市中外來人口不斷增加,由于外來人員行蹤不定,導致眾多有關部門對人員的管理無法進行,而外來人口的公共衛生管理更顯薄弱。經濟,素質等原因對外來人口的疫苗工作實施難度更大。
三 社區傳染病控制措施
1 加強宣傳教育
對于眾多的傳染性疾病并沒有人們想象中可怕,這就需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強對社區人員健康宣傳工作。增強“預防第一”的正確理念,通過廣播、宣傳欄、社區活動等形式積極倡導軍民選擇正確的健康理念以及講解傳染病的預防以及相關信息。
2 加強衛生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技術
鑒于我國目前社區醫務人員專業學歷較低,自身素質不高的情況,社區應積極對醫務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接收新知識,并且對自身素質教育加以培訓,提高知識的同時也增強自身素質。
3 控制病源
社區身為基層單位,針對于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源頭,做好源頭管理、要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病源,并且迅速的對傳染源進行控制并且盡快上報疫情,并在社區內進行積極的防疫工作。對于疑似病例也不應抱著僥幸態度,應及時進行檢查,確診,以保傳染病不再擴大。
4加強監測
傳染性疾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其傳染性,所以社區醫務服務機構應對社區內患有傳染性疾病的人群進行特殊的監測和管理。特別是一些由于經濟、家庭、工作原因在家進行治療的病人,要建立系統的檔案,對病人的病情做到及時掌握,并且及時上報的原則。
5 改善社區衛生環境
環境是影響傳染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社區衛生環境對一些已知傳染性疾病的控制可以達到一定的防疫效果。所以要倡導社區居民健康、正確的生活理念,養成良好的衛生的習慣,并且對社區內的衛生進行積極的整頓,讓良好的衛生環境成為阻擋傳染病的一道堅墻。
6 加強,流動人口管理
社區衛生機構要及時、準確的了解社區內的人口狀況,外來人口的人數以及有無傳染病或者是否需要醫療幫助。并且與公安等部分聯合對外來人口進行信息管理,實施流入與流出協同管理。并且一旦發現病源,要積極控制并且上報。
結語
傳染病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可怕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身體健康。所以身為民眾身邊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任務就更加艱巨,如何可以增強大眾的健康意識,改掉不良習慣,并且針對傳染病病人積極合理的管理和監測都是社區衛生部門必須去研究解決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 梅碧琪,黃瓊玉,張英華. 社會傳染病特點分析及其防治對策的探討[J]. 熱帶醫學雜志,2003(2)
[2] 賈正凱. 淺談社區傳染病控制措施[J]. 醫學信息,2011(6)
[3] 姜曉鵬,吳廷鳳,郝模. 社區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難點和政策保障[J].中華醫院管理雜質,1999(8)
作者單位:223227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朱橋鎮衛生院
(上接第388頁)
4 總結
醫務工作者的手是醫院感染病原體定植和傳播的最主要媒介。手衛生科學理應得到廣大醫護人員的重視和遵守,做好衛生洗手的監督工作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措施。雖然目前衛生洗手還存在著較嚴重的問題,但是只要廣泛宣傳,提高管理、控制和監測的力度,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將手衛生制度落實到實處,對于切實改善醫務工作者手衛生狀況,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安建玲,梁金花.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的調查[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 2009(19):250-250.
[2]鄧慧琴.加強手衛生干預預防醫院感染[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 30(7):835-836.
[3] 劉文濤,主編. 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導手冊.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21103.
篇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9~2014年德陽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各病種病住院患者的人次。
1.2研究方法 回顧性研究和分析2009~2014年德陽市人民醫院感染科每年收治的傳染病病種變化。對每年各類傳染病住院患者的人數進行統計,計算出每種疾病在各時段的住院構成比。對部分常見傳染病的臨床特點進行總結和分析。
2結果
近六年來肝病、肺結核在感染科傳染病中分別占前兩位;結核性胸膜炎由第三位逐年降至第五位;腮腺炎由第四位逐年降至第九位;手足口由第七位逐年升至第三位;艾滋病逐年升至第五位,見表1。
3討論
3.1傳染病防治刻不容緩 傳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真菌、衣原體、立克次體等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從本科室近6年的傳染病收治情況來看,雖然存在未收治的某些傳染病如白喉、脊髓灰質炎等,以及一直處于低發狀態的某些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狂犬病、瘧疾等,但每年收治的傳染病總病例數除2012較2011年稍有下降外,每年曲線呈上升的趨勢(圖1),故傳染病的防治刻不容緩。
3.2病毒性肝病 德陽市人民醫院感染科2009~2014年主要收治的傳染性疾病為病毒性肝病、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手足口、艾滋病5種疾病。各種病毒性肝病始終高居感染科住院傳染病病種的首位,其中包括甲、乙、丙、戊型病毒性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代償期及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癌等。由此可見,病毒性肝病仍然是威脅德陽市人群健康的主要傳染病。
3.3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均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近6年來發病總數排名前10位。流行性腮腺炎以學齡期兒童多見,常因并發腦膜腦炎、胰腺炎、炎等并發癥收治人院;水痘為學齡期好發,且臨床過程較輕,大多可自限,不需住院,但嬰幼兒或成人水痘臨床過程偏重。根據小學和幼兒園兒童高發,因此在此類場所應加強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的衛生知識宣教。
3.4手足口病 從我科收治手足口病看2013年39例,2014年101例,手足口病在感染科呈明顯上升趨勢。手足口病主要以6歲以下兒童為主,其中1~3歲兒童發病數最高。因此應加大對該類人群的監測力度,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同時應加強手足口病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1]。
3.5 AIDS 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我市自1995年發現第1例AIDS患者開始,HIV感染者人數迅速增加,現已進入快速增長期。我院于2009年收治第1例AIDS患者,至今已收治225例次,尤其近兩年每年分別收治56、72例次。艾滋病可經性接觸傳播,故目前性傳播性疾病也是防治的重點,對高危人群尤其同性者的宣教有必要加強。
4建議
4.1培訓感染專業的專科人才 在感染專科建設的過程中,專科人才是最基本的要素。科室應加強肝病及結核病專科理論和技術的培訓和進修學習;隨著艾滋病的增多,科室應加強艾滋病專科理論和技術的培訓和進修學習。
4.2加強科室亞專業建設 科室現有肝病、結核、普通感染性疾病三大專業,隨著科室病種變化,艾滋病會逐漸增多,亞專業相應再增加艾滋病專業。
4.3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 科室充利用分子實驗室的有利條件,提高各種傳染病的診斷水平和預后評估情況。科室在肝病的診治上積極開展好人工肝治療、肝穿、腹水濃縮、部分脾動脈栓塞、肝癌介入及微波治療等;結核和手足口病的診斷上充分利用好分子生物實驗室檢查項目。
4.4全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近年來本市雖未發生SARS、呼吸綜合征、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這四種疾病,但新發傳染病發生的可能原因為基因突變在短時間內產生許多新的突變株,其中一部分成為致病原,或弱毒株變為強毒株[2];其次社會環境變化是新發傳染病的外在因素,如人類盲目砍伐森林、全球的溫室效應等[3]。因此,迫切需要加強相關技術人員對少見病、罕見病知識的培訓,做好應急醫療的準備。
綜上所述,隨著新發傳染病SARS、AIDS的出現,結核、手足口病等經典傳染病卷土重來,原有的傳染病疾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需時刻警惕嚴重傳染病及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加強基礎、臨床、防控多部門應加強協作,保證各項疾病防治規劃落實到位,提高傳染病綜合防治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篇6
傳染病學是臨床醫學體系中具有特征性的一門學科。目前仍然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一類疾病,隨著時代的變遷,傳染病疾病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經典傳染病的發病明顯減少乃至絕跡,有些傳染病已在世界范圍內消滅,如:天花。傳染性較強的傳染病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使其傳染的危險性減小到最低,如霍亂、鼠疫等。但由于環境污染、人類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原因導致病原體出現變異,又涌現了一些新發的傳染病,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很容易造成社會大流行,甚至突破國界造成世界范圍的流行,對人類造成危害。針對傳染病預防為主的理念,就需要普及傳染病學知識,特別是醫學生要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以適應本世紀的社會發展需要以及以后的崗位需求。但教師與學生主要交流的平臺仍是課堂,單純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此教學要求。要想在有限的時空內,讓學生了解較多的相關知識,就要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采取新的教學手段,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
1 宣傳學習傳染病學的必要性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1]。病原體在人群中傳播,常造成傳染病流行,對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國家經濟建設有極大危害性。傳染病學是研究各種傳染病在人體中發生、發展、傳播、診斷、治療和預防規律的學科。其重點在于研究各種傳染病的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以求達到治病救人、防治結合的目的[1]。雖然目前傳染病不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首位疾病,但有些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瀉等疾病仍然廣泛存在,發病率依然較高。已消滅的傳染病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新發現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近年給人類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傳染病知識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2 改革教學內容
由于新知識、新技術的增長,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疾病譜的變化, 以經典傳染病為主線進行授課,已與社會的新形勢不相符。況且有些傳染病很少見或已經被消滅,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新發傳染病的疫情,故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取舍,去除已經消滅或極少見病種,如脊髓灰質炎和一些寄生蟲病等,加入新發傳染病以及經國務院批準近年列入傳染病防治法的疾病,如手足口病等,體現課堂教學和社會發展的一致性。又根據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增加了與感染相關的院內感染、耐藥微生物感染、抗菌素應用等內容,避免學生走上臨床工作崗位,所需與所學內容相脫節的情況,以適應行業技術發展。
3 改進教學方法
以人為本已成為國際流行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毋庸置疑,改變單純平鋪直敘的理論灌輸,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已達到共識。對于傳染病學,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視臨床思維的培養,為以后的臨床診治打下基礎。要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科學思維方法的建立,就必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針對不同的學生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病案教學法、問題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PBL教學法以及自主學習法等,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而且把積累知識與能力培養結合起來,更好地滿足了時代對教育和人才的要求。
4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以不可阻擋的態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教師通過播放錄像或利用自身的形體、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局限性。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學習到更為豐富的醫學知識,增加教學過程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在文字的基礎上大量利用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多種信息載體,運用到傳染病教學中去。對于發疹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風疹等,給予圖片展示的方式,更直觀,并且加深了對疾病的認識,更有利于以后臨床工作對疾病的鑒別診斷。另外,還可以在課件中穿插視頻,如躁狂期的狂犬病病人,讓學生親眼看到了具體的病人及其發病時的特點,印象深刻。艾滋病毒侵入淋巴細胞的過程,演示了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的殺傷力,避免枯燥的講述,形象而生動,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因特網上有豐富的醫學資源,可作為教材的補充,鼓勵學生上網去自學或查相關資料,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更多的醫學知識。
5 模擬病房練習及增加見習課
一方面可以通過播放錄像或利用多媒體技術講述傳染病房不同于其它病房的構造及設置,加深對傳染病的傳染與隔離的理解,也可以利用模擬病房,演示感染科醫生工作流程,形象而直觀,增加學習的樂趣。同時增加見習課,多和臨床崗位相接軌,鞏固課堂所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
總之,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及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后,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增進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并且掌握了更多的傳染病相關知識,為以后進入臨床崗位奠定了基礎。
篇7
1 傳染病報告管理
1.1 筆者在工作中總結出了傳染病報告一條龍工作程序:“一填寫、二收取、三查對、四直報、五登記”。即醫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疫情管理員收取卡片,核對無誤后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疫情登記。傳染病報告管理不能坐、等、靠,必須主動監測。
1.2 建立傳染病自查制度及防止漏報制度。充分發揮三級網絡作用[1]醫院應健全三級醫院感染管理監測網絡明確各級各位職責,使各級人員重視醫院感染[2]。專職每天深入檢驗科及影像中心查看陽性結果登記本,掌握第一手疫情監測信息,堵截漏報于當日,并根據陽性結果,找到開據檢查單的醫生,由醫生根據臨床做好的傳染病診斷進行傳染病報告。
1.3 及時收集卡片,接到門診或臨床科室的電話通知后,疫情管理員要及時去收取傳染病報告卡,認真核對。疫情管理員收取卡片時,要進行“三查九對”。三查:卡片填寫是否完整準確;傳染病登記項目是否齊全準確;卡片是否與各種登記相符。九對:對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診斷、發病日期、診斷日期、報告日期。發現問題及時請醫生改正,以保證報告質量。確保門診初始工作,加強對門診日志填寫質量的管理,要求凡初診患者一定要詳細登記個人基本信息資料,特別對疑有傳染病或發熱待查的患者。以及時發現疫情做到“五早”。
2 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傳染病報告管理,為疾控部門提供了疫情信息,完成了傳染病管理的第一步。傳染病報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傳播。
2.1 專職人員要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嚴格履行職責,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并貫徹落實。加強對重點部門的管理。如口腔科器械繁雜,容易通過多種途徑造成感染。加強對口腔科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流程的監控。依據《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程》要求,進入患者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制定“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流程”,首先對手機、器械進行收集及分檢,及時用酶洗或流動水徹底清洗擦干,對能耐高溫的器械必須采用小包裝形式高溫滅菌,對不能耐高溫高壓的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滅菌處理,浸泡時間大于10 h,物品必須完全浸沒,并登記浸泡的起止時間,器械從消毒液中取出,用無菌水沖洗干凈,使用中的消毒液嚴格按要求定期更換。這樣可大大降低口腔科發生交叉感染。
2.2 加強傳播環節的控制。醫院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與傳染患者接觸的環境、產生的分泌物等相關,我們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雙向防護,切斷傳染患者的傳染途徑。加強季節性的預防和控制,加強發熱門診院感控制措施的督查,及時轉診,杜絕傳染病蔓延。
2.3 加強科室間信息共享,感染專職人員接到報告卡后要確定傳染類型和隔離種類,指導科室根據個案病例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建立計算機監測系統[3],感染管理科在一定程度上是醫院的一個執法部門,感染管理科對全院醫療安全起著很正要的作用。
2.4 加強總結和培訓,每天對出院患者病例進行回顧性監測;每月對環境、醫務人員手、空氣等進行衛生學監測;對院內感染日常監測等進行綜合分析并反饋,總結各項工作實際效果,找出在管理控制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對全員專業技術人員及相關人員及時培訓,及時評價整改效果。
總之,通過對傳染病報告管理的每天自查和追蹤調查,及時發現醫院感染或傳染病的發病和流行情況,及時進行調查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院感科專職人員的主要職責。把傳染病的報告管理與預防控制有機的結合起來,使疫情管理員為疾控部門做好監測的同時,也能為本院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做好監督管理和檢查指導,達到持續改進傳染病管理工作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午聲,薛凌波,繆慧英.有效降低醫院感染漏報率的路徑.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2):235-236.
篇8
對呼吸道傳染病的免疫預防措施,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方面。主動免疫是對兒童進行計劃免疫,加強營養,增強體質。計劃免疫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使用生物制品,對兒童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兒童特異性的自身免疫水平。現在許多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都得到有效控制,人工主動免疫發揮了重要作用。
臨床上使用的丙種球蛋白、抗毒素、轉移因子等,都屬于被動免疫(是一種給機體輸入由他人或動物體內產生的免疫效應物質,使其對某些疾病產生抵抗力)。免疫球蛋白(Ig)是機體防御系統的一部分,分為IgG、IgA、IgM、IgD和IgE五類,其中IgG占絕大多數。丙種球蛋白制劑來自人血和胎盤,主要用于重癥感染的搶救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一般輕癥和健康兒童不主張應用。因為丙種球蛋白半衰期短,用一次不能長久提高兒童的免疫力;肌肉注射局部腫痛,不易吸收;有的兒童對丙種球蛋白過敏,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對體弱多病的兒童,或有明確的傳染病接觸史,且未進行預防接種者,可以應用免疫球蛋白制劑、胸腺素、轉移因子、干擾素、卡介菌多糖核酸等,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目前市場上所謂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保健品,對預防兒童呼吸道傳染病的效果不確切,不要輕易給兒童服用。建議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天然食品,對嬰兒要提倡母乳喂養,按時添加輔食。幼兒除每天保證平衡膳食外,在春天可適量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A,同樣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名詞解釋
篇9
一般來說,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監控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常性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專門應對突發疫情的健康教育。在防治傳染病上面,我們必須要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治療原則,經常性的進行健康教育,對于傳染病而言,這是一項最為基本的預防措施。因此,我們需要在全社會范圍之內,積極地動員全體社會成員自覺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對相關的傳染病知識做到基本的了解,最終使廣大的群眾能夠客觀地看待各種傳染病,并且能夠在發病的時候做出正確的處理。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健康教育就是指,通過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將危害健康的不良行為逐漸改變行為。接下來,筆者將就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相關作用和探討做出如下綜述。
1 傳染病預防控制當中,健康教育的目標
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當中,我們對于健康教育的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從經常性的健康教育方面說起,另一個是從應對突發疫情的健康教育方面說起。首先是經常性的健康教育,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入而又廣泛的經常性健康教育工作,對相關傳染病的一些基本知識進行普及,這能夠使廣泛的群眾對傳染病相關的預防方法做到基本的掌握,還能夠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個人衛生,講究公共衛生,最終建立起衛生而又環保清潔的大家庭,從而減少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1]。
第二是應對突發疫情的健康教育,在這一方面,我們需要在疫情突發的期間做好一定的工作。要將城鄉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防范技能提升起來,需要使公眾理解政府對社會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幫助群眾預防方面,我們要積極對群眾進行引導,幫助他們采取正確的手段和方法對傳染病進行預防,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群眾的恐懼心理和排他心理,在做好個人衛生和防御工作的同時,也要鼓勵群眾同相關的醫療機構進行配合,及時地發現并隔離相關的病人,這樣就能夠避免疫情進行進一步的蔓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進行保障,最終起到維護社會安定的作用。
2 傳染病預防控制當中,健康教育的原則
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當中,健康教育需要遵循以下三點原則:①要遵循群眾性的原則。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中,健康教育需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所以最先要做的就是必要的調查和研究工作。我們需要了解當地群眾對于社會、醫學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從而對其進行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的健康教育,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那些生澀的名詞和術語。舉例而言,在新疆這樣的少數民族,我們的健康教育就需要盡力達到雅俗共賞老少皆宜,需要注意民族的習慣,需要尊重民族的特點等[2];②要遵循科學性的原則。這里所說的科學性就是說健康教育一定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需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對相關的群眾做出健康教育,避免片面性或者形而上學的觀點發生,不能夸大更不能縮小事情的情況和危害。比如艾滋病,目前我們還沒有相當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但是其傳播途徑卻是很清楚的,所以我們只要對受眾講明這些,他們就能夠自覺的遵守了;③要遵循感染性的原則。對于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當中的健康教育,需要使其具備藝術感染力,最好能夠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使語言和形象更加的生動鮮活,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3 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當中的作用探討
3.1 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當中所取得的效果 我們通過健康教育能夠將相關的傳染病基本知識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受眾群眾,最終將預防的效果更好的滿足。舉例而言,艾滋病在目前尚且沒有相當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手段,但是我們卻知道這種疾病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所以,對于該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我們主要可以通過知識教育和切斷傳播途徑的方式來進行[3]。
3.2 健康教育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傳染病的流行和發生進行預防和控制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社會的經濟負擔,將健康教育作為主要內容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對脊髓灰質炎、百日咳、麻疹以及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做出了主要的預防。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有資料顯示,它一共減少了發病患者1.9億人次,減少了131萬人因為傳染病而死亡,因為傳染病所花費在醫院的住院費用直接減少683萬多元人民幣。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證了我國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了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不僅僅收獲了必要的經濟效益,也收獲了一定的時間效益。
3.3 健康教育提高了全社會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的參與意識 在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中,健康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對于領導層面,具有開發作用,能夠使政府在人、財、物、力等方面予以莫大的支持,其次也能夠獲得和協調各個部門對于該項工作的支持,還能夠將廣大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提升起來,充分地調動了全社會各個階層人事的參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4 結 論
本研究主要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當中的作用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探討和分析。經過綜述和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出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防控當中所起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發揮了比較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10
doi:10.3969/j.issn.1671-7256.2011.02.022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dmitted
to Nanjing Second Hospital nearly 16 years
WEI Hong-xia1, YAO Wen-hu1, XU Yong-lin2, CHI Yun1, CHENG Cong1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dmitted to Nanjing Second Hospital nearly 16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Methods: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change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admitted to Nanjing Second Hospital each year from 1994 to 2009. Results: The total number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howed a rising trend and the top 5 of the total incidence were measles, mumps, chicken pox,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 whooping cough. The morbidities of syphilis, AIDS, malaria and rabies were increasing and the new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vian flu and influenza A(H1N1) occurred. Conclusio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is our primary concer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and syphilis, keep alert to the emerging of new infectious diseases all the time.
[Key words] Nanjing Second Hospital; infectious disease; distribution
本院收治南京市及周邊地區除結核和手足口病外幾乎所有傳染病患者。為了解近16年來南京市及周邊地區傳染病發病的演變情況,更好地做好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我們就1994年以來的收治病種情況作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所有病例均為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患者,其診斷均符合王季午編寫的《傳染病學》的相關疾病診斷標準。急慢性肝炎是我院收治的主要病種,遠遠超過其他疾病的收治例數,在本研究中不予分析。
2 結 果
2.1 近16年每年傳染病的收治總數
見圖1。
如圖1所示,1994年全年收治的傳染病總數為524例,至2009年已升至1 718例,這16年間的收治總數呈現曲線上升的趨勢。圖中幾個高峰主要是因為某一二種傳染病的流行所致,如2001年收治總數達1 211例,主要是與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流行有關;而2005年和2009年再創新高,主要與麻疹流行有關。
2.2 近16年主要傳染病分布情況
見表1。
如表1所示,呈現上升趨勢的傳染病主要為麻疹,每3~5年出現1次發病高峰;其次為AIDS及梅毒,這兩種疾病的收治數均呈現逐年/隔年上升的趨勢;瘧疾近3年的收治數亦有明顯增加;霍亂、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的收治數均一直處于低下狀態。某些新發傳染病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均為暴發流行。
3 討 論
傳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真菌、衣原體、立克次體等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從本院近16年的傳染病收治情況來看,雖然存在未見收治的某些傳染病如白喉、脊髓灰質炎等,以及一直處于低發狀態的某些傳染病如霍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傷寒、流行性出血熱等,但每年收治的傳染病總病例數仍呈現曲線上升的趨勢(圖1),故傳染病的防治刻不容緩。
麻疹、流腮、水痘、百日咳均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為臨床需要收治住院的主要病種,列近16年來發病總數排名前5位。其中百日咳以3月齡以下嬰兒多見,由于患兒聲門狹小,每次痙咳或無明顯痙咳都可能出現憋氣窒息;流腮以學齡期兒童多見,常因并發腦膜腦炎、胰腺炎、炎/卵巢炎等并發癥收治入院,偶有吉蘭-巴雷綜合征、多臟器功能障礙[1]等并發癥出現;水痘為學齡期好發,且臨床過程較輕,大多可自限,不需住院,但嬰幼兒或成人水痘臨床過程偏重[2],多伴高熱或皮疹密集,少數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會出現出血性水痘、播散性水痘而危及生命。麻疹是我院16年來收治病人數最多的疾病(見表1),其發病呈現波浪形上升的趨勢,好發于6至8月齡兒童以及成人。我們的研究發現,麻疹合并重癥肺炎患者多為6~8月齡患兒[3]。研究證實,我國采用的兩次麻疹疫苗接種法是有效的[4]。雖然麻疹疫苗已納入計劃免疫,但發病數量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可能有:(1) 規則性疫苗接種的低覆蓋率,仍然是部分地區麻疹高發的主要原因[4]。(2) 6~8月齡患兒從母體獲得的IgG抗體已消失,尚未來得及接種麻疹疫苗即被感染。(3) 幼年常規接種麻疹疫苗,但成年后抗體滴度逐年降低直至無保護性。從近16年疾病的發病總數來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目前需要防治的重點疾病。
梅毒在我國曾一度宣布被消滅,但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人們性觀念的變化及外來傳染源的輸入,其再次出現并逐漸增多,尤1993年后大幅上升,至1998年全國報告發病率達4.31/10萬,為1993年的25倍[5]。我院收住入院的主要為先天性梅毒和神經梅毒患者,包括因其他疾病住院篩查出的隱性梅毒患者。從表1看出,自2004年收治第1例新生兒梅毒開始病例數迅速上升,至2009年已達81例。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我國自1985年發現第1例AIDS患者開始,HIV感染者人數迅速增加,現已進入快速增長期。我院于2001年收治第1例AIDS患者,至今已收治283例次,尤其近兩年每年分別收治72、84例次。梅毒與艾滋病均可經性接觸傳播,且梅毒患者感染HIV的危險性增加4~9倍。故目前性傳播性疾病也是防治的重點,對高危人群尤其同性者的宣教有必要加強。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傳染病,從病房收治情況來看好像發病率無明顯變化,但結合門診病例發現狂犬病的發病是呈現上升趨勢的,這主要與養狗人群大幅增加,而某些群體對狂犬病還缺乏預防意識有關。瘧疾經蚊蟲叮咬傳播,熱帶地區多發,本地區一直以散發為主,2006年前每年收治不到6例患者,2007年起病人數呈現上升趨勢,這主要是非洲輸入性瘧疾患者增加所致,故要加強對非洲出口勞工的預防工作。
我院除接受正常的傳染性疾病的診治外,還承擔了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危重患者的診治。我院分別在2003年、2007年和2009年各收治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2例、人禽流感1例、甲型H1N1流感235例。這3種疾病均以以往未曾發生且呈全球暴發流行為主要特征,傳播速度極快,對人類造成危害極大。新發傳染病發生的可能原因為基因突變在短時間內產生許多新的突變株,其中一部分成為致病原,或弱毒株變為強毒株[6];其次社會環境變化是新發傳染病的外在因素,如人類盲目砍伐森林、全球的溫室效應等[7]。
綜上所述,雖然某些傳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有些傳染病仍然防而不衰,如麻疹,尤其新發傳染病的不斷出現更是向人們提出了警示:傳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魏洪霞,姚文虎,池云,等.流行性腮腺炎并發多臟器功能障礙一例[J].江蘇醫藥,2007,33(2):214.
[2] 成驄,姚文虎.成人水痘66例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4(4):266-267.
[3] 成驄,趙偉,姚文虎,等.麻疹并發重癥肺炎35例臨床分析[J].現代醫學,2009,37(5):360-361.
[4] YU X, WANG S, GUAN J, et al.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increased measles incidence in Xinjiang, China in 2004[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7,26(6):513-518.
[5] 龔向東,姜文華,王全佩,等.我國1979~1998年梅毒流行病學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0,16(11):1020-1022.
篇11
1 體制改革給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帶來的因素變化
1.1 原體制中的有利因素:原體制即衛生防疫站中傳染病的防控工作由一個科室管理,即搞傳染病的預防管理工作,又搞傳染病的監督工作,這有助于及時發現工作中的缺陷,及時的調整不足完善工作程序。
1.2 原體制中存在的不足:原來體制中也同時存在著缺點,就是缺乏法定監督機制。一旦工作中出現錯誤和不足之處,沒有法定的常態的監督機制促使其及時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只能等出現了較大問題由行政命令來調整,這就不利于工作長久的健康開展。工作中引入常態的法律監督機制是我國建設法制社會的發展方向,體制改革是對的,也是衛生防病事業的進步,盡管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1.3 不利因素在一項具體傳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表現:我們就拿我縣托幼機構中傳染病防控工作來說明一下工作中產生的一點問題。一名兒童發生了法定傳染病,臨床診斷后將這名兒童的信息報道國家傳染病管理網絡上。疾病控制中心發現是自己轄區的患兒,就負責流行病調查工作。這個流調內容是很多的,其中涉及到監督部門的項目就有這名兒童是不是托幼兒童,如果是托幼兒童就涉及這名兒童在托幼機構的信息。如:兒童所在托幼機構的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聯系電話、這名兒童發病就醫前多長時間在園內就讀等等情況。進而判斷出因這名患病兒童有多少密切接觸者,然后根據當地省衛生廳和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文件向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提出停班或停園的技術報告。衛生監督所依據這份報告再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省衛生行政部門的文件向托幼機構下達停班或停園的法律監督意見。
在實際工作中因這兩個部門的獨立性,又缺乏溝通就出現了下面的問題致使工作開展出現了困難,(1)疾病控制部門只注重自己案例管理的信息,忽視了監督部門下一步工作的信息,如托幼機構的地址、負責人的姓名、聯系電話等都沒有作為流調的重要內容,導致監督部門送達法律文書時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這家托幼機構。(2)對患兒的流調信息不詳細,如這個患兒在發病前仍在上學還是有多少天沒上學了。患兒發病潛伏期以內還在上學的有密切接觸者,需要托幼機構停課讓密切接觸的兒童居家隔離觀察。而患兒在潛伏期以外就沒有上學的就不存在密切接觸的兒童,這樣情況下去停托幼機構的班或園勢必造成托幼機構的很大意見,不配合監督機構的工作,降低了傳染病防治和監督的權威性,也在社會上損害了衛生部門形象。(3)疾病控制部門也因為衛生監督部門在日常的監督過程中,對傳染病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和執法沒有明確的針對性,而對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不了解而不配合流行病學調查工作。(4)監督部門由于不掌握當地傳染病的動態信息,不能及時調整監督內容,有針對性的對某種時下發生頻率比較高的傳染病開展執法檢查活動。(5)以上這些情況就基層是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部門之間因缺乏必要的溝通,兩部門之間缺乏聯動機制,沒有共同協商制定工作程序,整體防病工作會有很多工作的交叉點。如果不采取必要地制度化的工作程序,會給地方的防病工作帶來很大麻煩。
2 思路與對策
2.1 建議行政部門對此現象重視:衛生行政部門作為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共同上級,應該及時了解這兩個部門的情況,并作出快速反應。適時的協調和解決這兩部門之間出現的問題,不能等問題出現后在著手調查和解決,這樣的話可能已經產生了不良后果。傳染病防控問題是涉及政府、百姓、社會、經濟等等各行各業的問題,如“非典”,一旦在局部有類似的傳染病流行,對本地的各方面影響太大了,即使你對相關人員問責了,對社會的影響已經產生了,是無法彌補和挽回的。
2.2 建議業務領導積極聽取對方意見: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同為隸屬于衛生行政部門的平級單位,原來還是同屬于衛生防疫站,其實應該有著積極溝通互相聯動的基礎,不應該有和技術權威的思想。兩個機構的負責人有必要像原來一家人一樣,認真聽取對方意見和建議。畢竟一方的傳染病防控工作是雙方的共同事業,保護好當地人民的身心健康是雙方的共同責任,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是雙方的共同使命。
2.3 建立互相認可的工作程序:當兩個機構制定自己的工作程序時,定稿前應充分聽取對方的意見。自己的工作內容中如果涉及到對方的下一步工作,就應該把對方應要的內容全部納入到自己程序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工作好干就行,如果自己制定的工作程序是從全局考慮的,就會給對方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也會節省資源和精力。如前所說的托幼機構流行病學調查問題,如果疾病控制部門在工作程序中有對托幼機構的負責人姓名、聯系電話、地址等信息采集內容,在流調工作中多問幾句,就不會給監督部門下法律文書時因找不到對象而四處奔波,甚至需要重新核實情況重新做流調工作的麻煩。同理,監督部門在日常監督時向監督對象宣傳好傳染病防治有關的法律法規,強調疾病控制部門的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性。為疾病控制部門做好法律保障,疾病控制部門也就減少了很多被調查對象不配合的事情發生。
2.4 建立定期的信息溝通制度:疾病控制部門負責當地的傳染病報告網絡和信息的管理。監督部門雖然對同級和下級的疾病控制部門有監督職責,但是也不能掌握全局和詳細的傳染病發生情況。而這兩個部門又沒有信息溝通的制度。并且疾病控制部門受到的培訓是對傳染病信息應保密,但是要正確理解這些保密的范圍,不應該把傳染病監督部門也包括進去了。這就使監督部門對傳染病發生的信息量很匱乏,造成了盲目的監督,沒有針對性的監督。本地區時下可能流行是A種傳染病,可是監督部門不了解情況正在浪費人力物力的對B種傳染病監督。這種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浪費了有限的衛生資源狀態實在是需要改變。如果有了定期的信息溝通、資源分享制度,監督部門就會了解現在哪種傳染病發病率比較高;有哪些年齡段的人易患病;哪些職業的人易患病;有哪些地點的人易患病。監督部門就會在傳染病監督工作及時的調整內容和方向,開展針對性的監督減少盲目性監督。這就可以使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人群及時的提高傳染病防控的意識,學習到傳染病防控的知識,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從而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運用,提高了衛生投入的性價比,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2.5 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發生工作中的不和諧因素究其原因與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業務能力不高有關。從人員素質上看,在疾病控制和監督隊伍里人員所學專業很雜,有學臨床專業的、護理專業的、藥學專業的、甚至有復員軍人,真正學預防醫學的并不多。不可否認由于所學專業不同對這一學科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要想糾正和克服這些問題就應該在以下幾方面改進:(1)任用那些學預防醫學并有實際工作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學科帶頭人,讓他們在技術上把關,讓他們有話語權和決策權。使有本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技術人員的意見得到采納。(2)基層專業隊伍中的工作人員由于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所聘任的人員都是本專業的技術人員。要想讓他們在這一專業領域能夠正常工作,就得對這些人開展行之有效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這些非本專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3)鑒定責任制、引入全員考核機制,根據考核成績能者上庸者下,這是促使全體人員學習業務、鉆研業務、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工作機制。不論是領導還是一般職工都要受到考核。考核不過關都要面臨著離開你現在工作崗位,這樣人人就都有了危機感,誰也不會只靠吃老本,不經過調查研究想當然的工作了。
篇12
傳染病醫院指的是收容國家法定傳染病的醫院,所謂傳染病專科醫院一般指的是以收治傳染病病人的專科醫院。由于傳染病專科醫院里的傳染源相對集中,并且傳播途徑較為廣泛,所以在我們目前的醫療實踐中,如何切斷疾病的流行和傳播途徑,并且有效預防與控制傳染病專科醫院的院內的感染,這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的研究成為現代醫院管理的焦點[1]。
為了預防各種傳染病在醫院內的流行和擴散,傳染病專科醫院在消毒措施、隔離措施方面比綜合性醫院和其他類別的專科醫院有著更為嚴格的規定和要求。筆者所在的醫院就是一所傳染病專科醫院,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我院一直堅持嚴格的措施控制疾病的傳播,預防疾病的流行,不斷完善各種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有效防止了傳染病在傳染病專科醫院內的傳播擴散。
1 消毒措施
1.1 控制傳染病醫院院內感染消毒隔離工作的保障手段之一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 對病人的消毒措施:在患者住院入病區時,患者的活動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區的范圍內,并且要求患者必須遵守所在醫院消毒隔離規定。患者出院時必須經過嚴格的衛生消毒措施處理。患者所接觸的一切用品必須相對固定,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專用如體溫計,這些專用的器具可用含有效氯0.5% ~1%的消毒劑浸泡。在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情況,是不可以給他人應用。對病人所用排泄物、嘔吐物、呼吸道分泌物、餐具、用品、便器等都應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病人出院及病故以后,被服一類的物品需要經過消毒處理后再清洗,枕芯、棉被和床墊可用日光暴曬處理或送消毒室處理,通過上述措施以達到徹底終末消毒的目的。
對于醫務人員的消毒措施:在醫務工作者進入半污染區、污染區工作時,對醫護人員不僅需要嚴格的執行隔離措施還需嚴格的消毒。尤其是當醫護人員需要接觸污染物品,以及收污染被服,更換床單,打掃衛生的時候,應立即用0.2%過氧乙酸浸泡雙手并且進行徹底清洗。醫務工作者進入半污染區和清潔區,在進行操作的前后一定要進行流水洗手。護士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的前后都要徹底洗手,因為被污染的手是傳染病醫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認真洗手與手的消毒是對患者和醫務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措施。醫務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不準戴戒指、手鏈,并且所有人都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制度。
1.2 殺死病原體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用先進的消毒設備消毒: 紫外線消毒燈、高壓蒸汽滅菌鍋、干烤滅菌箱、化驗單消毒箱等。醫院應該在病區內安裝需要設置專用消毒間。對于采用先進的消毒設備進行消毒的其他注意事項:例如傳染病專科醫院的洗衣房、消毒供應室等地方都應該有符合要求的隔離的建筑等。
1.3 要加強傳染病專科醫院內部物品消毒滅菌處理:在臨床實踐當中我們經常遇到因為消毒不嚴而產生醫院內感染的情況,由此可見消毒滅菌不嚴是造成醫院感染又一個重要的原因,目前臨床當中采用的滅菌方法是非常多,但是經過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我們一致認為高壓、高溫的消毒滅菌處理效果是最好、最方便的。傳染病專科醫院里除了對必須進行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我們臨床工作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對一些容易受人們忽視的消毒器械物品應進行認真的消毒。
1.4 傳染病專科醫院應減少高危區域的空氣微生物的含量,空氣微生物含量的減少是從多個環節要注意的: 所有患者的病房要進行濕式清掃,定時開窗,護理人員在每日完成床單更換,并且進行集中查房之后,用0.5%84消毒液進行空氣消毒。在臨床當中我們對于高危人群、高危重點科室要實行保護性隔離,并且嚴格執行探視規定,所有探視人員入室必須更衣、洗手,探視人員在探視后對室內進行通風、消毒擦拭、噴霧消毒等措施。
2 隔離措施
除了做好傳染病醫院的消毒措施,先進的隔離是控制傳染病醫院院內感染的必備條件之一[2]。傳染病病區的隔離包括:①病區:應設醫護工作人員衛生通過間。對于病房要分設小病室,不同病種病人分別安排在不同隔離病室。在病室內部應按嚴密的隔離原則進行分隔,內設防護門及衛生間。通道走廊墻壁上設有兩層傳物窗,工作人員可以不進入病室而傳送飲食、藥品等[3]。②門診部接診室:醫護工作人員應有各自出入口。防止醫務工作人員把外界的病毒帶進隔離區,從而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③半污染區:被間接輕度污染或被污染的地方,半污染區的隔離要求:所有病人或者已經穿了隔離衣的醫護工作人員通過醫院的走廊時,這部分人不得接觸醫院的物體;對于各類檢驗標本一定要按照要求嚴格存放,檢驗完的標本及容器等應嚴格按要求分別處理。④污染區:污染區指的是所有被患者或者患者的排泄物、患者的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隔離要求:對于污染區的內物品沒有經過消毒處理,這些物品不得帶到他處;醫務工作人員進入傳染病醫院的污染區對,必須穿著隔離衣、戴口罩、帽子等隔離服。除了以上的區域隔離以外還應該防止和病人的血液、體液、骨髓等標本有直接接觸的機會[4]。⑤清潔區:即沒有與患者直接接觸,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清潔區的隔離要求:所有傳染病醫院內的患者及患者接觸過的物品不得進入清潔區內;工作人員接觸病人之后需要洗手、脫去隔離衣服等才可以進入清潔區。
3 結語
總之,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一切物品都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如醫院里的樓梯扶手、椅、桌、治療器械,采血的時候要做到三個一:即一人一根止血帶、一人一張隔離紙、一次性注射器,通過這些措施以防交叉感染。做好傳染病專科醫院的消毒與隔離制度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管理規范.2002-03-2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6-12-22.
篇13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所謂健康教育,是指醫護人員通過系統的宣傳教育活動,促使人們主動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為,消除或減少致病因素,從而降低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2]。健康教育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因此不僅需要護理工作者的積極努力,同時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所謂“教育”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有聆聽著,才能真正達到其目的,體現其價值。人的健康狀況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人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地位以及文化修養均能影響到病情的預后。在教學中,筆者以慢性乙肝患者為例向學生說明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因素對病情預后的影響,如開朗樂觀、家庭關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復較快;而悲觀抑郁、單親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復則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發怒、熬夜、勞累等不良行為可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因此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對促進傳染病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另外,要讓學生認識到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為醫學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數傳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傳染病,多無特殊治療方法,治療關鍵就是通過對癥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病毒治療。但是多數情況下,這類傳染性疾病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幾乎無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健康人群的預防保健知識宣傳,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病原理及預防措施,讓健康人群對自己的行為生活習慣加以管理,從而可以有效地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健康教育對促進健康而發揮的作用遠大于對于疾病的治療。同時通過健康教育,使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下降,不僅可減少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可有效地減少全社會衛生資源的浪費和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因此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傳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預防接種的普及,現代急性傳染病明顯減少,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仍然會有一些特殊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生,而且易引起爆發性流行;此外,目前對全世界威脅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沒有有效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對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從傳染病護理學第一堂課開始,就應該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責任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按護理程序的步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3模擬護患溝通,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
傳染病患者常需要隔離住院治療,由于突然離開家庭進入陌生環境,又擔心受到他人的歧視,或者病情反復遷延不愈,還有經濟壓力的原因,容易產生恐懼、孤單、緊張、焦躁不安甚至悲觀失望的心理,影響疾病的轉歸。在教學中,首先要教育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克服怕傳染的思想,對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處處關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此外,要將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首先應使學生全面了解傳染病的病因、臨床表現、預后以及流行病學特征等,引導學生按照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及健康教育方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可讓學生進行傳染病患者角色模擬表演,模擬練習與傳染病患者進行溝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為目標,在課堂上進行模擬訓練,讓學生分別扮演護患角色,提出相應的健康教育問題,并現場解答,讓學生有身處臨床的感覺。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能力,語言要通俗易懂,盡量少用醫學術語,并且盡量多運用鼓勵性的言辭來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礙。同時培養學生善于用舉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講明觀點,從而達到指導目的。此外在進行溝通時,還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屬的反感,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充分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復。
4讓學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對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要讓學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們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對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針對性的教育。護理專業學生要從事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屬、經過治療已經出院的患者和無癥狀病原攜帶者或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對不同的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對健康人群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讓學生了解常見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方式、易感人群、季節分布等流行病學常識,懂得傳染病重在預防,預防措施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主。如對傳染性患者進行隔離可控制傳染源,注意個人衛生、飲 食衛生及環境衛生可切斷傳播途徑,對兒童進行計劃免疫預防接種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目前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極大的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注射吸毒及性傳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傳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斷艾滋病的傳染途徑,達到預防艾滋病的目的。當學生充分掌握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的知識時,才可以將預防保健知識宣傳的更加科學、客觀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