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精品課程的開發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精品課程的開發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品課程的開發

篇1

Th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Website Development Platfor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ZHAO Yong-hui

(Guangsha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Career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China)

Abstract: Top quality curriculum i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effect, need websit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op-quality course on web? site evaluation index, Web works as a guide, the use of 2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a common web site development platform. Use the platform course group of teachers to easily create th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website, to achiev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cyber source display and sharing. The platform has been put into the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th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website; Web engineering; ; development platform; three layer archi? tecture

為了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教育部于2003年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2007年針對本科及高職高專分別制訂了新的評價指標,要求達到五個“五個一流”(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目前我國各大高校都以此為契機,積極開展精品課程的建設,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帶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精品課程網站作為精品課程的展示平臺,起到了教學資源共享和示范作用,我國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開發精品課程網站。但許多高校的精品課程網站已經不能滿足精品課程建設的需要,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落后,功能模塊與要求不符,網站交互差,課程導航混亂,不利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等。同時精品課程組教師是非專業的計算機人員,不能獨立開發精品課程網站,也給精品課程建設帶來了不便。基于以上原因,設計并開發一個精品課程網站開發平臺,課程組教師可以獨立完成精品課程網站制作,實現網絡資源的展示和共享,實時和有效地管理定制網站欄目、精品課程資源的管理與維護、網站界面定制等功能。采用平臺開發網站能減輕精品課程教師在網站制作方面的負擔,可以加大課程建設和資源建設的力度,更好地完成精品課程的建設。同時精品課程網站開發平臺將實現多門精品課程網站資源的整合,更加規范統一,也利于網站的維護和管理。

1平臺開發

1.1確定需求

根據教育部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結合學院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實際情況,通過研究、提問、調查、會議、討論和收集等形式,對現有的國家和省級精品課程做了一個詳細的分析[1],精品課程網站至少要有以下7個方面的內容:

1)課程設置:主要包括課程性質與作用和理念與思路兩個方面。

2)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內容選取、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內容表現形式等。

3)教學方法與手段:主要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信息技術的應用、網絡資源建設和硬件環境等。

精品課程網站開發平臺是基于精品課程對網站的評審指標,以Web工程思想為指導,使用 2.0技術開發設計一個通用的精品網站開發平臺。[8]通過該平臺實現了精品課程網站欄目定制編輯和網站個性化定制功能,同時也實現了精品課程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維護,生成的精品課程網站安全穩定,并有良好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達到了建設有特色的精品課程網站的要求。目前該精品課程網站開發平臺已經為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精品課程建設了多個網站,效果良好。

[1]黃寶玉,項國雄.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分析及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 (9):72-75.

[2]史金昌.淺析基于的Web網絡應用程序的安全開發[J].科技創新導報,2008(23):37.

[3]李志勇,魏紅.高校精品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推廣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l0(2):485-486.

[4]張書梅,符蘊芳,劉智國.網站安全管理的方法與具體實現[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7(6):54-56.

[5]陽衛文,王建斯,基于P2P流媒體系統模型的研究進展[J].現代電子技術,2008(2):159-161.

篇2

網絡綜合布線課程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一門崗位能力課程,是本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代表課程,該課程基于網絡組建崗位群,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網絡綜合布線實訓》精品課程的開發是響應學院教師下廠培訓、“雙師”技能要求,將企業實際的工程項目引入到校園、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深化教學改革的實踐項目體系。

1 教材建設

該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響應新時期高職教育中“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教材的開發。通過課程負責人的下場實訓、實地考察,將企業中實際的工程項目、工作任務引入到教材中,認真研讀國家關于網絡綜合布線項目工程的GB50311、GB50312設計與驗收標準進行嚴格的教材編寫標準。《網絡綜合布線實訓教程》結合本院的實訓基地情況和學生的實際素質以及行業對綜合布線、系統集成崗位人才的需要進行內容的設計,每個具體的工作任務的描述包括:任務背景、任務要求、任務所需的設備、材料和工具、任務實施步驟、施工報告等內容。教材的目錄如下:

項目一:實訓實驗設備介紹。

項目二:網絡壓接線原理、跳線的制作與測試。

項目三:水平子系統布線。

項目四:垂直子系統布線。

項目五:工作區子系統布線。

項目六:設備間子系統布線。

2 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2年的分批下廠培訓,我專業已有4名教師具備西安開元電子公司的《網絡綜合布線工程師》認證證書,具備企業認可的網絡綜合布線課程的教學資格和教學能力。同時通過校企合作、課程置換等方式,邀請2名西安開元電子公司的網絡綜合布線高級工程師來我系進行課程建設過程中的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并定期來我專業為學生授課,將企業的新技術、新操作、新設備、新工作模式帶入課堂。

3 教學方法與手段

3.1 “工學結合,學用一體”的教學方法

智能化綜合布線這門課程實踐性很強,選取實際的工程項目內容進行現場教學,提高了學生將現有知識應用到實踐工程中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工學結合,學用一體”。

3.2 任務驅動教學法

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工程項目,再根據此項目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授課和實驗,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任務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所學內容在專業領域中的作用和用途。通過實踐證明,整體效果比較直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結協作精神。

3.3 角色扮演法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甲方,學生扮演乙方,模擬現實中工程項目的開展,由甲方和乙方簽訂工程協議書,在學生完成項目后,由甲方(施工監理員、施工驗收員)對按GB50312網絡綜合布線驗收規范對工程進行驗收,乙方則提交施工報告給甲方。

3.4 分組團隊協作法

在實訓的開展過程中,我們對學生進行分組實訓,這樣的安排是考慮到真實的網絡綜合布線工程實施過程也是按照小組的方式進行作業的,我們對學生進行4人/組的方式進行小組分配,同時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素養能力和團隊配合能力。

4 教學資源的建設

4.1 微課程教學

近年來高職教育提倡課堂的新教學模式即微課教學,我們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將課程中一些工程項目的具體操作步驟通過主講教師教學演示的同時進行錄像,每段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方便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關鍵的操作點融入在微課程的教學中。

4.2 理論教學視頻化

通過4位主講教師的共同努力,將《網絡綜合布線實訓》課程的理論授課內容進行視頻錄制,共計30學時,方便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把一些在實際課程中沒有學會、沒有學懂的理論知識進行反復的學習,加深印象。

4.3 其他教學資源的建設

《網絡綜合布線實訓》精品課程的建設中還將一些必要的教學資源也融入進來,如:課程標準、課程教案、電子PPT、課程試題庫等資源。最大限度的讓學生通過精品課程網站就可以學習到足夠的教學內容。

5 實訓基地建設

篇3

0 引言

精品課程教學資源網站的建設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信息化示范作用,可為教學手段的改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等帶來巨大的促進。目前,國內外實現動態可交互的網站技術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ASP,JSP和PHP等。ASP可移植性較差,并且解釋執行效率不高;JSP雖然功能強大,但其技術特點決定了它在企業級應用的優勢;PHP跟HTML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用戶可以在源代碼中直接加入HTML標簽[1]。因此,本文采用PHP技術設計站點。

本文結合WEB2.0的相關思想,用PHP進行動態網站開發,采用ZEND平臺,基于MYSQL[2]數據庫系統,結合精品課程網站的特點,構建用戶信息注冊登陸,成績錄入查詢及統計,作業,文件上傳,在線答疑,圖片展示,頁面信息維護等功能。

1 實現技術

PHP是一種 HTML內嵌式的語言,嵌入HTML文檔在服務器端執行的腳本語言,語言的風格類似于C語言,現在被眾多的網站編程人員廣泛的運用。MySQL由于體積小、速度快、總體擁有成本低,并且開放源代碼,成為中小型企業網站為降低成本的首選數據庫。AJAX是Web 2.0的一種可選的增強技術,它讓通信異步進行而不刷新頁面,其快速靈敏的頁面響應效果,符合用戶求快的心理和使用方便的需求。

本系統在Zend Studio統一開發環境下開發,它包括了PHP所有必須的開發部件。通過一整套編輯、調試、分析、優化和數據庫工具;Zend Studio加速了開發周期,并簡化了復雜的應用方案。

2 總體設計

精品課程站點模塊分為:用戶、作業上傳下載、在線答疑、頁面信息維護和教師管理五個部分。針對如上功能,設計了數據庫ER圖,如圖1。

頁面的布局整體框架由DIV+CSS構成,這樣整個界面風格都保存在一個CSS文件里,便于修改,然后各個頁面由TABLE進行靈活的布局[3]。采用這種布局,使整個界面清晰,簡潔并且方便管理。在系統的使用和操作的功能上,有管理者和普通注冊用戶兩種類型,根據用戶類型把系統分為前臺模塊和后臺管理模塊。為便于整個系統組織管理,采用把各個相對獨立的功能獨立設計,然后把各個相對獨立的數據或功能組織到整個大系統中來。對應于各管理功能模塊,幾乎都有上傳、查詢、修改、刪除這幾項功能,整個業務流程就是由這幾種基本功能實現的。

3 詳細設計

本文采用PHP數據庫函數進行連接,主要采用:

mysql_connect():建立與MySQL服務器的連接。

mysql_select_db ():選擇MySQL服務器中的數據庫進行操作。

mysql_query ():送出SQL查詢語言以幫助MySQL做相關的處理或執行。

mysql_fetch_row ():用來將查詢結果result單行移到數組變量中。數組的索引是數字索引,第一個索引值是0。采用該種連接方式,在存取時間上,比通過ODBC方式存取耗費小。下面,例舉用戶、在線答疑和頁面信息維護模塊簡要說明。

3.1 用戶模塊設計

用戶模塊包括用戶注冊,登錄等功能。登錄后可執行作業上傳、在線答疑、成績查詢等操作。未注冊用戶除了瀏覽只具備搜索留言權限。由于需要考慮用戶名是否添加,采用了Ajax無刷新驗證,增強了用戶體驗。而且“按需取數據”,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冗余請求和響應對服務器造成的負擔。

實現中調用XMLHttpRequest對象初始化Ajax,當頁面調用該實例化函數時將創建一個新的HTTP請求,并指定請求的方法、URL以及驗證信息,然后在對應的Label顯示出獲取的顯示內容,而且頁面沒有進行過任何刷新。在輸入注冊用戶名的文本框失去焦點的時候,則會自動向服務器發出請求,用戶則繼續該頁面的其他操作,不必等待服務器返回信息。

Ajax實例化代碼如下:

var xmlhttp = false;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if (!xmlhttp && typeof XMLHttpRequest != 'undefined') {

xmlhttp = new XMLHttpRequest();

}

function idAjax(data){

xmlhttp.open("GET","db.php?id="+escape(document.getElementById("id").value),true);

xmlhttp.send(null);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if (4==xmlhttp.readyState){

if (200==xmlhttp.status){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tip").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else{

alert("發生錯誤!"); }}}}

這種方式適應于頁面中任何元素,包括表單等等,其實在應用中,對表單的操作是比較多的,針對表單,更多使用的是POST方式。

3.2 在線答疑模塊設計

在線答疑模塊主要是為方便學生跟老師間的交流和設計的,學生通過此模塊留下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疑問,由教師進行回復,也可以通過搜索來查看歷史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留言進行回復,也可以對個別留言進行刪除。

$message=htmlspecialchars($_POST["message"]);

$message=nl2br($message);//獲取留言

$datastr=date('Y-m-d G:i:s');//獲取時間

$ip=$_POST["ip"]; //獲取IP

$sql = "INSERT INTO `jpkc`.`message` (`number`, `id`, `message`, `huifu`, `username`, `mail`, `ip`, `date`) VALUES (NULL, '{$id}', '{$message}', '{$huifu}', '{$name}', '{$email}', '{$ip}', '{$datastr}');"; //插入數據

$sql=mysql_query($sql);

如上列出了用戶留言代碼,用PHP做出的動態頁面與其他的編程語言相比,PHP是將程序嵌入到HTML文檔中去執行,執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標記的CGI要高許多;與同樣是嵌入HTML文檔的腳本語言JavaScript相比,PHP在服務器端執行,充分利用了服務器的性能;PHP執行引擎還會將用戶經常訪問的留言信息駐留在內存中,其他用戶再一次訪問這個程序時就不需要重新編譯程序了,只要直接執行內存中的代碼就可以了,這也是PHP高效率的體現之一。通過PHP設計該答疑模塊,可以快速地獲取問題的答案和頁面及時信息。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3 頁面信息維護模塊

此模塊類似于一個頂級菜單固定的無限下級分類,每個頁面下分別進行管理,可實現下級類別的增加、刪除和編輯等功能,由管理員上傳WORD形式的文檔,再通過服務器轉存成HTML文件進行顯示,此功能模塊只開發給管理員。

一般地,服務器文件IO操作耗費時間與資源;如果采用CGI、Perl和ASP等語言,由于解釋代碼和執行效率低,容易導致服務器假死現象;特別地,采用CGI技術將會使該CGI程序的進程繁忙,導致過多服務被拒絕。而采用PHP技術,可以快速的執行代碼,將假死的瓶頸放置在文件的大小上,而不是解釋效率上,如下列出文件操作的主要PHP代碼:

$newexten="cod.";

$f_name=$_FILES['mnsjfile']['name'];

$fz=strrev($f_name);

$bj = substr($fz,0,4);

if($newexten==$bj){

include("dbconnect.inc.php");

$filedir="upload/";

$id=$_GET["mnid"];

$uploadfile=$filedir . $_FILES['mnsjfile']['name'];

if (is_uploaded_file($_FILES['mnsjfile']['tmp_name']))

{copy($_FILES['mnsjfile']['tmp_name'], $uploadfile);

$sql2="INSERT INTO `jpkc`.`mnsj` (`id`, `path`) VALUES ('{$id}', '{$uploadfile}')";

$res=mysql_query($sql2); //插入數據

$path="e:/phpwork/jpkc/";

$newpath=$path . $uploadfile;

$msword = new com("word.application");

//調用com對word進行操作

$msdocument = $msword->documents->Open($newpath ,False, True);

$opath=$newpath . ".htm";

$msdocument->saveas($opath,8); $msword->quit();

4 結論

本文旨在通過利用現在發達的網絡和成熟的PHP技術,構造一種新型的、高效的、具有互動性的現代教學手段。應用PHP技術和WEB2.0思想為院校的網上教學提供一種交互、開放、易用的全新環境,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師生網上的互動交流討論,實施個性化和人性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就是構造此精品課程網站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郭金鋒.PHP & MySQL Web網絡編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篇4

Key words: course design;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l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3-0189-02

0 引言

《FLASH動畫制作》作為二維動畫制作專業課程及網頁制作專業課程在多所高職高專院校廣泛開設。2010年,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FLASH動畫制作》課程被評為成都市市級精品課程。充分運用校企合作的優勢共建重點專業,打造專業核心課程,建立基于工學結合模式、項目導向與案例分解式教學相結合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方式,并積極探索創新,提出適用于高職高專教學的新穎的教學方法。

1 以市場調研為依據,確定課程培養目標,提出適應需求的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門課程的建設首先進行了對市場需求、能力需求及崗位群的調研,組織課程主講教師與新加坡四川天榮實業有限公司、北軟教育集團、黑蟻廣告、華迪實訓基地、夏爾數碼等多家企業進行深入研討,制定出以電視臺、動漫制作公司、廣告公司、動畫設計室、網絡與多媒體制作公司、網絡游戲公司為就業崗位的崗位群目標。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二維動畫制作技術,培養學生二維動畫設計創意的思維和技巧,在調研基礎上提出了“雙能力,一素養”目標,即具備“動畫高級制作能力-動畫初級設計能力-動畫高級設計能力”的技能能力遞進目標及具備良好溝通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的職業能力目標;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并養成誠信、刻苦、善于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成為符合網站開發、廣告設計、電子雜志制作、游戲開發等社會崗位需求的具備較好審美情趣和綜合素養的平面動畫制作職業技術人才。

課程的設計理念與思路,即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根本,將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作為課程教學的根本目標[1]。分析了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擬定以建構主義為導向、工學結合為主線、項目導向與案例教學為手段的突出實踐技能方式的教學關鍵點。堅持從教學設計入手,綜合考慮與課程相關的各種因素,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將各個教學環節作為課程教學系統的一個部分來對待,將本課程的教學作為專業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來對待,處理好與前導后續課程的關系。全面而準確地理解“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從本課程的實際出發,找準“工學結合”的契入點。重視教學理論的研究,不斷充實更新教學內容,建立符合實際的,新穎的教學理論體系。注重課題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可實現性的設計與運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造潛力。較好地解決以往教學中存在的課題訓練單一、重技術、輕能力和創造力弱的不良傾向。加強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實現由學生從單純模仿到獨立解決問題。

2 充分調動教學資源,實現課程配置最優化

確定了Adobe中國數字藝術教育與ACAA中國數字藝術教育聯盟標準教材為課程授課教材,根據授課專業不同,教師選取了“精通FLASH動畫設計系列”、“Flash8網頁動畫制作標準教材”作為教學輔助材料。在案例教學中,非常注意案例的時效性以及與行業要求,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示范性基地、天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提供本公司一線商務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實現了課程教育與實際需求緊密結合。

積極調動網絡教學資源輔助課程教學,于2010年建立了動態教學交流博客―FLASHSHOW作為教學互動平臺,為學生介紹了閃客帝國、藍色理想、網易視頻等多個FLASH專業教學網站,并在精品課程教學網之中提供鏈接。建立起教學使用QQ群、Email,引入學院圖書館最新的計算機技能自助式網絡視頻學習系統―軟件通,并于教學服務器上建立起資料下載區供學生訪問。

3 勇于嘗試,積極創新教學模式

3.1 根據課程特色,采取了多種新穎的教學模式 在《FLASH動畫制作》課程之中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習為前提(guiding Studying),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autonomous Studying),以網絡教學系統助學為支撐(assistant Studying),以考核及拓展實踐促學為監控(promoting Studying)和評價的,基于網絡的遠程、開放性“導學-自學-助學-促學”教學模式[2]。針對計算機專業中的網絡體系課程,引入世界先進的思科教學模塊,做到授課數字化、教材數字化、考核數字化的全程數字化教學。

另外,采取了情景化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念[3],設定仿真的教學場景,在實驗實習中模擬公司,將學生分為多個項目組,每名學生擔任相關職務共同完成商業FLASH或精品課程網站制作,學生在這個過程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采用“引-激-拓”教學法,注重課堂引入階段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入本堂課將要完成的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課堂之外留下拓展空間,開闊學生視野。

采取網絡教學法,應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開展QQ群答疑、Email解答、課程專業博客、專業教學網站導學等多種方式的網絡教學,使得教學雙邊互動更加充分,教師能及時掌握教學情況,學生能及時反映學習問題,并拓展視野[4]。

3.2 理論教學創新思路 打破傳統的按照知識點劃分章節式的,以教科書為標準的教學方法,創新提出了理論教學的“破、立、合”。即破除原有課程教學針對章節知識點教學的死板方式,樹立起將復雜的綜合項目,按照授課的先后順序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并分解到各次教學之中作為授課案例,在課程后期綜合前面所完成的部分即可實現的教學模式。

3.3 引入客觀行業標準 為客觀考核課程的教學程度,對根據專業不同實施實踐實習企業工程師評分、Adobe企業認證等方式。

3.4 課程案例提倡由教師自行創作、自行設計,或組織學生參與到實踐項目的制作之中,參與到企業項目的制作之中,既鍛煉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5 開展專業講座、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 每學期邀請企業的專家、高校的學者進行本專業的知識講座,如夏爾數碼、北軟基地定期舉行專題報告;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項競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學。

4 加強實驗室建設、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保障實踐性教學的有效開展[5]

不斷提高實驗室及實訓基地的軟硬件設施,學院建立了校內生產型、仿真型實訓基地,并擬計劃打造本課程“理實一體化”實驗室。此外,多媒體技術實訓室、圖形工作站實訓室、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室等系列實訓室保證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實施。華迪實訓基地、黑蟻廣告設計公司等多家企業分別于假期和畢業實習階段接收實習實訓任務,打造更專業的實踐技能培養體系。

5 結論

在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需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思考適合教學專業教學的創新型教學理念。在市級精品課程的創建過程中,教學團隊提出了多種新型教學理念,并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階段均有所突破,獲得了好的教學效果,體現了課程設計的創新型、整體性與連貫性。

參考文獻:

[1]馬愛明.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學生綜合競爭力培養模式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6(12):44-45.

[2]方子春.網絡環境下數學課程的“自學+導學+助學”型學習模式[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2):29-30.

篇5

1、引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在全國高等學校中啟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建設一批優質的精品課程,可以大范圍地推進全校的課程建設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形成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開發精品課程的教學網站,是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的主要方面。

2、需求分析

精品課程網站利用網絡平臺可以方便快捷的查看到相關課程以及新聞的詳盡信息。在教學大綱中向用戶展示某一課程總體結構框架,列出課程的主要的知識點,有利于用戶總體把握課程。資源下載為用戶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資源,供用戶學習。而網上答疑更是體現了精品課程網站交互性的特點,在該項中用戶可以就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其他用戶相互探討,共同進步。因此,精品課程網站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我們需要一個良好的平臺推進教學的創新,深化改革學校的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都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3、精品課程網站的設計

通過綜合分析各大類似的網站,在精品課程網站的主頁放置了用戶登錄,新聞動態,國家級精品課程,北京市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文件下載,網站導航七大模塊(如圖1)。

用戶無需注冊可以瀏覽網站,而管理人員只有在登錄后才能擁有自己的權限對系統進行操作。通過個人身份驗證后,管理人員可登錄到系統管理員界面,在系統管理中可進行賬號用戶管理和角色權限管理,在新聞管理中可進行新聞欄目管理、增加新聞、管理新聞和文件上傳,在課程管理中可進行精品課管理、精品課程狀態管理、精品課欄目管理和二級欄目管理。(如圖2)

4、精品課程網站的實現

建站系統包括后臺內容管理和前臺頁面設計等,運行平臺為Windows+.NET Framework 2.0+SQLSERVER 2005.網站主要運用了C#.NET和兩種開發語言和SOL數據庫技術。

4.1 系統功能

Web瀏覽器是系統最外層,向用戶展示各種界面。用戶通過界面對系統進行操作,并通過Web服務器來實現各種操作信息的工作。Web服務器是處在Web瀏覽器和數據庫服務器之間,與數據庫直接關聯,同時又為Web服務器服務。其封裝了對數據庫的所有操作,包括數據的添加、修改、刪除和查詢。數據庫服務器是系統的最底層,提供數據庫操作的借口和儲存本系統所有數據。

4.2 系統特點

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數據服務器的安全,同時也降低了對Web瀏覽器開發人員的要求,因為不需要進行任何數據庫的操作。

4.3 技術特點

4.3.1 C#.NET特點

C#編程語言是專門為NET平臺設計的語言,可以移植到.NET上。這種移植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從C#從C、C++和Java發展而來,采用了這3種語言最優秀的特點,并加入了自己的特性。完全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編程語言,可以使用集成開發環境來編寫C#程序,使用IDE,可以方便地建立、運行、測試和調試C#程序。

4.3.2 2.0特點

2.0是微軟公司推出的Web開發技術,是一種使嵌入網頁中的腳本可由因特網服務器執行的服務器端腳本技術,具有如下特點:(1)可以輕松、快捷地編寫網頁和應用程序。(2)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擴展性能。(3)可以使用如預編譯、可配置的緩存等功能。(4)提高了安全性。(5)加強完整性,能解決了實現網站開發多人同時工作相互協作的問題。

4.3.3 SQL Server 2005特點

SQL Server 2005從不同的應用和功能劃分,具有下列系統結構:客戶機/服務器體系結構、數據庫體系結構、關系數據引擎體系結構、服務器管理體系結構。特點是:(1)Internet集成;(2)可擴展性和可用性;(3)企業級數據庫功能;(4)簡單、有好的方式易于安裝部署、管理使用;(5)數據倉庫。

4.4 系統實現

5、結語

在當今社會,教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網絡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的方便快捷,可以更好的實現因材施教,讓人們按照自己的需求喜好來實時的選擇課程。開發一個適用簡潔的課程網站,能為實現網上教學的實時性、動態性和交流性打好基礎。本論文中所實現的精品課程網站還很初級,只是初步實現了精品課程的需求。隨著網絡教學的發展,精品課程網站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其開發研究的行列中來,精品課程網站必將會越來越完善。

篇6

一、聽力精品課建設及優質資源開發的實踐意義

聽力教學是通過科學地、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專業聽力訓練來培養學生聽力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綜合聽力能力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內容設置、聽力難易程度、師資教學水平、生源語言基礎、教學語言環境、教學輔助資源、教學評價標準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聽力精品課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大力開發和利用優質聽力教學資源,并作為聽力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通過網絡教學、在線討論、自我學習等手段讓學生鞏固已學聽力知識和技巧和拓展聽力訓練范圍,以期達到聽力教學對聽力能力規定的目標。

聽力精品課程建設不僅是要打造一流教學質量的課程精品,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建設聽力精品課程來建立能夠大范圍共享的優質聽力教學資源庫,并以此來提升聽力精品課程的內在價值,展現聽力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推動聽力教學的改革和提高,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在建設聽力精品課程的同時,重點建設優質聽力資源意義重大。

二、聽力精品課建設的內容和目標

(一)聽力精品課建設的主要內容

聽力精品課主要圍繞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體系、充實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合理配置師資、加大教學實踐、開發優質資源等內容,對聽力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設,創新一套符合教學規律、實踐操作性強和教學效果突出的聽力教學體系。

(二)聽力精品課建設的主要目標

聽力精品課建設旨在培養學生聽力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綜合聽力能力,實現聽力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逐步實現以下目標:

1.以培養綜合聽力能力為目標,樹立科學、先進的聽力教學理念。通過著眼綜合能力、把握教學規律、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輔助、完善教學體系來確保聽力教學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聽力能力的提升。

2.以聽力課堂教學為平臺,確保聽力教學的漸進性和高效率。有效利用語音實驗設備和視聽資源,合理安排堂課教學,從教學熱身、背景介紹、單項訓練、情景訓練、綜合訓練、即興檢驗、技能總結等環節確保教學的漸進性和高效性。

3.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創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完善教學體系。克服教學組織上的隨意性、教學內容上的松散性、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的陳舊性以及教學評價上的模式化。增加互動教學、情境教學、賞析教學和自主教學環節,增強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采用隨機考試模式檢驗教學效果,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4.以提高教學能力為牽引,建設教學科研突出、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圍繞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實現教師隊伍優化,逐步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高、能力強、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科研突出的聽力師資隊伍。

5.以確保教學延續性為目的,完善聽力輔助教材、開發聽力資源和建設聽力網站。整合和拓展能夠支撐課堂教學、能夠適合學生課下訓練的聽力輔助資源,實現拓展教學平臺、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養成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目標。

三、優質聽力教學資源的開發措施和預期

(一)優質聽力教學資源開發的意義

高等院校的英語聽力課是專業課程中較難且不易出效果的課程,通常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這除了與教學時間少、教學內容單一、教師教學水平不高、生源語言基礎差和語言訓練不足有關外,最大的原因莫過于聽力教學環境不持久、教學實踐環節不延續、大范圍的聽力教學資源缺乏。因此,大力開發和利用優質聽力教學資源是展現聽力教學效果、提高英語綜合聽力能力的必要手段。

傳統的課本聽力教學僅僅是教會學生基礎的聽力方法和技巧,其選材范圍和指向性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綜合聽力能力的提高。因此,通過轉變對聽力課教學內容和訓練手段的認識,大力開發和利用范圍廣、門類多、能力漸進明顯的優質聽力資源,將以往的單一聽覺訓練變為視、聽、說多種技能的綜合訓練。突出資源的可利用性和可調配性,通過建設以情景對話、英語新聞、英語演講、英語歌曲、英語電影、英語競賽為主要內容,以模仿、聽讀、補遺、在線問答和自我檢測等為主要手段的聽力資源,在單項聽力訓練和綜合聽力訓練上對聽力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補充,增強聽力教學的特色和活力,延續聽力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聽力水平。這將有效解決目前聽力課教學內容多與時間短的矛盾,扭轉教學投入精力大但能力提高難的局面,改變教學模式過死、教學活力不足的現狀,使聽力課成為學生最喜歡最感興趣的課程。

(二)優質聽力教學資源開發的措施

優質聽力教學資源開發的內容和措施很多。按照聽力精品課程建設的總體規劃,課程資源、教師資源、文化資源、媒體資源、網絡資源、信息技術資源等都是優質聽力資源開發的內容。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內容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合理配置聽力師資,建設校園文化環境,合理利用媒體傳播,借助信息技術搭建聽力教學網絡平臺等都是建設有時聽力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

就聽力課教學的技術層面而言,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分門別類的聽力資源庫并搭建聽力教學網絡平臺是聽力精品課程建設中操作性強、效果立竿見影的有效措施之一。結合聽力精品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優質聽力教學資源的開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圍繞綜合能力培養,改革以往只重視數字、單詞、語句等單項聽力訓練而忽視情景對話、篇章理解、邏輯推理等綜合能力提高的教學模式,選取難易適當的詞匯辨音、情景對話和篇章模仿等材料,建立聽力基礎訓練庫,在教師指導下或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的開展訓練。二是圍繞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和充實教學內容,完善配套教材,補充和增加趣味性、情景性、時事性和知識性較強的聽力訓練材料,如幽默故事、新聞廣播、電影錄音、原版文獻等,建立音頻視頻綜合資料庫,根據課堂安排任意調取或讓學生課下自我訓練。三是圍繞教學體系建設,改革教學組織形式,增加教學互動環節,以情境教學為主,建立新聞綜述、英文演講、英文比賽、英文歌曲、原版電影等大型視聽資料庫,作為教學熱身、背景介紹、單項或綜合檢驗、技能訓練等教學環節的有效補充,確保教學的高效率。四是圍繞教學效果提高,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和拓展課下聽力的不間斷訓練,建設聽力網站,通過背景知識、習題集、視聽娛樂、文獻概覽、在線問答等板塊拓寬聽力訓練平臺,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為學生課下訓練創造條件,確保聽力教學的延續性。

建設聽力教學網絡平臺是一項大的工程,需要從資源搜集和篩選、網絡技術應用、平臺運行與管理等幾個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制訂優質聽力教學資源開發的總體規劃。聽力教學資源開發是緊隨精品課程建設的動態過程,因此制訂聽力教學資源建設規劃十分必要。從資源搜集、篩選、分類和融合,到資源的利用、擴展、共享和管理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劃實施。二是構建兼容性較強的聽力網絡教學平臺,并借助此平臺推動精品課程建設和發展。這就需要校園網絡服務器的支撐,在校園網的大平臺上設計和應用動態聽力網站,實施統一的網絡技術管理與維護。三是加強聽力課程自身的教學管理。網絡平臺應設立教學管理功能,為聽力課教學提供方便。在設計用戶分級時要放寬權限,擴大用戶范圍,以方便師生在線討論、和更新教學信息、實現實時網上交流、檢測聽力課堂教學效果等。四是建立方便快捷的聽力資源更新和維護通道,使聽力資源既能與課堂教學同步,又能緊跟教學發展形勢,讓教師和學生通過聽力網絡平臺實時地了解和最新動態。

(三)優質聽力教學資源建設的效果

通過完善教學計劃、教材教案、試題庫和參考書目等教學文書,建立了完備的本科聽力教學體系。通過采集和制作音頻視頻聽力訓練光盤資料,加強聽力課堂教學的輔助支撐;通過增加語音室資料庫的視聽說內容和建立聽力網站,培養了學生聽力興趣,拓展了學生聽力訓練平臺。總之,通過聽力精品課建設和優質聽力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學生綜合聽力水平、增強聽力課堂教學效果和確保聽力訓練的延續性。大大改善了當前本科英語聽力教學手段滯后、效果不佳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張艷萍,隋清江,張進寶.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構問題初探[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4,(5).

[2]婁道凱,孫光國.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加強精品課程網絡建設[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4).

[3]廖宏建,吳濤.精品課程中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建構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6,(3).

篇7

在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既是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一門與語文、數學、英語課程一樣的必修的文化基礎課。中職學校所有專業都開設了這門課程,學生學完后,可參加計算機操作員(中級)技能鑒定考核,取得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

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方式、條件、手段及師資等多方面的改革,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個性化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并為進一步加快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促進優質中職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提升中職教育的辦學水平,筆者學校積極參加佛山市首批中等職業教育網絡精品課程建設,開展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精品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一、課程設計思路

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是課程內容的選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課堂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證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體現了職業教育“雙證書”人才培養模式。為此,在課程開發與建設中,我們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模塊,每個模塊由若干個項目組成,項目由若干個教學任務來驅動。即課程的總體是模塊化結構,教學方式是項目式教學,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法。同時,要做好教學資源網絡化建設,實現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在資源豐富的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容易,還滿足了學生網上學習的要求,而且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網絡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網絡精品課程的建設是集觀念、師資、內容、技術、方法于一身的整體建設,它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教師隊伍建設

先進的課程需要優秀的老師來實施,只有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才能有效地保證教學目標的最終完成。教師的能力也是在課程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教師只有參與到精品課程的開發、研究中去,才能對精品課程有深刻的理解,并按精品課程的理念去施教。筆者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施的是“模塊―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依據計算機操作員職業技能標準,建立若干個職業技能模塊,每個模塊再分為若干個項目。教學團隊的每位教師負責幾個項目,根據職業技能標準需要選取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組織整個教學過程來實施項目教學。

2.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網絡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在某種程度上,教材不僅決定了教師教什么,甚至規范著教師怎樣教,而且還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因此,筆者學校根據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組織編寫的教材以及配套使用的職業技能鑒定復習指導書,由教學團隊組織編寫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精品課程校本教材,教材內容包含基礎知識、辦公軟件、能力拓展三個模塊。

3.教學內容建設

在教學內容建設中,以相應的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企業崗位標準為依據,積極探索用現代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改造傳統教學內容的新路子,實現教學內容的模塊化,構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符合職業教育自身規律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徹底摒棄了“計算機有什么功能就學習什么內容”“軟件有什么功能就學習什么內容”這樣的舊思路,完全按照“要用到什么功能就學習什么內容”“如何使用某些功能就學習什么內容”這樣的思路來組織、展開和呈現,以期改善知識技能的易學性和實用性。

課程內容分為3個模塊,共由8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由若干個任務來驅動,如下表所示。

課 程 模塊一

基礎知識 項目一

基本知識 任務1:計算機的特點、發展及應用

任務2:計算機系統組成

任務3:數據存儲和存儲設備

任務4:多媒體技術

項目二

Windows XP 任務1:系統基本操作

任務2:文件和文件夾管理

任務3:系統應用程序

項目三

網絡基礎知識 任務1: Windows網絡和通信功能

任務2:Internet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模塊二

辦公軟件 項目一

Word 2003 任務1:段落格式

任務2:頁面設置

任務3:表格制作、修改

項目二

Excel 2003 任務1:格式設置

任務2:合并計算

任務3:排序

任務4:統計

任務5:圖表操作

項目三

Powerpoint 2003 任務1:演示文稿的建立和編輯

任務2:演示文稿的外觀設置

任務3:演示文稿的動畫設置與放映

模塊三

能力拓展 項目一

圖文混排 任務1:創意排版

任務2:電子小報

項目二

演示文稿制作 任務1:模仿訓練

任務2:創意制作

其中,模塊三為能力拓展訓練,供學生選學,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積累學習素材。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任務分析,確定操作思路,實際完成操作時必須按照一定的操作規范和方法,理解任務的真正原理及技術構成,完成后進行任務總結,最后形成專業技能技巧,任務驅動的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任務流程圖

4.教學資源網絡化建設

網絡教育是被普遍看好的教育方式,它實現了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互補。網絡輔助教學系統不只是給學生提供接觸信息的機會,更是向學生提供了一種改善的學習機會和氛圍,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采用網絡輔助教學有很多優點。首先,教師可以直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授課,極大地方便了教學工作;同時,教師可以將講義及有關學習資源放在網上,學生隨時可以登錄網站瀏覽并進行課后練習。其次,為學生構筑了一個網絡學習的環境,學生既可以個性化學習(通過課件、錄音、錄像進行自學和復習,結合教材完成上機操作、提問、搜索學習資料等),也可以協作式學習(與同學相互討論、作業互評等),還培養了學生通過網絡資源獲取知識的能力。

基于這種思想,筆者學校的教學團隊從2011年11月開始,在佛山市網絡精品課程協同制作系統的基礎上,建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網絡教學資源。該課程網絡資源分兩條主線進行建設:第一,根據以上課程內容結構,縱向對課程網絡資源分模塊、分項目,按任務進行組織、選取、確定教學內容;第二,橫向對每個任務分為5個版塊,如圖2所示。

圖2 任務頁面結構圖

教學團隊人員在達成統一后,各人按模塊和項目分工完成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在網絡平臺上,融入大量的教學視頻、教學軟件、課件、考證試題庫、解題操作錄像、教師團隊自主開發的理論題練習軟件,以及閱卷系統、課外習題等,以豐富課程資源,滿足了教師網絡教學和學生網上自主學習的要求,實現了網絡課程的互動性建設。

在歷時一年多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實驗和應用研究工作中,筆者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師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4月,筆者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獲得佛山市中職網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結題評審一等獎。學生們對該課程的網絡教學模式反映良好,教師所采用的教學形式和手段受到學生的歡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生參加計算機操作員(中級)技能鑒定通過率超過95%。

參考文獻:

[1]楊速章.計算機應用基礎[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1.

[2]柳青,計算機應用基礎職業技能鑒定復習指導書[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1.

篇8

1 課程網站的結構和布局設計

在電路課程網站的構建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改善教學環境、豐富課程教學資源、提高課程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師生交流互動為目的,合理規劃網站結構。電路課程網站的結構如圖1所示[2]。電路課程網站采用左側一級菜單,右側具體內容的固定布局。網站的主頁面如圖2所示。

2 網站特色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2.1 資源豐富,內容完整,實現了對學生學習的全程指導

電路課程網站一共開設了19個欄目,包括各種教學資料(課程介紹、教案、授課課件、授課錄像)、學習輔助材料(在線自我測試、典型習題與解答、考研輔導)和網絡資源鏈接等,內容完整,資源豐富。課程網站還設有自學指導專欄,提供每一章的預習提示、新概念、需重點掌握的內容和問題,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教材、課程網站上尋找答案,便于學生自學[2]。同時還開設了優秀作業欣賞欄目,對每次作業進行網上點評,并且將完成較好的作業拍成照片掛在網上,以便其他學生借鑒學習。這樣既有課前自學指導,又有課堂全程教學錄像,還有課后優秀作業欣賞,對學生在課前、課內及課后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有很大的幫助,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學習。

2.2 習題、測試分層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興趣的不同,電路課程網站上所有的習題、測試都分層設計。網站上的習題分為簡單、中等、較難等多個層次,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習題的難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每一章的在線自我測試欄目有對基本內容的測試和對綜合能力的測試。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求完成基本內容測試,對中上水平的學生建議完成綜合能力測試。在線自我測試的題目是隨機組題,從而避免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抄襲。每次測試完畢,學生馬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及正確答案,便于學生自我檢測。為滿足優秀學生的學習需求,還開設考研輔導專欄,其中包括難點解析、經典習題和考研參考文獻等。因此,課程網站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2.3 重視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電路課程網站中,除設置理論教學模塊之外,還開設了電路知識應用實例欄目,用于介紹電路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實例(如圖3所示)。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電路的學習不僅僅只停留在解題層面上。同時我們還開設了實驗教學和課外科技欄目。在實驗教學欄目中有實驗項目、實驗預習提示、實驗課件、實驗課堂錄像、實驗報告反饋、常用儀器介紹等內容。在課外科技欄目中有我校歷屆學生作品介紹,近幾年我校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獎情況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官方網站鏈接。通過這些欄目,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4 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電路課程網站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賬號和密碼,便于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則具有評價、管理功能,教師可以在網上查看所有學生的測試成績。教師根據學生的測試情況,了解學生對課程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學中及時進行調整,如教師對學生測試成績普遍較差的章節進行重點補習。教師還可以查看每位學生對課程網站各部分內容的訪問量,具體訪問時間及整個班級所有學生對網站各部分內容的總體訪問情況,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對課程網站的相應內容作出調整,從而真正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圖4為本學期機電111班學生測試成績匯總表。圖5為本學期以來課程網站各部分內容的總體訪問情況。

2.5 互動性強,師生網上交流活躍

為了彌補課堂教學師生交流不足的缺陷,課程網站開設了主題討論區、答疑區和自由討論區。主題討論區主要是教師針對所學知識點組織大家一起探討,請學生積極參與回答。答疑區主要是學生提出疑問,教師來回答,學生可在該欄目上對自己關心的問題與教師進行單獨交流與討論,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特殊情況,為學生在學習上排憂解難、指點迷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由討論區是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課程組教師輪流負責網站的維護,保障網上答疑、專題討論等實時性強的欄目的建設。本學期以來各種帖子的數量計1 200多個(如圖6所示),參與的學生在90%以上,這些都說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師生網上交流活躍。

3 結束語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網站目前已經為我校2008~2012級共5屆學生所使用。自從該網站使用以來,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最大限度共享,學生學習電路課程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課程的不及格率明顯下降。表明該課程網站對電路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帶來更大的便利和發展空間。基于該課程網站電路分析基礎省精品課程的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參考文獻

篇9

1 系統的開發環境

1.1 服務器配置

草地學網站服務器硬件采用IBM NetFinity7100作為Web服務器,CPU為X86架構的雙PIII XEON500MHz,1.5GB系統物理內存,硬盤為160GB SCSI 10000轉份鐘硬盤,系統恢復采用Raid卡方式。服務器操作系統為微軟Windows2000 Server,整個網站采用B/S結構,Web Server采用微軟1IS5.0,后臺數據庫采用Access2000,視頻傳輸服務采用Helix流媒體服務器,

1.2 開發工具

編程語言用微軟ASP,腳本語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eript,動態網頁編輯工具采用DreamWeaverMX,圖像和動畫采用Photoshop以及Flash軟件。

2 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1 系統的功能

按功能模塊可以把整個網站分為:基本信息、教學大綱、課程資源、評價材料、實驗指導、課外復習、實習指導、近年試卷、參考文獻、在線答疑、在線測試、視頻教學等欄目。為了突出課程的實踐性環節,在網站的設計上盡量多地采用了圖片和實物照片的形式,充分利用實驗室內的牧草標本圖片制作網頁,讓學生對各種牧草特征有一個形象的認識。其次將拍攝的野外現場教學錄像、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課件、多媒體課堂教學錄像等教學資料按授課知識點有效整合后制作成草地學課件。同時把實驗指導、課程復習思考題、教學參考書目等教學內容上傳到網站并采取實時更新的方式,從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堂筆記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放在聽課上,課余利用校園網自覺復習和預習,提高學習效率。網站實行用戶管理,對于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級別創建權限用戶,教師以管理員用戶身份登錄就可以自主管理網站的內容。對于學生可以按照班級建立用戶信息,批量生成用戶名和密碼,學生可以通過登錄網站來上傳提交作業,

2.2 主頁面的設計與實現

網站主頁采用導航欄、動畫和網頁特效結合的方式,實現具有后臺數據庫功能的動態網頁。利用CSS來規范文字和網頁元素。網站文本內容大部分采用ASP動態程序結合Access數據庫來生成,這樣可以實時動態更新內容而不用更改網頁文件。對于評價材料欄目為了突出材料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將所有材料進行光學掃描,掃描后的圖片文件直接用于鏈接上網。為了方便用戶使用和瀏覽,將具有多級結構的網頁內容設計成框架網頁和樹形目錄的形式,例如草地學電子教案分為緒論、章、節等內容,在網頁設計上將左邊區域設計為篇、章、節的目錄樹,用戶只需輕松點擊某一個節點即可在網頁右邊的區域看到相應的內容,使用起來直觀、方便。

主頁面的設計對于一個網站設計成功與否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網站主頁面的設計整體風格應簡約明快,色彩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調。網站主頁沒有過多的動畫和絢麗的特效,而在需要使用的公告欄應用了動態滾動文字特效,在頁面標題欄下方的區域制作了草地學三本教材的動畫效果,對初次訪問網站的用戶有較好的視覺沖擊效果,使用戶感到耳目一新。對于動畫還作了超級鏈接,用戶在動畫上點擊后即可進入教材簡介欄目可謂一舉兩得。動畫的下部是最新更新欄目,對于網站各欄目近期的更新內容在這里做了鏈接列表,用戶可以直接點擊進入所感興趣的欄目而不必通過導航欄多級跳轉,這樣可以節約用戶的瀏覽時間,省去在網站地圖中查找某欄目的重復性工作。網站底部是友情鏈接,主要鏈接中國草業信息網、中國農業信息網、中國草地科學網等與草業科學相關的網站,通過友情鏈接大大拓展了網站的信息量,對網站的推廣與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3 數據庫的設計與實現

在線測試是草地學網站的一個特色,筆者應用ASP技術開發了基于B/B模式的多用戶草地學在線測試系統。該系統的服務器端采用Access數據庫和ASP組件來構成考試的應用服務系統:客戶端采用IE瀏覽器來作為考試交互界面,同時可進行遠程系統維護和管理,該系統操作方便,維護簡單,具有用戶注冊、時間控制、自動判卷、試題錄入、修改題庫、用戶管理、科目管理和多用戶同時在線考試等功能。該測試系統能夠實現對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等客觀試題的自動評判,對于名詞解釋和問答題等主觀題也可以實現計算機輔助評判。除了可以進行網上考試外,系統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章節習題測試,測試結束會自動給出分數、標準答案以方便學生查找問題所在。對于學生無法理解的試題答案,學生可以通過在線答疑模塊向教師發出幫助請求,教師亦可通過答疑模塊給出相關的解釋。上述整個過程都與草地學教學網站緊密結合融為一體。

根據系統功能設計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塊的劃分,在線測試數據庫需要存儲的基本信息如下:

(1)用戶信息:考號、姓名、密碼、班級、注冊時間。

(2)考試科目信息:科目編號、科目名稱。

篇10

開放教育資源始于2001年,對全球高等教育和終身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通過網絡獲取高質學習資源已成為當前人們學習的主要途徑,學習者在任何時間、地點免費使用優秀教育資源已成急需。近年來美國網絡共享課程資源風起云涌,以開放共享為宗旨的開放課程將是推動全球教育資源發展與進步的必然趨勢,我國網絡公開課資源建設正處于大力發展階段。本文分析美國大型公開在線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和開放課程(OCW,Open Course Ware)的先進理念,結合教育部關于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相關文件,并以我院建成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數控編程與零件加工》為例,探索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策略與做法。

二、美國開放課程的先進建設思路及成功經驗

1.美國的開放課程的起源

將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的觀點早在2001年在美國就已出現,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程(MIT OCW)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大型公開在線課程(MOOC)起步最早,取得巨大成功,并積累豐富的建設思路和成果。

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啟動了“MITOCW”項目,將學院所有課程面向大眾免費開放,2005年,開放課程聯盟成立,包括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開放教育資源共享協會在內的20個學校和機構展開合作,以傳播共享優秀的教育資源為宗旨。目前全球已有200多家機構和學校加入,該聯盟將巨大的教育資源譯成不同語言。在應用與推廣時,需要遵守知識共享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也就是在使用時相關素材時需要注明取自何處,并且僅能用于教育和研究之用,不能用于商業目的。

2.MITOCW項目的先進思路

麻省理工學院最早進行開放課程,并影響世界開放課程的發展,其推出的MITOCW項目積累了優秀的經驗和思路,特點如下:

(1)信息量大,學習人群廣。目前麻省理工學院已將2000余門課程相關資源開放,不僅包括授課動畫、視頻、音頻,還包括各種文本教材資源。學習者遍及全世界,據訪問記錄,有56%來自美國之外的國家地區,其中學生占45%,教師占9%,其他占42%。

(2)課程檢索方便。在MITOCW網站上,可非常方便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通過課程主題或編號及開設課程的單位等多種搜索方式查找。

(3)學習方式靈活。學習者可通過多種靈活的方式獲取資源。不僅可以在線通過網頁學習,而且可以用iTunes U客戶端訪問學習;學習者還可以下載相關素材通過其他設備隨時隨地地學習;除了自學外,也可通過網站和其他學習者交流。

(4)為在職教師服務。項目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可極大地方便教師備課,教師可將其充實到教學中,同時也可將該項目推廣給更多的學習者,MITOCW也提供給廣大教師合適的教學軟件工具。

三、原國家精品課程的成功與不足

教育部啟動的高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經十年不斷建設,形成國家、省、校三級資源體系,眾多學校制作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習者可得到非常多的各類網絡資源,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免費共享教學資源的熱潮,奠定我國開放課程的堅實基礎,給學習者尤其是廣大教師提供諸多資源,眾多精品課程都詳盡展示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精品課程網站都由各學校自行建立,普遍網站技術落后、資源共享性差、資源交互性差,且各個學校的精品課網站建設的初衷是為了評審為省級或國家級精品課,為成功申報而迎合評審指標,主要以展示課程建設團隊的實力與成果,忽略最核心的資源建設,并且申報成功后便不再更新與使用,資源針對性差、網站利用率不高是通病。國家并未給精品課資源建設給出統一標準和規范,造成精品課程網站資源五花八門,甚至僅僅是一堆word類型的文檔的羅列。對于視頻類資源,多數是課程授課的課堂實錄,時間長,針對性差。

通過現實情況分析還可發現,美國先進開放課程理念為:主要站在學習者的角度構建開放資源,我國的精品課程基本上做成面向教師展示教學理念的平臺,面向學習者的有效資源非常少。

四、美國開放課程觀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策略與做法

針對原精品課的弊端,2012年國家開始持續大力開展將原精品課程升級轉型精品資源共享課,同時新建一大批新精品資源共享課,不是對精品課程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它的完善與改良。筆者所在學院響應國家號召,在2012年大力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數控編程與零件加工》課程,并于2013年在愛課程網全面開放。

1.主要建設策略

新一輪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過程中,要處理好其與原精品課程建設之間的繼承關系,做好銜接,充分利用原精品的建設成果,避免資源浪費;根據時展需要在原精品課程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與創新。尤其要充分領會并滲透目前廣受歡迎的美國MOOC建設理念,應力求多建設一些利于實現學習者和課程(或主講教師)間互動的有益素材元素。

2.資源類型的選取

在原精品課程的基礎上著力增加完整教學過程最急需的部分,包括關鍵性視頻、動畫、考核內容、文本、教案、作業等,最主要的是為學習者服務的視頻、動畫和文本。各類素材不僅要實現系統化,更要實現資源的“碎片化”,將各資源設置關鍵詞,有利于學習者搜索。

3.教學視頻制作經驗

(1)時長。教學視頻應小巧精煉,不是課堂教學實錄,而是經過精心編排提煉的微視頻,可借鑒目前廣為流行的微課視頻,筆者認為時長應根據不同門類及特點的課程進行靈活確定,但不宜超過半小時。

(2)視頻編輯。如課程團隊教師中有擅長視頻編輯的人員,建議視頻拍攝與編輯自行完成,對于工科類等較為專業的課程,不建議委托專業公司完成,因為專業公司往往無法與課程要求達到完美融合,比如對于數控現場加工中的取景側重點不能良好捕捉等。

(3)字幕。對于操作演示類視頻,強烈建議添加關鍵提示性字幕,在不同階段要加入關鍵字幕幀。

(4)視頻格式。應將拍攝編輯的視頻轉為規定格式文件,轉換中要注意碼流大小。

五、結語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要一直讓一種一切為了學習者便利搜索便利學習的理念貫穿始終,盡可能地建設更多系統性但“碎片化”的資源,讓學習者不論何時何地用何種設備登錄網站學習,都非常方便且“開網有益”。

參考文獻:

[1]MIT.MIT OCW help[EB/OL].[2008-09-10].

篇11

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教育部啟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以來,全國各級各類精品課程資源已然相當豐富。但是,海量課程資源的存在與優質課程資源的匱乏以及優質課程資源共享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從而導致精品課程建設的重復性、低效率、低品質。要提高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發揮精品課程的教學交互優勢,必須著力解決其課程資源的“老化”、“同質化”、“低質量”、“共享難”等現實問題。因此,優質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與共享問題是近年來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的熱點。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與共享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精品課程建設的低質量和優質資源的匱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存在量大任務重與人手時間緊的矛盾,使精品課程網上資源建設存在重復建設、單兵作戰的低效率、低質量問題。精品課程之所謂“精品”,首先要求精品課程建設的“高質量”。這種“高質量”不僅僅是網站設計的技術水平高和網頁的外觀布局檔次高,更重要的是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水平高,即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富有特色、反映前沿和實踐性強。目前多數精品課程的網上資源開發基本上都是為了應付精品課程的評估和檢查,只保證課程建設外觀形式上基本過關、沒有明顯技術設計失誤即可,在資源教學設計與建設方面缺乏針對性和適用性,電子教案里的教學內容陳舊無更新,更談不上創新,從而使精品課程建設只能是資料的簡單堆砌和重復建設。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質量欠優,教育實效性較差,師生從精品課程開發中獲益甚少,精品課程精品效應不佳成為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

(二)精品課程資源共享難以實現

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是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以其示范效應帶動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但從目前多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建設的實際來看,課程網站的優質資源較少,教學資源共享性差。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一是很多課程網站的教學內容極為簡單,就是教材的翻版,缺乏思考創新,教輔資料也是相對“鄙陋”,無法跟上教學形勢的發展。精品課程資源優化更新機制的不健全使精品課程“低質量”,無人“愿享”。二是教師對精品課程的設計都是根據自身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特點而自主開發的,各種課程教學資源主要為教師自己的教學靈活安排的,而不為學生自主學習或其他教師協作教學所用,這種“各自為政”的特點或者說是弱點導致教學資源很難共享。三是有些高校出于知識產權保護、資源獨享的考慮,不愿將其“品牌”課程與其他高校共享。這些精品課程網站往往會對外校的網上探訪者設置各種障礙,使探訪者難以訪問到該校精彩的網絡電子資源。

(三)精品課程缺乏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

為把精品課程建設成為“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五個一流”示范性課程,必須確保課程建設的“精品性”,而前提是必須確立嚴格有效的標準規范和評價體系。但事實是,當前的精品課程評審“內容指標單一,要求的標準較低”[1],檢查的內容僅包括“網站是否連通、是否全程錄像上網、教學資料是否更新”三項基本指標。只要能達到“確保課程支撐網站正常運行并做好網上教學資源的更新工作”的基本要求,評審就算通過,精品課程就能立項。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評價體系,多數精品課程都只是“形式精品”,至于其品質質量卻是完全“名不副實”。當前對精品課程評價的另一弊病是評價主體本身的局限性,精品課程的評判往往是由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門的一些領導和少數相關學科的專家來評定,而很少有親自開發精品課程并從事教學第一線的普通教師的參與評價,更沒有實際利用精品課程來進行學習的學生的參與評價和評審。這種欠缺完善的課程評價機制必然導致課程評價的某種“失當”和“無效”。更嚴重的是,由于實際工作操作上的困難,對于精品課程的后續建設情況和師生實際應用效果情況根本無法考核。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課程評價機制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建設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與共享機制的對策思考

(一)確保精品課程的“優質”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品質要求

精品課程要想成為“精品”,必要條件就是課程教學內容的全面、深刻、創新和具有實效性,而這個條件只有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第一線的學術水平較高、緊跟實踐教學形勢變化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設計中才可能達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能否成為名副其實的‘精品課程’,關鍵在于能否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這也是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精品效應’發揮的關鍵點。”[2]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是深化精品課程“高質量”建設的關鍵,必須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優質高效的師資教學隊伍。精品課程建設團隊中的學術水平高的教師因為自身理論造詣高,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有著學術上深入的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這也就必然使精品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而教學團隊中眾多的中青年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往往對國內國際熱點現實問題最為關注也甚為了解,能緊跟時展潮流進行理論創新,同時他們的電腦使用和多媒體制作的水平也較高,能讓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教學效果就好。現在很多高校進行了精品課程的專題式教學,既突出了重點、難點,又反映了現實熱點,既發揮了教師的教學特色和優勢,又帶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研創新能力,這是非常好的教學改革。

(二)實現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是深化精品課程建設的途徑和目標

精品課程建設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利用優質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效,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能否真正起到“以其示范效應帶動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的作用,關鍵在于構建和完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推進精品課程資源共享應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精品課程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保障教師知識成果的獨有性和專利權,并建立對精品課程開發教師的扶持和獎勵機制,保證教師的合法和正當利益,使教師安心且樂意地讓“資源共享”。其次,加速建立各高校資源協作開發與共享一體化機制。一方面,樹立協作共享意識。“無論是學校管理層還是精品課程具體實施建設者均要樹立開放的辦學理念,摒棄知識壁壘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精品課程共享,將自身的優質課程推出去,積極吸收外校精品課程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優秀的教學效果,加強交流、合作,努力推進各校精品課程共同發展。”[3]另一方面,各高校應制定和采用統一的精品課程開發設計的技術標準規范,對協作院校主要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師統一進行標準規范操作的培訓,并設定統一的網上資源共享的便捷路徑,形成精品課程網絡資源聯合共建共享的標準化平臺,進一步提高資源統一開發和共享利用的效率,實現精品課程建設投資的效益最大化。

(三)構建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課程評審機制是深化精品課程建設與資源共享的重要保障

精品課程資源之品質欠佳與難以共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精品課程評審機制的不健全和激勵機制的不到位。為保證精品課程的優質開發和有效共享,應從兩方面著手。第一,高校應建立嚴格有效的課程評審機制,確保真正的“精品”才能作為精品課程。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課程評價評審方式,必須由偏重專家評審、硬性指標評審轉向注重師生、專家共同評審和課程應用實效性的評審。當前精品課程的評審主要是專家評審,專家評審確實能對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理論性、思想性的優劣把握得十分精準,但專家不像師生是課程建設后的直接利用者,不能一線感知課程網站建設的實際“精品效應”的輻射和帶動情況到底怎樣,很難對精品課程應用的實效性進行評價。精品課程對于教師的作用是通過對課程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利用來提高教學的效果,精品課程對于學生的作用是通過精品課程的學習和利用有所受益。健全精品課程評審機制的關鍵在于更多地納入、體現師生的客觀評價,把是否得到教師的認可和利用,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有所收獲,把精品課程“精品效應”的輻射率、影響力作為衡量精品課程教學資源的有效性的根本指標。第二,高校應對傾其所能奉獻才識、能力和精力的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的研究和創新改革的教學團隊給予充分支持和獎勵,對教師的知識成果進行積極保護。構建完善的面向教師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獎勵激勵機制,是深化精品課程優質建設的機制保障。同時,為保證網絡資源的高效共享,各高校可以給予“樂于分享課程資源給他人”的教師獎勵補償,對于想分享優質教學資源的外來訪問者收取適當分享費用等各種辦法來實現精品課程優質資源的有效共享。

三、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與共享機制的意義

努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協作開發和共享機制,實現精品課程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是有著重要價值和意義的,其根本價值所在是實現優質教育共享和教育公平,其重要意義則是多方面的。第一,可以提高課程資源的開發質量,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二,可以提高精品課程資源的使用效率,節約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開發成本。第三,可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的輻射帶動作用,真正實現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各高校應弄清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建設與利用的規律,建立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與共享應用的機制,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精品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服務。建構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體化機制,必將進一步提高優質資源開發和使用效率,實現精品課程建設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篇12

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 Resourse,OER)是近年來各國高校資源建設的一種趨勢,是指不受版權限制的或者是在知識產權協議下,可供他人免費使用或者復制的教學、學習和研究資源,它包括整門課程、課程資料、模塊、課本、視頻、測試、軟件,以及其他任何用于獲取知識的工具、材料或者技術。各國高校中最有代表性的OER是開放課程(Open CourseWare,OCW),是指在網上可以免費使用和重復使用的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描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資源、在線測試、網絡課堂、教學錄像等。中國的精品課程是一種開放課程,它是由國家發起,覆蓋面廣,對中國高校課程建設影響面大,是教育部啟動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精品課程建設過程,可以推動高校樹立品牌戰略形成自己的特色,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和資源共享。通過精品課建設的示范效應,逐步提高學校所有課程的教學水平。然而精品課程建設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完善和發展作為永恒主題貫穿整個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為此,探討如何在已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精品課程的持續、健康、發展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一、精品課程建設對于高等院校的作用

精品課程建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等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對一所高等學校而言,是否擁有一系列反映學科前沿的高水平的精品課程,是衡量高等學校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和標志。同時精品課程作為教學工作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學校辦學支撐條件中最重要的競爭要素。

1.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教學質量是高等院校辦學的生命線,而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精品課程在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教育創新發展,增強畢業生的競爭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各高等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活動,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教育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從而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2.滿足社會需求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高校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也是一個教育理念發展、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技術現代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積極加強理論學習,及時更新、積累知識,拓寬知識面,與企業深度合作,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做到按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培養。精品課程建設滿足了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使得畢業生更能滿足社會的需要,為各大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優秀的人才。

3.促進特色辦學的實現。特色辦學可使高等院校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要,是提升高等院校辦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各大高等院校都在努力挖掘自己的辦學特色。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程特色、教學模式、實踐模式以及教學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利于各大高等院校挖掘自身的辦學特色。為此,精品課程的建設能充分利用各自的教學資源優勢,促進專業發展和專業調整,建成特色專業,實現特色辦學的目標,為辦學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辦學特色的形成,對于高等院校而言不僅可以彰顯院校存在的必要價值,而且也為院校的長遠發展拓展了空間,奠定了基礎。

4.利于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優化。精品課程建設著眼于各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的創新建設過程中開發、調動、優化已有的教學資源,可以使得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利用。已建成的精品課程網站是開放的精品教學資源,供各校學習借鑒,發揮了很強的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同時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有利于開展精品課程的院系進行師資配備、教學內容優化整合、課程設計、課程定位、教學效果評價等工作的順利開展。為了適應精品課程的教學和實踐,原有的其他教學資源必然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與精品課程相重復內容的刪減,改變了課程之間互不交流的現象,客觀上也打破了課程間森嚴的壁壘,增強了教學資源的競爭力,優化了教學資源。

二、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筆者通過對高等院校精品課程開發與建設情況的實踐調查研究,結合自身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體會,在看到精品課程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發現高等院校精品課程開發與建設中暴露了許多突出問題,值得我們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當前在高等院校精品課程開發中存在以下幾個亟需引起高度重視并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1.精品課程內容選取多而不精,重形式變化,輕內涵建設。有的學校精品課建設就是對原有課程換湯不換藥的工作過程,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課程內容的確定往往是對原有書本知識的簡單組合,沒有對課程設置、課程設計、課程定位、內容組織選取等過程進行深入挖掘,僅僅是注重表現形式變化,而輕視了內涵建設,精品課程內容多而不精。有的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組甚至誤以為精品課建設就是建網站,精品課建設面面俱到、泛而不精。

2.重申報,輕建設、維護,建設和實施兩張皮,缺少對精品課程建設的后續評價和激勵機制。有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僅僅在申報的幾個月時間里得到高度關注,有的教育工作者認為精品課程建設類似于教學獎項的申報,只要申報成功了就認為工作結束了,沒有把精品課程的建設當作一項長期的、循序漸漸的工作來開展,更沒有真正發揮精品課程建設的實際作用。精品課程一旦審批成功,后期的管理和完善就會停滯不前,缺少對精品課程建設的后續評價和激勵機制,出現了“有人播種,無人灌溉,無人施肥”的現象。精品課程是教師不用,學生也不關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精品課程建設形同虛設。

3.區域或行業合作少,難以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示范作用、輻射作用不強。精品課程建設盡可能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資源,諸如將企業人員請進課堂,讓學生走出校園,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等,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同時精品課程建設要求開放精品課程網站,擴大對外影響,讓更多的學生、教師、企業工作人員可以利用這種資源學習,使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共享。然而根據筆者對各大高校精品課程建設情況調查發現,精品課程在建設過程中,往往是以一校之力進行精品課程建設與開發,很難實現高等院校精品課程互補與共享,企業人員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有的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沒有形成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其他課程建設,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局面,精品課程建設的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不強。

4.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缺失。精品課程教材是精品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和保障,是教材建設的新方向,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在于精品教材建設,它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奠基性工作的重要舉措,因此加強高校精品教材建設十分必要。通過對高等院校精品課程開發與建設情況的實踐調查研究發現,精品課教材建設缺失現象嚴重,原有的教材跟不上時展的節奏,這將會嚴重影響精品課程的實施效果。

三、精品課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確保精品課程內容的“精品”性。精品課程內容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也是精品課程示范作用和輻射作業的體現,要突出精品課程的精品性質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課程內容建設:對課程設置、課程設計、課程定位等過程進行深入挖掘;內容選取、內容具體表現形式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精品課程內容與模塊要具有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內容組織安排要層次分明、科學合理;要深入挖掘課程的特色,對課程建設進行創新,從而保證精品課程的“精品”性。

2.引導教師和學生持續關注精品課程,建立精品課程激勵和過程性評價體系。廣大學習者和教育者對精品課程持續地關注是精品課程不斷發展的主要動力,可從三方面入手讓精品課程走進學習者的學習研究活動和教育者的教學活動:授課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精品課程資源,做好校內精品課程乃至全國精品課程的推薦工作;對精品課程的負責人和主講老師在職務評聘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學校和政府從宏觀層面對精品課程資源進行宣傳,讓精品課程資源深入人心,從而讓精品課程真正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終身學習。同時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和過程性評價機制,通過制定實施激勵和過程性評價體系,將評價結果作為精品課程建設與維護經費補給的重要依據,鼓勵廣大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積極參與到精品課程建設中來,保證精品課程建設質量和實踐運用質量。對運行和使用較好的精品課程給予獎勵,課程網站要體現師生互動痕跡,如布置作業、上交作業以及批改作業等;對未能及時解答學生提問,內容長期不進行更新,甚至精品課程網頁無法正常訪問的課程給予通報或取締。

3.整合全國范圍內同類課程中的部分資源。精品課程的開發建設過程要涉及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為了避免資源重復建設,減少不必要的耗費,提高精品課程的利用率,將同類精品課程的部分資源進行整合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嘗試。具體來說,可借助學校優良的網絡資源,建立廣泛的鏈接,擴展本課程溝通與交流的渠道;集中管理和監測全國范圍內各大高校的同一類課程;整合同一類課程的BBS討論區、留言板、blog等模塊;開發同一類課程范圍內的資源檢索功能;提高精品課程的輻射共享能力。

4.積極配套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精品課程的院系要積極組織教師編寫精品課自編教材,精品課程教材應該是系列化的優秀教材,是一體化設計、多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并在各高校倡導所有精品課程建立動態教材和電子教材,同時列入教學計劃和授課計劃,動態教材和電子教材應作為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這樣真正做到了教學過程與精品課程建設過程相結合,保證了精品課程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了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真正的精品課程將是經得住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并具有發展性和動態性的課程。當精品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滿足了教育者和學習者的需求,成為了教育者組織教學和學習者學習的重要資源;當精品課程的激勵、評價與管理制度走向完善之時,精品課程也真正走上了精品之路。總之,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綜合的系統工程,應把建設的著眼點放在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上,把課程建設深入整個教學活動中去,從整體上提升課程建設的質量,從而為提高各大高校的辦學水平服務。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Z].

[2]錢曉耀,曾其勇,王強.專業特色課程體系指導下的核心課程群改革與實踐[J].技術教育監督學刊,2010,(1).

[3]劉亞茹.高職高專院校物流信息技術課程設計[J].物流科技,2010,33(10).

篇13

Development Scheme of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High-quality Courses

WANG Zhen-hu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10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reporting, evaluation, demon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high-quality course management platform is analyzed, researched and improved. JSP technology is adopted to build B/S three-tier structure and develop a high-quality course management website in combination with MVC pattern. The management platform has three types of users: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ing manager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urse websit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expanded and the platform only for demonstration is improved into a secondary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The cross-platform feature provides a larger range of 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 The universal-oriented design idea makes it a resource sharing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network teach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Keywords: high-quality course; management platform; Web-based instruction; MVC

0 引 言

精品課程是國家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 精品課程網站是精品課程建設和評價的窗口。自從實施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來,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逐年增多,精品課程網站建設如火如荼,有效推動了高校網絡環境教學模式的形成和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1]。目前已開發的精品課程多是以課程為單位,每門課程一個網站,缺乏通用性、移植和擴展功能較差,無法形成系統的專業設計,不能突出本專業的特點,開發平臺、技術、工具不統一,造成重復建設,費時費力。此外大部分精品課程教師缺乏網站開發知識和網絡課件制作經驗。即便他們有精品課程建設的熱情,也無能為力,有的不得不花錢去聘請網站開發人員代為開發課程網站和網絡課件,迫使自己無法在線隨時對網站內容進行修改、更新,同時網站開發人員又不了解課程教學過程、課程特點和業務需求,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開發出表達清晰、主題鮮明、結構完整、簡單明了,能吸引學習者注意力的成功作品。

精品課程管理平臺是集精品課程申報、審批、展示與快速開發的統一平臺。教學部門使用該管理平臺能對精品課程進行統一管理,教師使用該平臺開發出基于網絡教學模式,既適應本專業教學要求,又富于特色的精品課程網站。精品課程建設的瓶頸[2]使得構建精品課程管理平臺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 設計思想

精品課程管理平臺的建設要以人為本,要充分考慮到各類用戶的需求。由于精品課程平臺的主要用戶是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以及學生,例如:教師利用平臺開發、申報精品課程;教學管理人員利用平臺評審精品課程,并對系統進行日常維護;學生使用該網站進行某門課程的學習和資源下載,所以根據用戶需求,設計系統的功能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精品課程管理平臺功能結構圖

該系統約定教學管理人員中包括默認的系統管理者都可以對用戶和課程進行維護,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口令。如果用戶未注冊,則只能以游客身份訪問,該平臺只提供已有的精品課程信息和評審結果。

2 系統結構

在構建以B/S為基礎的精品課程管理平臺為結構模型時要考慮到系統的先進性和技術的成熟性,同時根據使用者的角色與任務區分功能點[3]。采用目前為主流的B/S軟件體系時,為了實現系統跨平臺應用,使得系統能夠在不同的服務器操作系統中運行,應用基于JSP技術的動態網站構建技術,將整個管理平臺分為邏輯┤層,如圖2 所示。

圖2 B/S三層系統結構圖

第一層為表示層。它是用戶與系統的接口,用于為不同權限的用戶提供不同的頁面,主要功能包括數據提交及結果信息的顯示。

第二層為業務層。該層處于表示層與數據層之間,是系統的核心部分,用于接收和獲取用戶請求,并根據業務邏輯從數據層獲取相應的數據對請求進行處理,之后將匯總后的結果發送到表示層。

第三層為數據層。該層負責管理數據及響應不同的數據請求。主要包括:

(1) 用戶信息庫。用于存儲用戶信息,如:用戶身份、口令及權限。

(2) 課程模板庫。為方便用戶構建精品課程網站的框架結構,系統的平臺模板庫為用戶提供不同風格的網頁設計模板供用戶選擇,以搭建出富有專業特色的框架結構。

(3) 教學資源庫。該庫放置的是教學內容及相關資源,如課程介紹、師資隊伍、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學視頻、課件、網上練習等。

(4) 課程庫。課程庫保存各門課程的基本信息、申報數據及評審結果。

(5) 新聞庫。新聞庫用于保存網站輔助信息,如網站的新聞及用戶的反饋等。

3 技術路線

精品課程管理平臺的技術路線主要關注兩個部分:┮皇仟網站開發技術;二是數據存儲技術。為了使該平臺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可擴展性,在技術方案中采用了平臺無關性強的開發技術和數據庫管理系統。

3.1 網站開發技術

為了實現跨平臺的體系結構,精品課程管理平臺基于Java技術,使用經典MVC模式,用Servlet負責業務邏輯處理;用JavaBean負責操作數據庫和存儲用戶請求;用JSP頁面格式化并顯示給用戶。三個部分各司其職、配合緊密,可以有效提高軟件的復用性和易維護性。圖3為系統開發技術圖示。

圖3 系統開發技術層次圖

3.2 后臺數據庫技術

精品課程管理平臺除了前端應用程序的開發還有后臺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對于前者主要要求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易使用;對于后者則要求能夠保證數據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經過分析,利用Oracle數據庫來存儲和管理平臺數據。

Oracle是大型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可以支持多種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統平臺,并提供廣泛的國際語言支持。Oracle不僅可以實現事務型系統快速存取數據的要求,也可以滿足數據挖掘對大量數據查詢、統計的要求,所以能夠滿足精品課程管理平臺對數據存儲和日常管理的需求。

4 結 語

精品課程管理平臺的建立,可以減少教師進行精品課程構建工作量和技術“瓶頸”,使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從沉重的技術工作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課程內容的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使精品課程的建設真正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基礎。本文提出了一個基于MVC模式和B/S三層結構構建精品課程管理平臺,該技術具有良好的跨平臺特性和通用性,能夠實現精品課程申報、審批、展示的管理。由于是通用管理平臺對專業、課程的差異性考慮過少,同時精品課程管理平臺有多類用戶使用,其安全性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李學農,陳慶.精品課程網站設計策略及創建思路[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6,20(5):389-391.

[2]趙從英,秦毅,姜達維,等.構建基于 的精品課程平臺[C]//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北京: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2007:46-48.

[3]邱寄帆,王海春.基于Internet的精品課程教學資源的構建[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05,21(3):24-27.

[4]陜晉軍.基于的精品課程網站安全防護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9(6):47-48.

[5]劉金,王大慶,賈繼山.開發精品課程網站管理系統,為一線教師搭建課程建設平臺[J].中國校外教育,2009(6):165.

[6]朱麗莉,劉跟萍.精品課程網絡通用平臺的設計與開發[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0):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