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茶文化的性質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1老舍《茶館》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讀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習俗、價值觀以及社會面貌,需要認真地品讀老舍先生的《茶館》。老北京人茶余飯后最喜歡的去處莫過于茶館,人們去茶館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們去茶館是為了找到同伴,與人溝通聊天,閑話家常,這就和四川、重慶等地的人在茶余飯后喜歡搓麻將一樣,在一定的文化氛圍內,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在這種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在老北京,茶館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館的種類也非常多、非常明確,不同的茶館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專供商人的茶館,專供戲子說書等藝人的茶館,還有文人墨客的茶館,自然也有達官顯貴的茶館。從這些都可以看出來,在老北京,幾乎人人都喜歡喝茶,要不然也不會有這么細分種類的茶館,茶館就像飯館一樣,對這個地區來說,是不能或缺的。不過,不同的人從老舍《茶館》中讀出來的可能不一樣。首先我們從老舍《茶館》中讀出來茶館是普通人閑話家常最常去的場所。特別是其中有很多人們拉家常的場景,人們會在茶館里說東家這里做得不好,說西家準備給兒子娶親,說南家的女兒嫁得不好,說北家夫妻倆整天吵架等等。因此,老舍的《茶館》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們生活周圍人的縮影,我們日常見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館》中找到原型。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很重要。其次,老舍的《茶館》還是一個魚龍混雜,三教九流都會去的地方,茶館對于北京人來說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個茶館中沒有貴賤,比如經常打架的混混,擅長調教糾紛的“閑人”黃胖子,還有非法之徒黃麻子,被拐賣的婦女康順,逍遙法外的龐太監,民間情報“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當然最多的還是普通善良的底層市民,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這個小小的地方彼此間產生一些故事,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發生的故事。小說作品給予我們一面認識社會的鏡子,是一個社會現象的濃縮體,作者將社會上存在的形形的人物塑造成小說中的人物,我們從他們身上能找到我們周圍人的影子,但是絕對找不到相同的人,因為他們都是抽象的產物,是不同人的集合體,是一個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魯迅先生筆下的閏土、孔乙己一樣。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讀
近代著名作家,魯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國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書中花了大部分筆墨談論自己對茶的感情,茶思、茶情,這些情感都是真摯的,但是這很多情感也是別人同樣擁有的,只是周作人用驚人的筆觸表達出來了。周作人先生很喜歡一邊喝茶一邊思考,喝茶對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劑,或許周作人先生寫作的時候也需要茶水來刺激。這種邊喝茶邊思考的生活是緩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統性地介紹了中國茶葉的歷史,還對比了中日之間茶文化的差異性。當然,喝茶對周作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藝術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達了這種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實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是一種行為藝術。茶葉對于他來說主要不是用來解渴,其主要欣賞茶葉的顏色和聞茶的氣味。這有著傳統士大夫情節,帶有儒家的君子之風。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藝術形象其實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學作品將自己心中所有關于茶的所思所想統統表達出來。我們所認識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讀
華裔人群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體,在高職院校當代文學作品的教學中,如果希望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沖突性,華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讀一讀。知名美籍華裔作家雷庭或許是華人的緣故,所以接觸到了很多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蘊含了豐富的茶文化。當然又因為其在美國生活多年,自然接觸到許多的美國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體現了很多美國文化,因此,其文學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沖突的東西存在,其作品表現的茶文化既不是純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國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吃碗茶》的故事主要發生在美國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華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個茶館,主人公的婚姻開始也是因為茶。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過茶來展開,華人身上最重要的中華文化傳統烙印也是茶。作者通過茶文化表達了生活的美好,人們之間的紐帶也是因為茶葉。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來刻畫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關于茶的暗示,這種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來自于中國,茶葉代表的高潔、清醒、典雅都用來襯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吃碗茶》小說的最后,茶文化成為了解決中西方文化沖突的解藥。因為中國人不理解美國人,美國人也不理解中國人,但是中國人和美國人都理解茶葉,雖然理解的內容不一樣,但是,在茶文化的認知上,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諸多的共同點,因此,茶文化也成為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在文化沖突中扮演者劑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讀
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嘯山莊》的開篇就用茶來布置場景,呼嘯山莊的壁爐上放著三個俗氣不堪的茶罐……在后續的寫作中,作者不時地都會提到茶罐、茶葉、喝茶等,茶葉是貫穿全文的一大線索。而在《呼嘯山莊》中,作者主要介紹的是英式茶文化,這也讓中國的讀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獨立于中國茶文化之外的英國茶文化,普通人的確從中能讀出很多差異。例如,英國人的茶文化禮儀、如何泡茶、如何飲茶、飲茶的時刻等等都和中國人有極大的不同。人們也從中看到一些“怪異”的茶俗,比如,在英國,有人會用盆來喝茶,有人會熱衷喝冷茶,還有人喜歡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國人待客喝茶也會集中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這和中國人一般喜歡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習慣不太一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當我們看到別人的習俗覺得非常怪異的時候,事實上別人看我們的習俗也會覺得非常怪異,文學作品給了我們一種渠道去了解別樣的生活世界,這樣才能讓我們每個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的喜歡以及習俗。
5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看到,在當代文學作品中,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無論是中國人、歐美人還是華裔,在這些作家的文學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現是非常豐富的。高職院校的當代文學作品教學過程中,這些豐富的文學作品是學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國文化的鏡子,同時也是學生了解過去的鑰匙,老舍和周樹人的時代已經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通過他們的作品,通過他們作品中人們飲茶的習俗,我們可以窺探到那個時候國人的心理世界,這也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參考文獻
[1]謝瑤.“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茶文學作品的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J].福建茶葉,2017,(02):360-361.
[2]張云崗,陳志新.茶文物語———論華裔美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葉,2016,(12):386-387.
[3]黃金花.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讀[J].文學教育(下),2016,(12):140-141.
[4]羅麗婭.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葉,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與偏見》看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葉,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趙生飛,董廣鈞.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學作品中價值導向作用的教學途徑探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6):132-133.
[7]羅菁.從文學作品中挖掘歷史教學素材———以魯迅的作品突破教學難點[J].學周刊,2015,(25):138.
[8]油小麗.英美文學教學中文化語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為例[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5,(02):194-196.
篇3
反復發作性盆腔炎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遠期并發癥之一,臨床表現為:反復下腹部墜脹疼痛,腰骶酸痛,白帶增多等,常伴有低熱起伏、易疲勞、月經不調、盆腔包塊等癥狀,每于受涼及勞累后癥狀加重,給患者帶來困擾。有報道既往有盆腔炎病史者,約25%將再次發生[1]。所以作者從2011年6月份―2013年5月份收集31例反復發作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以改善癥狀,降低復發率為出發點,在臨床辨證辨病的基礎上,注重以溫化方法應用,臨床療效滿意。
1 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符合盆腔炎診斷標準;病程在半年以上,反復發作兩次或以上;年齡30-55歲;于我科住院的盆腔炎患者,共31例,進行臨床療效觀察。
2 療效觀察
于常規辨證辨病基礎上,注重溫化之法的應用,藥物有:桂枝、烏藥、元胡、小茴香、蒼術、花椒、羊藿、巴戟天等,觀察其臨床療效的改善,降低其復發率。
3 病案舉例
李某,女,32歲,因“下腹痛半月”,診為“盆腔炎”2012年10月10日入住我科治療,主要表現:下腹脹痛,墜脹,腰酸,白帶中等,色黃,質稀,舌尖紅,邊有齒印,苔薄膩,脈細。婦檢:外陰:已婚式;陰道:暢,中等量淡黃分泌物,質??;宮頸:輕度糜爛,舉痛明顯;宮體中位,常大,壓痛明顯;附件:雙側附件區增厚,壓痛明顯,未及明顯包塊。B超:宮體回聲減低不均勻改變。2013年03月04日勞累后盆腔炎發作,再次住入我科治療,癥狀如前,舌質暗紅,苔白膩,脈細弦。婦檢:同前;B超:盆腔少量積液。因其反復發作,予中醫辨證論治基礎上,加用抗生素聯合治療,癥狀緩解后出院。2013年07月30日勞累后第三次發作,下腹痛,得熱則舒(自行家中備用紅外線照射),墜脹,白帶色黃,質稀,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黯紅,苔黃膩,脈小數。婦檢:同前;B超:盆腔積液(子宮直腸窩見液性暗區,前后徑1.7cm,透聲好)。三次病例分析,多次發作后主證為“腹痛,勞累后發作,得熱則緩,腰酸膝軟,白帶色黃,質稀”,病機以“濕(寒)、虛、瘀”為主,第三次住院減少抗生素使用,采取中醫綜合治療,用藥上減少清熱解毒之品,以溫化法為主,治愈出院,至截稿回訪未復發。
4 討論
慢性盆腔炎多于勞累后發作,且腹痛以得熱則舒多見,病機以“濕、虛、瘀”為主,濕、瘀皆為陰邪,濕性黏滯,濕邪易留戀不去,纏綿難愈,臨床若一味使用清熱化濕解毒之品,久易損傷陽氣。《古今醫統大全》中認為“脾胃濕熱,如若久之,則導致虛寒…”,傅青主認為:“濕盛而火衰”,皆體現了濕濁長期盤踞精室,陽氣漸耗,寒從內生之病機。所以臨床反復發作的盆腔炎患者,寒癥并不少見。故該病的病理產物為“濕濁”、“虛寒”和“瘀血”,均屬陰邪,需借助陽氣和溫藥的推動、溫煦才能得以運[2]。另溫熱性藥物,可以消除病人的沉寒痼冷,補益人體陽氣,從而溫煦機體,提高機體抗擊病邪的力量。故作者結合前輩的經驗分析及自己的臨床經驗,認為“濕、熱”已不是該病的主要病因,而“濕、寒(虛)、瘀”為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故在臨床治療該病例時,在原有的辨證辨病基礎上,根據其病程長加入一些溫化之品,如桂枝、烏藥、小茴香、元胡、蒼術、巴戟天、花椒等,取得明顯療效,并觀察其復發率。西醫認為反復發作性盆腔炎患者,往往體質欠佳,免疫系統功能失調,有報道認為溫通化濕類中草藥可以從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影響內分泌、免疫系統功能及發揮抗炎、改善微循環作用[3]。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往往病程較長,多數有過間斷或連續使用清熱解毒藥物史,常常表現為下腹痛,喜暖,溫后則舒,腰膝酸軟,勞累后加重的虛證、寒證等表現。尤其是當常規應用清熱除濕解毒、化瘀止痛等治療方法,效果欠佳時,應轉變思路,通過溫藥鼓舞陽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改善癥狀,降低復發率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Robust Optimal Design of Engine Mounting System Based on Tolerance Model
WANG Xin-kan1,2
(1.Institute of Noise and Vibration Research,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bile NVH and Reliabilit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uncertainty of design variable on the results,the robust optimization design theory is used to build robust model. Pareto Genetic Algorithms is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stiffness of mounting of engineer mounting system which takes the decoupling of energy distribution as a target,and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optimiz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mounting system.
Key words:engine mounting system;energy decoupling;Pareto genetic algorithms;robust optimal design;Monte Carlo method
人們對汽車乘坐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發動機是汽車主要的振源,其振動經懸置系統傳遞給車架或車身,因而發動機懸置系統的參數設計對汽車整車減振來說非常重要。對于發動機懸置系統的優化設計,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并建立不同的數學模型。常見的目標函數主要有:發動機懸置系統六自由度完全解耦或是部分解耦,移頻使系統固有頻率處在合理的區間,系統的支反力(矩)最小或是傳遞率最小??紤]到研究的車型上的懸置位置和安裝角度已經確定,因而以懸置的剛度為設計變量,主要從移頻且使懸置系統部分解耦來進行多目標參數優化設計。懸置廠商提供的懸置墊,懸置剛度參數一般都有很大的可變性,主要來源于懸置材料的變化和懸置幾何形狀的變化。另外在懸置與支架等的裝配過程中,往往會產生預應力以及懸置形狀的扭曲,也將造成懸置剛度值的變化[1]。傳統的確定性解耦優化方法往往忽略了懸置剛度值的可變性,忽略了剛度偏差對懸置系統解耦的影響,使實際的工況下解耦效果很不理想?;趯抑脜挡淮_定因素影響的考慮,應該選擇一種方法一方面尋求目標函數的最優值,另一方面應該考慮設計變量的誤差等不確定因素,這就需要我們在優化設計中結合穩健設計的思想,即穩健優化設計。本文將穩健優化設計應用于發動機懸置系統的解耦優化中,充分考慮了各種干擾和設計變量的變差情況,不僅保證設計結果的合理性,同時也保證設計結果對懸置參數的不敏感性。同時利用Monte Carlo方法對結果進行分析驗證,對懸置剛度對系統性能的影響程度進行研究。
1 穩健優化設計模型
傳統確定性優化模型為:
min f(x)s.t. gi(x)≤0 i=1,2,L,m xL≤x≤xu(1)
式中:x,xL,xu分別為設計變量及其上下界; f(x)為目標函數;gi(x)(j=1,2,L,m)為m個約束函數。
穩健優化設計中,不僅考慮目標函數均值?滋f變化,而且要考慮目標函數的標準差?滓f的變化。均值?滋f和標準差?滓f的計算,可以通過泰勒級數展開來近似??紤]變量相互獨立,則目標函數的均值和標準差分別為:
?滋f =f(?滋x)+■■■?滋xi?滓2xi?滓f =■ (2)
對于約束函數,由于變量變化因而引起約束的變化,于是原問題的約束變為:
?滋g i(x)+n?滓g i(x)≤0 (3)
同時為了表示設計變量偏離的可行性,相應的設計變量的邊界變為:
xL-n?滓x≤x≤xu+n?滓x (4)
(2)、(3)式中n為任意常數,當n=3,x隨機變差時,其設計的可行率可達到,能滿足實際要求。
綜上,穩健優化模型為[3]:
min ?滋f ?滓ff(x)s.t. ?滋g i(x)+n?滓g i(x)≤0 i=1,2,L,m xL-n?滓x≤x≤xu+n?滓x(5)
篇5
[4]Bryman, A.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3rd ed)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5]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 ESRC Framework for Research Ethics (FRE) 2010 (Revised September 2012) [EB/OL]. esrc.ac.uk/_images/FrameworkforResearchEthics_tcm8-4586.pdf, 2012-12-23.
[6]De Wet, K.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Appraisal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viewing a Faculty of Humanities’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 [J]. 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s, 2010,(8):301-314.
[7]李玲.論質性研究倫理審查的文化適應性[J].比較教育研究, 2009,(6):7-11.
[8]Creswell, J. W. & Clark, V. L. P.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9]Robson, C.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of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s (2nd ed) [M].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10]Seedhourse, D. Ethical Grid [EB/OL]. /images/ethicgrid.jpg, 2012-08-30.
[11]Stutchbury, K. & Fox, A. Ethic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roducing a methodological tool for effective ethical analysis [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39(4): 489-504.
[12]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7th ed) [M]. Oxon: Routledge, 2011.
[13]Creswell, J.W. Qualitative Inquiry &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 (2nd ed)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14]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TriCouncil Policy Statement: Ethical Conduct for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s (2nd ed) [EB/OL]. http://pre.ethics.gc.ca/pdf/eng/tcps2/TCPS_2_FINAL_Web.pdf, 2012-12-23.
[15]Brewer, J.D. Ethnography [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
[16]束景南. 朱子大傳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17]錢鐘書. 談藝錄 [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篇6
但是,通過對河北省各高校的公共英語教師文化差異敏感性的調查發現,目前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專家和廣大一線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國內的英語課堂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仍舊受到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課堂知識講授主要以教師為中心講授四、六級涉及的知識如語法知識、詞匯量、閱讀為主。一般來講,公共英語課堂教學的學時數量較少,平均每學期60-70學時,課時有限,難以對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有系統的介紹和教學。另外,教師本身受傳統的語言教學的影響,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缺乏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講解,教學方式落后,迫切需要進修機會來提升教師本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需要改變。首先教師要更新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手段,理清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強化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語言知識教學和文化背景教學的統一。
進行實際有效的文化教學首先要明白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是什么。國家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把文化意識作為一項教學內容,同時也指出文化的內涵與文化教學的意義:“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敝挥忻靼琢擞⒄Z教學中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教師才可能了解文化教學應該怎樣教和教什么。
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質和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和積累有關跨文化的知識和材料,多參加跨文化方面的培訓、講座和交流以強化自身的文化素質,切實意識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重視課堂上的文化教學。在目前的環境下,教師只有做到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跨文化教學并重,才能使學生既能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又能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語音室、多媒體和網絡來收集各種資料獲取信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英語課堂中主要把文化背景的講授放在文章的導入階段。在此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講授文章涉及的主要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地理風光等地理常識;主要英語國家的起源、發展及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歷史背景;主要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常識、文化藝術、和風俗習慣等。甚至在語言知識的傳授階段,教師也可以利用機會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如:有很多詞匯帶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和信息。在詞匯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由這些詞匯講授文化背景知識,如:一些涉及西方重大節日的詞匯Christmas,Hippie,Nike等;還有一些具有不同文化內涵的詞如ambitious,dog和propaganda等。當然還涉及社交文化如:一些禁忌語等社交規范和一些涉及手勢、儀態和眼神等的非語言文化。
再次,注重跨文化知識的應用與實踐。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文化背景知識后一定要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通過應用以加深印象。教師可以組織課堂活動如:小組對話、角色扮演、英語角等形式來向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如:通過網絡查找和閱讀資料、朗讀英美報刊雜志等,使學生了解相關文化背景、社會風俗和習慣等,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承擔進行介紹的任務,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因而顯得非??菰铩=處熆梢猿浞职l揮互聯網資源共享的優勢,針對精讀課本中實用的內容利用多媒體傳達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在觀看圖像,聆聽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聲音的同時形象立體地接受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輕松自如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以加深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差異性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曾有語言專家在專著中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各種做法和信念?!蔽覈脑S多研究語言方面的專家也一再強調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則是語言的底座和環境”。伴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全球一體化,多媒體、互聯網等先進的資訊方式相繼出現,西方的意識形態、文化、價值觀念和等因素大量的涌入,這就要求學習語言不僅僅掌握這門語言,更重要的是增強文化交流的能力。沒有文化內涵的語言是空洞和無效的。英語教育必然涉及英語文化教育,所以我們要重視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Kramsch,C.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篇7
當拿到《文化生產力:一種社會文明驅動源流的個人觀》(方偉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感覺上多少有點吃驚,因為作者方偉顯然選擇了一個極富理論挑戰性的主題來研究。當然,這同時也意味著擁有成功的機遇。方偉在這部專著中體現出可貴的理論研究的膽識和學術鉆研的風范,他勇于踏入理論的“雷區”,堅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把一些深思熟慮而新鮮別致的思想觀點呈現給了讀者。客觀地說,雖然這些思想觀點的成熟與否,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學術論證與理論實踐的檢驗,但是,其仍然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鮮的可能世界,提供了觸發許多思考的新的生長點。
《文化生產力》作為第一部專門而系統地研究“文化生產力”主題的著作,提出了許多與傳統理論有著相當不同的創新觀點。一是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生產力的“本體說”;二是融政治、哲學、文化、經濟、社會、藝術為一體,對文化生產力的淵源、發展、特征和作用進行了獨到的言說;三是從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的雙重領域來創建文化生產力體系,不僅從理論層面詳實、系統地闡明了觀點,而且,具體、實際地闡釋了文化生產力的創造功能和運作路徑,為人認識和辨析文化與物質生產的關系以及這一關系引發的極易誤讀的文化現象,提供了一個更加理性的解釋路向和實踐指南。其實,物質與精神是一對與人類相伴相生的矛盾,是人類生存面臨的最大困境,也是哲學的最基本問題。黑格爾提出的物質文明的進步相應伴隨著精神消退的命題,更增加了人們對此問題的無奈和焦慮。由于在理論上人們長久地習慣于把附屬于意識形態的文化從生產力的范疇排除在外,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文化對物質生產的直接參與和貢獻也比較微弱,所以我國學術界多年來很少有人關注文化生產力這一概念。隨著近年來文化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放大、凸顯和思想觀念的解放,從“文化力作用”的討論到中央在黨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要發展“文化生產力”,社會對文化生產力的理論關注日益密切起來。但是,在目前,很多觀點還是傾向于把文化生產力與物質生產力對等起來看,即雖然發現了文化生產力自身作用,但依然未能擺脫物質制約精神、精神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理論框架?!段幕a力》的作者,卻以敏銳的理性眼光認清了文化生產力所具有的價值奧義,經過一定量的學術思考和經驗整理對其進行了比較精辟的闡釋和定性,把文化作為要素在生產力中的位置高揚到本體地位的高度――這是該書最大的發現和核心價值所在,是作者對物質與文化的關系在新的社會文明語境下進行的創造性整合。這正像作者以為的,物質與屬于精神范疇的文化不是簡單、明確地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文明條件下相互融合、互為一體而共同發生作用的。特別是在當下第三次社會生產力變革中,物質生產力和文化生產力已不是簡單的對等并行,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兩者相互滲透、交融并最終成為一個共生共榮的有機整體。為了增加理論的厚度和力度,作者對這一關鍵性理論以詳實、充分的論據和論證進行了絲絲入扣的梳理和剖析。
與此同時,作者在解析文化作為生產力對物質文明所具有的巨大意義的時候,并沒有忘記文化所承擔的另一面的人類使命。作者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滿懷人道主義情懷,客觀而熱切地提醒人們,在積極認識文化作為生產力推動物質經濟發展之際,更應該時刻警惕由于過度看重文化物質世界的作用,而使文化自身生產完全放棄救贖人類精神和心靈的可能,最終徹底蛻變為物質經濟的同謀,物化為“攫取金錢的手段”,“走到社會人性的另一面,悖逆于社會文明未來發展的預知”。文化真正的合理走向,應該是在成為社會發展驅動力的基礎之上,“能夠為社會人性、社會生活找到或創造出更加無拘無束、諧和大同的空間和時間?!币虼?,我們不難理解,在論及文化生產力時,作者始終把人放置在第一位,認為文化的屬性和本質,必然是要以人為中心的;文化倘若能夠對社會人性的未來發展作出積極的反應,并能預先提供起未來發展的條件和走向,則是文化自身發展的最高表現。
《文化生產力》的長處,還在于做到了“理”與“術”、“知”與“行”的結合,能夠把“形而上”的言說合理而細微地嵌入到“形而下”的敘述中。不難看出,作者在構思之前,對當下現實語境和理論發展是熟稔于心的,有著非常深刻而清晰的認識。在信息化日益發達的今天,文化和經濟緊密地糾纏著、碰撞著,二者的關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模糊性和親密性,這種關系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質量,也根本動搖了以往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純精神”的“神圣”地位。作者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此觀察、分析和判斷之后,發現了文化在現實生活中“顯在”和“潛在”地對經濟起著巨大推動作用,敏感地捕捉到由此引發的許多社會新興的文體現象需要新的理論去闡釋和引導,文化本身需要重新確認和定位。因而,《文化生產力》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理論書籍,而是在文化生產力本體論的基礎上,聯系方興未艾的文化產業實際,從社會學、經濟學的視角,并結合大量的實踐研究心得,對文化生產力在具體的物質經濟生產中所呈現出的具體模式和流程進行了詳盡、實用的表述,即使《文化生產力》擺脫了沉悶冗長的純理性言說,又規避了僅僅停留在技術實踐層面的尷尬。所以,這本書不是不食人間煙火、遠離現實的純理論冥想,而是一本以實踐為依托并面向生活、把理論融入實踐的書。它既散發著理論探究的幽光,又彌漫著現實生活的氣息和對生命的感悟。
篇8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warm moxibustion heat in treatment of preven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o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patients
DAI Junjun ZHANG Meiying WANG Chunlan FANG Ying PAN Zhen PAN Minfa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 Radiotherap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arm moxibustion heat at preven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for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ho were give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Methods All 60 cases of Ⅱb-Ⅳa patients were studied from Dec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fo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arm 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3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Shenque Acupoin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one time per day till end of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treatment, the occurrence of radiation proctiti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adiation proctitis was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control group, so did the occurring tim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ho had above 3r grade proctiti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Warm moxibustion heat; Cervical canc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Radiation proctitis
宮頸癌是發展中國家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我國是宮頸癌的高發地區,是世界上患者數最多的國家[1]。同步放化療是目前治療宮頸癌的首選方法[2]。放射性直腸炎是放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率隨放療技術的廣泛應用而逐漸增高[3],臨床癥狀為排便次數增多、腹部疼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血便,直腸瘺或穿孔,嚴重時可使患者難以堅持治療,從而影響治療效果給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痛苦。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急需尋找一種方便有效、安全無不良反應的放射性直腸炎的輔助療法,是臨床治療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目前國內外尚無利用溫灸包熱熨干預放射性直腸炎的相關研究,我科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FP方案同步化療的宮頸癌患者采用神闕穴溫灸包熱熨預防放射性直腸炎,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2015年3月入住我科,并經FIGO臨床病理分期診斷為宮頸癌Ⅱb~Ⅳa期,均未行手術,行盆腔根治性放射治療聯合FP方案同步化療的宮頸癌患者60例,病理類型其中鱗癌54例,腺癌6例,年齡37~56歲,平均(47.1±5.7)歲,將6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除外腫瘤復發、潰瘍性直腸炎、腸結核、腸穿孔等病變,且在年齡、臨床病理分期、治療方案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自制溫灸包:選擇普通粗鹽100 g(直徑約0.5 mm)與艾絨5 g混勻,再與大顆粒粗鹽400 g(直徑約0.5~0.9 cm)混合均勻,裝入全棉小麻袋封口備用,每包約500 g左右。電熱鼓風干燥箱加熱使用。
1.3 放射性直腸炎的診斷分級標準
根據放射治療腫瘤協作組(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4],共分5級:0級,無癥狀;1級,大便次數增多或大便習慣改變;2級,腹瀉,黏液分泌增多,需用止瀉藥物,腸道或腹部疼痛,需用止痛藥;3級,腹瀉,重度黏液或盆腔分泌物增多;4級,急性或亞急性腸梗阻,瘺或穿孔,胃腸道出血需要輸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胃腸減壓。
1.4 治療方法
放射性直腸炎治療1級放射性直腸炎主要是飲食調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油膩、適量粗纖維,保持大便通暢;2級放射性直腸炎,口服易蒙停治療;3級放射性直腸炎予補液并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4級放射性直腸炎予禁食、補液和胃腸減壓。
1.4.1 對照組 放射治療采用加速器10 MV-X線盆腔野CRT,CTV包括盆腔雙側髂總、髂外、髂內、閉孔、腹股溝淋巴結區、宮旁組織、陰道旁組織及陰道殘端。照射劑量DT 45~50 Gy,每次2 Gy,每周照射5次。配合腔內治療予以銥192高劑量后裝內治療A點25~30 Gy。1周1~2次,每周劑量在10 Gy內。所有患者每次放療前保持膀胱一定的充盈度(放療前2 h排空膀胱后喝水600 mL左右)。放療期間同時進行5-氟尿嘧啶與順鉑聯合化療,根據患者的體表面積計算劑量,每28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放療前洗澡、剪指甲,做好個人衛生。飲食方面易宜進多樣化、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無渣、無刺激、營養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油炸、含清淡飲食為主,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細菌侵入腸道。患者發生放射性直腸炎指導患者都要用清水沖洗肛周、會陰,觀察大便的次數、性狀、顏色,保持大便通暢,注意有無大便疼痛及里急后重感,保持清潔、干燥,處予以涂油保護,囑患者穿純棉、柔軟、寬松透氣的平角內褲。把握病情告知的藝術[5],及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使患者保持樂觀情緒,消除其恐懼、焦慮心理,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時解釋放射性直腸炎的病癥。關心安慰患者、告知家屬積極配合治療,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增強患者信任感和信心。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放化療基礎上,觀察組放療第1天開始使用神闕穴溫灸包熱熨。溫灸包在電熱鼓風干燥箱里100℃加熱90 min,使溫灸包中心部位溫度達到42℃,加熱后隔一條干凈毛巾(防止個患者皮膚敏感)或直接敷于疼痛或需要溫灸的部位30 min即可。滾包則加熱后在包外套上一次性的純棉外套,以剛柔相接之力滾敷于身體,使之溫熱而氣血通暢。溫灸包熱熨前操作者用手背先試溫,評估患者局部皮膚無炎癥、破損后將溫灸包放于神闕穴部位。每日1次,至治療結束。
1.5 觀察指標
建立放射性直腸炎觀察登記表,從患者放療第1天開始,由責任護士每日評估發生直腸炎時所受的照射劑量(即發生直腸炎的開始時間)、放射性直腸炎程度并記錄。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 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2~3 級直腸炎的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急性放射性直腸炎受照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照射劑量>20~30 Gy時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40.0%,照射劑量0~30 Gy區間放射性直腸炎發生高達63.2%,觀察組照射劑量0~30 Gy區間放射性直腸炎發生26.6%。結果顯示,兩組受照射劑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放射性直腸炎受照射率比較[n(%)]
3 討論
放射性直腸炎是盆腔惡性腫瘤放療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6],發生率一般為6.4%~21.6%,而宮頸癌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率高達80%[7,8]。近年來許多臨床研究證明,應用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能夠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率、提高遠期生存率[9,10]。并消滅微小轉移病灶,增加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從而提高了5年生存率和無病生存率。有研究證實,以鉑類為基礎的同步放化療方式可顯著提高宮頸癌患者生存率及無瘤率,故而研究者曾建議宮頸癌患者在放療同時加用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11,12]。
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將含順鉑方案同步放化療作為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標準模式[13]。而順鉑與5-氟尿嘧啶聯合方案,能夠提高放療的敏感性并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時降低遠處轉移發生的概率。其中5-氟尿嘧啶對S期細胞有作用而對G1/S邊界細胞有延緩作用, 抑制放射損傷的DNA修復,而放射抗拒常在S期和G1期[14];順鉑是最有效經濟的增敏藥物,順鉑可致亞致死性DNA損傷,與放射引起可逆性DNA損傷有協同作用,兩者均作用于細胞有絲分裂的G1期[15]。但5-Fu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胃炎和腹瀉。引起腹瀉的機制主要是干擾了腸細胞的分裂,引起腸壁細胞壞死及廣泛炎癥,造成吸收和分泌細胞之間的平衡發生變化,導致分泌過度而吸收面積減少,表現為過度分泌型腹瀉[16]。而以小劑量順鉑為修飾劑的生化修飾方案[17],在明顯增強了5-Fu抗癌活性的同時,也增加了5-Fu的毒性,尤其是腹瀉較單用5-Fu嚴重且多見,從而促進了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率。聯合化療加重了放療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18],對照組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率為83.2%,高于報道發生率。觀察組由于在放化療期間配合神闕穴溫灸熱熨,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為46.6%,明顯低于對照組。對于預防放射性直腸炎有明顯效果。發生放射性直腸炎后一般以支持治療為主,如補充維生素、抗炎、止痛等處理[19],近年來,也有用混合液、中藥保留灌腸均取得較好治療效果,但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給患者增加了痛苦,有一部分患者癥狀較重并持續較長時間,嚴重的甚至暫停放化療,影響腫瘤局部控制率及放療療效,同時給患者帶來生活的不便。放療期間給予溫灸包熱熨,應用了中醫的“未病先防”的傳統觀念。而隔鹽灸神闕有健脾益腎、回陽救逆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恢復[20]。包內的艾絨和粗鹽成份,通過加熱敷在人體皮膚表面上方的穴位實行溫灸。其濕熱的作用,滲透肌膚層,通過經絡的傳導、扶正祛邪、溫通經絡、調暢臟腑氣血,它是一種對機體毫無損傷具有獨特保健功能的中醫療法。粗鹽作為一種輔料,常用于中藥炮制,對中草藥細胞有較強的穿透力,可增加藥物成分的溶解度,起到很好的增溶作用,從而增加藥物成分的煎出量,起到增強療效的目的。
《本草綱目》記載鹽能入腎,能防腐,出生于水里,性寒,寒能涼血、活血;有腥味,與血同味,有補血、活血之功效。且艾灸被廣泛應用于治病、保健、養生諸多方面。艾用于灸法的歷史十分悠久,首載艾為灸材的醫學典籍,當屬成書不晚于戰國時期的最古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在春秋時期《詩經》中就載有艾,“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艾灸[21]能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具有行氣活血、軟堅散結之功。再加上神闕穴[22]是任脈的一個重要腧穴,有總任全身陰經脈氣之作用。既有回陽救逆、培元固本、益氣固脫之功,又有滋腎陰、調沖任、益精血之功。與沖、督、脾、胃等經脈相關,素有“臍通百脈”之說。同時神闕穴可以調節機體之陰陽氣血平衡,擴張胃腸道的血管,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和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腸黏膜對水分吸收。另外還有解痙止痛、抗菌消炎作用。
從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2~3 級直腸炎的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本次觀察的樣本量不夠大,觀察時間不夠長有關。對照組患者照射劑量>20~30 Gy時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40.00%,照射劑量0~30 Gy區間放射性直腸炎發生高達63.2%,觀察組照射劑量0~30 Gy區間放射性直腸炎發生26.6%提示放療期間給予隔鹽灸有利于組織修復,提高直腸組織的放射耐受量,減輕了放射性直腸炎的發生程度。
神闕穴溫灸包熱熨預防放射性直腸炎是一種有效、經濟實用、安全簡便、無創傷、無不良反應、無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廣及發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溫灸包時,不必取出外包裝布袋,經加熱后放于溫灸部位,護士必須先試溫度,以免引起燙傷,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溫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體內毒素?;颊唢埡? h內不宜溫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避免在患者空腹、過飽、酒醉、局部皮膚有感染時行溫灸。孕婦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參考文獻]
[1] 龔曉蓉. 應用傳統Pap涂片與液基細胞學檢測進行宮頸癌篩查的效果比較[J]. 浙江臨床醫學,2009,11(4):428-429.
[2] 根祥. 綜合療法治療放射性直腸炎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3,10(12):60-61.
[3] 張天澤,徐光煒. 腫瘤學(下冊)[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921.
[4] 張羅生,何本夫,羅顯榮,等.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的臨床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12,28(9):1519-1521.
[5] 楊靜誼. 宮頸癌放射治療引起放射性直腸炎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8):2162-2163.
[6] 王宇,汪延明,袁光輝,等. 盆腔腫瘤放療致放射性直腸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9,16(4):56-57.
[7] 張大玲,李翠榮.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腸炎的臨床觀察[J]. 吉林醫學,2010,31(6):767-768.
[8] 張華,李亞琴. 放射性腸炎的病機與治療探討[J]. 陜西中醫,2006,27(1):82.
[9] 賈穎,瞿全新. 宮頸癌同步放化療臨床應用進展[J]. 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6,33(2):120-123.
[10] 張月,侯良寶,陳紅,等. 放化療同步治療晚期宮頸癌83例臨床分析[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6,13(2):172-174.
[11] 張云艷,成海燕. 放射治療聯合每周使用奈達鉑治療中晚期CC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5):68-70.
[12] 高平,關小倩,高亞杰. 奈達鉑同步放化療與順鉑+5-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 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2):3675-3677.
[13] 張蕾,唐杰,張娟娟. 晚期宮頸癌的Meta分析[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4,8(15):2827-2832.
[14] 王彬,趙洪亮. 同步放化療聯合輔助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3):29-31.
[15] 陳輝. 中晚期宮頸癌介入栓塞化療的綜合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3):34-35.
[16] 陳松蘭,那建華,李俊玲. 小劑量持續滴注5-Fu致嚴重腹瀉的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2):91-92.
[17] Aiba K. Recent advance i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coborectal cancer[J]. Can To Kagaru Ryoho,1996,3(5):535-541.
[18] 朱瑜,王學斌. Ⅱb期宮頸癌的放射治療并化療療效觀察[J]. 中國腫瘤臨床,2004,31:1042-1044.
[19] 張羅生,何本夫,羅顯榮.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的臨床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12, 28(9):1519-1521.
[20] 蔣云姣. 隔鹽灸治療化療相關腹瀉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8(19):66-67.
篇9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目的
這項研究是調查大專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情況,包括對學習背景知識的態度或觀念以及為獲取這方面知識而采取的一些策略,著重調查男生和女生在這兩方面的差異。從自己的課堂觀察和對部分英語教師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男生的知識面似乎比女生廣,在做有關背景知識方面的聽力和閱讀材料時,男生對此類知識的敏感度似乎高于女生。所以,表面上看,大部分男生對閱讀的興趣隨著年級的增高而有增無減,而女生的情況卻不容樂觀。針對這一特點,本次調查正是希望通過問卷進一步了解這種現象,尋求大專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背景知識學習方面的障礙,探討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
(二)調查對象
這項研究的調查對象是浙江省麗水學院醫學院護理大專和口腔大專06級兩個班的學生,是目的抽樣的結果。選擇大二學生是因為學生通過一年的大專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大學英語學習觀念。大部分學生能重視英語學習,相當一部分同學已提前通過了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學習態度總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一部分學生為自己在一年里獲得的英語知識沾沾自喜,殊不知今后的學習難度可能會因為英語文化知識的缺乏而加大。還有一部分學生處于困惑階段,迫切尋求新的方法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三)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是一份有關背景知識學習情況的問卷。間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家庭背景的了解,包括性別、居住地、父母親職業等,要求如實填寫。第二部分對背景知識學習觀念的了解,如:1、學習英語背景知識對于成功學好英語很重要;2、對老師來說在課堂上有必要介紹講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3、你喜歡了解說英語國家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情況;;4、你在課堂上愿意學習英語文化,尤其愿意學習世界各國文化;5、你希望老師能多提供關于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材料;6、你對學習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感興趣;7、你對中西文化差異方面的知識很了解。共有7個條目,選項有1二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二不知道,4=基本同意,5=同意。第部分是對方法或策略的調查,如:1、我_參加與英語有關的活動;2、我_讀原版英語作品或簡寫本;3、我—課后看英語雜志或報紙;;4、我看英語電影;5、我通過看中文報紙或電視了解時勢。共有5個條目,選項有1=從不,2二很少,3=有時,4=經常,5=總是。調查由英語課任教師完成。
(四)研究假設
根據筆者的初步觀察,男女生在對背景知識的態度及策略方面可能存在差異。本研究擬通過調查統計來驗證這個假設。
(五)數據收集
本次調查問卷由英語任課教師發給學生,發下問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問卷為103份。
二、結果
問卷回收,按男女生分類,然后進行統計檢驗。對兩個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別計算出平均值和標準差,對兩組獨立大樣本進行t檢驗,研究組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報告統計結果見表1和表2。
觀念和策略的獨立樣本t的檢驗值分別為0.534和0.149 , t的絕對值都小于1.%,而顯著性的概率P大于0. OS,屬于差異不顯著,大專非英語專業男女生在學習英語文化背景的觀念和策略上無顯著性差異。而且他們的平均值相差不大,但是標準差男生大于女生,說明要作檢驗。
本調查顯示:大專非英語專業男女生在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上并無顯著性差異。同時調查結果也顯示:1)觀念的每條目平均得分都高于策略的每條目平均得分,這說明學生的觀念強于策略,有一定的文化意識,并且對文化背景感興趣,而且認為這方面的知識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有促進作用,對教師的期待值普遍較高。2)男女生在學習英語背景知識方法上所得每條目的平均分差不多,得分都不高。這說明男女生在獲得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方法或策略上都有待于加強。從中也可看出男女生所接受的外國文化教育差不多,表面上看,在接觸到文化背景知識時,男生比女生更活躍,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女生更不善于表現自己,而男生的性格卻比原來外向,男生的這種性格有利于語言學習,不斷提高的成就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確實有一小部分男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較豐富,但從近年該校的學生成績看,尤其是在大學英語三級考試的成績上,男生的優勢不是特別明顯,過關率還是女生高,這可能是因為男生在詞匯量方面不如女生,有限的詞匯量是閱讀和聽力的一大障礙,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加強男生的基礎知識;由于平時學生都住校,屬于封閉式管理,所以學生與外界接觸較少,因特網和電視等現代化的媒體很少觸及,盡管有規模較大的圖書室和閱覽室,但原版的英文書籍雜志等卻較少,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量。平時教師在這方面的引導也不夠,使學生不能利用現有的硬件和軟件來獲得相關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本調查結果還顯示,無論在觀念上還是策略上,男生的標準差值都大于女生,這說明男生間的差異程度要大于女生,男生的觀念和努力程度相差較大,而女生普遍較努力。教師在教學中對男生的關注以及正確的引導可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把一部分男生的吸引力轉移到英語文化背景上,可以此帶動他們的語言學習。
篇10
近年由于生活方式不科學、社會壓力增大、人口老齡化等原因,我國冠心病、心絞痛發病率明顯上升,雖然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明顯降低其死亡率,但二級預防的藥物治療仍是改善預后的重點,1994年公布的4S研究奠定了他汀類藥在冠心病治療中的地位,近幾年應用于臨床的阿托伐他汀更顯著減少冠心病、心絞痛的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1-2],同時安全性也引起關注[3]。與國外試驗相比,我國患者他汀藥物用量偏小,本研究探討大劑量國產阿托伐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強化降脂的療效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科2008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確診為不穩定型心絞痛(UAP)的患者218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制定的《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UAP診斷標準[4]?;颊咂骄挲g(59.2±10.2)歲,其中男性130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患者平均住院(12.12±1.55) d,住院期間除給予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樂,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40 mg/d外均常規給予阿司匹林、硝酸酯類、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阻滯劑、轉換酶抑制劑等口服藥物治療??鼓幬锍R幗o予低分子肝素,并指導患者非藥物治療,包括控制飲食和體重、戒煙限酒等。根據患者出院時肝功能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情況將阿托伐他汀用量調整為40 mg/d或20 mg/d,其余口服藥物出院后繼續應用?;颊哂诔鲈汉?、2個月分別返院進行隨訪。
1.3 病史記錄
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或入院時血壓高診斷為高血壓病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癥病史或根據入院次日晨空腹測定血脂水平判定高膽固醇或三酰甘油血癥患者。根據糖尿病史和入院后血糖檢查結果診斷為糖尿病患者。
1.4 血脂、肝功能及心肌酶學測定
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靜脈血,送化驗室常規方法測定各項指標,并于出院時及出院后1、2個月返院空腹抽取靜脈血,常規方法測定各項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分析,P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共入選符合UAP診斷標準患者218例,平均年齡(59.2±10.2)歲,男性130例,占59.63%。其中,高血壓53例(24.31%),糖尿病44例(20.18%),高總膽固醇(TC)62例(28.44%),高三酰甘油(TG)48例(22.01%)。22例(10.09%)患者接受介入治療。
2.2 阿托伐他汀治療后血脂、肝功能及心肌酶學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后血脂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下降,其中LDL-C由(3.35±0.84)mmol/L下降至出院時的(2.30±1.99) mmol/L,在隨訪2個月時進一步下降至(1.49±0.78) mmol/L,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由(1.38±0.49) mmol/L下降到(1.19±0.30) mmol/L,至隨訪2個月時升至(1.67±1.78) mmol/L,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肝功能指標:出院時谷丙轉氨酶(ALT)>120 U/L有22例(10.09%),ALT升高范圍為121~262 U/L,谷草轉氨酶(AST) >120 U/L有12例(5.50%),AST升高范圍為121~230 U/L。出院時共計23例患者因LDL-C120 U/L而改為阿托伐他汀20 mg/d。184例患者繼續應用阿托伐他汀40 mg/d。178例患者返院隨訪復查。結果隨訪2個月無ALT>120 U/L的患者。肌酸激酶(CK)指標:出院時無CK>10倍正常上限(ULN)的患者,CK>3~10 ULN有10例(4.58%),未調整用藥。隨訪1、2個月均無CK>3 ULN的患者。
表1UAP患者阿托伐他汀類藥治療前后血脂結果比較(x±s,mmol/L)
與治療前比較,aP
3 討論
UAP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一種,是導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內斑塊不穩定造成出血或破裂,血管內皮損傷,誘發腔內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炎癥細胞介導的斑塊破裂,是發生UAP的重要機制,因而近些年研究減少脂質沉積、穩定粥樣斑塊成為熱點,繼最初的4S研究等幾個試驗證明他汀類藥物可降低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后,近幾年的HPS、MIRACL、PROVE-IT、AtoZ等研究提示他汀類藥物可明確改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預后,這種獲益程度與血脂(主要為LDL-C)下降程度密切相關,因此,ATPⅢ指南及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5]要求高?;颊週DL-C目標為
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強,應用劑量為10~80 mg/d,有試驗提示大劑量應用可能使動脈粥樣斑塊停止發展,甚至逆轉使斑塊部分消退,國內患者常因擔心會產生不良反應而減少他汀類藥物應用劑量,使高危患者血脂達標率低,進而可能影響預后,本研究對入選UAP患者除其他常規用藥外,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根據PROVE-IT、AtoZ和IDEA的研究證實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這樣的高?;颊邚娀抵委熂碙DL-C
筆者的研究結果阿托伐他汀40 mg/d時ALT>120 U/L即正常上限3倍有22例(10.09%), AST>120 U/L有12例(5.50%)。轉氨酶異常高于MIRACL及IDEAL研究結果。這是因為上述研究多是應用阿托伐他汀6周或12周之后進行采血化驗檢查,而本研究入選患者于入院時及平均應用阿托伐他汀10~15 d進行肝功能化驗。正值他汀藥物治療引起轉氨酶一過性升高期。根據美國國家血脂協會建議[6]:對于轉氨酶升高>120 U/L的患者應該繼續檢測肝功能變化,若仍舊升高,要排除其他病因學的影響,并且考慮是否繼續服用、減量還是停藥。因此研究中對于出院時轉氨酶升高>120 U/L的患者并未停用他汀藥,而是服用劑量減半即阿托伐他汀20 mg/d,共178例患者返院復查各項指標,隨訪2個月發現無ALT>120 U/L的患者。考慮與飲食指導等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同時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劑量減少有關,說明阿托伐他汀對肝功能的影響通過減少劑量可以恢復。CK指標出院時無CK>10 ULN,CK3~10 ULN有10例,占4.58%,未調整用藥。隨訪1、2個月均無CK>3 ULN的患者,說明阿托伐他汀40 mg/d強化治療及適時的劑量調整情況下肌病發生率低,應用是安全的。
因此,UAP早期應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強化治療能顯著地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預后,副作用少,通過定期監測肝功能及肌酸激酶可安全使用。同時應用國產阿托伐他汀有利于減少費用,改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Cannon CP, Braunwald E,McCabe CH, 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o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2004,350:1495-1504.
[2]Murphy SA, Cannon CP, Wiviott SD,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lipid lowering therapy on mortalit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patient-level analysis of the Aggrastat to Zocor and 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 trials[J].Am J Cardiol,2007,100(7):1047-1051.
[3]Silva M, Matthews ML, Jarvis C, et al. Meta-analysis of drug-induced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dose statin therapy[J].Clin Ther,2007,29(2):253-260.
[4]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409.
篇11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指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極易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糖尿病患者的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較重,受累的冠狀動脈病變嚴重。本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紅花黃色素注射液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其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84例,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合并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齡48~81歲,平均66.3±8.6歲。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和治療組4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并發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他汀類等藥物;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紅花黃色素注射液80mg靜滴,1次/日。兩組均治療14天。兩組血糖控制達標。
檢測指標:住院期間詳細記錄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疼痛程度及伴隨癥狀等情況和心電圖的變化,同時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并觀測血小板聚集率。
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1個療程結束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或硝酸甘油用量減少≥80%,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運動試驗由陽性轉為陰性;②有效:1個療程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心電圖ST段及T波有所恢復,但未恢復正常;③無效:1個療程后心絞痛發仍時有發作,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減少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臨床療效:治療組臨床療效顯效28例,有效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86%;對照組臨床療效顯效19例,有效1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76.19%。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比較,見表1。
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實驗,見表2。
討 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常見類型,如果治療不及時,極易發展為心肌梗死[1]。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常常是由于冠狀動脈內不穩定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系統激活,形成血栓,刺激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加重。紅花黃色素是從中藥紅花中提取的查耳酮類化合物。近年來研究發現,紅花黃色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抗炎及穩定斑塊等作用[2~4]。
本研究采用紅花黃色素注射液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顯示,在緩解心絞痛癥狀、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等方面療效顯著,且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應用紅花黃色素注射液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不穩定型心絞痛,可能通過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液供應,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減少血栓形成,抑制炎癥反應,防止不穩定斑塊破裂,緩解患者癥狀,降低患者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2.
篇12
1旅游紀念品與包裝設計
就旅游紀念品來說,和其他類型的產品相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具有其特殊性,是對旅游地區風格、民族特征等的客觀呈現,是一種有形物品。在旅游過程中,游客大都會購買一些旅游地區極具特色的商品,比如,土特產、工藝品,也就是旅游紀念品。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旅游紀念品各方面特征日漸顯現,比如,服務性、文化性,而旅游紀念品的有效開發可以有效促進旅游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還能在無形中傳播旅游景點特色,為我國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就旅游紀念品來說,其銷售情況和包裝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設計者必須充分意識到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的重要性,優化設計的基礎上,充分展現旅游紀念品包裝價值。同時,設計者必須全方位客觀分析旅游紀念品特點、性質,優化設計其包裝,比如,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便于攜帶,能夠吸引旅游者眼球,激起他們的購買欲望。旅游紀念品包裝能夠有效傳達旅游情感,推廣旅游地區文化,能夠增加旅游紀念品內涵,具有較好的視覺美感,較高的商業價值。如果是民族裝飾類型的旅游紀念品,其包裝要能夠彰顯民族特色文化,要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較強的民族感,如果是文物古玩類型的旅游紀念品,設計者必須將重心放在歷史傳承、收藏價值二者方面,確保設計的包裝和旅游紀念品自身多樣化價值吻合,有效滿足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
2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中茶文化的應用
2.1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原則
在設計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中,設計者必須堅持相關原則,比如,地域性原則、時代性原則。由于茶葉的生產地各不相同,各類茶葉具有不同的特征,茶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點。在設計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中,設計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與地域性原則,結合各方面具體情況,準確把握各類茶葉特點、性質,優化設計。以“紅茶”為例,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以將其包裝設計成紅色,在呈現茶葉品質的同時,還能讓消費者有一種喜慶感。就我國而言,屬于禮儀之邦,在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中,設計者必須堅持時代性原則,要充分體現“禮儀”特點,可以將“福”字設計到包裝上,是對美好期盼和祝愿的一種象征。如果旅游紀念品為茶葉,設計者可以在其包裝上印上“祿”字,這是“財富、功名”的一種象征,更是現代人身份的一種體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2.2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中茶文化的應用途徑
2.2.1因地制宜,彰顯設計主題
在設計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中,設計者必須以旅游地區文脈主線為切入點,以地方特色、優勢為中心,結合旅游紀念品的特點、功能,明確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主題。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全面、客觀分析旅游地區各方面具體情況,優化設計。以“武夷山茶”為例,在設計包裝的適合,設計者必須以該類茶文化旅游為切入點,彰顯“乘竹筏、品巖茶”的特色,巧妙利用武夷山旅游特色,體現該類茶文化旅游紀念品的主題差異,也就是茶文化差異。這是因為在我國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飲茶習俗,飲茶器也有所不同,流傳至今的“茶詩、茶聯”特別多。設計者可以將其巧妙設計到包裝上,彰顯該地區深厚的茶文化內涵,明確茶文化旅游紀念品的主題。在設置主題過程中,設計者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準確把握消費群體的客觀需求,要將茶文化巧妙融合到茶文化旅游紀念品中,彰顯其文化特色,設計的主題要具有“差異性、層次性”特點,充分發揮包裝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旅游紀念品的整體品味,彰顯地方特色。
2.2.2優化表達形式
站在客觀角度來說,想要借助旅游紀念品,有效傳播與體現茶文化,離不開合理化的表現形式,這是有效滿足旅游者內在客觀需求的重要保障。設計者要優化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表達形式,確保旅游者購買旅游紀念品的同時,全方位正確認識茶文化,進而,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文化內涵,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優化利用多種表現形式,比如,具象型、仿古型、中西結合型,充分展現茶文化旅游紀念品的審美價值。以“北京王府井某類茶葉罐”為例,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以將北京傳統的四合院設計在上面,靈活應用具象以及仿古表現形式,使其具有濃濃的北京味兒,具有“古樸、自然”的氣息。
2.2.3注重文化內涵與外在有機融合,注重可持續理念的引入
在設計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中,設計者要將茶文化象征元素、圖騰元素等巧妙融入到包裝設計中,充分展現旅游景點特色,結合這類旅游紀念品特點、性質,巧妙利用現代化設計語義,將地方文化、旅游文化有效傳遞給旅游者,確保文化內涵與外在二者的有機融合。同時,在設計包裝中,設計者要將可持續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中,優化利用清潔型生產技術,降低包裝設計對相關資源的利用,具有較好的環保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旅游者的環保意識,優化利用綠色材料,充分展現茶文化旅游紀念品“自然、環?!钡奶攸c,充分展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2.2.4優化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的視覺設計
2.2.4.1優化字體設計
在設計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中,設計者要優化字體設計,這是包裝設計的整體效果和字體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必須將其放在核心位置。就茶來說,在我國占據著特殊性的位置,具有鮮明的傳統性特點,就書法而言,也是我國極具特色的藝術。在這一背景下,設計者可以將二者有機融合,巧妙利用書法所具有的“古香古韻”,茶文化旅游紀念品的特點、性質,借助毛筆書法形式,融入茶文化元素,讓旅游者深刻感受我國茶文化的魅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刺激其消費。同時,設計者可以結合旅游地區茶文化特征,適當改變文字形狀等,促使書法、茶藝二者有機融合,以獨特的漢字彰顯包裝特色,符合茶文化旅游紀念品的客觀要求。
2.2.4.2優化圖案設計
從某種角度來說,圖案屬于設計的一種特殊化“語言”,可以有效傳遞茶文化旅游紀念品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必須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優化設計包裝上的圖案,將茶文化旅游紀念品信息及時傳達給旅游者,使其全面、客觀地了解紀念品自身價值,激起其購買欲,設計具體特色的國畫、吉祥物等,展現茶葉歷史沉淀的同時,展現茶文化紀念品價值。此外,設計者必須與時俱進,結合茶文化發展情況,在包裝中巧妙融入創新元素,確保設計的包裝圖案更加形象、生動,更具意境,優化利用各種手法,比如,簡化、穿插、夸張,重新設計圖案中的“點、線、面”,是其具有濃濃的“茶文化、現代化”氣息,引起旅游者的共鳴,使其對旅游紀念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2.2.4.3優化色彩設計
在設計茶文化包裝中,設計者必須意識到色彩設計的重要性,這是吸引旅游者眼球的重要元素。以“紅茶”為例,在設計包裝的時候,設計者要利用紅茶的特點,以暖色調為主優化設計,如果是綠茶,清新、鮮爽是其顯著特點,則要以綠色調為主,而旅游者可以根據不同顏色準確區分餅茶,也方便他們更好地挑選,可以將古典藝術元素,特別是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裝設計中,形成視覺沖擊的同時,還能充分展現茶的藝術感,正好符合現代年輕游客的目光,也就是說,在包裝色彩設計方面,設計者必須綜合分析不同消費群體的客觀需求與審美特點,結合茶葉種類,優化設計茶文化旅游紀念品包裝。
3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紀念品銷售量的增加、整體質量的提高和產品包裝設計效果緊密相連。設計者必須意識到茶文化旅游產品包裝設計的重要性,要堅持相關設計原則,優化產品包裝字體、圖案等視覺設計,注重文化內涵與外在有機融合,注重可持續理念的引入,優化設計茶文化產品包裝表現形式,客觀呈現茶文化旅游紀念品主題,充分展現這類紀念品價值,要將“視覺、味覺、嗅覺”等有機融合,給旅游者留下直觀感受,全方位了解茶文化類型的旅游紀念品,正確認知旅游紀念品品牌價值,知道其和其他類型的旅游產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以此,刺激旅游者消費,增加茶文化旅游紀念品銷售量,不斷促進旅游業向前發展,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一卉.探析旅游紀念品的可持續設計———以茶文化旅游紀念品為例[J].現代裝飾(理論),2014(12):82-83.
[2]樊強強.淺談旅游紀念品(餅茶)包裝的多重感官體驗設計[J].福建茶葉,2016(2):155-156.
[3]白蕊.旅游紀念品包裝的視覺設計要素及應用[J].美術大觀,2016(8):132-133.
[4]劉西會.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的品牌化戰略思考[J].藝術探索,2015(3):109-111.
篇13
1、兩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的萌芽
茶開始發揮其社會功用并以一種文化的面貌出現,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然而,論其緣起,可追溯至漢代。
秦漢以前處于發現和利用茶的階段。秦漢時期,茶作為風靡大江南北的重要商品而被廣泛傳播和飲用。漢代茶葉貿易的興盛將茶飲推向千家萬戶,而將茶提升為一種社會功用并以文化的角色出現,主要是漢代文人的功勞。
飲茶自古為文人所好,漢代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盛世,國力強盛,各民族文化大融合使得儒學、經學等各流派思想文化展現空前繁榮,各階層杰出的思想家、史學家、賦家與詞人不斷涌現。然而在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封建大一統的皇權專制制度之下,茶開始與儒家思想有了關聯,并成為文人追求“平等、仁愛”的精神知音。隨著文人飲茶之風的興起,飲茶亦因文人的氣質而逐漸變得更富有文化韻味,這也便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的萌芽做好了鋪墊。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腐敗,社會風氣奢糜。儒家提倡“儉”、“廉”以正身養性,而茶本身的清苦、質樸、自然的特質剛好與“儉”、“廉”的品德相一致,因此,有思想的政治家提出了“以茶養廉”以對抗奢糜之風。此時,飲茶已逐漸向一種提升人情操和精神境界的文化演變。以茶倡廉的做法開始受廉潔之士的喜愛。東晉陸納以茶待客、桓溫以茶代酒,是朝廷官員以茶養廉的典型代表;南朝齊武帝遺詔以茶祭祀并要求“天下貴賤,咸等此制”的故事,正是帝王以茶表示簡樸的例子。自此,“以茶代酒”、“以茶養廉”一直是我們發揚廉潔、簡樸精神的優良作風。
此外,南北朝時期,文化興盛,茶業興起,儒家、佛家、道家、清談家與玄學家之間的思想交融碰撞頻繁,然而各家皆少不了茶。隨著玄學和道教的興起,茶甚至已作為一種社會功用被廣泛引入宗教領域。南朝劉敬叔的《異苑》中曾提到剡縣陳務妻子以茶祭鬼魂的故事;陶弘景的《雜錄》中的“苦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睂懙谋闶顷P于神仙飲茶以修養的故事。隨著茶與文化思想領域的關系日漸密切,茶文化亦隨之初現端倪。
2、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全盛時期,國家呈現空前盛世,經濟文化無比繁榮,國泰民安。我國茶業大興,飲茶習俗傳遍大江南北,舉國皆飲。這為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其次,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還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
唐代大興佛教,禪宗主張靜心、苦修和頓悟,茶之清苦于佛家坐禪悟道時產生的“止睡和靜氣凝神”等積極作用使得僧人飲茶成風。茶與禪宗精神聯系日趨緊密,禪茶文化興起。唐代李咸用的《謝僧寄茶》中以“空門少年初志堅,摘芳為藥除睡眼”描述了“以茶止睡”的功效;唐代封演的《封氏見聞記》卷六有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向仿效,遂成風俗。”由此可見,唐玄宗時茶已被佛家用于傳教,且茶與禪之間關系密切。
唐代“茶圣”陸羽亦出生佛門,他將飲茶視為一種藝術行為與過程,創造了茶藝,并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和茶文化專注《茶經》?!恫杞洝肥遣栉幕l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將“儒、釋、道”三教思想滲透于茶事的制作過程之中,融物質與精神為一體,以內容與形式結合的手法詮釋著茶文化的真諦。陸羽好友、著名茶人、詩僧皎然不僅以“九月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傳遞了自己對茶的情感,并道出了茶人超脫的精神品格以及茶與禪境之間的相通。此詩也是對陸羽《茶經》思想的詮釋。
陸羽在《茶經》將茶事提升至精神層面,對茶人的品格和情操進行了定位,并提出將飲茶作為提升人精神品德和個人修養的手段,這為后世茶文化的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和研究依據(如圖1)。
圖1《陸羽煮茗圖》
此外,每一階段茶文化的發展皆離不開文人的推動作用,唐代亦不例外。
唐代科舉制度嚴格,詩風鼎盛,一來飲茶可以止睡凝神,二來以茶代酒可提神助興、醒文思、促靈感。文人雅士的好茶,自然而然加深了茶與自然山水、文學藝術之間的聯系,也便促進了茶的藝術和文化性質。唐《鳳翔退耕傳》中關于會試奉茶以提神的記載:“元和時,館客湯飲待學士者,煎麒麟草?!?(據史料記載,詩中“麒麟草”為道家對“茶”的稱謂);唐代著名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以“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來形容飲茶助興的神奇功效。唐末劉貞亮在《茶十德》文中將茶文化總結為“茶十德”,即:“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亦是對茶的文化功用的總結。
隨著不斷被挖掘著更深的文化內涵,茶文化已被正式烙上民族文化的印記,被提升為一門文化學。
3、宋代――茶文化的成熟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承上啟下的轉折時期。它于傳承唐代經濟文化的基礎上開拓演進,形成了足以與唐代文化并肩屹立的宋文化。繼唐之后,不論是政治、科學、思想還是文學藝術領域, 都閃耀出了奪目的光彩,宋代文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這也是后世常將唐宋文化并稱的緣由。清代蔣士銓曾對宋文化評價道: “唐宋皆偉人,各成一代詩。宋人生唐后,開辟真難為?!?;近代歷史學家陳寅恪亦于《鄧廣銘序》中寫道:“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薄?/p>
唐朝茶文化是由文人和僧侶引領發展的時代,在宋代則不然。在經濟文化大蓬勃發展的推動下,中國茶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不斷成熟,制茶技藝亦更加精湛。
宋代,歷代皇帝、上流社會王侯將相、達官貴人嗜茶成風,宮廷飲茶成為新的風尚。每有宮廷會試或宴會,以茶宴客(如圖2――宋徽宗的《文會圖》所示);皇帝與群臣之間亦常以茶饋贈以示恩寵和友好。因此,宮廷飲茶成為宋代茶文化發展的最大推動力。
圖2《文會圖》
宋徽宗趙佶甚嗜茶,并著有《大觀茶論》,其以“陰陽相濟,則茶之滋長得其宜”、“谷粟之于肌,絲之于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需而日用,不以歲時之遑遽而可以興廢也。至若茶之為物,善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之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而好尚矣?!钡榷温浞謩e論述了茶的知識以及茶與人的精神世界之間的關系?!洞笥^茶論》中所談及的“清”、“和”、“淡”、“簡”、“靜”不僅體現了宋徽宗本人的茶道思想,也是中國茶道精神內涵的最早概括。
除此以外,民間“斗茶”活動的盛行也對茶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斗茶”,又為“茗戰”,是我國古代以競賽的形式集體品評茶品質優劣的一種活動,即人們常說的“品茗大會”(如圖3)。宋人唐庚在《斗茶記》中關于“斗茶”的記載:“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與斗茶于寄傲齋,予為取龍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為上,某次之?!?;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亦有相關記載:“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竟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策之精,爭鑒別裁之。”由此可見,斗茶多為文人志士以作消遣或是閑士斗富的手段。
圖3《群仙集祝圖》斗茶會
茶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物質享受,更能滿足人的思想與精神需求。茶在宮廷內地位的不斷提升以及民間“斗茶”活動的開展,使得茶文化不僅演變為宮廷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了民間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門特色。自此,舉國內外的產茶、制茶、烹茶技藝亦有了極大提升,茶文化得到了跨步發展。
由此可見,自宋代開始,茶文化的性質開始逐漸從清雅高尚向世俗轉變。
4、元明清時期――茶文化曲折發展
宋代末年,受社會官僚的奢靡之風的影響,以團茶為主流。因團茶多追求外表的精致與奢華,茶風便日漸脫離了茶文化追求樸實、自然意境的初衷,茶文化的精髓呈現敗落趨勢。
至元代,豪放粗狂的蒙古族統一中原,北民南遷,南方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皆受到極大沖擊。我國傳統茶文化思想更是受到影響,幾乎呈現中斷的狀態。直至忽必烈時期,因其喜好并熱衷學習中原文化,飲茶文化才得以逐漸復蘇。然而宋朝末年流傳的“團茶”制作工藝精細而繁瑣,被蒙古族人視為繁文縟節因而團茶地位亦逐漸被散茶替代。隨著散茶的發展,飲茶文化逐漸走向民間。
明朝時期,制茶技藝空前發展。朱元璋出生草寇,重視民間疾苦,主張與民生息,而團茶生產過程過度精細會增加茶農的負擔,于是下令廢除了團茶進貢制度。朝廷都不好團茶了,民間自然就不會大量生產,這也就促進了散茶的大力發展,團茶的再度被棄使得團茶技藝開始隕落。明初的飽學之士多以茶雅志,如著名的“吳中四杰”,四人琴棋書畫無不精通的才子卻都不得志,皆好茶。唐寅的《事茗圖》、《烹茶畫卷》、《琴士圖卷》等都是其以茶雅志的傳世茶畫。
唐寅的《事茗圖》
明末清初,茶文化發展鼎盛,逐漸由民間飲茶文化演變出茶俗與茶禮。隨著封建科舉制度的推行和朝堂的腐敗,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對現實失去信心和希望,喜歡飲茶以明志,市民泡茶館的嗜好使得茶館演變為各行各業好茶之人的聚集地,茶館文化是清代社會形勢的真實寫照與濃縮,茶館文化開始發展至。然而,此時的茶文化僅限于閑玩且日漸市民化,原先茶人飲茶的高潔情操與理論精髓亦逐漸被拋棄。
清朝末年,國家飽受帝國主義摧殘,社會動蕩不安,百姓民不聊生。茶文化從文人引領的時代徹底地結束,飲茶主體由文人向平民轉化。在此時期,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和制茶技藝不斷衰退,茶文化精髓自此隕落。然而,正因如此,也便有了民間“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著名說法,我國茶文化開始正式走向千家萬戶。隨著茶與人們生活的日趨緊密,茶文化的主要精神開始被茶俗文化替代。飲茶、賞戲、會友等“茶館文化”大興。
由此可見,元明清時期,我國茶文化總體呈現曲折發展態勢,茶文化的性質由文人茶向百姓茶演變、特征由“雅”轉變為“俗”。隨著清末國家的衰敗,傳統茶文化精髓亦隨之日漸纖弱。
參考文獻: